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佛殺佛-一行禪師的禪法心要》章节试读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出版日期:2005-9
ISBN:9789867884503
作者:一行禪師
页数:204页

《見佛殺佛-一行禪師的禪法心要》的笔记-第49页 - 第二章 一杯茶

如果从本体论的角度思考,我们可能会以为佛陀将其“无我”教义,看作是与“我”相对立的一个真理,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从方法论的角度来思考, 就会立刻发现“无我”的观念,不过是为了把我们从教条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一剂解药。
个人体会:
《金刚经》里说过: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领悟真理是目标,其间所产生的一些概念是用来帮助我们达成目的,但概念本身不是真理,不能执着不放。

《見佛殺佛-一行禪師的禪法心要》的笔记-第50页 - 第二章 一杯茶

偏见来自于不去接触了解,却仅凭字面想当然。
民间往往因为“无我”“无常”两个词而对佛教有诸多误解,认为其消极悲观。第二章中一行禅师解释了这两个词的一些概念:要想理解无我,必须要懂得佛教中无常的观念。“诸行无常”——万事万物都始终处在迁流变化的状态之中。没有任何事物能在连续的两个刹那(ksanas,可以想象的最短的时间)中保持不变。因为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转变,即便在刹那之间,它们也不能保持其同一性。无我的原则,揭示了事物本身与其概念之间的深刻区别,事物是动态的、活跃的,而概念却静态的。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我们所以为的桌子只是概念,材质、色彩、体积等等的主观印象 ,形成了桌子这个概念,但桌子本身并不只有这些,比如物理学家就会觉得,桌子是大量原子所组成的。不仅如此,工匠、树木、森林、木作工具等等 ,也是形成桌子的要素之一。再往更广泛的方向说,桌子与工匠的亲人、他们所吃的食物、以至世间万物、整个宇宙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么一举例,我们就能够明白佛教一个重要理论——事物的出生、成长和衰减取决于无数原因和条件,而非由一个单一的原因所决定。( ¯ □ ¯跑个题,我突然就想到了《现代性与大屠杀》所提到的病因学情结,历史的发展也是如此,是合力而成~错综复杂,难以一言概之。 )
在这之后,禅师就介绍到了佛教修行的目的,即不要在形而上学的思辩上浪费时间,事事都要弄清前因后果,世界是否无限,万事万物本源都和最终的解脱无关。就像一个人被毒箭射中,如果不立刻取出毒箭,却非要先弄清凶手是何身份,又有何动机,很可能这个人早就死了。
当然,个人觉得仅凭某种人文思想是没办法解决一切人类的问题,甚至对于具体事物不穷根究底的话,恐怕人类至今还在山洞里茹毛饮血,享受不到现代文明带来的诸多便利。不过佛教从解脱世人的宗教角度出发,也并无不妥之处,所想解决的问题和切入点不同而已。
接下来的章节会继续提到直接体验实相,还有主客体的问题~嘛,我还会继续做笔记写废话。另,不知道为什么《见佛杀佛》至今内地不曾引进版权。想来想去也许是这书不够快餐不够鸡汤的缘故?


 見佛殺佛-一行禪師的禪法心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