《翻译乃大道》书评

出版日期:2014-11-1
ISBN:9787513551391
作者:余光中
页数:288页

中文不好怎能翻译

“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因上面这段话,“余光中”这个名字被我牢牢记在了心中。无法描述初见这段话时内心的震撼,因其写得实在太美。不过时隔几年,我才开始认真看余老师的书,一看便叹相见恨晚。终于有人也觉得语文课本上的《荷塘月色》写得很啰嗦了。《翻译乃大道》这本书是余光中老师不同时期所写文章的合集,很多观点和内容前后都有重复。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提炼出四点内容:一、翻译的意义译者的地位一直很尴尬:稿酬没有作者高,名气也比作者更难获得,教授的提升也只看论文不看译作。好的翻译有时候比创作更难,但是如果书译好了,大家称赞的是原作者,如果书译得不好,大家便想起来骂译者了。这样一来,很多人对翻译便失了动力,觉得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那翻译有什么意义呢?翻译,往低了说,是一门让个人讨生活的技能;往平了说,是引进思想和技术的通道;往高了说,是影响世界的力量。【没有翻译就没有基督教。(同理,没有翻译也就没有佛教。)“钦定本”的《圣经》对17世纪以来的英国文学,尤其是散文的写作,一直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从班杨以降,哪一位文豪不是捧着这本译本长大的呢?在整个中世纪的欧洲文学里,翻译起过巨大的作用。( 节选自P196,<翻译乃大道> )】就如此书封皮背面所写,“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 就是翻译的伟大意义。二、翻译是有限的创作,创作是自我的翻译很多人认为翻译只是门死板的技术而不是门创作的艺术。这种理解是有误的。直译并不代表准确,反而还会扭曲原文,让本流畅的原文变得晦涩难懂。原文语言和译文语言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要想精确还原原文作者所表达的意思,还原原文的文风和隐藏的各种梗,就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译文句法和文字。既然译者有了选择空间,那也便有了创作行为。只不过,这种选择是囿于原文意思范围之内的,所以是有限的创作。【真有灵感的译文,像投胎重生的灵魂一般,令人觉得是一种“再创造”。直译,甚至硬译,死译,充其量只能成为剥制的标本:一根羽毛也不少,可惜是一只死鸟,徒有形貌,没有飞翔。( 节选自P39,<翻译和创作> ) 】同样,一个作者的创作也相当于翻译,只不过其翻译的不是其他作者的文字,而是自己具象而凌乱的经验或抽象而发散的思考。【创作也可能视为一种“不拘的翻译”或“自我的翻译”。在这种意义下,作者在创作时,可以说是将自己的经验“翻译”成文字。(读者欣赏那篇作品,过程恰恰相反,是将文字“翻译”回去,还原成经验。)(节选自P43,<翻译和创作>)】三、中文的特性要选对句法和文字,就得精通中文。精通英文(原文语言),是为了能全面而准确的理解作者意思;精通中文(译文语言),是为了精确表达原文意思,并传递给读者。前者是输入端,是外文理解力,后者是输出端,是中文表达力。若有一端运作不良,那译作便不可能理想。 那中文有哪些特性?比起注重时空顺序,因果逻辑的其他语言,中文没有动词时态变化,没有名词单复数变化,也常常省略主语、连词、冠词和介词,是一种极具弹性的文字。明白了中文的这些特性,我们才能有意识地远离啰嗦拗口的西式中文。【中国的古典诗有一种圆融浑成,无始无终,无涯无际,超乎时空的存在。由于不拘人称是省略主词,任何读者都恍然有置身其间,躬逢其事之感。由于不拘时态,更使事事都逼跟前,历久常新。像不拘晨昏无分光影的中国画一样,中国诗的意境是普遍而又永恒的。( 节选自P31,<中西文学之比较> )】【比起来,还是中国文化看得开些 —— 阴阳不分,古今同在,众寡通融,真是了无绊碍。(节选自 P194,<横行的英文> )】四、坏翻译体盛行《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中“的”字频率不高,而随便拿出一段现代文字数一数,基本每两行就有一个“的”字。英文思维的直接影响加上无所不在的劣质翻译体的间接影响,现在很多人下笔就是拗口啰嗦的翻译体,用多余的字句表达含混的思想,逐渐远离了简洁灵活的传统中文文法。要警惕这现象,熟悉中西文各自的特性,而不要被外文带了去。【再以旗和风的关系为喻。译文是旗,原文是风,旗随风而舞,是应该的,但不能被风吹去。这就要靠旗杆的定位了。旗杆,正是译文所属语文的常态底线,如果逾越过甚,势必狂摧旗飏。( 节选自P234,<作者、学者、译者> )】根据<中文的常态与变态>一节,我总结了以下几个要注意的点:1、主语中文常以具体名词,尤其是人为主语,少用“抽象名词”做主语。中文常用一件事情(短语)做主语,而很少用一个名词(名词短语)做主语。例如:【中】选购书籍,只好委托你了。【西化】书籍的选购,只好委托你了。2、动词忌用“万能动词 + 抽象名词”取代动词。例如:【作出】、【进行】3、名词忌用“伪术语”,学术化的抽象名词。例如:【XX性】、【XX度】、【XX主义】忌用重复词。例如:【观众们】、【民众们】注意“之一”的使用,多是画蛇添足。4、连接词注意连接词“与”、“和”的使用,多是累赘。5、介词注意介词“中间”、“有关”、“由于”的使用,多是累赘6、副词注意副词“地”的使用。7、形容词少用形容词后“的”。8、句子结构中文常用后饰,用后饰更顺,跟美。9、主动中文常用主动语气,少用被动。不明白中文特性而依照其他语言语法乱加词的行为,就像是给一位美人涂上三四层腮红,让人不忍直视。所以,每次写作后,最好对照这几点修改,不敢自命“一字不易”,但应力求“一字不费”。共勉!来读书来画画来了解妖怪来用想象的盾抵抗虚无的剑长按二维码关注【逐日恋空】

书到读时方知少

没看书之前,我对杜甫的印象只有那个悲天悯人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瘦长脸上眉眼都快要抱在一起,怎么走也走不出衰运的人。如果换做吴老师,肯定要看看他的八字,然后低头说,水在金上,抽刀断水水更流,都是做无用功的命格啊。世事多舛,那么多人明明不如他,却都混得风生水起,不易乐乎。这是一个时运不济,满腹才华只能后世流传的悲愤才子的故事。但看到余光中对杜甫的描写后,我宛如回到高中课堂,重上了一遍语文课。“中国古典诗的句法,到了杜甫手里,真是进入了一片新的疆土,可以说是纵之敛之,吞之吐之,反复回旋,无所不宜。”杜甫在律诗中将字的功效发挥到极限,而且将辞的次序安置到最大张力。像“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真是绝妙!我现在越来越明白杨绛老师说的,你的问题在于书读的不够多的道理。大多数时候,我都呆在舒适区里洋洋得意,实在是太过井底之蛙了。说出逻辑一致、前后连贯、语义充沛的话,写出词真意切、具备画面感、动作空间、让人印象深刻的句子,留下一段唇齿留香,多日之后仍能清晰记起的思想。这些都是需要一个人长期刻意练习,不断磨砺自己的过程,绝不是冲一冲,然后就歇息下来的结果。继续读书~~~

继续中文阅读

《翻译乃大道》书评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也是台湾高校的英语教授,主要方向是中西比较文学。由于研究比较文学,所以,他能够清晰地知道两种文学之间的差异,也能更细微地明白中国文学的特色。在《翻译乃大道》中,余光中强调成为翻译家所具备的条件:1)至少精通两种语言,精通就是能够无障碍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2)具备将一种语言变成另一种语言时,能够保持其译文的可读性,具有原文的韵味和译文的用于习惯。余光中在《翻译乃大道》中谈到的翻译是指,将西文翻译成汉文。要成功的完成这项使命,需要知道西文语法和句子结构,以及西文如何遣词造句,同时更需要知道汉文的特色。他认为,现代白话文存在很多毛病,最大的毛病是过于“欧化”,即太多的句式和结构都是西文式的。那么,为什么现代白话文会存在大量欧化句式?余光中大略把现在白话文发展史梳理了一遍。早期现代白话文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其目的是为了使汉文完全摒弃古文的笼罩从而能够摆脱儒道两家对中国人思想的牵制,为了学习西方的“德莫克雷西”(democracy)和“赛恩斯”(science)。早期从事白话文写作的人,接受过严格的中国传统教育,他们的汉文功底非常深厚,因此,在推行现代白话文过程中,没有用太多的欧化句式。但随着白话文在报刊、文学上出现越来越多时,由于学习白话文的人汉文功底不行,有非常崇拜西文,导致很多现代白话文越来越欧化,很难再有汉文简练优雅的特色。现代白话文发展至今,已经非昔日初创时可比,原因在于,现代白话文吸收了很多中国古典文学,再次使汉文走上正常轨道。但尽管如此,现代白话文依旧存在欧化倾向。之所以会这样,因为接受现代教育的人,几乎生活在“欧化”中文体的环境中。日常常见的“欧化体”主要包括,名词抽象化、形容词“的”化,虚词过度使用,套用西文的从句句式等等。名词抽象化本来主要出现在西方科学用语中,逐渐也被用于日常用于。“可读性高”是一个常见的抽象名词,余光中认为,这样的抽象化其实可以用形容词代替,比如用“值得读”、“好看”代替。可能我们浸泡在“欧化”文体中太久,反而绝对“可读性高”更妙、更亲切。形容词“的”化更是常见的弊病,余光中称之为“的的不休”,表明现在白话文在句子中用太多“的”,计划所有形容词都是“…的”。“美丽的”本来直接可以用“美丽”。在汉文中,很多词语本身就是形容词,根本不需要“的”,例如,“漂亮”,“高贵”,“善良”,“秀色可餐”,“囊中羞涩”,“人高马大”……“的的不休”另一个原因是,西文中有很多定语以及定语从句,翻译成汉文也会出现“的”。这有时很合理,如,“The girl dressed in a white skirt is my sister.”翻译成汉文是“那个穿白色裙子的女孩是我妹妹。”在这个句子中,dressed是girl的后置定语,white是skirt的前置定语,但在汉文通常都把定语前置。但有时很不合理,如“I know a girl whose mother is a pianist.”就不应该译为“我认识其母亲为钢琴家的一个女孩。”而应译为“我认识一个女孩,她母亲是钢琴家。”这种译法是把定语后置。现在知道,自己很多时候,都在读写“欧化”文体。如何避免自己写的东西过度“欧化”是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阅读《翻译乃大道》,我给自己的途径是:1)阅读更多中国古典文学,包括古典诗词、古典散文、古典白话文小说;2)阅读更多优秀的现代白话文作品;3)阅读更多西方原著。通过这种训练,我相信以后自己能够翻译出或写出合格的现代白话文作品。


 翻译乃大道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