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增长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7
ISBN:9787532740550
作者:赫尔曼·E·戴利
页数:280页

作者简介

《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作者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革命意义,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一种超越增长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优化的集成;要求生态规模上的足够、社会分配上的公正、经济配置上的效率三个原则同时起作用;中心原则是,应该为足够的人均福利而奋斗。为此,作者建立了种与传统经济学和传统发展观俨然有别的新理论框架,并对包括国民账户、贫穷、人口、国际贸易乃至宗教、伦理等在内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追本溯源的再思考。作者在阐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同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在这方面,《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所具有的深刻性、系统性和革命性,尚无其他著作能匹敌,故而学术界认为本书作者是对传统经济学发起哥白尼式革命的最卓越的倡导者。《洛杉矶时报》评论说:“这是一本由最超前的经济学家赫尔曼·E·戴利撰写的新书。25年来,戴利一直在探索建立一种全新的经济学,用以诠释自然财富、共同体价值以及道德的必要性。”


 超越增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又是一本相见恨晚的书,曾经我的脑海里出现过“为何经济没有自然资源榆树条件”的怀疑,然而这一被主流经济学熟视无睹的问题也没有引起我更多的思考。恰是这个同样的问题,而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就让我惊喜不已。间经济视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开放子系统,进而通过简单的热力学定律的应用,就完成了一个有力的分析框架。H.E.Daly的分析对于这样一个被主流经济学不正当“忽视”的问题,足具深刻性、系统性和革命性。本书的前三部分很出色,对生态经济效率公式的分解和对GNP指数的深刻批判尤为精彩。戴利令人信服地提出了“三部门绿色国民账户”和解决“可持续的规模”问题的政策方向。戴利处处同主流经济学背道而驰,却处处展现出合理的经济学逻辑,令人佩服。不过,戴利试图从圣经推演至“可持续性、足够、平等、效率”的伦理原则的尝试我认为并不成功。在操作政策,绿色指数的编制、有关最优规模的量化研究等方面,我们都需要更细致的研究!
  •     作者以犀利的笔锋,一针见血地指出以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门为首的全球增长派是对深刻的环境问题是顾左右而言他的。因为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对其现有利益的侵害。 同样,作者对提倡个人奉献的以神学家为代表的说教派也提出质疑,有什么理由能使人们为了模糊不清的将来利益而自我克制? 然后,作者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且从能量平衡、制度设计、文化信仰等方面探求了一些真正可行的思路。 在这个充斥着经济(经人济己)学家教案、专业利己成功学的书海里,想保持清醒的头脑是不容易的,因为精明的经济学家总让我不放心,怕被忽悠,比如一不小心就可能就相信了“提高大学学费对穷学生有利”等等。 而这本书如此稀有,让我有如获奇葩的欣喜。不管作者提出的建议是否有实际意义,至少,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学者的诚恳和良知,对地球和人类的一份责任。
  •     戴利在本书中集中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革命意义,围绕着其中心原则——应为足够的人均福利而奋斗——他展开了可持续发展在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的优化。而戴利明确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仅仅被论证为“可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类对福祉增长而非保持(或优化)的原始欲望使得具有人性矫正倾向的政策难以走得更远。如此一来,心灵的转变就不得不被迫切地呼唤(说得通俗,便是所谓“生态意识”的习得。而显然戴利认为作为“意识”而非“信念”的生态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书中对这一心灵根源的构建可能的建立与发展。1. “有限”的发展哲学——从“增长”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便是“有限”的思想,即消除人们对物质数量无限增长的自信。这一转变的根源,来自于对系统边界的接触:在生态对经济的限制与(对其负外部性的)反应如此强烈之前,人类对这一边界是无知觉的。“除非具有把经济看作是子系统的前分析观点,否则可持续发展——子系统由更大的系统所维持,后者的限制和能力必须尊重——的整个思想就永远没有意义。另一方面,把经济看作是一个无限的空间中漂浮的箱子的前分析观点,使得人们能谈论‘可持续增长’——对把经济看作是子系统的人明显是个矛盾系统。”(戴利,2001:10)系统观的建立包括两个步骤:1. 认识到系统边界的存在;2. 认识到系统边界的层级(或者说系统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将经济理解为“生态的子系统”便是对这两个问题的声明,这也是“发展”思想的逻辑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戴利的“有限”思想并不是消极的摒弃了一切增长的可能,而是以另一种视角对增长进行了解读——“发展”,而这基于其对系统的理解。在《封闭的循环》中,康芒纳便对还原论与整体论进行了辨析:“还原论的思想,对我们了解在环境中存在着危险的生物系统,一直有着一种特别不利的影响。……但是,现代的上午学研究是有这样一种信念所支配的,即了解生命的最有成果的途径是发现一种特殊的分子组成的而结果,它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生物过程的‘机械构造’。”(康芒纳,1997:151)可以认为,“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增长”便要求对系统有着整体论的认知,而非还原论(当然这不代表还原论方法论的失效,这在笔者的相应报告中做了论述)。简言之,这是因为还原论对机械构造的理解倾向于将系统还原为不同组分,而整体论则强调内容的协调方式,也即“关系”。在组分数量的“增长”受到边界限制时,关系的优化,也就是“发展”,便成为整体论下的新的增长点。2. “适度”的心灵哲学——伦理与宗教将对伦理与宗教的讨论放在全书的最后一部分是明智的决定——将可持续发展可行性的公众基础放在最后交代,以防形而上的破灭过早取消了政策活动的意义——这正是畅销书的正确写法。“我们这一生存的根本原则的变化是一种如此深刻的改变,以至于它必然是一种宗教式的转换,无论我们是否这样称呼它。”(戴利,2001:283)显然是这种转变如此紧迫与陡峭,使它在最后庄严地被讨论,毕竟即使是在西方世界,诉诸宗教已是需要自危的话题。是什么样的政策设想仅凭伦理无法支持?“最大收入的概念则得不到支持,被认为会引起人们的吝啬、狭隘和妒忌等心理。我认为这是因为总财富的增长被假定为没有极限的缘故。”(戴利,2001:285)戴利引入了“最大最小收入”的设想,与之前的“有限”发展思想对应,或者说是其对微观个体的必然要求,这要求人类对“适度”的欣然接受。毋庸赘述,这种接受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它破坏了自由贸易时代亚当•斯密“经济人”基于自利的伦理架构。他知道这不同于一般的观念改变,因为没有浅白的预期收益为其辩护,而实在是一场“心灵转变”。继托克维尔以降,民主和平等便从未以这种“适度”的形式出现,所以超出伦理系统寻求宗教的介入实属必需。而戴利正在《圣经》中寻找到了“有限差别”的文本依据。可问题并没有就此解决,“当我们这一代的大多数人拒绝接受世界是一项创造,甚至不相信在这样一个大量利用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作为过程设计原则的造物主,一切将会怎样?”(戴利,2001:302)即使不是十分敏锐,也能感受到科学界与科学塑造的世界观对宗教意义建立的怀疑态度,尤其是当《圣经》文本的权威性已成为西方世界讳莫如深的话题(基于对世界简单与复杂结构的精妙统一(Stone,1996),科学家大可以相信奇点处的造物主)。那么当思考非基督世界向“适度”的自制的转变可能时,《圣经》的位置更加尴尬了。3. 功利主义的替代——国家生存与个体繁衍不同于众多的讨论,对心灵层面的改变保持躲避或缄默(并不是每一部科学普及读物都会在最后一个章节讨论“之前的一切都基于我们对物质世界实在的信念”),戴利将心灵转变的问题提出也不全然出于内心的危机感:对这种转变的呼唤确实进入了现实世界,反而是呼唤本身并不纯粹、正当。“呼吁宗教来提供缺失的伦理热情作为政治一致的基础”(戴利,2001:27),这一句话中出现的“宗教”、“伦理”、“政治”三个词在戴利看来不啻为对现代人心灵的讽刺。不过这样的宗教伦理“洁癖”并不影响他去为可持续发展寻找更多可能的基础,当然,功利主义将是最稳固的一种。如今的根本问题是:个人作为自利的个体,生命短暂并且缺乏中长期的预见性,并不具有在大时间跨度上衡量利弊关系的动力——所以根本上难免陷入“增长”的短视内。戴利的解决方案(或者说希望)有两个,分别都是具有长期利益的主体:具有生存需求的共同体“国家”,以及具有繁衍需求的“个人”。而国家对其“共同体自利”的需求严格建立在其作为独立主体的前提上,戴利意识到,如今的自由贸易正是在这一点上破除了各个国家的主体性(至少在经济上),使得辛苦找到的“发展”内动力有着化为泡影的风险。“但如果共同体的单位是国家——其中有集体行为、责任、互助的制度和传统,有为了公民的利益而执行政策的政府——那么合适的价格就不应该体现其他国家的偏好和稀缺性。”(戴利,2001:235)“自由贸易使它很难再国家层面上应付这些深层次原因,而国家层面是对经济有效的社会控制存在的唯一层面。”(戴利,2001:235)因此,书中对自由贸易的排斥并非简单的“左派”,而是希望在根源上纠正对“有限”发展思路的偏离。第二个方案,也正是如今流行的“温柔”说法,就是将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后代的福祉用繁衍欲望联系起来,当然它的表现形式是含情脉脉的亲子之爱。“谁要成为现代技术的所罗门,……谁将为两种考虑之间的权衡来拍板?这两种考虑是:一个老练的核电站经历处于经济上的考虑,和一个母亲对她的孩子健康的考虑。”(康芒纳,1997:157)这样的“亲情牌”实际上是对人性的严峻考验,明显的是我们并没有完全乐观的足够理由。戴利无疑为可持续发展的心灵转变设计了完整的路线:从发展哲学的转变,到根本心灵改造的方式再到现实的替代方案,但是每一步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不过,观察世界发展的趋势,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环境友好与可持续的观念在全球的建设实践中被逐渐重视与运用。而与此同时,文中提到的科学价值观、人性自利面、自由贸易时代等矛盾因素并未有本质上的改变,唯有作为主体的国家在这个时代的趋势是渐强抑或渐弱尚未可知。那么,根据本文对戴利的逻辑演进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渐强,是否意味着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国家共同体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性与之有着相同的渐强趋势(而非如我们推断的那样被自由贸易所削弱)?References:戴利, &诸大建. (2001). 超越增长: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 上海译文出版社.康芒纳, &侯文蕙. (1997). 封闭的循环: 自然, 人和技术. 吉林人民出版社.Stone, L., & Ezrati, S. (1996). Chaos, cycles and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in plant ecology. Journal of Ecology, 279-291.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将经济视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开放子系统,进而通过简单的热力学定律的应用,就完成了一个有力的分析框架。H.E.Daly的分析对于这样一个被主流经济学不正当“忽视”的问题,足具深刻性、系统性和革命性。      本书的前三部分很出色,对生态经济效率公式的分解和对GNP指数的深刻批判尤为精彩。戴利令人信服地提出了“三部门绿色国民账户”和解决“可持续的规模”问题的政策方向。戴利处处同主流经济学背道而驰,却处处展现出合理的经济学逻辑,令人佩服。      不过,戴利试图从圣经推演至“可持续性、足够、平等、效率”的伦理原则的尝试我认为并不成功。在操作政策,绿色指数的编制、有关最优规模的量化研究等方面,我们都需要更细致的研究! 2015.9.2
  •     真实的全球化视野,引人关注和遐想。
  •     新左与老左的衔接之作。
  •     研究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必读书
  •     很好的讲诉可持续发展与持续增长的经济学和社会学论著。
  •     的确是老议题
  •     很多观点现在看来仍超前
  •     想做环境经济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