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出版日期:2015-4-5
ISBN:9787539978538
作者:华杉
页数:410页

作者简介

这回彻底读懂《孙子兵法》!通俗通透解读经典战例,逐字逐句讲透兵法原意。
《孙子兵法》6111字,似乎每个字都艰深玄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其实,只要抓住兵法的根本思想,就会发现处处豁然开朗、字字明明白白。
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孙子兵法二十余年;在本书中,抓住兵法根本思想,通过155个经典战例,将《孙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详尽透彻。同时援引2000多年来,解读《孙子兵法》的传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1人的注解,从不同角度还原兵法原意。
全书通俗流畅,精彩纷呈;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等经典战例,更是讲解得令人身临其境,犹如置身战场上空,看交战双方兵马调动,浴血奋战,在震天的厮杀声中演绎着兵法的深邃思想。
翻开本书,直窥《孙子兵法》堂奥,既简单、又深邃、既朴实、又玄妙;开启一场通往智慧的非凡阅读体验。
本书在着力讲透兵法原意的同时,尤其针对人们对《孙子兵法》的普遍误读、误解,做了鞭辟入里的详解分析。华杉先生研究《孙子兵法》二十多年,本书的部分内容早已通过各种内部演讲、微博、微信等媒介,在坊间广为流传。

书籍目录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计篇第一
《孙子兵法》的价值观
孙子的敬畏心
孙子的优劣势分析法:“五事七计”之五事
上下同欲者胜
天时,就是军事气象学
行军必是无人之境,交火必是有利地形
心里装着对方的利益,并让对方知道 /
为将者的大半工作,是制定军法 /
所谓“道”,就是软实力
“五事七计”,而后知胜负。知胜负,而后举兵决战
正道与诡道
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
一战而定是真名将
计策都很简单,就那几个,关键是戏怎么演
成败无定,领导者要自己负决策责任
踢球每一步都有假动作,但那不是赢球的本质
成大事者有三戒,戒贪是第一
不能胜利,就要能等待
忘了本谋,是每个人常犯的毛病
示弱不是羞耻,争什么不要争气,特别是不要争一时之气
疲劳战
我们为什么会中“离间计”?
要保持紧张,不可懈怠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三十六计技术含量很低,但一听就让人兴奋;
“五事七计”技 术含量很高,但一听就让人打瞌睡
附录:《计篇》全文
第二章 作战第二
打仗不是打兵马,是打钱粮
汉武大帝,一世英名,毁于军费
“拙速”,就是准备要慢、动手要快
利害关系:先考虑避害,再考虑趋利
把战争成本降低,就能提高胜算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知柴米油盐贵者不可当家
激怒与利诱,让士兵变成亡命徒
要看清楚谁第一个登上城墙
附录:《作战篇》全文
第三章 谋攻第三
谋攻,最好是不用攻,不攻而下
上兵伐谋,就是要破坏敌方的计谋
不能因为你的队友是猪,你就跟着做猪
不是胜了敌人你就赢了,关键是你自己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思考,是兵法智慧的根本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分兵作战法
认输的智慧
皇上可以不懂军事,将军不能不懂政治
千难万难,判断最难
你能带多少兵,就是你有多强的管理能力
不站在老板立场的员工没前途,没有员工思维的老板做不大
真正认识“以防万一”
老板要适当放弃自己的判断,部下要尽可能允许老板越界
知己知彼的问题往往不在于不知彼, 而在于不知己
附录:《谋攻篇》全文
第四章 军形第四
赢了再打
成功必有大量的、充分的、长期的积累,便能活在他人想象之外
真的智将,他的功劳,常常只有他自己知道
《孙子兵法》的核心:先胜后战
永远的基本面
附录:《军形篇》全文
第五章 兵势第五
组织架构与指挥系统,是永远的课题
“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兵法被人误读最多的一句话
仗是怎么打的?从正兵奇兵去看,好多仗怎么打就看懂了
用足球赛来理解正奇之用,控球的就是正兵, 跑位的就是奇兵
把动作搞简单了再动手,动手就那一下子
勇还是怯,不是人的问题,是势的问题
择人任势,任三个势:气势、地势、因势
附录:《兵势篇》全文
第六章 虚实第六
敌人有虚实,我也有虚实
为自己创造主场
不要激动。兵法都会,但是一激动就忘了
不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要“走自己的路,别人想不到,
也不让别人知道”
虚实的极致,神出鬼没,不仅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掌握敌人的命运
撤退和追击都是大战术
单次成败都有偶然因素,而终身成就是用成功消化失败
以多击少,不是兵力问题,而是虚实问题
何时、何地开战,我来给敌人选
知己知彼的战术要点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胜败往往是不对等的,胜利不过是得些战利品,失败却可能输掉人生
附录:《虚实篇》全文
第七章 军争第七
兵法的设想都是完美的,只是一上了战场,兵法全忘了
走弯路是走路的一部分,花冤枉钱是花钱的一部分,都必不可少
行军是战斗的一部分,宿营是战斗的一部分
“要知道地形”这句话背后是无数细节,无数人的努力、 智慧,和无数人的生命
“兵以诈立”,是踢足球的假动作,不是兵法根本,更不是价值观
风林火山,武田信玄的“孙子兵法”
军队的抢劫之道:组织的“非正式福利”
军队之成为军队,在于指挥系统
气势决胜。要有守气的意识,要有养气的办法
领导内心强大,团队气势如虹
战以力久,以气胜
治自己的心,是一切的根本
要有政策、战略、大战术,也要有基础战术工具箱
兵法不能把所有情况都写全,所以害死人!
用自己作饵,对手才会咬钩
长平之战的分析:我们自己就 常常是赵括,也常常是赵王
猛将,就是对方猛的时候就躲起来。等对方没力气了,我就猛 了
为什么很多人读书都白读了?因为不是学习型读书,是纠错型读书
治气,就是衡量意志力,较量意志力
附录:《军争篇》全文
第八章 九变第八
进步,就是不断地发现自己不会
宁肯找死,不可等死,陷入死地,要坚决奋战
决策心理学:任何决策的背后,都是决策者的“个人需求”
不战,是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造反兵法的关键是快
万事都有代价
“君命有所不受”这句兵法主要是说给国君听的,不是说给将领听的
利害哲学:要能利中见害,要能害中见利
害人兵法,教你不要被人害
居安思危,在治思乱,戒之于无形,防之于未然
领导者的五个性格缺陷最危险
性格即命运
附录:《九变篇》全文
第九章 行军第九
侥幸是决策者最可怕的心态
水战兵法,也是陆战兵法
宋襄公东施效颦,是荒唐,不是仁义
学习兵法的痛苦是对方也懂兵法,学习博弈论的痛苦是对方不懂博弈论
盐碱沼泽地和平原地带的用兵之法
孙子给驴友的救命兵法
六种危险地形
三十二种敌情观察法(一)
三十二种敌情观察法(二)
三十二种敌情观察法(三)
打仗靠自己的子弟兵,别指望“友军”
相互驯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最深刻的本质
附录:《行军篇》全文
第十章 地形第十
六种地形的用兵之道(一):先占有利地形
六种地形的用兵之道(二):真英雄都懂得等待
六种地形的用兵之道(三):“必败的判断”比“必胜的信心”更重要
六败(一):败,都是败给自己,都是主帅的责任
六败(二):选锋之道
孙子的职业道德观: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爱兵如子,真爱不易!将不容易,兵,更不容易!
上级要比敌人更可怕
李世民的知己知彼观:没本事知道别人,一定要知道自己
附录:《地形篇》全文
第十一章 九地第十一
九种地势的作战方法(一):治气、选锋和分战法
九种地势的作战方法(二):力量的关键是意志力
九种地势的作战方法(三):与第三方结盟
正兵诱敌,奇兵伏击
九种地势的作战方法(四):险恶地形迅速通过
九种地势的作战方法(五):突围要靠奇谋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九死一生
临战指挥的艺术,首要是扰乱敌人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把所有人绑上战车,谁也下不来
作为领导者,不是风风火火、忙忙碌碌,而应该镇静平和、不紧不慢
成功是靠日拱一卒
进入敌境后就要万众一心
只问自己学到什么,不要纠结字面原意
王霸之道,打铁关键是自身硬
不疑不惧,才能胜利
置之死地而后生,谁真敢干?
忠言逆耳利于行,百依百顺有奸心
附录:《九地篇》全文
第十二章 火攻第十二
火攻的对象
火攻,就是给敌人做艾灸
火攻的五种变化
打得赢,关键还要赢得起
附录:《火攻篇》全文
第十三章 用间第十三
给别人钱,不是给对方定价,是给自己定价
五种间谍的使用方法(1、2、3):所有疑心,都是怀疑自己
五种间谍的使用方法(4、5):生间和死间
陈平这样的人有什么本事呢?就是有分猪肉的本事
要重视大人物身边地位低的人,这些人最能帮你办大事
五种间谍,反间是关键
“先胜后战”的关键是不胜不战
附录:《用间篇》全文
后记 最后总结:《孙子兵法》的九条思想精要

内容概要

华杉,生于1971年,现居上海。自幼熟读经史,兵书战策、儒学经典烂熟于心,又广泛涉猎西方哲学,融会贯通,观点自成一家。
另有传播学专著《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畅销二十万册。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9条)

  •         读《华衫讲透孙子兵法》前,我对于《孙子兵法》这本著作一直有颇多误解,例如先前我认为,《孙子兵法》倡导用奇谋巧计取胜,因为“兵者,诡道也”。不曾想即便是使用诡计,个中关键却也不过是一个“等”字。而奇谋巧计并非《孙子兵法》的重点,“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孙子兵法》的精髓所在,倘若要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其中要领同样绕不开这个“等”字。等待是一个积蓄力量使自己变强的过程,等待是审时度势后的隐忍蛰伏。相比与急功近利者抱着侥幸心理的一往无前,等待是智者精心策划下的步步为营。等待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孙子兵法》中的等待,不是无所作为的静观其变。而是除了如猎豹般隐秘行迹伺机而动外,还要“多方以误”,不断增加自己胜算的筹码。何为“多方以误”?“多方以误”就是让敌方产生失误或露出破绽。一旦对方出现失误,便是我方出手之时。试想下,当敌方固若金汤,毫无破绽之时,我方若逞匹夫之勇,强行攻之。最后即便侥幸得胜,恐怕也是惨胜。朱懏围攻黄巾军时,前有人数超已六倍的敌军,后有昏庸无道的刘宏,催着他们进攻。朱懏知道黄巾军龟缩进城,在无补给的情况下。只要围困黄巾军数月,待他们饿的前胸贴后背的时候,自然会乖乖出城缴械投降。可惜朱懏遇到了一个无道昏君,不得不在不占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向黄巾军发起总攻。但朱懏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至少在付出惨痛代价后,他击败了黄巾军。而安史之乱中,镇守潼关的哥舒翰,便没有朱懏这般幸运,同样被君主逼着出战,哥舒翰不仅全军覆没,而且还使潼关失守。由此,不难看出冲动莽撞,不懂静待时机,是要付出不小代价的。李牧的一战而定《孙子兵法》说“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指得就是在当对方没有显露出任何破绽时,我们就要等待他露出破绽。当对方比我们强大时,我们就要懂得避其锋芒。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没胜算就等,打不赢就跑。而将这句兵法认真贯彻执行,其中之典范,想必非李牧莫属。李牧镇守边关时,坚壁清野,对匈奴的挑衅熟视无睹,安心操练自己的兵马。十年后,待天时地利人和占尽时,李牧出关一战,且一战而定,将匈奴打得十余年不敢骚扰赵国边境。反观李牧被替换期间,守关将领,虽也与匈奴奋勇厮杀,但却败多胜少。莫说是败多胜少,即便是百战百胜,也不是《孙子兵法》所提倡的。试问,你在经历百次征战的消耗后,仍无法歼灭敌人,于已而言是否也是岌岌可危了?这时你只要一步踏错,就有可能满盘皆输,之前的百胜战绩也瞬即归零。所以我们要学李牧的等待,然后一战而定,而不是推崇可能将自己推入万劫不复的百战百胜。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关于“胜而后求战”,《华衫讲透孙子兵法》中举了一个很接地气的例子,“比如你在学毕业,进入一个行业,你扎扎实实努力学习努力干,十五年后,你就是行尊,你就是高手。这时候你就立于了传说中的不败之地,拥有高手的自由,想加薪就找老板,想跳槽有一大堆人等着,想创业你也有自己的资源。这时候就是胜中求战”就如我先前所说,等待不是无所作为的静观其变。我们要赋予每一份等待,意义与重量,用时间堆砌自己的舞台,使自己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这才是智者的等待。
  •     第一章 计篇第一P21 所以一战而定是真名将。百战百胜,那是打了一百次胜仗了,还没解决问题,还要接着打!那要胜仗来干什么呢?所以百战百胜,是兵法没入门,不会打仗。再说世间哪有百战百胜这回事,那是把败仗藏起来不说。做任何事都是这个道理,不该动作时什么也不做,做一次就解决问题。多少事,都误在频频动作。为什么频频动作,无非是一种焦虑情绪。李牧不出战,损失了什么呢?什么损失也没有,但兵士们焦虑了,匈奴焦虑了,赵王焦虑了,他动作了,把李牧撤换了。小心你的“焦虑性动作”,那是最能毁你的。真正最重要的工作有两项:一是准备,二是等待。准备是自己的事,积蓄实力,操练兵马,鼓舞士气。等待,是等待敌人犯错,等待时机出现。敌人如果不犯错,我们就很难赢。兵法的诡道,如李世民言,多方以误,就是想方设法引诱对方失误。“能而示之不能”,是其中一个方法,也是最主要的,使用最频繁,而且屡试不爽的方法。李牧的案例比较极端,熬了十年。不过他不是最极端的。勾践卧薪尝胆灭夫差,前后共用十八年。P24 处大事,决大疑,要熟思是非,不要拘于往事成败,不可迁就一时之厉害,更不可归罪于谋臣。还有两个案例:唐朝末年,唐昭宗愤于皇室不尊,发愤讨伐军阀李茂贞,要宰相杜能主兵。杜能苦谏坚拒,说:“他日我受晁错之诛,也不能弥六国之祸!”结果战事一开,朝廷打不过李茂贞,李茂贞上表请诛杜能,杜能跟昭宗说:“我可是有言在先啊!”昭宗这时候没了英雄气概,只能哭鼻子,说:“与卿决矣!”先下诏贬杜能为梧州刺史,接着就赐他自尽了。所以这杜能,比晁错,齐泰,黄子澄都冤!曾国藩骂唐昭宗强迫杜能在前,又翻脸诛之于后,其作为正是一个亡国之君。他也检讨自己。他说:我在军打仗的时候,有时听了幕僚一个定计,之后败挫。我或许并没有归咎于他。但是见面的时候,却难免露出脸色来,还是我自己不懂道理,修为不够。这“露出脸色”来的,他又讲了一个案例:后唐末帝李从珂担心石敬瑭谋反。李崧,吕琦进言说,石敬瑭若反,必须契丹之援,帝若与契丹和亲,石敬瑭就没机会了。本来计议已定,薛文遇却说天子之尊,岂能侍奉夷狄。还引用了昭君诗“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来讽刺,李从珂改了主意,把李崧,吕琦骂了一顿,说你们要把我女儿往火坑里送!二人跪地谢罪。吕琦腿脚不好,跪拜得慢些,李从珂还骂:你给我摆架子么?吕琦说,您晓得我腿不好撒。李从珂才罢休,还是把他降职。后来石敬瑭果然引契丹打破唐兵。这回李从珂晓得是不该听唐文遇的,又恨唐文遇,一见到唐文遇就骂:“我见此物肉颤!”几欲抽刀刺之。李从珂后来为石敬塘所灭。曾国藩总结说:“大抵失败而归咎于谋主者,庸人之恒情也。”成败不一定,过去的案例不等于可以照做,也不等于不可以照做。领导者要自己负决策责任。事情搞糟了,怪谁出的主意,那是“庸人之恒情也”,庸人都这样。P28 霸天下的人有三戒:戒贪,戒忿,戒急。贪心,就会失去越多;忿怒,就容易有难;急躁,就会摔跟头。审查利害大小而图之,哪需要贪呢?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衡量彼己,哪需要生对方的气呢?斟酌事情的缓急,从容计划安排,哪需要急躁呢?您能持这三条戒,霸业就近了。 下判断,做事业,要把握两条:趋利、避害。趋利和避害的权重,应该至少是相当的,五十对五十。但是,往往都成了七比三,甚至九比一。为什么,因为利往往在明处,在眼前,让人激动。而害在暗处,在远处,让人心生侥幸。我们经常看到人,去做一些利益极小,而隐患极大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那利马上可以得到。而那害,那明明白白的害,他却不可救药地认为“不一定”。 不贪心,就不会上当。所有的骗局,都是从贪字入手。这骗局,可不是别人来骗你说工地上挖到宝,是你自己会骗自己。P31 真正的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因为善战者不打那么多仗,只打容易的仗,不打跌宕起伏的仗,没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P32 忘了本谋,这是我们每个人常犯的毛病,不仅仅是因为愤怒,任何的干扰都会令我们越来越远离本质的目的,而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追求枝节,而忘了本质。——————————————————————————————第二章 作战第二P50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巧的东西长久不了,就那一下。就像时尚服装就能穿一季,最时尚的只能穿一次。标准衬衣能穿10年。拙速,曾国藩把它体会为不疾而速。从战略来说,从人生道路来说,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积累,每天进步一点点,二十年你就超过所有人。功夫都在平时,都在基本面。 从打仗来说,拙速,就是准备要慢,动手要快。这就是林彪著名的“四快一慢”战术。“四快”是指:1、向敌军前进要快。进攻时要善于出其不意,长途奔袭,以抓住敌军。2、攻击准备要快。抓住敌军后,看地形、选突破口、调动兵力、布置火力、构筑工事、战斗动员等各项准备都要快。3、扩张战果要快。突破“一点”后,坚决扩张战果,使敌军无法恢复防御。4、追击要快。敌军溃退后,要猛追到底,使敌军无法逃跑和重新组织抵抗。“一慢”是指发起总攻击要慢。要在查清敌情、地形、选好突破口、布置好兵力、火力,作好准备后再发起进攻。——————————————————————————————第三章 谋攻第三P72 孙子这里总结“谋攻”,谋攻就是谋全,全利原则,自己不损失,敌方资产也不破坏,全取其利。要全取其利,就要“三非”:非战,非攻,非久。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攻而拔人之城,不久战而毁人之国。孙子的思想,做任何事之前,一是先考虑风险,二是考虑代价,第三才考虑利益。有两样东西最能驱使人犯错,一是利益诱惑,二是焦虑。人们常说见利忘义,其实更普遍的情况是“见利忘害”,见到利益,就难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见小利而亡命。焦虑也害人出错,为什么呢,人一焦虑,就想有所动作。你要他非战、非攻,要他等待,要他忍耐,他怎么能等,怎么能忍呢?战场上的统帅,生死存亡之间,没有一刻不焦虑,这就特别容易出错。如何避免呢?就是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考虑问题。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是以成功为假设前提,因为我做一件事,是为了把它干成。那我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如何能成功,这不很自然吗?不教我们这个,那还叫兵法吗?《孙子兵法》的出发点则不是这样,他是处处以失败为假设前提,首先假定这事会失败,其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用计、等待,等待一战而定。经营也是一样,为什么有的人能专注,坚持,默默无闻,二十年磨一剑,最终成为行业领袖。而另一些人东一头,西一头,今天干这,明天干那,始终过着波澜壮阔的创业人生。其根本都是“思维性格”的差异,前者不一定是特别大智慧,而是一个“失败前提思考者”。你跟他说什么,他都觉得是风险,他首先假设干不成,只有他已经干成的那件事,他才认为能继续干成,最后他就成了集大成。后一种人呢,他是“成功前提思考者”,听到什么都觉得是机会,是大机会,是不能错过的机会,最后他就成了终身创业者。李嘉诚说:“做任何事情先考虑失败。”这就是兵法智慧的根本。什么叫大师,大师就是知道自己跟别人一样,上手去干,多半是大败亏输,所以特别谨慎。吹嘘自己战无不胜,那不是大师,是大“失”,大失所望。“非战”“非攻”最后还强调一个“非久”。什么意思?是动作要少,关键时候,就来那么一下,最忌讳天天研究,频频动作,反复折腾,做多错多。——————————————————————————————第四章 军形第四P97 古代真正善于作战的人,先规划自己,让自己成为不可战胜的,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机。不可战胜,在于你自个儿,能否战胜敌人,在于对方有没有给你可胜之机。所以说善战者,能够做到自己不被敌人战胜,却做不到敌人一定会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如果条件不具备,是不可以强为。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正可以和上一章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相对应。先规划自己,让自己成为不可战胜的,就是知己;然后等待敌人什么时候可以被战胜的时机,就是知彼。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 一句话,人管得了自己,管不了别人。先管好自己,再观察别人。敌人如果无懈可击,我们是没办法取胜的。 胜可知,而不可为。可以判断我们能胜。但如果没有胜的形势,不可强求。 不可胜,不可强求,怎么办呢? 首先是不办,不出战。抓紧练自己。孙子的思想是先胜后战,后面还会讲。我称之为赢了再打。没有赢,就不要打。 很多人接受不了这一点,认为这是不作为,必须要有所作为,自己才心安。这是一种“战略焦虑症”,忘了“作为”的代价、损失和风险。事实上不出手并非不作为,而是积累自己,等待时机。三国争霸,诸葛亮就是不停的作为,可以说没有任何胜算的作为,最后把自己累死了。他应该等,等待时机,锻炼身体。一是争取自己活得长,二是把国内治理富足强大,把儿子教育好传承下去。但他象很多人一样,认为不能等。不能等的结果是什么呢?司马懿活得最长,活过了诸葛亮,活过了曹操,甚至活过了曹丕,就没有人能阻挡他了,结果是三国归晋。 所以第二个策略,就是等待。 等待,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最好的选择。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太少了。等待什么?一是形胜,在等待中积累,让自己不可胜,不可胜,不可胜,越来越强。二是等待形势变化,势胜的时机一现,一举而定。 最能等的人,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德川家康。有一个笑话,讲日本战国三大英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说三个人一起遛鸟,那鸟就是不叫。怎么办呢?织田信长说:“再不叫,再不叫就把它杀了,换一只鸟。” 丰臣秀吉说:“不用杀,叫就奖,不叫就罚,总有办法让他叫。” 问德川家康,家康说:“什么也不用做。等!是鸟嘛,他总要叫的。” 三人中,就德川家康能等,而且他活得最长,结果就是他成了天下人,德川家族统治了日本三百年。 等什么呢?一是积累自己,二是等形势变化,三是等对方失误。对方不失误,我们就没法赢。 所以又有了第三个策略:能不能引诱对方失误? 这就是《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里说的:“观古今兵法,一言以蔽之:多方以误。”想方设法引他失误。前几章讲了王翦灭楚国的故事,他找秦王要了六十万大军,开到楚境,却不发动攻势,安营扎寨,每天开运动会练兵,等楚国的动作。这一等,就等了一年。楚国人憋不住了,开始频频调动。楚军一动,他看到机会,一举出动,就灭了楚国。 ——————————————————————————————第五章 兵势第五P 117“以正合,以奇胜”,是孙子兵法里被误读最多的一句话。最大的误读,就是以奇胜的奇,不念qi,念ji,是个数学词汇,奇数、偶数的奇,古人又称为“余奇”,多余的部分,正兵安排好了,余下来的就是奇兵,关键的时候用。简单的说,就是预备队。曹操注解说:“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正奇,就是一个先后概念。不要一下子把所有的牌都打完了,留一张在手上,关键时候打出去。两军对阵,先以正合,正兵合战,双方主帅在后面看着,看到关键的时候,投入预备队——奇兵——决胜,这就叫出奇(ji)制胜。大家都念出奇(qi)制胜念了两千年,ji就成了qi,将错就错了,那ji兵突然窜出来,也挺qi的。以正合,以奇胜,并不是孙子的发明,从孙子往前一千年,仗就一直这么打。最早有一部黄帝兵法,叫《握奇文》,又称为《握机文》,《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里,君臣二人讨论到这本书,李靖认为本是《握奇文》,因为念ji,传来传去,传成《握机文》了,用“机”字也对,预备队,也是机动部队。正合奇胜,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千变万化,但是——终而复始,象日月一样,死而复生,象四季一样,是循环的,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招!奇招并不多,是固定的元素,固定的套路,但用起来,就千变万化了!就像声不过宫、商、角、徵、羽,而五声的变化却听之不尽。用我们现在的简谱来说,多来米法索拉西,七个音,就能唱出所有的歌曲。色不过青、黄、红、白、黑,而五色的变化却观之不尽。现在知道就红黄蓝三原色,就能调制出所有的色彩。味不过酸、甜、苦、辣、咸,而五味的变化却尝之不尽,全世界有那么多菜式!所以战势不过奇正,而奇正的变化却无穷无尽。奇正互相转化,就像圆环一样无始无终,无穷无尽。李筌注解说:“当敌为正,傍出为奇。”正面作战的是正兵,斜刺里杀出来打侧翼的是奇兵。正兵奇兵往往是这么安排,但这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两军对垒,正面战场的没动,侧翼先冲击敌人,等敌人乱了阵脚,正面大部队再压上去。这种情况,侧翼的小部队是正兵,正面的大部队是奇兵。还是曹操注解的概念准确。简单的说,正兵奇兵就是一个先出后出的概念。如果“当敌为正,傍出为奇。”那就锁死了,没法相互转化了。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奇正之间怎么相互转化呢?其实很简单,已经投入战斗的,是正兵;预备队,是奇兵。预备队投上去,就变为正兵了。正在打的部队撤下来,又变成奇兵。所以奇兵,就是还没上战场的预备队。有的书讲“以正合,以奇胜”的战例,喜欢讲李愬雪夜袭蔡州,率一支“奇兵”,大雪天直捣敌人老巢,活捉了吴元济。人们都期待这样的奇袭得胜,那多爽啊!但这样的得胜,得手的三千年就那几回,不是孙子兵法的价值观。以奇胜,被人们误读为奇袭得胜,还是贪巧求速的心理作怪。如果要给李愬雪夜袭蔡州套一个军事理论,不如套二战的战略纵深,战略瘫痪理论,一个大纵深,绕过敌方防线,直接把敌人的中枢打瘫痪了。孙子兵法有三个地方被人误读最多的,一是计篇,前面说了,计是计算衡量,不是奇谋巧计,不是诡道。二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人都想去知彼,不知道主要问题是不知己。三就是以正合,以奇胜,都想贪巧求速,奇袭得胜,实际上孙子的以奇胜,出奇制胜,虽然也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但是是分战法的排兵布阵,不是讲奇袭。——————————————————————————————第六章 虚实第六P136先讲什么是虚实,杜牧注解说:“夫兵者,避实击虚,先需识破彼我之虚实也。” 无论怎样防备,都有弱点暴露,而且我也能设法让敌人的弱点暴露出来,甚至设防造成敌人的弱点,然后避实击虚。虚实篇、势篇和形篇,是讲作战的三篇。先是形篇讲先胜后战,然后势篇讲以正合,以奇胜,讲排兵布阵,再之后虚实篇讲避实击虚,这是逻辑顺序。虚实,需要注意的是敌人有虚实,我也有虚实。敌人有弱点,我也有弱点。能不能把我全都做实了,所有的地方都防备好,一点都不虚呢?那是不可能的,所有的地方都防备好,就必然所有的地方都防备不好,因为资源是有限的,人的关注点,精力,也是有限的。虚实篇后面有句话,叫“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所有的好事都落在咱家是不可能的,但人们就愿意相信所有的好事都会落在咱家,因为人们喜欢这个假设。所以我们时常有些一厢情愿的痴心妄想,比如木桶理论,木桶能装的水,是由最短的那根木块决定的,所以要想木桶装水多,我们就要把自己的最短木块补长,否则加长最长木块是没有用的。这里的最长木块,我的强项,就是我的实;最短木块,我的弱项,就是我的虚。成功靠加长最短木块吗?非也,靠把最长木块做得更长。弱项就是弱项,要承认自己有弱项,因为要承认自己不是神,我也是人,也有人类的特点。还有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快,人快我变。”这也是不承认自己是人类的狂妄之言。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比他优,别人优的我比他快,他快了我还能变。这怎么可能呢?这样的前提就是对方是人,我不是人,我是神。而且如果能做到这样,兵法也没有用了,不需要学什么避实击虚,我用我的任意部位,去攻击他的任意部位,都是以石击卵,他都不堪一击。所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快,人快我变。”是一句疯话。正常的战略是什么,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无。”这才是真实世界。在学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时候,我们说,主要问题是不知己,而不是不知彼。但我们很容易去关注别人,却不注意关注自己,以为自己当然知道自己,其实最不知道的就是自己。同样,学习虚实,我们也不能只关注别人的虚实,而以为自己都做实了。非也,做不实,无论怎样做都有虚有实,也不可能把虚都补上,都补上,就都虚了。不要试图去“解决”自己所有的虚,要学会在有虚有实中战斗,学会不是试图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永远在问题中前进,这就掌握了虚实的精髓。P160 我怎么用兵,怎样的军形取胜的,大家都看到了。但是我是如何根据对方的兵形来因形制胜的,大家就不知道。下一次敌形不是这样了,我因形制胜的方法又不是这回这个了。所以我使用的方法是不会重复的,而且因形而变化无穷。所谓“学我者生,象我者死。”你看见人家是怎么取胜的,学得一模一样照做,最后却落得惨败。为什么,因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是根据当时的条件情况,才那样做的。等你做的时候,所有条件情况都变了。而且你所看到的他的举措,不是孤立的,还有其他前提条件配合,你都没有,就照猫画虎,以为别人行,我也行,那就要吃亏了。比如韩信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把一万人布阵在水边,他们没有退路,他们就会殊死作战,就能战胜二十万人。真是这样吗?再多打一会儿,一万人就被人消灭了。或者对方高喊缴枪不杀,就有人要投降了。韩信还有两千奇兵,突入赵军营寨,拔了他旗帜,插上汉军旗帜。赵军看老窝没了,惊乱奔逃,他才能乘势掩杀。所以这两千奇兵,才是关键。都学会了背水一战这个成语,下回布阵,你敢背水布阵吗?韩信也只布了这一回,下次他又变了。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大家表面看见的,讨论的,都不是关键的。关键的两条,一是当时的前提、条件、情况,二是人家过去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力积累。跟人学的人,往往第二条不具备,第一条不知道,光学个热闹,当然是白搭。还有一点是兵法要反着学。要多往坏处想,别想得太美。首先不是学怎么玩弄别人,而是要学会不被别人玩弄。不要老想着我无形,我形之,误之,然后因他的形而胜之。这样越学越美滋滋,上了战场就玩完。要反过来,每读一句,都把自己设想成那“被形之”的人,不要被误导,不要轻举妄动,先保得住自己,再去捉摸别人,那才是兵法之道。——————————————————————————————第七章 军争第七P178 兵以诈立,这句话有点误导。有人把这当成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以诈立嘛,立论就是诈。但是,从整个孙子兵法来看,五事七计,先胜后战,那都不是诈得来的。所以读书要联系上下文,听人说话要看他说话的语境。语言学家研究说,文本本身只能传达言语者意思的一小部分,结合说话时的语境才是完整意思。所以我们不能把别人的一句话,从那语境中抽离出来,孤立的解释,甚至放到别的语境中去放大,那就大大偏离了作者本意。孙子讲兵以诈立,是在军争篇里讲的。前面计于庙堂,作战谋攻,形势虚实,都讲完了,开始两军争胜了,再开始讲诈。诈是什么?还是用足球赛来解释最简单,就是假动作。可以说每一脚前面都是假动作。诈,就是隐藏自己的意图,欺骗敌人,调动敌人,“多方以误之”,想方设法引他失误。以足球为例,诈是假动作,但你不能专练假动作。兵以诈立,但你若把这当成了价值观,认为诡诈之人才能成事,那就自欺欺人,把自己诈进去了。孙子讲诡诈,但他可可不是诡诈之人。以利动。这句话又有歧义。利怎么解?是利益?见利而动,人家诱你,就是以利诱之,去不就中计了吗。所以利是有利,根据胜利的原则,有利才行动。这句话好像没什么呀!有利才行动,当然呐!这还用说吗?当然要说,因为不能做到有利才行动,是我们最大的弱点。行动的原因,往往是情绪或压力,而不是有利。比如因为焦虑而行动。因为焦虑,就总想搞点动作,沉不住气,没有认真评估这动作是否有利,结果造成损失。比如因为压力而行动,上级催你出战,做不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比如因为愤怒而行动,被人一激,忘了有利原则。“有利原则”是我们行事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不要管之前怎么样,唯一需要把握的就是下一步怎么做对我有利。比如我们说一个人能忍辱负重,其实就是人家按“有利原则”行事,我们却按“有理原则”思考。我们说他忍辱,是因为觉得他有理,却受了委屈。而他为什么要忍辱负重呢,因为负重是利,利国利民利己。我们自己呢,处事常常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自以为有理。殊不知别人也认为他有理,相互义愤填膺,结果两败俱伤。我们经常听人怒吼“你这个人怎么不讲理呢!”从来没听过人检讨:“对不起,这事儿是我不太讲理。”所以讲理,其实不如讲利。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理,越是讲理,越是自私,越是容不得别人。讲利呢,你要想获利,就得跟别人博弈,就得考虑利益相关方,反而大家能公平交易。以利动,不是见利而动,是有利才动。就这一句话,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做不到,要不怎么叫孙子兵法呢!以分合为变。曹操注:“一分一合,以敌为变也。”分合为变,就是奇正为变。兵法又叫分战法,大战术就是分合奇正。李靖说:“兵散则以合为奇,兵合则以散为奇。三令五申,三散三合,复归于正焉。”这部分在讲奇正时已说了不少,今天就不说了。打球去:)兵以诈立,是踢足球的假动作,不是兵法根本,更不是价值观。兵以利动,不是见利而动,是有利才动。P205我们读书,或者跟人讨论问题,有一个非常非常普遍的毛病,就是有胜心。不是专注于我有什么体会,学到了啥。而是想胜过他。他说得很好了,但我想方设法,非要另立一说以胜之。或者换个角度,跟他讨论讨论,总之要让他站不住脚,显我的本事,至少显示我知道得多!上课向老师提问题,不是真有问题,就是展示一下自己的“智慧”。听完老师的课,或读完某著名的书,跟人交流,不是交流学到了啥。而是一开口就是:“我觉得他那个地方说得也不对嘛!”胜心是读书学习的大病,跟同学讨论,要压倒同学;上老师的课,想挑战老师;读古人的书,还想胜过古人。一有胜心,读书就不是怀着学习的虔诚,而是抱着纠错的快感,不是“学习型读书”,是“纠错型读书”。我读《十一家注孙子兵法》,因为是历代十一人所注留下来,每个人都在前人的基础上注,这种感受就特别明显。第一个注的是曹操,他就是靶子了。谁的靶子呢?主要攻击他的是杜牧,几乎把曹操射成个刺猬。杜牧的注,常常第一句就是“曹说非也”——曹操说得不对!曹操死了,没法从坟墓里起来跟他辩论,所以每次论战当然都是杜牧获胜。杜牧为什么老说曹操说得不对呢?因为胜过曹操比较有快感。那杜牧是个诗人,是个文人。他就特别喜欢标新立异。我想他在注孙子兵法的时候,他不太关心孙子兵法对自己有什么用,而是关心自己的文章,如果和前人注得一样,就没什么意思了。孔子说:“恭则不辱。”那不恭,就要受辱了。杜牧老说前人不对。后面自然就有人说他不对。所以《十一家注孙子兵法》里,每一句“曹说非也”后面,都有一句“杜说非也。”“拨乱反正”比较多的,是梅尧臣。他是宋朝人,也是诗人,杜牧死了两百年了,他也没法起来论辩。那么我们认为谁对呢?首先我们关心不是谁对。我们关心的是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用。读书是观照自己,放自己身上体会,放实际事上琢磨,这才是真读书。搞些标新立异,徒事讲说,是读书的大病!其次,错的也有价值。杜牧的注,也让我们知道不少新鲜事,不也挺好吗?再说他下的功夫很大,是十一家里成就最大,影响最大的,我们也不必去揪他的错,得我所取就行了。克劳塞维茨说:“错误的意见不管多么荒谬,至少让我们知道了别人看问题的角度”,这也是价值。有时候别人跟你说个道理,你觉得他太荒谬了,简直不可忍受。这时候你要往好处想,他让你知道了,还有人是这么看问题的!第三,到底谁对?这个问题我们当然是关心的,不是没对错,是有对错的。谁对呢?我基本一律是以曹操的意见为准。因为曹操才是吃过猪肉的嘛!其他人猪跑都没见过。除了曹操,我还有一本注本做标准,就是郭化若译注的孙子兵法。郭化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黄埔军校毕业,又多年在抗日军政大学教书。他的注本,可以作为标准答案。关于孙子兵法,我也经常碰到人跟我讨论。比如两个问题,一是说孙子与孙膑是同一个人。这个讨论纯属无聊。孙子是春秋时期跟吴王一起的,孙子兵法里有的内容就是具体针对越国的。而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人,那时候吴国已经亡了。两人差了一百多年,怎么可能是同一个人。无非是有人提出一些说法,显示自己学问。但是这些提法根本不值得采信,这就叫徒事讲说,不是真读书。第二个经常被讨论的问题,是“小敌之坚,大敌之擒。”那上下文意思本来清楚明白到不能再明白。“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你是“小敌”,打不赢别人,还非“坚”,坚持不跑,就要被人擒了。但国内某研究孙子兵法的大家,他说,大家都认为是这意思,但我认为不是,真正的意思是“如果弱小的一方能坚,那就一定能把大敌活捉。”如果孙子是这意思,那他前面的话都白说了。对小敌之坚的解释,还有更过分的,谁呢?南怀瑾。他学问大呀!如果解得跟别人一样,就显不出学问了。他说这个“坚”,是财宝,是装备,敌人的财宝、装备,锁得再紧密,只要我们打败他,就可以归我们了!为了论证这个解释,他还以《庄子》为证:“庄子曰:“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为之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人们把财宝锁起来有什么用呢?还不是引盗贼来罢了。同学们一听,都震了!哇!还是南老师学问大!对于这些读书之病,王阳明说了很多:“其说本已完备,非要另立一说以胜之。”不是真读书,而是有胜心,徒事讲说,求些虚荣。读书只问对自己有什么益,有什么用,不要去文字上训诂纠结,自以为在做学问。所以我读兵法还有一个体会,就是把自己带入进去,假如我是他,我怎么做?而且我们读书,跟看电影一样,自然就把自己带入胜利的一方。要再反过来,把自己带入失败的一方,假如我是他,我怎么办?把自己带入书中,再把书带入自己工作生活中。这书上的道理,案例,在我的实际工作中有什么相应的情况,有什么启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才算书没白读。,此用兵之法也。——————————————————————————————第八章 九变第八P227 智者能兼顾利、害两方面的考虑,既看到有利条件,也看到不利条件。这有点像我们现在常用的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利就是机会,害就是威胁,你两方面都得分析到,不能只顾一头。曹操注解说:“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当难行权也。”看到利,就多想想它有什么隐患,藏着什么危险。看到害,就多想想它有什么积极的一面,能转害为利。遇到困难或突发事变,要懂得变通。曹操注得深刻。我们自己呢?在害思利易,在利思害难!因为人们的心理,总是一厢情愿,总是贪利而避害,总是侥幸心理。贪利是真贪,避害却不是真避,而是在心理上逃避,侥幸而疏于防范。见到利的时候,心里知道背后有害,但却认为那不会发生。见到害的时候,坚决相信背后有利,并且一定会发生!看看人们对“危机”的解释就知道了。人人都同意,危机=危险+机会,我们要化危险为机会,危机的机,就是机会的机。实际上危机的机,是扳机的机,你不要去抠那个扳机,该买单的时候买单,低调买单认赔,就是最积极的处理。不要试图在这事上还能另外捞一笔。认输才会赢。不认输,不买单,就继续投入进去,害没能转化为利,反而越来越大,那就不是孙子兵法教给我们的本意了。
  •     我在企业上班,从事销售工作,这个工作说的高大上一点就是具有挑战性。我们和竞争对手在争夺市场时候,无非就是拼价格,拼优惠,拼服务。经过自己的努力,市场份额提高后自己开心,被竞争对手抢占后,很生气。因为我们是国企,规章制度会限制工作的效率和灵活,所以在销售工作中,这几年一直被诸多私营企业打压着,我自己真心是气愤我的单位怎么这么死板,这么僵化,效率这么低,从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通过这本《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我的意识形态发生质变,针对工作和生活的很多现象也豁然开朗。在加工利润为负/不赚钱的时候,其它工厂在大量/积极销售,我们却不舍得销售,市场眼睁睁被抢去。在其它工厂出了低价吸引成交,并且成交火爆时候,我们要先申请,等着审批,让后上峰通知我们可以和对方同价销售,可是这个时候其它工厂已经销售完了或者市场采购的基本饱和了。平时的工作需要积极的及时的了解市场信息,以便自己实时的知道市场情况,由于以上原因和自己懒一点,很多时候市场信息都错过了,其实这是平时在“练兵”,我却没有重视。孙子将先胜后战,通过“五事七计”逐条数据计算、检查、修正、对比,得出胜率几何的结果,打得过就打,打输了就跑,打不过就等,等多长时间?等到平衡被打破,这个时间段加工利润都是负的,那么其它工厂想销售那就大量销售吧,一到两年就亏死了,我们还在,那我们就赢了。作为大将,就像CEO/总经理,抓经营管理才是根本工作方向,这也是孙子为何在为将的条件中把“智”放在第一位,把“勇”只放在第四位。我们国企的确是规章制度繁冗,办事效率低下,但是第一没有评价的那么差劲,第二这属于组织惯性,这种现象到哪都会发生。在战斗打响那一刻,胜负已定,所以决胜的关键,决胜的核心就是:“平时的训练、站前的行军(布局)、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只是平时和客户为好关系,知道客户采购心理、头寸情况、还有个人情况,周边竞争对手的价格、合同量、库存压力、一般销售策略和基本销售模式,我们工厂自己的头寸、库存、销售计划等,这样才能获胜!这一切的核心是什么呢?第一是“打铁要靠自身硬”,平时要积极的刻苦的“练兵”,然后对市场(供需情况/天时地利)滚瓜烂熟,人和(客户关系),道(公司/部门精诚团结),类似一个拳头如果其中一根手指不握紧,那将造成的伤害力是多么可笑。以上是我看这本书后一点心得体会,还有很多,但是打字太累,自己慢慢参悟。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很不错
  •     好书!
  •     好!
  •     运筹的模式
  •     真正认识了孙子兵法,不是机谋巧计,而是扎扎实实的做好基本工作
  •     讲的很细很全,记住不多。古文这些是需要慢品,才能体会味道。
  •     确实讲透了。第一篇必读,其他可选读。不管从哪个章节切入都很舒服。
  •     讲孙子兵法的书读过不知道多少本,要么太晦涩,要么太肤浅。华杉这本讲的透又接地气,力荐。
  •     信息量很大,需要慢慢回味,对历史上的战争故事很熟悉,解析的非常好
  •     20160826 成都
  •     较之原著通俗易懂,不过有许多刷三观的地方要多看几遍。
  •     2017年第一本。据说是讲孙子兵法最为透彻的一本书。有作者的观点,有古来11家的注解,有各战例证。修正了大家对于“兵法”的诸多误解,非常受益。唯一不满的是,这封面太low了,像极了地摊板车上卖的五块钱一本的书。儿子第一次看见我看这书时笑死了,夺过去举着封面对我说,“年轻人,我看你骨骼精奇,特送你一本。。。”
  •     就是好评!!!
  •     古往今来,读透孙子兵法的,第一当数曹操。近代乃郭化若将军。华杉也讲得别开生面,不错!纠正了好多大众理解有误的地方。不幸的是,国人通常将三十六计当兵法,把小聪明当三十六计。叹!
  •     好读书,不求甚解,前几天翻完孙子兵法,也是感觉自己囫囵阅读大概不会有什么区别,所以去找了注解的书,没想到写的这么好,这么细。喜欢国学,但很多时候没有办法深刻了解,注解的我很看重。孙子兵法的整体思想其实是能不战就不战,若要战,就需要各种考量,致人而勿致于人,奇正,用间,先胜后战。兵法谁都懂,上了战场全忘了,所以平时的时候就要时刻准备,战争是很小的一部分,根基具在平时。华杉说的,人每读书常有求胜心理,读书,不过是遇见自己,受教了。
  •     我小的时候,家长们总攀比,谁家的小孩读过了四大名著啦,谁家的小孩把四大名著翻来覆去读了个滚瓜烂熟啦。我还被迫撒谎说看过红楼梦,其实我只看过插图版!读书靠缘分,小时候就该读小时候能懂的书,否则只会让人心生厌恶。现在来看孙子兵法就很好,工作了这么多年,总有需要斗智斗勇的时候,读起来倒是有点心有戚戚焉。
  •     帮助理解孙子兵法 现代研究孙子兵法比较不错的一本书
  •     很有意思,观点也很新颖。强推。
  •     思想新颖,比现在的通行版本好,文笔差了点,举例有些不恰当,给4星。
  •     详细 准确 值得一读
  •     没有那么好,内容比较水,没什么启发
  •     先胜后战
  •     学学老一辈的人生智慧,哈哈,处处充满做人做事的哲学
  •     棒棒哒
  •     细细品读 全是干货,写的真的太好了 是我读过的最好的版本,历时三周,2.16-3.3读完,每日琐碎时间读完,收获如下:知己比知彼重要;先胜而后战;先计算自己出战的成本和胜算,再决定是否出战;要对时间有耐心,但等也不是干等,要练扎实基本功;至人而不至于人!一定会再读第二 第三遍的!
  •     每句话都有收获
  •     很有启发性的一本书,格局不同,视野不同
  •     看完后,我发现很多例子和分析,甚至总结都和百家讲坛的《孙子兵法》一模一样。容我保留怀疑这个评分。
  •     历史上共有11家注《孙子兵法》,华先生此版本堪当第12家。
  •     老实说,这确实是一本多年来,难得的一本好书,它是最经典的一种解读。虽然孙子兵法,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听过,但是有多少人真的看过,甚至看过白话文版本。 我们国人对孙子兵法的误解还是很多的,这本书对这些误解做了很多说明。 很多人觉得,孙子兵法是一部教人家如何打仗的书,但事实上,它是一本教人家如何在不发动战争之前就决定战争的胜利与否。它的核心是教人家如何尽量避免打仗避免损失,在战争之前就决定战争的成败。实现不战而胜。
  •     略略有点鸡汤的感觉,不过入门读这门书挺好的
  •     很好看哦!实在,简明。夹杂有小王子的故事也很有启发性。
  •     除了解读《孙子兵法》通俗易懂之外。 在这个讲究浮躁,投机取巧的为主社会环境中。 也算是一本教人如何精益求精的书。 闷声发大财,才是最吼滴。
  •     重要的是修炼内功。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虽然讲的是孙子兵法,但是作者旁征博引,把兵法和当今社会联系了起来,里面有很多经典战例,也有很多商法应用,感觉领导者都可以看一看这本书,相信能学到很多。
  •     后面的重点没有出来,依然还是在提前面的计篇的五事七计
  •     建立优势
  •     后劲不足
  •     今年最佳读物!
  •     超级好!!!!!!!
  •     封面太搞笑了。内容还可以,挺有意思的。啪啪打脸好几次,过瘾。世俗化的举例落地不稳,可能因为归根结底是帝王学?读完那些法啊计啊术啊差不多又忘了,贯彻到底只剩一句: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     1)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真正善于打仗的人,没有什么特别巧妙的战例。都是计算好了之后,稳稳当当的胜利。2)先胜后战。认为自己有把握取胜之后,再去发动战斗。3)不胜不战。没有把握取胜的时候,唯一做的就是等待。4)要一战而定,不要百战百胜。百战百胜还不能定下大局,是毫无意义的胜利。一战而定,击垮敌人,才是善战者。5)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搅乱敌人的部署,击毁敌人的联盟。6)知己知彼,关键在知己。先强大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后,再来争取胜利。7)以正合,以奇胜。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别让敌人看出来你想做什么,别人所有人看出来你想做什么。8)恩威并重,赏罚及时,要让自己的士兵害怕自己胜于害怕对手。9)不走弯路,不会也前进。不花冤枉钱,不能成熟。10)本书干货满满,值得一读,强烈推荐。
  •     大赞,这本书写得深入浅出,用例丰富,让人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对孙子兵法的理念有很好的理解,如果想要了解《孙子兵法》,这个算是非常通俗易懂的一本了
  •     作者深入浅出…好厉害啊…
  •     这个书我反复读,但是还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导致了我还需要再读读。
  •     书还没读完,但却忍不住登陆豆瓣,只为了给个五星好评。确实写得好。作者借解读孙子兵法的机会,说了很多经营 读书 思考 的道理,很有见地。
  •     kindle入手后正经啃的第一本书
  •     1.絮絮叨叨口水文,像一个老教授扯到书本以外的话题后开始无法遏制地讲下去 2.战例详尽,解析到位,逐句都有阐释 3.对《孙子》理解绝对优于大部分市面读物,也纠正了我自己长久以来一些错误的理解 4.此版校订疏漏,错字不少
  •     去除了孙子兵法笼罩的种种神秘,恢复其本来的色彩。避免了神神叨叨。看一本书终究要看其核心,所有所得乐矣
  •     分析得很透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