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医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
ISBN:9787121216824
作者:[美]埃里克·托普
页数:285页

作者简介

“创造性破坏”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最著名的理论,当一个产业在革新之时,都需要大规模地淘汰旧的技术与生产体系,并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电器之于火器、汽车之于马车、个人计算机之于照排系统,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创造性破坏”,旧的体系完全不复存在,新的体系随之取代。
“创造性破坏”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身边的一切都被“数字化”了。只有一处,也许是由于其本身的根深蒂固,也许是由于它天然的排斥新鲜事物,医学,却从未被数字化浪潮所影响。
这本书所谈的,就是一个即将被“创造性破坏”的产业,一个即将被颠覆的产业。iPhone、云计算、3D打印、基因测序、无线传感器、超级计算机,这些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事物,将再一次地融合在一起,对医学进行一次“创造性破坏”。在这超级融合之下,权力第一次交回到我们自己手中,而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真正将这场医学革命进行下去,颠覆医疗。

书籍目录

作者序 xi
推荐序 xvii
简介 xxiii
第一部分 奠定基础
第一章 数字时代的启现 003
第二章 医疗系统的流弊 025
第三章 消费者的权力崛起?045
第二部分 捕获数据
第四章 生理学 079
第五章 生物学 101
第六章 解剖学 133
第七章 电子病历与医疗信息技术 155
第八章 人类数据收集手段的融合 177
第三部分 数字人的冲击
第九章 具有可塑性的医生? 197
第十章 重振生命科学产业 221
第十一章 数字人与个体 261
后记 281

内容概要

埃里克·托普(Eric J. Topol)是美国心脏病学家,基因组学家、学者。他毕业于美国约翰霍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他曾是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心血管科主任,现任加州斯克里普斯转化科学研究所(Scripps Translational Science Institute)的创新药物研究教授兼主任。他在克里夫兰医学中心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基因银行。他还是 Medscape 与 theheart.org 的主编。
东西文库
东西文库(West & East Library)致力于“第三种文化”(TTC)的思考、传播与交流;注重在互联网、科技、商业、媒体、电子阅读等领域的互动;包括但不限于:纸质、电子出版,版权引进、策划,文化论坛等。
现已出版《失控》《技术元素》《掘金黑客》《比特素养》《数字乌托邦》《变革的力量》《字体故事》等图书。


 颠覆医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朋友一直推荐这本书给我,最近终于在读远上下载阅读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21世纪,很多观念将会被颠覆,医疗也不例外。医疗一直在我们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大到器官移植小到发烧感冒,科技在进步,生活节奏在加快,太多奔赴在工作一线的人们,身体的健康程度正在一步一步衰退,很多人出现了过劳死和早衰,为了不被这高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太多人正在拿命换钱。对于医疗知识知之甚少,完全把身体交给医生,自己不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太多人不了解疾病、药物及治疗方法,只知道挣钱来迎接医疗成本日益昂贵的今天,看病难、看病贵,还要被大量的药物和保健品的铺天盖地的广告所笼罩,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忍受医疗所带来的高成本的支出和不当的药物和手术造成的并发症,其实好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建议大家广泛阅读医学知识,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即使成为不了医生,也应该对于疾病和人体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     现在医院,医生对于疾病的最后阶段--治疗疲于奔命。对于疾病,防范重于治疗,加上医疗体系保护和保守,只能靠消费者推动相关变革。当检测设备移动化和医疗知识wiki化后, 而消费者有权利,有需求也将有能力打破医患关系的家长制。现阶段相关病症的分类太宽泛,药物实验和效果也只是某范围人群有效,对其它人群是无效和有害的,随着基因测序的速度和成本快速发展,移动健康的实际使用,更精准的对症施药,更早的预防才是合理的解决方案。
  •     医生们开着自己不太熟悉的药,诊治着自己不甚了解的病情,评判着自己一无所知的人体.除却多任务并行处理与短暂的注意力,持续不断的在线状态也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为了处理随处而来的大量数据,我们在思考时更倾向于网状思维而非线性思维。尼克-比尔顿(I live in the future):信任的转移是其中一个原因,我想,我们的注意力与信心正在转向网络中的个体,而远离传统的公司与他们的品牌。消费者的权利崛起潮流正在汹涌而来。广泛使用抑制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替代终点”(surrogate end point)。替代(surrogate)意味着“使用其他东西来代替原本的东西”。“替代终点”这个词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尽管医生为患者开具抑制剂的目的是预防心脏病/中风/死亡(真正的终点),而血胆固醇指标则是很好的度量衡。医生会将“替代终点”----降低血胆固醇作为患者的治疗目标。即使一个假设能够被证明,这也并不代表它就是正确的。我不想过于消极,但是在对待任何新数据时,消费者的正确态度都应该是质疑,而不是简单的接受。不像我们的法律系统,被告在认定有罪之前都会被认为是清白的,新的科学数据或者医学数据必须驳斥和超越所谓的“虚无假设”。换言之,由于默认研究假设中的预期疗效是无效的或不存在的,所以实验的数据所表明的趋势必须绝对占优,才能得出使人彻底信服的证据,从而推翻默认的虚无假设。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当我手握榔头的时候,我看什么都是钉子。”在全部的600万碱基中,只有1.5%的碱基真正是编码的要素,称作基因外显子。大多数基因组不参与蛋白质的编码,而是在做调节。基因中的激活子和内含子,也不参与蛋白质的编码。激活子启动和关闭外显子DNA复制为信使RMA的转录过程,自身读序并转译为氨基酸和蛋白质。内含子也不参与蛋白质的编码。虽然内含子转录为信使RNA的前体,但内含子在最后形成和翻译成熟的信使RNA(mRNA)过程中会进行编辑(拼接)删除。基因组中特定的碱基在不同人之间也不同。最简单也是最普通的差别形式就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现代成像诊断技术分两大类:一类是依靠某种电离辐射成像(包括X射线成像设备或电子粒子成像设备);一类是不依靠电离辐射成像(超声波/磁共振成像MRI)。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患者在制造或分泌胰岛素时遇到问题;另一类患者是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出现问题,也就是所谓的胰岛素耐受性出了问题。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数据医疗确实需要,想想我们看病,挂号的拖沓、医生疗诊不经心、,,,
  •     写得一般,我只记了一些案例
  •     是央视推荐的书单上有的书,以为是养生类的,结果压根不是……只能说打开了医疗世界的新大门。
  •     相对系统的对最前沿的技术进行了分类总结,很多新的case。想要有个MKT版本的就好了
  •     看来包括基因测序的个体数据,以后真的会颠覆医疗和制药了。美国医学事故同样多,患者同样开始不相信医生而诉诸互联网,但积极的解决方案是让公众拥有数据权利和查证自由,提供有公信力的平台。更重要是改进医疗行业的教育、诊疗、新药实证方式。减一星给翻译,太水了,好几处错别字
  •     由于技术的进步,医学从群体走向个体。从对症下药到对人下药。演进过程中,政策支持,患者参与,技术和医学进步都是必需的。当前,技术和医学处于初级阶段,患者仍需教育,而政策似乎有些裹足不前。 本书行文资料整合太多,虽有助于理解作者观点,但略显冗长。总体还是值得推荐的。
  •     罗列了一些正在发生的事,无深度。翻译极烂,也没请一个具有医药学专业背景的人审稿。
  •     从101页开始,就是我想要的内容,比较有启法性
  •     一些地方的翻译有问题。半夜睡不着,快速翻过。话题说得不是太感兴趣。
  •     数字时代,医疗何去何从? 作者用很多的例子来引出或印证自己的观点。
  •     Extend the imagination of normal guys on medicine and health, like mine
  •     作者及文字本身涉及信息量丰富,其中提到他自己当年挑战权威医药公司导致被迫辞去医学院教务长和首席技术官一职,依然在热爱的行业里坚守。光是此一点,值得敬佩。这是一群在推动人类健康长足发展的人。
  •     尽管翻译很烂,但是书本身很有前瞻性,对最新的医疗技术和方向做了很好的梳理
  •     垃圾书中的战斗机
  •     作者帮助我们建立了一个对未来医学发展的视角,在这个框架里,得益于基因科学、数字统计、传感器等的发展,医学也变得值得期待起来。然而,我还是有些忐忑,我不知道这样的“创造性破坏”在在为我们的健康提供更加健全的保障的同时,是否也让我们的个人信息,特别是健康信息置于所有人的眼皮底下。我甚至怀疑如果能够检测身体相关数据的纳米芯片真正实现量产投入使用,自己是否愿意去迎接这种科技的发展。有关这个想法,我还有一点揣测,可能是我正在老去,变保守了。
  •     人体数字化的趋势,Everybody on the Net. 基因组学、生物传感器、影像技术、个人健康档案技术的融合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这些信息汇总起来会构建一个人体的医疗数据记录,为未来的精准医疗奠定重要基础,改变之前群体医学的惯性,而将此前完全不经济的个性化医疗变为现实。在这里几个问题比较关键:数据的准确度、数据的获得成本、数据处理能力的获得和成本。感觉个体数字化、镜像化将是mirror world接下来要大展宏图的地方,医疗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当人体数据的获得门槛得以降低,真正围绕个人的医疗服务就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疾病预防才有实施基础。
  •     科普书籍。新世纪医学四大金刚准备改变世界。
  •     翻译太渣了…
  •     很有远见卓识的一本书,内容几乎涵盖了未来医学科技的每一个热门议题,从便携式医疗设备、基因组到医疗体制改革。专业医学在数年内必定融入互联网科技,虽然革命看似很遥远,但是我同意作者所言,医学的互联网革命必定是由患者群体引导的。毕竟现代医学偏离患者本位太久了。
  •     内容是很有新意然而翻译吐血。
  •     介绍了高科技医疗改革的前景,通过新的检测手段,将人体各项信息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高精准和个性化的医疗方案。看到了未来医疗的前景,非常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     凑书单,不过也算对医学一点前线的认识,希望我们能够看到奇点的到来
  •     如何理解医疗的颠覆?我的理解是首先基因技术带来的对于每个个体差异已经风险的提早发现会让医疗从治疗转向防御,以无线传感器为主的物联网加上云计算会统计人的生理信息来方便预警和疾病决策。但是相信这种颠覆没有那么快速,但是一定会发生,那时候的医疗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比起来就有天壤之别了。
  •     作者四颗星,译者倒扣一颗星
  •     我觉得适合非相关专业的人去读读,知道更多可能的疗法。
  •     比一般畅销书内容实在一些。在医疗体系的用药效果不一跟科研圈实验的可重复差有一拼。愿基于大数据下更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时代早日到来,满怀希望。
  •     具体例证很丰富。
  •     和中医中药结缘已经多年,遇过庸医,医者无德真是败,乱治病开药,有时国人的底线是毫无底线,18岁他给开一堆西药对身体的伤害,有时就想说人最可怕的是无知无畏,因为你绝望不知能信该信谁。这本国外的医疗书籍真是颠覆了我对医疗对医生的态度和看法,就是都是庸医啊,病理学和医学的进步不知道在哪里,用小概率的实验论证药理,然后药是巨大的利润,所以涨价换包装,医生治病预约推行不下去,药理实验数据惊人却还要推广新药,但好在国外机制调查局批准后药推广,发现副作用验证后还可以允许下架,中国是不会这样的,就是这个药治死人也不下架,翻译得很好,因为我常常因为翻译就不喜欢一本书了,这本前半部分我更喜欢,后面偏学术看得枯燥明显速度慢了,最郁闷的是我一定要长记性长记性啊,因为不同的出版社真心质量不同啊。这本书用了一个多礼拜
  •     医疗圈的人应该看的一本书吧,从对询证医学的质疑(样本量,以及集体和个体的关系,以及副作用的警示等),到互联网时代开始的病患权利和知识量的崛起致使医生不再是唯一的权威,到各种基因工程,或者体外的诊断方式以及电子病例等(这一些中出了达芬奇以及可追踪的app如好医生等在慢慢开展,感觉其他开展很缓慢)。美国的医疗环境优于中国,而一些道德问题和患者的信任问题却不是中国才有的。毕竟这是时代和人性的问题。
  •     无线技术与基因组学的超级融合,构筑数字人世界。这是未来,未来的医学。我在这个潮流里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能扮演什么角色?
  •     创造性破坏,医疗方面的大数据应用场景。
  •     2016年第41本。读的慢且费力。虽然最近看过的好几本书中都引用了其内容,但远没有《创新者的处方》和《基因组》写的精彩。把专业内容写的艰深晦涩,专有名词太多,尤其基因一章我基本是囫囵看过来的。虽然文中频有观点的亮点,但因之前读了不少相关的书,却也没感觉十分醒目。
  •     之前将美国医疗的弊端 讲传感器还是不错的。但一讲到基因突然可读性就大打折扣。我觉得作者没搞清楚这本书的目标群众是谁。还有翻译延迟的问题依然严重。
  •     感觉一般,偏科普类
  •     对提点到的很多概念和平台还是很陌生,得花时间去看看。
  •     不是圈内人士,无甚感觉
  •     为医学担忧
  •     书中主要观点时候医疗与信息技术基因技术会进行融合,并为医疗带来革新。新医疗下,个人回归,信息更透明,医疗技术会有很大不同。
  •     大数据的逻辑
  •     基因检测、云端数据分析、纳米级实时身体状况感应。医疗领域的创造性破坏,实体的医院需求量大概会有所减少了。
  •     一开始有点意思,后面没啥点了
  •     超级推荐~读的过程中脑洞大开 智能医疗前景不可限量
  •     这本书具有良好的时新性,但让是对于刚出版时的2012年而言。这类书籍,很容易过时,因为所研究的生物科技、无线技术、大数据等领域而言,内容很容易过时。 从本书中的收获: 1、基因测序的实用性时期还没有到来; 2、个人基因测序的作用类似于苹果手表,提示你每小时要活动一次; 3、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王道; 4、禅定内观,精神的自足是解脱之道。 另,本书的翻译水平不高,印刷有错误。
  •     没什么内容,基本上都是已知科技的应用举例。医患关系的对调比较有趣,可以延展的东西非常多。
  •     全在常理之中。信息汇总的价值,门诊过程、药品研发过程的改革应该会很快
  •     专业术语太多,只能泛读,但对了解当前及未来的医学发展,已足有助力
  •     2016年从北医借阅。生理学、基因组学、影像解剖学和电子病历等四个方面有巨大突破,要善于抓住机会!
  •     翻译差
  •     16年第二本书,专业术语略多,但是有些思想和模式还是很有远见的。。。还有就是有些没看懂了,希望互联网能改善传统医疗挂号难、就医难的问题
  •     美国人还是靠硬件来吸流量……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