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菲利普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1
ISBN:9787020102396
作者:[巴西]克里斯托旺·泰扎
页数:269页

作者简介

● 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决选作品
● 再版13次,被翻译为8种语言
● 几乎囊括巴西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
● 巴西文学最高奖雅布提奖、APCA奖、圣保罗文学奖等
————————————————
这本书关于一个年轻的父亲和他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子,关于生命中的脆弱与失败,自私与羞耻,以及更多悲欣交集的时刻。比起疯 狂的痛苦与爱意,他更喜欢诙谐的柔情蜜意。他为儿子取了一个骑士般的名字,菲利普。菲利普的发育十分缓慢,也无法理解时间,像是被永远地留在了童年。然而在他的描述中,这种状态竟呈现出一种奇特的诗意……
对作者来说,这本书是相当私密的文本,因为作者本人的儿子即是唐氏综合征患者,这个话题他搁置了二十多年才终于提笔涉及。此书一经出版,立即在巴西引起热烈的反响和回应。
————————————————
菲利普,好名字,既简洁又锐利,如同骑士在地平线上的身影,轮廓清晰,透着一份不彰自显的威严。
年轻的父亲一边幻想着骑士,一边不停念着这个名字,几乎要大声喊出来。
他想试试这名字叫多了是否就不好听了,它是否会在回声中失去威严——
菲利普,菲利普,菲利普,菲利普。
不,并没有变化,骑士依旧在地平线,坚定地坐在马上,右手挥舞着长矛。
他的菲利普,他的长不大的彼得·潘,活在一个永远重复的梦里。
在笑声中倒下,在笑声中死去,在笑声中重生。
而骑士永远在地平线。

内容概要

克里斯托旺·泰扎(Cristovão Tezza),当代巴西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52年生于巴西拉热斯,年轻时曾在剧院、商船工作,在欧洲非法打工,还曾做过钟表匠。作品逾13部。2004年凭小说《摄影师》(O Fotógrafo)荣获巴西文学院最佳小说奖,2009年被巴西《时代》(Época)杂志评为百位最具影响力的巴西人之一。他于2007年出版《永远的菲利普》(O Filho Eterno),在巴西引起极大反响。这本书几乎囊括了巴西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并进入2012年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决选名单。


 永远的菲利普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我看完整本书没有多大波澜,讲一个作家生下一儿子,患有天生愚型,几乎没有自己的理解力,作家对他的训练,并没有刻意讲怎训练并取得怎么样的改善,仍是那般愚型,自私的作家想象菲利普可能活不过几个月就死去,因为这在案例是普遍存在这一结果的,这个愿望伴随了很久,但是儿子仍旧那样先天愚长着,慢慢竟然有一特长就是能模仿电视的场景,台词一字不差的。慢慢的长大二十几岁,两父子已经产生感情,菲利普的理解力还是那样。这个便是永远的菲利普。
  •     1. 對自己文學作品的否定,我們很容易因為外界世界的變化來否定或者肯定自己。尤其是他人的眼光和流言蜚語。羞恥心。2. 作者一直在尋找一個開始,或者說作者一直在避免那個真正的開始。猶豫和思考讓他裹足不前。為自己尋找適當或不適當的藉口。不願意去面對。3. 孩子剛出生,父親和母親的反應大不相同。母親除了萬般呵護以為,會自責。孩子有病,她認為是自己錯。而父親缺理所當然的把她的認錯當做解脫自己的理由。把孩子可能的早逝,當做逃避的方式。4. 男人所謂的開始,也可能以前也不是沒有發生過。但是他拒絕承認和接受。比如結婚。婚後他仍然逍遙自由,喝酒抽煙。認為自己不用受體制的約束。他以一種玩笑般的態度對待兒子的出生。與此同時也害怕孩子會讓他的世界有所變化。他思尋的問題,在自己原有的生活中給孩子安置一個不會很煩繞他的位置。5. 和許多父母一樣,男人也把孩子當做自己存在的證明。想孩子出生以後會傳授于他所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對世界的態度。而不會徐考慮事情往往會事與願違,孩子,健康與否,都將會是個獨立的個體。而非一個任憑父母改造的橡皮泥人兒。6. 從覺得自己是真正真實的體現,到因為兒子感到羞恥,男人開始學著認識自我
  •     虽说不才对拉美文学的离奇古怪也确实情有独钟。然而对于巴西文学,西语拉丁美洲里的一个说葡语的国家的文学,了解确实是太少。仅仅知道以下几个名字:保罗·柯艾略,马查多·德·阿西斯,若昂·卡布拉尔,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当然,我不是个球迷,似乎巴西对于我来说,就只剩下瓜拉纳和烤肉了。然而现在,我总算好好地读一了本巴西作家的书。在我的巴西作家名单里,也添加了一个新名字:克里斯托旺·泰扎。泰扎的这本书原名《永远的儿子》,由于儿子的名字叫菲利普,所以中译本名为《永远的菲利普》。作为一个生长在发展中国家的,家境一般的,热爱文学并攻读文学专业的学生,书中的“我”不免使我怀有一种极大的认同。作为上厕所,或者发呆,或者失眠时的臆想,我对自己是个正常人怀有过莫大的感激。当然,作为一个对生殖与生育都怀有憧憬和兴趣的人,我也考虑过如下的问题:如果我的儿子是个智障怎么办?这岂不是要整个儿覆灭我所有的生活。书中的“我”,一个破落作家,遇到的正是这个问题。对于一个依旧有志于艺术的文艺中年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我也曾以为泰扎的这本书也许讨论的正是关于智障儿童生产权利的问题(这个题材的作品似乎并不多见)。毕竟在一开始,作为一个尼采的信徒,书中的“我”就抛出了自己残酷却又可以理解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式想法: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死去,我怎能让一个智障儿子毁掉我的全部生活。然而作为一部好作品,它的内容至少应该是发散的和多调的。智障的儿子并非作品中的一块枯燥的核心,他是整部作品的一个多棱镜。智障儿子的出现使得父亲不得不开始思考并总结自己的一生。因为面对足以毁灭他整个生活的智障的儿子,父亲就不得不思考自己所有的包括过去的与未来的生活。书中的“我”,围绕着智障的儿子,映射出了一整个时代的缩影。这个时代缩影里是巴西,乃至整个拉美一代青年的人生经历及宿命。流亡,写诗,参加激烈的社会运动,反抗各种各样的军政府。其中甚至能看见波拉尼奥在《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中的B及他们的影子。可以说,在儿子的身上,“我”最终找到了自己的身份确认(这也足以解释儿子失踪后的“我”焦虑)。作为一个父亲,和一名作家的身份确认。(而在之前的生活经历中,这样的身份确认是在不停地延宕的,从诗人到海员到钟表匠再到演员再到不成功的作家)。儿子恰似上天强制命定的一面不得不正视又不得不越过的镜子,挡在了“我”的面前。迫使“我”强制去思考一些从青年时代起就一直逃避的问题。起初,“我”不停地寻找各种手段来逃避这个事实(去各种各样的医院检查,企图掩饰儿子的“不正常”,试图运用各种手段让他恢复“正常”),当一切的逃避都失败之后,“我”终于开始逐渐正视这一问题(其间穿插了对于往事的回忆,对自己写作以及学习生涯的重新审视,这也是身份确认的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顺带勾勒了一位典型的巴西文艺青年肖像,这是本书的一个重要部分)。最终,讽刺的是,“我”成为一个离不开的儿子的父亲,在儿子的帮助下,从父亲的这一无法逃脱的,被命运强制给予的身份中,真正地理解了自己以往以及未来的生活,并开始接受自己的新生活。这恐怕也就是书名所想表达的意义所在吧。(泰扎自己也曾说过,这是他第一次就自己的经历来写书,是他迄今为止所有作品中最特别的一本。书中的钟表匠梦想,还有二十一三体综合症的儿子以及很多其他的生活经历都是泰扎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我想,这部作品对于泰扎本人来说,也许会是一个里程碑的存在吧。)值得注意的是,在作品中,女性(母亲和正常的女儿)完全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成为缺失的存在。我不知道这是否可以成为了解这部作品的另外一个切入点。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宁愿认为这只是一本关于父子之间的充满暗流的交谈,或者说,更接近于父亲的“独白”。儿子则是这一场“独白”中的不停地推动力,面对儿子,他不停地回顾并讲述。由此我联想到了一些关于巴西文学的看法。在中文译本的首发式上,也探讨过类似的问题。由于对巴西文学缺乏了解,改革开放以后,文学史的教材编写以及书籍译介的出版,包括图书馆的书籍的列架顺序普遍把巴西文学一并归入到拉美文学之下。然而读过巴西作家的作品之后,我个人觉得,比之于西语美洲的作家们对广阔的社会变迁的外在聚焦,巴西作家们普遍喜欢探讨个人的身份问题(或者说聚焦于个人的内心)。例如李斯佩克朵的《星辰时刻》,与这本《永远的菲利普》,甚至还有马查多·德·阿西斯得《精神病医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毕竟巴西的历史文化与拉美的其他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应该对巴西文学及文化的特质进行重新的审视。最后,我希望这部小说能改编成电影!另:今天在课上听到了胡子老师对本书的深度解读。“我”与儿子,与葡萄牙语的两个国家,巴西和葡萄牙,这三者都处于一种“不正常”之中,在小说中,这三者都在努力朝着一个新的方向转化。“我”的“不正常”在于年轻时不同于社会主流的波希米亚生活方式。儿子的“不正常”在于生理上的三体综合症。巴西和葡萄牙的“不正常”在于军政府向民主化的过渡时期。在小说中,儿子是一条线,串起了另外两者。个人,家庭与国家的命运纠缠在一起,走向一个未知的未来。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父子之爱,平实。
  •     “看!看啊!真正的光!”
  •     主题是父爱,读起来未免过于卖弄。
  •     智商有缺陷的儿子就像一面镜子,让这位父亲开始面对,剖析自己。
  •     什么是孩子什么是成人,什么是正常什么是愚笨。一个作品卖不出去的文学青年,面对一个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子。多年后回过头来坦白自己的羞耻感和无力感,坦白曾经把孩子活不长作为“生活里唯一一件好事”看待。天,竟然可以这么诚实!
  •     梦境都是虚假的,只有梦中的恐惧才是真实的
  •     开头真的对作家无语,觉得作家真的很自私只想自己。后来作家嫌弃菲利普内心想让菲利普早死的想法更是让我寒心。心疼菲利普,心疼所有患唐氏综合征的孩子。希望社会能多包容弱势群体。
  •     在单向街见到作者本人,说自己曾是一个terrible的父亲。但时间治愈了一切。想起了《爸爸爱喜禾》那本书。读了一晚上他的作品。
  •     第一次读到这类题材的,虐心,但也不能回避...
  •     蒙古症
  •     巴西当代的文学也很值得一读,这本篇幅不长,是本感人的小书。
  •     清醒又温情地叙述耻辱又私密的痛苦。一个对自由极度渴望的人如何面对他先天愚型的儿子。我曾经假想过这样的生活场景,我想我会比作者来得更自私……但是真到了那个时候,谁又能说得清。去往另一个精神的世界逃避,也许会成为首选吧。
  •     对自己的审视残忍又迷人
  •     书中多次提到堂吉诃德与卓别林的滑稽
  •     跟大江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在写一样的东西,大江写鸟把残疾的婴儿扔在医院,希望其衰弱而死,这和菲利普的父亲因为儿子可能会得病早死而感到安慰,是一样残酷又真实的心理状态。但人的情感是非常微妙的,特别是当有一层血缘关系的时候,发现孩子有先天性的疾病,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坚韧地生活下去,迎来许多虽然艰难但又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刻。在这本书里,当孩子的父亲是一个充满哲思又诙谐有趣的作家,整本书的情感变化就更令人动容了。
  •     这是一本很诚实的书 作者在写作唐氏症儿子时候 也极为准确的描写了自己这二十年来的心情 包括一直自私和耻辱
  •     菲利普只是一面镜子般不得不正视的困难。
  •     跟类型相似的《亲爱的加百利》相比,这本书相对理性、克制,更多关于父亲本身的感受描写。个人还是喜欢加百利这种感性的描写。
  •     在北京见到作者,疲惫而自由的感觉。因为孩子的关系,会联想到大江健三郎。年轻时候的男主人公,多么想一枚“豆瓣读书”的用户。
  •     喜欢这种细腻真切的真实心理活动描写,把一个父亲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
  •     主角不是儿子而是父亲,描述成“一个男人是如何接受现实强迫自己长大的”更合适。前半本描写主角如何抵触抗拒甚至梦想儿子夭折的部分写得最好,残忍然而真实。
  •     这书真棒。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子是作者对全世界所有疑问的回响。一直在偏离社会化、思辨自我满腹理论的茫者,没一个伟人教会他写实处理。经历“责任是虚假的剩余”、“怀念酒神世界的野蛮”、“上帝赐予我世上所有的书并同时让我身处黑暗”、“是我不正常”后找准自己的社会,结尾于与子相处的日常。你一直犹豫要不要坐下,坐下后会怎么样?生活的洪荒递给你一个凳子,把你按在上面。你坐久了于是与宇宙暂时和解。
  •     改变是潜移默化的 第一次读唐氏综合症的
  •     絮絮叨叨的父亲,看得心疼。“正常”真的那么重要吗?
  •     诗人父亲与唐氏综合症儿子
  •     对于外国书来说 一个好的翻译尤其重要
  •     超真实的,完全不掩饰,逃避,自私。读时是震撼的,有些许的似曾相识的情感,刚为人母时的心情。完全不美化的自我剖析,赤裸的刺眼。最后,没有时间概念的人,成为了永远的菲利普。
  •     偶然邂逅的好书
  •     感动
  •     结尾很生活,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故事(虽然由于篇幅原因这种潜移默化表现得并不明显)。唐氏症患者才是真的活在当下吧,感觉活得开心啊,倒是父亲一直很沉重。
  •     他手持黄色的塑料剑,身披蝙蝠侠的黑斗篷,穿上超人的T恤,下身紫色短裤,脚上一双凉鞋——一个快乐的稻草人。菲利普用剑指着警车车顶的灯。“看啊!” 他叫了父亲的名字,“看!真正的光!” // 巴西作家写的法国知识分子式的意识流小说。虽然是写患病的儿子,但更多是在写自己。
  •     一个年轻的爸爸,一个唐氏综合症儿子。讲述了一位父亲的成长。父亲和儿子是彼此的镜子,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后代,请先自我提高。
  •     我记得,读过一本爸爸爱喜禾的书。 主题类似。 巴西作家,最爱福克纳,怪不得写出来的文字也如此意识流。 20160831。
  •     @4039698
  •     献给永远的自由。
  •     算是自我意识与儿子的共同成长吧
  •     一个敏感失意者的长诗。儿子就像镜子,父亲从中看到自己,父亲亦如镜子,儿子从中看到未来。
  •     不知道这个人会不会有诺贝尔的命哦……
  •     不是菲利普不正常,是普通人不单纯。绝对的五星巨著。
  •     父亲在儿子身上看到自己,儿子在父亲身上看到未来,长不大的彼得潘,温暖而美丽。
  •     一个对儿子没有任何期待的自我中心的不成熟的年轻父亲被命中的唐氏儿子击中,苦难中他与儿子共同成长,从塞满“他人声音”的文学的空中楼阁落向地面,获得了自己的声音。回避20年,终于将私密的题材倾倒而出,也许是作者能写出的最好的一本书。巴西文学更接近欧洲文学,这位作者尤甚。
  •      一个父亲对于自闭症儿子态度由拒绝到接受最后对儿子深深的爱的心路历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