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小景·如蕤

出版日期:2014-9
ISBN:9787535474314
作者:沈从文
页数:278页

作者简介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书籍目录

目录
一个母亲
《一个母亲》序3
一个母亲6
月下小景
题记35
月下小景37
寻觅49
女人60
扇陀66
爱欲84
猎人故事102
一个农夫的故事113
医生126
慷慨的王子132
游目集
夜的空间157三个男子和一个女人163
平凡故事182
如蕤集
如蕤199
三个女性222
上城里来的人237
生240
早上——一堆土一个兵245
节日248
白日256
黄昏268

内容概要

沈从文(1902-1988),苗族,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9年病逝于北京。


 月下小景·如蕤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女性寫女性,男性寫男性;因為熟悉,才會真實;也因為熟悉,會缺乏創新理解。《如蕤》就不同。本文收錄在沈從文的小説集《如蕤集》當中,於1934年出版。在如蕤身上,我們看不到《邊城》裡,翠翠的靈氣活潑;見不到《長河》中夭夭的俏皮純真。雖然她是獨立的,是有所渴望的。然而,在她身上,我們依然能感覺到「默認」的存在。《如蕤》一文淡遠自然,有別於同時代女性文學的「壓迫」和「抗爭」。二十世紀的女性文學,多寫女性的生存狀態、出路問題,反映女性主義思想。其中,便有不少作品為強調女性對自由和平等的嚮往、追求,把男性和權利視作為一個反抗的物件;並且習慣以一種誇張頹落的程式來表述對自由的迫切(一種對社會抗議的手段)--性愛。這種自由看似熱烈坦蕩,但實是無奈孤寂的表現;營造了一種更深的墮落壓迫感。在他們筆下,女性仿佛唯有借靠性愛才能解放個性、獲得精神滿足,是種「自欺欺人」的表現;仿佛是難以從自身進步而出發,所以唯有通過男女的二元對立來突顯這種「改變」,進行抗訴。在《如蕤》裡,男女間的對立關係不再,他們被磁極化;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女性不再是被動的追求者、也不再是嬌柔貧困的弱者;男性也不再為以往強權要勢的形象出現。反之,男性為得如蕤歡心,主動獻殷勤,「還想在自己身邊裝作天真爛漫的神氣」,變得薄弱無能。如蕤的出現,不僅使傳統文學作品中的男女關係、身份、立場出現了新的平衡,更表現了都市現實對人精神的壓迫。都市中的「距離」如蕤,如花般的吸引,卻不真實--是因為陌生而感到的不真實。她有花般的豔華,品德才貌兼具,是完美的代詞。然而,這份完美隨之帶來的僅是一種「距離」。在她身邊,直言愛她的人無數,但卻沒有人要試著接近她、瞭解她;不知道她的喜惡,不知道她的內心,只是著迷於她的亮麗才氣,因為人都喜歡美好的東西。但這「距離」更是由如蕤自覺的驕傲而來。「距離」讓她充滿神秘感,她把自己從人群當中隔離開來,時刻保持完美姿態;視眾人為自己的崇拜者,享受著各種羡慕驚歎的目光。因為自己的優越,也希望身邊的人是獨特的。可是,在這城市裡,並沒有存在著這份特別。她看不起周遭的男生,或因為他們的無趣,或因為他們的平庸、偽裝;又或因為自己的好勝、自尊和虛榮。「距離」亦讓她習慣了一個人生活。一個人在沙灘散步,一個人去海邊吹風,一個人踏上旅途。因為是一個人,所以不懂真心與人交往,虛情假意便成了「距離」的延伸;因為是一個人,無法從交際中進一步地瞭解自己,無從知曉自己的缺點,就無法覺醒。為求「進步」,努力跟隨著社會發展的腳步,「都市中人是全為一個都市教育與都市趣味所同化」。在「啟蒙」的影響下,人們變得相似,或有意,或無意。有人或為了得到「啟蒙」的「傲稱」,假裝進步,極力融入「啟蒙」群落;模仿到最後卻迷失了自我,精神上更為空虛、空蕩。眾人的思緒、行為都被加工了。對此,她寧願自己一個人生活,也不肯與他們有所來往。最後,決意離開,回歸原始的自然,向深山中去找尋永不動搖的大樹。嘗試「改變」沈從文的作品像是有著連貫性。若把所有作品結合起來,並是一幕時代全相。在《如蕤》中,看到了《湘行書簡》的影子。如蕤為了找尋心中的理想物件,離開繁華都市,獨自奔向靜悠的海濱,等待「改變」。她的生活態度和方式被改變了,她開始學會享受自然、理解自然,並從自然中看到了人的本性和真心。一開始,她便已嘗試學著融入自然,「日頭來自東方,她便向東方注意」,以自然改變都市。從此,她的生活即不再僅限於套式化、規律化的演講、自由話劇、電影,或者小組討論會中;也不再受時間空間所局限。她能隨時騎著白馬往山上走去,也能隨時坐在小船在海上飄搖。她滿心期待著這一「改變」。一次意外的發生,讓她在「自然」中認識了這位元年青男子--梅先生,被自然孕育長大的樸野男子,並被他的羞怯所吸引。因為單純,所以「羞怯」。雖然如蕤為了追求精神滿足,她甚至能夠放下所有,遠走他地。但根本上,她與「啟蒙」群落一樣,有著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對自己以外的一切都置身事外。在如蕤陷入生命危險時,被男子所救,因為男子的無意,讓她有了「挑戰」的興趣;在如蕤得到男子所愛時,她決然離開,而且並無任何留戀、悲傷之意。她是都市里的典型,完美卻失去人性;想要改變,卻不肯低首,亦不願放棄一直以來的驕傲,繼續以虛偽的臉目示人。都市女性的可悲如蕤和梅先生間的阻隔,並不是他們的年齡之差,而是兩人的價值觀,尤其在愛情上。如蕤,如其名。雖然是花,但這花是下垂之花,沒有生氣,沒有靈魂。她僅是一個工藝品,愛她的人只在乎她的外在,時常關注著她,卻對她的一切毫不瞭解。又或許根本不是因為追求者的無意,而是她本來的人格並是如此。在她的生命中,一直是無憂無慮。家庭條件的優越使她無需為生活而煩惱;自身條件的完美使她無時感到自豪,認為任何男子都會為她的美麗而傾倒。如此「乏味」的人生,使她感到無趣。所以她才會離開故地,尋找新世界。對這樣的女子並無好感。在許多女性文學作品當中,描述女子對愛戀的追求,實是對自由、獨立的追求。她們以自身作為爭取自主的籌碼,通過犧牲愛情來思悟個人價值。然而,沈從文筆下的如蕤卻與之相反。她將愛情視作為娛樂遊戲,是一種賭博。為了這場遊戲,她投入三年時間、精力,最後的結果是梅先生愛上她了,但她並沒有贏得這場遊戲--她並沒有把梅先生變成大樹。其實,在這過程當中,一直有疑惑說如蕤其實有愛上梅先生嗎?三年的時間雖不長,但也不短,她真的只把這當作遊戲一場而已?還是說,因不屑他的「現代化」而離去。一直以來,她習慣一個人生活,享受眾人的追捧。但梅先生的出現搗亂了她的節奏,讓她變得矛盾。她嘲笑自己。為相信世上有「永不動搖的大樹」、也為自己不為他所愛而自嘲。所以唯獨以自己的努力去把他變成大樹。但在這努力的過程中,她再次迷失自我。她本以為自己可以從梅先生身上得到精神滿足。通過改變男子同時也改變自己,卻沒想到自己竟成為精神的奴隸;梅先生也受社會、自己的影響,逐漸被同化了,大家「都不象以前那麼天真了」。三年時間,女子變化了很多,她變得更冷漠,也更不瞭解自己了。這就是都市生活中的矛盾。如蕤所接觸的僅是書本上的知識,知識的抽象無法令她清楚知曉人的本性、人的精神所在。因為她沒有自我、沒有獨立思想,也沒有精神支柱,所以只能把男性的愛作為衡量自身價值的標準,無法從根本上逃脫男性精神的牢籠。五四以來,社會便充斥著「啟蒙」的風氣。受各種口號、各種文章的影響,人們自覺地希望通過發現自我來「改革」自己。但,一切皆僅是紙上談兵。人們沒有認識自我的機會,尤如蕤,一直為大家所熱切關注的對象。為迎合眾人的追捧,她只表現出他們理想的形象,沒有哀樂、沒有喜怒,沒有感情可言。久之下來,她變成了一個沒有思想的城市人、都市人,價值觀、人生觀都被完全扭曲,。因為沒有思想,所以沒有人生目標;因為沒有思想,所以不知道問題所在;因為沒有思想,所以大家才會被同化;也因為沒有思想,所以不懂利用生活,只被教育紙質上的知識,脫離了生活本源。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时间原因,仅读了<如蕤>,里边最喜欢一句话:“莫想起一切过去有所痛苦,过去既成为过去,也值不得把感情放在那上面去受折磨”。
  •     渐渐地越来越觉得文学的寂寞
  •     月下小景类似十日谈的结构,一人讲一个故事,来源于佛经,皆有深意。几个故事间还有呼应,如寻觅、女人、扇陀等。沈从文年少时真有才气。
  •     柔美梦幻带有神性,最喜欢扇陀。《如蕤》也很好。
  •     “在走不去的荆棘塞途的僻路上,将凭我执拗顽固的蠢处,完成我自己所能走的一段路。”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