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指如刀

出版日期:2016-9-1
ISBN:9787550018243
作者:阿郎
页数:400页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这是阿郎的第一本电影随笔结集,成文于2010年到2016年之间。在书中,阿郎检索了自电影发明以来,尤其近几年有关电影的人和事,詹姆斯·卡梅隆、克里斯托弗·诺兰、许鞍华、侯孝贤、周星驰……电影是时间的形状,而我们之所以一直在寻找好电影,是因为好电影可以解放时间。
阿郎剖析了电影既作为艺术又作为商品的光怪陆离的方方面面,涵盖电影工业、资本、票房、导演、演员、观众、人性、道德、技术、日常生活等话题,没有晦涩高深,只有并指如刀的凌厉。
这是一个媒体人对电影以及相关产业的独立思考和批评。太多的批评,还在于热爱。这世界和电影一样,并没有越来越坏,只是我们忙于对“坏”严厉,越来越少地给予“好”成为琥珀的机会。愿这世界和电影,都好。

书籍目录

目录
推荐序一 又见阿郎 贾樟柯
推荐序二 走,看电影去 姚晨
自序 写给你的序言 阿郎
2010 革新
静物
够小,才够大
她和她的电影
一个时代的侧影
电影的地气
2011 力量
电影的事
一匹更快的马
敬请表演
视觉的狂欢
复杂这种行为艺术
美丽的算计
好不好玩
保持一个姿势
痛苦可以很直观,也可以很隐蔽
2012 变化
你的电影就是你的圣殿
保留一卷不褪色的胶片
因为技术,所以艺术
人生动,电影才生动
为了那道微光
纯粹一点
3D会不会成为第一生产力
一部电影和一本书
给电影撒点土
一些闲话
学习谁才是好榜样
要那么收获,先那么栽
保卫常识
来自时间的审判
无趣的市值
保卫你的原力
第七艺术的奇观
害怕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013 投机
梦的细节
电影到底是一门手艺活儿
电影迷信
故事面前,人人平等
想象的力量
电影背后的幸福线
事件电影
好莱坞条例
电影里的大象
嘴上的电影
为您定制
成功值什么价
力量所在
唯故事永恒
走进小时代
电影如膝跳
秋后算账
电影的性别
2014 发生
电影的清晨从它的黄昏开始
看电影是一件很讲究的事
讲一个好故事,讲好一个故事
电影永远正确
走了有多远
电影的体味
安抚好你的欲望
迷人
电影的报复
电影的品德
不只是电影
电影环境说
距离消除
像童话一样
正常
长在地上的电影
好仍然是好,坏永远是坏
这个患上了表演癖的世界
被互联网圈养
从偏见里突围
革命者和他的革命行为
僭越
无用的修养
风暴把招牌换了
眉目如画
注视一群人
每一年都可以是1994
2015 两极
电影,与诗
生活是奇迹
电影比生活重要吗
电影是时间的形状
好电影自有办法
电影的看法总比我们更准确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我们的电影,成为我们的新客厅
秘密揭晓
胆大
最后的天才
童年消逝,电影平庸
变态之态
谁是答案持有者
承认你不知道的
精致也许是一种罪过
疯了
现实是一个被拉伸变形了的词
黑处有什么
转基因电影盛行
专业需要敬畏
下面玩什么花样呢
未老先衰
成功术里的中国电影
疯狂的他们与任性的它们
身份危机
奔跑的王
一把柴刀的态度
笨是目前中国电影最稀缺的元素
你的人生,即是你的电影
抱持着一种原谅的心态
观众,就是一群最应该自负的人
这是烂电影最好的时代
所谓野蛮生长
自嗨
好电影毕竟来了
谁比谁低俗
是谁虚拟了现实
2016 相信
从2006年到2016年这十年
电影下行
寒冬将至
倒牛奶的人
叛逃的味道
意义这东西
投机是电影的顽固性污渍
这两个故事里,都没有抱怨
创新的野蛮
后记

内容概要

阿郎,原名黄海鲲,《看电影》杂志主编,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做得最对的两件事,一是看电影,一是写东西,一个愿意相信电影里还有大象的人。


 并指如刀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现在是新媒体时代,《看电影》杂志也有了线上APP,不过我还是很怀念那个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微博微信的年代,等待着每一期《看电影》的出刊,冲一杯咖啡,用手指轻轻触摸杂志里每一行文字、每一张图片,何等美妙!
  •     《并指如刀》在文艺方面的美感,有一瞬间几乎使我生出怯意,不敢轻易置喙。阿郎的表达,清新中透着隽永,流畅中缊着力量。写《迷人》,他笔下生活的迷人就是,“比如久雨初晴,太阳明晃晃地映照着湿润的土地,空气中水汽隐约,伸出手,好像可以抓住些什么。比如一株植物,一直在房子的一角沉睡,但你似乎可以感觉到,它在和远处隐隐的狗吠,近处嘹亮的鸡啼,互相应和,像是恪守着某个古老的秘密。”他说《电影的事》,“在CBD的统治里,理想是最经不起检验的。相对于一个更为坚硬的现实,柔软的理想主义找寻不到一个可以量化的均衡价格,它在濒临灭绝之前所做的任何自宫式改造,最后都为它的挣扎打上了一道悲壮的柔光。”他说电影应该《纯粹一点》,“就像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纯粹本身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不纯粹。”篇篇都是这样的行文,都透着精致的优美和耐心的从容,像是慢慢生长的花朵,一点一点给你开出电影的诗意和美、激情或落寞。他的语言,又有诗般的韵味,不知不觉,就压住某个韵脚,带出如画如歌的节奏。“一些电影曾试图歌颂那些非标准答案,但大都采用了标准答案之内的手段。”“我们在互联网的喂养下,好像在马不停蹄地学习,其实吸收的大多是看似知识的垃圾。”“那些好电影,令人幸福的地方,都是先知道苦难在哪;让人快乐的地方,先知道悲伤在哪。”但他的情感,又都是克制的隐忍。我们骂烂片,可能是恶声恶气的嫌恶,也可能是百无禁忌的嘲讽,还可能是不屑一顾的失望,但是阿郎只是说,“2012年上半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无一例外地泛着投机虚假的油腻”,“我担心的是,历经几千年的时间,付出无数汗水和智慧,我们把自己变成了身体和思想的重度残疾。”我们看了好电影,也许忍不住欢欣鼓舞,热泪盈眶,而阿郎说,“在好的面前,语言一直是苍白的”。语言的美和抒情的理性,使这本文集像流动的风景,令人流连。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知道,如果一本书仅有优美的文字,那它至多不过是一具华丽的躯壳。但《并指如刀》不止于此,它更大的价值,还在于对电影及其行业的深度的剖析,恰如它的题目,并指为刀,以笔作伐,写出的是锐利的灼见。阿郎对趋势的把握,敏锐且精准。每一年对电影研究思考后,他都留下一个关键词,2010年:革新,2011年:力量,2012年:变化,2013年:投机,2014年:发生,2015年:两极,2016年:相信。既有对电影历史的复盘,又有充满阿郎作为从业者的个人色彩,失望和希望,观察和感受。这些关键词,也是作者当年文章的脉络,散落在每一篇的筋骨血肉当中,给读者的理解做了很好的注脚。他的思考,并非简率感性的随言乱语,都有着清晰的论据,或者是电影票房、产业估值、票房比例分布等等易查询的数字,或者是一部电影的价值观、表达方式及其影响等等难定论的分析,又或者是观众的转变、当代人的困境等等需捕捉的现象。他的思考,源自电影,也融入生活,更不回避刀光剑影的市场,也能从电影史纵横比较,娓娓道来因此,他呈现给人们的结果,不浮夸,不偏激,不失真,也超出了狭隘,是中肯的诊疗,是优美的病历,也是深沉的药方。总的来说,《并指如刀》兼具文艺的优美和思想的深度。通过它,你可以赏玩文字,也可以深入一点,与作者一起思考;可以了解电影,也可以更进一步,学习解析评论的手法。之所以能如此,一在于阿郎是《看电影》的主编,多年从业浸淫其中,拥有的机会和资源非普通人所比;二在于他对电影的坚守从不动摇,如同贾柯樟在序言里所称的,“他(阿郎)的坚守让他的研究具有时间积淀后的品质”;三就在于他的勤奋了吧,把看电影和评电影作为日常生活,永不停止思考和记录。这里也借阿郎2016年的关键词,相信,表达一下我们对电影的信任和美好期待,希望我们有越来越多优秀的电影人,也希望我们能享受到越来越多有品质的电影产品,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它的衍生物。
  •     我从小喜欢看电影,这个爱好一直延续至今。小时候说是喜欢看电影,实际上很多时候是觉得新鲜,可以感受不同的世界,尤其是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真的让人迷醉,至于演的电影是什么内容我并不在意。学生时代喜欢看电影,电影的内容那是要看的,但更多的是为了追星追剧,看的最多的是自己喜欢的几个明星的作品,我会为剧中美好的事情欢欣鼓舞,会随剧中人物的不幸痛哭流涕,更对剧中所暴露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也曾经幻想自己以后能成为某某人或做某某事。可到底什么才是好电影,我从未有过仔细思考过。看到《并指如刀》这本书的宣传内容后,知道这本书是《看电影》主编阿郎2010-2016年间在发展变革过程的中国电影及其行业的深度的剖析,将中国电影由草创期经历变革期、投机期、野蛮期几个时代的变革,结合各个时代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作品,告诉人们究竟什么才是好电影。很想得到这本书并如愿以偿。《并指如刀》中,阿郎教给了我们很多剖析什么才是好电影的方法。“一些电影曾试图歌颂那些非标准答案,但大都采用了标准答案之内的手段。”,“那些好电影,令人幸福的地方,都是先知道苦难在哪;让人快乐的地方,先知道悲伤在哪。”……阿郎告诉我们弘扬真、善、美的电影才是好电影,如《阿凡达》他们和那些匠人、投机商、说谎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敢于坚持小,并不为外部世界之大所诱惑;《雨果》让人在某一刻相信,过去的善良、端庄、美好与热爱都质地纯白;《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让细碎的、不为人知的善良和美好,聚集在一起,比嘲讽、呐喊更有力量;《三峡好人》是长在地上的,像庄稼一样,热爱土地、阳光、空气,还可以结出果实;《亲爱的》我们看到,每个人在自己的时代里劳作和行走,在幸福、在焦虑、在痛苦、在大笑……阿郎告诉我们真正能给中国电影带来希望和新生的电影才是好电影,如《画皮2》既是美术和特效的胜利的“技术之作”,更是中国电影的新气象的里程碑之作;《可可西里》、《太阳照常升起》、《风声》等都是带有的新生性的优秀作品。曾经我们的国人不愿走进电影院,原因不外乎有像《变形金刚》与《哈利波特》等好莱坞商业大片的狂轰滥炸,各级各类真人秀节目充斥人们的视野;但主要原因国产电影烂片泛烂,投机虚假现象严重。正因如此,喜欢看电影写影评的阿郎《并指如刀》,在近十年间以笔作伐,以他锐利的灼见,评说着关于电影的是与非,其文字精致优美富有诗意,表达清新隽永流畅有力,读后能使人们走出对电影认识的困惑,引导观众重新走进电影院,并在看后作理性思考。我就是在这个秋天读完全书,带着一颗评判的心走进了久违的电影院,并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影迷。我们可以带着从《并指如刀》里有所得去思考,用心看电影,相信未来有越来越多优秀的电影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作者对电影的思考,开阔又有深度,细腻而且平实;对自己思想的表达,则优美从容,流畅有力。是值得收藏的文集。
  •      喜欢阿郎写的那句“生活与电影一直在互相印证,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在电影中都留下了不灭的影子。”支持《并指如刀:阿郎看电影》!
  •     要是在杂志上一篇一篇看是不是会好写,集结成书有点看不下去,是和电影有关的事情但是并不属于影评集。图书馆借阅。
  •     太多堆砌,时效性太强,只是首卷语比较好,过多讨论工业化与电影严肃性问题
  •     2016.09.19~2016.09.29 大而无当 文绉绉的 十足的精英主义派头 对电影的批评很空洞 习惯用一些总括性的词语 缺乏细节的分析 有些段落简直不知所云
  •     离开老东家以后,花了很长时间才学会说“你圈”,也终于不会像强迫症一样地去刷电影工业的动态,但是一读这本书啊,转眼又回到和电影唇齿相依的那三年。好多今天才拿出来讨论的事情,他早几年前就已经洞见了。这也不是什么天赋异禀或先见之明,这只是专一的力量。
  •     看电影杂志卷首语集。
  •     喜欢了十几年的《看电影》杂志,每次打开都能看到阿郎的卷首语,喜欢他文字的简洁有力,常常能在乱象丛生中拨开云雾,得见光明。
  •     被标题和身份吸引,整本书就是电影方面的“政治正确”式评论,对比他谈到过的电影,都是大家普遍认为好的和大家普遍认为不好的,评论呢有的深刻比不过豆瓣精评,广泛度比不过某些微信公众号,不能满足更深层次观影者对电影评论的需求,而解读中国电影的论调和我写申论文章差不多套路,指出问题—严重—对比国内外—但是要看到希望—未来有希望。最后,语言风格文字加一分吧,带上职务的身份看电影品电影评电影久而久之会变味,也许,作者本身也意识到了。
  •     (095)看电影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东西,我觉得只要能感动我的,带给我所处环境带来不一样的思考的都是好的片子,所以影片也是一样,最后想说这个书的作者还是挺有才气的(阅读时间昨天傍晚加今天中午,略略看完)
  •     阿郎的文字,不专心根本读不下去,对他的情感很矛盾,时而觉得有些评论非常有道理,简直说到心坎上去了,时而又特别不知所云,字都认识,可连起来看就是看不懂,就像他对电影票房的看法一样,一面抨击着唯票房论,一面又拿票房说事。
  •     并指如刀,向电影挥去。但杀鸡焉用牛刀,不仅大材小用,还砍不到点子上。
  •     看得出作者文学素养挺高的,也很会写文字,旁征博引,知识面广。作者对全球的电影产业都十分挂心和担忧啊,但是,我的初衷真的是看影评,不是卷首语啊。纯粹误入了,但还是花了不少时间读完,事实上,不好读
  •     自一零年开始,电影走过了近十年的时光,在这其中裹狭着投机与创造,但可贵的是,不变的是对电影的热情与真挚的态度。这本书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缩影,这其中指涉了文学、艺术、体育、社会,等方方面面,它就像个多面体展示着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的魅力所在。
  •     阅片量少 知识懂得少 很难得到共鸣 了解多了以后再来看一边
  •     看到好多次“人大不过环境”,看到那种堆砌电影名+短句的就跳过,以前觉得费劲读不下去太负能量了,现在能粗读完,感慨时间过得真快
  •     在中信书店看的。多年看电影杂志卷首语和阿郎随笔的合集,还有我们贾科长亲自作序哦。中国影人互称老师,经常热泪盈眶 。在我们这里,永远有三部电影同时上映:一部在朋友圈都是经典,都是感动,都是创新;一部在各自的嘴里,都是段子、都是问题、都是偶然;一部在电影院,什么都是,什么也都不是。
  •     在很很努力的寻找记忆点,读完除了浮夸的词藻,什么都没有……
  •     如果你原来买看电影,并且期待卷首语,那么这本书,是精华,你懂。
  •     语言太过形而上,空泛泛的,没有力量,也抓不到关键。论述过后,一片狼藉,只有解构,没有重构。
  •     02年作者去《看电影》报道,现在过去十四年了,他看的片子跟影评也差不多积累到很高数字了,在他的短小精悍的片断中,蕴藏着他的时光与诗性,他总是强调电影与诗歌的美好,也许人只有在热情而专注的虚构中才能自由吧。
  •     看电影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是可以完全重建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认知的。我看电影的本意完全是想通过电影来更认识这个世界,然后想更懂得自我。阿郎老师因为职业的关系要接触各种电影,无论好坏。所以他对电影的视角与解读是更有借鉴意义的,电影的发展对于他与个人成长是共生的,也是令人尊敬的。我很庆幸自己爱上了电影与文字,从而可以离世界更近些,风景也可以看的更美些,生活也可以更单纯,但更美好些。谢谢电影,谢谢文字,谢谢爱。
  •     太吓人了,这书,一点儿都没有看到那种电影微小相见的魅力与共鸣,谈电影数据与技术又不科学与逻辑,词语是大的,但没意义的,不管从那个角度。姑且不谈爱电影吧,这种书不算影评的,可以称之为“电影时事之数据夸大其辞”,不适合想读影评的人。以前读黄爱玲老师的《戏缘》,那才是美的影评啊。贾樟柯以前的《贾想》集子,写的细腻与侠义,即使介绍技术也是温文尔雅的。这次贾导作序,怎么这么“套路”。 大家都有难处吧,面子?租一个房子?一个承诺?但读者不要关心这个最好,否则作品就没有被评价的意义了。我们就是单纯地不喜欢这个书,这个作品。唉,“海燕,你可长点心吧”,我们也长点心吧,写的认真一点,读的,随便吧。
  •     卷首语集锦,就算十年前的断言,现在看来也是无可辩驳。还有他客观冷静的俯视角度也特别有人文关怀,而不是一味同情原谅。“真好,我们热爱的东西,最终带领我们见到了应该见到的人”还有比这更励志鸡汤的吗?!
  •     至少是我读过最烂一本电影书...
  •     虽然都从每一期《看电影》或多或少的看过阿郎的电影随笔,可我还是忍不住买了《并指如刀》。从2010年革新到2016年相信,再一次细读阿郎,收获甚多。阿郎的文字有一种深度,就像是每天清晨坐在海滩看日出,每一缕阳光都是那么的温暖自然,每一缕阳光都照入心扉。看阿郎的文字,就像是在看一部电影,阿郎的电影观无疑是最客观的,看完本书,我也还相信电影里有大象的人,同时让我更加坚定的走向电影的道路,就像阿郎说的让我们热爱的东西带领我们见到应该见到的人。
  •     何为电影
  •     欢阿郎写的那句“生活与电影一直在互相印证,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在电影中都留下了不灭的影子。”支持《并指如刀:阿郎看电影》!
  •     《看电影》历年刊首语,可以当资料看。
  •     推荐让人看低
  •     其实也是《看电影》的刊首语,值得一读。
  •     阿郎老师给《看电影》写的卷首语合集,在我心目中他是我读过的电影产业批评写的最好的人,不足的是他稍显激进的悲观和文章间彼此重复强调的有点多了
  •     大框架:阿郎分析了10年到16年间比较能代表当年电影大环境的一些电影分析的中国这6年来的大环境 小细节:分析的每一部电影都与时代结合也与经典比较,既看到了深度也看到了深度
  •     最近看书看的飞起啊。。。电影人文采真好,电影人的世界观真好。除了真好我想不出别的词怎么办。
  •     看阿郎的书,想起以前被他盯着逐句逐字地改稿,“不要滥用形容词和副词”,“不要滥用长句”,“打比方要准确”,“标点符号用正确”……这些对文字近乎洁癖的要求,终身受用。这些年,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只有阿郎这样的传统媒体人体会最深,但他一直坚信文字的力量,也许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
  •     犀利。
  •     几年的卷首语,内容思想未曾有随时间成长进步的痕迹。空洞乏味,说意境也不过是写给自己看的日记体絮叨,初高中程度。大量的名著抑或电影台词引用里,“简洁和具体是美德”,这句引用倒没从这本东西里见到实践。精英式主观酸味太浓,批评的内容反复无新意,大大掩过了审美和身份上的优点。堆砌的高级词汇都无法连贯,唉,不说了,毛病都太初级。
  •     首页短评这么多打 五星的,都是阿郎的书托吧,水军真是太厉害了,那些短评都讲的什么鬼啊。读完之后,感觉没有那么好啊,文风和老大平时开会的作风一样,充满着冠冕堂皇的说辞,忽悠人为他卖力工作却没有回报的虚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作为他多年的部下,深有体会)。至于内容,更是不知所云,写国外电影时完全暴露了他的无知和偏见。如果你是一个合格的影迷,你不会喜欢这本书
  •     很精彩的电影随笔集,看的出来阿郎对电影的衷心喜爱。文字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特质。很不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