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隐士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06380129
作者:蒋一谈
页数:192页

作者简介

我们总是在追逐目的地的旅程中,丢掉看风景的心;在对繁花似锦的憧憬中,放弃对单纯灵魂的皈依。俗世生活缓慢而安稳,一如蒋一谈的笔下。6年,27篇,几十字、几百字或者几千字。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微笑着,带你洞悉人间烟火,领略温情与困惑。
浮躁的时代,你或许有一颗渴望隐居的心,但你更应该安静地去读这样一部安静的书。
《庐山隐士》。
超短篇小说集。
一个又一个,敲打心灵的故事。
这是一次文体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位成熟作家对文学的回馈与追求。提炼到高度纯粹的文字,简洁而张力十足的行文结构,时而反转时而直下的情节铺展,于读到她的人来讲,是一次奢侈的阅读感受。
======================================
2009年1月,四十岁的蒋一谈开始写作短篇小说。时至今日,他已经完成了数本短篇小说集。
《庐山隐士》是蒋一谈最新的超短篇小说集,体现了他在短篇小说想象和叙事上的新探索。这些超短篇小说,或朴素,或诡异,或寓言,或诗化,历史记忆与现实存在触碰生发,人生困顿与个体修行相互映照,色彩纷呈,散发出蒋一谈独有的想象魅力。
请您静下心来,慢慢阅读这本书籍。

内容概要

蒋一谈(1969— ),小说家、诗人、出版人。祖籍浙江嘉兴,生于河南商丘。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图时代公司创始人。已出版短篇小说集《伊斯特伍德的雕像》、《鲁迅的胡子》、《赫本啊赫本》、《栖》、《透明》等。《庐山隐士》是他最新的超短篇小说集。曾获得首届林斤澜优秀短篇小说作家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短篇小说奖、《上海文学》短篇小说奖、“南方阅读盛典”最受读者关注作家奖。


 庐山隐士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3条)

  •     超短篇:九问蒋一谈by 行超 蒋一谈【我希望自己能写出有温度的文字】行超 第一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童年的记忆和经历对于现在的写作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蒋一谈:1987年进入大学校园后,校园里的文学气氛深深感染了我,我一边学习一边模仿,那个时候主要是在练笔,也没什么远大的写作理想。后来担任过北师大五四文学社副社长和《双桅船》校园文学杂志的主编,这件事反而让我对出版有了最初的体验。童年生活对写作者的影响是久远的,我小时候喜欢一个人玩,喜欢蹲在路边,玩虫子看蚂蚁,最难忘的记忆是下雨天坐在小板凳上,隔着竹帘看雨,雨滴打湿帘子,打湿鞋面,感觉特别舒适。那个时候,我或许正在经历孤独,虽然我还不理解孤独的意义。我从小就喜欢雨,直到现在,遇见雨天会觉得心里满满的。我喜欢有温度的文字,是那种雨的温度,是冷雨或者微冷的雨的温度。我也希望自己能写出有这种温度的雨的文字,我把雨握在手心里,或者读者把我的文字握在手心里,身体的体温能把这雨慢慢暖热。行超 第二问:在《庐山隐士》这本小说集里,您引用的是波德莱尔的诗句"人生是一座医院。"每个人读这句话的时候,理解可能都会不同,您能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吗?蒋一谈:最近一段时间,和好几个朋友谈论过这个话题,大家的理解各不相同。我最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想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我躺在病床上,拿着医生递过来的出院通知单,喘了一口气,觉得挺高兴的,因为我又完成了一件老天爷交给我的生活任务。我觉得生活就是理解和承受。弘一法师的临终遗言"悲欣交集"也给我们点出了活一场的终极意义。行超第三问:你曾说过,短篇小说的写作接近于禅机,你理解的禅机是什么样的状态?蒋一谈:写作是一个长期的思考和训练,写作状态的养护态类似于寺庙里的禅修。禅修的时间可长可短,时间的长短往往决定着心境的澄明程度。顿悟是刹那间的,是一个极短暂的理念点燃,而非一个过程,此后修行者又要开始下一个阶段的精修。我在之前的沙龙活动中打过一个比方,短篇小说(含超短篇小说)的写作类似于一个孵化的鸡蛋,小鸡足月了,想出来了,开始用小嘴敲击蛋壳,蛋壳碎了小鸡鸣叫自己出来了,但这个过程还是半机。小鸡从里面敲击蛋壳的时候,母鸡也在蛋壳外面敲击蛋壳,它们依靠感觉寻找着同一个敲击点,然后继续敲击,蛋壳在某一刻开了一个小洞,小洞显现的一刹那即是禅机。好作品的刹那遇见是很难的,除了勤奋,还离不开等待和祈祷。【超短篇小说归属于短篇小说文体,但超短篇小说的心里充满了更多的幻想和诗意。】行超 第四问:您在《庐山隐士》后记里说超短篇小说是一件幻想里的超短裙,这个比喻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您觉得超短篇小说和微小说、小小说的区别在哪儿?蒋一谈:小小说和微型小说(微小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存在,甚至还相当兴盛过。现阶段的文学,短篇小说写作者越来越多了,但学术界和写作者对超短篇小说的研究和研讨还刚刚开始。小小说、微型小说、短小说、极短小说、掌上小说,这些文学概念是并存的,但我本人更愿意在超短篇小说的理念下写这样的作品,因为超短篇和超短裙的理念和样式很像。女人穿超短裙在前面走,身材好坏一目了然,写作者可用的文字如同剪裁超短裙的布料,很有限。面对前面的超短裙,我们可以看,不能摸,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用意念去想象,隔着空气去触摸,这是一个在现实和幻念之间的状态。从这个方面来说,超短篇小说的写作理念接近于空,和诗歌的距离非常近。诗歌文体是高于小说的,唯一的原因只有一个:诗歌接近于神秘主义。写作这本超短篇小说集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唤醒我喜欢的历史记忆,同时也能写出人物在现实和幻念之间的那种游离状态。行超 第五问:超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异同有那些呢?蒋一谈:超短篇小说归属于短篇小说文体,但超短篇小说的心里充满了更多的幻想和诗意。就像一根横跨山谷的绳索,这一边的绳子是现实主义,另一边的绳子就是幻想主义,写作者需要踩在两根绳子上,身体可以随风晃悠,但不能掉下去。你这样做的时候,没有观众,也没有人为你作证,你从绳索上跳下来之后,把经历和感受说给别人听,别人能相信你吗?能相信你的作品吗?超短篇小说的文字感受和说服能力要比短篇小说的文字说服能力更高一些,或许只高那么一点点,因为超短篇小说有天然的寓言和童话特性。相比短篇小说,超短篇小说的篇幅和叙事空间更为有限。舞台越小,对舞蹈者身体协调能力的要求就越高,旋转不好就会飞出去。超短篇小说的写作类似于这样一位舞者,那是既压抑身体又需要放松身体的过程。一篇作品的文字读上去是轻松的,其实那是写作者压抑写作情感之后的诞生物。我觉得,超短篇小说的文字篇幅大致如下:短的,1000字至2000字;比短的稍长一点的,2000字至3000字;比短的更长一点的,3000字至5000字;更短的,1000字以内。两三千字之内的超短篇小说,一万五千字和两万五千字之间的短篇小说,是最难把握的、最难完成的。行超 第六问:您认为一个写作者怎样才能提高超短篇写作能力?蒋一谈:这些年,读过不少中国作家的短篇小说,总体感受是这样的:中国的小说家与诗歌的关系比较远,中国的小说与诗歌之间依然没有形成熨帖自然的亲近感。我觉得,诗歌的写作和训练非常有益于超短篇小说的想象和写作,诗歌能让写作者远离现实,与现实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和疏离感,而不被现实淹没。现在,很多年轻的小说写作者同时喜欢写作诗歌,这也决定了中国现在和未来的作家在精神气质和文学修养上大大不同于过去的中国作家群落。这些年,我们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太多了,甚至可以说有点泛滥了。我认为,当代中国的超现实主义文学正在悄然回归,甚至会在不久的将来复苏兴旺。写作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恰恰是中国年轻作家的成长机会。懂者自懂。让时间来验证吧。【写什么由写作者的视野和胆识决定,而怎样写由写作者的文字呈现和结构功力决定。】行超 第七问:写什么和怎样写,是中国作家和批评家时常讨论的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蒋一谈:写什么和怎样写的关系,就像一张纸的两面,哪一面才是正面?或者说,把一张纸从中间撕开来研究也没什么必要,这两种关系靠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定。写什么由写作者的视野和胆识决定,而怎样写由写作者的文字呈现和结构功力决定。这两者是水火交融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克死作品。这不是教科书能讲清楚的话题,需要长时间的阅读和写作训练。行超 第八问:这些年,您在美国、新加坡和中国三地居住、行旅,站在异乡看中国和中国当代文学,有什么不一样的体会?蒋一谈:我的祖籍在浙江嘉兴,出生在河南商丘,18岁到北京读大学,已在北京生活了二十七八年。很多时候,我对自己的故乡到底在那儿有点恍惚,身在异国他乡的时候,故乡的感觉会更强烈,因为中国是我的故乡,爱国之心也会比在国内多很多。这是真心话。中国人身居海外的越来越多,他们的内心感受、心理结构、生存和情感经历,与几十年前有了很多变化。这几年,我一直在储备这方面的素材和感受,希望自己能在明年写出一本离散主题的短篇小说集。离散文学是现在和未来的一个重要的文学主题,也是故事发生裂变和交错的机缘。中国当代文学,虽然目前最大的读者群在国内,但是我们可以有一个设问:身居海外的中国人,读了中国作家写的故事,会喜欢吗?能吸引他们继续读下去吗?他们的阅读视野和国内读者有些不同,日常的双语阅读的确在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行超 第九问:对于现在更年轻的短篇小说写作者,您有什么建议和经验?蒋一谈:写作是构建自己的文学世界,因为世界这个词语太大,我愿意用一个球体来形容。球体里的空,即文学的虚构,这个空决定着球体的坚韧程度。形成了自己的独有风格,别的写作者很难拿一把刀刺破球面,很难模仿你。球体是玩具,也是一块石头,需要你时常凝视它,揣摩它,看着它慢慢包浆,散发出亲近的光泽。这是一个需要花费相当时间的过程,需要手指上长出茧子,即使有了伤口也在所不惜。我也愿意把写作比作瞳孔:当我们想要看清更远处景致的时候,我们需要微蹙眉头,聚焦眼神。同样,当我们想要写出内心真切感受的时候,我们需要文学视线的静寂内缩,甚至是视线的瞬间模糊和塌陷。行超,1988年生于山西太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现就职于某文学报刊。曾在《读书》《文艺研究》《南方文坛》等刊物发表文章若干。来源:凤凰读书 读药
  •     开始读蒋一谈的新书《庐山隐士》时,我是拒绝的。书中的很多文章从日常话题切入,几乎没有冲突和矛盾。白描直叙讲述一个个很小很小的事情,以至于惊叹,这样的事情也能写成小说。恰恰是在这种不适应中,我一篇一篇翻看阅读,却读到了很多隐晦和无奈,作者可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在看似平实的描写和故事中,归于对生命的想象。在小说《一个人的独白》中,道出了人性的弱点,揭开了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在表演,见人笑而欢愉,而内心却翻腾滚滚。书中有很多很短的小说,有时候真不知道作者所云为何物何事,但合起书来,细细一想,就是生活中表象的变相表达。比如《结婚之后》这篇小说,文字很短,却说了一个共性的问题,怎么告别以前的自己。结婚了对有些人可能是好事,也可能不是好事,但终归会和自己告别,不管你几岁结婚,这个以前的自己会在婚后的某天醒悟,或后悔或欣喜。但作者不展开写作,只是用很短的文字表述,恐怕在作者看来,一切多余的话都是累赘。这个夏天,不妨看看作者身边的故事。
  •     习武之人都知道凡兵器皆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长而强,露其锋芒,短则险,诡异难掩。在文学的江湖上,蒋一谈是位行家,当年初入江湖便以三本长篇小说立足于文坛,而后沉寂多年。如果说小说是练筋骨皮的外家功夫,那诗歌便是提凝精气神的内家活,蒋一谈在小说创作蛰伏期间便精研此道,此后一改当年风格专攻短篇故事。《庐山隐士》是作者凝聚诗、故事、寓意于一身的小说集,其内容可浅可深、可虚可实,作者既不限定故事的人物,也不追求结局,只是讲了一个故事,个中滋味还由读者自身去体会,或细品、或吞咽,或迷惑,或畅快,作者都将其交给了阅读者。如果读过他那首名为《出发》的诗歌,便会发现他的作品一直游离于虚构的浪漫和残酷的现实之间,如《地道战》、《二泉不映月》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本身就寄予了一种浪漫于其中,但读完这个故事之后便被作者硬生生的将人拉回到现实之中,就像作者描述的猜拳赢得的了红缨枪,但心中却流出寒意。蒋一谈既描述着现实的无情,却又以一种出人意料的喻意来打破故事本身的冰冷,《刀宴》、《花的声音》便是代表,在后者园园是无情与冰冷的化身,作者毫不掩饰她超常的理智和冷静,在巧妙的伤害后还营造出无辜的假相,园园意味一种单纯的妒忌,而这个故事的出现便是一种善意的警告。 蒋一谈还善于在作品中道出生活的困境并让人陷身其中,但他不忘给人一扇门窗让人寄予希望,在《随河漂流》、《说服》中最能体现。《庐山隐士》我们可以看到蒋一谈对短篇故事的驾驭与尝试,在他这本最新的短篇集中,一篇名为《伤害》的超短篇小说着实耀眼,读过之后令人久久无法忘怀。《伤害》这篇小说,通篇只有一句话、五十余字,中间不设标点符号阅读时不作停顿,它的内容只是重复“心灵脆弱的人会去伤害心灵更为脆弱的人”,就是这句只有三行,字少的可怜的故事,较之书中其它的故事却更具可读性,读来给人一种剥皮剔骨的痛快感,既残酷却又饱含温情。《伤害》不作标点符号,这种没有停顿的阅读体验就如故事的内容一样,让人陷入了一种循环,如果要去形容这个故事给人的感觉,那就是“憋”,这个故事给人一种憋屈、憋气、憋闷的感觉。它无情的揭示了一个恶性循环,心灵脆弱的人只能去伤害比自己更为脆弱的人,而受到伤害的人也只有选择能力不如自己的人进行报复。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如果读者将这个故事的寓意进行延伸,或许能读出一个关于家庭暴力的故事,又或者看到职场阿谀奉承的嘴脸,更可能发现一个陷于深深伤害之间却又是无辜的人,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故事,源于一颗脆弱的心灵。这个简单的故事同时还述说出一个现实的、道德层面的问题,心灵脆弱的人只会去伤害,反之便是只有心灵强大而坚强的人才不会让伤害延伸。卡佛说:“用普通但准确的语言,去写普通的事物,并赋予这些普通的事物,以广阔而惊人的力量,这是可以做到的。”《伤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普通的语言、事物,结合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这便是故事所展现出来的力量。兵器不论长短,得看人是否会使唤,而蒋一谈就是个行家。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有几个很精彩,但是半数比较平庸……和之前的短篇小说相比
  •     生活之有趣与残忍,印象深刻。
  •     微妙
  •     有点消化不了!太深奥
  •     有一些很打动人心的故事,用很精简的笔触来表达。
  •     没事也不要看这本书。 《庐山隐士》这个书名总让我想到《空谷幽兰》,实则大相径庭。打开发现我读过其中第一篇《村庄》,看完第一篇之后…忍了忍,看完了全书。 唯一的感受是:吊诡。没读出特别之处,除了吊诡。没有被其中任何一句话打动,觉得笔触很干涩很僵硬。只对一篇有极轻好感,“我”的女闺蜜生了孩子,胎盘被公公吃掉了,女闺蜜十分崩溃。总之全书走吊诡风。这是一本超短篇小说集,有的短到超乎你想象。千万不要看 不要看 千万
  •     我读书读的少,小说更少。 刚开始买这本书,是被名字吸引,同时也是为了凑单。 这是极短小说,但故事情节扣人心。 我喜欢里面的故事,让人莞尔一笑,又让人无限思索。 比如,村庄、地道战、花的声音、刀宴、茶馆夜谈...
  •     看似没头没尾,但应该蕴含了写什么。篇篇如此读起来就累了,有几个相较浅显的反而觉得不错。
  •     很阴暗
  •     「你应该明白,在这个时代,爱上一个人和遗忘一个人的时间速度越来越一致。」
  •     这个浮躁不公的社会 没有隐士
  •     前半段的几个超短篇给我不着调的感觉,到后面开始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诡异的好感
  •     一口气的读完的 一些甚至短到只有半面 但立意都挺深刻的 作为小说 而且是这么少文字的小说 很好的起到了用最少的文字来引发人思考的作用 hin有兴趣去读读他其他的作品
  •     有意思。难得读到对口味的国内原创。想象力丰富,语言充满诗意,很多篇目的内容和结尾充满威胁感和不安全感。喜欢。
  •     有几篇不错。
  •     因为读者上的《二泉不映月》买了这本《庐山隐士》,看完之后猛然发现,除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外再无其他令人过目不忘的文章,有种被“欺骗”的感觉。作者的文风实在不能欣赏,兼有无病呻吟和空洞乏味之感,像冷漠之人的空洞眼神。书封面设计还不错。
  •     2016-1
  •     看完了,有一定深度,有些短片挺精彩。
  •     太烂
  •     写好短篇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能力!隐去自身的背景,不代入到长篇的角色中去,甚至雌雄莫辩。
  •     随河漂流、马克吕布或吴冠中先生、一场小而激动的雨 这三篇不错
  •     soso
  •     一开始翻了翻觉得没劲,就去看万物生长了,等看完了万物生长,就觉得这本简直就是名著了。有几个小故事写的还行,作者还需修炼,写的有点浅……
  •     也许是浅尝辄止,许多故事仍未琢磨清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后续会怎样,为什么要有这个故事,都还没理清楚。有时会感觉作者在笑里藏刀,在残酷中带笑,心里尤其难受。
  •     有点意思
  •     买下它是因为色彩浓烈的封面设计吸引了我,超短篇有股子鸡汤味,已经不太适合不怎么吃鸡的我
  •     有故事的人 不代表是会讲故事的人
  •     一个故事中总隐藏着另一个故事。就算庐山隐士一篇,那个隐士的没有讲的故事。最喜欢《马克•吕布或吴冠中先生》一篇,大概是比较写实一点吧。
  •     还是喜欢蒋的中篇
  •     不够快乐
  •     好书 值得一读
  •     第一次看超短篇小说,原来几句话也可以成为小说。作者真的很忙,可能短短的一篇文章,但是看完后会让人久久的陷入他的描述中,自己开展了联想!太神奇了,这个作者的书我以后打算多买点来看。
  •     真的很不错
  •     太烂太烂,只读十页,便对精神造成极大伤害。
  •     以造作与否检验,马克吕布和吴冠中先生一文还不错
  •     改变是因为你不够了解自己,只是一直没有显现的本质而已。——结婚之后、二泉不映月。
  •     平淡的哲理
  •     概念先行 很多故事果真韵味悠长 短篇的魅力
  •     短小而精悍的故事,揭露人性,敲打心灵。
  •     境界不到,俗人一个,看不懂
  •     有些篇章有些实验色彩。Imagination!
  •     颇有几个细思恐极的故事
  •     不该把闲言碎语也搅进去
  •     第一次一天就看完一本书。很短小,引起深思。
  •     有一篇老太太 很搞笑
  •     尤其记得二泉不映月一篇
  •     人生是一座医院
  •     作品程度层次不齐,看了说服,觉得冷峻才想找其他短小说来看,结果真正好看的甚少。刀宴好看,一边看一边闪现徐浩峰的师傅,一代武侠。
  •     第一个故事无人村庄就足以证明这是一部优秀的短篇小说集,更加令我意外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完全感受不到作者的生理性别
  •     大部分都没读懂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