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8
ISBN:9787810794091
作者:茅于轼
页数:351页

作者简介

本书共有44个题目,各成体系,作者用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经验来说明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均衡、通货膨胀、价格与资源配置、外部效应、国际贸易等基本理论。尤其着且讨论了经济制度和交易费用,注意介绍市场经济的文化、法律、道德观念的背景,它们是市场规则得以遵守的基础。它引导读者思考分析、含英咀华,从而体会出能自己审握的的经济学来。工作繁忙的读者.只需片刻闲暇,就可以读上一两篇,有时间再作思考和分析,必能有所收获,使你的“知识人生”更臻完满。...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1 喜欢搬家的美国人2 赌博在美国3 从邮政的垄断与民航的竞争议开去4 节约时间创造财富5 垃圾中的边际效用6 公用事业的收费原则7 美国人如何看待按劳分配8 漫议超级市场9 再谈超级市场10 美国的进口货11 喜欢旅游的美国人12 有关“行”的经济学13 多生产未必多享受14 环境保护的经济学15 政府为百姓服务16 节约能源(上)17 节约能源(下)18 没有替代便没有经济学第二篇 宏观经济学19 让银行为您服务20 个体经济规律和总量经济规律21 美国人如何存钱(上)22 美国人如何存钱(下)23 美国人一年生产多少财富?(上)24 美国人一年生产多少财富?(下)25 美国经济为什么会衰退?26 美国如何对付经济衰退27 美国的通货膨胀(上)28 美国的通货膨胀(中)29 美国的通货膨胀(下)30 现在如何与将来做交易第三篇 经济体制31 经济活动中的是非观(上)32 经济活动中的是非观(下)33 个人和社会的致富之道34 一个人人都买、人人都卖的社会35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36 所有权漫议(上)37 所有权漫议(下)38 从交通规则到经济效益39 美国的色清市场——一切交易都有利于买卖双方吗?40 “金钱万能”的经济学意义41 交易费用42 再谈交易费用43 市场经济的基础:优势交换44 囚犯难题和市场规则参考书目附录一:作者近年发表的部分有代表性的经济学文章附录二:关于作者及其作品的部分报道和评论

内容概要

茅于轼:
1929年出生于南京。抗战时辗转于大后方,1946年毕业于直庆南开中学.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以后20余年从事铁道机车车辆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的研究。1984年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1993年退休后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曾在北京经济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研究生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院校教授经济学,并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经济学研究。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现任国内外12种杂志的主编、顾问编辑和编委。被选入美国Marauis1993至1995年世界名人。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该书1999年获得美国安东尼・费雪国际纪念提名奖)等书。发表了近百篇有关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能源、环境、道德等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图书封面


 生活中的经济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6条)

  •     茅于轼教授的这本书中的文章,是从1988 年底开始,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内部刊物《美国研究参考资料》所写的专栏文章,结成书稿出版也是1993年的事情。从时间上来算,应该都属于“过时”的东西了,但直到20年后的今天,它还能给我们以启示,并且对文中很多现象倍感“亲切”,这实在该令我们好好思考一下:何以在20年来,我们在某些方面坚决不进步或者进步这么小?作者在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本意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美国如此富有?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于是,在其一贯的研究信条——“不论多深奥的理论,如果透彻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支持下,茅教授将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对美国市场的考察和思考,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来说明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均衡、通货膨胀、价格与资源配置、外部效应、国际贸易等基本理论,还讨论了经济制度和交易费用,并介绍了市场经济的文化、法律、道德观念的背景,因为这些是市场规则得以遵守的基础。如果想只对经济学有个全面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的话,这本书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我们要求随笔性的专栏文章能做到这点的话,显然就成了“无理取闹”。但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另外一层意义则是一般经济学教科书无法取代的,那就是对道德的反复强调和对中国社会中某些现象与经济学之间关系的阐述!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主流的“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对商业的理解不够或有错误,但在我们已经对市场经济不再陌生的今天,如果还有人非要将我们的不足归结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低劣”就更像是用脚趾在思考了。我们现在并不讳言自己有“逐利”的本性,但无法否认的是现在更多的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整体道德的下滑!为了逐利,什么假的都敢造,甚至是药品和婴儿奶粉!这些已经超出道德的范围而违反了法律。还有更多的则是短视地追逐私利的行为,甚至一些损人不利己的现象大量存在!仅拿作者在文中提到的一个小例子:为什么在中国,工人的工资水平低,每个零部件的生产成本也低,但整车的价格比美国高出那么多?(现在很多车即便按汇率折合后,还是美国便宜很多。)为什么?答案是:交易费用太高!而作者认为“信任和普遍存在的社会的商业道德是降低交易费用的根本条件。”其实市场经济的“利己”和道德伦理的“利他”,看似矛盾,但却有着深刻的联系。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的《国富论》使得亚当.斯密享有着“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但在《国富论》(1776年)出版的15年前,他就出版了伦理学著作《道德情操论》(1759年)。不过正如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所言:“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由于人们只看到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论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重视经济人的谋利心理和行为,强调“自利”,却相对忽略了其在《道德情操论》中所重视的社会人的伦理、心理、法律和道德情操,从而曲解、误读了亚当•斯密学说。”在此,我们不去讨论那些因为过于贪婪而触犯法律的情况,而经典的“囚徒困境”揭示了短视地只以自己利益为目标将导致对大家都不利的结局。作者总结说:“一般人对道德的理解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保证别人的利益。这种对道德的理解的根本弱点是没有注意到,自己又是别人的别人,而且别人也是他自己。因此从社会的整体来看,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是讲不通的。”道德“要求每个人在公共秩序方面遵守规则,最终他本人也能享受到别人或全社会为他提供的道德服务”。“商业交换同时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动机在起作用:交换本身是受自利动机的驱动,人们做生意都是为了赚钱,这是完全正当的;同时做生意必须遵守市场规则,这是受道德约束限制的,它是反自利的。一个成熟的市场体制最根本的特征是自利动机和道德约束协同作用。每个人都受周围环境的熏陶,懂得哪些场合下应该自利,哪些场合下应该受道德约束。”所以说,道德并不是总和个人的利益冲突的,而且,如果整个社会对道德的加强可以使得社会运行的成本大大降低,社会运行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从而,根据经济学中“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的原理,我们国民的生活水平也会大大提升。当然,这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努力。最后,借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先生的一句话结尾:“市场经济应该是一个讲道德的经济。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  
  •     原文 汽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很难与别国竞争,所以作者建议在一段时间内控制甚至禁止进口高级豪华轿车这不是没搞清楚中国汽车工业起步阶段在做什么类型的车---低价格,低配置的经济型汽车,就乱建议吗?1 控制豪华轿车,根本无助于国产低档车的销量,国产低档车不是进口豪华轿车的替代品,大家处于不同的市场,福特一个型号打天下好像是还是二战时期,汽车市场早就细分了,得不到利2 后果,有市场需要,有利润,肯定有人铤而走险,做走私,那么这些豪华轿车的国家的进口税收又少了一大快,有损失感觉这个建议就像为了保护茶农,而禁止或者控制进口咖啡一样 头一次读茅先生的书,对美国经济生活的分析,虽很多陈词滥调(在美国人写的经济学普及读物中出现过),言之有理,估计所差还不多,但是对国内的建议中,感觉本身就对国内真实情况很不了解,还急急下建议基本上整本书都在建议自由市场,介绍市场力量如何运作,但是建议中又把关税,贸易保护主义拿出来,矛盾重重,明显的经验不足失望
  •     本书成书于80年代末,那时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氛围依然浓厚,普通人对市场经济的思想远远没有现在人开放。然而作者在书中的观点是如此的超前和到位,以至于2005年的今天读来依旧没有丝毫过气之感。此书可为初涉经济学者的启蒙教材:书中所取事例、所作分析,尽皆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经验;每个短篇后又有小节,阐释本章揭示的经济学原理。书写了是给人看的,比之现今中国思想界一些青年学者文风之孤僻深奥,一味的堆砌罗列学术词汇,让非专业人士读后云山雾罩(如果想体会一下这种感觉,就去天涯的关天茶社,或者买份南方周末看视点版的网眼栏目),茅老先生确实值得后辈仰止。作为国内顶尖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茅先生的著作不仅在经济学上造诣颇深,书中涉及的美国社会风土人情、政治生活,也是我这个“美国研究爱好者”的兴趣所在。旅美杂记,当世首推丁林两位先生和薛涌先生的作品,而本书所作,当比上述二者更早。我以为在他们的作品中,丁林以历史见长,薛涌以法律见长,而茅先生的这部《生活中的经济学》,自然以经济现象见长了。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主要以当时的美国为例,事例已不新鲜,而其中的道理仍有启发。
  •     一开始还蛮惊奇的,全是由生活中的小事讲开去,但也突然让我意识到了,我对经济学也不是那么的感兴趣。
  •     不可不知的常识啊
  •     很浅显易懂又联系实际生活的一本书,推荐.
  •     经济学启蒙书 通俗易懂
  •     我十年前读过,很多思想琢磨不透,说对吧可以说不对也行。后来读了国内一本关于逻辑和哲学的书特别强调了茅于轼这本书太多逻辑和学识矛盾,最近才知道茅是有故事的人,上面有人!飞檐走壁可以,小心掉下来。
  •     我这非专业人士看看还是不错的
  •     你能从苹果传奇乔布斯的一生的到一些启发,天才就是天才!乔布斯是横跨电脑,数字音乐,电影的教父!
  •     浅显易懂,寓教于乐,入门读物,有所收获。
  •     值得读,主要是中思维。“一般人都相信,要实现社会的富裕必须让每个社会成员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都认为私利是万恶之源,如果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私利,社会必定四分五裂,何谈富裕。计划经济的哲学基础就是见利在这种共同目标基础上得,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了斯密的理论,也印证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其实,自利和自私要区分下。SELFINTERESTvsSELFISH
  •     通俗易懂,不过时。
  •     美国走向自由市场经济的道路,不知道我们要走多久
  •     不如把书名改成≪我眼中的美国经济≫
  •     茅老当教科书来写呢,看完基本宏观微观的基础课可以有了。而且写的时代久远啊,我看着总感觉就要写出被工贼刘少奇迫害等等的语句来。
  •     茅老的经济学人生四十多岁才开始啊,佩服!难得让人看得流畅的经济学书籍
  •     主要讲美国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涉及很多基本问题,市场机制与道德,价格因素,货币,通货膨胀等
  •     通俗,贴近生活
  •     茅老师经济学讲得很清楚,启蒙之作
  •     家常式的经济随笔。
  •     上学期上过经原之后再读此本书,清晰了不少。
  •     经济学普及读物,还不错~
  •     简单易懂,就在介绍美国的经济情况
  •     深入浅出!很好的书
  •     婆 英国文学 外国文学
  •     深入浅出
  •     简单通俗,童叟无欺。
  •     这本书写于九十年代处,虽然距今已经很久但是书中的观点和理论放到今天依然发人深省。
  •     通俗易懂 比较优势 制度与文化的关系
  •     枯燥,唠叨
  •     有些部分过时了 6年前看的
  •     大概是12年暑假读的把...读了一半,觉得很好。
  •     能让人对经济学有一点了解
  •     生活中的范例,通俗易懂,娓娓道来,适合初学者(12.5.23-5.26)
  •     我不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有些专业词汇需要我推敲许久之后才能理解,看起来略有吃力。
  •     简单的道理要说这么多次,显学也不容易啊
  •     这本书对我而言有巨大的影响,几乎是经济学的第一本入门书。虽然回头看来,书中的不少结论都值得商榷。
  •     说道理,讲常识,做普及,好事一件
  •     茅老先生的经济随笔,各篇自成体系,适合翻阅体会。
  •     太入门
  •     茅于轼老爷子的作品,我非常喜欢,大学年代重要的一本书~
  •     经济学人喜欢讲故事, 茅老先生讲得不错、
  •     写得较早,讲得不错。
  •     有用
  •     茅老先生的有些话是很有道理的
  •     本以为是概念科普的书,其实是通过在中美两国生活的体会谈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看书中行文可以发现该书成文颇早,里面提到的细节还在描述我国80年代的样子。但正是这样一本书所提到的问题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书中的建议依然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可见我们的制度和意识是多么亟待改进。看过之后心情很沉重。
  •     写于20世纪90年代出的书。前面有些章节的内容在当时可能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感觉新鲜,但是现在来看就觉得太正常了,太小儿科了。后面的还不错。不过经济理论通常不会过时,且生活中的大多数现象都能通过经济学进行解释。
  •     能做到深入浅出地将微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用人们常见的生活形式解释明白,恐怕非茅于轼先生莫属。对于我这种菜鸟,这本书作为入门级别的实在合适不过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观念转变是对金钱的看法——货币背后的购买力才是最重要的。
  •     原本可以写得更好些。
  •     交换产生财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