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12
ISBN:9787532115174
作者:(美)卡伦·霍尔奈

书籍目录

目录
中文版前言…………………………………………………………………伯纳德.J.派里斯
前言……………………………………………………杰弗里.鲁宾 斯蒂芬尼.斯坦菲尔德
导论:进化的道德规范
第一章 追求荣誉………………………………………………………………………1
第二章 神经质的要求…………………………………………………………………27
第三章 专横的“必须”…………………………………………………………………55
第四章 神经质的自尊…………………………………………………………………80
第五章 自我憎恨和自我轻蔑…………………………………………………………109
第六章 和自我疏远……………………………………………………………………162
第七章 消除紧张的一般办法…………………………………………………………186
第八章 豪爽的解决办法:权利的吸引力……………………………………………198
第九章 自我谦避的解决办法:爱情的吸引力………………………………………229
第十章 病态的依赖性…………………………………………………………………258
第十一章 与世无争:自由的吸引力…………………………………………………282
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中的神经质精神病态……………………………………………320
第十三章 工作中的神经质干扰………………………………………………………338
第十四章 精神分析治疗之路…………………………………………………………361
第十五章 理论方面的思考……………………………………………………………392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感想:1. 霍妮在书中描述的三大类型有神经症所带来的防御方式的种类之繁多,让我觉得谁都是有点儿神经症的。或者说我太容易对号入座了。觉得自己挺牛逼的、觉得自己挺SB的,无论自己牛不牛傻不傻都无所谓的,这三种人在生活中多了去了。2.为什么得神经症?说白了就是没有自知之名。霍妮的具体解释是把假我当作了真我,而把真的真我给抛弃了;但问题是真我是抛弃不掉的,于是就必须发展出各种各样方法巩固假我的地位,比如提出过分的要求,建立自尊体系,不断的不能自已的对自己提出要求。而伴随着对外部世界认识扭曲,生活的方方面面会涌现出糟糕的情形。3.作者挺唠叨的,一个意思反复的来回的变着法儿的说很多遍。但是对神经症的描写实在是精彩,因为我在其中看到了部分的自己,也因为颇为准确的描述了一些我所观察到的东西。4.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了集权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神经症,虽然随后的论述不具有很强说服力,但是这仍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毕竟作者只是在上个世纪前半段的西方社会环境为背景,建构的该理论。====================================================一些书摘:像是那些相信人天生有罪,或者受原始本都能控制的人(佛洛依德),这些人认为道德的目标必然是克服自然状态,而不是发展自然状态。对于那些认为人性中本质上是“善”的,但同时又具有某些“恶”的东西的人,他们会认为道德的目的是通过信仰,理性等来加工、指导、加强确信美德一方获得胜利(宗教和伦理的思路大概如此)。最后,那些信仰建设性力量的人所特有的人认为,人生来就自愿的为实现自我而奋斗,并从这种奋斗中发展一系列价值。(马斯洛的人本和作者如此)一种特殊的态度或者驱力对我们人类的成长是具有促进还是阻碍作用?父母的病态造成孩子的基本焦虑,限制孩子以其真正的自发的情感与人打交道,而是迫使孩子寻求手段对付他人,其三种形式为,趋就、反对、逃避,其后果是加强了他与自我疏离,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在这种情况下,被创造出来的理想形象就必须出现了(自我理想化)。当自我理想化被提升为积极的能力时,个体好像就找到了一种解决那些真正的自我不能忍受的情感,而自我理想化就被强化了。而个体通常把自我理想化转化成实现理性的自我(探求荣誉)。探求荣誉中,包括病态的雄心,即对外在成功的驱力;和追求报复性胜利。自发性驱力和强迫性驱力的差别在于:前者是“我要”,而后者是“被迫”(被迫性)。区分两者的标准之一是不加区分性,意思是,个体真实兴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是最好的;之二是不满足性,个体体会不到真正的成功,高兴不会长久。另一个探寻荣誉的特征是想象,神经症患者的想象力比普通人强的多,这使得他们更容易迷失在想象力中,例如白日梦的发生,而更有害的是对现实加以扭曲而没有发现,他们排斥接触有限的东西例如时间。探求荣誉的正常驱力与病态驱力的区别在于:自发性VS强迫性;认识界限的不同;聚焦于辉煌的最终结果VS感受其过程;表象VS存在;幻想VS真实。当理想化的自我和现实(作为人的局限性)相冲突时,神经症患者会向外界提出病态要求以保全理想化的自我继续生存。这种病态要求在人际关系和日常琐事上都会表现出来。例如,对晚点火车的愤怒,对规则和现实的厌恶,对恋人的过分要求等。神经症患者的理想化自我是不可侵犯的,一旦某种不利的情况出现,这对他的打击的毁灭性的,而变为对生活过分戒备。对于他人的优点,他们表现出过分的嫉妒和羡慕,因为一直有种信念在他们心中,这种信念是他有权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换句话说,其特征为自我中心主义,这种自我中心主义不同于孩童时代的,后者是因为他还没有形成他与他人关系的感觉,前者的原因在于收到内心需求的驱使;不劳而获的需求,没有认清现实中一些基本的因果关系;当他人向他指出他内心存在物无理要求的时候,报复性回击的常见的,而这种回击包括要求提出者对自己负责。当他认识到自己的要求是过分的时候,并不会质疑其的合理性,而是使其合理化,例如因为我是一个女人,所以我要什;因为这是违背公平的,所以我不能接受;还表现为对他人的嫉妒与无情的混合。他必须证明自己超越于心灵和自然法则。如果他一再的看到他人不答应他的要求,看到心灵和自然法则同样适用于他,看到他也会遭到普通人一样的烦恼和失败---所有这些并不能证明他不具有无限可能的证据。所有这些只不过证明迄今为止他一直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是只要他坚持那些病态要求,这些要求会有一天能够实现。神经症患者把他的完美形象带到他的灵魂面前,并无意识地对自己说:忘掉你实际上是的那个不光彩的人;唯一重要的是你必须成为理想的自我。他们不顾可行性,而仅仅只是发出一道决定的命令,而不伴有确切计划。而他们认识到现有心灵缺点时,便可能用意志力来消除这些缺点,比如害怕窃贼则强迫自己单独一人夜晚睡与空屋。而像这样有意识的努力对消除神经症的没有一点作用的。而问题在于强迫自己的行为并不等于强迫自己的感情或感受,正如强迫自己不再怀疑并不意味着自己得到了自信的感觉。当然感情也可以通过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一旦某种情形出现时,比如当骄傲和虚荣心受到伤害的时候,爱的表现便会让位于漠不关心和怨恨,人们会质疑自己:我真的爱这个人吗?我真的信任这个人吗?还是这个人改变了我的什么观念?神经症者想得到的,但是恰恰也是不能得到的是自信和自尊。即使他们权高位重,或者获得极大的名望,只会使他们傲慢自大,而不是获得包含安全感的自信心。此时他们得到的是神经质的自尊。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身上人类固有的限制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上的,就像一个人的经济地位决定于他的财产一样。为了增加这种虚假的自信和自尊,他们往往对一些的他人看来值得羡慕的特性趋之若鹜,例如加入某个能使其提高威望的团体,而当这一团体不能增加他的威望时,他的自尊心会受到损害。一些他人看来并不重要的事件可能成为他们增加自己自尊的契机,例如在疟疾盛行的地方保持健康是值得自豪的,出去旅游时是好天气是值得自豪的等。也可以说,当神经症患者找到和自己有关的行为符合内心指令时,便会膨胀这种虚假的自尊,例如这种自尊并不是来自他明了自己是个有道德的人。当这种虚假的自尊受到攻击的时候,受辱(来自他人行动的攻击)感和羞愧感(来自自己的行动的攻击)是常见两种反应。通过一个由某一单独的事件所引发的这两种情感,而判断其背后的自尊,即自尊背后所隐藏的理想人格是不合适的。例如,一位未婚的年轻女性拥有情夫这一现实让她本人感到羞耻,不能仓促的认为这种羞耻感自来她违背了社会公认的道德;也许是这位情夫的社会地位和外貌让她觉得自己不够有吸引力,从而感到羞耻;或许是有情夫而没有结婚这一事实让她感到不具有吸引力造成的,又或许与情夫对她的态度有关系。以上两种情感可能被其他更为常见和易于接受的情感掩盖,例如愤怒、惆怅、恐惧。到这种自尊受到攻击时候,报复可能成为恢复自尊的手段。而报复的目的不仅仅是恢复自尊,而通常是通过更猛烈的报复战胜对手。这也许会助长这种自尊,而导致更多的报复,形成恶心循环。逃避也是恢复虚假自尊的手段,例如一位本可以成为优秀教师的人,由于刚刚上岗几天遭到挫败,而丧失了对教师职业的兴趣,而选择更换职业,而此时他口头上给出的原因可能是“我不想做”或者“我不适合做”。神经症患者用自尊维持理想化自我的地位,用自我憎恨和轻蔑对待现实中的自我。自我憎恨在本质上是无意识的过程,之所以意识不到是因为它的出现会破坏理想化自我。而自我憎恨这一过程通常被外表化:把憎恨引向外部世界,以生活中的抽象事物或者人物为憎恨对象;后者仍然以自己为憎恨对象,却把憎恨看成或体验成是来自外界的。自我憎恨的六种运行方式:对自我的无情要求,残酷的自我谴责,自我轻蔑,自我挫败,自我折磨和自我毁灭。自我要求:当真实的自我不能执行理想自我“必须”的指令时,神经症患者有两种选择:一他曾经对自己的要求是荒谬的,二狂热的声称他的生活状况已经改变得使他无须面对他的“失败”。显然前一种是治疗师的治疗之路,而对于后一种,这种狂热的声称和现实的冲击使得使他向外界过分的提出要求,过分的希望他人过分的服务于自己。为了避免自我谴责的出现,神经症患者会发展一些更为隐秘的方法。例如提高自我觉知的阈限,声称他们没有意识到事件的发生;把生活认识为一系列的反应和影响的结果(那些“必须”的指令被外表化了)。换句话说,这些方法就是造成自我疏远,给理想化的自我以主动权。自我谴责:针对生活中难题和自己动机的自我谴责,更像是倾向于内部归因。自我轻蔑:主要针对争取改进和追求努力而言。其所引发的现象1)为使人强迫自己同每个人相比较,而作比较的结果通常是对他们不利的。2)倾向于挖掘涉及到自己的他人行为背后反对和侮辱他的动机,换句话说是对人际关系扭曲的认识。3)往往受到更多来自他人的凌辱,因为他们的自我轻蔑使他人的凌辱变得可以接受。4)自我挫败:不许享受乐趣的禁忌。其外在表现形式:“因为。。。。,所以我无法成为最幸福的人。”自我折磨:自我折磨的倾向:拖延和疑病症。自我毁灭:以自杀行为表现出来的自我毁灭,可能带有自我疏离的现象,例如,“我从十层楼上跳下去之后,再回家给孩子做饭。”这种想法的存在。还表现为无意识的故意破坏人际关系,或者反复地放弃自己在有进展的事情上可能取得的成果,这似乎和自我折磨有些类似;或严重到故意破坏自己良好的品格。自我疏远所疏远是和真正的自我有关系的情绪、事物。比如感觉不到工资是自己的财产,感觉不到自己对某件事物真心的喜欢。这以过程的始作俑者是效忠于理想自我的自尊体系。自尊体系会打压对理想自我的存在不利的情感,比如崇尚完美的自尊体系会打压嫉妒情感。当真正的自我在精神分析后期出现的时候,它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对立会导致紧张的状态。自我保护(把问题搞混)、内心经历外表化(把心灵过程体验为发生在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过程,如:我对他人没有敌意,而是相反)和分裂自己的体验(例如察觉不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明显的因果关系),以上三点可以减轻紧张状态,而保持内心平静的假象。此外,过分用理智和逻辑理解和阐释生活,而对自己生活的本质问题不感兴趣,也可以去缓解内心的紧张。暂时的解决之一:豪爽的解决方法自恋类型:把自己和被美化的自己混为一谈。沉湎于自我陶醉,雄心勃勃的追求,获得报复性胜利的人,通过意志和智力和掌控自己的生活,以这些作为实现理想自我的手段。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抛弃所有自我谦让和自我谴责怀疑的痕迹,如此他们才能在主观上对自己的优越性和权力深信不疑。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可能通过有意识的或者无意识的欺骗而感到自豪,而最害怕被他人愚弄欺骗,而他主观上的解释任务需要,以至于他有任何资格享受特权。人际关系和事业上失败后,他会反弹,但也可能激发出原来被搁置一旁自我消沉和自我轻蔑而产生自我毁灭的行为。完美主义型:把他自己和他的标准等同起来。“我既知道道德准则又是个道德高尚的人”这句话欺骗了自己,同时因为他人达不到自己的标准而藐视他人,这实际上的自我谴责的外化表现。他需要的是他人的尊敬而不是热情的爱慕。由于自己是道德高尚的人,理应得到好运的眷顾,所以他所遭受的厄运对于他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傲慢的报复型:把自己和他自己的自尊等同起来。他们极具竞争性,他们不允许他人更有知识和成就或者对他的优越性有任何的怀疑。报复性的体现就是狂怒。对他人的态度中永远有报复性心态,他深信每个人都是狡诈的,即使友好,那也是虚伪的姿态而已,所以唯一可行的生存之道是对任何人都不信任。他以收集他人侮辱他证据的原则来与人相处,所以经常对人傲慢无礼,即使这是用彬彬有礼作为伪装的。例如用女人来满足他的性欲而全然不顾她 的感受,向他人示好也仅仅是认为此人可作为事业上的垫脚石。他并不想克服他对旁人的敌意,而是希望自己能够巧妙表达敌意,这样人们便可以由于对他的敬畏而来满足他的需要。这来自童年的经历,好像集中营中的人们必须学会抛弃同情和怜悯而生存。为了证明他自己的需要,从不求助与他人,而是认为自己应该向神一样的自给自足,而抛弃了一些积极情感。他对的诚实公平和正直有特殊子自尊感;而实际上恰恰相反。反击在他看来是对付周围危险世界的合乎逻辑的必须武器。另外,诚实成为了他们做出报复的理由(我比那些伪善的人要诚实)。暂时的解决之二:谦避和采用豪爽的解决方法的人相反,他们自己比别人优越或在自己的行为中感觉不到这样的感情。他们倾向于是自己从属与他人,依赖他人,让步于他人。有时甚至夸大他的孤立无援和痛苦的状况;他对来自他人的认可和崇拜感到不安。任何“放肆”的想法令他回避,这种“放肆”的想法通常是矫枉过正的,而被认为是傲慢自负的,例如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候而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像自己中意的异性示好。这种为自己做的事情在他看来都是自私的,可耻的。在人际关系方面,他不表示出自己的敌意,避免斗争,避免他人的敌意。而这种人格的发展环境通常是由于一个拥有强大保护人的童年,或者一个要用自己从属的忠诚换取保护者关系和爱的童年。例如,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或者有一个事事强有力哥哥。长大后,他们更倾向于对敌意和紧张状态产生恐惧。当这种理想化的自我解决了他早期所需要时,但在成年后事实是他仅仅是“谦恭的认为我理所当然地具有高尚的道德。”而这样的理想化形象限制了有意识的自尊感。结果,高尚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差距越来越大,真正的自尊被排除在意识之外了。就像害怕他人的指责一样,他以同样的态度面对自我指责(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外在化表现,而实为一物),如此一来,真正的自我被贬低的一文不值;此时保护自己的措施就是立刻向他人或者自己承认错误,强调自己的痛苦和弱小,而试图激起同情。他们通常坚信“人性本善”这个命题,而常常遭到欺骗;被多少人所接受便是他诠释自己生命意义的标尺,而爱情此时就变得像空气一样重要了。而自己的弱小使得他不自然想他人索取帮助,而背后的动机是希望他人可以把一切事情都办好。人性本善的坚信与索取他人帮助加在一起似乎可以描述他的人际关系,这种描述是:他经常帮助他人而且高估了这种帮助的价值,而实际上他的这些实际上用处不大的帮助是带有附加条件的,这便是获得他人帮助;而他通常依然认为这段友谊的纯金一般的,这种“罕见”的友谊也成了他索取回报的基础。他似乎享受自己受到伤害这一主观事实。无意识无法得到满足,自我责备和自我伤害,都会引起受到伤害的认知。而深刻的体会到自己的冤屈,便是抵御伤害的武器。这种情况(我是光荣殉道者)可以为遭到抑制的豪爽冲动提供发泄动力,例如:为自己对他人的敌意提供借口。如此他们既是天真的认为人性本善,同时也不加分别的对人们有怀疑和愤恨。之所以他享受痛苦,是因为他的痛苦可以为他开脱一切(他对别人要求,他帮助他人和愤恨他人的两面性);还可以免除责任(为他的虚度年华);还可以引起“垮掉”的念头,同样免除一些责任。而恰恰垮掉的行为被他视为最后的胜利,用一句自白表示的话,这句话便是:一个敏感的人在这个卑鄙的世界上除了垮掉,还能做些什么呢?暂时的解决之三:病态的依赖他们把爱情视为救赎的最高效的途径,因为爱情给予他们“沉浸”的感觉,无论是沉浸在悲伤中,自责中,快乐中,这都会使他们处于委身与他人状态中,满足获得整体感需要。另外爱情也像是提供给他们一个发展和巩固理想自我必须品质的平台,这种品质便是讨好别人的品质,以防他人不喜欢自己,而在这一过程中,豪爽的行为是被抑制的。而他的这种付出是自己认为理所应当要得到回报---专一的爱人和爱人的爱。虽然他以这种状态进入爱情,但是如果碰到另一位足够健康或者对这种依赖特性怀有感情的人,那么他的爱情生活应该不算糟糕。但是,这必然会阻碍他超越自己的神经症。他更可能爱上一个超然的人,一个看起来在方方面面都不畏手畏脚的人,一个敢于公开冒犯他人的人;其中的原因在于这种“过分的鲁莽”正是他所缺少的,或者说是被压抑的。另一方面,他和同一类型的人可能会成为朋友,可以从彼此身上得到更多的忠诚、理解和同情;但是如果展开亲密关系,他便会开始反感。在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女主人公都是由于男主人公主动的冒犯而一见钟情的。进一步探查之后,会发现他是多么的渴望的主动交出自己的灵魂和肉体,而这只有在自尊被消灭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当一位自我谦逊型的女子和挑衅型的男子形成组合时:她的计划,对他人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都会围着他转。他嘲笑她对人们的信任,使她失去根基。在一段时间内,他们彼此合得来,因为一个需要的是主宰,一个需要的是顺从。而矛盾是:他认为她给予的爱情是伪善的,而不能给予她感情的回应而伤害她。她强迫性的帮助和理解使他感到自尊受到伤害,而倾向于要撕下她高尚道德伪装。她把他看作是个残忍的人,他把她看成是个假道学先生。他所提出的要求都应该是要被满足的,而好不表示感激,但是当愿望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却唠叨不休。他若可以看出她的需求,便会故意不满足而惩罚她。她会纠结他对他难以捉摸和不尊重的态度。此时,性也许是少有维持他们关系的东西。于是出现了虐待狂和受虐狂。暂时的解决方法之四:与世无争他一贯采取不在乎的态度,看起来他不那么为内心的冲突而烦恼,他人看来也是内心平静。与健康的与世无争的差别在于,为了追求平静而放弃努力和奋斗,这是个限制成长的过程。他们认为自己只是生活的旁观者(当然也是他人的),当遇到冲突时,他会主动避开;或者保持警惕,原理危险事物,虽然这些过程他没有意识到。此外,他对作出努力抱有方案的态度,所以通常不会为成功的希望而作出努力;而支持这种心态的是他善于为不去做事情寻找理由。例如,看一本书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呢?若把注意力集中于此,那么会不会减弱我其他方面的视野呢?而这种经常出没的疑问会造成他对事务性和积累性的活动产生疲倦的感觉。所以他是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性的,因为这让他感到厌烦。深入看来,会发现神经质的与世无争是对愿望的限制。他们有意识的或无意识认为最好不去希望或者指望什么东西,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他们去向往。即使什么真的引起了他们的热情,也是透过不在乎的态度被自己所理解;而随之产生的实现愿望的倾向会被认为是引发未来冲突的开始。在人际关系中,他执行不参与原则。他的人际关系是超脱的,和他人在感情上保持距离。他认为不应该在喜欢一个人,以至于需要他的陪伴,或者因为到了一定亲密程度而必须发生性关系。即使他帮助了他人,也不希望并且不需要他人的感激。性可能成为他和他人沟通唯一桥梁。或者他有很多性关系,而最终都是选择退出。另一个极端就是把性完全的排除于生活之外。他对任何种类影响、压力、强制十分敏感。例如,反感契约和合同类的东西,也包括物理上的压迫,例如硬领的衣服,被阻碍的视线。这种敏感程度甚至会扩展到对社会制度,政府决策的内心冲突。这种敏感性和惰性结合起来的话,他会把惰性(不愿做某事)背后的原因解释为“这是被他人要求的”。换句话说,在生活中,他更容易感到自己的行为是屈服于某人的结果,而实际上,那只是他自己愿望而已。而他把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看做是自己智慧的组成部分。在青春期时候,他可能经常做一些表现出非凡精力和才能的事情;他可能足智多谋,获得经济上的不利局面使自己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总而言之,在一定时间内,他可能对许多东西都感兴趣,其成果多是反抗他成长环境的传统时产生的。接下来的是一段苦闷期,反抗的失败导致了他的失望。人们会说他安定了,说他变的实际了;但更了解他的人担忧他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对许多东西失去了热情。他用逃避的方式来解决内心的冲突。不同于逃避豪爽的冲动和自我谦避的冲突,与世无争的他力图使这两种相互冲突的力量同时停止活动。他虽然以想成为自己为借口逃避外界事物给他的约束,但是对于成为什么样的自己,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他更强调的自己存在,而不是成长和成为。所以他疏离理想自我,压抑真实的自我,对艺术和自然界(非人格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个人感情。与世无争的人依照三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过活。一坚持与世无争;二自由的吸引力把消极的抵抗变为积极的斗争;三生活的功能的退化导致肤浅的生活。第一类人:对事务性工作消极的态度使得他们做事情难富有成效,但是他们乐于助人,所以或许在给予他人帮助的时候是富有成效的;与此同时,他们不求回报,但是如果他人把所要更多的帮助或者将他们给予的帮助误理解为个人感情时,他们会感到气愤。日常性的工作对于他们不言而喻是负担,使他们完成工作的动机是混合的,除了经济和传统的强迫外,往往还有使自己对别人有用的需要。这种需要导致他们想要消磨时间却又不知道如何消磨时间,由于和别人接触会过于紧张而毫无乐趣可言,他们喜欢独处,而不喜欢独自做需要费力的事情,所以他们喜欢空想,听音乐,欣赏大自然。惰性所导致的对正常工作的厌恶是不能忽略的,如果没有经济来源,他们可能过着寄生的生活;如果拥有中等收入,为了可以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宁愿把自己限度降到最低。进一步,普遍的惰性可能从抗拒行为扩展到抗拒思维和感觉。一次回信或者一次拜访可能激起他积极或者消极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会很快消失殆尽。而严重的可能引起正常思维和正常情感的运行困难。第二种类人:自由这个概念对他们有格外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使得第一种类人的消极抵抗变成了积极抵抗,如果豪爽的倾向越强,他就越是充满活力,他就越容易对约束他们的生活的限制感到不满。当工作、家庭变的令人厌恶而不能被容忍的时候,他们会公然反抗,以挑衅的姿态对待传统,而离家出走或者主动辞职,这种态度和行为可能以使人感到彬彬有礼的方式表达,也可能以令人感到厌恶的方式表达。而当这种反抗注重于内心专制的时候,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使人获得解放的感觉。当处于桎梏中的人认识到他受到多大的限制的时候,他的生活方式多么的令人厌恶的时候,他变得越来越的一心“变成他自己”。精力得到释放,他的便可以富有成效的工作。一些艺术家会经过这种演变过程。第三类人:当逃避内心冲突,逃避积极的生活到一定程度,他可能越来越和他自己疏远。逃避积极生活,逃避内心积极成长的他也会面临使感情失去深度的危险,而不断用消遣来分散恼人的注意力。他变得不加区分对待人们,任何人都可以是好人,但是眼不见时便心不想。超脱的态度变成了于己无关的态度。同样,他们的乐趣变的肤浅,食物,酒精,性会成为生活的主题。他们丧失了实质感,被他人信念所轻易影响,而变得愤世嫉俗。人际关系中的神经症:自尊体系把神经症患者变成个人主义的人,此处指的是把全部注意力倾注到自己身上;他的行为不一定在外表上完全的变现出来,他可能是各行其是的,可能总是做为了别人的事情。然而不管做的是什么,他们的自尊总有守卫,使得其不受外界或者心灵的威胁和打击。换句话说,他们对他人的看法经常是扭曲的,因为他们总是根据需要来看别人的,而这些需要正是自尊体系的产物。同时他们根据“外表化”来看待他人,也就是他们把对自己的情绪、看法转移到他人身上。体验不到自己专横却把他人看成不可置疑的暴君。他需要自己是完美无瑕的,便苛求他人如此,并抨击他看到正常范围内的马虎。外表化带来的扭曲可能赋予他人本不具有特征;可能的实际的优点视而不见;或者对他人实际存在的某些特点看的很清楚。神经质需求和内心行为的外表化导致的带有偏见的对他人的观察早就了他难以相处和建立亲密关系的特点,而他们自己通常很少察觉到这一点。这些扭曲结果是神经症患者内心的不安全感。他们会不知道自己对别人意味着什么,也不明白他人对自己以为这什么,比如朋友一次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含义。同时,他们会表现出对他人过度的信任或者不信任,尽管他和朋友已经建立“亲密关系”很多年了,那是他依然不能心怀确定的预测他的朋友会做什么样的事情。工作中的神经质干扰:自负型人通常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天赋,认为自己的工作意义极高,不理解或者扭曲那些不给予自己赏识的人。他们对控制感的需求使得他们相信自己的意志力可以克服任何困难。其中自恋的人最容易被他们的想象支配,并拒绝承认他达不到想象自己能够达到的境界。这表现在他们兴趣的焦点经常变化,例如刚刚开始统筹一项庞大的商业项目,便开始觉得这一工作了无生趣;这是因为他们先是描绘了一副非凡成就的美景,但是他的兴趣和决决心的实打实的困难面前不堪一击。换句话说,他们无意识的拒绝不懈的努力,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自己无须努力变可优于他人。”总结起来,傲慢--报复的人在工作上关心的是对某种事物的控制,而不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充实它。自我谦避型的人通常过低的估计自己工作意义,容易被“我做不到”的想法所压倒。由于这类人满足“为他人而活”的特性,他们为别人工作的时候可能是富有成效的,并且在单独工作和与他人合作时有明显区别。如果,他们在工作中承担了一份责任,或者需要独立的去完成一项任务,他们很容易走入自责的趋势中。另外,他们认为雄心勃勃,细致的计划,远大憧憬是过分的。同时他们在从事创造性工作时无法长时专心,很容易被外界影响吸引,或者无意识的去翻弄手边的物品。而即使在工作中富有一定成效,他们也倾向于视而不见,而是着重渲染他的低效率。与世无争的人尚未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便已经感到满足。由于自由这个概念对他的特殊含义,独自一人时他们可以把工作干的更好,对高压统治的反感使他们难以在充满清规戒律的组织中工作,但是由于他们厌恶变化,也许可以忍受这样的环境,而仍能与绝大多数人和睦相处。对工作上他人提出的建议、规定、要求,他们会敏感的将至定义为威胁,例如交稿的最后期限会激起他无意识反抗,而使得完成工作的这一过程变得索然无味。自我奋斗和实现理想话自我的奋斗不仅被抑制而且被抛弃;工作变的毫无意义。工作可能变成一种“必须的罪恶”,打搅了“一个人的美好时光”。工作此时变纯粹是谋取金钱和名望的手段了。
  •     这注定又是一本我没有能力评价、不敢妄谈评价的书。我读得很慢,大概8分钟/页。只能读完后来写点阅读时的感觉。这个版本的翻译仍然阅读困难,终于找到了英文版,可以对照着看,需要的留下email。
  •     非常有收获,虽然用了两个月时间读的。人人都是神经症,带着枷锁行走在世间,要想成为自由的人,要从低头看清身上的枷锁开始。非常有启发的一本书,从另外的角度认识自己。还有一个启示就是越是生长在有知识的家庭,越是读书的家庭的孩子越是一生都要摆脱这些神经症,文化的错?人类文化也许就是神经症的最终根源。可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文化使然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自卑、自负、自恨、自恋,统一一体,压抑自我,共筑假象。千变万化,追逐无止境名誉,内在空洞隐秘,重复不间断地折磨,灵魂坠入深渊,在洞穴中陶醉和厌恶——到哪里去看这种人:到这本书里,看神经症患者。此乃神作。
  •     第二遍读
  •     艺术家的创作不是由其神经症,而是尽管有神经症还能继续创作,过程就在真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挣扎
  •     读了一学期
  •     : B84-065/1224
  •     Horney集大成巅峰之作,在前面几本的基础上更深入挖掘和观察演化出更统一的一整个系统。理想化自我与真我的分离是神经症的核心理念,自负系统和扩张型,夸张型,自谦型,放弃型的分类和相互作用神精彩,几度看得无比焦虑却又解答了很多长久以来的疑虑,这样一个以建设性的目的做出如此深度和系统的分析真的很伟大。有些章节放了段时间已经有点模糊了,想要把这三本都重现梳理一遍,理清不清楚的地方认真的看过也是对原作者的尊重。
  •     写得很棒
  •     自此之后,到现在为止,很难有人将神经症写的如此深入浅出。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窥探到自己的某部分灵魂。
  •     可以读好多遍的书
  •     虽然唠叨,但是精彩!精彩!
  •     若把十几亿人只分成三类,那与其中一类描述有诸多相似并不值得惊叹。别太当回事儿。重在如何成长。
  •     不夸张地说,拯救我的书之一。
  •     新偶像
  •     霍然开朗。
  •     一读这书注意力就不集中……
  •     多看反复看,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     RC530 .H7312 1996
  •     人类具有一种追求自我实现的内在倾向,如果障碍被消除,个体将发展成一个成熟的、全面自我实现的成人,就像一颗橡树的种子将长成一颗橡树一样。
  •     “在他的灵魂面前,他坚持其完美的形象,并且在潜意识中告诉自己:“忘掉你实际上是一个可耻的造物,这才是你应该做的;成为这种理想化的自我,这才是首要的事情。你应该能够忍受一切事情,理解一切事情,喜欢每个人,总能富有成就。”
  •     1人是沿着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 2避免应该之暴行 3自责源自病态的自负 4自我与真我之间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案分自夸型和自谦型 5自谦型通过病态依赖将自我转移至他人 6放弃的本质是限制愿望 7伴侣的选择是潜意识的 8梦代表我们努力解决自己的冲突 人的痛苦来自真我永远落后于自我
  •     Now I become myself
  •     很有启发,反复的读
  •     翻译不太好,不过即使如此也无法掩盖此书的光芒。霍莉的精神分析理论源于弗洛伊德,却有更多的调整、增补和破旧立新,可惜到目前为止相对其他理论体系影响比较有限。多年虚假自我何时何日才能破除,那个真实的自我还在么?只有当自己不再追去荣誉时,自己的努力奋斗才会有所乐趣,才有可能享受过程,否则没有荣誉就没有乐趣和动力。这样的虚假自我、追求荣誉甚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于是这成为一个每个个人都感到毫无意义的时代。然而有时候我又感觉将身边的人分析一番毫无意义,毕竟很难感到他们是可爱的,但对于自己,解决内心的问题是具有意义。
  •     终于艰难的啃完,只有深夜头脑才能清醒的思考
  •     刀刀见血,杀的我丢盔弃甲,洗心革面
  •     触动非常深。
  •     这本书是卡伦霍尼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最成熟的一部作品,看了好几遍,每一次都有新发现。都是人类成长中面临的问题。
  •     在我虚度光阴的大学时代真正被打动的两次,一是读伊凡雷帝的传记,一是读霍妮的论著。打动是指人生轨迹因为读了它也许就此改变。
  •     不可忽略的现象
  •     看了以后深以为然,了解自己最重要,还有就是完美的理想自我害死人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