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河》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 北方的河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020053643
作者:张承志
页数:162页

只能默默注视你的疼痛

你的疼痛的深切我当然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离得远了其实一直近在眼前 是呵,我就是我我不能变成你就连你在那儿独自苦斗我也只能默默地注视 这几行文字,安静地流淌在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里。就是这几行文字,让我热泪盈眶。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感动。这是一首歌的歌词,我没听过这首歌,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有这首歌。只知道,书中说“那歌手的嗓音真实、深沉。他们倾听着那歌声彼此都觉得受了深深的感动。” 面对你的无助,我无法给予任何有效的援助。人内心的孤寂,正在于彼此无法相互理解。即使,我们是相濡以沫的亲人,抑或交心的友人甚至爱人。我可以做的,也许是用我笃定的目光给予你默默的支持;也或许,我能搀扶你走一段路,但,真正的泥泞,我无法代替你去走。有一段路,必须由你亲自去跋涉。那才是真正的困境。而我,却只能站立在远处。你啊,一定要深信,在你的背后,有一双眼睛注视着你,试图给予你更多的支持。 然而,我还是无法理解你的痛苦。因为当你真正深陷泥淖的时候,我无法体会你的疼痛。我们都曾经努力过,试图去理解彼此。可,始终无法抵达彼岸。微风吹起时,撩动你的发梢,我无法看清你的面目。曾经,我以为我可以幸福你的幸福,痛苦你的痛苦。可是,正当此时,我却连目光也无法抵达你的身影。 我只是你人生路上的一位过客,没有人能够为彼此停留,因为,我们彼此都在走着自己的路。所以,我的朋友,你一定要走下去。如果你早就清楚有些路必须由自己去跋涉,也许,你就会更加从容。我依旧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给予你最大的支持。即使,我还是我,你也依旧是你。

充满阳刚之气的小说

广袤的北方 或宽阔平和或湍急雄浑或干涸无声化入历史的大河 健壮的心灵 大气的人生——看这本书,就像打了一支强心剂,用令那个时代的青年激情飞扬的东西来激励自己,就像久旱之后的甘霖,严冬里的炭火,文字是有生命的,文字还有能让生命重新活跃的魔力。

小清新的嫩乳峰和怪蜀黍的黑胸器

学现当代文学的一个同学似乎说过张承志的小说是比较继承了鲁迅先生衣钵的。首推《北方的河》和《黑骏马》。这本人文社的九元丛书版,两美兼具,还半价,作为在火车上无聊的时候拿出来阅读装逼,是非常合适的。而我对于《北方的河》确乎有着别样的期待,因为同学似乎告诉我,这小说中有那么一句“像一次伟大的射精”。但细细看了一遍,并没有发现,再回想一下,似乎是某个文学研究评论文章里的吧。好吧现在的研究真无聊,我也无聊兼低俗了。我不研究当代文学,不晓得两部小说的写作时间。但从写法技巧来看,《黑骏马》的细腻、压抑和哀伤情绪,确乎要胜过《北方的河》的奔放、粗糙与笨拙。或许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不喜欢长篇大论抽丝剥茧地分析文句提取中心思想,那么来吧——概括地说,如果《黑骏马》是小清新的嫩乳峰,那么《北方的河》就算是怪蜀黍的黑胸器。

孤独的激情 崇高的灵魂

张承志是激情的,我从未见过更加不吝激情的大笔,能够从文字汩汩的流到心田;张承志是孤独的,混着泥巴的人道主义却只能高尚到徒劳恨费声,一树碧无情。第一次读张承志,在南方的树林读《北方的河》,又是在病中,我那饱受压抑的生命力似乎也随着北方的河一样冰甲开裂,咆哮奔流了起来,这种丰沛饱满的情感竟似让我有些疼痛和慌张,慌张到错愕而不知所措。我自有记忆以来,读书都是喜好疏朗清淡的风格,喜好李煜、纳兰性德、徐志摩、汪曾祺、林清玄这些云淡风轻,娓娓到来的风格,就像南方的河,涓涓溪流,淙淙流淌。然而,读《北方的河》的时候,却是一泻千里的情感扑面而来,就好像一个人站在瀑布深潭旁边,九天而下,的确很美,却夹杂了很多的畏惧在里头,一种庄严感,敬畏感从脚低一直冲到大脑,情感的跌宕起伏大了些。于是,我了解到,这不是我的胸中沟壑所能承载的气象。这不是因为我是小女子,而张承志是大丈夫,而是因为民族向来不是我作为个体生存的一个身位,我在标榜个体的年代成长,四五一代因着沉痛的记忆假逍遥了自我却真逍遥了我们下一代,我从未体味过何谓民族的痛感因而我永远也不可能达到那种历史的纵深感,即便我有一天也会老去,鸡皮鹤发,我所永久的也只是我个人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延展不到我的内部去。这让我有一点遗憾,我可能经历了时间,却并未真的经历历史。尽管我可以看尽天下大事,总览全球信息,但我却没有办法形成那个困惑年代主动或是被动留守在这片大陆上的信息闭塞的的人们所能够勾勒出的胸中气象,因为我不会走出我自己。就像荷尔德林的《致德国人》:我们的一生何其逼仄匆促,我们瞪视着计算我们的岁月。但是民族的岁月,又岂能为俗眼所见?如果你的灵魂一生都在渴望和哀伤中颤抖,那么你将只能在冷寂的岸边踯躅,你不会走出你自己你对他们永远一无所知这些崇尚伟大的人们,把民族放在肩头承担的人们已经远去了,因为有人告诉我们我们所处的是这样的时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张承志注定孤独,没有人有兴趣陪着他高尚。除了那个已经去了半个世纪的鲁迅,但有时候我们在心里默默地把鲁迅看作一个疯狂的人,一个喜好骂人的人,一个不合时宜的人。于是当大多数人用理智解读鲁迅的时候,只有“不合时宜”的张承志用情感来歌颂他的知音:“ 在中国,凡标榜中庸宣言闲趣的,大都是取媚强权助纣为虐的人。同样,凡标榜“纯粹文学”的,尽是气质粗俗的人。 鲁迅与他们不同;他做不到狡猾其艺术、中庸其姿态——而无视青年的鲜血, ”只是,两个崇高的灵魂无法交错了时空。但对于孤独的张承志倒也是大幸,因为这样他就有一个永远不会背叛他的良伴。

愿有人为你涉水而来,你有诗可扬

愿有人为你涉水而来,有诗可扬整本书我是一口气读下来的,这本书荡气回肠,读到结尾部分我竟不知,只得暗暗叹一句,这就结束了啊。我本以为此书会以他去黑龙江成行,遇到人生中的另一个她为结局,但是张承志恰恰以这样的方式,以梦相会黑龙江,梦中有人为他涉水而来,有诗可扬。坚持了许久的梦想终于以一种将来时来完成,即将达成的理想给读者的感觉可能比已达成的目标来的更让人期待与向往。整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她十二岁就见过那么大的世面。”伊始,他对她态度的转变只因为她十二岁时的故事,他放弃她也只因为那样的一段话,他说“生活在这里早就重新开始了。大家都在重新选择生活。我和华北、二宝、颜林,还有她,都在重新选择生活。她自己会考虑好和华北的事的,她十二岁就见过那么大的世面。” 她在十二岁时,父亲被认为是国民党残余被红卫兵打死,母亲因为疾病不能去,因而她在十二岁时便亲手洗父血。那样的世面,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见到的。她所经历的是生离死别,是父死的仇恨,以及复仇的无力。对时代命运的憎恨与无力反抗的无奈。而这种无奈与对理想追求的无疾一直伴随着她成长。多年后,她以瘦弱的肩膀承担十二岁时见过的世界。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但那些痛苦的回忆和心情却一直伴随她,而这种感情也一直陪她长大,多年来她自我纾解这段痛苦的经历,终成为黄土高原上对陌生男人的看似无谓的一提。而正是因为有着这种经历,她在遇到那样充满活力的他时才会心有悸动,也正是因为这种经历,她在最后做出选择时,不敢认真倾听内心的声音,选择了华北。而这种选择,已经无谓对错了。而他,他所见的世面,他的世界观是什么呢?“有四年制汉语专业、本科生基础、一门半外语、六年插队新疆的历史,具有一定热情和干劲,身体条件良好的三十多岁老青年。”他的世界观是被一条条河所填充的,五条河流在此集聚,额尔齐斯河,黄河,湟水,永定河,黑龙江。额尔齐斯河是被哈萨克的真挚和阿尔泰山的雪水所养大的,浩浩荡荡流向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是坚强,忠诚和敬重诺言的。 “黄流在稳稳前移,老实巴交但又自信而强悍。而陕北高原扑下来了,倾斜下来,潜入它的怀抱。”黄河是辽阔的,是奔流不息的,有着父亲般的力量。湟水的形象是宁静的,带着死亡一般的宁静。“看这湟水,虽然它冲刷着黄土的陡崖,拍打着河里的石头,但我觉得它也充满了宁静。” “你就是多少年来自由自在,迁徙无常,河道如麻的永定河。”他的心里,永定河是可怜巴巴的河流,曾经不知安宁的河流却在平原地区屈服了。黑龙江是他梦中的河“他默默望着眼前这又可怖有迷人的大河,黑龙江解冻了,黑龙就要开始飞腾啦。正是这样的几条河塑造了他的世界观,他像北方的河一样充满活力,对理想有着不懈的追求,即使遭遇过挫折也不失对未来的信心。对家庭,他是孝子,是为弟弟处处着想的哥哥。在插队新疆的六年里,他是值得托付的好友,对曾经的恋人宽容大度。对她,他也能冷静地分析“你实在太累了,十二岁的小姑娘。这样的人生对于你来说,实在是太难了点儿。他吸着烟,打量着她熟睡的样子,心激烈地跳了起来。他的眼前闪过了自结识这姑娘以来的一幕一幕;闪过了黄河、湟水和这永定河的浪头。不管怎样,他想,这样的经历实在是太难得了说:祝你找到了真正的岩石,祝你找到了幸福的安慰,十二岁的小姑娘!”对于她的选择送出自己的祝福。这是一个像北方的河一样的奋斗者,不知疲倦地向各种地形提出挑战,同时也挑战着自己,确定新的人生目标,最终写成赞美诗,也写成自己的人生。徐华北的人生观不难可以从这句话中看出“要比就比,要干就干一场吧!我们可不像他们想得那么好惹。”这是一个为了理想,爱情不断地抛弃过去,而去追求一种新的目标,新的生活的青年。这种抛弃的结果是未知的,确实也会造成伤害,但他却敢于重新选择,追求向上。整本书通过塑造青年的形象,从而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独特性,即这一代独有的奋斗与思索,有过错误,但敢于重新开始。他们积极地寻找生命的根,前途光明,对未来充满乐观。这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代人,愿你有诗可扬,有人为你涉水而来。

且歌且行

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读书读到几次想要流泪,心里面始终有一股热流在随着情节在涌动。 黑骏马唤起了我心底深深地感动。张承志用一首蒙古民歌牵引着自己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散发着淡淡地忧伤的故事。关于过去的,关于那些追不回的美好,关于那些年少无知的我们亲手葬送的美好。歌的结尾是,“那熟识的绰约的身影喲,却不是她”巴帕说他原来听的时候并不明白。是啊,年少的我们怎么会懂得呢?我觉得这歌词像“我们再也回不去了”的那种苍凉之感啊。时光易逝啊!成长的路上我们始终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人生能过倒着活,我们可能会更懂得珍惜,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都知道。“人生若指如初见”啊,写的太绝了,如果能永远停留在朝霞染红的那个黎明,那么帕克和莎娜的爱情也就可以像琥珀一样永远停留在美好的最初.....人生没有假设,还是作者那一段话给自己的故事以最好的总结。人生还是要继续,就像帕克那样,带着曾经的美好大步的向前走吧!过去的只能过去了,再刻骨铭心,走过了,也只能在心上留下淡淡的伤痕和浅浅的惋惜。但愿我能学会珍惜,可是毕竟失去才是成长的第一课....或许多年后的叹息,才是那段逝去的日子,消散的青春尘封的价值

关于那些我们错过或者辜负的姑娘们

北方的河这本书,主要包含拉《北方的河》和《黑骏马》这两篇中篇小说。就总体而言,如果细究,作为一个女性而言,两篇我都不喜欢。北方的河,讲述的是我考研究生的历程,从我决定考,我开始从黄河开始我的类似实地考察的游历(我觉得称为游历更好)在这路上有结识一个姑娘,我们一起从长河到湟水,最后回到北京,在这路上,其实我们对彼此都有朦胧的情愫,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共同的成长里都没有父亲,我们身上都有一个深刻的印记,十二岁的少女擦拭已故父亲身上的血,肚子里只有青枣的少年游过黄河。不管怎样,我们一起去看过湟水岸旁,那支离破碎的陶碗,但是那又怎样呢?在我的心中,考研才是我头等大事,我生活的一切都是围着它转,即使姑娘一次又一次的来看我,及时姑娘最后结婚也要争取我的意见?故事的结尾,我成功拿到来考研的准考证,姑娘拍的照片上杂志了,这不是完美的结局吗?也许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那片土地。黑骏马,故事是由一首藏谣开始,或者就是一首藏谣。青梅竹马的少女,年迈慈祥的老奶奶,一匹风雪夜里的黑色马驹儿。亲爱的索菲亚,待我我学成归来,我们就成亲。多么美好的故事阿!但是谁又会知道我的索菲亚会被黄毛鬼玷污,姑娘大着肚子防备眼神,即使我刚从和黄毛鬼的打斗中受伤回来。噢,还有一个进修的机会等着我。所以我和我最亲爱的姑娘分离了,这怪我么,不怪我,怪只怪险恶的世界。但是时隔十四年了,我想要找回曾经的姑娘,虽然姑娘终究没听老奶奶的话,嫁到河那边去了,死也不见亲人。终于见到姑娘了,姑娘不再是是姑娘了。其实我很喜欢后面姑娘和我见面的场景,姑娘不再是曾经的姑娘,你能感受到姑娘在生活的历练中变的坚韧,如飘中的斯嘉丽,能够撑起一片天。但是隐藏下面的柔软的心,却还在,不然也不会说,巴帕,以后把你的儿子给我养吧。最后说说,为什么不喜欢这两个故事。为什么你爱恋我,喜欢我,但是你却能够为了更好的前程,远离我,抛弃我?你成功之后了,跑来找我,然后发现我不在了,你开始惋惜,开始遗憾。为什么故事中的女性,会那么依恋男主,我要结婚了,我要来问问你的意见,即使你曾经把我抛弃,我还是想养你儿子。什么鬼?

河边的身影

不仅仅是理想主义者。翻开中国地图,会有蓝色的线条,在北方的土壤上纵横。那是北方的河。“我相信,会有一个公正而深刻的认识来为我们总结的:那时,我们这一代独有的奋斗,思索,烙印和选择才会显露起意义。但那时我们也将为自己曾有的幼稚,错误和局限而后悔,更会感慨自己的无法重新生活。这是一种深刻的悲观的基础,前途最终是光明的。因为这个母体里会有一种血统,一种水土,一种创造的力量使活泼健壮的新生婴儿降生于世,病态软弱的呻吟将在他们的欢声叫喊中被淹没。从这种观点看来,一切又应当是乐观的。”这是张承志写在他的小说《北方的河》前面的话。那一代人,是从文革走过来的一代。关于这一代人的作品多不胜数,唯独张承志的这一本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即使我没有经历过那一段天步艰难的历史。河流永远存在,不独为那一段历史;血统与水土永远不会消失,会在我们的文化里一直延续下去。地理与文人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余光中也是对地图有着特殊感情的人。张承志亦然,他看到每一条北方的河,都有自己独特的话。北方的河,看到这个书名,我们大多数人第一秒会想起“黄河”来。余光中说,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向东,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一管是长江,另一管是黄河——那条让人心不死的河流。无定河,在河底村汇入黄河。还记得那些诗句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主人公“他”在这里遇到了生命中的河流。无定河切开了黄土,黄河冲开了整个大地。他想起自己曾经一个人顶着炎炎烈日走过四十里山路来到这,没有钱坐渡船只好游过黄河。如今又站在这,而且,旁边多了一个路上结识的女孩。他们有着同样的过去,那些没有父亲的日子。他们有着不一样的生活。他从新疆大学毕业,学了四年汉语言却被分配到“计划生育办公室”。她在一个小报社当摄影记者,生活在奔波与那个时代的失望之中。她将黄河形容为一块一块的流体,他将黄河当做自己的父亲。他再次游过去了,从一个个浪头上硬是闯过去了,虽然右臂从此落下疼痛的病根。两个人走过黄河,走过湟水,走过北京的永定河。他不愿意接受分配,下定决心要考上柳先生的人文地理研究生。从新疆插队、大学时起他就与额尔齐斯河结下不解之缘,那时候他心爱的姑娘为了前途背叛了爱情,他只能空空地守望着,在永远忠贞永远安稳,自由自在却永远坚定地向着和所有河流都不同的北方流去。北冰洋是它的终点。而如今他也回了家。他的妈妈,还有他的弟弟在家中。额尔齐斯河,黄河,无定河,湟水,在他心中,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了诗篇。他对她说他要写诗,他什么也不怕,什么都敢尝试,而且什么都要成功,不管是考研究生,还是写这首他放下豪言的诗。她总是安慰着写不出好诗句的他。她懂艺术,却不懂人事,上级领导总是冷眼看着她的作品。她只能在艺术的浮冰上跳舞,却永远冰冷孤独。他是块坚强可靠的岩石,至少她这么认为。然而世事总是如此无常,他的准考证迟迟不能办理,眼看着离考试日期一天天接近;她的生命中出现了另外一个人,徐华北,他的朋友。徐华北懂得她的艺术,懂得她的摄影,为她写影评,并且让她的作品发表到了《摄影艺术》上面,并且,向她求婚。张承志在大汗淋漓地写着,也许他的右臂也在隐隐地痛。但是正如小说里所说,他的心脏还健康强壮得很。他闯进党委办公室,粗鲁地向书记要准考证,内心却悲愤得近于崩溃。和蔼的书记最终给了他准考证。她的作品发表了。他微笑着,他答应过她要带她去莫斯科餐厅吃一次西餐。餐厅里放着冈林信康的歌,他一个字一个字,用他半门当一门使的日语帮她翻译了出来:是呵,我就是我我不能变成你就连你在那儿独自苦斗我也只能默默注视我们两人都经受着考验而你究竟是我的谁如果一切将从此崩溃那么我又曾是你的谁她问他考研以后要做什么,当上讲师,副教授,教授,然后呢?他说他可能会改行。她惊讶地问改什么行,他说写诗。他总是这样,从来不认为自己会失败。他要“轰炸那些考卷”,用他脑袋里反复记了一百遍的知识,和走过一条又一条大河的经历。他从额尔齐斯河学到了稳重,从黄河得到了坚强和热情,从湟水看到了沧桑,从永定河懂得了坚忍。可是他摔掉了笔,写不出诗的结尾——他没有去过极北之地的黑龙江,怎么可以写出北方的河!他魂牵梦萦的黑龙江,他省吃俭用攒了那么久的钱想要去的黑龙江,他却没能去成。钱攒够了,却修家里的小厨房去了。他孝顺地照顾着自己的老母亲。他想起了湟水旁边无人照顾的老汉,连自己种下的小树林还没长大就独自去了。她嫁给了徐华北。他的记忆里的,他们一起跑过的黄河湟水永定河,越发清晰。徐华北才适合她,他的文笔如此之好,每次都能写出最好的影评,而自己也许并不适合她,应该祝她幸福。他如是想,他如是做。请柬来的那天晚上,他陪母亲散步,睡着的时候,他梦到黑龙江。四个月的冰封静止,等待的就是这一刻的醒来!他站在桦皮舟上,大声吟诵他年轻的诗篇。“他举起自己的诗稿,在粗粝的风啸声中朗读起来。他读着,激动地挥舞着手臂。狂风卷起雪雾,把他的诗句远远抛向河心。他读着,觉得自己幼稚的诗句正在胸膛里升华,在朗诵中完美,像一支支烈焰熊熊的火箭簇,猛烈地朝着那冰河射去。”多么火热的宣言!黑龙在苏醒,四个月的冰封不等于颓废,它要的是飞腾。“他被彻底地慑服了,震惊了,吞没了。”不必问他第二天有没有考上研究生,亦不必问他写出的诗《北方的河》为什么全篇小说不曾出现一句诗句。正如小说结尾时说:“他用炽热的爱情和不安宁的生命等待的一天正在降临。”读《北方的河》,我们可以不用成天躺在床上问自己要做什么,是为什么了。很多人说张承志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诚然。理想主义的男主人公,走过北方那么多河流的他,坚强刚毅的他,游过黄河的他,研究过方言学过地理写过诗的他,永远不曾向命运屈服,不管是生活、学业还是爱情。书中的有些描写或许抽象,或者说,情绪化。但是如果你读第二遍,第三遍,你会发现那正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心理与呐喊。整篇小说如诗歌一般,一段轰轰烈烈的生活,一个时代的故事,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通篇小说主要以第三人称叙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转换那么灵活自然,抒情都抒得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张承志以这种理想主义的心态,用小说驱开了读者们共有的,生活的阴霾。小说中,他与她在湟水发现了一个破碎了的彩陶罐。这个世界,“森林变成了光秃秃的浅山,河床变成了高高的台地。雨水冲垮了山上的古墓葬,于是,顺着小沟,彩陶流成了河。”诗般的语言,总能引发读者的无尽思考。他们复原了这只彩陶罐,却残缺了中间一块,再也没有找到那块碎片。她惋惜着陶罐,也在惋惜着生活。“世上的事情多么拗人心意啊,生活也常常是这样残缺。”他忙碌了那么久,打电报,打电话,闯办公室,还准备闯考场,所为的就是那么一片小小的白纸片。徐华北用笔斩开荆棘,所得到的一纸调任书,也就是那么一片小小的纸片。我们现在的生活呢?不也是这样吗?可为什么我们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读《北方的河》,能让你知道,象牙塔外也能有理想主义的存在;能让你知道,生活需要一种热度。北方的河,你一眼看上去,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它们有着我们一度失去的气度,而张承志正用一种言语来为我们寻回。这不是口号式的空喊宣言,也不是废墟文学的拐弯抹角,而是诗歌式的叙述生活,即使张承志用的言语极其平常。生活的彩陶罐是残缺一块的,但一样是一种精彩。这本书也可以说作者在写他自己,本身张承志插过队,学过考古,研究过民族语言,一直在北方。张承志说,他在写《北方的河》时,觉得自己象切开了自己的血管,直至小说发表了好久好久以后,他还觉得自己的血在流。这样的流血使他觉得自己衰弱了,这样的流血也使他逐渐滋生着他的骄傲。他用一种独立不羁 ,庄严深邃,冷峻热烈的审美品格塑造他笔下的男主人公,以一种独白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精神哲学,以一种熔铸诗歌、音乐、绘画、历史和哲学的复杂形态创造着他的文学。也许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的作品,比《北方的河》更能表现社会万状的还有很多,但是只有《北方的河》真正给人以动力。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品格,孔子是,诸葛亮是,“他”也是。张承志以一种理想主义式的“梦”让他到了黑龙江,你也许说这是荒谬的,但我说这是一种高贵品性的体现。是啊,他游黄河,只要黄河的浪再大那么一点他就会随波而逝;他闯党委办公室,只要书记是个现在随处可见的“那种官员”的话他连拿到准考证的门都没有;他想去黑龙江,他没钱怎么去?张承志用自己的笔在保护他,这是因为这种人在现在的社会中太容易受伤,而这种精神,却永远令人向往。不禁让人想起阿杜的一首歌:“可是Andy/活着是不需道理/谁都可能/暂时地失去勇气/外面不安的世界/骚动的心情/无法熄灭曾经你拥有炽热的心”;还有昌耀的诗《内陆高迥》。


 北方的河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