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維納斯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0-03
ISBN:9789866614620
作者:伊萊利亞.達尼尼.布瑞(Ilaria Dagnini Brey)
页数:340页

作者简介

一段關於義大利藝術品與古建築陷入烽火的故事
二次大戰時,一群有志之士,深入義大利大小城市搶救因戰火而岌岌可危的藝術品。這群人們的正式名稱是古蹟軍官,但大家寧願叫他們維納斯修理工!
他們多半為來自民間的藝術史家、歷史學家與建築師,未受過正規的軍士訓練,卻自願上戰場,站在烽火前線。他們手拿連夜趕製的「古蹟地圖手冊」,按圖索驥,小心翼翼找到需保護的對象;他們必須在第一時間抵達每座盟軍解放的城市,檢查城內所有文物的狀況、並協助緊急安置與修補;他們周旋於敵人、自己人與義大利人之間,避免有心人士趁火打劫。
任務簡直驚險萬分,正是二次大戰版的諜對諜,但也因為有他們的默默付出,現在我們到義大利旅遊,才有這些漂亮的古蹟與繪畫可以欣賞,人類文明因而得以長存。

书籍目录

推薦文:搶救維納斯修理工/范立達
序言
義大利文物陷入烽火
要懂得臨機應變
西西里序曲
維納斯修理工的問世
現在與過去的衝突
尋寶
佛羅倫斯一分為二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
決鬥者
歷劫歸來
必要之夢

编辑推荐

  《搶救維納斯》特色  作者長期發表與藝術、歷史相關的文章,以記者身份之便,得以見到許多當年的照片、文字檔案,親自造訪義大利,也訪問當年參與此計劃、目前仍在世的專家們,終於寫成本書。

前言

  序言  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一日早上,班傑明.麥卡尼中尉搭乘馬丁B-26「劫掠者」轟炸機飛近佛羅倫斯時,覺得佛羅倫斯顯得蒼白又模糊。那天早上,使該城天際線模糊的,並不是晨霾;事實上,一如他後來所寫,「天氣完美,能見度無遠弗屆。」佛羅倫斯慢慢映入眼簾時,他覺得,大難即將臨頭的氣氛似乎使這座美麗城市頓時失去血色。  這次與他同機出任務的,包括他的朋友、同時也是正駕駛萊奧納德.阿克曼上尉、副駕駛羅伯特.庫克中尉、三名充員兵。他告訴他們不久就會看到工程浩大而格局恢宏的聖母百花大教堂。佛羅倫斯人花了一百七十五年才建成這座大教堂,而建成之後,套句喬爾喬.瓦薩里的話,「它敢與天比高」。距這大教堂數公尺外座落著洗禮堂,但丁的「美麗聖約翰」。  「你說那是個很美的城市」,無線電通信兼射擊士卡拉罕從沒有窗戶的機腹裡說道。  的確如此。事實上,在年方二十八、哈佛大學畢業、周遊過多處地方而在五年前去過佛羅倫斯的麥卡尼中尉眼中,它是這世上最迷人且藝術品最豐富的城市。也是最叫人難以捉摸的城市:「它似乎屬於時間,而不屬於我們,」他如此回憶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幾個月,他造訪了佛羅倫斯,自那之後,他常常想到該城脆弱的藝術珍寶,憂心於它們的存亡,但旋即又認為佛羅倫斯的古蹟將是該城的護身符,戰火絕不會波及到如此美麗的地方,於是感到寬慰。  但在這個三月的早晨,他的任務卻是轟炸該城。  「這是對你們的肯定,」那一天,該空軍大隊的轟炸員離開簡報室時,如此告訴麥卡尼和他的機組人員。轟炸目標是坎波狄馬帖鐵路編組場,一個狹窄的地區,距佛羅倫斯市中心錯綜複雜的老街舊巷很近,一不小心就會炸到古蹟。這趟任務能否成功,取決於轟炸的精準,而這場戰爭進行以來,精準轟炸技術已大為提升。在這之前,麥卡尼中尉和阿克曼上尉已先後在北非和義大利執行過轟炸港口、橋梁、大型補給站的任務,且一次比一次難,轟炸目標一次比一次小。在戰爭進行到這階段時,這位美國空軍中尉可以很自負的說,世上只有少數轟炸機大隊能執行這一艱鉅的任務。  「有些東西我們絕對炸不得」,簡報期間,有位轟炸員邊看著佛羅倫斯地圖,邊如此說。那地圖上以一個個白色方塊,標示出要避開的重要古建築。事實上,在那張地圖上,白色方塊圈出的地區面積,大概比未被圈出的地區面積還要大。但在出任務前的幾分鐘裡,麥卡尼中尉哪有辦法向機組人員解釋,那些白色區塊為何絕對炸不得,那些區塊周邊的地區為何也幾乎同樣珍貴:美麗教堂和優雅廣場、藏有令人眩目之珍寶的文藝復興時期樸素宅邸、緩緩流動的亞諾河邊突出於河面上的中世紀小屋、聖三一橋優美的橋拱、舊橋上林立的小金匠店。  麥卡尼後來寫道,他登上轟炸機時,心情沉重,因為他擔負了「這場戰爭最重的任務之一,那是個全世界文明人士都感受到、但未能實際分攤的重任。」  「我們幹嘛要炸它?隨便問問。」卡拉罕說。  在城市上空盤旋過後,四架飛機來到目標上空,收緊隊形。炸彈艙緩緩打開。坎波迪馬帖約一百二十公尺寬,六百公尺長,地形狹長,轟炸不易。麥卡尼中尉耐心等待運貨列車和鐵軌來到他的十字準星下方。他看著炸彈以無精打采、不情不願的恣態一個接一個落下。任務成功。飛機往上爬升時,佛羅倫斯市中心仍緊挨在其居高警戒的大教堂圓頂周遭,雖受驚嚇,但毫髮無傷,至於那些鐵軌,則已化為扭曲糾結的廢鐵。  說到卡拉罕那個疑問,答案就在於這些鐵軌從南方的義大利戰線--已被困於南方數百公里處之卡西諾鎮數個月的戰線--經德國人占領下的佛羅倫斯,通到德國境內。盟軍最高指揮部知道佛羅倫斯的藝術價值不斐,知道這樣的行動很可能會激起何等的負面形象,但迫於戰事需求,還是不得不轟炸佛羅倫斯。誠如麥卡尼中尉感傷地體認到的,佛羅倫斯雖然「迷人,且帶著明顯可見的天真」,但在一九四四年三月,它卻是個戰爭工具。  同一天,北義大利的帕杜亞城也是盟軍轟炸目標。重組後的法西斯政權,有某些部會機關在這個有著古老大學的中世紀小鎮辦公,因而,將它納為戰略轟炸目標,理由遠較充足,爭議遠較小。一如在佛羅倫斯,轟炸目標也是該鎮的鐵路編組場。這趟轟炸任務,不要求精準,但就在轟炸目標近旁,座落著建於十四世紀的史科羅維尼禮拜堂,其樸素的紅磚外牆裡,藏有喬托取材自新約聖經和聖母馬利亞生平的敘事濕壁畫,為最出色的中世紀畫作之一。結果這次轟炸,造成盟軍義大利戰役一次慘重的藝術浩劫。飾有喬托絢麗濕壁畫的那座禮拜堂和一座哥德式隱士教堂相隔約兩百公尺;在這兩座建築之間,有座古老隱修院,為法西斯軍事總部所在。這總部並不在那天盟軍轟炸之列,但在那之前,隱士教堂的堂區牧師為免那兩座古蹟受軍事總部牽連,引來轟炸之禍,數個月來一直懇請法西斯當局撤離總部。三月十一日,一百一十一架B-17飛行堡壘轟炸機擲下三百噸炸藥。史克羅維尼的牆壁被炸得劇烈晃動,但喬托的脆弱作品未受損。不過,四枚炸彈落在隱士教堂身上,炸毀其正立面和大部分屋頂。該教堂後殿左邊的奧維塔里禮拜堂被炸碎,禮拜堂裡罕有的文藝復興初期北義大利濕壁畫--當年初揭幕時令世人對安德雷亞.曼帖尼亞的才華為之驚艷的濕壁畫--隨之灰飛煙滅。  在義大利半島另一端的阿普利亞區的萊切鎮,地中海盟軍部隊的照片解讀員佛雷德里克.哈爾特少尉,在這場不幸過了幾小後,就看到帕杜亞空襲情況的空照圖。他凝視照片,很快就找出該教堂的所在位置,認知到損失的巨大。三十歲的哈爾特,未入伍前是個藝術史學家,那天晚上他睡不著,在萊切街頭踱步,哭了出來。  奧維塔里禮拜堂那些裝飾畫背後的故事,他再清楚不過,裡面充斥著勾心鬥角與血腥謀殺。曼帖尼亞父親是木匠,來自帕杜亞附近的某個村落。一四四八年曼帖尼亞開始繪飾該禮拜堂時,才十八歲,在執行該繪飾工程的六名藝術家中,年紀最輕。工程長達十年,在那期間,年紀最大的藝術家,喬凡尼.達列馬尼亞,暴斃,安東尼奧.維瓦里尼退出,尼科洛.皮佐洛則在客棧鬥毆中遇害。皮佐洛有藝術才華,但一如瓦薩里在其《畫家列傳》裡所論道,「熱衷於動用拳頭更甚於作畫」。出資建造該禮拜堂的茵佩拉特莉切.奧維塔里,精明難纏的程度一如其名Imperatrice(女皇)。最初,他不相信這位年輕藝術家的本事,於是召請他的老師傅,帕杜亞畫家暨裁縫佛朗切斯科.史夸爾喬內,前來評鑑他的作品。史夸爾喬內嫉妒自己弟子的才華,把安德雷亞筆下的人物說成生硬如石頭,「缺乏肌肉的柔軟」。後來,冷酷無情的茵佩拉特莉切夫人責備曼帖尼亞只畫了八名使徒,而非她所認為〈聖母升天圖〉裡理應呈現的十二名使徒。不過,替整間禮拜堂繪飾上敘事濕壁畫的工程,幾乎全落在曼帖尼亞一人身上,當時他才二十三歲。他高踞在鷹架上,對著該禮拜堂的高牆和拱頂天花板不斷工作,將托斯卡尼文藝復興的創新風格帶到地方城鎮帕杜亞。牆上顏料未乾時,侯爵魯多維科.龔查加看了他的努力成果,大為激賞,迅即延請他到曼圖亞。安德雷亞在那裡擔任侯爵的宮廷畫家,備受寵愛,直到侯爵去世為止。  曼帖尼亞以殉教聖徒和著發亮盔甲的羅馬戰士為主角畫出的精彩作品,如今被炸為一堆郵票大小的碎片。滾滾濃煙盤據該禮拜堂原所在的地方。  數年後,哈爾特告訴友人,這場浩劫很可能得歸咎於一陣狂風。那陣狂風把一群炸彈吹向那座教堂。照片中被毀的禮拜堂,看去像是遭惡棍一拳打癟的卡紙板箱,那影像縈繞他腦海,蓋過他研究那些濕壁畫時的記憶。想當時,他曾在拖腳行走聲中和誦念玫瑰經的低語中研究那些濕壁畫,淡淡的蠟燭香氣飄蕩在教堂長椅上方。數年前,他曾在曼圖亞抬頭仰望矯飾主義藝術家朱利奧.羅馬諾--他博士論文研究對象--的巨幅濕壁畫,看得心醉神迷,一站數小時。泰宅的看守人總是對他說,「哈爾特先生,這是鑰匙,可否請你看完後把它們放回我房間,關掉燈?」  一九四一年從軍後,哈爾特有幾個月時間一直想加入負責在戰爭期間保衛藝術品的那支團隊。奧維塔里禮拜堂被毀,更堅定他的決心。一九四四年四月六日,他寫信給歐內斯特.德瓦爾德,盟軍戰區藝術文物與古蹟保護、搶救專門委員會主委,請求轉調他為古蹟軍官:  德瓦爾德少校鈞鑑:  (前略)……隱士教堂遭嚴重毀壞,奧維塔里禮拜堂,連同堂裡所有曼帖尼亞畫作,則全部灰飛煙滅。事實上,已幾乎看不出那裡曾有建築。最後一批連續投下的炸彈,差一百碼就打中阿雷納禮拜堂……對於佛羅倫斯、羅馬、威尼斯,我們極用心,但對其他城鎮,我們沒有,而如果不想看到偉大的建築、濕壁畫作品一個接一個消失,必須立即行動。……眼下,我要說情勢迫在眉睫。  珀金斯少校和牛頓少校在我認出隱士教堂被毀的約十分鐘後,而最初的震撼仍未消失之時,出現在這裡。他們能用立體攝影術確認這一慘劇。希望你能把我調離A-1。  順頌時祺  佛瑞德

内容概要

伊拉莉亞.達尼尼.布雷
出生於義大利帕多瓦,現為記者和譯者,與丈夫卡特.布雷(紐約愛樂的首席大提琴手)住在紐約市。這是她的第一部著作。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們人在軍中,卻與軍隊文化格格不入,引人嘲笑,年紀大,帶著書呆子氣,有時還高傲,言語粗暴傷人。但這群外號「維納斯修理工」的盟軍軍人,深信保住義大利文化,使免遭炸彈、粗心軍人破壞,使免落入貪婪的戈林之手,乃是這場戰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本書為盟軍在義大利的為何而戰,給了強有力的說明:為其歷史和如今仍令我們感動的那些藝術品。」  ——《出版人週刊》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烽火中的義大利藝術品  義大利戰役充斥著曲折離奇和冒險故事,很可能是其他戰役所不能及。  「隨著這場戰役的揭開序幕,背景讓人不斷想起義大利的輝煌過往;前景處則是浩浩蕩蕩前進的現代軍隊,與背景形成格格不入的鮮明對比……這一幕叫人想起每個時代、每個流派的義大利藝術大師:如果卡西諾的廢墟類似但丁筆下荒涼寒冷的九圈地獄,則鄉間往往讓人想起貝里尼的油畫。」  --盟軍義大利戰區統帥將軍/哈羅德.亞歷山大  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一日早上,麥卡尼中尉曾以無比興奮的語氣,將佛羅倫斯壯碩的高塔和圓頂指給他的機組人員看,但從地面的角度望去,戰時的佛羅倫斯其實醜陋不堪。盟軍空襲之前的將近四年前,該城著名的教堂正立面就已堆起沙包保護,教堂的窗戶則用木頭封死。洛倫佐.吉貝爾蒂為聖約翰洗禮堂雕製的那對青銅門,被米開朗基羅譽為「當之無愧的天堂門」,這時已經卸下,這座古老的八角形建築彷彿挺著空洞的雙眼凝望前面的大教堂。雕像罩上塑膠和布,已從看來古怪的磚造圓頂下方消失。整個城市像是尚未受傷就事先纏上繃帶的一具孱弱身體。  這些是義大利於一九四○年六月十日加入世界大戰時,掌管美術館、古蹟、圖書館、檔案室的義大利地方文物管理局長,就已採取的保護措施。這些措施係根據「戰爭法」所詳定的指示執行,「戰爭法」則是墨索里尼政府於一九三八年七月所頒行。但教育部是在宣戰的三天前,才知會各地的地方文物管理局長執行這些措施。由於是在人力、物力、財力皆短缺的困境中倉促執行,磚牆、沙包堆、木鷹架看來薄弱,有點像是敷衍了事之物:它們是極不堪一擊的防護,只在戰火仍遠離義大利本土,激烈戰鬥發生於比利時,發生於英格蘭上空之時,象徵性提醒國人,國家正處於戰爭狀態。  有些地方文物管理局長,例如佛羅倫斯的喬凡尼.波吉(Giovanni Poggi)、熱那亞的卡洛.切斯基(Carlo Ceschi),向教育部表示這樣的防護恐怕不足以抵禦空中的全力攻擊,或一旦發生地面戰時的炮擊,結果遭嚴厲駁斥。義大利本土受攻擊,根本是不可思議之事,如果公開表達這想法,就是不愛國,可能惹來災禍。  自一九二二年一直獨裁統治義大利的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深信義大利的戰爭,在投入德國陣營下,必會迅速且勝利結束。自一九三○年代中期,這位義大利獨裁者就一直往希特勒的德國靠攏,同時公開表達他對英國的痛恨。一九三五年義大利入侵衣索匹亞,激起一國家集團對義大利施予制裁,而英國就是該集團的主要成員之一。一九三六年秋,墨索里尼在米蘭發表演說,首度提及可能組成「羅馬、柏林軸心」。一九三九年九月,正式訪問希特勒時,受到數十萬德國群眾的熱烈歡迎;返回羅馬後,他自信滿滿表示,「歐洲將是法西斯的天下。」一九三九年五月,他與德國簽署軍事同盟條約「鋼約」(Pact of Steel)。  戰爭乃是面對國家經濟日益惡化而看來已束手無策的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對此困局的因應之道。戰爭也是將近二十年法西斯意識形態灌輸的結果。這種意識形態,藉由標舉義大利作為古羅馬文明和古羅馬帝國嫡系後裔的身分,已孕育出民族一體感和民族驕傲。墨索里尼認為,戰爭一定有益於義大利人:那會使義大利人變強韌,使義大利人懂得紀律和堅忍。  但在慷慨激昂的言詞背後,這位獨裁者深知義大利軍隊戰力之糟糕,裝備不足,訓練不精。身為義大利三軍統帥的國王維克托.埃馬努埃爾三世(Victor Emmanuel III),極力主張義大利在這場戰爭保持中立,但他的權力早已遭墨索里尼政權掏空,最後國王不得不接受這位獨裁者的觀點:打贏這場戰爭,義大利將在地中海地區穩居大國之位。如果義大利經不住持久戰,抓對時機參戰,就是關鍵。於是,在德國入侵挪威與丹麥,進攻比利時與荷蘭之後,德軍揮師進入巴黎的幾日前,墨索里尼立即對英、法宣戰。  結果,事與願違,這場戰爭最後拖上五年,義大利下場悲慘。事實證明,墨索里尼的樂觀,根本是昧於情勢。一九四○年秋,墨索里尼揮軍攻打希臘,慘敗,德國不得不介入,以拯救潰不成軍的義大利部隊。在北非接連敗於英軍之手,更進一步說明義大利軍隊的戰力是如何低劣。不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墨索里尼不顧國內廣大的反戰聲浪,還是向美國宣戰。一九四二年秋,盟軍開始空襲北義大利的各大工業城市--熱那亞、都靈、米蘭。空襲威力如摧枯拉朽。燃燒彈的破壞力,證明以木頭保護古蹟根本不當,甚至有害,而吞噬教堂正立面、焚毀宅邸、使濕壁畫液化的火焰,則灼灼說明根據政府的盲目樂觀行事的教育部,愈來愈不可靠。這一悲慘教訓使某些地方文物管理局長,不再只是於神經麻痺的官僚機構裡當個不受採信的烏鴉,而決意以大膽策略,自行打一場義大利藝術品的保衛戰。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遲遲才了解到義大利城市之脆弱的教育部美術事務司長,終於下令地方文物管理局長將城裡可運走的藝術品全數運出城,安置於鄉間。此後一直到一九四三年過了大半這期間,義大利動員龐大人力,將所有重要的藝術品--除了繪畫與雕像,還有細心割下的濕壁畫、彩色玻璃窗、赤陶雕帶、圖書館所有藏書、收藏的錢幣、珠寶、陶瓷器、青銅製品--全安置在據認安全的隱修院裡和古老別墅的涼爽房間裡,或安置在經歷過炮擊和圍攻而數百年屹立不搖的堅固城堡、要塞裡。  地方文物管理局長,還有技師,乃至官員所雇用最卑微的工人,都對這些民族遺產懷抱著深深的驕傲,在這份驕傲的加持下,地方文物管理局長的大膽作為,協助完成了已遭戰爭掏空經費的教育部所只能給予精神支持的藝術品撤離工程。將近一年的時間裡,整個半島上有一百多處塞滿義大利藝術珍寶的儲藏所。繪畫裝入柳條箱,箱上貼上標籤,每一只陶器都經細心包裹。鑑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教訓--藝術品於兵荒馬亂時遭竊或安置不當,戰爭結束後索回藝術品困難重重--地方文物管理局長一絲不苟將遷移的藝術品一一造表列冊。一組組工人抬起巨大祭壇畫,搬運沉重雕像,將油畫搬出博物館窗戶,搬下窄梯。  數千件藝術傑作在義大利半島各處移動,不顧危險路途上的空襲,運輸工具往往極簡陋。在那不勒斯,有莊嚴的哥德式教堂,馬耶拉聖彼得教堂(Church of San Pietro a Maiella),教堂裡的鍍金藻井頂棚上,飾有十幅巨畫,而為了搬運這些巨畫,地方文物管理局長布魯諾.莫拉尤利(Bruno Molajoli)東尋西找,只能找到一輛無篷小貨車。這些畫出自十七世紀藝術家馬蒂亞.普雷蒂(Mattia Preti)之手,描繪聖彼得.達莫羅內(Saint Pietro da Morrone)的生平事蹟。這教堂就因聖彼得.達莫羅內而得名。他在一二九四年成為羅馬教皇切萊斯廷五世(Celestine V),但只當了五個月就自請遜位,但丁在《神曲》裡讓他和一干懦弱者同受無休無止的懲罰。  小貨車載著這些重重的油畫,危危顫顫,搖搖晃晃,在通往利維里迪諾拉(Liveri di Nola)村的道路上,時時得提防油畫被路邊行道樹勾住;途中,駕駛頻頻跳下車,砍掉擋道的樹枝,再踏上將畫送往維蘇威火山東北邊,方濟會峭壁聖母(Santa Maria a Parete)女修道院安置的路程。  從威尼斯撤出的千餘件畫作中,包括維托雷.卡帕喬(Vittore Carpaccio)在一四九○年代所繪,描寫聖烏爾蘇拉(Saint Ursula)傳說的那組巨畫。布列塔尼公主烏爾蘇拉,同意嫁給英格蘭儲君埃雷歐(Ereo),但要求未婚夫受洗,並與她同赴羅馬朝聖。朝聖途中,烏爾蘇拉夢到自己與未婚夫即將殉教,殺害他們者是他們在科隆欲使之皈依基督的匈奴人。這九幅巨型油畫(teleri),在炸彈威脅下,運出威尼斯美術學院陳列館(Accademia Galleries),搬上貢多拉鳳尾船,順著大運河往下。告別威內托地區珠灰色的天空後,卡帕喬筆下的奇幻世界--有身著雅致服飾的英格蘭使節,有高貴的文藝復興室內場景,有臨海的城市--改搭卡車繼續前行,走過弧形的亞得里亞海岸,越過羅馬涅(Romagna)地區的丘陵,進入馬爾凱(Marches)地區,抵達薩索科瓦羅要塞(Rocca of Sassocorvaro)。  這座要塞座落於佛利亞(Foglia)、梅陶羅(Metauro)兩河谷之間,馬爾凱地區亞平寧山脈深處,是十五世紀中葉軍事工程師佛朗切斯科.迪.喬爾喬.馬提尼(Francesco di Giorgio Martini)為費德里科.達蒙帖費爾特羅(Federico da Montefeltro)公爵設計的第一座要塞(他共為該公爵設計了百餘座要塞)。薩索科瓦羅要塞建成陸龜(堅忍的象徵)形狀,是費德里科--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最驃悍軍事領袖之一、當時義大利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之一--為保護他小公國邊界所建造的龐大防衛體系之一環。它既是戰爭機器,也是個城堡,曾被視為是個奇蹟;一五○二年切塞雷.博爾賈(Cesare Borgia)攻下該要塞時,隨行的達文西研究了該要塞,大為佩服。  數百年後,該要塞的堅實引來帕斯夸列.羅通迪(Pasquale Rotondi)的注意,打算將其用於別種防禦用途。羅通迪是馬爾凱地區的地方文物管理局長,該地區面積雖不大,藝術品卻很豐富。早在部長還未下令時,羅通迪就已在鄉間替他轄區的藝術珍寶尋找合適的戰時儲存所。查看過該地區六座古要塞後,他覺得只有薩索科瓦羅符合他的嚴格要求。這並非與外隔絕的要塞,可能有利於盜竊和破壞藝術品,但位在一小村的中央。它聳立在高處,距烏爾比諾(Urbino)有段距離,那山丘鎮一旦遭空襲,不致遭波及,但它距烏爾比諾又不致太遠,讓地方文物管理局長得以常常前來視察藝術品的狀況。一樓三間寬敞的接待室可安置大型繪畫和祭壇畫,環繞要塞周圍的長廊則可擺放許多小藝術品。厚牆不只使這城堡成為固若金湯的要塞,且使冬季數月隱伏的濕氣和夏季數月會讓物品翹曲的熱氣,幾無機會鑽進來傷來畫作。  身材矮小的羅通迪,外表謙遜,但個性機敏而頑強,面對客觀環境的不利(例如教育部不肯撥經費補助),並未就此屈服,而草草處理他轄下藝術品的安全問題。他拉電話線,安設滅火器和警報系統,將這座古要塞帶進一九四○年代的現代世界。警報系統由一連串警鈴和一具用手操作的警報器構成,連接城堡和當地的憲兵站。他在日記裡寫道,「薩索科瓦羅一家小公司同意安裝這系統,錢讓我欠著,因為我一毛錢也沒有。」有一組不到六人,幫忙搬運,有四人負責日夜看守藝術品。羅通迪知道他們極為忠心,但還是替他們訂定了鉅細靡遺的指導原則,以不讓他們有突發其想、恣意而為的空間。那些原則裡甚至包括了對「夜間」的明確界定:「日落到早上八點之間」。  這四人在要塞服務了五年三個月又八天,表現非常稱職,四人中的頭頭費德里科.皮格魯奇(Federico Pigrucci),有著叫人擔憂的姓氏Pigrucci(「懶骨頭」),但事實證明,人如其名這說法,在他身上完全不準!這座要塞身為村中最大的建築,好早以前就已失去建造之初的軍事用途,藝術品進駐之前,要塞中開闊的空間,就充斥著承平時期的種種活動。一如義大利許多古建築所常有的情形,這令人尊敬的古要塞已摻雜了世俗的新事物:就這座要塞來說,新事物就是當地中學的鐵桌和塑膠貼面桌,以及由投影幕和九十隻硬木椅構成的小戲院。  讓學生和藝術品相鄰,不見得是壞事,且只要不將教室與貯藏室隔開的門打開,上課學生遵照固定的上下課作息。說服薩索科瓦羅村長在戰爭期間關閉戲院,則較棘手。戲院裡播放的易燃膠捲,嚴重危及畫作的安全。但這戲院是村中五千居民在嚴酷戰爭期間惟一的娛樂所在,而且投影機是新買的,是資源微薄的薩索科瓦羅村動用大筆錢買來的。村長百般無奈,還是默然同意,因為皮耶洛.德拉.佛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的兩件傑作,〈鞭笞〉(Flagellation)和〈塞尼加利亞的聖母〉(Madonna of Senigallia),還有馬爾凱國立美術館的所有藝術藏品,就要落腳在薩索科瓦羅村。細心照料這批珍寶,乃是薩索科瓦羅村民的光榮。  羅通迪的仔細周到,加上該要塞的堅實強固,使藝術品得到極穩當的保護,因而不久之後,就有北義大利幾個城市的地方文物管理局長前來請求收容他們轄下的藝術品。一九四○年秋天,這城堡收納了六千多件繪畫、考古文物、書籍。到了米蘭布雷拉(Brera)博物館的珍藏品和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的黃金祭壇圍屏(Pala d’Oro)送到這要塞時,薩索科瓦羅村已是歷來收藏最豐的藝術品寶庫之一。那時,沒有人認為戰火會蔓延到義大利境內這麼偏僻的一隅。  掌管佛羅倫斯、阿雷佐(Arezzo)、皮斯托伊亞(Pistoia)三地之美術館與古蹟的地方文物管理局長喬凡尼.波吉,受命照顧義大利最豐富一批藝術遺產,主導完成了堪稱是義大利境內最大規模一趟藝術品撤離行動。六十歲初頭的波吉,個性沉默寡言,他的面貌,套句他同事腓力頗.羅西(Filippo Rossi)的形容,類似「文藝復興時期某大獎章上的側面像」。波吉對托斯卡尼崎嶇鄉間地形的防衛潛力,認知之深刻,不遜於陸軍元帥。  一如羅通迪和其他許多同僚,他不倚賴教育部的指導。不管他是否和政府一樣樂觀認為戰爭會迅即以勝利收場,他知道遷移數百件佛羅倫斯、托斯卡尼的藝術品,工程浩大,非短期所可輕易辦成;為防戰局轉為不利,他最好預為準備。早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波吉就開始在佛羅倫斯方圓約三十公里內尋找合適的儲藏所:遠離幹道、鐵路等可能遭空襲的設施。他找上坐擁大批土地的修士、神父、修女、貴族,說服他們接下在戰時守護佛羅倫斯數百件藝術傑作的重責大任。  教育部下令撤離藝術品時,他已從佛羅倫斯北邊、東北邊的穆傑洛(Mugello)山和卡森蒂諾(Casentino)山,到南邊寧靜的埃爾薩(Elsa)、佩薩(Pesa)兩河谷,找到幾個儲藏所。佛羅倫斯的藝術品,猶如以前的朝聖信徒,或猶如逃避瘟疫的城市居民,在卡馬爾多利(Camaldoli)隱修院覓得棲身之所。這座隱修院位在卡森蒂諾山裡,密布數百年冷杉的森林深處,偉人洛倫佐(Lorenzo the Magnificent)生前就很喜歡在夏天時,與詩人、哲學家在這森林中散步,久久方歸。波吉把更多繪畫藏放在附近的波皮城堡(Castle of Poppi)裡,這座城堡屹立於山丘上,像隨時在注意山腳小村動靜的哨兵。他找到幾個從未聽過的地方:在當地地圖上幾乎看不到村名的村子,還有建在長而崎嶇不平的泥土路之盡頭的別墅,而那些泥土路,每逢托斯卡尼地區惡名昭彰的夏季暴雨,就可能變成滑溜泥流。他認為,外人幾乎到不了那些地方,從而將使那些地方免於遭到洗劫和轟炸。


 搶救維納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当盟军进入反攻期,特别是英美联军从西西里岛登陆向北横扫意大利的时候,20多名穿军装、却不像军人的中年人来到盟军前线。是的,没错,他们没有军人气质,因为这些挂上尉、少校军衔的书生都是来自英美各大院校或美术馆的艺术家和艺术史家,他们的责任不是冲锋陷阵,而是在炮火中保护和抢救意大利的文物。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才看了推薦文已覺很吸引的書,想起“The Monuments Men" 。文物守護者每個國家都有,如果我們的文保員的故事也能寫成如此,或許比評先進之類的有意思吧。 "清晨閱讀 九天把這本書看完 實在太有意思 對那個夢想的國度又知道多一些 不得不驚訝於某些難以解釋的契合 年少的時候 為一位來自那裡的球員著迷 愛屋及烏地對這個國度產生好感 對它的食物有興趣則是在青年時到香港開始 人過而立之後 被它的語言歷史文化吸引 又產生了新的目標 VIVA ITALIA"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