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解码》章节试读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100096966
作者:[美]塞缪尔•巴伦德斯
页数:226页

《人格解码》的笔记-第11页 - 目录

聆听他人的故事:

《人格解码》的笔记-第152页 - 什么是好的品格

品格是人格的价值化;而人格,是品格的去价值化。(就是说品格有好坏之分,而人格没有,好的品格则是大家普遍喜欢的人格特点)。为什么会存在大家普遍喜欢的人格特点呢?因为,按达尔文的说法,人是存在道德本能的,就是说,人格是存在进化方向的。

《人格解码》的笔记-第31页 - 人格特质

描述人格的五大维度:
每个特质都有一个恰当的名字:
1、外向型(主动与他人交往的一种倾向)
2、宜人型(一种利他、合作、善良的倾向)
3、责任心(控制冲动、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的一种倾向)
4、神经质(一种具有负面情感的倾向,尤其是在应对知觉到的社会威胁方面)
5、开放性(具有想象力、喜欢新奇和变化的一种倾向)

《人格解码》的笔记-第182页 - 同一性:编织个人故事

随着我们形成同一性,一些重要的记忆就无意识地被修改,以便与我们的内在自我形象保持一致。过去被重新塑造,以便形成一个更为一致的故事。

《人格解码》的笔记-第99页 - 解释人格差异

据研究表明,基因在人性格上的作用远大于后天的环境。只是不知道“据研究表明”到底可不可靠,这本书在变现自己专业性的时候很大程度上都依赖这几个字。

《人格解码》的笔记-第182页 - 同一性:编织个人故事

长大成人意味着在许多其他事情中,能以一种连续性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生命,不管是回溯,还是前瞻。成年人通常基于自己在一个经济体中的职能、在家族中的位置以及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形成对自己的认识。之后,成年人就能够据此选择性地重建自己的过去。一步一步地,似乎过去已经设计了他,或更确切地说,他似乎设计了过去。从这个意义来看,我们的确在心理上选择了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族史,选择了我们的王、英雄和神的历史。通过我们自己的创造,我们谋划自己,内在地定位成所有者和创造者。

《人格解码》的笔记-第35页 - 人格特质

写短句的好处:
短句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对短句进行设计,从而消除单个词汇所隐含的歧义。例如,为了替代“不安的”这个词(这是神经质的组成成分),考斯塔和麦克雷使用了短语来说明其特定含义,如:“在与人交往时,我总是害怕犯错误”,以及“我总是感到无助,希望别人能帮助我解决问题”。
比起词语来,这样的短句表达的意思更加的明确,也更能让人消除歧义。

《人格解码》的笔记-第152页 - 什么是好的品格

我们更喜欢将品格定义为人格的价值化;而将人格,如果你愿意的话,定义为品格的去价值化。

《人格解码》的笔记-第134页 - 建立一个个性化的大脑

到25岁的时候,大脑的回路构造已基本稳定,这也意味只人的性格也趋于稳定。大脑在25岁之前,受基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在物理上,形成独特的大脑构造,表现出来就是性格的差异。而不同方面的性格表征,受基因和环境影响的比重也不同,有些基本由基因决定,有些则基本由环境决定,而有些是共同决定,至于具体哪些方面,则有待研究(书上是有举了些小白鼠的例子^▽^)。
至于环境的影响,到了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很容易的收到同伴的影响。这是一个双向影响的过程,你选择你喜欢交往的朋友,而朋友也会按兴趣程度来选择你。在这个过程中,性格也慢慢地改变和形成。到了25岁之后,朋友圈和性格都会慢慢地稳定。(我的朋友圈就很不固定啊,到处换地方- -)

《人格解码》的笔记-第16页 - 导言

学会欣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人相处:

《人格解码》的笔记-第156页 - 什么是好的品格

道德本能,即我们以有利他人或全体社会秩序的方式行事的本能,之所以能进化,是因为这些本能让有这样表现的人受益。简而言之,这些本能地原始形式,如在谨慎地对陌生人表示出慷慨大度时,人们会选择那些做出相应回报的人。这种互惠性的利他主义使得双方受益——你对他人好,他人也会对你好。所以,它被认为是道德基因变异自然选择背后的一种推动力。

《人格解码》的笔记-第113页 - 第二部分 解释人格差异 4 发展个性化的大脑

作者总观点:在20多年的基本构建过程中,
我们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独特的基因和环境间的互动,
最终每个人有了一个真正个性化的大脑。
在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其 独特人格 和 根深蒂固的成分,
它们继续指引着我们余生。
分论点:
1.大脑是自我构建的了解到大脑的构建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你就能明白,
为什么
a.要逆转回去、
b.改变大脑的回路 及
c.(改变)回路所控制的人格
是很困难的。
(因为,)
a.一旦神经元占据了它们的位置,它们就会很好的安顿在那里。
b.一旦它们建立起了有用的联结,这些联结就会保持下来。
c.虽然总会有一丝残存的可变空间,但想要重塑结构就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因为这些结构是历经20多年的发展才得以确立的。
(结果,)
a.及时我们人类有学习新事物的超常能力,也不能轻易改变这种已定的模式。
b.这一点对受基因影响的那些模式来说是如此,对那些大脑发育关键期内由个体环境所塑造的模式也是如此。
2.脑发育的关键期

3.我的孩子会是怎样……一个普遍的共识是,
a.有些孩子的早期模式会延续,
b.而有些孩子则会变化很大。
……
……明显或不明显的基因效应,是否会得以保持,
部分取决于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4.基因与环境间的对话……原则:基因的差异会影响到儿童期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GSS:
A影响着 B对C的作用。。。
5.对基因表达的持久作用a.也有可能是这样的:环境对影响人行为的特定基因表达产生持久的影响。
b.……母亲的养育引起大脑DNA的变化,导致基因产生更多的蛋白质物质……。
c.经验,尤其是早期生活经验会造成DNA的超基因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对人格有持久的影响。
GSS:
环境会刺激大脑物质结构,并加强了基因的作用。。。
6.青春期的再塑造

7.大脑发育与环境变化的停滞a.……在25岁左右大脑的结构就稳定下来。
b.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人的大脑就已经固定化、一成不变了。
c.大脑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功能是,
通过突触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微观调整从而不断学习和存储新信息。
d.社交环境的这种双向稳定,对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人格的两大首要方面:性格 和 同一性。

《人格解码》的笔记-第26页 - 人格特质

心理学运用统计学的部分:对于人的性格的形容词,如何挑选出涉及面广,有不至于重复的词汇。比如统计学就可以根据计算相关性来剔除同义词

《人格解码》的笔记-解读人格心理学 - 解读人格心理学

但我们中有些人却会表现出一到几种此类适应不良的行为,这些行为经常会给我们所交往的人,甚至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悲伤。这样的人成了人格的囚犯,和正常人不同,他们陷在某种无法逃脱的境况里了。
大脑回路决定了我们的特质和类型。同时我也会说明,大脑回路在几十年的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两大重要事件的影响,那就是我们出生时的独特基因和我们所生活的独特世界。
截至20世纪80年代早期,人们得出的研究结果是:描述人格的词汇最终可以归纳为五大维度,即莱韦斯戈登伯格所称的“大五”人格特质。每个特质都有一个恰当的名字:外向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和开放性。
虽然在开放性上得分高的人喜欢思考,但开放性并不等同于智力。高智商的人在开放性上有可能是高分,也有可能是低分。
为了达成共识,他们成立了专家委员会进行商讨,这些专家最后总结出十个他们认为特别重要的词汇。这就是我所说的“十大”人格类型,这些人格类型及以下对它们的简短概述在第四版的《美国心理治疗协会诊断和统计分析手册》上都有说明。
反社会型——不尊重他人且侵犯他人权益的一种类型。
回避型——社交回避,有自卑感,对负面评价高度敏感的一种类型。
边缘型——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及情绪都不稳定,非常容易冲动的一种类型。
强迫型——过分追求条理、完美主义和控制感的一种类型。
依赖型——过度需要被照顾,一种顺从和依附的行为类型。
表演型——过分寻求情感和关注的一种类型。
自恋型——夸夸其谈,需要他人赞赏,缺乏同理心的一种类型。
妄想型——不信任、怀疑,恶意曲解他人目的的一种类型。
分裂样型——远离任何社交关系,情绪表达受限的一种类型。
分裂型——对亲密关系感到非常不舒服,认知或观念扭曲,行为乖张的一种类型。
不管怎样,“十大”类型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常见类型上。我们很多人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些类型,它们对我们而言利大于弊,但这些类型通常与人际关系或自我控制方面的问题有关,所以我们不得不对此加以警惕。当你努力想知道是什么在困扰你和他人的关系并思考如何应对时,你能意识到以上这点就会特别有用。
表演型的人在“大五”人格的其他特质上也有显著的得分。表演型的人似乎很天真,在信任上得分高,这是宜人性的一个方面;他们在冲动性上得分也高,这是神经质的一个方面;他们在浪漫的幻想和情感方面得分也高,这是开放性的一个方面;但他们在自我约束和深思熟虑方面得分低,这是责任心的一个方面。除了提到他们的诱惑力,DSM还强调这类人富有戏剧表现力、易受暗示和分析性思维能力不强。
但这一问题类型不完全取决于高责任心的程度。毕竟,很多获得伟大成就的人都表现出了适应性的高责任心。适应不良的高责任心有一个显著特点,它似乎与高神经质有关,尤其是高焦虑和脆弱。具有正常责任心的人能从努力工作、获得成就中体验到快乐,与此不同,具有不正常的高责任心的人,很少能从他们所做的工作中获得乐趣。相反,他们的动机是竭力避免失误。如果他们不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去做事的话,他们就会因此而不安。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什么以勤奋工作来作为逃避负面情绪的主要手段,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他们是完美主义的囚徒,他们被这种不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快乐的模式所束缚。
每一个夜晚,每一个清晨
有人生来就为不幸伤神
每一个清晨,每一个夜晚
有人生来就被幸福拥抱
——威廉布莱克《天真之歌》
1875年,高尔顿在报告中指出,与20对异卵双生子相比,30对同卵双生子在行为上表现出了更多地相似性,他认为这是对遗传的重要性的支持。在“以双胞胎作为标准来比较天性与教养力量的历史”这篇文章中,高尔顿说,“不可否认,天性的力量明显超过教养。”他对收养儿童的观察也支持了这个结论。尽管养父母有很高天赋,为了孩子的成长提供的环境也更为优越,但其收养的孩子后来并未表现出比普通孩子更有才华。这是第一次使用一种自然实验法(收养)来评估遗传和教养的作用。
正如布沙尔所总结的那样,“在关于人格特征、气质、职业和业余兴趣以及社会态度方面的大量测量中,被分开养育的同卵双生子之间的相似性和一起养育的同卵双生子的相似性几乎相同。”这些以及其他的家庭研究和收养研究都支持一个结论:人格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遗传的。
同卵双生子的研究还告诉我们一些不可忽视的信息,这些研究挑战了一个假设,即一起被养育所共享的家庭环境是导致同卵双生子相似性的部分原因。假如真是如此,一起养育的同卵双生子的分数应该比那些分开养育的双生子的得分要更为接近。但正如布沙尔所指出的那样,事实并非如此。基因上没有任何关联、但在同一个家庭中被养育的收养儿童的得分也表明,共享环境没有产生作用。
共享家庭环境对我们所测量的人格没有影响,但不意味着父母就如同家具摆设一样不发挥作用。研究表明,父母的确具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父母和每个孩子,包括和双胞胎中的每一个孩子之间的独特关系来传递的。这些研究还表明,环境对人格的影响大多不能明确地归因于家庭成员间的互动。
结果是非常令人吃惊的。经过30代,无畏组的成员一般都能再开放的领地里自由漫步。与之相反,焦虑组的成员则通常挤在箱子的一个角落里。控制组的成员保持了其最初就表现出的中等探索水平,并且历经30代未有什么改变。
另一个显著的发现是,这两组老鼠的分化是逐渐的、代代递增的。将无畏组在开放领地的行为绘成图表,它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长期的增长股,在10年的时间内一年比一年递增。与之相反,焦虑组的图看上去就像是没落产业中一个不景气公司的股票,持续下降直至降到0点附近。这种逐渐变化的方式有两层含义:很多基因的变异共同影响这种性格特点;随着在每一代中所选择的相关基因的变异程度的增加,其引起的行为效应也持续递增。对不同组老鼠的DNA的直接分析也证实了以上这些结论。
我们人类互相依赖并彼此竞争,人类在互动中使用的策略都有得有失。这些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我们在众多能影响让人类人格的基因变异之间做出选择。
所以,他最终还是认为进化史令人敬畏的。正如其《物种起源》一书中最后的一句著名的论断所阐释的那样,“如此看待生命,生命是壮观的……从如此简单的形式开始,不断进化成或正在进化成绝无仅有的最为美丽和最精彩的生命。”
正如他在《儿童和社会》一书中所解释的那样:每一个成年人……曾经都是一个小孩。他曾经弱小过。这种弱小的感觉在他的内心形成一种不可根除的根基。他若成功了,他会认为他超越了这种弱小;他若失败了,他会认为这正好印证了他的弱小。成年人内心充斥的事孰强孰弱、谁敢做谁不敢做以及为谁而做之类的问题,这些远远超出了他所能理解和计划的范围,对他来说不必要,也不是他所期望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观点非常吸引人,因为他提醒我们,儿童期所发生的时间对我们有着持续的影响。但他忽略了两件事;基因和大脑。
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每一个大脑,就如同每张脸,都有它自身特有的构建计划。而且,我们也知道,大脑的构建不是由专业建筑师以系统化的方式制定的,而是每一个大脑都在使用一种图式,在这个图式的驱动下,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不停地依根据基因和环境的变化加以重塑。
这种持续的重塑是有目的的。在二十多年的基本构建过程中,我们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独特的基因和环境间的互动,最终每个人有了一个真正个性化的大脑。在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其独特人格和根深蒂固的成分,它们继续指引着我们的余生。
了解到大脑的构建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想要逆转回去、改变大脑的回路及回路所控制的人格是很困难的。一旦神经元占据了它们的位置,它们就会很好地安顿在那里。一旦它们建立起了有用的联结,这些联结就会保持下来。虽然总会有一丝残存的可变空间,但想要重塑结构就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为这些结构是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才得以确立的。即便我们人类有学习新事物的超常能力,也不能轻易改变这种已定的模式。这一点对受基因影响的模式来说是如此,对那些在大脑发育关键期内由个体环境所塑造的模式也是如此。
对以上所有这些研究者而言,这一系列研究最为重要的启示在于,经验,尤其是早期生活经验会造成DNA的超基因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对人格有持久的影响。
对个体进行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在25岁左右大脑的结构就稳定下来。尽管有些髓鞘在随后至少十年间还可能继续发育,但对40岁之后的大脑进行扫描,通常发现的只有磨损的迹象,而不再是发展性的重塑。而且,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对大脑区域间的整合活动所进行的研究显示,成熟的大脑网络也是在成年初期构建起来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人的大脑就已经固定化、一成不变了。大脑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功能是,通过对突触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微观调整从而不断学习和存储新信息。但不管怎样,成年早期是人脑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在此期间我们建构了很多个人的东西,它们将持续地引导我们度过余生。
重复测验表明,在20岁时,一个人在“大五”上的得分已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在30岁时会更为稳定;直至50岁时就不会有太大变化了。
在成年期选择一个十分稳定一致的社交环境,之后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与这一群熟悉的人在一起。这些人带给我们稳定,因为他们总是会以我们所预期的方式表现。他们也会诱发我们的稳定性,因为他们会使我们保持一种他们所能预期的行为。社交环境的这种双向稳定,对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人格的两大首要方面:性格和同一性。
富兰克林决定采用那些没有太多相互关联的名词,他最终确定了13种美德,下面是简单的阐释:
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沉默是金——言必对己或对人有益,避免空谈。
条理——凡物归其位,凡事作计划。
决心——该做的事一定要做,做就要做好。
节俭——钱花在对己和人有益的事上,不浪费。
勤奋——珍惜光阴,做有益之事,避无谓之举。
真诚——害人之心不可有;想法纯粹、公正,说话实在。
正义——不冤枉任何人,不逃避责任。
中庸——避免走极端;容忍别人给你的伤害,甚至认为是你应得的。
整洁——保持身体、衣服或住所的整洁。
平静——不因小事琐事或不可避免之事而烦扰。
贞节——少行房事,除非为了健康和生育后代;不纵欲过度,以免伤害身体、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谦卑——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原始的心理事实是,一个人的品质仅仅是指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些观察者(或有些文化)可能认为他们是高尚的、可爱的,而其他人可能不这么认为。所以,也为了与我们自己的定义相一致,我们更喜欢将品格定义为人格的价值化;而将人格,如果你愿意的话,定义为品格的去价值化。
临床医生在定义DSM-IV中的“十大”类型时也尽量不涉及道德判断。他们受过训练,要对病人的行为持开放态度,他们在专业行为准则的指导下,使用功能性的概念,如适应性和非适应性;而不使用道德性的概念,如好和坏。这种功能性的观念认为,各种特质和类型有其不同程度的表现,它们各有利弊,任何一种表现在特定的条件下都有可能是适应性的。
正如他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所阐述的那样:“任何动物,不论哪一种,均天生具有一些明显的社会性本能(包括养育和孝亲在内),一旦它的智力发展得像我们人类一样或接近于我们人类,就必然会获得一种道德感或良知。”
罗伯特特里弗斯对此提出了非常有说服力的观点。他认为,道德本能,即我们以有利他人或全体社会秩序的方式行事的本能,之所以能进化,是因为这些本能让有这样表现的人受益。简而言之,这些本能的原始形式,如在谨慎地对陌生人表示出慷慨大度时,人们会选择那些做出相应回报的人。这种互惠性的利他主义使得双方受益——你对他人好,他人也会对你好。所以,它被认为是道德基因变异自然选择背后的一种推动力。
有些人(反社会型)一直都在欺骗他人,而有些人(偏执型)擅长于侦破那些骗子。有些人(回避型)特别容易感到尴尬,而有些人(分裂样型)则迟钝于别人不赞同的目光。
在一项针对东西方主要宗教和哲学传统进行的研究中他们发现,人们对很多优秀品格存在普遍的认同和赞许。所有文化都高度认同的优点可以归为六大类,即他们称之为的六大核心美德:
节制——诸如自我控制和节俭等优点。
勇气——勇敢和坚持的优点,面对内外阻碍时它们有助于我们实现目标。
人道——善良和爱的优点:关爱他人,友善待人。
正义——公正和公民意识:有助于集体生活。
智慧——开放的心态,热爱学习,有助于知识的获取和运用。
超越——敬畏和精神力量,它可使我们与更大的宇宙相连,提供生命的意义。
根据他的观点,品格有三大主要组成部分,即自我指向性、合作性和自我超越性。自我指向性指的是对自我的控制,使子I家成为一个有目的、有责任、有很多资源的人,它与节制和勇气相重叠。合作性指的是有同理心、怜悯心和原则性,它有助于和他人建立互惠的关系,与人道和正义相重叠。自我超越性指的是意识到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是精神、智慧和理想的综合体,它与智慧和超越相重叠。
有些人在这个过程中却困难重重,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们可能会觉得很难将自己的能力、目标、理想与社会的要求相结合,所以他们辍学或辞职。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内心的挣扎会延续到成年,埃里克森自己也经历过这种情况,即他称之为的同一性危机。埃里克森花了很多年才获得自我同一性,并终其一生为此努力。
奥普拉的故事耐人寻味,因为她已变得如此成功。但它也显示出一些因素,可以决定我们以何种方式在头脑中形成有关自己是谁的认识。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与生俱来的,反映一组特质和才能的基因。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可能发挥影响力的环境中,如性别、家庭、社会阶层、民族、文化、种族、宗教以及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件。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偶然事件、机遇以及各种遭遇。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并被整合起来,从而形成我们应对世界的典型方式。我们每个人都会形成对规则和目标的一种内在感觉。虽然处事的典型方式和对规则和目标的内在感觉都未经过太多有意识的思考,但我们每个人都会以故事的形式总结出各自的模板。
“长大成人意味着在许多其他事情中,能以一种连续性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生命,不管是回溯,还是前瞻。成年人通常基于自己在一个经济体中的职能、在家族中的位置以及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形成对自己的认识。之后,成年人就能够据此选择性地重建自己的过去。一步一步地,似乎过去已经设计了他,或更确切地说,他似乎设计了过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的确在心理上选择了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族史,选择了我们的王、英雄和神的历史。通过我们自己的创造,我们谋划自己,内在地定位成所有者和创造者。”
“我因自己的好奇心和直觉而陷入的困境在后来都被证明是无价之宝”,以及“你们必须得相信,你们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会在你们未来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你们得相信某些东西——不管是什么,你的勇气也好,天意也好,生活也好,因缘也好。”
能如此简练地总结出人生准则也不是什么特别之事。毕生致力于研究人生故事的丹麦克亚当斯发现,当人到中年时,这些人生准则就会变得趋于一致。尽管为了适应变化的情境还会稍有些调整,但随着我们的人生故事越来越成熟,不一致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于是,我们的个人神话的精髓就可以被精炼成几个简单的词语,我们就可以告诉自己,还有他人:我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就某些方面而言,每个人:
1、和所有人都一样,
2、和一些人一样,
3、和任何人都不一样。
特质、才能、价值观、环境和运气构成了我们的故事,我们可以在每个人的人格全景中看到每个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为了能整合这幅画面,我觉得本章所讨论的以下几个步骤是非常有用的:
1、记住我们共同的人性和人格发展的共同方式。
2、形成一个“大五”人格的轮廓,并注意那些明显的特点。
3、寻找潜在的问题类型。
4、运用普适标准和文化标准进行道德评价。
5、聆听一个人的故事,并将此与你所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
6、整合你发现的所有信息。

《人格解码》的笔记-第44页 - 人格特质

奥巴马不合群:

《人格解码》的笔记-第147页 - 什么是好的品格What's Good Character

富兰克林对好的“品格”的描述:
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沉默是金——言必然对己或人有益,避免空谈。
条理——凡物归其位,凡事做计划。
决心——该做的事一定要做,做就要做好。
节俭——钱花在对己和人有益的事上,不浪费。
勤奋——珍惜光阴,做有益之事,避无谓之举。
真诚——害人之心不可有;想法纯粹、公正,说话实在。
正义——不冤枉任何人,不逃避责任。
中庸——避免走极端;容易别人给你的上海,甚至是你应得的。
整洁——保持身体、衣服或住所的整洁。
平静——不因小事琐事或不可避免之事而烦扰。
贞洁——少行房事,除非为了健康和生育后代;不从与过渡,以免伤害身体、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谦卑——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人格解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