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犯(第二部)》书评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6-01
ISBN:9787505721319
作者:宫部美幸
页数:583页

终于看完了...

我不擅长理性分析东西,写出来的都是“我感觉如何如何”。所以,我感觉宫部美幸的作品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女作家写出来的东西,她并不避讳人性的黑暗与潜藏的暴力,言语直白地像利刃,毫不留情地刺入你的心里。看得见血,也看的见光,即使那光芒微弱的出自于一把匕首的侧面,那也是来自大千世界的反射。在推理作家中,给我同样体验的似乎只有松本清张和天荒童太。有坚忍的毅力,以手中的笔对抗世间的恶,若不是拥有健康高尚的灵魂,恐怕无法做到。我们在《模仿犯》里看到了那么多不完美的人,和明、前滋、有马、直一乃至豌豆和栗明,和我们一样,活生生的存在着。他们在肉体上和心灵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都受过不同程度的伤害,都窥探过内心的软弱,也都曾哭得像个孩子,然而有些人选择了黑暗万劫不复,有些人则在阳光下重新站起。四册小书,角色无数,每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呼吸和命运,故事有些细碎有些冗长;犯罪里面充满了轻佻的恶意,轻易让你的愤怒不受控制,我害怕这样完美的恶,也讨厌被人操纵起这样负面的情绪。这样的书我从未看过,也看的十分艰难,断断续续两年后,终于临近阅读尾声,只觉得身心俱疲,却也试着学会宽恕,获得释然的机会。《模仿犯》,即使你不喜欢这个故事不喜欢宫部的文风,你也会被深深打动,因为人性的光辉终究冲破妖魔鬼怪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的前进。

算是宫部较好的了,但依然冗长无比!

一开始就知道凶手看得实在很没意思,就当社会小说看,还算可以了。依旧是那么冗长,而且宫部的书一大特点是冗长的都是前面唬烂的地方,最后结局超级短---比如《理由》(其他人的理由都给了就除了凶手的,囧)甚至没结局(比如《火车》)。。这部依旧是。。后面就那么一段突然就完了,不过宫部再编下去读者就都洗洗睡了。。。早玩早结束吧·····不过依然还算是宫部比较好的了。。对社会一些问题还是有点看头。。

超级棒的第二部

看的是电子版,只找到第一部(上下),第二部(上下),原先看海南出版社有BOOK1,2,3,还以为少了第三部呢,遍寻网络也没找到第三部,有点闷闷不乐,看书没有尾巴总让人不爽。还好,这是另一个版本,故事是完整的。第一部昨晚看的,让我感到超级恶心和不爽,似乎又回到了看《异常》的日子,看好几个变态游戏人间,随意剥夺他人性命,觉得十分恶心。还好第二部少了很多变态举动,而且结局大快人心!第二部修正了我之前的几个观念:1、笨不要紧,处世的关键是真诚。聪明人失败的原因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世人大多聪明伶俐,谁也别把谁当傻瓜。像浩美和豌豆这样自以为聪明得可以把别人玩弄于鼓掌的人,笑不了多久的。就算是傻瓜也会狠狠还击的。和明说,我的脑子是不太好,但我知道这是欺骗。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是傻瓜吗?明明就是大智若愚,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虽然脑子不好,但绝对不会把人命当草芥。2、所谓故意杀人,除去不得已,80%是为满足自己的支配和控制欲。3、人不是独创的动物,大家都是在模仿别人。正常人就是模仿社会常识模仿的最好的人。(看到这里我突然有种“苍天饶过谁”的感觉。。。)4、你说了很多似乎很了不起的东西,但是你连自己在说什么,自己是谁都搞不清楚!真有虎躯一震的感觉!这句话送给我们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从小被教导说假话,隐藏自己感受,背诵教条政治理论的人。5、你欺骗了很多人,最后谎言还是被揭穿了,谎言是一定被揭穿的。(再次有种看苍天饶过谁的感觉。。。)

浩美篇

浩美篇。如果说浩一是孤独的话,那么浩美就是恐惧。这么多年了浩美一直生活在幻觉之中,一直无法脱离那个噩梦,梦中的女孩子一直在追着自己,想掰开浩美的嘴然后进入体内。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浓雾弥漫,也看不见去向。然而女孩子却的的确确在追赶着浩美,以为逃脱了,她却绕到了前面。可他除了让自己继续忍别无他法,至少在父母那里他得不到慰藉,因为他的一切噩梦也是起源于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姐姐在出生前就被母亲杀死了,而母亲寿美子却一直活在姐姐还在世上那个生活里,并且给浩美这个名字也是之前死去的姐姐的名字。当时还在世上的爷爷奶奶也反对寿美子不能起一个死了的人的名字。可是寿美子非常固执,没有接受他们的意见。并且浩美从婴儿时就在与死去的姐姐“弘美”的比较中长大。寿美子数着死去的那个孩子的年龄,确实是把他和弘美进行着比较,要是死去的那个孩子,她会这样了,她会那样了。等到栗桥浩美懂事以后,寿美子采用了更凶恶的手段。任何事情,她都是嘀咕着说。不能大声说话,她故意用很小的声音,可这种声音足以能让还是个孩子的栗桥浩美听得见。如果换做任何人都不会接受吧。至少我不会接受。“为什么弘美死了,这个孩子却还活着?这个社会太不像话了。”甚至在浩美生日的时候,寿美子插了8支蜡烛,想把弘美的生日也一起过了,而6岁的浩美哭了,又被父亲喝斥男孩子是不能哭了。寿美子则把蛋糕扔了。说以后再也不会为他过生日了。那种痛苦、悲哀和苦恼,我想浩美一辈子都不会忘掉吧。他认识了浩一,尽管他不了解浩一,但是他经常幻想自己如果是浩一家的孩子该多好。自己的家已经算不了家,甚至对家里堆放的颜色发黄的旧纸箱厌恶到简直难以容忍的地步,甚至想一把火把它们全给烧了。为什么自己的家就不能像豌豆家呢。再加上他的父亲在根本不之情的情况下和寿美子结婚的,“谁会娶一个母亲与男人情死的那样的女人呢”,他的父亲知道受骗了也只有忍耐。甚至怀疑刚出生长女浩美,婴儿浩美,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活在丢人和痛苦不幸福的生活中。并且父亲用烟头来烫伤他说是这样教育才是对的。浩美也曾梦中梦到过父亲和祖母,母亲之间的情景。随着这份常年累月存在心里的恐惧感,浩美也长大成人,可那噩梦还是在不停的纠缠自己 。浩美已经无法控制,只有把这种恐惧感转换为家庭暴力,并对母亲施加。直到最后好朋友和明的不离不弃。浩美才会明白被浩一一直欺骗着。或许浩美已经忘记是从什么时候不是自我的。从很久 很久以前吧就已经忘记了吧。如果父亲和母亲没有结婚呢?如果母亲不会活在死去姐姐的生活中呢?如果他没有碰到浩一呢?可一切都回不去了,死之前所有的恐惧都还在不停歇地纠缠着他。回忆、回忆、回忆。人就是回忆,它会突然在脑海闪过。许多回忆被一层叫做皮肤的东西包着,便变成了人。由孩子长成大人,人长大了,之所以个子也长高了,只是因为其中的内容增加了。浩美的回忆就是这样。在没有希望的没有绝望的生活中活着。现在,叫栗桥浩美的人的皮肤破了,包藏在里面的回忆一下子涌了出来,开始是缓缓的,后来气势汹涌。一切的回忆都会即将消失。  

模仿犯

《模仿犯》的好处不在案件推理上。倒是很多对社会众人的分析有点儿意思。比如,援交少女为什么会喜欢看上去落魄的摄影师。我们这一代人又怕什么呢。不是怕死,是怕无聊。怕自己一生都如此无谓。想必宫部美幸看待人的本领,推理上反而显得差劲了。犯罪本身的设计,也不是很巧妙。就像高井和明质问栗桥浩美的:你不觉得你们的犯罪会被人发现么。我尤其不喜欢结尾。自大的害人的。我们研究所的胖博士,在玩杀人游戏时因为有人说“这个杀手实在太聪明了”他不禁大笑,暴露了自己。同理,豌豆肯定不能接受别人说他是模仿犯,但我仍然认为,他的性格应该比书里写的这种更沉稳,更偏向于自我控制。最失败的一节,是他给增本打电话要求他伪装罪犯。宫部一步步写了一个犯人的自我毁灭。可这毁灭,是他完全不能察觉的么?他应该能感觉到,但察觉到了之后,依然要做一些危险的事,这样才会有兴奋的快感。这个过程中,他应该一直在寻求智力挑战,而不是沉浸在接受采访的满足感里变笨。栗桥浩美在勾引了一个姑娘之后,带她去便利店,姑娘问他的名字,他看到墙上便利店店长的名字就用了。这是很危险的。- 但他在那一刻想赌一把。把自己的命运和那女孩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在豌豆身上,宫部只写出了自负和对犯罪批判的恨意,却没这种真正的敏锐。

我苛求翻译

第一部翻译也有错,第二部更是差强人意。有些是明显翻译错误(对熟悉日语的人来说);还有很多,从逻辑上可以推知是因为译者不熟悉日语的写作逻辑,结果把动作的主体完全搞错了的。否则的话,那原作者说话可太颠三倒四、病得不轻了。

好小说

我是看了蔡康永在《今天不读书》里的推荐才找来看的。的确是很好看的。作者要表现的不是情节的曲折,而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恐怖。所以,第二部的后半部分读者已经知道凶手是谁了,但是还是被作者领着去看凶手是怎么“表演”的。特别是在最后,我很惊奇作者让凶手这样暴露出来。但是也是情理之中的,因为凶手本来就是在“舞台”上,所以,他的暴露最好的地方就是这里了。作者功力深厚。和一般的侦探小说不同,作者进行了全景式的描写。涉及了非常多的人物,并且很好表现了各个人物的异同。事件涉及的每个人物的刻画都十分细腻。并且,把自己也作为一个人物写到书中。(应该就是滋子,这是美幸的一贯的风格)。

善良的人们

老实说,这部小说如果单纯作为推理来看,是比较让人失望的。凶手并非完全没有留下线索。浩一的那个电话已经使他彻底暴露。被抓是早晚的问题。那个在外地唯一从凶手手里逃离的高个女孩已经指证了他。建筑师完整的分析出了作案场所的特征和大致地点。条崎和真一这样的普通人都看出了浩一行为的不合理。案子拖了这么长的时间完全是作者还想让浩一表演下去。这本书让我最震撼的是那群完全被人忽略的普通人。卖豆腐的老人有马义男和荞麦馆的高井和明。老人单凭一己之力推断出孙女已经死了和犯人至少有两人,远胜过那些白痴刑警了。更重要的是,他再得知孙女死亡、女儿发疯、小店破产的时候,还在凭着自己的力量追查这个案子,同时还鼓励真一振作。再他让真一和他同住时我感到了人性的温暖。高井和明一直是作为笨蛋出现的,以他们那一家人的智商都看出浩美不是好人,他还在默默被敲诈简直不可思议。但作者最后还是完美的解释了这个问题:和明是要拯救浩美,即使明知道浩美一直在和他说谎还是踏上了死亡之旅。和两个凶犯的对话,让浩一这个自诩天才的人狼狈离去。在书中好像是仅有的一回吧。他让浩美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错的,是想逃避自己的魔障,点出了浩一完全在利用浩美。甚至连浩美心理障碍的源头都找到了。这哪里是个笨蛋的所为。在这部黑暗的小说里,他们两个是最大最亮的光芒,让我这个愤青不能不向他们致敬。社会中就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至少让人感到了希望。

好孩子、坏孩子。

最让人唏嘘的是高井和明的死。虽然在外人看来,这不过是一个从愚钝的小孩长成的愚钝的年轻人,但他却确确实实是最先洞悉整个案件真相的那个人,也曾经几乎一手将所有的罪连根拔除,只是作者的手抢先一步将他生命的烛火捻灭。浩美和豌豆都是聪明的孩子,头脑好,体育好,善于对大人察言观色;和明是笨拙的孩子,学习差,性格懦弱,是连妹妹也引以为耻的哥哥。可是,用智商来给孩子分类是多么愚蠢,孩子就是孩子,象种子一样,有的好,有的坏,好孩子顺利的长大,踏入成人的世界,而坏孩子,从根部就已经开始了腐烂。

实在是很需要耐心的一本书

严格的说,这本书不算是推理小说吧,应该是社会小说。犯罪者以犯罪导演整个社会,将每一个人变成舞台上的演出者,虽然他从中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可也因此败露。我想,如果他在和明和栗桥死后选择沉默的话,警察是永远也发现不了他的吧。书里有很多人的行为和话都让我很不理解,最后的结局似乎被加速地进行了。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第一部,因为它看上去更像一部完美的谋杀。

我们的心啊

出生到时候,我们都是一样的,但是长大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不同的环境,受到宠爱,遭到伤害,于是我们就变得不一样了。尤其是伤害,童年、少年时代的伤害,对一个人是如此刻骨铭心 ,以至于影响一生。可能是父母的一顿责骂,可能是亲戚朋友的窃窃私语,可能是老师的漠视,可能是同学的村八分,甚至可能是路人甲的一句难听的咒骂。看完小说,回望自己的人生,有多少人那么幸运的没有被伤害过的?这些伤害,或多或少支配了自己的言行。每次回忆翻起来时,都让人那么压抑不堪。

不要透支别人的信任

不错的小说,称得起“引人入胜”四个字。虽然长得要命(佩服作者的耐性),也坚持看完了,还是看的电子书。书中从旁人的角度总是描写栗桥和豌豆聪明优秀。小时候是优等生,长大了是“任谁看也会产生好感”好青年,但随着情节的推移,才明白他们不过是小时候没有得到关爱,甚至受到伤害,成长了也无法挥去心里阴影的畸形人格拥有者。栗桥和豌豆当然是聪明的,他们什么事都能做得出色,也容易让人产生好好感,可是他们扭曲的人格使他们变得盲目了,混肴了一时的好感和真正的善意,看不出旁人和朋友的曲别。旁人无数,朋友有限,而真正信任你,以至于最终被你利用还可能原谅的,只有真正的朋友而已。对豌豆来说,他只浩美(由美子查觉豌豆对她并无爱恋时醒悟;增本直接拒绝被他利用。),对浩美来说,他只有和明(这个似乎有讨人嫌的惯性呀,呵)。可是他们都当对方是棋子,却没注意到这棋子是唯一包容他们的人。除了和明,没人接受浩美的敲诈;除了浩美,也没人对豌豆言听计从。不是包容你的人呆笨,而是在他的心里,对你有一份在岁月中积累下来的信任。可惜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就轻易地将自己这唯一的朋友当作棋子丢弃了。珍惜信任你的人。这是我读完书后最大的感慨。不论他是你的亲人、爱人还是朋友,对社会来说,他不如沧海一粟,是十几亿分之,但对你来说,他却是无可替代的宝贵。

比不上第一部

太长篇了,后面读书会觉得非常累,情节的推动力不够,细枝末节叙述的太多了,可能作者不舍得删掉或者试图通过旁观者再给出些社会对犯罪的观感,但是最终还是觉得男孩,前田烟子,医院隔壁大妈等等其实都可以删掉,不影响整体的节奏,但是读起来会轻松不少。模仿犯的心理太幼稚了,最终的对决也非常不给力,看完第二部算是解密篇有些失望,没有第一部好看。

作者那有耐心的广泛的慈悲冷静和残酷

《模仿犯》是我非常赞赏的作品。虽然其语言无甚引人之处。是完全凭借故事的延展细节、及其包含的作者的反思来吸引我的。作者宫部美幸是一个看起来非常慈祥的家庭妇女。这竟然不影响到她兼备同情慈悲和残忍理智。女性的天赋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得遭受多少负重的平衡,才能达到这种兼备呢。第一部书里具体反映了媒体对残暴事件的贪婪。高智商的连环杀人者精心策划的脚本上演时,全社会都被吸引了。感到无比恐惧不安是一种吸引,感到激动兴奋乃至无止境猜测也是一种吸引。你分不清哪一种投入才是正直的。没有人是正直的,因为每一场罪恶的指向都不同,受害者永远无法真正互相怜悯,更无法得到旁观者们的真正怜悯。第二部书接续着第一部终结时令人意外的结尾,却改头换面,写出了另一番境界。被确定的杀人犯其实并非是杀人犯。真正的犯人继续投入地演出,亲身出演,甚至在受害者、受指控者面前涌动真心真意地安慰(因为他的确清楚:那些人都是受害者)。故事到了这里,受害者的范围越来越大,作者颇有耐心地勾勒出被残杀的受害者的家人、被折磨得毫无头绪的警察、被良心和工作压抑困惑的作家、以及一系列颇属于“周边受害者”的形象。这是连环杀人案的蝴蝶效应。这是之前很少有人真正涉足、且充满耐心和善良地予以充分补足的内容。宫部美幸反问了很多。当同情心蔓延到杀人犯那里,世界满是受害者,邪恶就突然不见了。当职业感迫使警察重现犯罪、作家重现犯人形象的时候,又何尝不是以模仿犯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呢。当犯罪事件的幸存者发现自己也有罪孽时,受害和受罪便没有了区别。这么多的人还活着,却活得那么痛苦,你才发现,有比被罪犯杀死更残酷的事情。而且,这个作者是一个家庭妇女模样的女人。这一点尤其让我动容。大抵男作家就不会这样有耐心地写百万字、却并非为了描述作案本身的刺激。那么请问我自己,为什么不能这样,善用女性天赋的善解人意,写一些残酷到底的事情?《模仿犯》第二部下阅读中。。。

要么不看,要么硬挺着看到最后

一千二百页,字还印的密麻麻,定力不够还真是没法坚持。出场人物之多之频繁,估计让改编的导演都麻了抓。推理成分有,但诡计部分没什么特别之处,非典型推理小说。中译本翻译的可看,但流畅度似乎颇有问题。下部似乎比上部难买……一部有这么多难以看下去理由的推理小说还能存活当然有其理由。我拖了数日终于啃完以后,对宫部阿姨的理解又深了一点点。她就不是个写推理小说的人。因为推理小说千变万化不离其宗,最后最是要让人长出一口气,而她的小说总让人憋啊憋啊憋到最后憋成了哮喘。密密麻麻的字压缩在心里出不去。可是我还是一步步的喜欢上了她。因为她书里那些人虽然偶尔行为超现实,但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好像大型游戏里的NPC,每个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却都逃不脱制作者的安排。此书的结构也证明了把一厚本扯成两本分着卖虽然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忽悠买家的行为,但只要收住了,分再多册也能成为藏品。一个基本上失败的例子:《密室物语》……我实在想像不出这四本书如果不坚持完就放弃会多么郁闷。看不到尸体,看不到结局,理解不了书名的意思,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所以我的建议是,对于此书,要么不看,要么硬挺着看到最后。


 模仿犯(第二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