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隙碎笔》书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9
ISBN:9787020065417
作者:史铁生
页数:440页

怀念史老师,愿一路走好!

沉痛悼念史铁生老师,笔耕不辍,智慧一生!“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生与死的盛宴里,都有你

史铁生离开那年,有一条让我珍藏到如今的微博---那年,老师给我们读《我与地坛》。老师哭了,底下男生女生也哭了。上本科的时候,要在图书馆里要找到史铁生的书并不容易。搜寻了几圈,在两米高的最上层书架找到了他的名字。想想他生前坐轮椅的样子,在这儿,估计他是看不到自己的著书了。你看,自然而然的,提到史铁生这个名字,就要提到他的残疾。就像我的一位好朋友所言,这普世的人,纪念他的方式就是纪念他的残缺。这个人,成天累月年复一年地被困在矮矮的轮椅或者小小的病床上,发出一些有关疾病的呻吟,和这世界上康健的,狂欢的,平凡生活的我,有什么关系呢?除了我爱他。爱他的文字,爱他那些为世所知和不为人知的散文小说自述集。开始爱他,是爱他笔下的母亲,继而学会爱我的母亲。世界上最苦的是母亲,是背着十字架却担当了我所有风雨的母亲。他的《我与地坛》,让我在青春期不正常的狂噪时期里,学会用爱去克制伤害,去学习尊重。很少有那么绵延而滚烫的感动,烫烙熨帖贴合在人生的每个经历里。老之苦,死之别,总让人不自觉地想要仰望苍穹或星空,就象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找寻,追忆他栖息过的地坛。后来爱读他的其它,比如《病隙碎笔》这样记录他生命的书。那些痛苦的,混杂着正常健全的人无法理解的,近乎怪异的呓语,时常让我感觉像掉进一个无底黑洞。陷进里面,仿佛我自己没有肢体只有躯干,又像踏入沼泽深陷其里只得绝望挣扎。有一种图片处理效果叫黑白做旧。你能看到的彩色世界失了生,就是那种感觉。这感觉本身就是对处于色彩世界的人的颠覆。所以,中学的年纪,我几乎找不到同龄人试图,或者正读着这样的书。而我,那时也没有读,只是看看封面,看看前言,想想,想不懂就放下,放了很久。直到高三。那个时候先生经常是命悬一线,直到那一天,2010年的最后一天,他还是没能迎来2011年。高考前的作文集训课,我执意篇篇各个题目都写纪念他的文章,每次写到最后手都在抖,停不下来。那时我固执地想,有个人,那个人离开了就再不再见了,离开了就再也没有谁能取代了。什么叫时间长河里人终归归墟,说什么放任旷达人终有一死……不是的,不会的。因为只有那一个人啊。而大学,也终于开始读先生的其它。一篇篇中短篇里,他写禁锢在身体中不灭的希望,这渺茫寄托最终上升成为一种必然的盼望。他就用那一个个故事说,人,必须找到什么去信仰。读着读着,我就莫名想到那个童话,童话里海的女儿变成了泡沫。可你知道安徒生原版故事里怎么写吗?在人常常忘记的那结尾七段里,安徒生写道:海的女儿是向死而生了。向看得见的世界死去,向看不见的世界活了。她本是为了拥有不灭的灵魂,才想要爱的能力和真正的爱。但当她懂得真正的爱是牺牲的时候,她选择了放弃不灭的生命。而这不止息的爱,却成了灵魂的唯一途径——她在牺牲与舍己的爱中复活了。在这个世界上挣扎了又挣扎,我最终相信了海的女儿的故事。先生呢?那些去了再也不会回来的人呢?那些在苦难的折磨里艰难支撑的灵魂呢?如果只有苦难能把人带到深处,如果只有痛苦能让人谦卑,如果祝福要透过雨水,医治要经过流泪谷,如果死亡不是终点,而是一场必然来临的审判或者盛宴,我不敢妄语,却愿意相信,这些最深的失望,和生命的巨大痛苦,就有意义。它们指向这个世界无法满足的渴望,指向一位公义的创造者,一位慈爱的父亲,一位寻找,等候,永不止息的爱的源泉。

前往 则携光明一同

“黑洞是通往另一个平行宇宙的入口,黑洞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足以使光坠入无法逃离。如今人类已经通过x射线望远镜等设备,在宇宙中发现了疑似黑洞的天体。”“那光被黑洞吸走了,光不是越来越少了么,宇宙会越来越黑的吧。”“白洞是光的出口,与黑洞对应,白洞的寻找过程依旧在进行中”“白洞没有找到么,宇宙真的会越来越黑么”幼时追问过的事,今晨的曦光中又被我想起,伴着不眠的眼。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到底找到白洞了吗。在我心里,那仿佛是,光从黑暗中涅槃重生后的起点。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沉重的夜屏住了灯光的亮。流逝间,夜不是黑暗的,是黑的。太阳不是光明的,是白的。夜的时间里,长久的死寂耳语道:“没有盼望的心,是觉不出光明的。”风胁迫住树影,将他置于死地般的摇晃,我心生恐惧,失声呐喊“许我一束光”“不惧则不笃信”主为了考验约伯的诚心,屡次施难于他。约伯向主鸣不平,主不语亦不许诺。铁生说,真正的信仰,不许给你荣华富贵,甚至连健康平安都不能满足;真正的信仰,只带给你绝望,和绝望后渺茫的光亮。不见而信的人有福了,福不一定是被许给的。信即前往;前往,则携光明一同

喜欢这本书

对于史老师是在中学的课本上知道的,他的我与地坛给我印象很深,从那以后就喜欢上了史老师,大概自己跟他很像所以才那么喜欢吧,能读史老师的作品让人感觉很幸福,也很感动。

苦乐相伴

(摘自文中)艺术或文学,不要做成生活的侍从或帮腔,要像侦探,从任何流畅的秩序里听见磕磕绊绊的声音,在任何熟悉的地方看出陌生。真正的理解都难免是设身处地,善如此,恶亦如此,否则就不明白你何以能把别人看的那么透彻。发现他人之丑恶,等于发现了自己之丑恶的可能,因而是已经需要忏悔的时刻。历史越往前走,越会删掉很多细节,使本质凸显:那是一场信仰的灾难。婚姻,有性欲,有搭伙过日子,哪有什么爱情?喜欢,好东西谁不喜欢?快乐的事谁不喜欢?没有理由谴责喜欢,但喜欢和爱的情感不同。爱的情感包括喜欢,包括爱护、尊重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最紧要的一项:敞开。互相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这样的敞开,并不以性别牵制,所谓推心置腹,所谓知己,所谓同心携手,是同性之间和异性之间都有的期待,是孤独的个人天定的倾向,是纷纭的人间贯穿始终的诱惑。自卑开始于这样的时候:你想走出这小小躯体的囚禁,走向别人,盼望着生命在那儿得到回应,心魂从那儿联接进无比巨大的存在,无限的时间因而不再是无限的冷漠。爱情所以看中性,正是要以心魂的敞开去敲碎心魂的遮蔽,爱情找到了它就像艺术家终于找到了一种形式,以期梦想可以清晰,可以确凿,可以不忘,尽管人生转眼即是百年。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爱情,要紧的是心愿。巨大的存在之消息,因分割而冲突,因冲突而防备,因防备而疏离,疏离而至孤独,孤独于是渴望互相敞开——这便是爱之不断的根源。皈依并不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任何所谓天堂只要是许诺可以一劳永逸地到达,通向那儿的路上都会拥挤着贪婪。人的出境是隔离,人的愿望是沟通。人间这出戏剧是只杀不死的九头鸟,一代代角色隐退,又一代代角色登台,仍然七情六欲,仍然悲欢离合,仍然是探索而至神秘、欲知而终于知不知,各种消息都在流传,万古不废。浪是水,浪消失了,水还在。浪是水的形式,水的消息,是水的欲望和表达。浪活着,是水,浪死了,还是水。水是浪的根据,浪的归宿,水是浪的无穷与永恒。我最根本的两个性质,一是自卑(怕),二是欲念横生(要)。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上帝以此危险性最小的一对一在引导着心灵的敞开,暗示人们,如果这仍不能使你们卸下心灵的铠甲,你们就只配永恒的惩罚。爱情,并不在伸手可得或不可得的地方,是期盼使它诞生,是言说使它存在,是信心使它不死,它完全可能是现实但它根本是理想,它在前面,它是未来。生命岂止活着就够?说理想、追求都是身外之物,这个身必是生理之身,但生理之身是不写作的,没有理想和追求,也看不出何为身外之物。一旦看出身外与身内,生命就不单单是活着了。。决心基于自信,尤其是相信自己又超越和完善自己的能力,把每一次比赛都看成这样的机会。把握住自己,这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输了也可以是更进一步。若你永远没有我是谁等累人的问题,永远只是我在我玩儿,你一生都会活得安逸,山是山,水是水,就像美丽的鹿群,把未来安排在今天之后,把往日交给饥饿的狮子。可一旦谁要是玩腻了,不小心一想我是谁,世界于是乎轰然膨胀,以至无边无际。爱者之爱,恋者之恋,思者之思,绵绵心流并不都在白昼的确定性里,还在黑夜的可能性中,在那儿,网织成或开拓出你的存在,甚或你的现实。我的简陋理解:生命的意义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看不见而信的人是有福的。艺术,原是要在按部就班的实际中开出虚幻,开辟异在,开通自由,技法虽然重要但根本的期待是心魂的可能性。顿觉僵死的实际中处处都蕴藏着希望。你可以多看一些书,但世上的书从未被哪一个人看完过,而看过很多书却没有思想能力的人却也不少。人生之苦出自人的欲望,如:贪、嗔、痴;倘能灭断这欲望,哭囊就不复存在。这就预设了一种可能,生命中的苦难是可以消灭的,若修行有道,无苦无忧的极乐世界或者就在今生,或者可期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在精神方面自由些再自由些,在物质方面简朴些再简朴些呢?学与思都只由于心中的迷惑,并不很明晰学理、教义和教规。人生最根本的两种面对,无非生与死。精神地你在折磨肉身的你,或灵魂的你在折磨精神的你。放弃灵魂的诸多牵挂吧,唯无所用心可得逍遥自在,或平息那精神地喧嚣吧,唯健康长寿是你的福。根据什么都不如根据记忆,惟记忆可使你在一具纵使相逢应不识的肉身中认出你曾熟悉的那个人。根据你的记忆唤醒我的记忆,根据我的记忆唤醒你的记忆,当我们的记忆吻合时,你认出了我,认出了我非他。我们都记忆起了什么?我曾有过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背后我曾有过的思想、情感、心绪。科学看见人的强大,指点江山,自视为世界的主宰,信仰则看见人的苦弱与丑陋,沉思自省,视人生为一次历练与皈依爱愿的旅程。爱,一是指性爱,一是指仁爱。前者会消逝,会死亡,甚至会衍生恨。后者则是永恒,是善。爱情总是少不了一种性腺的分泌,这当是无可置疑的。对于极大多数人,同一对象不能永久引发他们的这种分泌,还有随着年事增长,性腺也萎缩了。若是两个不甘于肉身的灵魂?一同去承受人世的危难,一同去轻蔑现实的限定,一同眺望那无限与绝对,于是互相发现了对方的存在、对方的支持,难离难弃。一切爱恋与爱愿,都是因异而生的。异世隔离,爱便是要冲破这隔离;异又是禁地,是诱惑,爱于是有着激情;异还可能是弃地,是险境,爱所以温柔并勇猛。最可悲哀、最可指责也是最为荒唐的,就是欺骗——爱情,原是要互相敞开、融合,怎么现在倒陷入加倍的掩蔽和逃离?爱情中痛苦不是丑陋,结束也不是,惟要挟和诅咒会使美丽毁于一旦。柔弱很可能美于坚强,痛苦很可能美于达观。爱情不是处于大脑的明智,而是出于灵魂的牵挂,不是肉身的捕捉或替换,而是灵魂的漫展和 相遇。因而犹豫的,困惑的,隐忍的是美丽的。最易之读是不读,最易之思是不思。很多时候常在渴望表达的时候却做了很多隐藏,而且心里明白,隐藏或许比表达更重要。人性并不那么清洁和善美,但幸而,人性中还埋藏着可以开掘的几分明智。进退维谷之日正可能是别有洞天之时。反躬自问越少,横眉冷对越多,爱愿消损,思想萎顿,规则一旦荒芜,就像得了自闭,默默道道地自说自话了。有限的社会财富,将越来越多地用于延长身患绝症者的痛苦,而对其他患者的治疗投入就难免捉襟见肘了。人不是苟活苟死的物类,不是以过程漫长为自豪,而是以过程的精彩、尊贵和独具爱愿为骄傲的。生活真容易变得有趣,所以没有人思考。还是独善其身的好。每每说起那些琐碎的往事,所有人都听得入神、感动,说的人不愿意闭嘴,听的人不愿意离去。说到最后,大家都在沉思,虽然不见得会得出什么高明的结论。慢慢相信,多数人的历史都是有散碎、平淡的生活组成。艺术的美感在于联想。文思枯竭的人往往不是因其生活面窄,而是因为思想跟不上时代,因为抱着些陈规陋习、懒散和遇见到新事而看不惯。所以不断学习是最重要的。即便有广阔的生活面也未必能使自己的思考落伍。勤于学习和思考,却能使人绝倒身边就有永远写不完的东西。世上有苦也有乐,有苦也要往前走,有乐就尽情地乐。雪花飞舞,火光跳跃,自从人类保留了火种,寒冷就不再可怕。文化是人类面对生存困境所建立的观念。欲望无边,能力有限,是人类生来的困境。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快乐就是自我完善,就是对自我完善的自赏。美是主观的。说明自己对那东西的感受,而不是那东西的客观性质。美或者丑是一种意义,一切意义都是人的赋予。漂亮单作用于人的生理感观,仅是自然局部的和谐,而美则是牵涉着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局部的不和谐可以在这个整体的意义中呈现更深更广的和谐。渴望自由的灵魂越是可以在那儿痛享自由,那儿的美便越是弥漫得浓厚,在相反的地方美变得稀薄。进一步说,美的浓厚还是稀薄,决定于人的精神地坚强还是孱弱,不屈还是奴化,纯净还是污秽,生长创造还是干枯萎缩,不分处所。美除了不畏强权不以物喜之外,还不能容忍狡猾智力的愚弄。她就是世界她就是孩子,原始艺术之美的原因大约就在于此,他们从天真的梦中醒来,还不曾沾染强权、物欲和心计的污垢,只相信自己心灵的感悟,无论是敬仰日月、赞颂生命,畏于无常,祈于歌舞,都是一味的纯净与鲜活。假如人不至于长大,童心就是最美的一直是最美的。可惜人终归要长大,从原始的淳朴走来必途径各类文明,仅具童心的稚拙就觉不够。还是让孩子长大吧,让他们怀着恒古的梦想走向异化的荒原中去,在劫难逃。真正的悟性的获得,得在他们靠了雄心勃勃的翅膀将他们捧上智力的天空翱翔之后重返人间之时。他们历经劫难不再沾沾自喜于气壮山河,知困苦之无边,知欢乐乃为无休止的超越,知目的即是过程,知幸福惟在自我的升华与完善,知物质无非为了精神的实现所设置,知不知者乃是无穷大惟心路可与之匹敌,那时他们就已长大,重归大地下凡人间了。他们虽已长大却童心不泯绝无沮丧,看似乃一如既往覆地翻天地追求追求追求,但神情已是泰然自若,步履已是信马由缰,到底猜透了斯芬克斯的谜语。人的根本标志是精神。目的皆是虚空,人生只有一个实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唯有实现精神地步步升华才是意义之所在。精神升华纯然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不指望在任何一个目的上停下来,因而不会怨天之不予地之不馈,因而不会在怨天尤人中让恨与泪拥塞住生命以致委委琐琐。目的虽空但必须设置,否则过程将通向何方?聊天纯粹是朋友之间忘记了一切功利之心的自由、倾心、坦诚的聊天。别到外面去找朴素,朴素是一种对人对世界的态度,哪儿都可以有,哪儿都可以无。朴素绝不是因不开化而固有的愚钝,绝不是闭塞落后的乡间特产的艰辛和单纯。那些东西时靠不住的。真正的朴素大约是:在历尽现实苦难,阅尽人间沧桑,看清人的局限,领会了一切存在之全时,痴心不改,仍以真诚驾驶着热情,又以泰然超越了焦虑而呈现的心态。这是自天落地返璞归真,不是顽固不化循环倒退。不是看破红尘灰心丧气,而是赴死之途上真诚的歌舞。当一个人长大了,有一天忽然透悟了人生原来不过是一场游戏,也是无所谓目的而只有一个过程,然后他视过程为目的,仍极度认真地将自己投入其中如醉如痴,这才是游戏境界。无限的坦途与无限的绝路都只说明人要至死方休地行走,所有的行走加在一起便是生命之途,于是他无惧无悔不迷不怨认真于脚下。如果两口子没了爱情只剩下家政,或者压根儿就是以家政代替爱情,物质的占有成了唯一的理想,会怎样呢?当人把一切坦途和困境、乐观和悲观,变作艺术,来关照、来感受、来沉思,人便在审美意义中获得了精神的超越,他不再计较坦途还是困境,乐观还是悲观,他谛听着人的脚步与心声,他只关心这一切美还是不美。敢于写悲观的作品倒是乐观,光是叫嚷乐观的人倒是悲观,悖论总来纠缠我们。听野草在那里拼命地长,坦然如我。所谓小作者和大作家,其区别多半不源于外部经历的多寡,而在于内心世界的贫富,在于走向内心的勇气和捕捉心魂的能力。


 病隙碎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