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六十年(郑鸿生作品)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108043672
作者:郑鸿生
页数:222页

作者简介

台湾女性的现代史、服装和审美的变迁、老照片中的台湾风情……
本书能让你看到的还不止这些,
作者通过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
旨在反思乃至重构台湾沉重的现代历程,
并追索当下台湾现实处境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
母亲从一九三O年代到一九九O年代
这六十年的洋裁岁月,
正是台湾女性在现代化潮流下,
学习自己裁制洋装的整个兴衰过程,
也是在政治变动、经济发展与城乡变貌中,
如何在服饰打扮上自我实现的历史。 ——郑鸿生

书籍目录

“郑鸿生作品”前言
楔子
美感与体面的执著
流行风格与时代女性
启蒙时光(1931~1936)
三舅白纱婚礼的冲击
洋装的吸引力
台南五条港的老家族
妇女杂志开启的一扇窗
日吉屋洋装店的召唤
洋裁作为年轻女性的新出路
学艺出师(1936~1944)
洋裁学徒的日子
更上一层的渴望
战云下的志业与婚事
乱世余生(1944~1953)
战争与疫疠
光复后的乱局
风雨中的宁静
安身立命(1953)
宿舍里的草创
寻找安身立命的所在
躲在现代容颜背后的檨仔林老民居
落地生根,站稳脚步
打拼岁月(1953~1960)
量身定做的时代
台湾女性的新手艺
第一波荣景
开始翻新的老民居
摩登时代(1960~1974)
络绎于途的农村少女
成衣出口带来的再次荣景
时代变迁下的女性自我发展
走过高峰(1974~1994)
经济成长下的时代变化
洋裁手艺的历史命运
工字无捅头
准备好的美丽句点
后记母亲最后的盛装

内容概要

台湾台南人,1951年生。1969年台南一中毕业后就读台湾大学,参加台大学生保钓运动、校园民主抗争与民族主义论战。1973年台大哲学系毕业,正值哲学系动荡之秋。1975年退伍后赴美留学,改读计算机硕士.并在计算机网络公司工作。1988年回到台湾,进入资讯工业策进会,负责大型信息系统之网络规划设计。
现从事写作,著有《扬帆吧!雪梨》(联经,1999)、《青春之歌:追忆一九七○年代台湾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华》(联经,2001)、《踏着李奥帕德的足迹——海外观鸟行踪》(允晨,2002)、《荒岛遗事——一个左翼青年在绿岛的自我追寻》(印刻,2005)、《百年离乱——两岸断裂历史中的一些摸索》(台社,2006)、《母亲的六十年洋裁岁月》(印刻,2010)、《寻找大范男孩》(印刻,2012)等。其他文字散见《思想》、《印刻》、《台湾社会研究》等刊物。


 母亲的六十年(郑鸿生作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学者钱理群称郑鸿生作品以文学性的方式进入历史2013年09月04日 星期三 新京报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江楠)“郑鸿生最大的贡献就是用文学的书写进入历史,这种方式超越了充满遮蔽的理论阐释和充满偏见的历史叙述,直接让个体和个体进行沟通。”昨日,在“郑鸿生作品”新书座谈会上,学者钱理群如是说。  近日,台湾作家郑鸿生的三部作品《青春之歌:追忆一九七〇年代台湾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华》、《寻找大范男孩》和《母亲的六十年洋裁岁月》出版。郑鸿生希望他的作品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为中国曾经被割让出去的一块土地,台湾所走过的殖民现代化的扭曲之路,以及其仍然未能解决的问题,“用流行的术语讲就是台湾还未能去殖民化”。  郑鸿生:历史断裂让世代之间差异性更大  郑鸿生三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上溯到百年前的乙未割台,经历光复对立,一直追溯到今天重新寻找和解之路。昨日,郑鸿生在新书座谈会上做了一个题为“台湾的认同问题与世代差异”的演讲。他认为身份认同问题在台湾更为复杂,因为其中不仅牵扯到一般的世代变化,更因台湾特有的历史断裂,而让不同世代之间产生了更大的差异性。  郑鸿生的祖父是前清遗老,父亲是经受过日本殖民式现代化的一代,他本人则属于受国民党政府民族精神教育的台湾战后婴儿潮世代。郑鸿生说上一代面对下一代总处于失语的状态,“这是普世性的现代文明嘲笑落后社会的态度。”但郑鸿生也看到历史的延续,“相对于祖父的失语,我的祖母是没有这个问题的,她终其一生都是传统打扮,不太受现代化的影响,她的安身立命来自于传统社会关系与地方民俗戏曲。”由此中国的传统社会潜移默化地完成了文化传承。  钱理群:应用文学的方式进入历史  钱理群认为郑鸿生的作品提出了一个如何进入历史的问题。钱理群说进入历史一般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现实生活经验建构历史,一种则是用理论进入历史,“但两者都存在遮蔽历史复杂性的倾向”。由此,钱理群提出应用文学性的方式进入历史,“文学性对历史的关注,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关注,它用个体性、具体性和感性获得历史中可感知、可追寻的东西,辐射出历史本身的复杂性。”  钱理群认为郑鸿生的作品即是如此,“他的作品用文学的方式进入历史,写了家族几代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变化,而他的回忆又有一个历史和理论的视野。”钱理群还谈到了自己的一个观察,台湾、香港和大陆在经济、物质上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但内在的矛盾和差异也越来越突出。如何达成内在精神的和解?钱理群认为这些通过文学进入历史的作品可以有所助力,“它能够唤起生命记忆,让人们进入心灵的对话和交流”。  ■ 郑鸿生作品  《青春之歌》呈现的是战后在现代中国民族精神与反共亲美教育下成长的保钓青年,《寻找大范男孩》探讨了台湾百年来连续两三代人因为时代变迁而失语问题及其后遗症,《母亲的六十年洋裁岁月》则以一个职业女性的一生,展现与男性不同的心路历程与时代角色。
  •     清朝遗民的祖父一代。日据统治的父母一代。中国人的五六十年代婴儿潮的一代。 作者以第三代人的目光,以母亲六十年洋裁岁月的抓手,以小见大,记叙了台湾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尤其是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女性的社会角色、自我发展、着装时尚等等的变迁。书内颇多老照片,对照文字来看,很有深味。在前言中作者还提到一个特别值得深究的问题,即作者的童年时代是随着祖母看着野台戏长大的,祖母这一代不识字的,全身老唐装打扮的妇女,或许不知道当代知名人物,但是从戏曲舞台上她们熟识古代人物如关公、吕布、山伯、英台……,从中,蓄积着她们的民族因素。而正是靠着这个,台南城乡间的民族因素民族认同,躲过了日据时代自上而下的现代化改造大潮,以及光复后的涌动的西方思潮,而保存下来。 讲述普通人的故事,看到台湾变迁,角度的确非常赞!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从最熟悉的视角出发,照片和记叙很翔实,非常易读。大环境变动下,小人物的人生轨迹总是让人感慨万千,中产阶级虽没有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但还是会引发人对社会,对奋斗,对选择的思考。文笔细腻温实,可以一读。
  •     觉得不如《寻找大范男孩》。这本书很好读,走的还是以小见大的路子。但感觉缺少沉淀,显得有点薄和轻。母亲几十年始终优雅,一直注意穿衣体面,有尊严的生命当如此。
  •     图片资料翔实,作为了解台湾自日据时代到光复后再到政治解严时期背景下平民生活的读本还是很好的。只是图文的排版影响了阅读,还有定价贵了
  •     去之前读完了呢。六十年间,那些台南女子服饰妆容发式的审美变迁,以及于战乱中,从家庭走向学校社会,安身立命的奋斗拼搏历程,与我们并无二致。那个岛应该离的不远。希望可以找到那些老照片上的马路。
  •     还好。从洋裁切入(当然还到不了服饰史的程度)确能与时代/社会变迁勾连起来,但毫无疑问只是一本家族日记,远到不了“重构台湾沉重的现代历程”云云。
  •     22
  •     不平凡的女人,写来比较普通
  •     图书馆借来翻翻。前面的序写得很好,涉及如何看待台湾现代化过程以及与日本的关系。以母亲的洋裁生涯,折射台湾的社会变化。
  •     清朝遗民的祖父一代。日据统治的父母一代。中国人的五六十年代婴儿潮的一代。 作者以第三代人的目光,以母亲六十年洋裁岁月的抓手,以小见大,记叙了台湾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尤其是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女性的社会角色自我发展的变迁。 在前言中作者还提到一个特别值得深究的问题,即作者的童年时代是随着祖母看着野台戏长大的,祖母这一代不识字的,全身老唐装打扮的妇女,或许不知道当代知名人物,但是从戏曲舞台上她们熟识古代人物如关公、吕布、山伯、英台……,从中,蓄积着她们的民族因素。而正是靠着这个,台南城乡间的民族因素民族认同,躲过了日据时代自上而下的现代化改造大潮,以及光复后的涌动的西方思潮,而保存下来。 角度非常赞。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