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隐私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5
ISBN:9787800054198
作者:安顿
页数:308页

作者简介

《绝对隐私: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是中国第一位采访情感隐秘的女记者倾心之作,是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

书籍目录

一、那个反复出现的"你"究竟指的是谁 二、就算是偷偷的幸福也要拥有它 三、慢慢日子长了,爱情变得有点挑食 四、婚姻能不能扛住时过境迁 五、所有的爱都复杂也简单 六、她应该知道我有多喜欢她 七、对人对已都不能强加什么 八、人的肩膀太神了 九、我没有办法让他明白我是一中什么样的心情 十、不可理喻的人自有不能对人言说的理由 十一、我以初恋的心情面对每一个男人 十二、从5500米高空跳下有55秒钟选择生与死 十三、有进候死会成为一种解脱 十四、他没有离开我,只是到别处随便走一走 十五、女人有时候会成为男人生命中的转折点 十六、你一定想办法别让人看出她是誰 十七、什么都没有了还要替他还钱 十八、男人也想通过女人改变自己的生活 十九、不知道忘记这一切又需要多少年 二十、一辈子忘不了的是那个让你为她后悔的人 二十一、那种眼神里没有期待所以越发可怜 二十二、真实打你一跟头 二十三、倾心、倾听、倾诉


 绝对隐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很喜欢的一本书初中读过,在打折的报刊亭买的,连同《安顿你的人是我》。觉得安顿的文字很美,有种向上的感觉借人遗失后,再次重逢是在北大的跳蚤书摊,3块买来,却感觉找到了遗失已久的宝贝。、再次翻阅两次,细细品味,也从中学习点点滴滴。。。在别人的故事中快乐、难过、长大。告诉自己,有一天我获得爱的时候,我要珍惜它!现在的爱情很美满,波折出现时我就回味绝对隐私里那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故事,那些深爱着却相互折磨的人儿,想着想着,就豁然开朗了。。。绝对隐私,每一个想要拥有幸福的人都必须珍藏!
  •     作者笔下,一个个受过伤的心灵在呐喊,夹杂着无奈和玩世不恭。无论男女、无论阶层,都感性而脆弱,敏感而多疑。他们都有着绝对丰富的感情,对于心灵的一丝微小触动都能用最贴切的语言描绘出来。也许这也对他们的痛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诚如一名被采访者所说:“一个人有时候会按照自己设定的命运走向发展,冥冥之中不由自主”。这就像自己打开了藏有人性之弱点的潘多拉盒,钻了进去不可自拔。对于隐私考察了国外对privacy的定义。发现隐私实则一中性词。隐私仅仅用于定义那些存在于内心深处,不愿意与人分享的人生经历或感受,并不带有任何有关是非善恶的所谓价值评判。这与国人原有理解的隐私所包含的潜台词不同,不是窥私癖所乐衷的那种“难言之隐”。隐私越多的人心理负担就越重,只有当隐私不再成为隐私并且在一个理解和谅解的前提之下得到放松才有可能得到某种意义上的解脱。
  •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都要竖起手指算算年头了,可它留给我的记忆还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值得再去品味,我始终不能忘记它第一次让我知道了原来这个世界存在的一些人是如此的活着,与我是那么的不同。   已经不能记得当时是出于怎样的原因选择这样一本书来阅读,如果没有记错,那个时候我应该在读初中,可能是出于书名的好奇吧.毕竟过去那么多年了,书中的人和故事我已经不能清晰的讲述给别人听,可这本书带给我的那种感觉,每次我回忆起来,都有说不出的惆怅与感动。   今天再一次的想起这本书,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我已经是一个社会中的游人,不再是一个懵懂的初中生,可我发现我还是那么的远离这个世界,看不清周围的人与事,可能他们都正在经历和正在以《绝对隐私》的方式活着,而我自己却显得那么的孤立,这也应该算是一种折磨。   我说的折磨不是说我未能融入世俗社会,而是说我在经历着我的世界与外界的格格不入。   当我试着接触的时候,害怕与畏惧让我本能的自我防卫,可自己一颗孤僻安静的心也想去突破蚕茧的枷锁,自我挣扎。   外界是纷乱肮脏的,但也是充满诱惑新奇的。现实的生存法则也无容置疑的告诉我要走出去。   可当我迈出一步,或是说尝试的迈出一小步的时候,现实的负面和带给我的伤痛,我很退缩,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有时候冲动的想我就不要出去好了,可我还有期待,因为我期望着我能在那里找到我的幸福,因为如果永远的自我世界,那肯定就意味着真的自我世界。   人就是这么矛盾,而我个人性格的优柔寡断就更让我痛苦难耐。   唉   有时候真的想快点让人生缩短,每一个节点间不再有过程,那样我就不用精神疲劳,可生活就该如此,但是我的每一分每一秒的幸福指数真的少的可怜,也确实是自己体味的不够深,不懂得感恩和珍惜,可大多数谁不像拥有的更多一些呢。   其实,我要求的也并不多,简单就是最好,可别人却告诉我,简单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稀有的。听到这样的结论,我难耐绝望的心情。我该怎么办啊。   这个社会让我看不懂,真的看不懂,当初读《绝对隐私》我会觉得现实是远离我而独立存在,而现在我远离现实独立存在,我现在真的很期盼一种回归,回归现实的同时不要那么痛苦还能找到快乐与幸福,但同时我也又非常的害怕一件事,就是当我跟我四周的人说起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的告诉我“谁又不是呢”。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都要竖起手指算算年头了,可它留给我的记忆还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值得再去品味,我始终不能忘记它第一次让我知道了原来这个世界存在的一些人是如此的活着,与我是那么的不同。   (已经不能记得当时是出于怎样的原因选择这样一本书来阅读,如果没有记错,那个时候我应该在读初中,可能是出于书名的好奇吧。)   毕竟过去那么多年了,书中的人和故事我已经不能清晰的讲述给别人听,可这本书带给我的那种感觉,每次我回忆起来,都有说不出的惆怅与感动。   今天再一次的想起这本书,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我已经是一个社会中的游人,不再是一个懵懂的初中生,可我发现我还是那么的远离这个世界,看不清周围的人与事,可能他们都正在经历和正在以《绝对隐私》的方式活着,而我自己却显得那么的孤立,这也应该算是一种折磨。   我说的折磨不是说我未能融入世俗社会,而是说我在经历着我的世界与外界的格格不入。   当我试着接触的时候,害怕与畏惧让我本能的自我防卫,可自己一颗孤僻安静的心也想去突破蚕茧的枷锁,自我挣扎。   外界是纷乱肮脏的,但也是充满诱惑新奇的。现实的生存法则也无容置疑的告诉我要走出去。   可当我迈出一步,或是说尝试的迈出一小步的时候,现实的负面和带给我的伤痛,我很退缩,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有时候冲动的想我就不要出去好了,可我还有期待,因为我期望着我能在那里找到我的幸福,因为如果永远的自我世界,那肯定就意味着真的自我世界。   人就是这么矛盾,而我个人性格的优柔寡断就更让我痛苦难耐。   唉   有时候真的想快点让人生缩短,每一个节点间不再有过程,那样我就不用精神疲劳,可生活就该如此,但是我的每一分每一秒的幸福指数真的少的可怜,也确实是自己体味的不够深,不懂得感恩和珍惜,可大多数谁不像拥有的更多一些呢。   其实,我要求的也并不多,简单就是最好,可别人却告诉我,简单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稀有的。听到这样的结论,我难耐绝望的心情。我该怎么办啊。   这个社会让我看不懂,真的看不懂,当初读《绝对隐私》我会觉得现实是远离我而独立存在,而现在我远离现实独立存在,我现在真的很期盼一种回归,回归现实的同时不要那么痛苦还能找到快乐与幸福,但同时我也又非常的害怕一件事,就是当我跟我四周的人说起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的告诉我“谁又不是呢”。

精彩短评 (总计74条)

  •     最近又重读了一遍,书中人遇到的问题比我早一代,那么离现在有两代远,应该是很难找到共鸣了。但,那些纠结仍然在,只是以新的方式呈现了。
  •     有没有人也读过这个!我妈的书,我的一部分性知识启蒙就是从这书来的!
  •     70年代生的人的爱情实录
  •       很喜欢的一本书
      初中读过,在打折的报刊亭买的,连同《安顿你的人是我》。
      觉得安顿的文字很美,有种向上的感觉
      
      借人遗失后,再次重逢是在北大的跳蚤书摊,3块买来,却感觉找到了遗失已久的宝贝。、
      再次翻阅两次,细细品味,也从中学习点点滴滴。。。
      
      在别人的故事中快乐、难过、长大。
      告诉自己,有一天我获得爱的时候,我要珍惜它!
      
      现在的爱情很美满,波折出现时我就回味绝对隐私里那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故事,那些深爱着却相互折磨的人儿,想着想着,就豁然开朗了。。。
      
      绝对隐私,每一个想要拥有幸福的人都必须珍藏!
  •       在我印象里,98年的时候安顿很火,报纸上到处是她的连载、杂志上各种关于她的文章以及关于她文章的文章。10年以后我想起看这本书也不过是个冲动,听办公室的同事说起“安顿”两个字,就不知为何突然想看看她讲的故事。
      可能10年以前人们的观念和现在真的很不同,《绝对隐私》里很多被叙述者讲得惊心动魄的故事,现在看来真的没什么,我想,大概过了10年,人们都变坚强了吧。
      每个故事前面都会有受采访者的简略资料,于是看的时候我会想,这些人的年龄现在已经加了10岁,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人的性格其实真的满重要的,所以很多人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在遇到种种困惑、伤害、诱惑的时候,有些人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方法豁达而有高度,但更多受采访的人却一心一意困在自己划定了悲哀的小圈子里。我讨厌那些自怨自艾的女人和唠唠叨叨的男人,但安顿的书不过是在陈述一些客观现象,我看这本书也不是因为八卦或者猎奇,只是觉得在别人身上出现的问题,自己起码可以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去分析,用局外人的比较理智的思维去想应该怎样应对生活的种种意外。
      安顿挑故事的眼光很不错,因为即使现在的各种媒体到处都充斥着各类访谈性质的情感故事,安顿10年前描述的这些故事,依然显得独特而生动。如果要推荐,我喜欢其中的一个故事,《人的肩膀很神》,十数年前那个化名做“徐慧”的女人作出的决定和实践的生活,今天看来还是不俗且坚定的。
      
  •     有些故事,我一直记了很多年
  •     当猎奇看看可以。
  •     各种破碎 伤痕累累的恋爱和婚姻 其实挺怕读了恐婚
  •     真实
  •     马路说,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儿,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
  •     很小很小很小的小时候~~~不知道家里怎么会有这么一本书~就给看了~~~里面的故事一个比一个离奇~~~后来忽现同样的电视剧~还是几个我知道的演员~很诧异~~~看了看~
  •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都要竖起手指算算年头了,可它留给我的记忆还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值得再去品味,我始终不能忘记它第一次让我知道了原来这个世界存在的一些人是如此的活着,与我是那么的不同。     (已经不能记得当时是出于怎样的原因选择这样一本书来阅读,如果没有记错,那个时候我应该在读初中,可能是出于书名的好奇吧。)     毕竟过去那么多年了,书中的人和故事我已经不能清晰的讲述给别人听,可这本书带给我的那种感觉,每次我回忆起来,都有说不出的惆怅与感动。     今天再一次的想起这本书,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我已经是一个社会中的游人,不再是一个懵懂的初中生,可我发现我还是那么的远离这个世界,看不清周围的人与事,可能他们都正在经历和正在以《绝对隐私》的方式活着,而我自己却显得那么的孤立,这也应该算是一种折磨。     我说的折磨不是说我未能融入世俗社会,而是说我在经历着我的世界与外界的格格不入。     当我试着接触的时候,害怕与畏惧让我本能的自我防卫,可自己一颗孤僻安静的心也想去突破蚕茧的枷锁,自我挣扎。     外界是纷乱肮脏的,但也是充满诱惑新奇的。现实的生存法则也无容置疑的告诉我要走出去。     可当我迈出一步,或是说尝试的迈出一小步的时候,现实的负面和带给我的伤痛,我很退缩,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有时候冲动的想我就不要出去好了,可我还有期待,因为我期望着我能在那里找到我的幸福,因为如果永远的自我世界,那肯定就意味着真的自我世界。     人就是这么矛盾,而我个人性格的优柔寡断就更让我痛苦难耐。     唉     有时候真的想快点让人生缩短,每一个节点间不再有过程,那样我就不用精神疲劳,可生活就该如此,但是我的每一分每一秒的幸福指数真的少的可怜,也确实是自己体味的不够深,不懂得感恩和珍惜,可大多数谁不像拥有的更多一些呢。     其实,我要求的也并不多,简单就是最好,可别人却告诉我,简单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稀有的。听到这样的结论,我难耐绝望的心情。我该怎么办啊。     这个社会让我看不懂,真的看不懂,当初读《绝对隐私》我会觉得现实是远离我而独立存在,而现在我远离现实独立存在,我现在真的很期盼一种回归,回归现实的同时不要那么痛苦还能找到快乐与幸福,但同时我也又非常的害怕一件事,就是当我跟我四周的人说起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的告诉我“谁又不是呢”。
  •     看了她的访谈,里面的人物让我们看到当今中国社会的现状,比较困惑和压抑。
  •     赞这个标题,跟我想写的题目不谋而合阿
  •       这是一篇老偏题的评论。
      
      一本电子书看了将近半个月,在坐电梯的几分钟和路上的几分钟,一点点拖完的全部故事。
      具体有哪些情节,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姓名、年龄、职业、经历,就好像是20多年走过的人生路,只要不太刻意回头,也不会经常想起走过的轨迹。
      
      爱情的痛苦,不外乎是求不得和已失去。这不仅仅是爱情,生活也是。有的人从不露心声到赤诚相待,有的人从直白坦率到藏藏掖掖,既有基因作祟,又有环境改变。能够从一而终坚持坦白或者深藏不露的人,始终少见。书名《绝对隐私》,私以为是因直指人内心最为脆弱的地方,最不愿正视的过往,最不愿让熟悉的人得知的往事。偏偏在对着陌生人一倾而诉,彼此借下友谊。这让我想起一句不知谁曾说过的话,“女生因为分享秘密而成为朋友”,但是还有一句是,“Two can keep a secret,unless one of them is dead.”后一句我并不赞同,大概是因为自己极差的记性,反而帮助自己成了极好的secret keeper.所以看到桥段中一个受访人说“记者什么的最没有道德了,一转身就把你的故事大肆宣扬”的时候,忍俊不禁。
      
      这并不是一本教人如何去解决当下问题的书,因为作者仅仅在记录这些看似编纂的八卦故事。每个人都有个问题,每个人都藏了一个桥段。大多数人心里都藏有一个求不得,手边漫不经心把玩着另一个心甘情愿。我不能说这本书震撼了我,但也不否认它触动了我的一些想法,也确定了一些预感。
      
      当你20岁的时候,你无法预测30岁的你会是什么模样,身处何方,幸福与否,以及立业成家。你想象不到会是什么样的人揽过你的臂弯,拂过你的额发,亲吻你的面颊,在你耳畔说温柔的话。不是没想过,而是想不到。就像故事里写的各色人们,没想过看似玫瑰色的“爱情”和“婚姻”字眼下,其实藏有不亚于玫瑰刺的欺瞒、别恋、死别、执念、暴力、欲望、利益还有私情。童话故事里面之所以写到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之后就没有了后续,大概除了平淡生活柴米油盐不值一提以外,还有幻想背后生活真实得让做梦的人不齿。
      
      本来,有着美好的期待并没有错。但是,怀抱着天真烂漫的蓝图在现实里按图索骥,没有个千疮百孔不撞南墙根本就不会汲取教训。比起自己亲身体会那种惨烈到近乎自残的成长过程,早一点看到这些故事,也许会让人有所警惕。
      
      可惜,是走到了如今我才看到这本书,所以只能给个三星。大约对爱情靠的是摸索,对婚姻至少我还能小心翼翼。毕竟,情感并不是生活的唯一主题,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比儿女私情更有意义。
      
      
      
      
  •     这本书非常好看!
  •     有个词叫做“不解风情”《绝对隐私》里大多数故事都是悲伤的,
    只是把感情问题摆出来,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我发现,最终导致其出现感情问题的原因在于,另一方的不解风情。
    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找个能够解风情的。
    我好像一直在等什么,但是我不知道要忘记又需要多少年。——要等的其实是风情
  •     幸福与不幸的另一种
  •     我没敢看太多,里面好多事情都好可怕.婚姻是什么,我也不懂,不过我希望将来另一半能宠我,管我,教我很多很多东西.爱或许常常变化,但宠却是自然而然的习惯.有些时候,我很感激朋友提点,但有些时候,确实感到中国社会对女性的不宽容.之前我跟英国一个记者做过调查访谈,他们的结论是为了维稳所以有关机构努力制造舆论,把很多女性赶进婚姻.当然这很理论,日常生活如果是女性,基于八卦的心态我能理解,但男性仿佛offer一个机会给你就该感激涕零什么的,那其实都是交易.
  •        作者笔下,一个个受过伤的心灵在呐喊,夹杂着无奈和玩世不恭。无论男女、无论阶层,都感性而脆弱,敏感而多疑。他们都有着绝对丰富的感情,对于心灵的一丝微小触动都能用最贴切的语言描绘出来。也许这也对他们的痛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诚如一名被采访者所说:“一个人有时候会按照自己设定的命运走向发展,冥冥之中不由自主”。
       这就像自己打开了藏有人性之弱点的潘多拉盒,钻了进去不可自拔。对于隐私考察了国外对privacy的定义。发现隐私实则一中性词。隐私仅仅用于定义那些存在于内心深处,不愿意与人分享的人生经历或感受,并不带有任何有关是非善恶的所谓价值评判。这与国人原有理解的隐私所包含的潜台词不同,不是窥私癖所乐衷的那种“难言之隐”。隐私越多的人心理负担就越重,只有当隐私不再成为隐私并且在一个理解和谅解的前提之下得到放松才有可能得到某种意义上的解脱。
      
  •     读过
  •     偶也想去看看
  •     拿到你的评论,才想起初中时候几个同学偷偷把书带回家偷偷看的情景~
  •     安顿处的所有书都喜欢。
  •     虽然不符合我的年龄·~我却是从头读到尾,真实的故事往往很吸引人!
  •     当年可红了一阵儿呢,后来越做越烂,越做越无聊了
  •     大学时代几乎找遍了能找到的关于她的书,普及了我对感情的认知
  •     读这本书时,我刚步入社会,想从中去探寻未知的社会中存在的独立个体的不同生活轨迹。在某个阶段,这本书使我患上了窥私癖,为那些不同人的各样经历和九曲人生而感概叹息搓手兴奋...过了十年也许更久,在一段等候晚饭的时光,再次翻开,发现窥私癖已经不治自愈,“故事其实一样,只是版本不同”.
  •     呵呵,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第一二篇老男人部分启发尤其大。
  •     工作需要而读,就为吸引观众
  •     我很庆幸,自己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去看这本书,不为看懂,只为说明那时的自己有多么矛盾重重而又过早成熟的心情,然后悴不及防的扎入一场曾经望不到头的喜欢,如今,我高兴看到在三十来岁的未来岁月里,将不再为此付出曾经那样大的痛苦……只在人生应该越来越开阔的天空与风景
  •     隐私阅读,安顿心灵。
  •     看完可破除对婚姻的天真幻想。
  •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看第一遍,后来初中、大学又翻出来看过几遍,每遍都有不同的感受,很有收获,让人对婚姻、对感情、对人生有更进一步的思考。
  •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好象也有十年了。。。
  •     看到了另一个真实的更广大世界,也就这样吧~
  •     为这些故事,事实。
  •     活着太难,只能任凭命运摆布,吗?
  •       年少的时候读的 为里面的故事感动过好久 只是十多年过去了再读的话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只是我现在想里面的情节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已不再那么的隐私了吧
  •     读过的心情,就像前天过山车。不必苦心经营,真实会打你一跟头。
  •       这本描写边缘人类的口述实录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哄动,因为安顿描述的感情不是普通的感情,而是不为一般人所接受的感情世界。口述实录这种风格就是由这本书掀起的。但不能否认安顿的文笔和选题现在看来,依然很独特,文笔很好。
      说真的,这种书看多了,心里面有些压抑~~因为太真实。悲伤的事找到共鸣只会让人更悲伤。
  •     猎奇
  •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都要竖起手指算算年头了,可它留给我的记忆还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值得再去品味,我始终不能忘记它第一次让我知道了原来这个世界存在的一些人是如此的活着,与我是那么的不同。     已经不能记得当时是出于怎样的原因选择这样一本书来阅读,如果没有记错,那个时候我应该在读初中,可能是出于书名的好奇吧.  毕竟过去那么多年了,书中的人和故事我已经不能清晰的讲述给别人听,可这本书带给我的那种感觉,每次我回忆起来,都有说不出的惆怅与感动。     今天再一次的想起这本书,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我已经是一个社会中的游人,不再是一个懵懂的初中生,可我发现我还是那么的远离这个世界,看不清周围的人与事,可能他们都正在经历和正在以《绝对隐私》的方式活着,而我自己却显得那么的孤立,这也应该算是一种折磨。     我说的折磨不是说我未能融入世俗社会,而是说我在经历着我的世界与外界的格格不入。     当我试着接触的时候,害怕与畏惧让我本能的自我防卫,可自己一颗孤僻安静的心也想去突破蚕茧的枷锁,自我挣扎。     外界是纷乱肮脏的,但也是充满诱惑新奇的。现实的生存法则也无容置疑的告诉我要走出去。     可当我迈出一步,或是说尝试的迈出一小步的时候,现实的负面和带给我的伤痛,我很退缩,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有时候冲动的想我就不要出去好了,可我还有期待,因为我期望着我能在那里找到我的幸福,因为如果永远的自我世界,那肯定就意味着真的自我世界。     人就是这么矛盾,而我个人性格的优柔寡断就更让我痛苦难耐。     唉     有时候真的想快点让人生缩短,每一个节点间不再有过程,那样我就不用精神疲劳,可生活就该如此,但是我的每一分每一秒的幸福指数真的少的可怜,也确实是自己体味的不够深,不懂得感恩和珍惜,可大多数谁不像拥有的更多一些呢。     其实,我要求的也并不多,简单就是最好,可别人却告诉我,简单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稀有的。听到这样的结论,我难耐绝望的心情。我该怎么办啊。     这个社会让我看不懂,真的看不懂,当初读《绝对隐私》我会觉得现实是远离我而独立存在,而现在我远离现实独立存在,我现在真的很期盼一种回归,回归现实的同时不要那么痛苦还能找到快乐与幸福,但同时我也又非常的害怕一件事,就是当我跟我四周的人说起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的告诉我“谁又不是呢”。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都要竖起手指算算年头了,可它留给我的记忆还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值得再去品味,我始终不能忘记它第一次让我知道了原来这个世界存在的一些人是如此的活着,与我是那么的不同。     (已经不能记得当时是出于怎样的原因选择这样一本书来阅读,如果没有记错,那个时候我应该在读初中,可能是出于书名的好奇吧。)     毕竟过去那么多年了,书中的人和故事我已经不能清晰的讲述给别人听,可这本书带给我的那种感觉,每次我回忆起来,都有说不出的惆怅与感动。     今天再一次的想起这本书,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我已经是一个社会中的游人,不再是一个懵懂的初中生,可我发现我还是那么的远离这个世界,看不清周围的人与事,可能他们都正在经历和正在以《绝对隐私》的方式活着,而我自己却显得那么的孤立,这也应该算是一种折磨。     我说的折磨不是说我未能融入世俗社会,而是说我在经历着我的世界与外界的格格不入。     当我试着接触的时候,害怕与畏惧让我本能的自我防卫,可自己一颗孤僻安静的心也想去突破蚕茧的枷锁,自我挣扎。     外界是纷乱肮脏的,但也是充满诱惑新奇的。现实的生存法则也无容置疑的告诉我要走出去。     可当我迈出一步,或是说尝试的迈出一小步的时候,现实的负面和带给我的伤痛,我很退缩,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有时候冲动的想我就不要出去好了,可我还有期待,因为我期望着我能在那里找到我的幸福,因为如果永远的自我世界,那肯定就意味着真的自我世界。     人就是这么矛盾,而我个人性格的优柔寡断就更让我痛苦难耐。     唉     有时候真的想快点让人生缩短,每一个节点间不再有过程,那样我就不用精神疲劳,可生活就该如此,但是我的每一分每一秒的幸福指数真的少的可怜,也确实是自己体味的不够深,不懂得感恩和珍惜,可大多数谁不像拥有的更多一些呢。     其实,我要求的也并不多,简单就是最好,可别人却告诉我,简单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稀有的。听到这样的结论,我难耐绝望的心情。我该怎么办啊。     这个社会让我看不懂,真的看不懂,当初读《绝对隐私》我会觉得现实是远离我而独立存在,而现在我远离现实独立存在,我现在真的很期盼一种回归,回归现实的同时不要那么痛苦还能找到快乐与幸福,但同时我也又非常的害怕一件事,就是当我跟我四周的人说起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的告诉我“谁又不是呢”。
  •     高中時看的,很震驚很感動
  •     : I253/3457
  •       这是一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书,距离我第一次看它,应该也超过了十年。十年前,以我一个尚未接触感情的中学生的眼光,我会打四星甚至是四星半(如果有的话)。
      
      
      但是现在,一个临近28岁的单身漂在上海有过痛切感情深刻思考的伪文艺女青年,我只能给它三星。并非不好,而是,现在,它解决不了我的问题,也满足不了我对感情的思考。其中的一些现实却又正确的道理,早已由自己的经历获得。更重要的是,故事的背景,大多局限在北京,局限在北京户口和北京身份。太多太多的有时代感的社会现实。
      
      
      如果没有这本书,或许我不会知道这么多年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尤其在感情道路上的经历和成长。
      
      
      认识安顿似乎是中学时候蛮喜欢看的一本杂志《青年文摘》,有一些欣赏的文字,一看作者,安顿。那时候没有网络可以让我查来她的生平和作品,于是与同学的口口相传中看了她的《绝对隐私》,买了她的《动词安顿》。在我的记忆里,后者显然更好于前者。
      
      
      至今我还记得那个封面,赫黄色有些古意却让我不是很有好感的封面。但当时,我是多么喜欢那些文字,有一些浅的道理,小温暖,小忧伤,小思考,足以调剂我枯燥繁重的学业而又不至于占用太多时间、心思和脑细胞。
      
      
      这种情感实录的采访形式在当时应该是挺流行的吧,上个世纪的事情了,物质和精神都大大改善却仍然不算丰富的年代,是八卦的最初形式,也是远比现在健康、美好的形式。
      
      
      网络这样发达、才情这样易于传播,那些有才气的人,未必需要出书就可宣扬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八卦,虽然真实,然而难免有些过时。这种文笔,虽然优秀,然而难免有些保守。
      
      
      十年前看过的故事早已忘记,甚至再看,也仿佛第一次见。我任着眼泪因故事里一些善良的人不幸的感情经历而流淌,因他们内心的苦痛挫折挣扎而疼痛。我从来就不是一个能够感同身受的人,但,心底的一些郁结因着这释放出来的眼泪和疼痛有些许消散。这是我的目的。
      
      
      如果你幸福,这本书会让你的幸福更显难得;如果你不幸,这本书会让你的不幸愈加心揪;如果你居中,这本书会让你打发些无聊时光或更加无聊。
      
      
      写出来就不算隐私,因为没有真实的姓名身份,就只能是故事。每个人,因为某些情节的相似,都是故事的贡献者。看书的人,看重的是自己的情节。
      
      
      书里,我更愿意看的,是那些真心付出感情的人的故事,无论男女,尽管悲伤,尽管疼痛。而非在现实中的漂浮,在利益与感情中的选择。看故事的时候,我还是放弃不了完美主义倾向。
      
      
      广播里,女主持人先放了刘若英的《很爱很爱你》,然后评价说,为了爱情,放开你,成全了别人。刘若英一直都这么唱着,挺苦的。还是找个相亲相爱的吧。我笑,世间的男女情事,又岂是一言两语可以道尽。
      
      
      书里一个男人说:你知道什么人是让你一辈子忘不了的吗?我告诉你,就是让你为他(她)后悔的那个人。
      
      
      书里一个女人说:我好像一直在等什么,但是我不知道要忘记这一切又需要多少年。
      
      
      人生而八卦。
      
      
  •     这本书我当时看得挺迷的,去年的时候我还找过安顿的书,结果没有结果
    我想一个特定的年代会有一些特定的故事,像一群人,也像一个时代
  •     当年专业课老师推荐 直到毕业二三年后竟在村口的旧书摊遇到 意外 可以一读 但不得不说 安顿更长于写人的感情 而非其他~
  •       花一个下午读了这本书,也稀里哗啦的哭了一个下午,但她似乎是让我解开了一个长久来的心结。书里有这么一句话,一辈子忘不了,就是让你为他(她)后悔的那个人。大家都是其中一个吧。谁都有点过去的,把握现在的幸福,也许只有当我们可以不管结果的去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才是最幸福的。
      
  •     我也依稀记得这本书
    但是 更记住了你的一句话
    这句话貌似是我
    一个临近28岁的单身漂在上海有过痛切感情深刻思考的伪文艺女青年
  •     之前看周迅的生死劫》很有感触,找到这本书。90十年写北京这个大城市里发生的形形色色的故事。现实而疼痛,但是没有答案。 如果你幸福,这本书会让你的幸福更显难得;如果你不幸,这本书会让你的不幸愈加心揪;如果你居中,这本书会让你打发些无聊时光或更加无聊。
  •     看北京记忆采访安顿,总是觉得名字特别熟却想不起来哪里听到过。搬家打包书,忽然想起来原来这人是个作家,这本绝对隐私,当时还从老爸那里拿来看过#小时候读书品味果真奇怪#
  •     又是一本很小时候颠覆三观的书啊,98年,嗯小学五年级。我小时候是多么喜欢看报纸连载啊,其实那时候也真有不少好东西。
  •     或许该换个词,放下。
  •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都要竖起手指算算年头了,可它留给我的记忆还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值得再去品味,我始终不能忘记它第一次让我知道了原来这个世界存在的一些人是如此的活着,与我是那么的不同。
      (已经不能记得当时是出于怎样的原因选择这样一本书来阅读,如果没有记错,那个时候我应该在读高中,可能是出于书名的好奇吧。)
      毕竟过去那么多年了,书中的人和故事我已经不能清晰的讲述给别人听,可这本书带给我的那种感觉,每次我回忆起来,都有说不出的惆怅与感动。
      今天再一次的想起这本书,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我已经是一个社会中的游人,不再是一个懵懂的高中生,可我发现我还是那么的远离这个世界,看不清周围的人与事,可能他们都正在经历和正在以《绝对隐私》的方式活着,而我自己却显得那么的孤立,这也应该算是一种折磨。
      我说的折磨不是说我未能融入世俗社会,而是说我在经历着我的世界与外界的格格不入。
      当我试着接触的时候,害怕与畏惧让我本能的自我防卫,可自己一颗孤僻安静的心也想去突破蚕茧的枷锁,自我挣扎。
      外界是纷乱肮脏的,但也是充满诱惑新奇的。现实的生存法则也无容置疑的告诉我要走出去。
      可当我迈出一步,或是说尝试的迈出一小步的时候,现实的负面和带给我的伤痛,我很退缩,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有时候冲动的想我就不要出去好了,可我还有期待,因为我期望着我能在那里找到我的幸福,因为如果永远的自我世界,那肯定就意味着真的自我世界。
      人就是这么矛盾,而我个人性格的优柔寡断就更让我痛苦难耐。
      唉
      有时候真的想快点让人生缩短,每一个节点间不再有过程,那样我就不用精神疲劳,可生活就该如此,但是我的每一分每一秒的幸福指数真的少的可怜,也确实是自己体味的不够深,不懂得感恩和珍惜,可大多数谁不像拥有的更多一些呢。
      其实,我要求的也并不多,简单就是最好,可别人却告诉我,简单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稀有的。听到这样的结论,我难耐绝望的心情。我该怎么办啊。
      这个社会让我看不懂,真的看不懂,当初读《绝对隐私》我会觉得现实是远离我而独立存在,而现在我远离现实独立存在,我现在真的很期盼一种回归,回归现实的同时不要那么痛苦还能找到快乐与幸福,但同时我也又非常的害怕一件事,就是当我跟我四周的人说起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的告诉我“谁又不是呢”。
  •     小时候我爸看的,一点兴趣没有。后来买了一本放到现在才看。上世纪末的故事放到现在根本不够看。
  •     多么伟大的爱情到了最后都不外乎好好多日子。
  •     童年回忆。人生的不堪经过一流的感受力加工就是文学,赤裸裸的白描就降低了一个层次。虽然也不错,至少直面丑陋的现实。
  •     我好像是小学还是初中无意中从家里翻到了这本书...
  •     偷窥心理?
  •     看完涨经验值
  •     很多年前读的时候,就觉得很多所谓的“悲剧”,其实都是自己找的,或者跟准确地说,是来自奇怪的谬误的不正常的认知。当然,这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错误,这个错误更多的来自社会。其实从中国社会这个角度来说,也许他们的认知是“正常”的,我的才是“不正常”的一个。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只觉得有些人的想法怎么那么愚蠢。现在重读几段,发现能看到的愚蠢更多,很多是当时的自己也有的愚蠢,所以自己没发现。忽然想起来读这本书的那个时候,和一个女网友聊天,她是南大的学生,刚刚毕业就结婚了,她说,给男人生个孩子是女人必须要做的,不然就是对不起他家。好在,现在也许能认识到这些的人更多了,也许,希望吧!
  •     比電視劇好看點兒
  •       《绝对隐私》读后感
      
      伽蓝 Nov.14, 2006 22:18  于深圳景田
      
         详情介绍:http://www.samgharama.com/forum/showthread.php?t=16521
      
         这本书看完。
      
         这阵子忙得稍稍缓一些了,找书看。书架上居然翻出这一本。不记得是我买的了,也不记得看过了。还记得当时这本书出版时的争议,即使我这个遁世的人都听到的争议。
      
         看完,我想起来了,我看过的。应该也是我买的。
      
         看这样的书时,难免总在一篇篇故事里寻找自己的影子,或者排斥这样的影子。十来年过来,我当时看的心态已经不记得,但现在我是忽喜忽忧似的心情。有时候能摆得开,有时候跟着一起沉沦进去。最多是夜里寂静无声的时候,看一篇半文的,然后去睡觉。每每从书中抬起头时,又有一阵子的恍惚。
      
         书中的故事一旦看完,就短短这么几天,我又混了。翻翻书页,发现自己就算重看一遍,也还是这结果。想想就这样吧。反正事情就那么回事。在刚看安顿自己的序时,觉得心态真好。我现在来看,也就是这样的心态,不过我是旁观者,她是直接面对者。但在故事中,我也是其中的人。
      
         这点让我很迷惑。我不知道该怎么去看待。这么多年下来,有时候觉得自己已经能明了了,但再看这些,发现可能比以前是多知道了一些,但还是没真正地清晰。
      
         我想起妈妈总说的一个词“修炼”。大概人都跑不掉这个过程。不过真是修炼出来了,人也到头了。难道这辈子的目的就是“修炼”?
      
         那这辈子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以前会想,会有一份感情,一辈子去遵循。现在,是有一件事情,要去做。也许明年,我会想着有一个孩子,去专心地养育。或者,我会终于背了一个大包,象多年来梦想地一样,去走。也许还会有其他的事情,这些事情里,哪件是我这辈子的意义呢?或者是彼时的意义?
      
         我常常从我的窗户望出去,想,这个城市里,这么多灯光下面,有那么多的人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盏灯下面都是一本书。这么看着,你不会伤感,可是当写到书里,当这些人将已经沉淀的种种,重新打开时,你无法不沉浸。
      
         安顿说,“ 最初我感到非常吃惊,因为在我的采访中从来没有遇到过通常意义上的那种“好夫妻”。我在《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的第十版“人在旅途”主持的“口述实录”专栏从来没有记录下一对和睦的、至今还有希望白头偕老的夫妻,从来没有记录下一对能够彼此忠贞不渝的恋人。 ”
      
         我看到这段内心是想反驳的,但的确无法反驳。我看到的不多,但看到的有多少是幸福的呢?我会对卡苏拉对kaka对我的朋友们说,相信爱情相信婚姻,相信人总是善良的,可是那真的只是我的愿望,虽然我会一直这么愿望下去。再过十年,再过二十年,我又会怎么看待?
      
         一本书让我这么疑惑,不仅仅是书本身的好处,还有这些问题的确困扰我。我想我反复地去一些书或者一些电影,或者听一些音乐,就是想去寻找或者被确认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我相信的,遵循的,并且希望一生坚持的。我不断地被否定,然后再去重温这些来帮助自己再次肯定。当然我不会认为是那些写书拍电影写音乐的人在骗我。我用工作去换取钱,然后再来换取这些食粮,然后通过这些食粮再去新一轮的工作——钱——食粮。就这么循环着。等老了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明白了?就获得了生的意义了?
      
         我已经不会象以前那么笨,当看到听到这样的事情时,我会想去面对这些人去抚慰他们,现在懂得别人是没有什么能力的,都要自己去消化。或者按照妈妈说的,修炼。以前看过太上老君练仙丹的动画片,风箱鼓着风,炉子不停地烧,孙悟空红了,再黑了,再红了,再黑了,最后两颗眼睛金光闪闪,练成了。
      
         写到这儿,终成正果,就是人生的意义,就是仙丹练成。好也,继续干活去。
      
      
      
      http://www.samgharama.com/subentry/article/samgharama/samgharama17/jjys.htm
  •     用采访的手法,揭露人性的隐私,记录一个一个现实的故事,启发人们的生活。
  •     对我挺有影响的一本书
  •     小时候,比较喜欢读别人的日记。其实也就是出版社凑字挣钱的,给小学生的范本读物。到不是有偷窥欲。只是比较孤单,不太清楚其他小朋友,是怎样生活的,好奇而已。有一年冬天,百无聊赖的时候,看到了安顿的书。她不是文学系毕业,遣词造句的能力也有限,但书卖得很火。她是那个时候口授实录的开山者。她录写别人的故事整理成册,还成了作家。因为有磁带的记录,似乎显得挺真实。后来其中10个,还被拍成了电影,由10个国内较著名的导演执导。真的红了一阵,但现在似乎销声匿迹。我看过她的:情证今生,焚心之恋,绝无禁忌,欲望碎片,动词安顿等作品。但后来,她创作的小说或是散文明显单薄许多。由真实故事组成的文字,厚实可靠,无需太多描写,就非常动人。而且很多真实的事件,比小说精彩很多,作家都编不出。但脱离了这种生活的源泉,安顿也似乎
  •     恩 比较真实的一本书
    很不错
  •     说真的,这种书看多了,心里面有些压抑~~因为太真实。……
    现在我尽量不看这些书,真奇怪,十年前的我,怎么这么早熟,看得这么有认同感~
  •     1998;“我的故事不会让读者失望 只会让自己失望”
  •     不自信的人常会有看看别人是如何生活的冲动。
  •     初二的时候读的,真是an eye opener
  •     已被现实打败,丢盔弃甲地做个逃兵吧。
  •     真实,给我们当头一棒。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