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115341631
作者:[美] 提摩西•威尔逊(Timothy D.Wilson)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认识你自己”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如今依然有用。内省是了解自我的最佳途径吗?我们费尽心力,究竟想发现什么?正如现代心理学重新定义的那样,在颇具启发性的潜意识之旅中,提摩西•威尔逊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由判断、感觉和动机构成的潜藏的内心世界。
我们为何不了解自己——我们的潜能、感觉或动机?因为我们建构了一个脱离适应性潜意识的、似是而非的自我叙事。威尔逊指出,如果我们想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感觉如何,可以关注一下我们正在做什么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最熟悉的陌生人》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种比弗洛伊德式潜意识更强有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普遍化的潜意识,并据此对了解自我的方式进行了创新性思考。阅读本书,我们不但能更深刻地理解自我之谜,还能借助实用的心理学方法开发自我的无限潜能,从而在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身份之间找到平衡,成就理想的自我。
-------------------------------------------------------------------------------------
我们最大的幻觉就是,相信自己就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个人。
——瑞士哲学家亨利•弗里德里克•阿米尔(Henri Frederic Amiel)
我们对自己究竟了解多少?如何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
为什么我们会对初次遇见的人怦然心动,却说不出所以然?
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为未完成的事情找借口,而不是直接说出真相?
为什么我们历经辛苦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时,却不如原来设想的那样幸福?而失去生命中最宝贵的人或物时,也没有想象中那样痛苦,反而恢复得如此之快?
我们真的了解自己是谁吗?
我们真的明白该如何度过一生吗?
我们为何不了解自己——我们的潜能、感觉或动机?
或许,我们只是没有掌握必要的方法。只要保持清醒的内省和洞察,多关注我们正在做什么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就不难了解自我判断、感觉及动机的真实原因,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内在潜能,活出最美好的自己。
-----------------------------------------------------------------------------------
提摩西•威尔逊解决了心理学界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可以真实了解自己吗?威尔逊利用自己多年的潜心研究,引导读者进入一段奇妙的心理之旅,沿途还顺带领略了人类学、医学和哲学的风采。《最熟悉的陌生人》是一本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作品,足以激起每个人对意识、自我认知以及人之为人的本质的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彭内贝克
《最熟悉的陌生人》一书将明晰的文字、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前沿理论研究三者巧妙融合在一起。威尔逊运用现代科学去检视困扰哲学家几千年的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更好地了解自我,并得出结论说,人们很少了解自身行为的动机。如果有谁依然相信自己能够了解自己的所要、所感或所想,建议阅读一下这本佳作。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

提摩西•威尔逊的书采用一种易于理解的风格,涉及了心理学的多元领域,引用了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引人入胜的事例,提出了一种根本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几乎不能真正理解我们如何工作,或者我们为何会做出一些甚至是最常见的事情。这是一部新颖的、令人激动的作品——读起来还如此生动有趣!
——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巴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没有被说出的秘密
试问,世间还有什么能比心底之事更重要,更难破解?有些人很幸运,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内心的渴望,但他们又很不幸,不知如何实现它。虽然未实现愿望,但这些人至少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比如,期待孩子的忠诚、情人的拥抱或者内心的平静。而比较悲惨的命运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内心的真正渴望是什么,以至于经常盲目地做出选择,陷入纠结与痛苦之中。那么,人为什么不能很好地了解自我——他们的感觉、目标和能力呢?
第一节 适应性潜意识:高效心灵的必备武器
第二节 无意识自我蕴藏的巨大潜能
第三节 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第二章
做一个高适应性的人
当马路上有一辆卡车向我们迎面驶来时,我们立刻就能判断出“那很危险”,会毫不犹豫地奋力跑开,根本不会先去想卡车为什么会这样。但失去潜意识的笛先生没有经历过这种突发状况,不知道该怎么办。同样,当我们初次见到某个人时,会迅速设想一下她是怎样一个人,然后根据经验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这在几秒钟内就能完成。所有这些行为,都是高效适应性潜意识的功劳,假如失去了这种适应性,我们的人生将不堪设想。
第一节 无法正常起床的“笛先生”
第二节 你所不知道的潜意识
第三节 影响人们行为的潜在力量
第四节 人们为什么总是自我感觉良好
第五节 凡有所得,必有所失
第三章
谁在掌控
我们似乎总感觉意识在控制着自己的行为,所以你可能会问:为何会这样?通常,我们每产生一个想法,就会紧跟一个行动,并认为是想法催生了行动。事实上,这个潜意识动机,可能已经产生了意识的思想和行动。例如,我决定从沙发上站起来去吃点东西,似乎是一个意识的行为,因为在我站起来之前会意识到:“如果现在有一碗草莓味的麦片该多好。”然而,很可能是我潜意识内产生了吃东西的欲望,才使我想到麦片并走进厨房的。既然如此,那真正的掌控者又是谁呢?
第一节 我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节 先行动,再思维
第三节 潜意识是精明的还是呆板的
第四章
认识你自己
在萧伯纳的剧作《卖花女》中,亨利•希金斯成功地将粗鄙的卖花女伊莱莎改造成一位优雅的淑女——然而,对他自身可憎的人格,却未做出任何改变。希金斯自视为温文尔雅、正直开明、有内涵的英国绅士,他的一切举动都会受人尊敬,但他从未发现,他也有粗暴、歧视女性、控制欲很强、过分挑剔的一面。所以,当管家皮尔斯太太对他口出恶言,用他的睡袍当餐巾使用,并把满满一锅粥打翻在干净的桌布上时,希金斯大为不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自以为很了解自己,其实未必如此。
第一节 何为真实的自我
第二节 为什么我们很难了解自己
第三节 不可靠的自我界定
第四节 自我究竟源于何处
第五节 积极的自我与消极的自我
第五章
我们为何如此反应
我们或许很难发现,人格中那些根深蒂固的方面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但却很容易知道,我们生约翰的气是因为他爽约,我们难过是因为祖母生病,我们感到恶心是因为吃了一整碗的蛤蜊。很显然,我们善于发现即时情境如何影响我们;否则,在下次聚餐时,还是不能轻易地认出蛤蜊。但有时候,我们可能不太清楚自己感觉和信念的根源。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加扎尼加和勒杜的直觉是正确的,即我们的自我意识通常不知道自己反应的原因,所以不得不去虚构原因。
第一节 了解生活的奥妙
第二节 有趣的连裤袜和真空吸尘器实验
第三节 人们为何不清楚自己行为的原因
第四节 自我有时是一种幻觉
第六章
了解自己的感觉
山姆注意到他的妻子在晚会上和一个非常有魅力的男人聊天。那位男士邀请他的妻子一起跳舞,她欣然应允。在回家的路上,山姆一言不发,当妻子问他是否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时,他诚恳地回答:“没有,我只是感觉累了。”即使其他人看到他的行为会认为他在说谎,山姆依然确信自己没有嫉妒。第二天他意识到,当妻子注意其他男人的时候,他真切地感到了威胁。我们经常质疑人们对自己感觉的陈述,上述事例恰好强调了质疑的另一种方式:人们往往在事后意识到自己先前的感觉是错误的。
第一节 我们的感觉并不总是对的
第二节 我们为何不明白自己的感觉
第七章
了解自己如何感觉
在自我认知中,情感预测占有重要的地位。像择偶、择业、是否生子、是否购买猫王模仿秀的服装等,这些决定或大或小,但在做决定之前都需要预测这些事件将会给人们带来多大程度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就像我们对一个当前事件产生的情绪反应不仅有特定的意义,而且通常会进入意识之中,因此,对未来事件的情绪反应可能是实现自我认知的重要形式。大多数人都明白,相对于疼痛、贫穷、不幸的婚姻而言,健康、富有和幸福的婚姻使我们更快乐。如果我们对好坏都一无所知,那么我们很难在世界立足。
第一节 瞬息万变的情绪
第二节 发现生命的意义
第三节 从创伤中快速恢复
第八章
撰写属于自己的传记
我喜欢将内省比喻为个人叙事,即与传记作者一样,建构关于他们生活的故事。我们将观察到的(我们意识内的思想、感觉、记忆、自我行为以及他人对我们的反应)变成故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还要抓取至少一个我们观察不到的部分(我们潜意识的人格特质、目标和感觉)来填充这个故事。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件痛苦之极的事时,比如痛失爱人,在内心不断回忆并重组我们和爱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有助于我们减轻痛苦,改善糟糕的自我状态,从而更快地回归到日常生活中来。
第一节 人们是如何看待自我的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中的内省
第三节 通过内省找回自我
第九章
从外部审视自我
我的朋友麦克坚称自己很害羞,这令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感到吃惊。他看起来很容易相处,因此他总有很多朋友。外出旅行时,他总能轻松地和其他旅客搭讪。他的故事讲得很棒,聚会时总喜欢给人们讲他童年在新泽西的故事。显然,麦克拥有超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但他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很害羞呢?原来,麦克小时候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虽然长大后变得异常外向,但他却没有放弃对自我的“内向”界定。如果他能参考朋友们的意见审视自己,他将会发现,自己其实一点也不害羞。
第一节 学习心理学,了解自我
第二节 借助他人来了解自我
第十章
开发潜能和改变自我
著名作家玛西亚•缪勒一直对自己很不满意,后来,她通过模仿自己创作的小说中的女主角彻底改变了自我。她说:“她比我高、苗条,还比我勇敢。她四处游历,不顾安危;不管是谁,有问题就问。而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在恰当时机,只要一拨电话,我就会变得异常紧张。最后,我虽然没能长得更高,但是我成功瘦身,也变得更加勇敢和自信。在我以后的小说创作中,我更愿意积极探索未知的世界,不管安全与否;也敢于发问,不管对象是谁。最终,我宣告了自己的独立!”
第一节 观察行为,了解自我
第二节 行善方能成善
第三节 学会判断自我认知的对与错

内容概要

提摩西•威尔逊(Timothy D.Wilson),世界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大师和畅销书作家,同时也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心理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潜意识心理、内省、情绪预测以及幸福等,他参与主编的《社会心理学》教材,是该领域最畅销的心理学经典著作之一。2001年,他荣获高校杰出教学奖(Outstanding Teaching Award);2009年,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聘用;2010年,荣获弗吉尼亚大学杰出科学家奖(Distinguished Scientist Award)。


 最熟悉的陌生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作为一个外行人来看这本书的话还是不太好读的。语言比较生硬偏专业化,而且不够简练,很多问题只谈及过程,最终还没给出个结论。本书主要说人类有自我构建的主观意识和适应性潜意识两种意识形态。后者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当这俩种意识一致的时候人是快乐的,相悖的时候人是痛苦的。当然人们更多感觉到的是主观构建的意识而并不了解潜意识的想法。所以类似自我内省的行为其实没有太多用处,更好的是发现自己的潜意识,也就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
  •     我们以为喜欢一个人是由于他的独一无二,等分手后才发现,在爱情中根本没有什么“惟一”;我们总是天真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工作,等屡遇挫败后才明白,我们感兴趣的工作,未必是自己擅长的;我们以为有了房子、车子和金钱就是成功人士,就会获得安宁和幸福,而等我们拥有了这一切,却莫名其妙地陷入失落与空虚之中。之所以出现这些所料不及的情况,不过是因为我们真实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和他人眼中的自我并不是一个统一形象。我们想根据理想自我去生活,但却常常受到真实自我和他人眼中的自我的限制或批评;我们想接纳真实的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安排人生,却又放不下内心的欲望和社会的价值标准。当这三个自我发生碰撞的时候,人就像车裂中的囚犯,被来自东南西北不同方向的力量撕扯着,想不忐忑,谈何容易?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提摩西•威尔逊在《最熟悉的陌生人:自我认知和潜能发现之旅》中指出,人之所以纠结不断,不知该如何做出选择,是因为缺乏对自我的真实了解。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中的葛优说自己不是同志。茉莉说,你怎么知道你不是,以前我认为我也不是,可后来我明白了,是不敢面对,没有勇气。可见,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所认为的那种人。那到底怎么做,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是或者不是呢?威尔逊说,除了深入潜意识去挖掘自己的真实动机、感受和想法,别无他途。
  •     注:更好的阅读体验:http://www.jianshu.com/p/826f99afb931 。豆瓣竟不支持插入图片…# 书评概述认识自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你以为的自我真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反省自我就一定能提高自己吗?什么是适应性潜意识,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有何异同?为什么写作有助于调节负面情绪?叙事对构建自我有什么帮助?对自我的不同叙事对人生有什么影响?……如果你对以上其中一个问题感到好奇,不妨阅读此书。读罢此书或许你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但作者的专业性和真诚度要比成功学、心灵鸡汤作者强一万倍。后者往往对前沿心理学一点也不了解,或者仅仅知道弗洛伊德就随口谈论潜意识、压抑等等,然后就敢随便忽悠你说“要你去做最好的自己”,“要你追随自己的内心”云云。实在可恶。# 阅读笔记- 【弗洛伊德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弗洛伊德最了不起的深刻观点就是认识到潜意识的普遍存在。(P15)- 【什么是潜意识?和适应性潜意识有什么关系?】关于潜意识,较好的定义是:无法进入意识但会影响人们的判断、感觉或行为的心理过程。适应性潜意识是想传达出这样的含义:潜意识思维是一个不断进化的适应性过程,拥有评估、解读和理解环境的能力,快速采取行动并在潜意识内权衡各种环境的生存优势,并最终做出选择。没有这些潜意识过程,我们将很难存活于世(如果没有持续的注意力,很少有人能够站立)。这并不是说潜意识思维总会做出精确的判断,但从保持平衡的角度来看,它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P26 )- 适应性潜意识和意识有什么区别?适应性潜意识VS意识(P49):![](http://7xkr20.com1.z0.glb.clouddn.com/15-11-18/46891199.jpg)- 【为什么说认识自己是一件及其困难的事情?】多数人的习惯性特质、品质、气质,都属于适应性潜意识的范畴,人们无法直接探触。(P69)- 【什么是生命叙事?】丹·麦克亚当斯(Dan McAdams)曾经对意识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部分进行过研究,即人们构建的关于自我的生命叙事,麦克亚当斯将此描述为,人们对过去、现在、将来作出的连续性叙事。他认为,这些叙事发挥的主要功能是,将自我的各部分整合成连贯一致的统一性整体,这种同一性整体具有长期稳定性,而且会随着时间变化得到不断的修正和完善。麦克亚当斯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个审慎的系统将自我的各部部分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生命叙事。在麦克亚当斯看来,生命叙事与客观事实不是完全一致的,也不需要一致。与其说,它们是以事实为基础对客观历史所进行的叙述,倒不如说,它们是人对门生命的**解读**。然而,生命叙事并非完全是人们编造出来的,有些人讲述的人生故事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完全不符合,这些人通常会被送到精神病院。一个好的生命叙事由哪些方面组成,麦克亚当斯的一个衡量标准是:它有多少事实依据。(P86)- 【如何将潜意识转化为潜意识?】将意识构念变为自动性的方法之一就是,**反复多次运用。**人们并非生来就是具有米歇尔所讲的“如果……那么……”观念模式,也没有社会心理学家所讲的“习惯性可进入”构念。这些观念根植于童年经历,经管频繁使用就能变为一种自觉行为。(注:一个运用联系克服潜意识中恐惧的经典例子:[TED笔记:太空奇遇记 ](http://www.jianshu.com/p/ad60c937e163))- 【人人都行为自己的行为找看似合理的解释?】在”脑裂人“、健忘症者和被催眠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奇妙的相似性。在每一个案例中,人们都很轻易地编故事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和事件,并且没有意识到这些解释都是自己编造的,甚至连被催眠者对自己用灯罩恶作剧先生这种荒诞行为的借口也是编造的。……我们都有编造解释的倾向,经常不知道做了什么、为什么做,所以会编造一种解释使这些行为具有最大程度的合理性。(P95)- 【人为何不清楚自己行为的原因?】其一,很多人的判断、情绪、思想和行为是由适应性潜意识产生的;其二,由于人们不能有意识地感知适应性潜意识,他们的意识自我虚构了他们反应的愿意你。(P103)- 【人们的情绪恢复能力比自己预想的要快?】对中彩票巨奖、丧亲以及对日常事件的反应所进行的研究,其研究结果都集中表明:人们会比自己预想中恢复得快。正如亚当斯密观察到的:”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每个人的心灵都可以归于宁静、自然、平常的状态。在顺境过后一段时间,它会跌落至这样一种状态;在逆境过后一段时间,它又会回升到那样一种状态。“(P135)(注:哈佛幸福课Talla老师也提到类似的观点。但这种波动并不是无意义的,对于一个”吃一堑长一智“善于自省的人来说,总体而言,他的幸福程度会提高。如图:![](http://7xkr20.com1.z0.glb.clouddn.com/15-11-18/74173667.jpg))- 【人善于自我安(麻)慰(痹 )吗?】积极或消极的重大人生事件发生后,我们都会有一个”突然出现“的经历。我们难以思考其他事情,当我们试着思考时,这件事就会突然间猛烈充斥在我们的意识之中。”不,这不可能是真的!但这(突然间涌来的积极或消极的感觉)确实是真的!“但是,这种突然涌现的感觉会变得越来越微弱,这件事再也不会令你产生如此大的情绪力量。事情为何会变成这样呢?我认为,触发的心理过程通过某种方式削弱了情绪力量,使一件事从特殊化向一般化转变。通过将事件普通化、一般化甚至将其排外,从而将其纳入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中。一旦发生异常的或有悖于社会期望的事情,纳入认知的事情就会参与大脑活动,对新事情进行协调和解释。如果有可能,人们还会把这一新事件纳入自己当下的知识体系和期望中。这样做通常涵盖了对事件的重新建构,从而使其看起来容易理解,也更具有可预测性。(P142)- 【内省和个人叙事有何关系?】我喜欢将内省比喻为个人叙事,即与传记作者一样,构建关于他们生活的**故事。**我们将观察到的(我们意识内的思想、感觉、记忆、自我行为,以及他人对我们的反应)变成故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还要抓取至少一个我们观察不到的部分(我们潜意识的人格特质、目标和感觉)来填充这个故事。(P153)- 【为什么记录情绪体验(往往是痛苦的经历)比我们之前讨论额其他内省方法有益呢?】一种可能性就是,人们常常会掩盖或抑制其消极的情绪体验,并且,这些不符由不断抑制而引起的压力,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记录情绪体验的方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宣泄平台,使得他们有机会倾吐创伤性事件,消除由抑制引起的压力,从而改善身心状态。确切地讲,记录情绪体验似乎是通过建构有意义的叙事并加以解释,来帮助人们了解负面事件。……沉思和抑制想法至少有两个弊端:一是人们难于构建心得叙事,因为他们一心关注于无法控制、不必要的想法;二是当人们能够构建新叙事时,他们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消极的想法上。(P166-167)- 【行善方能成善】认识自己的无意识并非易事,改变就更难。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们通过将所想付诸实践从而获得美德,通过练习提高行动能力,通过实践自我控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勇气实践获得勇气。”威廉姆·威姆斯也有类似建议:“在做决定时,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去行动,这样就能提高我们做决定的能力,而每一次情绪刺激,你都有可能体验到理想中的行为习惯。”换句话说,从改变行为开始,迈出改变我们无意识倾向的第一步。那些在无意识层面认为自己可能受到歧视的人,通常会做出最大努力做出不会受到歧视的行为。这样做将导致两种结果:第一,它为人们提供从他人行为推断自我内心的机会,客观地讲,根据前文所讨论的自我认知可以知道,他们都是无任何偏见的人。也就是说,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透过新的“数据”推断他们态度和感觉的恰当方法。另一方面,正如威廉姆·威姆斯所说的那样,如果人们越是努力和有意识地表现一种行为,那么,他就越能将这种行为习惯化,最终变为一种自觉行为。在社会心理学中,经久不衰的例证是,**行为的改变通常早于态度和感觉的改变。**改变自我行为以匹配我们意识中的想法,这对改变我们的适应性潜意识来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注:关于人的行为改变**先于**思想改变。有一个TED讲述了同样的道理:[Amy Cuddy: Your body language shapes who you are](http://www.ted.com/talks/amy_cuddy_your_body_language_shapes_who_you_are))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讲了一些概念 还可以接受 不过具体可操作的内容较少 需要有心理学基础知识去支撑 不太建议无任何心理学基础直接读这本书
  •     有些内容在最近读的书里反复印证,特别特别高兴!
  •     最后稀里糊涂的读完了 觉得没啥用。。。
  •     看名字好像心灵鸡汤,如果不是因为看了其他友邻的诚意书评肯定不会读。很多地方都很有意思,不过也有些地方可能是因为中西文化差异,无法体会。
  •     不错,很有启发,就是结论和建议平淡无奇
  •     意料之外的有点好看,一开始看到书名还以为是什么教人发觉潜能的心灵鸡汤之类的,但被书封的一句话勾引还是买了,结果发现其实是本很有意思的心理著作,一本正经的讨论了涉及到精神分析和潜意识的话题,客观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观点,没有一口咬死,但算较有说服力。很长时间没有看让我这么受用的书了。
  •     翻译的不好,很拗口。书本身是很有意思的。逻辑性很强。极其有启发。
  •     1、差点因封面和标题错过此书,还好对作者有些印象,就是阿伦森《社会心理学》的合著者啊; 2、写得很多但信息量其实很少,图式的固着依然是关键(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我自以为) 3、熟悉和生疏的感觉都有,虽然我还是喜欢教科书的风格,因为自己体会感觉更有意思,但不写教科书的确给作者很大空间整合自己的理论读者可以直接了解全面的图式,记得以前看精神分析中防御机制的描述,有些的确很有些道理,但是想完全可以用实证理论来解读,本书中居然也看到解读,挺好~
  •     有意识的思考和潜意识的反应,对应的就是卡尼曼的慢、快思考。潜意识以简单高效的运作,承担了大脑的大部分工作负荷,为需要消耗大量专注力的意识思维保留更多载荷能力,这似乎既是人类大脑进化的重要原因也是进化的显著结果。不过,对于作者认为要用行动而不是自省来改变潜意识运作,多少还是有些吃惊。倒是《习惯的力量》沿着这个思路给出了一个不错的方法。尽管作者想以通俗方式写一本科普书籍,但还是写得比较专业化了一些。翻译不太好也是个问题。
  •       当然,我们宽容变心,是因为它是自我成长的必然过程。唯有经历这一过程,我们才会更加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人,如何找到这样的爱人,以及如何完善自我去匹配这样的爱人,或者,如果我们的卑微永远不足以和这样的爱人携手同行,又该如何调适自我以适应正常的生活?因此,从本质上说,我们嘉奖和期许的是个人成长,而不是毫无原则地对滥情或移情别恋说是。
  •     真实、理想、他人的统一,认知统一成为健康的人,内容有些学术。
  •     “读了那么多道理,可是还是没办法改变自己的人生。”这本书就是典型。罗列了一大堆美国男大学生群体心理实验结果,很有企图心地想要把进化心理学与所有领域整合起来,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尽力了解你自己,并且运用叙事疗法吧。
  •     重要概念:适应性潜意识,及其与意识的关系。
  •     严重推荐,无论广度深度前沿文笔幽默感。可能会有些人觉得不够实用,或许吧,不过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人能够认识自我吗?为何如此困难?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适应性潜意识(非弗洛伊德的动机潜意识)的影响。
  •     翻译腔破坏了这本书
  •     这类题材的书很有意思,但写的那么生涩让人读不下去
  •     2014(17)本书以理论为主,一开始本着实操去的,结果只有最后一章的最后两节是实操,剩下的基本都是理论,主要讲述适应性潜意识难以抓寻,同时对行为有很大影响,最终告诉我们可以通过意识来改善适应性潜意识,最主要的在于行动,行动改变意识,慢慢形成新的潜意识……纪中展推荐
  •     干货满满,前面很学术,后面两章结合实际,看完以后对于认识自我还是挺有帮助的。缺点就是翻译很不连贯,读起来有些生涩,有些内容难以理解。
  •     多谢友邻@飞之鸿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