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血红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24
ISBN:9787565806735
作者:[德]京特·K·科朔雷克
页数:256页

作者简介

这本回忆录是二战期间服役于东线的一名德军士兵的第一人称记述。作者并未着眼于对战争原因或战术使用的审视。相反,他通过记录日期,着手呈现出德军士兵日复一日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他们通常横死战场的命运。科朔雷克的许多战友被苏军坦克碾死,或被炮弹炸成碎片。作为一本毫无保留地捕捉到战争的无常和恐怖的著作,强烈推荐给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在途中 001
第二章 血战斯大林格勒 012
第三章 死里逃生 026
第四章 临刑前的缓刑 040
第五章 鲜红的雪并非从空中落下 057
第六章 暂时的平静 087
第七章 追杀意大利游击队 095
第八章 重返俄国地狱 102
第九章 尼科波尔桥头堡的警报 113
第十章 恐惧和仇恨替代了泪水 137
第十一章 穿过深不见底的泥泞 170
第十二章 致命的插曲 189
第十三章 从骑士铁十字勋章到木制十字架 201
第十四章 被判处死刑 208
第十五章 内默尔朵尔夫上空的秃鹰 222
第十六章 从波兰到愚人的天堂 227
第十七章 宁死不去西伯利亚 234

编辑推荐

  近20年来,最令欧美军迷震惊的发现。失踪60年复得的重机枪手笔记,二战最真实的俄国战场记录,抛开一切既定权威、道德评判的士兵感受。触摸残酷真实,感沐人性光辉。  士兵系列,为“小人物”作史,为人性悲歌!书写那些经历战火洗礼的普通士兵或者中下级军官挥之不去的记忆,普通真实鲜活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士兵的角度用真实的经历还原战场的荒唐与恐怖,去除枯燥的战例分析、删去宏大的战略讨论、避开没完没了的正义邪恶辩驳,通俗但精彩的故事:真实、优美、恐怖,引人入胜、荡气回肠、歇斯底里。  “如此零距离地直面战争的无常与恐怖,实属罕见”——《图书馆杂志》(美国)  因对“残酷真实的优美叙述”被《纽约时报》书评家赞为“二战士兵回忆录的巅峰”,《时代周刊》称之为“近20年来,最令军迷震惊的发现”。

前言

  将二战中的经历从你的记忆中拽出,并按照时间顺序做一个准确的描述,这可不是件易事:要么艰难地挑选出一些偶发事件让自己感到满意,要么干脆用生动的幻想填补你记忆的空白。许多业已出版的书籍混合使用了这两种方式,不是通过讲述那种无可置疑的英雄主义行为来美化战争,就是用“恶意讣告”的方式来诠释战争,从而说服读者将普通的士兵们视为嗜血的凶手。上述的这两种方式我都不想采用,我既不愿美化战争,也不想对其作出裁决。我要讲述的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作为一名普通士兵,我是如何亲身经历和感知俄国前线的这场血战,从1942年秋季直到最后,其间只因为负伤而偶尔中断。  这本书是一份真实可靠的记录,描述了我个人难以忘怀的经历、印象和看法——这是一个普通前线士兵的观点,用当时的俚语来说,是以一个Landser的身份。与许多依赖当时的文件资料的书籍不同,本书没有从负责指挥这场战争的高层人员的角度去讨论责任问题(或者可以说缺乏),甚至也没有以那些接受过特别训练、为自己的部下做出榜样的军官们的观点着眼(通常说来,这些军官与我们在前线并肩作战)。  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向无数无名战士致敬,他们所经历的战争主要是在俄国土地上肮脏的散兵坑内度过——无论是顶着夏季滚烫的阳光,还是雨季浸泡在齐膝深的泥泞中,或是冒着冬季的暴风雪与冻得坚硬无比的土地及深深的积雪打交道——只有在需要对敌人发起直接的交火时,他们才会放弃散兵坑。这些士兵唯一的愿望是获得批准,跟随后方补给车队得到短暂的休整。但是,在获得休整前,他们就扎根于前线的战壕或散兵坑内——在这条主战线上,他们日复一日地为自己的生存提心吊胆,为了自己不被杀而杀掉敌人;在这里,每个士兵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战斗,但最终不得不依靠自己;在这里,他们身边的土地经常会变成一片燃烧的地狱;在这里,滚烫的弹片或呼啸的子弹搜寻着他们鲜活的躯体,他们会感觉到死亡冰冷的触摸;在这里,敌人被撕裂的尸体在他们面前堆积如山;这里,伤员的惨叫声混合着垂死者奄奄一息、低不可闻的呻吟,灌入这些紧紧蜷伏在地上的士兵们的耳中,并在噩梦中继续折磨着他们。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后,依然存活的那些老兵中,仍能述说他们在俄国前线血腥的杀戮中生还的故事,或是在战后经历了非人道的监禁后存活的人寥寥无几。但可以肯定地说,出于某种奇迹,有些人从地狱般的恐怖中生还,而且,由于在那段时期里记录的笔记,使得现在将其还原出来成为可能。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成为了一名重机枪手。上级安排我从事这一专业,在前线服役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一个重机枪小组的领导。我不想否认的是,使用这种射速极快的武器——安装在机枪架上,并配有光学瞄准镜——我在东线战场上打死了许多敌人。  在此期间,我做了一些笔记,为的是战斗结束后可以撰写一份真实的作战报告。起初,我还写日记,尽管这对一个普通士兵来说是违规的。日记的第一篇,我记录了我们那支刚刚受训完毕、满是年轻人的单位,作为补充部队赶往斯大林格勒的情形。到达目的地之前,我们必须背负重物,走上好几天,穿过无尽的卡尔梅克草原上波光粼粼的热气。  1942年12月13日,苏军坦克发起了庞大的攻势,在斯大林格勒包围圈的外缘,我们的补给车队以及私人物品落入了俄国人之手。倒霉的是,我的日记本也在那些战利品中。我对此并不太担心,因为我只在那里面写了些个人的感受,对俄国人来说意义不大。日记里没写我的名字,也没有提及我所在部队的番号,尽管根据所获得的资料,俄国人实际上已经弄清了我所在的部队。  后来,等我从第一次负伤中康复过来后,我再次写下这一重要时期内自己的经历——连着数天、数周,我们这些近乎疯狂的德国人试图逃离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冒着百余辆苏军坦克逼近时射出的铺天盖地的炮火,冲过冰封的顿河,最终得以逃离。这一行动结束了一段永生难忘的经历——炮弹爆炸时震耳欲聋的轰鸣,坦克履带持续不断的咯咯声,紧贴在我们身后让人头晕目眩的闪烁。瘦弱憔悴的尸体和负伤的战友堆积如山,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地面上的白雪,我们最终安全地到达了顿河对岸,就在一天前,那里还覆盖在一片皑皑白雪下,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  丢失了自己的日记本后,我便用碰巧能找到的任何一张纸片做记录。然后,我把这些纸折叠起来,塞进军大衣内衬的窄缝里。在军医院短暂停留的期间,我曾有过两次机会将这些记录交与我的母亲妥善保存。我相信,除了我之外,没人能破译我的信手涂鸦,其中的部分文字是速记。  军大衣内衬里的缝隙,作为藏匿地显然达到了目的,因此,在我接下来休假回家期间,我再次把最新的记录藏在了同一个地方。唯一的不同是,这次我穿的是一件新配发的军大衣,而我上一件大衣是1940年年底时配发的,当时我被召集到伊策霍,在国家社会主义汽车团的机动车驾驶学校培训了一年(这是初步的军事训练,以便获得几种不同的军用驾驶执照)。总有一天我会按照时间顺序来整理这些记录,并将这其中的观点阐述出来。写一本书,成了我最热切的期盼,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梦想注定一直无法实现。时间就这样慢慢流逝,尽管希望的火焰时常会被点燃。  后来,我记不起自己的笔记放在了什么地方:我认为是在一次搬家的过程中莫名其妙地丢失了这些记录,上世纪五十年代,我经历了与妻子离婚的伤痛,但过了很久我才发现,那些记录被我遗忘在我们的公寓里。离婚后,我的妻子迅速做了她很期望的事情——嫁给了一名美军士兵,他带着她和我的女儿,还有个将来的孩子,一同返回了美国。  尽管过去了几十年,但战争带来的痛苦记忆依然深深地扎根于我的灵魂。此外,社会态度的改变,从“什么曾经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到一个明确无误的“新浪潮”,允许缺乏尊重、进取的态度、仇恨和暴力,并未让我忘记那些不幸的岁月。直到某一天,我意外地重新得到了那些失散已久的笔记。只读了短短几行,便将四十年代的画面拉回到严峻的现实中。  这一切开始于一个来自美国的电话。电话里,一个陌生女人的声音用明确无误的美国口音询问我的名字,随即便称呼我为“爸爸”。起初,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过了一会,我意识到,电话是我第一次婚姻所生的女儿打来的——五十年代中期我离婚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突然间得到了一个女儿,这种感觉很奇怪,她已经成家,因此,一夜之间,我也成了两个孩子的外公。  随后,她来到德国看望我和我的后妻,还给我带来了一份奇妙的礼物——装着我全部战时笔记的一个文件夹!这些笔记是她所拥有的、来自她亲身父亲的唯一纪念品,这些年来她一直细心保存着,希望有朝一日能再次见到他。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她多次试图找到我,但都因我住址的变化而失败。不过,从那以后,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我们已经在她位于拉斯维加斯的家里度过了好几个愉快的假期。  今天,距离二战结束已经六十多年,仇恨的画面、残暴行径的镜头通过各种媒体传入我们的家中,灌输给我们。这些事件可能会造成后脊背的一阵寒意涌起,也可能会使你的眼中噙满泪水,但没人会真正了解受害者所遭受的真正的伤害。人们看着那些残酷的暴行和兽性,可能会惊得目瞪口呆,他们也许会讨论他们所看见的东西,但这些画面很快会被他们遗忘。只有切实经历过当年那些事情的人才会在自己的意识深处感受到一种悲剧性的影响,往往只有时间才能愈合他们灵魂深处的创伤并减轻他们的伤痛。  我在二战中所负的伤,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痊愈,但我依然能感觉到身上的伤疤以及被深深植入我灵魂中的创伤。每当我看见或读到当今世界所发生的令人不安的事件时,那些战争期间可怕的经历所形成的恐怖画面便会从我的内心世界跃入眼前。这些记忆明确无误地驱使着我,在经历了几次不成功的尝试后,以我的笔记为基础,写一本书。隐藏在身后的几乎是我整个的生命,最后,等我终于提起笔来书写时,它从我的灵魂深处涌出,我从未这样真正地释放过自己。  我并不打算告诉读者所有真实的姓名,书中也没有我所在部队的确切番号,因为我想让这本书集中于我个人的经历以及我的印象和观察上,另外也包括我对这场战争的感受和看法:如果有我过去的战友碰巧读到了这本书,无论怎样,他们都能辨认出自己的身影。  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我感觉到一种不容妥协的责任感。现在是时候记录下那些得以生还但依然被遗忘的战士了。上一场大战的幸存者,有责任代表那些战场的阵亡者成为劝勉使者,因为阵亡的战士已经永久地沉默了。  这本书是我的贡献,现在,我觉得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义务。  京特·K·科朔雷克

内容概要

作者:(德国)京特•K•科朔雷克 译者:小小冰人
京特•K•科朔雷克在二战期间是东线的一名德军机枪手。他住在德国,从一家销售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上退休。
小小冰人,二战迷、著作者、翻译者。曾从事欧美流行音乐研究十几年,现聚焦于二战历史的研究与翻译。翻译的二战类书籍有:《东线狙击手——艾勒伯格回忆录》、《最后的胜利——曼施坦因哈尔科夫反击战》、《地狱之门——切尔卡瑟战役》、《黑色雪绒花——党卫军第六山地师“北方师”士兵回忆录》、《贝德福德的男孩》、《二战德国战利品》等数十本。

媒体关注与评论

  长久以来最被期待的二战历史,一本深具启发性的东线传记。  《雪白血红》是一本个人记述,描绘了42-45年间一名普通德军士兵在东线的经历。这本书与戈特洛布?比尔德曼的著作《In Deadly Combat》一样,都应该获得高度评价。研究东线的爱好者不应错过这部出色之作。  ——《出版商周刊》    战争赶快结束吧!  京特·K·科朔雷克的这本著作远比我曾读过的其他二战回忆录更加出色……他在书中描述了一名德军普通士兵的命运,与《被遗忘的士兵》等著作交相辉映,展示出德军士兵面对苏军的压力不断后撤的悲惨遭遇……这是一本出色的第一手历史。  ——《书单杂志》    这本回忆录是二战期间服役于东线的一名德军士兵的第一人称记述。作者并未着眼于对战争原因或战术使用的审视。相反,他通过记录日期,着手呈现出德军士兵日复一日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他们通常横死战场的命运。科朔雷克的许多战友被苏军坦克碾死,或被炮弹炸成碎片。作为一本毫无保留地捕捉到战争的无常和恐怖的著作,强烈推荐给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  ——欧美影响最大的美国《图书馆杂志》罗伯特·J·安德鲁斯

图书封面


 雪白血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和前面看过的一本同为德国人写的书《被遗忘的士兵》很相似,都是士兵写的回忆录。从中可以领略到战争残酷的一角,但是这两本书的作者一个是运输兵,一个是重机枪手,都没有冲锋在第一线,所以他们描述的残酷恐怕还是有所保守的。可是冲锋在第一线的步兵,估计都死光光了,所以也没人来描写第一线冲锋士兵的所见,估计会更加的残酷。这两本书让我对二战的德国产生了兴趣,想看看苏联的士兵的回忆录,没找到,再有,怕找到了也不真实。总之,一本还过得去的书,如同标题描述,艺术性差点,也许战争就没什么艺术性吧,或者起码在作者眼里面就是这个样子。
  •     作者作为机枪手这种阵亡率很高的职业,经历了东线战场,经历了斯大林格勒,最后还能存活,实属不易,西伯利亚狙击手最喜欢点的就是德军的军官,炮兵观察员,重机枪手,我在这里不评价作者经历的真实性,单从书内容评价,故事还是十分精彩,把一个前线士兵的所见所闻和想法写的很真实,没有什么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这种假大空的话,就是为了生存,不开枪杀人就会被人杀,活着才是胜利。有人评论作者有给苏军抹黑,其实苏联那是时候也不干净,很多的事情现在也证实了是确有其事的像是强奸德国妇女,和卡廷惨案就是其中黑暗的地方。战争本身就是黑暗的,血腥的,就没有不会波及平民的战争,有战争就会死伤,有死伤就会有仇恨,有仇恨就会有复仇,原本只是意识形态间的战争,杀戮会波及到周围的所有人,最终就演变成单纯的为了杀人而杀人。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好书,推荐!
  •     一下就被代入了……
  •     真的蛮无聊
  •     没有大场面,但有的是普通士兵的真实感悟,没有大理想,有的是个体生存下去的渴望. 还有一点,苏军残暴连德军都怕了。
  •     战争可不像撕鬼子的神剧一样,很残酷。作者能活下来已经不错了,千万别落到伊万手里
  •     有点美化德军,丑化苏军。(PS:虽然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没什么好人这种说法。)极权和醉心于权力的个人—他们知道如何鼓动群众,从而利用他们达到自己的目的—所操纵的可能性?尽管这些人躲在安全的地方以策安全,但他们会以爱国主义的名义,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人民。
  •     感觉没有《被遗忘的士兵》吸引人,但也很好看。在战争中活下来,运气、先天素质、平时训练都很重要!悲剧时代中的小人物能活下来真不容易,更何况作者作为重机枪手。哇塞连我没当过兵的都知道,灭机枪是首要目标。
  •     我读的是张正隆那本,但书被禁,评论也关闭了。八十年代末的出版尺度真是大得令人艳羡又感慨,我们还能赶上此书解禁的时候吗?
  •     P207,谁要是不小心成为了英雄,他可能会比那些未获得正式奖励的士兵死得更快。同感。很有可读性的一本书,也有着作者的反思。推荐。
  •     一名德军士兵的东线回忆录
  •     血与火的战争史诗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鲜活而真实的人间悲剧。
  •     好书!! 从士兵的角度讲述战争,而且是战败国的角度。 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向我们描述了什么是战争,什么是人性。
  •     16.02.26 迄。无常的命运
  •     故事本身很精彩,全都是战斗记录,按照作者的说法是基于日记的总结。做为重机枪手,作者也谈到了MG42比MG34好用,但劣质的钢壳子弹容易造成MG42卡壳。
  •     战争之残酷,不是那些看神剧的人所能想象
  •     有些流水账,但写的真的很好
  •     虽然写的像是流水账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不如另一本德国军官写的回忆录。
  •     花了一个星期看完,对二战德国人一直比较好奇,这本回忆录从普通士兵的角度经历的二战,血腥残酷,也有些荒诞的小细节。只能说,战争对于普通人民只有灾难。
  •     也许能让我们窥见真正德军的只有这些士兵的回忆录吧
  •     在炼狱里边,没有美德苏英,只有生死和生死检验出来的人性。
  •     战争,快结束吧!
  •     任何时候,当你听到激动感人的演讲与鼓吹的时候,都应该小心再小心,因为那很可能是要你去牺牲的。人生就像一本失败之书,在辗转流离中,最需要的是一点点幸运和坚强。
  •     P207,谁要是不小心成为了英雄,他可能会比那些未获得正式奖励的士兵死得更快。——真是警世箴言!不过此书总的来说可读性不强。商榷:P169,万岁——乌拉;P224,呼拉——乌拉,顺便想起小时候玩儿的“呼啦圈”……
  •     人类的管理在战争组织和今天的公司组织方面看来没多大进步,唯一的区别只是会不会死人罢了。
  •     一个机枪手的战时经历,典型的战地基层军人回忆
  •     以前读过那本 被遗忘的士兵,相比较这本书要短一些,内容也没有那本精彩,不过都能让人感觉到战争的残酷,以及那个时代的人的无奈和身不由己。推荐被遗忘的士兵这本书
  •     很喜欢这种小人物视角的叙述 真正了解某一个事实
  •     感受一个德国士兵的战争观
  •     在俄国雪原上的步兵近战太残酷了,生死只在一瞬间。这个兵不但命大,才情也好。
  •     比兄弟连的原著更精彩,少有的德军基层士兵视角,作者的运气太好了。但战败者的经历注定不会被导演搬上荧幕。太可惜了。
  •     了解:战争场景、服从命令与守法
  •     作者能在二战东线战线中活下来实属不易,这本回忆录性质的书,全面地讲述了东线战线的惨烈,还有德国人与伊万们之间的仇恨。战争,说到底还是统治者追求集权的产物,对于战争中的士兵,最后支撑他们的不过是与战友和上级之间的责任与友情。2016/12/29
  •     旅途中看完的,时间正好……
  •     这标题。现在书都是上班路上或者临睡觉才有机会读的。。。
  •     东线回忆录
  •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我所认识的人 他们不断提醒我 我的生还是多么幸运
  •     有些话感觉不真实
  •     看了《遗忘》之后很迷这类德军士兵回忆录,真真假假,谁知道呢
  •     感觉没有被遗忘的士兵好!整体可以!
  •     昨晚跟打了鸡血一样看到凌晨三点才睡,今天早上又听老师提到德累斯顿轰炸,我现在有点又困又亢奋。。需要冷静一下[拜拜] 作者一定是个幸运儿,东线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     对那个不能对敌人开枪的士兵,印象很深。 一方面是有说到他训练的成绩优异,一方面是队友包容了他的行为,最后是他的死。
  •     没有上帝视角,也没法开挂。所以是最真实的。
  •     看一个德国男人如何悼念自己华丽失败的青春。说是战争纪实,却充满了对战败地人民的鄙视和残虐高姿态。以及对元首失败的痛心。恶心。
  •     一个在炼狱中幸存下来的普通士兵的回忆录。尽管作者对他亲身经历过的那场战争深恶痛绝,但毫无疑问,他不仅是一名天生的战士,也是位第一流的记录者。
  •     仿佛亲临那残酷的东线,德国独占欧洲的前景是英美和苏联都无法接受的,必须先联合收拾掉,希特勒再缓和其实只要苏美领导人不是傻子都不会继续“和平”下去,巴巴罗萨和珍珠港真是谁先动手只是名分问题,国与国有时候的大势不是缓和能解决的
  •     感兴趣的是其中提到去政治化的部分,可以结合制度史考察一下当年纳粹主义在军队当中的实际影响程度。并且对照同时代两支共党军队的政治宣传制度进行思考。
  •     细节好,看完希特勒档案看这个觉得还是有点感触,后方玩后方的,前方跑前方的,死亡成了一句单词,只要打仗兽性都会显现
  •     作为所读的第一本二战相关还不赖。回忆录性质。算是给二战史的阅读计划开了个头。
  •     扣一分是因为翻译问题——总之,确实很不错。
  •     要是你和我一样,在前线待过一段时间后,你就不会再为元首,人民或者祖国而战,这些理想早已不复存在。没人会谈及国家社会主义或类似的政治问题。从我们的交谈中很明显能看出,我们奋战的主要原因是保命,同时也是为了前线战友们的性命。
  •     可以看看,对方是个东线重机枪手,文笔朴实,符合一个普通士兵的心理特点,惊叹这些活下来写回忆录的士兵,各个都是记忆力很出色。。
  •     张正隆,雪白血红
  •     还是蛮精彩的,尤其是关于东线战争的那些部分。苏军对待俘虏和沦陷区苏联老百姓的作法令人发指。虽然战争会让人扭曲,但是如果这种扭曲和残忍成了一种常态,就像日本当年那样,这就不仅仅是战争的问题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是要从这个国家的文化上来找了。
  •     伊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