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13311472
作者:[波兰] 布鲁诺•舒尔茨
页数:304页

作者简介

舒尔茨是被忽略的短篇小说大师,可以说是最深奥的犹太天才作家,全世界能读懂他的人可能不超过100个。有人说他的作品是挑战人类智慧与想象力的天书,一座奇迹与噩梦的博物馆,其作品具有超凡的想象力,《肉桂色铺子》《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鳄鱼街》都是短篇小说里的杰作。本书收录他全部短篇小说作品。作家余华与译者杨向荣都对作品深入解读,值得珍藏。

书籍目录

余华: 文学和文学史 (代序)
鳄鱼街
八月
圣显

裁缝的布娃娃
小猎人
潘神
查尔斯叔叔
肉桂色铺子
鳄鱼街
蟑螂
暴风骤雨
盛季之夜
彗星
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

天才辈出的时代
春天
七月之夜
父亲加入了消防队
再生之秋
死季
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
多多
艾迪
老寓公
孤独
父亲的最后一次逃走
集外
梦想中的共和国
秋天
祖国
杨向荣:译后记

内容概要

布鲁诺•舒尔茨(1892-1942),波兰籍犹太作家,死于纳粹枪杀。生前职业是一个中学图画教师,出版过《肉桂色铺子》《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两本小说集。布鲁诺•舒尔茨生前默默无闻,死后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其写作的巨大价值,被誉为与卡夫卡比肩的天才作家。


 鳄鱼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被拿来和卡夫卡相提并论的作家有很多,但我认为布鲁诺·舒尔茨是最像他的一个。他是波兰犹太人(卡夫卡是布拉格犹太人,相似度+1);住的地方被苏联和纳粹分别占领过(卡夫卡的布拉格也经常经历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戏剧,相似度+1);他生前靠当教师、画领袖肖像糊口,小说作品默默无闻,虽然被乔伊斯这样的大牛赏识过,却仍然只能在亲密好友之间传播(另一位就不用说了,+1);他的小说荒诞怪异,主旨晦涩难解(+1);并且常常有变形的情节(卡夫卡:老子写《变形记》,你小子该不是抄我的吧......+1);最后,最重要的一点,舒尔茨是卡夫卡的超级粉丝,他和女朋友一起翻译了《变形记》(卡夫卡:靠,果然是抄我的......+1)。至于他翻译了《审判》一说,主要出自余华的那篇文章,可信度存疑。舒尔茨比卡夫卡小九岁,两人简直就像一对失散的兄弟,有着同一位缪斯女神作母亲。只是因为年龄,卡夫卡得以先行一步,开拓现代小说艺术的新疆域,取得了大宗师的地位。而小一点的舒尔茨更加不幸,直到很多年后才得到应有的评价。以上是两者相似的地方。至于不同之处,我能谈的是以下两点:首先是文风。就内容而言,两人都极尽荒诞怪异之能事,但取得的路径不尽相同。卡夫卡的文笔枯瘦嶙峋,就像他的那些钢笔画涂鸦,或者他那个患了肺病的瘦弱身体。相比之下舒尔茨则要华美得多。可能和他的画家职业有关,他的文字总是不吝惜浓墨重彩的描写。有人说,卡夫卡的世界是一个黑白两色的世界。可以说到了舒尔茨这里,世界仿佛跌入了一个巨大的颜料桶中,那些平凡的事物被颜色掩盖了形状,变得陌生而神秘。《鸟》的著名开头是这样写的:黄色的冬日来了,充满厌烦。雪像一条磨得露出织纹的旧桌布,尽是窟窿,铺在铁锈色的大地上。桌布不够大,有些屋顶没有盖住,这些屋顶就这样屹立在那里,黑色和棕色,木瓦顶和茅草顶,它们像一艘艘方舟,控制着像汪洋大海似的被煤烟熏黑的顶楼——漆黑的大教堂,布满肋骨似的椽子、梁和桁梁——黑黢黢的冬天的阵风肺。作者肆意使用形容词和比喻句,似乎完全不懂得节制。不喜欢这种风格的人称此为“中学生修辞练习”。的确,简洁有力的叙述是现代小说的主流,大多数读者更喜欢线条分明的文字。这很像当今时尚界以瘦为美的风尚,于是作家们为了紧跟潮流,纷纷逼迫自己的文字减肥,恨不得都变成文学界的维密超模。舒尔茨反其道行之,把文字写肥写厚,至于是不是写得“腻”,这一点见仁见智了。一个时代的文学趣味是会改变的,我想等到这波“瘦”的风潮过去,人们会给他更高的评价。第二是作品传达给人的情感态度方面。余华有一点说得对:卡夫卡是坚硬的。他的世界冷酷无情,一切都在和主人公作对,主人公能做的也只是做好被一切困难压碎的准备。舒尔茨的世界则有一种温情在里面,虽然有些怪异,甚至有些变态,但毕竟是温情。卡夫卡喜欢写尖刺(《在流放地》),写寒风中刺骨的冷感(《煤桶骑士》、《乡村医生》),总之就是那种刺痛的感觉;舒尔茨则喜欢写羊皮纸、亚麻布之类温暖、软绵绵的东西。卡夫卡的人物像上了发条一样,老是不停奔波,不得安宁;舒尔茨的人物则显得很慵懒。《鳄鱼街》里,那条臭名昭著的商业街上的人全都一副倦怠的样子。作者说:这个地区的不幸是,那里没有一件事情成功过,没有一件事情有个明确的结局。在那里,一切的野心,一切奋斗的意念,全都会被那种浓稠的疲惫气氛裹挟住,任何事情都不能前进。鳄鱼街是一个半梦半醒之地。读者觉得这场景诡异得像噩梦,联系到当时作者为生活奔波劳苦的现实处境,说不定对他来说那里是个乌托邦一般的存在。同样写父亲,卡夫卡的父亲是一个冷漠的暴君,舒尔茨的父亲却像个沉湎于幻想的孩子。《蟑螂》、《鸟》等篇章里,父亲带来的不安全感不是来自卡夫卡父亲式的专横霸道,恰恰相反,主人公一家时刻担心的是父亲会为了追求幻想扔掉肩上的家庭重担。儿子对父亲的感情是怜悯,甚至有些溺爱(儿子溺爱父亲!),母亲则是焦虑担忧,只有那个女佣始终冷漠(很像卡夫卡《变形记》里那扫帚追打甲虫取乐的女佣)。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和卡夫卡的黑白世界相比,舒尔茨的世界如此五彩缤纷:那里虽然荒诞恐怖,总归还是一个温暖的所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我想原因还要回到那个要命的年龄差距上。舒尔茨小卡夫卡的那九年,正好让他赶上犹太人历史上的最大一次浩劫。卡夫卡一生虽然焦虑痛苦,其实一直生活在太平盛世里(一战对他几乎没什么影响),他的所有创作都可以理解为盛世危言,是在预言那场灾难的发生。舒尔茨亲眼目睹并经历了这场灾难(他死于盖世太保手下)。如果说卡夫卡预言了地狱的存在,那舒尔茨就是地狱的亲历者。而没有爱和希望(哪怕只是幻想中的爱与希望),在地狱里活下去是不可能的。
  •     我在看完《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这篇后,便没有再看下去。 一是剩下的已经不多,二是精华都在前面,从《春天》以后的几篇都有些逊色乏味。我希望布鲁诺在我脑海中的味道可以长存,所以自动忽略他的一些矫情与不良嗜好。我有很多话想说,这本书带给我的印象是别的读物所难以比拟的。首先从形式上来讲,《鳄鱼街》使用了情景剧的套路,一篇写一件离奇有趣的琐事。主人公永远是那么几个,约瑟夫,父亲,阿德拉。当然关于形式的分析需要讲很多,我会放在后面展开。其次是语言,我想用单一的词语概括未免太片面。布鲁诺的语言是一种在钢琴上煮咖啡的感觉,节奏感把握很好,读起来一升一降,纵横有度。但是他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常常用的大修辞手法是比拟,就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寻找本质的共同性。所以我总是忍不住把他的句子念出来,极有味道也别出心裁。于是在这里,我把琴键演奏时的波动比喻成咖啡机上的蓝色焰火,出于一种致敬的目的。最后,所有谈谈布鲁诺的人都绕不开他的思想。好吧我承认,确实是晦涩无比。大概这也是布鲁诺想要的效果,他用磅礴的文字吸引着他的随从,但又不愿太过于亲密,于是在谈话间悄悄地插入恶作剧般的机敏。所以读《鳄鱼街》的时候我经常出神,思想很难集中到书里面的内容。那些描写固然吸引我,但我觉得光看春宫图就可以打飞机的人,实在是过分快枪手了。想把春宫图看成八卦图,得需要一点魄力和耐心。就像品茶一样,让茶水在嘴里含润片刻再流入食管,顿时一股清新益脾之气就扑面而来。布鲁诺是一只小心谨慎的狐狸,它只在大雪天出没。针对形式、语言、思想这三个方面,我有一些心得和体会。这与分析布鲁诺的关系不是很大,大作家的剖析就交给大学究吧,我想从阅读所需要具备的条件,针锋相对地提出三个方面。一:无论我们在哪里朝圣,都会事先想好一个别出心裁的仪式。我觉得现代派作品,大多数时候形式等同于仪式。这是整个群体的特点,也或多或少透露出社会的变革(形式大于内容的风气)。 不过在文学上面,形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尤其体现在小说与诗歌这两种题材。小说发展至今,流派纷繁复杂。你可以喜欢深沉晦涩的现代派,也可以大谈网络小说的革新与进步。我觉得没有太多高下之判,只有品位的区别。如果一个人号称对于小说种类无所不知,好比他自称是上帝创造了全人类。因为小说是最贴近人类生活的文学样式,那么种类繁多便不足为奇。在百花齐放的今天,现代派的小说也许是最适合当下有阅读习惯、擅长思考的年轻人,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首先,很多人跟我反应卡夫卡读不进去。那只有一个原因:你的阅读习惯还维持在余华那个级别(好吧我不是黑余华,毕竟他也要成长思密达)。我也看过余华的书,深感读起来非常入戏,揪着你的小辫子进入他的大观园,饱览苦难的思索。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家,他们的笔下是光怪陆离的马戏团,是你只要花上十块钱就可以看到人鱼、侏儒的失乐园。所以你一时接受不了,觉得那是肮脏破败的,也可以理解。这样一比较,我便更有说服力进行第二个条件的分析了。因为写作侧重点的不同,东方作家怀有深沉苦难的怜悯之心,创作《一句顶一万句》、《在细雨中呼喊》,直视历史问题,思考黄土地上农民的悲剧根源。而西方较早地进入现代化,所以他们很关注人在当代社会下,异化的一种过程。卡夫卡写过甲壳虫,布鲁诺写父亲变成了鸟,蝙蝠,等等等等。或许人生来就有一种情结,渴望拥有动物的某种特质吧(不然怎么总有人说上辈子是折翼的天使)。我觉得我很庆幸,直到大四才接触很多的现代派作品。如果早个一两年,我觉得我是理解不了的。因为思考的境界没有到,知识储备也不够完善,心态也不会沉着冷静。人处于现代社会的异化过程,永远是现代派的母题。无论今后延伸出怎样的思想与表现形式,都与它是息息相关、一脉传承的。最后一点,是我处于鼓励的心态写上去的。我认为什么年纪读什么书比较重要。在你是小学生的时候,如果天天跟人讲海德格尔、叔本华之流,我保证你会被打的半死。撸啊撸首胜拿了没?排位打上钻石了没?都没你跟扯那些没用的干嘛?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了压力与动力,所以我们现在更适合阅读具备时代感的作品。古典小说一部分是基础,一部分是上层建筑。当你20来岁的时候,如果初具文学素养,对于基本读物都应该有一些了解。接着便是你个人品位的发展,有些蠢B就去喜欢兰波了,有些富帅就去迷恋卡佛了。所以我更推荐大家年轻的时候多读一点在长者看来无用的、被反对的现代派作品,吸收他们的思考与革新,或许对你将来再导过去,阅读哲学作品、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会有所帮助。我一直坚信文学是一种奇妙的循环,我们上下求索苦苦追寻的东西,到头来早就有人写在了竹简上。二:我身裹黑色长袍,有多少人愿意相信,展开的刹那宛若一只五色凤凰?接上一个话题,文学素养是现实主义作家培育出来的(包括莫言)。当你拥有了一定文学积淀后,布鲁诺的语言就会向你示好,变成严肃的好伙伴,而不是阻碍你阅读的深渊天堑了。如果问我布鲁诺和郭敬明有什么区别,不都是辞藻华丽吗?我只好反问你你吃沙县的时候想没想过其实吃鲍鱼燕窝的人摄入的营养和你差不多?这就是区别,这就是残酷。时代不会重复造人,布鲁诺只有一个,郭敬明只有一个,两人在各自的领域都很成功。布鲁诺的语言就是这样一桌啃不烂、咬不透、撕不开的山珍海味。任何时候,布鲁诺都力图在语言上精雕细琢。比如:“父亲既然从来没有在任何女人的心中扎下根,他就不可能与任何现实打成一片。所以他不得不漂浮在生活的边缘,生活在亦真亦幻的领域和存在的边界。”这种形容非常有意思,首先表达的内容一目了然。没有哪个女人是真正爱父亲的,父亲其实很孤独。同时将现实生活等同于女人,将亦真亦幻交给了父亲。深层次的内涵就是,女人用土地压迫着父亲,父亲渴望天空的自由翱翔。“亦真亦幻的领域和存在的边界”,怎么听怎么感觉就像是天上人间啊。这样的描写比比皆是。我个人而言还是很欣赏的,但不赞同模仿或者深究。这种写作方式出于中级层面,不容易,但也不艰深复杂。如果你能像水龙头一样打开封印了数个春秋的源泉,那么等待你的就是源源不断。不过这种描写,在你事先没有全盘构思或者有把握的情况下,很容易写偏题。过分冗长和繁缛,写着写着就深陷罂粟花的沼泽不能自拔。布鲁诺也面临着类似的写作危机,但我看得出来,他写得很用力,在充满创作热情和瑰丽想象的时候,仍不失冷静与理性。总是能把主题给扶正,让你隐约感觉到一些什么。这同样也是现代派作家的风格,反高潮,情节简单,语言迥异。我认为小说在现代派的手中达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至于是哪种极致,我目前还不能给出完全中肯与适合的答案。可以是绝望,可以是忧伤。所以,在我读那些句子的时候更多是一带而过,不求甚解。之前就说了,如果你清晨既需要咖啡又需要钢琴曲的时候,在钢琴上煮咖啡那才是一件充满创意的事情。至于怎么办到的,who cares?三:我依然活着,以你不知道的方式。你看不见,却感觉到。布鲁诺的思想,大概是我最不想谈论和解读的方面了。但这绕不开,既然我要谈谈我对于这本书的看法,那么我必须先要抛砖引玉,露出红色的内裤吸引他人。上文已然提过,人的异化是现代派作品中的母题,不会有二者。但母题到了布鲁诺这里,延伸出来如何肆意汪洋的支脉呢?现在我来逐个分析。开篇的《八月》比较简单,讲的是欲望的释放(也很符合夏天这样燥热的季节啊);《肉桂色铺子》,梦幻的奥德赛之旅,讲述了人的无数种可能;《鳄鱼街》,游走于存在与虚无之间,存在主义的思考;《鸟》,异化的孤独,质数思密达;《彗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理想时代的终结(同时彗星也作为第一章《鳄鱼街》的最后一篇,具有承前启后作用,与第二章《书》里面的某些思想不谋而合)。当然还有许多篇目,我在这里就不逐个举例了。唯一令我苦恼和看不清楚的,大概就是《裁缝的布娃娃》,过于艰深了。下面,我隆重介绍《鳄鱼街》里面我最喜欢的一篇小说《春天》。在第二章里,《书》、《天才辈出的时代》、《再生之秋》、《父亲加入了消防队》、《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都很不错,但由于篇幅限制,我就不展开分析了。《春天》在整本书里占据了最长的篇幅,这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春天,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能不比《八月》长吗(开个玩笑)?我喜欢这篇,是因为布鲁诺在这个时刻,彻彻底底地放松,放荡,放开了写。他把最后对于文字与形式的拘束都抛之脑后,变成了一条飞鱼,时而跳出海面,享受风浪的激情。小说变成了第一视角,“我”的出现已经不是含蓄地表达,我坚信写的就是布鲁诺本人的诉求。我渴望成为国王,成为历史的书写者,成为公园里邂逅少女的幸运儿。发春,幻想,天不怕地不怕,这不就是春天该做的事情吗?动物在交配,植物在生长, 人物在沐春三月下河洗澡,坐而论道。布鲁诺流露出一种常人对于春天的好感与期待,但不同的是他拥有着永远都填补不了类似空虚的野心——时光倒流(在《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布鲁诺就开始玩起了时间倒流的把戏)。这令他很蛋疼,当时间错位以后,精神与肉体也背道而驰。他和他的蠢B小伙伴鲁道夫玩不到一块去了,就连肉体的寄托(恋人比安卡)都慢慢远去。“我”渴望着一切发生过的传奇人物再现,并且领导他们,最后再毁灭自己亲手创立的理想世界。这在文中有极大的体现,布鲁诺让蜡像馆里面的风云人物全部复活,跟随他追击逃犯,结果是好友鲁道夫和恋人比安卡在一起。“我”亲眼见证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放了他们一条生路,最后协商让那些曾经的风云人物学一技之长,像小丑似的跟随剧团全球演出。我越写越觉得,布鲁诺想要透露的信息太多了,导致我反而不懂从而谈起。或许这就是布鲁诺的诡计,让你觉得在快要接近答案的时候,有一个线索球向你抛来。这次我狠狠心,在读其生平后更加感到,《春天》是布鲁诺写给自己葬礼时候的致辞,当“我”自杀未遂,被德国士兵镣铐带走时,一切都指向了失败。浪漫主义的破碎,历史强加于人的妄想症,亦真亦幻的现实生活。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下,什么样的东西能给自己带来温暖与安全感呢?连春天都不过如此。布鲁诺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让春天蒙上杀戮与制裁的阴影,奋斗到最后一刻,尘归尘,土归土。综合起来,布鲁诺保持着一种希望中带有怀疑的态度在写作,保持这样一种明天就要死去那么请系上黑色领结的镇定,保持着一种如果黄昏将至那么我的视力便无足轻重的忧郁。他的心灵飘荡在田园风光之上牧歌驰骋,但是他的身体不断发出与鲨鱼搏斗的信号。这就是布鲁诺,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死后,却能获得巨大名声的原因。换个说法就是,其实布鲁诺还活着,以我们并不知晓的方式。我们看不见他,却能感觉到。那么,请翻开《鳄鱼街》,带着对于他的虔诚与怀疑,继续走在黑漆漆的森林之中吧。我写了这么多话,只是希望每一个热爱布鲁诺的人,走夜路的时候不要忘记手电与衣物,干粮与方向。那是探索者必须具备的条件,同时也是阅读布鲁诺所需要具备的思想门槛。传递思想,这是一件不朽的事情。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语言华丽优美起伏有致,读出声来让人倍感愉悦,然而其思想艰涩,整本书诘屈聱牙,非常人可以理解。然而不能理解不代表不好,好的作品通常是大众难以理解的,只能说自我修养未到境界。
  •     梦一样
  •     这位变成蟑螂的父亲,布拉格那边有个变成甲虫的儿子,你俩认个干亲吧。
  •     对书评总是很苦手。和电影不一样,虽然很多时候是给我的感觉也是瞬间的,可是通过眼睛和大脑在文字之间消化之后,好像就从心里拔不出来了
  •     书设计很让人眼前一亮,可我把封面凸起的鳄鱼皮塑料?当脏东西撕了一块
  •     将文字赋予灵魂,从笔尖上开出花来。一段唯美的意识流,作者好像真的大隐隐于市,又揉杂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挣脱,找不到一个准确的词去概括,这是我最不愿醒来的大梦一场。
  •     与卡夫卡齐名的冷门超现实主义作家,我忍着着看完以后放下书直接去精神病院报道的危险看完了。短篇写的主题都是他父亲的灵异事件,包括变成螃蟹被煮了又被吃了,但是他描写的所有情节和景象几乎跟个诡异的黑洞什么区别,让人看的头皮发麻,最后感谢理智,我没疯。
  •     我先看的 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 看了一半 再由于我个人的导向 我对布鲁诺舒尔茨的第一印象是高傲的 自大的。而后我读完了鳄鱼街 我被父亲的形象打动了。无助 高傲 自恋 以自我为中心的内核 是属于每个人内心的狂热与疯癫。父亲的形象那么亲切。
  •     太华丽的修饰反而让想表达的本意显得渺小苍白。读了四分之一后放弃。
  •     特地买了一本。相比简装版,个人更喜欢这样顶格的排版。
  •     写得好 翻译得好 可惜我看不动
  •     有了林版,可放心给杨向荣打个一星了
  •     ……定语太多描写太多……慢慢适应…… 弃。
  •     细节比喻刻画得很到位,想象也很清奇
  •     太赞!
  •     很满很厚实,像磕了药后的昏昏欲睡而不是飘飘欲仙。
  •     差一分是翻译 一过就矫情
  •     “华丽的一塌糊涂”
  •     我不太能接受他的风格~在他笔下世界时万物都是活的而人却是最没生命力的~
  •     小说和长诗。梦呓和叙事。变形的父亲和有怪癖的、有异样激情的父亲。被热爱的昆虫。狂野的季节性燥热和大风。
  •     喜欢不起来的小说。
  •     列入我心中十大“看不懂、容易走神”书籍之一。等老了换个心境再去品味。
  •     华丽得我在睡前时刻翻看时经常看了下句忘了上句
  •     书里有几篇关于生命与创造的,不禁想问他是不是受了柏格森老师的影响。
  •     幻象部分有点夸张到让人讶异,用很乱的语言描述出来。像是真正的幼年时候的念头,天马行空,无厘头。又很现实,很压抑,像是沉淀在香料市场下的木乃伊一样。
  •     这个译本……实在不敢恭维
  •     无与伦比,尤其是父亲系列
  •     晦涩难懂
  •     聪明敏捷又跃跃欲试的人,孤独深刻又绝望的人,昏沉桀骜又狂乱的人,都是他,舒尔茨。对于这个广袤无垠的空间,他要测量吗?他惯用鸟瞰式勘察,写了动物,星球和人。感觉只有《孤独》那篇,苍白无聊冷漠才是核。
  •     一个奇形怪状的父亲,一条地图无法描摹的街道,想把自身也托付给一个不可捉摸的赶马车的人,去闲逛一番。
  •     最佳全译本。
  •     如同五彩斑斓的孔雀心脏与喋喋不休的蜂鸟鸟巢。
  •     26
  •     语言如诗,还能有剧情!
  •     在我度过的27年的时间里,竟然没有听说过舒尔茨,没有早日走进他构筑的奇幻世界。无处不在的流光溢彩,甚至对于任何配角、无生命的尘埃和阴暗的角落都不吝啬的华丽和颓败的交织。压抑的寂静、冷色调的温暖、充满欲望和绝望的狂躁同时被挤压在无限的狭小空间里,而我们却无法伸手打开门,因为已经被熏蒸的没有反应的精神和力气,进而更加无法逃离这瑰丽、诡谲的境地。作画者的本能铺洒出不同明暗的颜色,阴影和光线构成扭曲的角度,在复杂中渗透出本质,将我们浸入粘稠的液体中,在不明又暗自涌动的隐喻中穿插而过。在日复一日的平淡和被乏味切割的生活中,怪诞的抵抗带有某种愚蠢的英雄主义,旁观者对此露出轻蔑和厌恶的神色。混乱的时间让人不断迷失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里,光明藏匿于深渊之中,温情潜伏于冷漠之下,而我们却无法触及。
  •     修辞用的真浓丽厚狠。个人喜欢《肉桂色铺子》和《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
  •     没读懂,就不敢评分了
  •     通篇的比喻和景色描写,这是小说吗?
  •     被绚丽的语言和离奇的情节卷入一个异世界:八月 小猎人 查尔斯叔叔 鳄鱼街 暴风骤雨 盛季之夜 彗星 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 父亲的最后一次逃走
  •     这一切都漂浮于那个逝去年代的天空里,有个叫布鲁诺 舒尔茨的孩子正在寻找他的父亲,我看到了狂想的黑暗,和超越现实的现实。
  •     文字在舒尔茨底下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感觉,是哈利波特初到魔法世界的感觉,像大星星碎成小星星一样,让你来不及接住。
  •     情节平淡无奇,纯诗话的语言,散而无神,不喜。
  •     那种毫无节制的繁殖情欲中埋藏着某种不幸。
  •     除了几处语病,很惊艳
  •     大师
  •     小时候的很多梦里 有书中的场景 找到共鸣,舒尔茨就是你的情人;找不到,你就渴死在路上。
  •     我当然不是那100个。
  •     绚丽奇幻、带有一丝阴郁的笔调。
  •     开始可能读起来有点吃力,但是一旦进入就会掉进他构筑出的奇幻诡谲的世界,犹豫想出来却已经上瘾了。
  •     舒尔茨的有一半的小说有摧垮人心的魔力,他大胆到可以随意安排时间和空间。另一半的小说因为太多太多的华丽的形容辞藻使人非常难进入。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