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1-11
ISBN:9787100033190
作者:[德] 康德
页数:68页

作者简介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是康德在第三批判之外唯一的一篇美学著作。充分显示了作者的风格、人格与若干重要思路。书中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优美与崇高的对立与统一,一是强调美的主观性。

书籍目录

第一节 论崇高感与优美感的不同对象
第二节 论人类的崇高与优美的一般性质
第三节 论崇高和优美在两性相对关系上的区别
第四节 论民族性——就其有赖于对崇高与优美的不同感受立论
译名对照表

编辑推荐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

前言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是康德于1763年撰写的一篇长文,次年在哥尼斯堡作为单行本出版,题名为《对优美感与崇高感的考察》。通常在人们的心目中,康德是以这样一种形象呈现的:他是一位鼎鼎大名的哲学家,但同时也是一位枯涩的、刻板的纯哲学家。他一生足迹从未出过他的故乡哥尼斯堡①,生活有点古怪,没有任何嗜好,终生未婚,甚至也从没有恋爱过。每天、每月、每年都过着一成不变的刻板生活,以至于邻居们都以他每天固定的散步时间来校对自己的钟表。他的哲学也是枯燥无味的,文风沉闷而冗长,《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大概除了少数专业者以外,一般读者很少有人通读完了的。阿·赫胥黎(Aldous Huxley)曾有一篇谈旅行的散文,说到出门旅行的人的行囊里,每每总要带上两本书以供旅途消遣,有人就选有这部《纯粹理性批判》,但是直到旅行归来,实际上连第一页也没有看完②,似乎颇有点讥讽意味。这部书中文有两种译本,即胡仁源译本和蓝公武译本。

内容概要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生于东普鲁士的格尼斯堡(该地自1945年以后,成为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的领土),父亲是一个马鞍匠。康德的家庭信奉路德宗的虔信派。康德从小在教会办的学校受教育,1740年进入格尼斯堡大学神学院,1745年毕业后当了九年的家庭教师。从1755开始,康德一直在格尼斯堡大学任教,当了多年的编外讲师,1770年才晋升为教授。
康德一生没有离开格尼斯堡,每天生活极有规律。他每天下午都要在一条街道(它后来被命名为“康德小道)上散步,他准时到这种程度,以至当地居民按照他出来的时间校正手表。但是,他那刻板和平静的表面生活与他的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着革命思想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在普鲁士这个边远小城,注视着世界的最新发展,讨论着时代的前沿问题。他在创造了深刻反映启蒙精神的批判哲学之后,又明确地提出了“什么是是启蒙运动”这一至今还吸引着哲学家的问题;他一生中只有一次离家到一个一百公里外的城市旅行的经历,便他却像一个阅历丰富的旅行家那样,在人类学著作中对各国风土人情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但他的理性宗教观却被普鲁士政论指责为“歪曲蔑视《圣经》和基督教的基本学说”。康德是卢梭的崇拜者,他与卢梭一样,是一个平民哲学家。他说:“我生性是个探求者,我渴望知识,急切地要知道更多的东西,有所发明才觉得快乐。我曾经相信这才能给予人的生活以尊严,并蔑视无知的普通民众。卢梭纠正了我,我想象中的优越感消失了,我学会了尊重人,除非我的哲学恢复一切人的公共权利,我并不认为自己比普通劳动者更有用。”
《纯粹理性批判》发表之后,康德成了青年学生向往的导师,政府也不断向他咨询各种问题,但为了捍卫思想自由,他不顾政府的禁令,在退休之后发表了《学院之争》(1798),继续讨论宗教问题。
人们为常说,康德的生平就是他的著作。康德的著作以1770年为界,分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批判时期的著作又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著作。理论哲学的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或A版,1781;第三版或B版,1787)和它的简写本《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实践哲学的著作有《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1785)、《实践理性批判》(1788)、《完全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1793)和《道德形而上学》(1797)等。他的《判断力批判》是一部内容特殊的著作,其中关于审美判断和目的性判断的论述可以解释为联系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媒介,也可解释为前两部批判的补充。

章节摘录

人们各种悦意的和烦恼的不同感受之有赖于引起这些感受的外界事物的性质,远不如其有赖于人们自身的感情如何。愉快和不愉快就是由它所促动的。于是便会有:某些人的快乐对于别人却是痛苦,爱情的烦恼对人人都是一个谜,以及一个人所感到的激烈矛盾而另一个人却可以完全无动于衷。对于人性的这种特点的考察的视野,可以伸展得非常遥远,并且还隐蔽着一片既引人人胜而又富于教益的宝藏有待发掘。目前,我只把自己的目光投在这个领域中看来是特别例外的一些地方,——而且即使在这方面,也更其是以一个观察者的、而不是以一个哲学家的眼光。因为一个人只有满足了一种愿望时,才会发见自己是幸福的。所以使他能够享受巨大的满意(而又并不需要有突出才能)的那种感觉,就肯定是非同小可的了。那些大腹便便的人们,他们精神上最丰富的作家就是自己的厨师,而其所嗜好的作品则只见之于自己的窖藏;他们将会在庸俗的玩笑和下流的开心之中享受到同样活泼泼的欢乐,正有如感情高尚的人们如此之自豪地所做到的那些一样。一个懒惰的人喜欢听别人朗诵一本书,因为那很容易使他昏昏入睡。

图书封面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康德,如此刻板生活着的貌似常人的他竟然有着如此丰富多彩绚丽无比的内心。他让我知道自己如此的渺小,而更谦卑。他让我眩晕。
  •     很有意思的小册子。康德在第一章对优美和崇高进行了区分,这种区别是从审美情趣上来界定的,但更可以推衍到艺术、道德等各种领域。在第二章他将这两种品质界定在两性关系上,女性是优美的,男性是崇高的,这种界定依然带有其时代特有的烙痕,毕竟我更同意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着阿尼玛与阿尼姆斯,但此文依然可以带来新的洞见和启示。第三章可以显然看出康德熟谙西方各民族的特性,对东方民族和黑人带有欧洲人普遍的傲慢和偏见。
  •     这是一本极好的书,康德对人性的把握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康德在本书中说:女性是优美的性别,男性是崇高的性别。他还说,对一个男人来说,最大的否定莫过于说他不聪明;对一个女人而言,最大的否定莫过于说她不美。我同意他的观点。女性作为一种性别存在具有合理性,就在她是美的。但若说女性之美仅在容貌、身材,那么,对而绝大多数女性来说,其生活等同于一场悲剧,因为外表美的女性只是极少数。幸好,人性之美并不仅在于此,如同男人一样,女性之美也在精神。首先是外在的气质,她无论五官、身材本身的各部分的位置关系、美学比例如何,但其眼睛是可以有神的,可以有天真无邪的笑;她的举手投足都可以有说不出的风味,不是造作,而是真正的优雅。除此之外,她的内心可以是纯真的。“真即是美,美即是真”,这是济慈的名言。女人深厚的同情心,是属于她性别的特有的美。她同样也可以是聪明的,而智慧使女人更美。

精彩短评 (总计67条)

  •     喜闻乐见。
  •     给五分是因为康德太可爱了!
  •     何老在译序中不断提及“历史理性批判”一词,会想起的是大二开学时,邓晓芒教授在师大的讲座上对这一说法的质疑,随之而来的则又有许多印象;暂且按下。 读完的第二本康德著作。对比着《奠基》,这本书的内容轻松许多,论证的色彩并不是那么强烈,读来不觉十分困难;若以康德自己在书中的说法,《论》一书称得上优美,而《奠基》一书则是崇高吧。
  •     没收到这本书,但是商务馆出版的书都一级棒的
  •     原价就是7块,买的就7元。如果有电子版就看看、别买了。
  •     假期都完的第一本书
  •     按今天看康德不但直男癌还是种族歧视。= =
  •     比三大批判易读,推荐
  •     这种二分法以及将之对应在两性关系上的论断,并不政治正确,却相当一部分是事实正确的。前三节有一些启迪。
  •     前批判时期的作品,还是有点粗燥。第四节总体上是大叔闲侃,用后批判时的思想观之,没有亲身的周游经验,毕竟扯起来比蒙田更随意了。不过第三节对于基于自然人性的分析,既照顾现实,又高屋建瓴,康德劝世人律己宽人,实在是智慧之言。读康德,人通透。
  •     虽然薄薄的,但是很喜欢,读起来比较开心、、
  •     一个可爱礼貌的直男
  •     康德写的书,别的比较难读,这本浅显易懂而不失深刻。简单的说,这本书是告诉你一个认识人类的一个视角。他把人分两类,就像易经告诉我们万物分阴阳一样。这本书有很多时尚的观点,能用来分析为什么本来是男人却要娘娘腔,为什么是女人却要强悍得不行,以及为什么人们要厌恶这些倾向。他对世界各国的评论也很有趣,还有几句写道了中国,值得一读。
  •     领略康德极有趣味的一面。
  •     简短有趣,适合一读
  •     好像是大二還是大三的時候看的,當時囫圇吞棗地過了一遍,我覺得是完全沒看懂⋯⋯⋯但是大家評論還是很高的啊!
  •     商务印书馆的,质量就不用说了。翻译是何兆武,行文自然优美,看到康德闲侃的感觉真不错。
  •     序言写得很清晰。这个书越读到后面越脱离作者的日常风格嘛。
  •     仿佛复印店里出来的,就那么几页,很薄很薄。
  •     大家之作,我水平比较低,看得不是很懂,先囫囵吞枣的看一遍,以后慢慢再品
  •     建议结合柏克那本崇高与美来读,前两节是重点,三节部分偏薄(原谅时代和单身男吧),四节是小品娱乐不必较真。
  •     从美学的思路对民族的不同传统心理给予关照
  •     崇高使人感动,优美则使人迷恋……
  •     这可能是康德最好懂的一本书
  •     康德难得看得懂的书
  •     第二章对优美与崇高的区分与阐述、对德行的分类非常非常有趣;第三章几乎不能看;第四章写他眼中的各民族性格,有精到之处,但刻板印象、种族偏见(黑人全然野蛮etc.)也很重。
  •     这本小册子都和批判时期的作品一样给五星的话,本身对Kant就是种侮辱。前批判时期的作品相较于批判时期确有显青涩之处(不是说不好,只是说大神还没发威),优美与崇高也主要是作为相对立的二者而存在。尽管如此但还是能感受到康德的知识储备已经很足了。BTW,看到康德竟然会开玩笑,真的是让我虎躯一震。
  •     剖析仔细但还是要以时代方式为转移。
  •     康德早期,对于美感和崇高感的认识基本上是符合的。唯有有感,他是一个观察者,却少有体验。
  •     对女性的观点和我很相似啊。看看康德对不同民族(黑人、野蛮人、东方人)的看法————二战以后世界变了多少啊!又是性别歧视又是种族歧视,康德要活在今天就死定(so dead)了。但我还蛮喜欢他这是为啥。
  •     内容充实,用处很大。。。
  •     终于读完了,非常失望……
  •     “崇高必定是伟大的,而优美却也可以是渺小的。崇高必定是纯朴的,而优美则可以是经过装扮和修饰的。”“美是个人情趣和美妙感受的表现。”(主观)
  •     读得很吃力…大概是我理解的太浅显了,觉得不是很有趣。也有可能是我对后面讨论女性的部分感觉不舒服吧。
  •     读完之后,第一感觉是这本书与美学的联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密切,与其说它是一篇美学作品,倒不如说是康德对人性、对人的情感和心理的一种辨识和观察。不过我倒是很满意,如果说批判时期的康德是缜密而又理智的,那么这部前批判时期的小书则显出了康德的几分天真。这份天真,有部分来自于全书溢满的浓浓的人情味儿,所以让人感到亲切而又有趣。 这本小册子的魅力就在于其中的人情味,它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康德,同时也让我想起了卢梭。据说,康德唯一一次中断日常的例行散步就是因为读卢梭的《爱弥尔》忘却了时间。除却人情的和谐,康德在书里也对历史上种种怪诞的文化现象表示了自己严肃的责任感,其中就包括对十字军东征的批评。在这个意义上,优美感和崇高感,不仅仅是康德所要考察的对象,同时也是这部小书——一部美学的番外篇,自身的风格。
  •     美感不等于快感
  •     之所以给四星,考虑两个因素:1.就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来看,自然是该给五星的;2.但何兆武先生的翻译——虽然何老是老翻译家和学者了,但我个人觉得不是太好。语言表达不够流畅,也不够简洁,这似乎不能单纯归结为学术著作翻译难的问题……
  •     坐而论道
  •     运用同感的深入剖析获得结论。内省,不仅是作者的利器,也是我们每个人拥有并可运用的无价之宝。
  •     写艺术的那一章还不错,但是写男女那章实在有点直男癌啊……写国家那一章也觉得格局太小……(不过毕竟当初的社会和现在太不一样,可以理解)
  •     应该说是。。有趣?
  •     很喜欢这本书,虽然很薄,但内容有些还是有分量的
  •     在牛的人,在时代认识上还是有很多的不可取的地方。终身未娶的康德与同性恋王尔德都给了女性如此高的赞美,真是让人不太懂,也许就像《走向共和》中孙中山用来泡宋庆龄那句话: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我们的她们值得所有的宠爱与赞美!
  •     当时一看书,小小一本书译序就占了三分之一,有点不舒服。但越看越喜欢,就是因为有了这么详细的译序,我才对作者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这本书也有了一点小小的感触。总之,书很好,值得买。特别是不贵哦!
  •     康德把事件或人性一分为二,论证了优美与崇高的对立、互依。人格的完善之路,优美与崇高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在有些时候,优美与崇高也会互相角力,自我要妥善权衡,有意识地平衡两者的比重。
  •     书中预设“大自然的规划/目的”的存在并对此深信不疑,这却是我存疑之处。第二节对道德情感和心灵结构的论述很精彩,第三、四节陷入了对两性和民族的种种偏见之中。
  •     大學的時候就喜歡康德的這段美學論述。居然在學校博群書節撿到了~
  •     原以为讨论的是什么是优美感和崇高感。然而写的是作者对他所认为的优美感和崇高感的一些观点,比如他说‘悟性是崇高的,机智是优美的。勇敢是崇高而伟大的,巧妙是渺小的但却是优美的。’由于我不清楚他所认为的优美和崇高是什么,以我自己的感受去定义又难免偏颇,导致看起来就是云里雾里,就像在建一个没有基础的房子。且作者对于自己的观点也缺乏严谨的论证,虽说是大师也不免有些想当然的感觉。如果想了解康得的想法就买来看看,想看客观论证的就不要买了。
  •     平实近人,每读康德的文字 都感到字字珠玑的崇高与逻辑思量的优美
  •     毕业三年,已经彻底丧失了阅读哲学著作的能力了。一本不到100页的小册子,磕磕绊绊读了好些天。书是好书,只是最后两张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有浓浓的性别和种族歧视。
  •     受益匪浅
  •     前两章
  •     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康德就是这样,细微之处总读不明朗。 但论述严谨精深,观点又对胃口,算是相见恨晚。 另: 女性黑人什么的就别太在意了...人家也不是无脑不平等看待的,时代所限; 有些地方康德略萌,跟孟子一样一本正经地使人发笑。
  •     不知道康德会用怎样刻薄的字眼评价同性这件事情。
  •     第二部分对于现在来说……大概更有意义了。另外,说翻译不够精准有错误疏漏这个还是可以讨论的,但连这本都要借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指责翻译的语句令人崩溃“不够好读”来为自己汉语教育的失败和思维能力的薄弱找借口的,我只想问一句那您还能读什么?
  •     没给五星是因为有对女性和民族的偏见,但也不能过分苛求,毕竟要受到时代限制。综合给四星。
  •     不错,虽然有点晦涩,总体还是挺好的。
  •     书中很多观点不是特别认同但是这就是哲学的优美感吧,没有定论,千人千面。可要小心了,这本书看起来薄,实际上读起来挺累的*ˉ︶ˉ*
  •     康德复习。何老再怎么狡辩,这本都只是康德的少作,与批判时期相比,思辨很不严谨,过多依赖感知经验,未窥先验主义的门径是显然的。
  •     人可以没有信仰,但不能没有对生活的真诚与虔敬,这虔敬当源自人类面对宇宙的无垠、自然的崇高所升起的那种莫名所以、超乎语言之外的感受。
  •     现在的书太贵了,薄薄的一点,7块钱。伤不起。还好质量还行吧。
  •     前两章不错,后两章嘛就随意看看就是了
  •     初次接触康德,便宜又好看,重要的是给了我接触更多经典的决心和信心。
  •     崇高发乎于自然,却只能托身于艺术。 (这本真有意思:)
  •     非常差劲的著作。且不说作者的结论如何,如果一本哲学著作只需要列举结论,完全不经过逻辑推理的结论的话,这本书才配得上推荐。作者的态度可以用最后一章他自己所说的 "Aufgeblasenheit" 来形容了!
  •     原文的探索和翻译都很不错,值得一读的一本书。令人再度想起往日的种种。
  •     如果读前没有何兆武译序的引导,不了解康德美学在思想史中的意义,这的确像一本心灵鸡汤。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