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生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
ISBN:9787211055661
作者:王晋康
页数:244页

作者简介

《蚁生》是一部惊人的小说,有着惊人的想象,但最惊人之处在于:当你掩卷深思之际,你会以为这个惊人的故事真的发生过。一直认为,最具吸引力的科幻小说,应该是那种把最疯狂的想象写得像纪实文学般真实的小说,《蚁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书籍目录

楔子蚁众1 噩耗2 蚂蚁的学问3 情敌报信4 罪5 凶杀蚁王1 新生2 利他的设计3 平定内乱4 女知青怀孕5 老魏叔6 工分7 招工8 蚂蟥9 断裂10 死亡11 毁灭与新生蚁素1 蚂蚁朝圣2 璧还

编辑推荐

  在《蚁生》中,已上升为哲学的社会思考,散发着昔日泥土的芳香,科幻自天而降,吸取了大地的力量,也拥有了大地的厚重与深沉。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写这篇书评的时候,我一再提醒自己要字斟句酌,免得书评中出现不“和谐”的内容。王晋康的长篇我是第一次看,果然是与大刘不同的风格。从《蚁生》中看到,王晋康笔下并没有什么宏大的技术和波澜壮阔的场面,风格上比较偏软,着重讨论的是他理想中大同社会的可实现性。  对这种社会的讨论,王晋康将其放在了文革这个特殊的环境下。郭秋云和颜哲都是下乡知青,其中颜哲的父亲是有名的蚂蚁学家,可惜在文革中受迫害致死,这一对年轻人也被下放到一个相对封闭的农场。此时,由于颜哲和郭秋云发现了农场场长赖安胜强奸女知青岑明霞的事情,使得赖安胜准备杀人灭口。为了躲过赖安胜的追杀,颜哲使用了父亲留下的蚁素,却造出了一个大同社会……  王晋康把人类社会和蚂蚁社会进行对比,认为蚂蚁具有天生的利他主义,而这种利他主义的决定因素不是基因,而是激素。如果把这种激素提取出来,同样可以作用到人身上。人被喷洒了这种“利他素”之后,思想上就会自动产生变成像蚂蚁一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性格,完全压制内心中“恶”一面。这样儒家思想教育了几千年的内圣外王之道就可以这样通过生物上的简单处理就能够实现了?  姑且先不论这种这种“利他素”制造的可实现性和效用上的科学依据,《蚁生》目的显然不在于此。王晋康让我们先承认这种稍微有些不太可能实现的全局变量,然后再根据这些假设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当赖安胜和几个帮凶被喷了“利他素”后,瞬间就变成了极具利他主义的好人,并且仿造蚂蚁社会,认为颜哲是蚁王,郭秋云是副蚁王。后来颜哲对全农场的人都喷洒了自己重新研制的利他素,使得这个相对封闭的农场在短期内实现了道德秩序优良的大同社会。  不过与中国圣贤念念不忘的大同社会不同,这个农场还有两个高高在上的上帝。从客观上来看,在大环境还不是大同社会的条件下,冒冒然地把一个小型的大同社会放置于复杂社会中,实验必定会失败;从主观上来看,颜哲本人也有想要逆天而行,成为可以随意操控别人命运上帝的动机。对主观上的原因,郭秋云正好与颜哲的看法不同,由此造成了两人之间的分歧,最终分道扬镳。  如果故事的结局是这个小型的大同社会最终成功,那这本书就是YY小说而不是科幻小说了。蚂蚁虽然有利他主义的天性,但这种习性只针对同一个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而言。对其他群体的蚂蚁,反倒是不死不休的厮杀。正是蚂蚁的这种习性造成了7个人的斗殴惨死,也使得郭秋云对颜哲的试验心灰意冷,最后强行终结了这种不现实的实验。在这儿我个人觉得王晋康处理得很仓促,两人间的感情由浓转淡的变化太过突然,让人有不适应之感。  即使这种激素真能实现,但也免不了成为野心家的工具。毕竟“并没有可靠的机制来持续产生出一个个善的、无私的上帝”。在这样的社会中,掌权者的约束只剩下自我约束,而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自我约束往往是不可靠的。而且群体与群体之间,从内心深处只能产生厮杀的欲望,除非所有人都喷洒同一种蚁素,但这在技术上很难实现。正如结局中所讨论的,本性自私的人类不断发展,而极具利他主义的蚂蚁社会却始终停留在8000万年前的水平上,不再发展。蚂蚁社会不见得比人类社会高明啊!“水至清则无鱼”,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清如水,生活在一个近乎perfect的大同社会中,恐怕是我们的悲哀。自私、懒惰、好享受的确是人的天性,但从某种角度说,正是这些人性中非善的一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了偷懒和享受,我们发明了越来越多的东西来减轻自己的负担。从生物上喷洒蚁素来实现大同社会不现实,祈望通过儒家般的教育来实现大同也不可能,我们既没有必要抹去人性中恶的一面,也不可能抹去人性中恶的一面。生活中本来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好也有坏,这才是我们挚爱的现实。

章节摘录

  下乡第三年的5月,麦子还没成熟,知青农场里的农活相对闲一些。听说今晚没有安排政治学习,蹲在井台上吃晚饭时,我同颜哲很熟练地对了个眼色。吃完饭,同宿舍的李冬梅约我去散步,我扯个理由推辞了。  阮月琴说:“冬梅你没一点眼色,人家有正事呢。”  我红着脸没有回应,她们嘻嘻哈哈地走了。等天色刚刚黑下来,我就避开人群,悄悄来到离场部有两里地的堰塘,这是俺俩幽会的老地方。这个农场是专为知青们新建的,堰塘也是知青们来农场后新挖的,挖出的生土堆在塘的四周,种着蓖麻。这一带是岗地,上浸土,晴天一块铜,下雨一泡脓。土质贫瘠,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种啥都长不旺。但后来我有了一个发现:原来蓖麻最吃生土,在生土塘堤上长得极为高大葳蕤,树林一般,为我俩的幽会提供了绝好的屏障。再加上塘堤地势较高,视野宽阔,所以两人在幽会中即使有些越规的举动,也不会被人发现。这几次幽会中,颜哲越来越不老实了,昨天就把手伸到我的内衣里揉搓。我当时也曾略作抵抗,但凭良心说,我的抵抗只是象征性的,很快就被他的进攻瓦解了、融化了。  今晚没有政治学习,这对知青农场来说是很难得的。农场位于北阴市旧城县的红星公社,而旧城县是当时全国四大政治模范县之一,“忠字化”运动搞得最为波澜壮阔。田地里盖了很多忠字台,请来了“老人家”的宝像镇在里边。只可惜旧城太穷,这些忠字台远远说不上高大巍峨,都是用土坯垒成,大小如鸡笼,实在太委屈“老人家”了。县里还风行全民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到商店买东西要先对毛主席语录,就像地下党对接头暗号。哪天北京城里传来最新最高指示,旧城县向来是传达不过夜的。这样的阵仗知青们经过不止一次:已经熟睡的知青被喇叭惊醒,集中到场院里学完最新指示,然后点起火把,排着队,敲锣打鼓,分头到附近乡庄上,挨家挨户地敲门打窗:大娘大伯,给你送精神食粮哩,送最新指示哩。被惊醒的主人一般不点灯,也不开门,隔着纸窗应一声:好啊,劳驾你们念念吧。

图书封面


 蚁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2条)

  •     本书是一个思想实验,讨论“无私的社会”能否实现。作者的结论显然是不能实现,但给出的理由太过肤浅,毕竟人不是蚂蚁,不能用生理上的理由解释社会问题。
  •     文革中的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农场,不到100人,这样的一个乌托邦只好称作小型。作为科幻小说,所有的科幻元素只在于一罐蚁素,不免单薄。蚁素所构建的乌托邦从一开始就不讨人喜欢。其实作者也明白,这是一个依赖上帝的乌托邦,而且根本无法保证上帝是“善的,无私的”,这里的危险不言自明。而且,就算蚂蚁的利他主义值得模仿,这样一个全是“好”人的社会似乎也没有创造力。这点内容,也许写成中篇或短篇还紧凑些,至少我不会读得郁闷。
  •     假期第三天,我一股气把王晋康老师的《蚁生》看完了。怎么说呢,我觉得这不像一部我印象中的科幻小说,没有高明的科技,没有对未来的畅想,也没有对什么外星人的大胆的猜测,但是,这仍然是一部十分成功的作品。作为一个90后,我没有实实在在的经历过那段岁月,仅有的印象也是从影像作品中得出来的,我只能说我庆幸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因此对于那个时候的社会的形态更是无从想象。我觉得完全的利他社会也仅仅只能出现在文学作品和人们的想象中,但是王晋康老师吧他与另一种生物完美的联系到了一起,而这种生物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人们接触最多的生物—蚂蚁。作为一种渺小的个体,蚂蚁却以其庞大而有序的社会形态让人类折服。集体意识代表了所有的个体一时的集合,而每一个个体又竭尽全力为集体的发展和繁衍而努力甚至牺牲。这不就是共产主义的终极阶段么!!!但是,这种社会的维系是无法进行的,就算是书里那个农场也必须依靠那小小的“蚁素”,还必须有保持“正常”的人进行监督和保护。这也算是一种悖论吧,感觉跟大刘的“黑暗森林”理论有些相像。毕竟,个体生物还有整个物种都是自私的嘛。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把科幻写的像纪实文学,应该是经历过文革那一批作家的共性了吧,因为文革,叶文洁向外星发射了信号,颜哲制作了蚁素,令人不解的是,他们都担任过上帝的角色。这是一种什么情结呢?
  •     寄希望于一个完美无私的“上帝”来管理的完全利他的乌托邦,那又有何种机制来保证上帝是玩美五四的?
  •     如果题材不涉及文革和知青,就像以前看的他写的几个短篇,完全想不到作者是个老头,倒像是一个“科”也不行“幻”也不行思想“幼稚”而且喜欢耍流氓中学生写的东西。很烂
  •     王晋康经典长篇
  •     有时候乌托邦并不美好
  •     当时看完后还写了一篇书评,这部小说不仅仅是科幻那么简单,它的杰出叙述整个充满曲折和无奈的人生让我想到了电影《美国往事》
  •     大二读。
  •      别的我就不说了……只是我不完全认同结尾处郭秋云晚年平平淡淡的生活,生活虽然重要,但人也该做点什么来实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的。
  •     故事真是发生但又截然而止,利他性构建的社会到底怎么样还要我们自己思考
  •     中式软科幻
  •     挺好的故事,就是结尾比较仓促。
  •     一部惊人的小说
  •     不亏是老王,探讨了历史、社会、人性的东西,有左拉的赶脚
  •     似乎是故意要放在文ge的背景下,为荒诞找个理由
  •     用了10天闲暇时间读完 在豆瓣阅读
  •     印刷质量一般,针对这个价格只能说还行吧。
  •     总体还是不错。有年代感。看的是当年的幻想1+1版本。
  •     科幻的成分一点点点点点点,根本就是作者乐呵呵的在做女人的故事。很多小事的描写真是毫无必要看着累赘,YY的女人心态情绪真是惨不忍睹。
  •     前面的铺叙太长,后期蚁素出现以后的节奏掌控很不错。王爷爷还是适合这种小格局的伪科幻、真哲学故事。
  •     第一次读是在初中 着实震撼
  •     并没有被捧得那么神。对蚂蚁信号素和反乌托邦社会实验这些本可以很精彩的设定的的描写却总是透着杂乱,作者刻意想要表现出的“深刻”往往止步于表面功夫与浅薄抒情。临近结尾的大雨、洪水以及后续描述极尽突兀,颇为虎头蛇尾。尾声里更是隐隐透出一种对现代社会“一代不如一代”的感喟以及浓郁的、与科幻题材格格不入的知青怀旧气息,加上毫无深意的结局,好像一个絮絮叨叨的老太太在讲一个充满感情却又让人倍感厌倦的拖沓而冗长的故事。至于小说的“科幻”之处,起码浅薄如我者,是基本没有看出来,反倒是它充斥着诸如“上帝”和“设计”等有智能设计论嫌疑的词句。其对“人性”和“利他主义”的“剖析”也是蜻蜓点水。最后,我见过把信号素、精神控制、利他主义社群、集体分工这些元素结合起来最好的科幻形象,是战锤40k里的钛星人。为了上上善道!
  •     蚁素本无甚新意,惟故事讲得尚可
  •     特别震撼
  •     讲述了文革期间一个乌托邦的建立与毁灭,体现了老王对文革及专制权力的反思,美中不足的是故事性稍差;同是蚂蚁题材,老刘的《白垩纪往事》就好看多了。但从《三体》来看,老刘似乎对独裁专制还抱有相当的幻想,可能是他年纪轻,没经历过文革的洗礼吧。
  •     蚁素的事情,一直刻在我脑子里。
  •     莫名展开太多,理论也不是太能站得住脚,不过阅读体验还不错,至少这本书里跟性有关的描写并不多,而且都能称得上是为主题服务的。比老王其他小说里莫名其妙地插进一大段恶心的性描写或者三观不正的论述好多了。
  •     盛名之下,感觉一般。
  •     王晋康先生的书总给人一种后劲不足的感觉,文章中赖安胜等几名“恶人”的刻画倒是入门三分,想来也是在王先生知青生活中是有原型的。但主角颜哲和郭秋云的形象则过于刻板,脸谱化,尤其是他俩矛盾激化的这一部分虽有各式“刻意”的伏笔,但还是显得过于突兀了。但总的来说,这个价格这本书,还是可以接受的。
  •      蚂蚁世界的生存机制看起来精妙美好,容易让人深陷地着迷它机械的无畏。一场洪水或许能掩盖闹剧的痕迹,但是人心对自我欲望或理想社会的追求导致的善恶博弈仍然难以避免地导致肇事人意想不到的伤害。人性无论善恶,都和蚁素一样是所有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必要构成。任何类似的讨论都不可能有最终结论,只不过让我们对自身的可怕能有所顾忌而已。
  •     用乌托邦的创造来写反乌托邦,妙!以朴实文笔还原文革和知青下乡来尽量表现真实。作者没有要讨论伦理,而是警示我们为了伟大目标,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否真的值得。一个深受文革所害的知识分子,以牺牲社会里的个人自由意志和隐私为代价,来追求无私的理想社会,不也是一种自私。这与极权的反乌托邦社会有什么不一样。
  •     王晋康是我最喜欢的几个科幻作家之一
  •     “最具吸引力的科幻小说,应该是那种把最疯狂的想象写得像纪实文学般真实的小说,《蚁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刘慈欣
  •     很一般。加了一点科幻的调料不代表就是科幻小说
  •     唉……一般
  •     不够抓人,情节慢,想象空间也不多
  •     与其说这是一部科幻小说,还不如说是一篇社会性小说。作者用了绝大部分篇幅去描述那个特殊时代下的众生像,而科幻不过是点调味品而已。
  •     用药物侵犯自由意志,让每个人都活很幸福是错误的吗?——我想起S1如月群真帖子理和某人的争论了,他坚持认为只要能让人感到幸福,药物和机械操作人脑是正当的。
  •     老王作品
  •     这不太像科幻,更多的是思考人生
  •     科幻只是个噱头吧,读完以后依旧羡慕蚂蚁的利他主义,只是人类永远做不到而已,我们时刻需要一个理智清醒的上帝,我们永远需要外部补充。结尾可以再精彩一点。个人主义和利他主义的对立真的是一个深刻的话题
  •     恶心反胃,描写太真实。王老的作品一向与现实太贴近,结果没有了科幻本来的空灵。
  •     王晋康《蚁生》
  •     故事设定很好,细节到位(如村民们像蚂蚁一样窃窃私语几句就传达了信息),故事完整连贯。只是没有深层剖析这种完美社会的弊端,而是把是崩溃的原因放在了蚁素上。最后成了因为技术不到位而导致的失败,让人不过瘾。
  •     老王的作品,总有那么种陈朽气息
  •     补·标记
  •     虽然科幻不算很强,但是那个时代特殊的故事还是有种震动人心的力量。
  •     特殊时期的农村题材也出过颜哲般不切实际混乱善良的娃儿!这记我可放心了!不过生活嘛还是高自远更实在!软硬科幻故事中的人都跟牵线过场似的,毫无问题,甚至就该如此写。孙小小插曲性价比最高。
  •     真是好小说,读到凌晨四点多,强迫自己去睡了,可能是受小说影响,一直做噩梦(有的和小说很相关),醒来后还是很累。小说的叙述并不太高明,有些缠夹。但作者的故事是基于知青经验的,所以完全可以作为史料来读。提出的问题是《十字》里同样存在的「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问题,这里具体表现为「利己」和「利他」。科技在这里没那么重要,只是个道具。
  •     利他真的就很好么?
  •      语言比较平实,鲜有精彩的句子但读罢让人难受得不行的科幻小说。
  •     代沟太大,作者着墨很多的那个年代的大量情节在今天读来又老土又无聊。只是想看一本科幻小说,却被迫看了一本知青下乡生活风貌纪实文学,心塞。
  •     大刘作品是精雕细琢的大型玉雕,王爷爷这部书则如朴拙之风的和氏壁。豆瓣一位网友的评语或许更到位——科幻包装的伤痕文学。
  •     构想很好,但是情节还和语言还是欠缺了一点,以及故事的结局稍欠说服力,有点潦草,果然这是那一辈中国科幻作者的硬伤么?
  •     当时高中时,买的九州志的副刊,幻想一加一里的半本小说,当时看完还是很震撼的,文革时期的一个知识分子偶然发现蚁素这个神奇的化学药品,喷完后人会自动具有蚂蚁的利他主义精神,于是一个关于乌托邦社会的实验开始了。。。想象力的确奇特。
  •     大自然的设计是最合理的,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大自然的设计。
  •     其实最后还挺好看的,就是前面太奔放了
  •     点子真不错,怪不得被称为长篇最高作,只是写得还是烂
  •     蚂蚁的利他主义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利己主义。生物进化至此,他很多特性的存在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