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后十八年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36077734
作者:黄治军
页数:408页

作者简介

甲午惨败,洋务派李鸿章失势,变法派康有为上位,然而变法图强最终以宫廷政变收场,学习西方的初衷不知不觉沦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识,是晚清最大的利益蛋糕,更是派别政治的决斗场,无论是慈禧太后、保皇党、满清权贵,还是亲西方势力、义和团,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轮番登场。最后八国联军借护卫使馆之名兵临北京城下,动荡混乱的大清朝局终于重新洗牌,有人出局有人上位。而当改革最终不得不被推上快车道,满清皇族与实权派袁世凯展开了对改革主导权的殊死争夺;随着武昌城中的一声枪响,革命者喊着激动人心的口号踏入权力中心,袁世凯、宋教仁和孙中山之间新一轮错综复杂的明争暗斗又揭开了序幕……看似荒诞诡异的史事背后,是无比清晰的利益选择和权力博弈。
翻开本书,读懂戊戌变法为何沦为戊戌政变、慈禧为何先炮击大使馆再屠杀义和团、袁世凯为何既是改革推手又是亡清关键……看透层层诡异的历史迷雾背后无比清晰的权力逻辑。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袁世凯的朝鲜发迹史
袁世凯入朝 / 1
杀人立威,袁世凯初露峥嵘 / 5
袁世凯的人生瓶颈 / 8
第二章 袁世凯与李鸿章的第一次会面
东学党 / 12
帝国最大的权臣 / 18
袁世凯的特别之处 / 20
即将出场的带头大哥 / 23
第三章 明治维新,日本崛起
天皇也要饿肚子 / 25
日本人名的历史起源 / 26
如何顺利地成为一名太监 / 27
天皇睦仁的成长之路 / 30
集权!伊藤博文的建议 / 33
对武士的最后清洗 / 35
一笔划算的买卖:明治维新 / 37
战争机器开启! / 39
掏家底的豪赌:出兵台湾! / 41
“要防备日本人!” / 42
钓鱼岛 / 43
第四章 清日两国战前军力对比
日本向朝鲜派兵 / 46
清日兵力对比 / 47
日军战时大本营的三套方案 / 48
东学党人打乱日本战争计划 / 50
李鸿章的苦恼 / 51
李鸿章“以夷制夷”外交策略的失败 / 52
外交是一门学问 / 56
战斗即将打响 / 58
佐世保军港,联合舰队起航 / 60
牙山湾:北洋军舰的危险降临 / 61
第五章 牙山湾海战,清军强舰不战而逃
方伯谦 / 63
中日两大舰队的首次相遇 / 65
炮的秘密 / 66
济远中炮 / 67
东乡平八郎 / 69
济远号上的白旗 / 70
方伯谦的误导 / 70
高升号沉没 / 72
第六章 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
李鸿章的失望 / 74
北洋舰队的战机 / 75
“避战保船” / 76
攻势防御! / 77
决战即将来临! / 79
第七章 海战爆发:世界第六大舰队屡犯低级错误
大战前的平静 / 81
强大的北洋舰队! / 85
丁汝昌的秘密 / 86
快速的联合舰队! / 88
伊东佑亨的冒险 / 91
丁汝昌的谨慎 / 92
丁汝昌的意外 / 94
伊东佑亨的算计 / 96
林泰曾突施冷箭 / 98
斩首!擒敌先擒王! / 99
实战专家刘步蟾 / 100
打炮是一门技术活 / 101
战机的出现! / 102
战机的丧失:一群帮倒忙的人 / 104
桦山资纪:一个疯狂的人 / 106
鱼雷手蔡廷干 / 107
形势急转直下! / 109
第八章 独升帅旗,邓世昌以孤舰对抗日本海军
邓世昌 / 112
地狱之火 / 113
恐怖的炸药 / 114
致远号上升帅旗 / 116
死战!同归于尽! / 118
经远号壮烈沉没 / 121
方伯谦再次临战脱逃 / 122
第九章 强大的北洋舰队何以一败涂地?
北洋舰队被分割包围 / 125
来远、靖远死里逃生 / 126
定远、镇远拼死一战! / 127
邪恶的炮弹让日军自食其果 / 128
援军抵达 / 131
一个煤老板的嚣张 / 132
海战惨败的根源 / 133
北洋舰队强大下的危机 / 135
方伯谦的结局 / 136
海战结束,陆战开始 / 138
第十章 安东沦陷,日军史上首次跨过鸭绿江
疯狂的日本陆军统帅:山县有朋 / 141
左宝贵的选择 / 145
总攻开始 / 148
左宝贵死战平壤 / 149
叶志超的决定 / 152
日军夜渡鸭绿江 / 154
第十一章 摩天岭阻击战,清军唯一一次胜仗
山县有朋的对手:聂士成 / 160
左宝贵与聂士成的一次谈话 / 161
爬山真不是件容易活儿 / 162
日军第三师团误入清军包围圈 / 163
狂人的落幕 / 166
第十二章 旅顺失守,大清最强防御体系被轻松突破
日军第二军登陆桃花浦 / 168
徐邦道的坚守 / 173
熟悉的一幕:清军不战而逃 / 175
旅顺大屠杀 / 182
日军战时大本营中的两种意见 / 184
伊藤博文的战略 / 185
第十三章 全军覆没:北洋舰队最后一丝希望被党争掐灭
进攻威海,日军倾全国之力 / 187
兵力分布的秘密 / 188
威海陆路炮台失陷 / 193
日军鱼雷艇重创定远 / 194
最后的求救 / 198
北洋舰长们的集体自杀 / 202
将定远击沉! / 203
丁汝昌的归宿 / 204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205
第十四章 战败的根源:为什么大清不能打一场持久战?
帝党上台指挥清军 / 207
山水画名家吴大澂 / 208
吴大澂能不负众望吗? / 209
日本兵法家野津道贯 / 211
魏光焘孤军抵抗 / 214
战场上如何抓住战机 / 216
一位画家的最后表演 / 218
为何大清不打持久战? / 219
第十五章 《马关条约》:赔得远比纸面上多
和谈的陷阱 / 222
《马关条约》的细账 / 228
继续算账 / 231
第十六章 最强抵抗!台湾孤岛抗日
日军占领台湾 / 233
台湾原住民的英勇抗日 / 235
美丽岛 / 239
第十七章 日本间谍的结论:大清全民腐败!
清国惨败之谜 / 242
间谍大师荒尾精 / 243
日本间谍史上最杰出的天才 / 249
重要的间谍中心——日本驻北京公使馆 / 251
日军副总参谋长亲自潜伏 / 252
清国之败,败于全民腐败 / 253
第十八章 从贵人到太后:26 岁慈禧掌控大清
慈禧后宫上位史 / 259
慈禧与咸丰的真爱时光 / 263
残酷的宫廷斗争 / 268
苦命的天子 / 277
光绪与皇后的婚姻悲剧 / 279
虚弱的皇帝 / 280
帝党代表人物翁同龢 / 282
后党代表人物李鸿章 / 283
袁世凯在北京的“活动” / 290
下一个李鸿章 / 293
第十九章 戊戌变法:光绪和慈禧的权力博弈
慈禧的杀招 / 297
慈禧的心理 / 299
光绪的新帮手 / 301
康有为的上书之路 / 303
康有为与荣禄的一次谈话 / 311
制度局:光绪的人事改革 / 315
旧官僚的反击 / 316
光绪的杀手锏 / 320
光绪的四大亲信 / 322
袁世凯的骑墙术 / 328
康有为的惊天阴谋 / 331
光绪的密诏 / 335
四人绝密会议 / 339
谭嗣同夜访法华寺 / 340
袁世凯的惊恐 / 346
第二十章 自救变法在百日内无疾而终
伊藤博文介入戊戌变法 / 351
慈禧的恐惧 / 356
李鸿章的反击 / 358
变法无疾而终 / 359
袁世凯的秘密 / 363
杨崇伊到达天津 / 364
戊戌六君子 / 366
真正的政变 / 371
变法失败的根源 / 375
光绪的悲痛 / 383
义和团运动爆发前夜 / 386
本部主要参考文献 / 387

内容概要

黄治军,湖南益阳人,生于1981年,《旅伴》杂志前主编,自小熟读兵法、经史子集。曾通读《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后专注于晚清史,为了寻根探源地解答心中对于清亡的疑问,仅甲午战争看过的史料就不下百种。经过没日没夜的五年苦写,终于著成长篇历史读物《晚清最后十八年: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微信公众号:黄家理炮


 晚清最后十八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听说是天涯煮酒近年来的奇文,第一时间从卓越上买了。一上来是袁世凯在朝鲜的那段往事,标签式的大段人物内心独白,让人很容易想到《明朝那些事儿》,不过我对那段历史的史料比较熟悉,马上就看出作者对于历史人物有自己的想法——袁世凯当然是有雄心的人,或者说野心,但是他首先是一以在藩国独当一面的牛人,而且当时他的身份远非朝廷委派的全权大臣,一号人物,更重要的是,与后来所谓的“卖国”相去甚远,袁大头几乎是以一己之力维护了大清在朝鲜的利益——直到甲午战争爆发。看到这里,我基本确定这本书有好戏看,因为后面的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包括慈禧、光绪,肯定个个都有料。果不其然,看到作者借严复之口给了康有为八个字:”庸医杀人,书生误国!“不禁拍案,大呼痛快。看到了明朝那些事儿的笔法和重读近代史的颠覆是有思想准备的,但是能看到潜规则的洞察力则是让我喜出望外了。作者肯定有体制内的经历,这从开篇分析袁世凯的体制内逻辑——公私两便,已经露出端倪,而之后对于利益集团联动呼应,形成一种无形而牢不可破的链条和网络的描述,更是透彻畅快,堪称本书华彩之一。不过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还是下面这段:所谓“裙带关系”是大清官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之一。裙带并不意味着你们一定要穿同一条裤子,关键是要能说那些“有用的废话”,我总结了一下,不外乎以下几种:  “大人,您祖籍何处啊?”“四川!”“啊,大人,下官也是四川人!”——这就是“认同乡”。当然,万一不幸你不是出生在四川,那么直系亲属中有没有人出生在四川?祖上有没有人出生在四川?或者祖上某人有没有在四川当过官?这些通通都算。  “大人,您今年贵庚啊?”“50!”“下官也正好50!”——这就是“认同年”。这个可以灵活掌握,反正也没人查户口不是。  “大人,您哪年的进士?”“光绪三年!”“下官也是光绪三年进士!”——这就是“认同窗”。如果进士不是同年,举人同年,秀才同年,也是可以的。再不济,曾经在哪一年一同参加过科考,也算。  “大人,您哪年的进士?”“光绪三年!”“下官光绪六年。老师在上,请受弟子一拜!”——这就是“认门生”,反正以徒弟自居就是。  如果这些都不是,也有办法,关键是要会发挥联想性思维:比如:  “大人,您老婆贵庚啊?……”   万一这些碰巧都还不是(概率很低),这也难不倒,把废话再扩展一点就是,举个例子:  “大人,请问您当年进京赶考投奔的是哪家客栈?”“……什么?如家203?缘分啊,大人!下官住的也是203,咬过您的那半床虱子,就是被下官给睡死的啊!大人呐,我跟您可真算是有同床之缘啊!”呵呵,官场是可以无障碍穿越的。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作者扔出来的那个”全民腐败“(实际上是日本间谍在清日战争结束后为我们作的分析,而作为战败国的大清却没有看到任何官方的总结分析)的观点,以及变法失败根源并不在于顶层,而是民间(没有民富,没有从民间倒逼的力量),这就属于”不可说,不可说“的范围了。
  •     我觉得很让我高兴的是这本书不是正经的历史书我觉得让我很失望的是这本书不是正经的历史书(深受马克思辩证主义观影响的小白)作为从初中开始 学历史就只停留在痛恨记各种事件发生的时间 于是痛恨各个历史人物 为什么不安分点 非得搞个起义 非得把起义弄出奇奇怪怪摸不着边际的意义 到高中历史老师用断断续续的野史糊弄一群理科生 觉得历史也就那么回事儿 一群人无聊了总得想干点什么 然后大学“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专业课老师无意之间谈到最开始完整接受一本历史题材的书是徐中约老师的《中国近代史》,不论在什么场合下,称呼他,我都情不自禁要加上“老师”二字。徐老师的书呈现的是不同从小到大对中国近代史的体制下老师对此的评价 很客观 很公正 我读的是台版(据说大陆版删减了很多内容)反思现在的台独 疆独 藏独 中日关系 感觉政治和国家对人民思想的控制强度太强大 我室友是两个文科生 对历史的评价就留在教材的编写 听他们对历史的讨论我觉得很…(原谅我难以言喻)“知道的太多总是不好的”其中一个室友这样对我说过 我没回答他 也不想回答算了 不吐槽了 本来写书评来的 结果走远了……
  •     晚清是中国噩梦的开端,当时的人们恐怕很难想到,晚清的寥寥十几年,会影响中国之后百年甚至是数百年的人们。可以说,晚清史,对于我们这些后来的人,无疑是沉重的,甚至是愤懑的。但是黄家理炮却从另一种思绪,另一种心情来书写晚清的历史——诙谐历史。其实诙谐,并不意味着对历史的不尊重,以及对沉重感、庄严感的背离,相反,正是通过对历史诙谐的叙述,才能更凸显晚清的皇族、官僚们的离弃与荒诞,才能更显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根本出发点。慈禧——一个只盯着自己的权力安全的愚蠢的统治者。李鸿章——一个斡旋于清廷和洋人之间,但所做作为不过为自保的“外交家”康有为——一个粗暴的,缺乏对程序正义的充分认识的改革家等等等等,作者通过展开对事件的铺叙,还原了一个个历史人物,让我们了解到这些人物的动机的相互交织,构建了整个晚清十八年。作者先以袁世凯的发家史入手,渐次展开日本对朝鲜的垂涎,以及日本对攻打清国的计划的展开,再波延到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这样的书写套路可以说是常见的。难得的在于,作者在按时间叙述的主线外还会穿插一些不在时间线上的事情,让叙述变得更有层次。例如讲讲明治天皇的复权经过,慈禧的后宫上位史,以及北洋将领的生平。还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张弛有度,在该松的地方松,该收的地方就收,在总结海战失败的根源,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根源以及变法失败的根源时,还是很严肃的。能够从皇权的根本漏洞,缺乏现代公民意识,市场经济的匮乏等角度切入,让人觉得在诙谐之外,还是有点底蕴的。不过,也不是完全不存在问题,作者对有些事件的讲述太过混乱了。比如对戊戌六君子被捕之前的一系列活动的叙述就很混乱,书籍毕竟不是电影,可以用多镜头展现事情全貌,给我感觉作者这一部分讲了伊藤博文,又切换到慈禧,然后切换到袁世凯,康有为,谭嗣同。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对于这么多人物出场的事件,还是应该线性叙述,然后在每个阶段添加人物,这样看起来更有条理些,阅读也更方便些。不过总体来说,这本《大清灭亡启示录》还算合人意,有些观点虽然我也不大赞同,但作者能够自圆其说,也是种本领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嗨呀看的我好气呀哇呀呀
  •     错误百出 满纸意淫。居然还有人给5分好评,评论里转了书中一段话,写“认同年”、“认门生”。“同年”就是同年出生的意思吗?晚考几年的就是早考的的“门生”吗?当真望文生义,狗屁不通。
  •     开篇油腔滑调,哗众取宠,但越看越发现还是颇有看点的。首先没有当年明月那样的整体大局观,叙述的顺序把握的不是很好。但是对于战争的描述和细致入微的各方面描写还是看到了其过人的部分。全书对于党争的深入不够,也没有什么亮眼的观点,却在战争和经济方面提出了令人新奇的看法!首先通过战争的大篇幅描写让人们对于甲午战争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战争的失败折射的是整个社会的腐朽,当时的社会可以说是真正的无药可救,真正意义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是什么样的改革才能带了根本的改变,本书作者提出的理论是从经济方面考虑的,新颖又颇具说服力。经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也是跟人民息息相关,是人民的根本诉求,在吃饱穿暖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想到更多的诉求,但是有时精神的力量也可以削弱经济的孱弱,比如新中国初期,更多的矛盾需要我们思考。
  •     语气各种调侃,叙述上各种乱入,好好说话能咋滴?看到百分之四十五终于弃坑,真是浪费时间!
  •     通俗历史,晚晴最后的挣扎,一切都抵不过权利的斗争
  •     拉拉杂杂的闲扯,意淫太多了。随便读一读还行吧。
  •     还不错的一本历史通俗书,比较适合入门,作者对当事人的内心及局势分析比较独特,风趣有趣味,很难能可贵
  •     私货略多,适合当小说来看
  •     虽然内容勉强能看,但是模仿当年明月的假动作是不是做得太真了点???动不动就“来吧,xxxxxxxxxxxxxx”,真是的,好气哦!
  •     详细讲述战斗过程,我等小白看的很爽
  •     看完真的气死 一开始觉得就是还行 但是最后一章立马提升了比格 感觉作者是为了迁就凡人的那点儿可怜智商才故意写这么。。。 顿时觉得还可以看第二部
  •     导师推荐的一本书。作者写了五年,翻阅资料寻找甲午战争等的真正原因,官僚和腐败。许多著名人物都被串在一起,非常有画面感。康有为的真实面貌也暴露了一角,真是让人慨叹啊
  •     内容比较完整,不过用这种调调写那些大厦将倾的事情,总归不太恰当吧……
  •     这段历史,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大体思路都不陌生。本书试着用一种近乎平和风趣的重述一遍。的确,清晰了好多了,明朗了不少。但是,必须承认有些章节过于啰嗦,翻来覆去,翻来覆去。总体而言,还是很有收获的,遗憾的是我没有第三部。
  •     读的过程中,回想起当年高考两次也没有把历史好好的记下来,是真的讨厌记历史,还是历史书太轻描淡写难以让我过目不忘?书中写台湾的那一部分让我记忆很深刻,如果这种历史书能走进课堂该多好。不过怕有的真相太刺眼,三观没有培养好的学子可能难以接受吧。不过或许不应该低估,毕竟真相迟早会被揭穿
  •     我被这本书吓死了。本来想随便翻翻的,先是被袁世凯吓死了,后被作者写法吓死了。
  •     看的时候经常冒出一个想法:“咦,这跟以前老师/课本说的有出入啊”。作者的解说很深刻,不仅仅是说历史,还展示了自己的观点。这样,在补全许多课本上没提及到的历史的同时,像上面一位书友的提及的,使课本上的历史合理化了。
  •     三星吧,总感觉废话太多了,强行排比句排比段看得我尬得很,跳着看的,但是干货也是有的
  •     凭作者的文学功底完全不需要模仿当年明月的遣词造句,严肃和严谨的态度追不上叙事的深度,但历史总归是好看的。
  •     还行。有趣,但是详略不当。
  •     也是很多笔法明显模仿那谁那书。议论变法教训的地方太多,但社科根基还是欠缺。对袁世凯、慈禧的行事动机,对康南海的真面目,都有较为平衡的分析。
  •     历史通读本
  •     用这种热血鸡汤煽情的调子来写中国最屈辱的一段历史是很奇怪的事情。
  •     甲午海战和戊戌变法的细节得以厘清,有些位子幽默过度了些
  •     去年刷完了《走向共和》,此书是对神剧一个很好的补充,很多电视剧中没解释的背景和不好表现的情节都说清楚了,继续追第二部
  •     这种风格早已烂大街了 烦得很
  •     从袁世凯到睦仁天皇,从同治皇帝到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从清日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对从前课本里一句话带过的历史有了更细节更深刻的认识,非常长知识。外交斡旋以及官场上的利益权谋相争,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啊。
  •     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     看到大段的心理描写,我怀疑我读的是假历史书。心理描写堪比知音小编。而且可能是为了可读性和煽情,把甲午海战和平壤战役写得似乎并非是一边倒的战役。而事实时虽然的确战役激烈,但的确是一边倒战役,尤其是平壤战役。虽然我很喜欢书上的这种写法,但拿着历史写小说,至少请告诉我一声。避免误导。
  •     废话实在太多了……
  •     历史不忍细看,在拨开乌云见月明的过程里要保持清醒的辩证心态才能将历史了解的透彻,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而你却不了解这个国家,这是一件多令人沮丧的事情呢?作者行文比较轻佻,结构简单,通过人物性格与事件发展的交叉描写突出问题的核心-(全名腐败才是亡清原因之首肯)而官场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不过是隔靴搔痒罢了。史实的真实性是一本史书的定海神针,我们从初中开始被教科书上的各种年份,标志性事件等无文法,无规律,死记硬背的历史浇筑的历史观实际上再看其他的历史著作是难免会生出“原来是这样”的释惑之感,个人认为,对历史理解的透彻与否是跟人生经历息息相关的。扯得远了,但这部书,值得一看!
  •     文笔很一般,但是对于我这样的历史盲来讲,这本书真的是给带给我另一种思维模式,对于很多事件的分析看过之后不由地感慨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总之看过的感受就是唏嘘不已,匪夷所思,还是怪自己太年轻。
  •     李鸿章,光绪帝,等等体制内的人都很努力了,可以说是每天焦头烂额,大清还是亡了啊。“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现实是无论文臣武将,大部分人都是又爱钱又怕死的。
  •     2017.1
  •     甲午战争那块儿真是看的忍泪吞泣,掌兵之道,攻易守难才是正理;但求新求变也要有策略和稳健,治大国不若治小国。
  •     正如该书的推荐语一般:比小说还好看的历史书。情节紧张,语言幽默,让我对晚清的事件、人物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     写的跟武侠小说似的,读完感觉毫无意义
  •     对于历史学的不好的我来说 这本书很好读了
  •     甲午一段读不进去,文笔不算特别好。 国人空谈太多,缺少实际做事的东西
  •     很喜欢看,不过看了心里真的不舒服。大清从里到外,每个细胞都在腐败,都是癌细胞!
  •     还真的跟当年明月差不多,不过第二个还是没有第一个那么惊艳,不过通俗版历史还是很受吃瓜群众喜爱的,4星以资鼓励啦
  •     变法失败根源剖析很到位!
  •     很精彩,就是有点长了… 看到最后一章发现还没讲义和团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     讲戊戌变法,讲袁世凯,甲午战争,义和团,很有意思的历史小说,差点就被教科书骗了。
  •     至少看完之后想买第二本
  •     腐败才是亡国的根本原因,政治变革慢不得
  •     把历史用浅显生动又清晰的语言描述出来,是需要一定功底的。当年明月开启了通俗话历史的先锋。初读此书时,也感慨作者有当年明月的文风,特别是对日本历史的阐述,风趣幽默又脉络清晰,读来享受。可是到了中后部分,不知是什么原因,阅读的兴味变渐渐减弱了,文字不再那么吸引人。其实李鸿章,慈禧,光绪都是很多史料的人物,原材料足够,只可惜烹调者后劲乏力,所以后半本书,也是草草翻过便罢。豆瓣综合7.5分也是属实了。
  •     看的很生气,但是又没什么办法,统治阶级已经烂到骨子里了,所有的战争失败变法失败,究其根源,竟然是内斗,我还有什么可说呢。
  •     很好看,和小说一样引人入胜。上负其君,下累其友,书生误国,庸医杀人。康有为真乃一代妄人也。也从来没有像这样厌恶康有为。
  •     最近对晚清历史比较感兴趣,然后刚好到青岛旅游观摩了甲午战船,所以找了相关书籍看看,这本书只能说一般,作为打发时间的书籍。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