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7508644913
作者:李昇明
页数:400页

作者简介

《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用纪录片式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展现了费孝通的传奇一生。
全文以“民族复兴要从认识中国开始,要有世界眼光”为基调,以宏观历史时空为分界点,用18章的内容讲述了费孝通家学、留学、治学、建言的不同阶段。作者历时8年,遍访费孝通家人、师生、朋友,重走费孝通求学路和治学路,收集上百万字原始素材,终成此书。完整讲述费孝通先生的家族史、乡土情和书生志。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江南遗梦
第二章 姑苏遗韵
第三章 燕京遗爱
第四章 英伦留学
第五章 昆明留声
第六章 北平留心
第七章 中流砥柱
第八章 冷雨凄风
第九章 东山再起
第十章 太湖戏水
第十一章 瓯江逐浪
第十二章 珠江扬帆
第十三章 丝路新语
第十四章 中原论衡
第十五章 渤海放歌
第十六章 东方大龙
第十七章 民族大观
第十八章 天下大同

内容概要

李昇明
1964年出生,岭南客家人,现供职于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中心
从小喜欢文学和诗歌,后来喜欢传统文化和历史,偶尔发表过文章十多篇。
对中国的多元地貌和文化感兴趣,喜欢行走在乡村和山区,结缘费孝通大师的学术足迹之后,幸而有机会认识真正的中国。


 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之前读乡土中国、江村经济,深感费老之文笔非常,此番读书,便试图找寻写作之方法,跳来书本内容,总结如下:1.少用形容词,多描述事实。2.洞悉本质,多讲社会之格局以及社会发展驱动之本质。3.读书需得东西兼顾,古今偕同,胸中有沟壑,文章自成高格。4.事又需亲历,青年壮游。
  •     之前阅读过费孝通先生的几本著作,相当喜欢,他有很强的写作能力,见多识广,加上扎实的社会学人类学功底,写出的文字通俗易懂,特别好看。这本自传相当于电视剧的花絮,是其个人成长以及作品诞生的花絮和内幕,书中也有一些宝贵的学术经验。这本书共有400多页,纸张较厚,一本沉甸甸的书,信息量很大。我对前300页的内容兴趣比较大,后100多页是费孝通先生在中国各地进行社会学调查的掠影。记录一下我对书中印象深刻的事件和语言:1,费孝通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多所国内外大学的社会学课程开创者,是因为他有一对非常重视教育的父母,父母本身都很爱学习和自我教育,有能力和重视教育的外公,多次遇到贵人相助,有牛逼的导师,有好姐姐。其母亲为了子女的教育,孟母三迁。因为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贵人相助,能够多次留学欧美,属于精英教育,所以费孝通说:“一个人的成长是家庭决定的”。2,提到费孝通,恐怕大家都会想到他和杨绛的感情趣事。当时,费孝通在女校读初中,与杨绛是初中同学,他是这么形容杨绛的:是个喜爱看书的女孩,每天离不开书,爱说别人想法太多,读的太少。高中毕业后再次表白,可惜杨绛认为费孝通可能不会走文学路,因为当时费孝通的专业是生物学。费孝通对杨绛两次表白失败,终于死了心。后来,费孝通在大学认识第一任妻子王同惠。其实,费孝通最爱的人并不是杨绛,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同惠。在第一次出国留学之前,费孝通与新婚妻子王同惠一起去云南进行社会学调查,费孝通误入陷阱,王同惠为了找人帮忙,不幸跌入悬崖,掉在深水溺亡,7天后才被发现。成了费孝通的一生之痛。3,有比较详细的个人文革口述回顾。费孝通曾被禁言20年。费孝通对文革是这么评价的:”智力上完全停滞。我相信这个运动完全是一个悲剧。唯一可能的正面结果是大多数中国人从此有决心防止那件事情和时代的重演“。其实他不愿意回顾那段反右历史。4,这么牛逼的人也有三次想自杀的时候。第一次就是第一任妻子溺亡的时候,第二次是险遭暗杀,第三次是文革期间。但他得出结论:“永远怀着乐观的态度。”。5,费孝通认为:“政治实在没什么意思。”。即使后来有很大的政治职务,可以养尊处优,但他仍然每天读书看报,坚持社会学研究。他的成就以及与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人交往的经历不需要多言,网上一查一目了然。一句话,费孝通是一个从正面影响历史的人物。6,费孝通曾经在1947年写文章提示美国,扶持日本会是一个错误,应该扶持中国。美国没有听劝,费孝通从此对美国的态度有了转变。在这点上我觉得费孝通还是比较天真的,国际关系没有社会学那么简单纯朴。7,费孝通最受欢迎的一本书是《乡土中国》。这是一本非常深刻和实用的书,里面还描述了失独,有点比较社会学的味道。摘抄一段:“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我们大家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障碍。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能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看着60年前的描述,是不是觉得现代社会和以前没什么变化?8,费孝通至少有3本书在美国成了教材:《江村经济》、《云南三村》和《中国士绅》。现在已经有很多著作被翻译成多国语言。9,台湾学者乔建用两句话总结了费孝通一生的研究:“从江村经济到全国一盘棋,从华南瑶族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费孝通对中国多种少数民族的考查有了非常实用的记录,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10,费孝通为了找到中国人有穷到富的道路,不是读书研究,就是实地考察。年老时因为有了一身官职,出门实地考察不方便,他总是自己想办法伪装成平民,获得了非常丰富和真实的一手资料。能耐住寂寞,能翻译,能绘画,能写作。他不只是一个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还是一 个作家。费孝通的学问架起了很多桥梁: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汉族与非汉族,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等。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他的足迹。社会学学术经验:a,马林诺斯基说:学术这东西不是用脑子死记的,主要是浸润在这个空气里,即使暂时不用,先闻闻味。b,逼真,靠“逼”才有真。c,重建社会学的五大基础:学会、学系、学刊、图书中心和研究所。d,熟悉多种社会学调查工具。当然,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社会学有了很多范畴,有了网络和各种各样的新发明,但有了费孝通的著作为基础,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看看这本自传,了解费孝通及其创作过程,再去看看他的著作,深入简出的写作手法,适合每一个中国人去阅读。《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本书可以作为了解中国的入门书。以下附上费孝通先生的主要著作:《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1957年3月24日《人民日报》。《社会变迁 重庆》,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初访美国》 上海:生活书店《民主•宪法•人权——民之作》 上海:生活书店《工党一年》 上海:生活书店《美国人的性格》 上海:生活书店《皇权与绅权》 上海:上海观察社《兄弟民族在贵州》 北京:三联书店《China's Gentry(中国绅士)》 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北京:商务印书馆《世界史》(上、中、下) 北京:三联书店《访美掠影》 北京:三联书店《民族与社会》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非洲的种族》 北京:商务印书馆《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物的简明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杂写甲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美国与美国人》 北京:三联书店《社会调查自白》 北京:知识出版社《生育制度--中国的家庭与社会》 日本,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杂写丙集》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国农村四细密画》 日本:日本研文出版社《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杂写丁集》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沿海六行》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乡镇经济比较模式》重庆:重庆出版社《山水•人物》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费孝通选集》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费孝通学术精华录》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费孝通外访杂写》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逝者如斯-费孝通杂文选集》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人的研究在中国》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芳草天涯》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言以助味》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学术文化随笔》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学术自述与反思:费孝通学术文集》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从实求知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士绅》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第3 期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三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3 期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 期 1-1-93从史禄国老师学体质人类学《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 第5 期个人、群体、社会——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 《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1 期 1-1-94略谈中国的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1 期关于人类学在中国 《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2 期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 《读书》1995年第8 期家底实创新业——再访温州 《瞭望》1995年第5 期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我的社区研究历程的再回顾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2 期 4-1-95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 《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 期反思、对话、文化自觉《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3 期我对自己学术的反思——人文价值再思考之一 《读书》1997年第9 期跨文化的“席明纳”——人文价值再思考之二 《读书》1997年第10期[11]
  •     脚踏实地 皓首不移——《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书评 by:如果有一天收到《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的时候,距离网上约评已经过去了十天有余,沉甸甸的一本书拿在手里,方才知道中信的编辑小雪让我在两本新书里择其一的好意:四百多页,而且并非是近来许多新书偏爱的超大字体超大行距,密密麻麻,只是随便翻翻已经觉得很厚重,两周内读完像是挺有压力的样子,呵呵。不过答应过的事情理当完成,于是有了十天里工作之余的手不离书,也有了这样一篇纯属个人浅见的小评。传记虽长,却不枉一读。与最近一段时间读完的《南渡北归》前两部相比,后者是大师们的全景,而这一本是其间一位大师的特写。作者说,费孝通先生在晚年写过一首十六字的励志诗,“胸怀全局,脚踏实地;志在富民,皓首不移”,读完他的一生之后,真真觉得这就是他生命历程最好的写照。何以这么说呢?作为一个享誉海内外的社会学家,费老的研究方法比一般的学者更接地气儿,太多太多的田间调查让他无愧于脚踏实地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的词语;同样,从东南到西北,自少年至白首,一个人始终在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农民问题、土地问题、让这个国家怎么样更富强一点的问题,矢志不渝,说得不就是皓首不移的坚持与信念么。所以对于一个内行人,一个懂得社会学这门学问的人,我想费孝通先生必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高峰,他的治学历程和思想脉络在《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这本书里表现得相当清晰,不可不查。特别是作者引用的大量原始材料,比如费老著作里的文字、会议上的发言记录,若是对任何一点感兴趣,都不妨以此为圆点向外扩展,进行一个探索式的学习。只是美中不足,作者有些吝啬这些引文的出处,让十年间大量的考证走访得不到一个好的“宣泄”,窃以为着实可惜。话说回来,对于一个外行人而言,比如我,读这样一本多少有些专业性在其中的传记,看得是什么呢,当然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热闹”。只不过,此“热闹”非彼热闹,而是一“热”二“闹”,是我们在读完他的一生后,最有可能被触动的东西,一种热血精神,两件闹剧似的事件。其中一件,是费孝通的发妻王同惠在两人新婚赴广西调查途中跌落深潭,从此生死天涯的故事。这个事件出现在主人公人生也是学术的青年期,同样也是这本书几乎刚刚开始的部分,可说不清道不明,一直到书的结尾令人念念不忘的,还是这段作者着墨并不算多但却因其本质朴实动人而触碰人心的青春恋曲。无论是两人在校园活动上的相识,还是在燕园临湖轩的婚礼,最后到大瑶山寨的生离死别,所有的悸动、美好甚或壮烈隽永都像是文学作品影视艺术里才会见到的情景一般。不是说,最后陪伴费老一生的那个女子不好,只是人终究是特别会回忆会怀旧的动物,于是那个曾经美好过却不再的,总归是不能彻底替代不能完全擦除掉的一段记忆。或许,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什么机器什么电子产品的特殊之处:存储卡装满了就要删除就要覆盖,所谓“过去”不见了就是不见了,可是人的记忆,根本无需刻意翻阅,你想起或者不要想起,它就在那里。和发妻王同惠的记忆对于费老,甚至于对读者,就是这样一段记忆,难舍难忘。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中国当代史上最灰暗时代的开始,1967年。主角是中国社会学的另一位大师,潘光旦。作者写道,“只剩下一条腿能活动的潘光旦身体不堪折磨,长时间坐在潮湿的地上拔草,不允许坐板凳,因此染上了前列腺炎,发展成尿毒症。病情很重的时候他才被送去医院,医生却被抓去批斗了,治疗成了一句空话。费孝通骑着一辆三轮车,把潘光旦接回家,侧身斜躺在车上的潘光旦,用一只手臂支撑起半个身躯,面向北京的沿街建筑和人群昂首微笑。一个晚上,潘光旦在剧烈的疼痛中奄奄一息,两家人翻遍了所有抽屉,找不到一粒止痛片。费孝通把恩师抱在怀中,眼巴巴看着10多年患难与共的恩师停止最后一丝呼吸。他悲呼:‘日夕旁侍,无力拯援,凄风惨雨,徒呼奈何!’”这段文字,试问所见之人有谁不动容,又有谁不痛心?一个,还有很多个大师级的优秀学者就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雨之中被毁灭了。这是一个国家的损失,或者说,根本就是整个人类的损失。然而费孝通,他挺了过来,因着一种热血精神。这精神是乐观,是信念,是理想。作者好几次提到,费孝通曾经说过:“一代人活在一代人的历史考验里。”而他,坚定地承担起了这种历史考验,为中国的农民、农村经济、工业化奉献了一生。如果说那些戏剧化的事件不是谁都会经历,那么我说这种精神,也绝不会是谁都可以完美再现。无论是费孝通还是别的大师,相较之下,我们今天的一切条件,物质的、信息的、环境的,种种种种,都要好过他们太多,可大概不会有人否认,大师的时代已经远去了。为什么?既然客观因素是在不断优化的,那么是否可以追问一下,是不是主观方面出了什么样的状况?虽然,自己也很惭愧,常常行百里半九十,但读完这本书的确不能不让人去揣测,如果今天的学者也好,普通人也罢,每个人都能实实在在地践行“脚踏实地 皓首不移”,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周围的一切,大约就真如费老所愿,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好了。PS:阅读过程中发现这本著作里有几个小问题,也一并在这里记录吧。1)书中插图大部分无人物标记。特别对于早期的历史合照来说,哪一位是主人公,还是应当注明的;如果照片中还有其他著名人物,最好的做法,当然也是一一标注。2)109页,119页,写在云南的那段历史,作者多次把当时的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龙云误作“云龙”。这是传记不应出现的错误,窃以为。3)157页,最后一行,“痛痛快快”被排版成了“痛痛快乐快”。4)239页,第一段中部,多了一个空格,就是这些。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写作本身确实有问题。所以下了一套费孝通文集,这样读读也许更有帮助。建国后的费孝通,不过做了一个文化官员的工作而已。说什么学术贡献,应该是值得怀疑的吧。
  •     之前读乡土中国、江村经济,深感费老之文笔非常,此番读书,便试图找寻写作之方法,跳来书本内容,总结如下:1.少用形容词,多描述事实。2.洞悉本质,多讲社会之格局以及社会发展驱动之本质。3.读书需得东西兼顾,古今偕同,胸中有沟壑,文章自成高格。4.事又需亲历,青年壮游。
  •     感觉像是读了一整本的百度百科
  •     作为读费孝通先生书的一个铺垫
  •     a
  •     在一个微信群里面看到的介绍,想解决一个问题:读书前费老给我的印象是高官,还是学者?看过了,感觉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答案。他是一个充满政治抱负的学者,学养丰富,充满传奇性质,文革三十年,可能那个时代的全社会荒废和退步,社会学能够发展多久多大呢?他走了以后。我不知道,希望了解点社会学乃至人类学的常识先看看
  •     整本书絮絮叨叨,人物形象不突出。写环境巴不得写好几面,写历史似乎得交代整个城市是怎么来的。如此,冲淡了主题,自然降低了整本书的格局。人物传记不该这样写。
  •     费老当时也算社会学独苗了
  •     但愿我这滴乡土水 融归大海中
  •     知音读者一样的文笔,交代背景絮絮叨叨就像一本地方志,恨不得说他出生那一日,祥云环绕……
  •     大师的一生值得推荐。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