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富法(精装)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1
ISBN:9787511256553
作者:聂云台
页数:208页

作者简介

在抗战期间,上海社会崇尚华丽糜费,骄逸奢侈成风。聂云台老居士有感而作,于1942、1943年间编撰成《保富法》一书,在上海《申报》上连载,激荡时人之心,数日之间,便收到助学献金四十七余万银元,一时传为佳话。
作为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居士一生亲眼目睹诸多显赫世家的兴衰沉浮。太平天国以后,湘军的一些肱骨名臣、爆发户、中兴时期北京和上海滩的一些富贵人家,家道纷纷败落,聚敛财富不积厚德之家富不过三代,以及居士对照自家沉浮,深有感触。遂将自己个人一生所接触的、亲眼所看见的,融合历史的经验教训,向人们证明了一种天理循环、因果报应的道理,并以自己的七世祖乐山公的善积福缘而庇荫后人为佐证。指出其人之居心以及对财物的取舍,与后代子孙的昌达有莫大的关系。为善加福于人,自己自然得其福,后代子孙亦可昌隆繁茂;若广肆聚敛,掠夺不义之财,为恶加害于人,自己自然得其祸,子孙后者也将受到贻害而衰微。
另一方面,在书中,聂云台居士用佛学的观点来说明怎样才能得到财富和保住财富。世人皆想发财,却不懂得如何如理合法地谋得财富,以及怎样合理使用财富。居士由佛入世,阐精述要,告诫世人,获得了财富,不能仅仅只是为了个人享用,而应该懂得回馈社会,用一部分财富来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好事。
名为“保富”,实则叫人散财为善。劝告世人应懂得散财布施,修福修善。惟有深信因果,培福开源,懂得惜福,爱惜福报,行善积德,放远见识,宽大心量,才是保福保富的最好途径。所以,有无财富,那是福报;会不会用财富,才是智慧。只有懂得合理支配财富,广积善德,为福民众,才能福泽后代,源远流长。是为“保富”。

书籍目录

名人评《保富法》
序言
代序一《与聂云台居士书》
代序二《财富果报》
代序三《一个保富法的实行者》
代序四《保福培祉》
代序五《读〈保富法〉有感》
第一辑 《保富法》
上篇
中篇
下篇
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节录云台居士卧病随笔
《保富法》的应用
读云老居士《保富法》之管见
读《保富法》后感怀
读《保富法》感赋
《保富法》原书跋
第二辑 培心植德
《勉为其难说》
《断除习气说》
《释躁平矜说》
《修慧说》
第三辑 育教时话
《色情刊物与跳舞》
《贤德为官》
《家声之有裨家庭教育》
《母教的感化力》
《家庭功效说》
《家计方针》
《劝过年吃素说》
第四辑 学佛札记
《劝研究佛法说》
《因果之理必通三世》
《记学佛因果说》
《说佛法之利益》
《耕心斋笔记自序》
《历史感应统纪•序》
箴言八字诀
附录:聂云台纪事

内容概要

聂云台,曾国藩外孙,生于官宦世家,却秉遵曾氏遗训,远离官场,义无反顾放弃唾手可得的仕途,于商海中沉浮砺练,开办银行,经营航运,开发矿产,从事纺织,终成叱咤大上海风云的工商巨头,华商纱厂的巨子,曾任旧上海首任总商会会长,全国纱厂联合会副会长。
中年研习佛法,经悟人生。拜谒印光法师,与弘一法师同门。遁世入佛,尔后窥得佛法大乘精义,又由佛入世,一部《保富法》竟成逸响,道尽人生真谛,勘破财富本源。乃散尽巨额家产,布施于人,造福为众,为一代名居士。


 保富法(精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经一位前辈推荐,连夜读了两遍聂云台先生的《保富法》,只是不求甚解地去读,学时浅薄,谨分享心得。该书著于70年前,用诸多例子讲述了各个家族的兴衰。富不过三代的现象从古至今比比皆是,聂云台先生用佛、道、儒多方面的思想去阐述所谓的保富。与西方经济管理学相比,它是更多的是从思想上“保富”,表面上是说如何保富,实际上是劝人行善为道,其实两者是统一的,行善为道才是保富的最高境界。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人也是如此,不可能轰轰烈烈一辈子,潮起潮落,自然之道,可谓如此。当然,现在大多数的人,包括我,还没有什么资格谈保富。想到做人做事,何尝不是如此。路越走越远,山越爬越高,有必要把背包里富足的东西分享给沿路有需要的人,自己能更轻松地走的更远,爬的更高。保持一颗敬畏之心,“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仅此而已。到最后,还是不得不崇拜那位两千五百年前骑着青牛西去而给世人留下宝贵五千字的老人。
  •     《保富法》一书由清中兴时期重臣曾国藩之外孙聂文台作者所著。作者亲眼目睹了李鸿章、左宗棠此类家族势力兴亡衰败,然又有一些家族却世代人丁兴旺。作者依佛学观点揭示富贵究竟实意,字字发自肺腑句句张显其修为。虽言保富,却每每劝我辈应将一己之私付之大众,当重布施而轻受享。正如儒家所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此处谓之“富”也非世俗所言钱财家产,作者更重福报德行的培养。实在令我等十分敬佩不已。 书中所例举各大家族兴亡正验证佛家所言“诸事无常”。世人反其道而行之,追逐虚无的名利以苦为乐。更可怜的是时下社会风气不正,物欲横流奢侈成风。更有甚者未达成一己之私无视道德伦理,熟不知如此大大伤害了自己的德行,将来是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甜中生苦”,就是这个意思啊!追逐名利是假培养福德利人利己才是真,我们赤裸裸的来也终将赤裸裸的去。这一来一去如一场梦,梦醒一切都如过往云烟。佛家言因果有其无尽智慧,作者站在此理之上悟出富贵如何保得。富贵平贱无常书中已经有了明确答案,既已知其前因后果当时时省悟言行。如何做老祖宗早与你我告知,如清朝刘文定公有名言道:“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又如宋代大文豪范仲淹那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类名言数不胜数此处不再一一列举,句句提醒我等晚辈。铭记祖宗尊尊教诲,远离浮华骄奢行为。从当下做起种一颗善因寻一个善根,常养良知良能。给别人一个微笑,对方回应自会也是善意的。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知足常乐,亦无需求得太多福德自会日益增长,自己的境遇也会有转。道家讲:“一阴一阳之谓道。”天道是无有缺损的,太极图圆润而又圆满。阴盛则阳衰,阴阳均衡才能永恒圆满。要想保住福贵就需舍得布施,而这个舍非为得。《佛说四十二章经》讲:“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道理可通达,行之甚难。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又如夫子所言:“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梅花因能忍严寒而冬日独芳,要求得大智慧保富定要经历一番磨练,苦瓜虽苦却能清热解毒。古人头悬梁锥刺股而求学问,勾践恐安逸生活消其意志而卧薪尝胆。只有真正体味过人事无常所带来的痛苦,才懂得惜福保富。福报难得,福慧更难保也。文台作者穷其一生而著《保富法》,感动代代有志之士。衷心祝愿此书能给更多人带去福祉。
  •     《保富法》一书是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先生所著,其中心思想是用佛学的观点来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得到财富,保住财富。本书所谈内容所提及人物与事件皆是聂先生一生所接触亲眼见之,可谓千真万确分毫不假。有些家庭第一世做大官、发大财者有之而第二世则家破人亡,门庭衰败;有些家庭子孙却福泽绵延,不仅能够继承家业,还能发扬光大,即使若干代以后也是人才辈出,光耀门楣,保有财富及社会地位。聂先生总结盖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定律。劝告我们应该深信因果,散财布施,积福累德,广结善缘,才是保福保富的最好方法最佳途径。全书既有白话文,也含有文言文,读起来并非容易,我却如饥似渴,实在是本书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及感悟。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们这一生,从出生之日起到阖然离世之时都免不了要和财富打交道,营营汲汲,忙忙碌碌都是为了追求财富。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财富之于人的诱惑可见一斑。但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古人也讲:“富不过三代”追求财富人人不可避免,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如何才能拥有财富继而保有财富呢?四书《大学》上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财富之来,不觉之而来,财富之去,也不觉之而去。关键是必须要自己多培养慈悲之心,常以利人济物为做人处世的目标,如此则子孙可享幸福,可保十分的圆满。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另外,凡事不要求太过圆满,也不要使得太盛。“水满则溢 月满则亏。”“盛极而衰”对于财物聚散有周全良好的计划,对于自己的生活,遵守保盈持泰的因果法则,即个人的享受不可太过丰厚,而应该时时想到街头流离失所三餐不继的穷苦人,节省自己慈悲他人,付诸行动,这样才会有祥和之气环绕四周,使得家庭子孙都受到福荫。“大富由天,小富由人”,世间之事,无常太甚。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留钱给子孙,子孙不一定能守得住的;“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将经典的书籍保存以给子孙去阅读,他有没有那个清净心去看,很困难的。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古代的圣哲人,他们给子孙留什么?阴德,德行,孝顺。圣哲人告诉我们,要留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这里一个很大的暗示,暗示什么?德行能穿越时空,能照亮我们万代子孙光明的前程。夫子有言: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德行是杯,财富是水。只有不断的修行自己的德行来做杯子,财富才能如杯中的水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福泽后代。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看过,富人的确是要有修养。否则这个世界阶级对比太大,就要乱套了。中国人对鬼神十分敬重,出了不少这些教人做人做事的书。深谙为人之道的作者想靠这本书赢得当时权贵阶级的认同。算了,我这又是小人之心了。但是很多道理的确是有独到之处,让人看罢茅塞顿开。传财不如传德,可惜没钱别人都喜欢欺负。
  •     名为保富,实则教人不富,修身利人,是谓真富。
  •     观点我认同,但是婆妈了一本书
  •     值得时常翻阅、提醒自己的。丰于此者必缺于彼
  •     曾文正公: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借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聂老所见所闻,无不阐述此理。册子短小精悍,读完通透。
  •     道理我都懂,但是我还没富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传家之道,良好的家风才能保证家族的传承与子弟的成才,所以大家族都有各自不同又相似的规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