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

出版社:華文網.風雲館
出版日期:20021201
ISBN:9789574597352
作者:赫塞

作者简介

「真理背後同樣是事實。」悉達多,在古老神秘的印度中求佛道。世俗的粹煉引領他沈靜的智慧,他從自身的體驗中得出修道的真意。故事描述悉達多在繁華世俗與崇高真理交織的修道心路歷程,他真實地體驗了一切世俗的人聲嘈雜,喜樂與悲苦的雜亂線條,他放下一切大覺世尊的大道理,轉而向自身的覺悟過程中追尋真理。年少的他,風塵僕僕走向青樓女子,率直表達對她的愛慕之情;中年的他,面對渴慕斯華美七手八腳、眉頭深鎖地周旋在一切身外之物當中;面對求渡人高聞達的求道,他無法傾聽隻字片語;他同時也體驗盲目愛子的人間激情……在悉達多的擺渡生涯中,自我在喧囂的世俗中被侵蝕殆盡,卻也粹煉出溫暖的情感溫度和沈靜淡然的智慧。他揮別冷漠崇高的世尊圖像,保持一份入世的熱情與關懷;他對世俗中的浮光掠影處之泰然,當兩袖清風、空無一物時,仍保有一份出世的理智和智慧,在出世和入世一次又一次心理交錯過程中,引領了一條禪佛修行的中庸之道。
作者簡介
赫塞(Hermann Hesse)
一八七七年出生於德國比爾典堡之卡爾布,後遷居到瑞士。赫塞曾接受過神學教育,但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之後他曾經在鐘錶店裡當學徒,以及擔任書店的店員等職務。
赫塞是所有德國作家中,首先在思想上從政治虐待中逃脫出來的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中,他便住進了瑞士,並歸籍為瑞士人,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便由這個保守而中立的國家中,取得了永久居留權,達成了可以在比較和平的狀態下繼續創作活動的意願。在世態不斷變化的戰亂中,赫塞和托瑪斯曼是僅有的作家尊嚴和獨立完全沒有受到損傷,並保存了德國文化遺產的德國作家。身為小說家,赫塞可謂是世界苦難和時代惡魔兩股力量,相互作用下最敏感的詮釋人。
作為一個詩人,赫塞所寫的文體不但有澄清的格調,還有激烈的感情和高貴的音樂回聲,關於這一點,在現代文學中似乎無人可與他相提並論。因此,在一九四六年,將諾貝爾文學獎的光榮頒給已經六十九歲的赫塞,很明顯的這是一種必然之事。一九六二年,死神已向他招手,他一直到臨死的前兩天,還在努力不懈的把自己的人生觀、生命的禮讚、生活的獨白,都用詩的形式呈現給讀者。從其內部精神的溫和蘊藉中,已明顯勾畫出他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


 流浪者之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流浪者之歌,原书名叫Siddhartha,是德国文学家,诺贝尔得主Hermann Hesse的有名小说.Siddhartha原是释迦牟尼佛的名字,Hermann Hesse藉佛陀的名字,描写主角Siddhartha追求真理的过程,他遇到了佛陀,觉得佛陀的道理很好,但Siddhartha并没有参加佛陀的教团,没有执着教派,他继续走自己的路子.最后在他家乡的一条河流,划船渡人,过着简单的解脱生活.1972年,导演Conrad Rooks将该小说搬上萤幕。============================================================================本书的相关评论(zt)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的小说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台台湾拥有广大的读者,特别为青年们喜欢阅读的有「彷徨少年时」、「流浪者之歌」等。「流浪者之歌」原名「Siddhartha」,显然是赫塞受印度佛教影响,以「悉达多太子」为本影射出的一个人物。可是在书中又正式出现了释迦牟尼,在祗树给孤独园中为大众说法;四方信众千里迢迢前来聆听教示,感悟人生无常,求正信正觉。在众多信众中也有Siddhartha──年轻,刚刚结束了森中苦行的僧侣──他渴望心灵的修行,渴望亲近觉悟者的智慧,但是,在众多信众皈依释迦牟尼时,Siddhartha却决定独自离去,他相信真正的生命觉悟是要在生活中实践的,是不能依赖他人的智慧的。Siddhartha是不是悉达多太子?赫塞没有给予正面的答案。苏念秋先生在一九六八年的译序中说:「Siddhartha原是如来佛的名字。在许多有关佛学的书刊中,国内一向将此名译为『悉达多』。在『流浪者之歌』一书中,我把『悉达多】改为『西达塔』。在本书中,西达塔并不是如来佛。」在赫塞的小说中,Siddhartha是不是如来佛,也许并不是重点。一个德国的文学家,从父祖辈传教于印度的背景,对古老东方恒河岸边的一个悟道者的故事发生了兴趣,这个悟道者可以是悉达多到释迦牟尼的心路历程,也可以是一切众生流浪生死的沈浮漂泊的心灵之旅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经是许多西方的青年知识分子从家庭、学校、社会出走的年代。他们穿着简朴,在路途中吃素净的食物清水,他们结伴走向印度、尼泊尔,在深山林木间栖息静坐,渴望另外一种生活。当「嬉皮」文化被扭曲成大麻烟、迷幻药、性滥交的同时,仍然有人静坐在喜马拉雅山古老的东方寺院中,聆听自己内在安详平和的声音。他们真正瓦解颠覆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虚假威权与功利物质化的社会,然而他们并不叫嚣,他们也并不呐喊控诉,做出激愤悲剧的被压迫者的表情;他们只是静静的出走,如同一条河流,涓涓不断,流过石隙,流过深谷,流过旷野平原,流过繁华如梦的城市,也流过久无人烟的废墟坟冢...那是一切心灵流浪者的必然道路罢,是悉达多走过的,也是千千万万在暗世中如燃灯般传点下去的流浪者的心灵的灯光,如一条永恒之河,传流不息。不知道为什么,许多朋友到了中年,会突然怀想起青年时候耽读过的「流浪者之歌」。也许是再一次的出走罢,从叫嚣的声音中出走,从愤怒的人群中出走,从极端的爱恨中出走,从扭曲变形的脸孔中出走,走向内在一片宽和平坦的心境中去。悉达多太子生于富足的宫中,但他若有不足,他觉得这被宠爱的身体,十分像一只空的杯子,一个遗憾着不能装满自己的容器。净饭王这个父亲,多么担忧悉达多萌出世之想,他以最富足的宫殿生活断绝悉达多去看人世的悲苦。但是,悉达多还是看到了,他看到园丁翻土,土中挣扎求活的虫蚁,生的悲苦,死的哀伤,他都看到了。他从宫中到园林游玩,打开四门,便看到了生、老、病、死。他看到路旁死尸,天真到对死亡无知,竟问侍从「死尸为何」?侍从回答说:从今以后,不复更见父母兄弟妻子眷属,生死别离,如同木石,捐舍一切识知,故名死尸。流浪者的路途,是从认识自己自身的限制开始的,生老病死,并不是外在的现象,也是自己逃脱不了的恐怖惧怕。悉达多因此从宫中出走,走到苦修的路上,六年之间,日食一麻一麦,饿到肌骨嶙峋。饥饿、困乏,也许使流浪者更认识到了自己的身体。这个身体,是一种多么卑微的存在,困于寒暖,困于饥饱,困于安逸与劳苦,困于爱欲的欢悦与嫉妒仇恨。如果身体可以忍受荆棘刺穿,如果身体可以如岩石在冰寒中冻裂,如果身体被欲望之火燃烧,六年间,那一粒麻一粒麦,只是为了使身体延续着去知道身体的极限。然而,身体并不就是生命!赫曼?赫塞的「流浪者之歌」从这里开始,与佛传故事有了不同,告别释迦的悉达多,如同河流的上游与下游的对话,他仍要经历人世中的种种,他要踩入秽污之中,他与妓女甘玛拉欢媾无度,他成为奸恶吝啬的商人赌徒,他在人世中还有种种未了的孽业,要一一偿还。悉达多最终仍是走向河流的,那一条生死并流的永恒之河,悉达多投身其间,从古老「奥义书」中的「唵──」的长音中听到了生命无尽止的苦灭之声,他观河,听水,他从一生摆渡的舟子身上学到了简朴、勤劳、良善,也只是回来平凡安分做人而已。「流浪者之歌」对生命有期待的生灵,仍是一首听之不尽的曲调,仿佛「唵──」之一字,是开始,也是终了,是领悟,也是遗忘。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如果一個人在同一時間能聽到河裡的所有的一萬種不同的聲音,那時候....那些聲音會匯合成一個什麼聲音?ㄧ直在變而一直不變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