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

出版社:陕西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560525754
作者:孙鸣春,周维娜编
页数:128页

作者简介

《城市景观设计》一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城市景观概念分析,重在提出设计概念的范围,为下面章节锁定方向。第二部分为城市景观本质理论分析,探讨和构架设计的理论平台。第三部分为设计的基本要素构成,涉及了城市景观设计的综合相关知识结构。第四部分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总结提炼出九大设计手法,以供读者便捷地选择参考。第五部分为城市景观设计轨迹,着重举例解析设计实战中所触及的具体问题,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城市景观设计》核心的特点,是以质朴的心理形态面对纷繁、庞杂、多变的设计领域,力求本质地传达出人类对于环境的真实需求。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部分 城市景观概念分析1-1 城市景观的基本相关元素1-1-1 实体——虚体1-1-2 单体——群体1-1-3 功能区分1-1-4 空间性质1-1-5 环境质感1-1-6 文化内涵1-1-7 构架型态1-1-8 视觉交流1-1-9 技术条件1-2 特性与个性的表现1-2-1 特性:1-2-2 类型:a.空间形式分类b.内容形式分类c.环境形式分类d.历史形式分类e.功能形式分类1-2-3 因素:a.自然因素b.人口因素c.时间因素d.彼此因素e.综合因素1-2-4 表现:a.物理形态b.牛物形态c.文化形态1-2-5 交流:a.生理界面b.心理界面c.意识界面1-3 城市景观分类构成1-3-1 点型结构1-3-2 条形结构1-3-3 主次结构1-3-4 结网结构1-3-5 多重结构1-3-6 依附结构1-3-7 标识结构1-3-8 意识结构1-3-9 文化结构第二部分 城市景观本质理论分析2-1 基础现状分析2-1-1 地形分析2-1-2 相邻景观分析2-1-3 场地空间分析2-1-4 环境性质分析2-1-5 交通现状及发展2-1-6 区域形杰分析2-1-7 持续发展环境分析2-2 基本:元素分析2-2-1 气候2-2-2 水系2-2-3 植物2-2-4 地质2-2-5 材质2-3设 计分析2-3-1 功能定位2-3-2 创意表达2-3-3 造型表现2-3 4 X、Y、Z轴分析2-3-5 设计元素组合分析2-3-6 色彩分析2-3-7 景观延展2-4 技术分析2-4-1 可行性2-4-2 地下结构分析2 4-3 施工工艺2-4-4 技术网络分析第三部分 城市景观设计要素构成3-1 空间连构的意识外延3-1-1 视觉空间3-1-2 心理空间3-1-3 意识空间3-2 建筑形态及环境建筑学3-2-1 景观中的建筑形态3-2-2 环境空间的特定因素3-2-3 环境、空间、时间的综合运用3-3 当代及未来科技发展的综合信息3-3-1 新科技在景观中的运用3-3-2 高科技与景观设计的再升华3-4 工程技术学研究3-4-1 功能、空间比值3-4-2 空间、技术比值3-4-3 运营与技术、审美理念3-5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与探索3-5-1 视知心理与空间3-5-2 视觉与图形3-6 人类因素工程学研究(人体工程学)3-6-1 适宜尺度3-6-2 应用关系3-7 人类与生态环境共生、共存3-7-1 共生基本条件3-7-2 互为依存3-8 人文文化的艺术升华3-8-1 多元文化意识3-8-2 视觉艺术氛围场3-9 创造性思维的表现 3-9-1 视觉“再”现3-9-2 意识流动第四部分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4-1 功能序列分析方法要点一.直觉的运用要点二.多层面感知要点三.建立具体空间4-2 知觉“思维”分析方法要点一.正、负形要点二.视知觉状态要点三.产生设计语言4-3 “集合层”形态分析方法要点一.集合层概念要点二.层面关联要点三.方法及运用4-4 主题文化设计方法要点一.文化价值要点二.意识环境要点三.寻找轨迹4-5 组团空间环境分析方法要点一.组团概念要点二.组团空间要点三.设计语言表现4-6 “自然持续”生态设计方法要点一.自然因素要点二.持续环境概念要点三.规律及调查要点四.尘命综合设计4-7 A—B转换过程设计方法要点一.A、B形态概念要点二.解析A、B要点三.设计过程4-8 激活式设计方法要点一.寻找激活点要点二.“设计语”主题的产生要点三.设计控制4-9 “无痕”理念设计方法“无痕”理解一.“渗透环境”“无痕”理解二.“意入无痕”“无痕”理解三.“直取内心”第五部分 城市景观设计轨迹过程要点5-1 依实建立若干方面的设计原则原则一.彼此尊重原则二.健康环境系统的建立原则三.历史、文化、风格原则四.维护持续综合环境形态原则五.服务与功能原则六.多层面技术认知5-2 景观设计方法和步骤(以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为例)第一步.分析设计用地,了解周边相关业态环境第二步.设定生态主、次功能关系第三步.把握地脉之间的相互构筑关系第四步.设定建筑物与公共环境的空间关系第五步.分析人流动线与各组团相互沟通的关系第六步.推敲空间与构筑物之间正、负形关系第七步.寻找设计语言,形成设计框架第八步.进入“节点”环境的整体设计过程第九步.功能、技术条件运用分析第十步.分析景观与空间的存在价值第十一步.总体景观、环境双向分析第十二步.设计理念的文字表达衡量思考:未来人类生存发展与设计的相互影响

编辑推荐

  城市景观设计解决的是一个人与环境的综合生存问题。综观世界范围的城市建设及城市设计,我们大致总结出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是城市概念本身综合生存和发展的定位关系;二是给予人类何种的生存、牛活及精神环境氛围;三是城市的远程发展是否与人类的生活形成动态的互补和共融。 本书分析和总结了以上三个重要的因素影响,加之笔者十余年的环境艺术教学的经验积累,十余年的社会专业设计的实践积累,形成了笔者自身对于城市景观、环境渗透、空间功能、视觉意识等方面专业设计的相对成熟的设计见解。

前言

现代设计教育面临的问题和现代设计学科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是:设计教育既要在体系、学科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又要同时面对文化转型带来的改革;设计学科在运用理性的提炼去克服实践中的盲目性的同时,又必须在生态文化的指导下去重建理性。在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从而产生反思的大环境下,20世纪60年代之后,世界也进入了对现代建筑、现代设计运动的反思和批判的心态之中。现代设计的一个要学科环境艺术专业的产生与此有关。现代主义之后的各种设计活动,从各个角度对现代主义提出质疑,反对或重新诠释,有着各自不同的反应,设计界反应之强烈,反映了现代快节奏社会下,人们思维的的活跃性,流行性和无权威性。但设计界的种种反思的主流,多是以形式主义探索为中心的,它们基本上都是对现代主义的调整、补充、改良和发展,其中大部分流派或思潮比较集中在对形式、风格的探讨上。由于以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指导,人们肆无忌惮地大规模开发和建设,往往使自然地怨天怒,自然于人类创造繁华都市的雄心之中悄然51退,发指眦裂。人工自然的存在往往构成了对自然环境的参与和干预,因而人也时时刻刻生活在自然的威胁之中。大量的事实是,通过设计的参与,虽然人类居住条件大大地得到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质量也愈益受到关注,但整个人类却无可置疑地存在着"生存危机";许许多多建设性破坏,发展性危机的现象,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发生。总起来说,2 0世纪的现代建筑和设计运动广及各方,流派纷呈,其演化流变跌宕起伏,恰恰从设计文化的角度,印证了整个20世纪辉煌而苦难的历程,充分表现了工业文明时代给人们带来的自信和失控,激情和浮燥,兴奋和困惑。随着21世纪的来临,现代设计学科正出现巨变的端倪,它要求我们对面临信息时代,后工业社会,生态文化之中的现代设计学科发展特征给予密切关注。通过设计的介入、参与和导向,去体现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文化效益与环境生态效益的高度一致。21世纪现代设计的趋向,由于工业化基础仍然起主导作用而继续发展,但它需要生态文化提供价值导向。使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沿着协调发展的方向演变。为了促进这一过程和目标的实现,必须反思和调整西方技术文明下形成的现代设计理念、思维,自觉进行理性的重建,这是现代设计学科面临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我们必须进行新的文化选择。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新文化选择首先是价值观重新定位。要建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要在保护自然价值的前提下,创造人类的文化价值。设计的价值,设计的审美价值、实用价值、文化学价值、社会学价值只有在人地关系和谐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有效的调控。城市建筑和环境设计的基本目的是建立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的关系。是建立在自然原则下的人的生活秩序。设计对自然的学习和借鉴,不仅要从形态学、造型学或者物理物性的意义上进行,而更应首先研究自然为人提供的生存条件和限制。工业革命时代的技术美学,崇尚简洁明快;生态文化时代的生态美学,则崇尚质朴自然。作为设计美学,这二者的动机和出发点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基于技术合理性,技术可操作性,以及技术经济的综合分析。这是工具理性、计算理性指导下的设计美学;而后者则是基于更深刻的对能源、资源匮乏的忧患意识,对人一地关系从根本上改善的深切关心。  这是在生存理性指导下的设计美学。这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设计美学观,随着生态意识的加强,质朴型生活方式的提倡,技术美学的观念将会和自然美学更好地结合,技术美学标准中的简洁、明快,和自然美学标准中的不矫情、不伪饰、不雕琢将会更好地融合。建筑和空间的尺度中,尊重自然和人的密切关系是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尺度。21世纪的环境设计艺术学科更将全面地整合为一门以保护生存空间为前提,从而满足人类的知觉心理和生理健康发展的艺术性技术,它将成为一门具有人文精神的生态技术,它的目标是实现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共融和发展。它将在以信息化、智能化、生物化为特征的实践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设计理论体系,完善和发展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生态文化,这是21世纪对我们提出的课题,是全球化人类的共同需求。现代设计学科和现代设计教育,在人的文化观、价值观重新定位的前提下,必然会在思维、观念、认识和设计表现上,迎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的到来。正是在二十一世纪的时代背景下,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之上,许多高校也着手重新调整设计教育体系。建立一个新的学科,任重而道远。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我们期待着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科走在世界前端的这一天。

内容概要

孙鸣春西安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高级室内建筑师,“全国师德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专家库专家、西安市专家库专家,全国百名、陕西省十佳优秀室内建筑师。发表论文《生态环境中的诸多因素》、《生态办公环境设计》;《黄土现代人居概念--设计与思考》作品入选十届美展;“99昆明世博会”(国际级)陕西馆设计荣获设计类金奖;曾获首届青年建筑师室内设计建筑画大赛一等奖。周维娜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高级室内建筑师,中国展示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出版专著《展示空间设计》,发表论文《溶入大地的体育场》、《国际性展会与高等展示设计教育》,曾任“日本香川陕西省文华博览会”主设计师,“99昆明世博会”(国际级)陕西馆设计荣获设计类金奖,连续九年主持设计公祭轩辕黄帝大型活动。

章节摘录

插图:

图书封面


 城市景观设计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语言很好,一点都不枯燥,关于设计。
  •     内容还没仔细阅读,书的质量还可以
  •     用很多实例来讲解的,很多图例,包括思路图什么的。做教材或者自学都挺好用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