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在美国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53418346
作者:阿勒克西·德·托克维尔
页数:720页

作者简介

《民主在美国(套装共2册)》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民主在美国(套装共2册)》上卷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卷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同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

书籍目录

绪论 0 01
第一章 北美的外形 017
第二章 盎格鲁—美国人的起源,以及此种起源对
其未来状况的重要关系 0 25
第三章 盎格鲁—美国人的社会状况 0 4 2
第四章 美国的民权主义 0 5 0
第五章 考察整个联邦状况之前
必先考察各州状况 0 53
第六章 美国的司法权及其对政治社会的影响 0 85
第七章 美国的政治审判权 0 9 2
第八章 联邦宪法 0 9 7
第一章 何以能严格地说美国由人民统治 151
第二章 美国的政党 152
第三章 美国的出版自由 159
第四章 美国的政治社团 16 8
第五章 美国的民主政府 175
第六章 美国社会从民主政府获得的真正利益 2 0 8
第七章 美国多数的无限权力及其后果 224
第八章 减轻美国多数压制的因素
没有集权存在  2 39
第九章 有助于在美国维持民主共和的
主要因素  253
第十章 住在美国领土上的三个种族的现状及其未
著者序 0 01
第一章 美国人的哲学方法 0 05
第二章 民主国家的信念的主要源泉 010
第三章 何以美国人比其祖先更喜好
一般性的概念 015
第四章 为什么美国人从不像法国人那样热烈追求
政治上的一般性概念 0 2 0
第五章 宗教在美国何以有民主倾向 0 22
第六章 罗马天主教在美国的进展 0 3 0
第七章 民主国为什么倾向泛神论 0 32
第八章 美国人因平等而产生善无止境的概念 0 3 4
第九章 民主国亦有科学文艺发展力 0 3 6
第十章 美国人为什么较喜欢应用科学 0 41
第十一章 美国人发展技艺的精神 0 4 8
第十二章 美国人立的纪念碑为什么
宏伟平凡不一 0 53
第十三章 民主时代文学的特征 0 55
第十四章 文学的商业性 0 6 0
第十五章 研究希腊文学在民主国家特别有用 0 61
第十六章 美国的民主如何改变了英语 0 6 3
第十七章 民主国家中诗的某些源泉 0 69
第十八章 美国作家和演说家为什么
时常会用夸大的风格 0 75
第十九章 民主国家的戏剧 0 7 7
第二十章 民主时代史学家的一些特征 0 8 2
第二十一章 谈美国国会的辩才 0 8 6
第一章 民主国何以爱平等甚于爱自由 0 9 3
第二章 论民主国里的个人主义 0 9 7
第三章 个人主义在民主革命末期特别强烈 0 9 9
第四章 美国人以自由体制对抗个人主义 101
第五章 美国人如何运用民众团体 10 5
第六章 民众团体与报纸的关系 110
第七章 民众团体与政治团体的关系 113
第八章 美国人如何靠正确理解的私益
原则抵制个人主义 118
第九章 美国人在宗教上运用正确理解的
私益原则 122
第十章 美好物质生活的爱好 124
第十一章 民主时代爱好物质享受后的
特殊结果 12 7
第十二章 为什么一部分美国人醉心唯心论 13 0
第十三章 美国人为什么在繁荣中仍心神不定 132
第十四章 美国人如何使有形享受的爱好与自由的
爱好及公共事务的关心连为一起 13 6
第十五章 宗教如何使美国人获得精神快乐 139
第十六章 过分重视俗事有损无益 14 4
第二部
第十七章 为什么在平等与怀疑论盛行时人的行动
应导向遥远的目标 145
第十八章 美国人为什么视一切正当职业为高尚 14 8
第十九章 美国人为什么倾向工业 15 0
第二十章 厂商可能建立贵族社会 15 4
第一章 为什么社会地位越平等民风越温和 161
第二章 民主怎样使美国人平易近人 16 6
第三章 美国人何以在本国并不像在欧洲
那么神经过敏 169
第四章 前三章所述一切的后果 17 3
第五章 民主怎样影响主仆关系 175
第六章 民主制度和风气怎样倾向提高租金
而缩短租期 18 3
第七章 民主对工资的影响 18 6
第八章 民主对家庭的影响 18 9
第九章 美国年轻女子的教育 19 5
第十章 年轻女子的贤妻本质 19 8
第十一章 地位平等在美国对保持
良好世风的贡献 2 01
第十二章 美国人对男女平等的了解 2 0 7
第十三章 平等原则怎样顺理成章地使美国人
分成许许多多的私人小圈子 211
第十四章 对美国习俗的一些意见 213
第十五章 论美国人的严肃以及何以他们仍不免
常常言行轻率 217
第三部
第十六章 美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何以没有英国人
那么沉着稳重 22 0
第十七章 美国社会的情形如何既有刺激又单调 22 3
第十八章 美国和其他民主社会里的
道义或荣辱观念 225
第十九章 为什么美国人多怀上进之心
却少有大志 2 3 6
第二十章 某些民主国家里的求官热 24 2
第二十一章 大革命何以越来越少 24 4
第二十二章 民主国家为什么当然希望有和平、
民主军队与战争 25 6
第二十三章 民主国家的军队里一个最好战、
最富革命性的阶级 26 2
第二十四章  何以民主国家军队在战争初期比其他军
队软弱而在持久战争中则较为强劲 266
第二十五章 民主国家军队的纪律 27 0
第二十六章 对于发生在民主社会里的
战争之看法 27 2
第一章 平等使人自然爱好自由制度 27 9
第二章 民主国家对政府的意见自然
倾向权力集中 281
第三章 民主国家的情绪与意见一致导向
政权集中 28 4
第四章 影响政府中央集权的某些特别而且
偶然的原因 287
第四部
目 录
第五章 当代欧洲国家中最高政权日益增强,
君主的地位则不如以前稳定 2 9 2
第六章 民主国家畏惧何种专制 3 0 2
第七章 以前各章的延续 3 0 8
第八章 总论 315
附录 本书撰写的经过 319

编辑推荐

《民主在美国(套装共2册)》编辑推荐:1国内首次引进最贴近原著的台湾译本,最贴近原著的《论美国的民主》;美国新闻处委托指定版本;著名学者甘阳先生著写导读;2《旧制度与革命》即托克维尔影响最深远的著作;3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4第一部论述民主制度的专著

内容概要

阿勒克西·德·托克维尔,19世纪法国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政治家。 托克维尔于19世纪法国大革命的血色黄昏中,深入考察了“自由平等”、“尊重权力”、“尊崇法制”、“主权分享”、“均势制衡”等原则对美国政治制度与民情的影响。托克维尔在西方被尊为社会改革先知,他的学说对民主思潮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有:《民主在美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美国,简直没有一个小村没有自己的报纸。可以立刻想见,在这样多的斗士中间,要讲求纪律或行动一致,那是不可能的。结果,每个人都自行作战,各显神通。真的,美国所有政治报刊,不是站在政府当局一边,便是反对政治当局;但是,它们却用许许多多不同的方式攻击政府或为政府辩护。它们无法汇成冲溃最坚固堤防的舆论洪流。但报刊影响力的这种分化情形,却产生了另一些惊人程度简直不亚于此的影响。办报的方便,使得报纸繁多;可是由于竞争使人不能获得任何可观的利益,有大能力的人极少有兴趣从事报业,公众出版物数量如此庞大,即使出版是一个财源,也找不到有能力的作家去加管理。美国的报人,地位一般都十分卑微,受的教育很少,头脑卑俗。多数意志是法律准绳,建立了某些人人必须依从的习惯;这些共同习惯的总和,就是各行各业的所谓行规;于是,便有了律师业的行规、法庭的行规,等等。法国报人的行规,在于用一种狂热然而时常都是雄辩和高尚的方式,去讨论国家的重大利益。这种写作方式的例外情形只是偶然才有。美国报人的特点,则在于公开和粗鄙地想去打动读者激情;他不谈原则,而去攻击个人品格,一直追踪到个人私生活,暴露个人的弱点和弊病。 再没有比这种思想力之滥用更可叹的事了。往后我将有机会指出报纸对美国人民爱好和道德的影响,但我现在的题目则是专谈政界。不能否认,这种对出版极端放任的政治效果,倒间接有助于公共秩序的维持。已经深受公民同胞尊敬的那些人怕在报上写文章,从而失去他们可以用来激起大众激情以图己利的最有力的工具。 编辑的私人见解,在公众眼中无足轻重。公众在报上寻找的,只是实际知识。一个新闻记者只有改变或歪曲事实,才能对他自己的见解有所补益。 不过,虽然出版的手段只限于这些,它在美国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使政治生活在广大领土的各地区流通。它经常睁着眼睛侦察政治阴谋的秘密来源,把各政党领袖依次传上舆论法庭。它把社区聚集在某些主义的周围,替每个政党草拟纲领。因为它在那些彼此倾听和通信而永远不曾直接接触的人之间,提供了交际的媒介。当许多出版机构采取同一行动路线时,长远说来,它们的影响是不可抗拒的。而舆论始终受着来自同一方面的袭击,到最后则必会在攻击下屈弱。每个报刊在美国只施展很小的权威;但期刊的力量却仅次于人民。


 民主在美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托克维尔认为民主可以适当的平衡自由与平等两者,在照顾个人的同时也顾及社会的发展。托克维尔认为过度的社会平等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孤立,造成更多的政府干预、以及自由遭到侵蚀。 1国内首次引进最贴近原著的台湾译本,最贴近原著的《论美国的民主》;美国新闻处委托指定版本;著名学者甘阳先生著写导读;
  •     《民主在美国》台湾版导读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以往在西方思想史上虽然也占一席之地,但其地位历来都不是特别高。唯晚近20年来,西方学界对托克维尔的历史评价不断提升,许多学者甚至将他和马克思以及密尔(J.S.Mill)并列为19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想家(认为三人分别代表资本主义批判家、自由主义辩护人、民主时代预言家)。这里的原因无疑在于,20世纪后期西方社会本身的民主化发展以及非西方社会的民主化潮流,似乎再次见证了托克维尔对民主化时代的种种预言和分析。  不过我们需要事先指出,托克维尔并不是“民主万能论者”,相反,他着重的是民主时代来临的不可避免性及其结果的多重复杂性。事实上他预见到他对民主的分析既可以被用来辩护民主又可以被采用来反对民主,因此说他自己毋宁怀有一种双重目的,即希望那些拥护民主的人不要把民主想得那么美好,而那些反对民主的人不要把民主想得那么可怕,如果,“前者少一些狂热,后者少一些抵制,那么社会或许可以更和平地走向它必然要抵达的命运终点。”(Tocqueville,Selected Letters on Politics and Society,ed.by R.Boesch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p.98—100)  民主问题的普遍性  托克维尔的名著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上卷 1835年,下卷1840年)。在中文世界一直译为《美国的民主》。但由于中文“的”字的所有格性格,这个译名容易导致误解,即以为此书主要是关于“美国的”政治制度等,这就会大大模糊了托克维尔此书的主旨是关于“民主”的普遍性问题。正如托克维尔在该书的著名导论以及他在1848年革命期间为该书第12版所写的前言中都特别强调的,他这本书要表述的只有“一个思想”(a single thought),这就是:“在全世界范围,民主都在不可抗拒地普遍来临”。换言之,托克维尔的中心问题首先是民主的问题,并强调民主问题将是“普遍而持久的”(universal and perrmanent),唯其如此,他才反复强调,他这本书要提出的问题,“并非仅关于美国,而是与全世界相关;并非关乎一个民族,而是关乎全人类。”(Democracy in America,tr.Lawrence,Harper & Row,1966,p.311)  因此,严格说来,托克维尔这本名著的书名不宜译为《美国的民主》,而应该译为《民主在美国》。就全书结构而言,上卷主要是关于“民主在美国”的特殊表现。民主“在美国”的情况之所以特别引起他的兴趣是因为他认为,在欧洲,“民主时代”的到来几乎无一例外要以摧毁贵族制度为前提,从而以“民主革命”为必经阶段,美国则因为历史短暂、是一个没有“贵族时代”的国家,因此“民主在美国”的独一无二性就在于它不需要以推翻贵族制度为前提,从而避免了欧洲那种民主革命。托克维尔认为,由于民主在欧洲是伴随革命而来,因此许多人已习惯于认为民主与动乱及革命之间有某种必然联系,而他对美国的考察则要告诉人们,民主带来的动乱只是在转型时期的暂时现象而非民主的本质,因为民主与革命的真正关系毋宁是:民主越发达,动乱越少,革命越不可能(参见本书下卷第三部分第二十一章论“大革命何以越来越少”)。  但我们同时需要特别注意上卷的最后一章,这章几乎占全卷四分之一的篇幅,托克维尔却特别说明此章的主题不是关于“民主在美国”,而是关于那些“美国的,但不是民主的”(being American,but not democratic)方面。确切地说,这一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美国的种族问题。托克维尔认为,种族问题特别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在,乃从美国内部直接颠覆了民主的原则,从而成为美国民主的最大内在危险。他尤其指出,种族问题决不会因为废除奴隶制就消失,因为种族歧视的根源并不在美国的政治或法律制度,而是深深植根于美国白人社会的民情(mores),“在美国,黑人的解放恰恰加强了白人社会拒斥黑人的偏见,而从法律上取消种族不平等反而使这种不平等在民情中更加根深蒂固。”(同上引,p.344)因此对美国民主而言,废除奴隶制以后还必须根除“三个比奴隶制本身更难对付、更难去除的偏见:主子意识的偏见、种族意识的偏见、白人意识的偏见”(同上引,p.342)。不消说,这正是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民权运动的主题之一(尽管托克维尔本人当年对此非常悲观,认为这种偏见不可能被克服,因此他认为白人和黑人之间很难避免一场战争)。  《民主在美国》的下卷事实上已经主要不是关于美国,而是集中于民主的更一般、更普遍的方面,因此西方学界普遍认为下卷就其内容而言其实应该更名为“论民主”(On Democracy)。托克维尔自己在下卷第一部分第九章也特别指出,许多误解来自于人们混淆了“民主的东西”(What is democratic)与“美国特有的东西”(What is only American)。但是?该说这种混淆部分地是托克维尔自己造成的。我们如果仔细看一下下卷各章节的标题,可以发现这些标题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标题中带有“美国的”,例如“美国人的哲学方法”,“美国人为什么较喜欢应用科学”,“美国人发展技艺的精神”,“美国的民主如何改变了英语”,等等;另一类则是标题中没有出现“美国”或“美国的”,而是以“民主时代”或“民主国家”为题的,例如“民主时代文学的特征”,“民主国家中诗的某些源泉”,“民主国家的戏剧”,“民主时代史学家的一些特征”,等等,尤其下卷的第四部分所有标题都只涉及“民主”,而不涉及“美国”。粗略而言,第二类标题清楚表明托克维尔讨论的对象是“民主”的普遍倾向。但问题是,即使是那些标题带有“美国的”章节,实际也未必是关于美国,甚至与美国完全无关,例如有一章标题是“为什么美国人多怀上进之心却少有大志”,但实际内容却几乎完全不是关于美国,而恰恰是关于作为美国之对照面的法国。  确切地说,《民主在美国》下卷基本不是关于托克维尔在美国的经验观察,而是托克维尔对“民主时代”的抽象思考,是他对民主在现代社会将会如何表现和发展的一系列推测和预见。我们因此必须立即追问,托克维尔是以什么方法来思考民主,又是从什么角度来推测民主的一般发展倾向的?  民主制与贵族制  直截了当地说,托克维尔实际上是用一种特殊的“比较方法”来思考和分析民主的,这就是民主制与贵族制(aristocracy)的比较。托克维尔事实上是从欧洲旧制度的贵族社会的特性来反推出民主社会的种种特性的。《民主在美国》特别是其下卷几乎处处是关于民主社会与贵族社会的比较。  这里应该特别指出,托克维尔本人来自法国一个显赫的贵族世家。他一生的全部思考实际都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即如何看待法国大革命全面摧毁欧洲贵族体制这一巨大历史事件。托克维尔一家事实上与法国大革命有不共戴天之仇。托克维尔的曾外祖就是在革命恐怖时期挺身而出为法王路易十六担任辩护律师,从而被全欧贵族奉为偶像的著名法国贵族领袖梅尔歇布(Malesherbes),辩护失败自己被送上断头台,连同托克维尔的外祖父也被一并处死;托克维尔的亲生父母则在新婚蜜月时期被革命政府逮捕判处死刑,仅仅因为在等待处决时雅各宾专政倒台才虎口余生,但托克维尔的母亲已经为此而终生神经惊恐。托克维尔从小的家庭教育氛围因此充满憎恨大革命以及缅怀被处死的国王的气氛。  但托克维尔的不同寻常就在于,早在20岁之前他就开始超越了自己家庭以及自己所属社会阶层的狭隘贵族视野和保守主义立场,而逐渐形成了他自己认同法国大革命原则的立场并终生不渝。如他在私人信件中都一再强调的:“促使我们行动的并不是个人动机,而是坚定地要求我们的原则不受任何破坏,我们的原则说到底只能是1789年大革命的原则”(Selected Letters on Politics and Society,p.187)。正是这种立场使得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检讨绝然不同于英国的柏克(Edmund Burke)对法国革命的全盘否定。如托克维尔后来在评论柏克时所指出,柏克对大革命的分析虽然在许多局部问题上不乏洞见,但柏克所描绘的全景却是“一幅全盘皆错的图像”(a false picture altogether),因为“大革命的一般品性、大革命的普遍含义,以及大革命的预兆,从而大革命的起点,完全都在柏克的视野之外”;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柏克生活并拘囿于尚处在旧世界之中的英国,因此不能把握法国大革命的全新之处和普遍意义”,因此他在法国大革命中只看见大革命的“法国性”,却恰恰未能看出法国大革命的真正深刻性乃在于它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意义。托克维尔远高出柏克之处就在于他最早慧眼独具地看出,法国大革命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标志着“民主时代”的到来。因为在托克维尔看来,法国大革命的本质是“民主革命”,法国大革命的问题因此说到底是民主的问题。  托克维尔与柏克之间的根本区别即在于:柏克仍是从欧洲旧式“贵族自由主义”的视野去看待和评判所发生的一切,因此民主时代的问题及现代性的问题乃整个在其视野之外,而托克维尔一切思考的基本出发点则首先就是:民主时代的来临使得欧洲旧式“贵族自由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自由主义在民主时代因此必须走向“民主的自由主义”。  简言之,托克维尔所谓“民主”的对立面是指“贵族制”,而非泛泛与专制相对而言(事实上托克维尔认为中央集权乃是民主时代的基本倾向,参见本书下卷第四部分)。他的所有论述因此都建立在一个非常基本的分析架构上,即民主制与贵族制的相反。在托克维尔看来,正是这种作为与欧洲贵族制相对立意义上的“民主”,才是西方现代性最根本的特征或最根本的问题性所在。因此他把“民主”主要看成是一种“现代”特有的状况,认为古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都不是民主制,而只是“贵族共和国”。因为就所谓“古代最民主的”雅典而言,“公民”本身就是一种特权的标志:“35万以上的总人口中只有2万人是公民,其他都是奴隶”;而在古罗马,所谓“大户”(patricians)和“平民”?plebeians)的斗争在托克维尔看来只是同一大家庭内部之争,因为“他们全都属于贵族阶”。他因此强调,古代所谓的“人民”本身就是指贵族,其含义与现代所谓“人民”乃截然不同。  现代性的最大挑战在托克维尔看来恰恰就在于,现在每一个人都要求被作为平等的个体来对待,这是古希腊罗马人在理论上就不能接受,而中古基督教则只能在理论上承认,却无法落实在“现世”而只能寄予“彼岸”。欧洲旧式贵族自由主义不再能适应民主时代的原因也就在于它乃以“不平等的自由”为基础,即自由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非每个人的权利。而“民主时代”即现代的根本诉求恰恰在于它只承认“平等的自由”(equal freedom),即自由必须是每一个人的自由,而且这种每个人的平等权利日益成为人们在一切领域一切方面的诉求,托克维尔由此以“各种条件的平等”(equality of conditions)来概括现代“民主”。托克维尔一生以卢梭为自己最景仰的两大思想导师之一,说卢梭的著作他每天要读一点,这是毫不惊讶的。因为事实上他对“民主”即“各种条件的平等”所作的透彻分析,乃是直接延续卢梭对“不平等”的分析而来,尤其《民主在美国》下卷对民主基本特性的分析,在风格上都受卢梭《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影响。  托克维尔对民主理论的重大发展之一由此就在于他不像以往那样单纯把民主看作一种政体形式。他突出地强调了所谓“民主”远非只是一个政治范畴,而同时甚至首先是社会、文化、习俗、家庭、婚姻,以至知性活动方式、感性生活方式、及基本心态结构等人类生活一切方面的普遍性范畴。《民主在美国》下卷由此详加分析民主即“各种条件的平等”对知性活动(intellectual movements)的影响(第一部分),对情感方式(sentiments)的影响(第二部分),对民情(mores)的影响(第三部分),以及所有这些社会文化方面的民主化将会对政治产生的反影响(第四部分)。确切地说,托克维尔是把民主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来分析和考察的。也正是这样一种考察视野,使他特别敏感地指出,民主将永不会在某一阶段或某一领域就停步不前,而将成为对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永无止境的挑战过程,如他以揶揄的口吻所言:“难道谁会以为,民主在摧毁了封建制度和打倒了国王以后,就会在中产阶级和有钱人面前退却?”  托克维尔的中心关切是他所谓“民主人”(democratic man)即现代人的基本“心态”——追求“各种条件的平等”的强烈“欲望”——与民主社会的“制度”之间的持续张力。这种张力就在于:“民主的各种制度激发并讨好人们对平等的激情,但又永远不可能完全满足这种激情”(Democracy in America,p.198)。因为显而易见,任何社会再民主也不可能达成完全的平等,但是另一方面,“民主的各种制度最大程度地发展了人心中的嫉妒情感(sentiments of envy)”,因此“人们越平等,他们对平等的渴求就越难满足”。因为“当不平等是社会通则时,最大的不平等都见怪不怪。但当一切都已或多或少抹平时,最小的差距都引人注目。”民主时代的基本张力由此就在于“平等所激发的欲望”与永远不可能完全满足这些欲望的各种“制度”之间的“不断交战”(constant strife)。换言之,现代“民主”的一个基本悖论就在于,正因为民主社会提供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平等但又永不可能达到完全平等,人们对“各种条件的平等”的追求变得永无止境:“这种完全的平等总是在人们认为伸手可及时从人们的手指缝中溜走,就像巴斯噶说的已不断高翔而逃走;人们由此为追求完全平等而激动不已,尤其因为它既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就更让人锲而不舍。”(同上引p.198)  晚近十余年来托克维尔在西方学界受到的重视日益有超出其他经典思想家的趋势,其原因实际也在于,托克维尔指出的这种民主永不会停步的特性,即使在西方也只是在本世纪后半叶才变得越来越突出。所谓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女性主义的挑战等等,可以说都是托克维尔所谓“文化民主化”问题的日益尖锐化表现,从而也就再次提出了“民主是否会有最后的极限”这一托克维尔当年自承无法回答的问题(“那么我们最终走向何方?无人知晓”)。
  •     《民主在美国》台湾版导读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以往在西方思想史上虽然也占一席之地,但其地位历来都不是特别高。唯晚近20年来,西方学界对托克维尔的历史评价不断提升,许多学者甚至将他和马克思以及密尔(J.S.Mill)并列为19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想家(认为三人分别代表资本主义批判家、自由主义辩护人、民主时代预言家)。这里的原因无疑在于,20世纪后期西方社会本身的民主化发展以及非西方社会的民主化潮流,似乎再次见证了托克维尔对民主化时代的种种预言和分析。  不过我们需要事先指出,托克维尔并不是“民主万能论者”,相反,他着重的是民主时代来临的不可避免性及其结果的多重复杂性。事实上他预见到他对民主的分析既可以被用来辩护民主又可以被采用来反对民主,因此说他自己毋宁怀有一种双重目的,即希望那些拥护民主的人不要把民主想得那么美好,而那些反对民主的人不要把民主想得那么可怕,如果,“前者少一些狂热,后者少一些抵制,那么社会或许可以更和平地走向它必然要抵达的命运终点。”(Tocqueville,Selected Letters on Politics and Society,ed.by R.Boesch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p.98—100)  托克维尔的名著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上卷 1835年,下卷1840年)。在中文世界一直译为《美国的民主》。但由于中文“的”字的所有格性格,这个译名容易导致误解,即以为此书主要是关于“美国的”政治制度等,这就会大大模糊了托克维尔此书的主旨是关于“民主”的普遍性问题。正如托克维尔在该书的著名导论以及他在1848年革命期间为该书第12版所写的前言中都特别强调的,他这本书要表述的只有“一个思想”(a single thought),这就是:“在全世界范围,民主都在不可抗拒地普遍来临”。换言之,托克维尔的中心问题首先是民主的问题,并强调民主问题将是“普遍而持久的”(universal and perrmanent),唯其如此,他才反复强调,他这本书要提出的问题,“并非仅关于美国,而是与全世界相关;并非关乎一个民族,而是关乎全人类。”(Democracy in America,tr.Lawrence,Harper & Row,1966,p.311)  因此,严格说来,托克维尔这本名著的书名不宜译为《美国的民主》,而应该译为《民主在美国》。就全书结构而言,上卷主要是关于“民主在美国”的特殊表现。民主“在美国”的情况之所以特别引起他的兴趣是因为他认为,在欧洲,“民主时代”的到来几乎无一例外要以摧毁贵族制度为前提,从而以“民主革命”为必经阶段,美国则因为历史短暂、是一个没有“贵族时代”的国家,因此“民主在美国”的独一无二性就在于它不需要以推翻贵族制度为前提,从而避免了欧洲那种民主革命。托克维尔认为,由于民主在欧洲是伴随革命而来,因此许多人已习惯于认为民主与动乱及革命之间有某种必然联系,而他对美国的考察则要告诉人们,民主带来的动乱只是在转型时期的暂时现象而非民主的本质,因为民主与革命的真正关系毋宁是:民主越发达,动乱越少,革命越不可能(参见本书下卷第三部分第二十一章论“大革命何以越来越少”)。  但我们同时需要特别注意上卷的最后一章,这章几乎占全卷四分之一的篇幅,托克维尔却特别说明此章的主题不是关于“民主在美国”,而是关于那些“美国的,但不是民主的”(being American,but not democratic)方面。确切地说,这一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美国的种族问题。托克维尔认为,种族问题特别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在,乃从美国内部直接颠覆了民主的原则,从而成为美国民主的最大内在危险。他尤其指出,种族问题决不会因为废除奴隶制就消失,因为种族歧视的根源并不在美国的政治或法律制度,而是深深植根于美国白人社会的民情(mores),“在美国,黑人的解放恰恰加强了白人社会拒斥黑人的偏见,而从法律上取消种族不平等反而使这种不平等在民情中更加根深蒂固。”(同上引,p.344)因此对美国民主而言,废除奴隶制以后还必须根除“三个比奴隶制本身更难对付、更难去除的偏见:主子意识的偏见、种族意识的偏见、白人意识的偏见”(同上引,p.342)。不消说,这正是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民权运动的主题之一(尽管托克维尔本人当年对此非常悲观,认为这种偏见不可能被克服,因此他认为白人和黑人之间很难避免一场战争)。  《民主在美国》的下卷事实上已经主要不是关于美国,而是集中于民主的更一般、更普遍的方面,因此西方学界普遍认为下卷就其内容而言其实应该更名为“论民主”(On Democracy)。托克维尔自己在下卷第一部分第九章也特别指出,许多误解来自于人们混淆了“民主的东西”(What is democratic)与“美国特有的东西”(What is only American)。但是?该说这种混淆部分地是托克维尔自己造成的。我们如果仔细看一下下卷各章节的标题,可以发现这些标题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标题中带有“美国的”,例如“美国人的哲学方法”,“美国人为什么较喜欢应用科学”,“美国人发展技艺的精神”,“美国的民主如何改变了英语”,等等;另一类则是标题中没有出现“美国”或“美国的”,而是以“民主时代”或“民主国家”为题的,例如“民主时代文学的特征”,“民主国家中诗的某些源泉”,“民主国家的戏剧”,“民主时代史学家的一些特征”,等等,尤其下卷的第四部分所有标题都只涉及“民主”,而不涉及“美国”。粗略而言,第二类标题清楚表明托克维尔讨论的对象是“民主”的普遍倾向。但问题是,即使是那些标题带有“美国的”章节,实际也未必是关于美国,甚至与美国完全无关,例如有一章标题是“为什么美国人多怀上进之心却少有大志”,但实际内容却几乎完全不是关于美国,而恰恰是关于作为美国之对照面的法国。  确切地说,《民主在美国》下卷基本不是关于托克维尔在美国的经验观察,而是托克维尔对“民主时代”的抽象思考,是他对民主在现代社会将会如何表现和发展的一系列推测和预见。我们因此必须立即追问,托克维尔是以什么方法来思考民主,又是从什么角度来推测民主的一般发展倾向的?  民主制与贵族制  直截了当地说,托克维尔实际上是用一种特殊的“比较方法”来思考和分析民主的,这就是民主制与贵族制(aristocracy)的比较。托克维尔事实上是从欧洲旧制度的贵族社会的特性来反推出民主社会的种种特性的。《民主在美国》特别是其下卷几乎处处是关于民主社会与贵族社会的比较。  这里应该特别指出,托克维尔本人来自法国一个显赫的贵族世家。他一生的全部思考实际都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即如何看待法国大革命全面摧毁欧洲贵族体制这一巨大历史事件。托克维尔一家事实上与法国大革命有不共戴天之仇。托克维尔的曾外祖就是在革命恐怖时期挺身而出为法王路易十六担任辩护律师,从而被全欧贵族奉为偶像的著名法国贵族领袖梅尔歇布(Malesherbes),辩护失败自己被送上断头台,连同托克维尔的外祖父也被一并处死;托克维尔的亲生父母则在新婚蜜月时期被革命政府逮捕判处死刑,仅仅因为在等待处决时雅各宾专政倒台才虎口余生,但托克维尔的母亲已经为此而终生神经惊恐。托克维尔从小的家庭教育氛围因此充满憎恨大革命以及缅怀被处死的国王的气氛。  但托克维尔的不同寻常就在于,早在20岁之前他就开始超越了自己家庭以及自己所属社会阶层的狭隘贵族视野和保守主义立场,而逐渐形成了他自己认同法国大革命原则的立场并终生不渝。如他在私人信件中都一再强调的:“促使我们行动的并不是个人动机,而是坚定地要求我们的原则不受任何破坏,我们的原则说到底只能是1789年大革命的原则”(Selected Letters on Politics and Society,p.187)。正是这种立场使得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检讨绝然不同于英国的柏克(Edmund Burke)对法国革命的全盘否定。如托克维尔后来在评论柏克时所指出,柏克对大革命的分析虽然在许多局部问题上不乏洞见,但柏克所描绘的全景却是“一幅全盘皆错的图像”(a false picture altogether),因为“大革命的一般品性、大革命的普遍含义,以及大革命的预兆,从而大革命的起点,完全都在柏克的视野之外”;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柏克生活并拘囿于尚处在旧世界之中的英国,因此不能把握法国大革命的全新之处和普遍意义”,因此他在法国大革命中只看见大革命的“法国性”,却恰恰未能看出法国大革命的真正深刻性乃在于它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意义。托克维尔远高出柏克之处就在于他最早慧眼独具地看出,法国大革命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标志着“民主时代”的到来。因为在托克维尔看来,法国大革命的本质是“民主革命”,法国大革命的问题因此说到底是民主的问题。  托克维尔与柏克之间的根本区别即在于:柏克仍是从欧洲旧式“贵族自由主义”的视野去看待和评判所发生的一切,因此民主时代的问题及现代性的问题乃整个在其视野之外,而托克维尔一切思考的基本出发点则首先就是:民主时代的来临使得欧洲旧式“贵族自由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自由主义在民主时代因此必须走向“民主的自由主义”。  简言之,托克维尔所谓“民主”的对立面是指“贵族制”,而非泛泛与专制相对而言(事实上托克维尔认为中央集权乃是民主时代的基本倾向,参见本书下卷第四部分)。他的所有论述因此都建立在一个非常基本的分析架构上,即民主制与贵族制的相反。在托克维尔看来,正是这种作为与欧洲贵族制相对立意义上的“民主”,才是西方现代性最根本的特征或最根本的问题性所在。因此他把“民主”主要看成是一种“现代”特有的状况,认为古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都不是民主制,而只是“贵族共和国”。因为就所谓“古代最民主的”雅典而言,“公民”本身就是一种特权的标志:“35万以上的总人口中只有2万人是公民,其他都是奴隶”;而在古罗马,所谓“大户”(patricians)和“平民”?plebeians)的斗争在托克维尔看来只是同一大家庭内部之争,因为“他们全都属于贵族阶”。他因此强调,古代所谓的“人民”本身就是指贵族,其含义与现代所谓“人民”乃截然不同。  现代性的最大挑战在托克维尔看来恰恰就在于,现在每一个人都要求被作为平等的个体来对待,这是古希腊罗马人在理论上就不能接受,而中古基督教则只能在理论上承认,却无法落实在“现世”而只能寄予“彼岸”。欧洲旧式贵族自由主义不再能适应民主时代的原因也就在于它乃以“不平等的自由”为基础,即自由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非每个人的权利。而“民主时代”即现代的根本诉求恰恰在于它只承认“平等的自由”(equal freedom),即自由必须是每一个人的自由,而且这种每个人的平等权利日益成为人们在一切领域一切方面的诉求,托克维尔由此以“各种条件的平等”(equality of conditions)来概括现代“民主”。托克维尔一生以卢梭为自己最景仰的两大思想导师之一,说卢梭的著作他每天要读一点,这是毫不惊讶的。因为事实上他对“民主”即“各种条件的平等”所作的透彻分析,乃是直接延续卢梭对“不平等”的分析而来,尤其《民主在美国》下卷对民主基本特性的分析,在风格上都受卢梭《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影响。  托克维尔对民主理论的重大发展之一由此就在于他不像以往那样单纯把民主看作一种政体形式。他突出地强调了所谓“民主”远非只是一个政治范畴,而同时甚至首先是社会、文化、习俗、家庭、婚姻,以至知性活动方式、感性生活方式、及基本心态结构等人类生活一切方面的普遍性范畴。《民主在美国》下卷由此详加分析民主即“各种条件的平等”对知性活动(intellectual movements)的影响(第一部分),对情感方式(sentiments)的影响(第二部分),对民情(mores)的影响(第三部分),以及所有这些社会文化方面的民主化将会对政治产生的反影响(第四部分)。确切地说,托克维尔是把民主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来分析和考察的。也正是这样一种考察视野,使他特别敏感地指出,民主将永不会在某一阶段或某一领域就停步不前,而将成为对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永无止境的挑战过程,如他以揶揄的口吻所言:“难道谁会以为,民主在摧毁了封建制度和打倒了国王以后,就会在中产阶级和有钱人面前退却?”  托克维尔的中心关切是他所谓“民主人”(democratic man)即现代人的基本“心态”——追求“各种条件的平等”的强烈“欲望”——与民主社会的“制度”之间的持续张力。这种张力就在于:“民主的各种制度激发并讨好人们对平等的激情,但又永远不可能完全满足这种激情”(Democracy in America,p.198)。因为显而易见,任何社会再民主也不可能达成完全的平等,但是另一方面,“民主的各种制度最大程度地发展了人心中的嫉妒情感(sentiments of envy)”,因此“人们越平等,他们对平等的渴求就越难满足”。因为“当不平等是社会通则时,最大的不平等都见怪不怪。但当一切都已或多或少抹平时,最小的差距都引人注目。”民主时代的基本张力由此就在于“平等所激发的欲望”与永远不可能完全满足这些欲望的各种“制度”之间的“不断交战”(constant strife)。换言之,现代“民主”的一个基本悖论就在于,正因为民主社会提供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平等但又永不可能达到完全平等,人们对“各种条件的平等”的追求变得永无止境:“这种完全的平等总是在人们认为伸手可及时从人们的手指缝中溜走,就像巴斯噶说的已不断高翔而逃走;人们由此为追求完全平等而激动不已,尤其因为它既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就更让人锲而不舍。”(同上引p.198)  晚近十余年来托克维尔在西方学界受到的重视日益有超出其他经典思想家的趋势,其原因实际也在于,托克维尔指出的这种民主永不会停步的特性,即使在西方也只是在本世纪后半叶才变得越来越突出。所谓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女性主义的挑战等等,可以说都是托克维尔所谓“文化民主化”问题的日益尖锐化表现,从而也就再次提出了“民主是否会有最后的极限”这一托克维尔当年自承无法回答的问题(“那么我们最终走向何方?无人知晓”)。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我们的眼睛还留恋着岸上的废墟,而不曾注意湍流正在把我们冲开,拽向深渊 仅仅托克维尔的绪论读起来就十分有意思,他一个贵族遗少,跟革命者有血仇,口吻居然如此平静地讨论摧毁了贵族制的民主制,并且还相信它未来的发展~~~ 不过吉林出版社的这个版本翻译的也够差的,,你好端端地把密西西比河翻译出来不行么,还有大量的不通顺的句子,看的实在恼火
  •     书很好,我很喜欢,是精装版,但是亚马逊能包装好一点嘛,看到心爱的书被压坏很心疼,书如此精美,包装却如此不用心,哎,很失望。
  •     比豆瓣阅读发行的其他简略版好,内容详细。
  •     翻译也很一般。
  •     “此刻加于我们事物指导者的首要任务,是给民主以教导;如有可能,去重新唤醒它的宗教信仰;使它的道德纯正;陶冶它的行动;用治世经国的学问去代替它毫无经验的行为;用一种对它的真正利益所在的知觉去代替它盲目的本能;使它的政府适于所处的时间和地点,并按照认得情形和环境去修改它。一个新的世界,需要一门新的政治科学。”
  •     以前上美国宪政课,需要托克维尔这本书的好的译本,但是已经有的本子都在底本上存在问题,这个本子的底本是研究托克维尔必须参考的本子,因此值得期待,唯一不足的地方是,正文的注释太少了。
  •     精装的水准虽然不高,但也凑合。
  •     迎接追求平等,欢送贵族精英。美国人的巨大优点,在于他们自己治理自己——允许犯错误,而事后又能纠正错误。
  •     上册误译甚多,不通之处一照商务本即错,出版社重出理应认真编校,骗钱,骗人,没有学术良知!
  •     师妹张函送的毕业礼物。很早就想读的一本书。 很出名的一本书,本以为打着台湾的译本会更好一点,可是完全出乎意料,翻译的有点晦涩,更多的时候是照着商务印书馆的译本做参考。 作者写的条理性也没有那么好,虽然目录很有条理,可是每章展开的时候却有点天马行空的感觉。可能工科思维太注重条理性了吧, 但整本书对于了解民主以及美国的政治制度帮助很大!
  •     已读上册。书中对于美国民主的考察,深入透彻。作者向我们详细探查了美国政治制度建立的源泉和基础,仔细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结果及运作方式。作者对于民主的态度,也并非如今日许多国人一般只谈优点而不谈弊端,而是相对客观的进行描述和分析,毫不掩饰优点,也毫不避讳缺点,让我们对美国的民主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其中作者最为核心的一个观点或者说预测就是“民主不可逆”,今天再看,真是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远见卓识,今天的世界在二战后,掀起了民族独立大潮,是一次民族独立和民主制度在许多国家建立的时期,包括中国实现真正独立自主也是在此时期,当然并未实现民主。自那以后,民主变成为了主旋律,成为了一切民族和国家的追求,虽然追求的道路蜿蜒曲折,且时有反复,但历史趋势却是不断的民主。书评被删,转移到了日记中!
  •     上卷的译文实在不敢恭维,下卷的译文还不错。总体而言,大家还是去买董果良的商务印书局出版的版本吧,那一本通顺多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