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44265003
作者:[美]托妮·莫里森
页数:264页

作者简介

★大都会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样子:奢靡,温暖,吓人,到处都是和蔼可亲的陌生人。可她不是大都会的对手,它渗出的音乐每天都在发出恳求和挑战:“来吧,来作恶吧。”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酝酿十年的作品,充满诱惑、令人震惊,是现代小说中最迷人的篇章。 ——《芝加哥太阳报》
★这一切一切的悲剧——选择爱人,冒险去爱,然后失去、一无所有,对他们全都无足轻重。——托妮•莫里森
乔与妻子维奥莱特从南方乡下来到大都会谋生。他们热烈地爱着彼此,以及这麦加般的城市圣地。但是二十年后,两人的感情和梦想已在大都会中迷失。乔遇见了十八岁的女孩多卡丝,同样入骨的孤独,让他们彼此找到了慰籍。新鲜的爱情令乔忧伤又甜蜜,为了维持这种感觉,他开枪打死了她……
《爵士乐》借鉴爵士乐即兴演奏的方式推动故事进展。这部杰作已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篇。

内容概要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
美国著名女作家。1931年生于俄亥俄州,曾在兰登书屋担任高级编辑,后赴普林斯顿大学等校任教。代表作有《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宠儿》《爵士乐》《爱》《恩惠》等,囊括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美书评家协会奖三项美国最重要的图书大奖,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爵士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嘁,我认识那个女人。"托妮·莫里森的《爵士乐》就这样漫不经心地开了头。"我"是谁?莫里森没有说。一个即兴的叙述者,时不时地跳出来,发表意见,提供判断。不要以为《爵士乐》就一定跟爵士乐有关:一个忧伤的乐手,一段缠绵的爱情,一首经典的乐曲,以及以此为基调展开的浪漫、自由、爱情、死亡、诱惑、愤怒……《爵士乐》讲的是爱情,有点浪漫,有点血腥,可是跟爵士乐无关。那是1926年,在大都会纽约。二十多年前,为了逃避贫困和暴力,黑人夫妇乔和维奥莱特加入城市化的潮流,从乡下来到城市定居。乔以兜售化妆品为生,维奥莱特则是一个打游击的发型师。二十多年后,乔爱上了一个18岁的黑人姑娘多卡丝,但是他朝她开了一枪,因为她爱上了别人;维奥莱特则跑到多卡丝的葬礼上去看她,还试图用刀子去划她的脸,结果被人们扔出了教堂。故事很简单,简单到第一页的第一段就讲完了,如同一则简短的社会新闻。事实上,正是这样的故事激发了莫里森的创作欲望。好男人乔为什么会移情别恋?他爱多卡丝,为什么又杀了她?多卡丝临死前为什么拖延时间让乔逃走?为什么人人都知道乔是凶手,却没有人去告发?这里有什么不可示人的秘密?没有。没有阴谋,没有交易,没有坏人,真正的凶手不是乔,而是大都会,是人见人爱的纽约。乔和维奥莱特坐着火车进入大都会的时候,几乎是一路跳着舞来的,他们爱上了这座城市,就准备永远爱下去,就好像他们是为城市而生的一样。在此之前,像所有的黑人一样,乔和维奥莱特各自伤痕累累,乔是一个野女人的私生子,维奥莱特从小失去父母,他们各自长大,相遇相爱结婚,相携进城,生活艰难而平静,按照乔的说法,"孤独是一样不能接近我的东西".可是城市为他们提供一切快乐的同时,又以孤独相赠:先是维奥莱特莫名地精神崩溃,不再说话;然后是乔,他体味到了一种在方圆十五英里空无一人的森林里想像不出来的孤独——多卡丝成了医治这种孤独的良药。可是多卡丝这个在城市里长大、父母双亡被姨妈收养的黑人孩子,她虚荣,好幻想,喜欢秘密,热衷游戏,她更孤独。在大都会,谁都安慰不了谁。亲情不行,友情不行,爱情也不行。小说始终弥漫着浓重的孤独情绪。莫里森以一个普通黑人的爱情故事,描述出了整整一代黑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精神际遇:失根的虚浮,远离故土的惆怅,生存的艰难,以及与生俱来的幽暗——贪婪、自私、忌妒、脆弱、恐惧、昏聩、焦躁、任性,它们吞噬着、考验着黑人的灵魂。那么爵士乐呢?莫里森说:"浪漫之爱在我看来是20世纪20年代的指纹,爵士乐是它的发动机。"小说给爵士乐的场景并不多,多卡丝的好友费莉丝出场时,胳膊下面夹着一张"正点"唱片;多卡丝的姨妈爱丽丝在第五大道上站了三个小时,听着游行的黑人奏出的鼓点,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绳索;乔在家以泪洗面时,楼上的年轻人正在吹奏双簧管。仅此而已。爵士乐跟故事无关。但是小说一开始,读者就听到了黑胶唱片的刮擦声,然后是乔和维奥莱特出场,继而是费莉丝、爱丽丝、多卡丝、玛尔芳,他们讲述着各自的秘密和信息,就像一个乐队的不同声部,你吟我唱,此消彼长。"我"作为叙述者的出现是即兴的,完全不受作者控制,就像一位自由的歌者,用歌声安抚着故事中每一个人的过去,启示着未来。而节奏就像波浪一样向前推,向前推,然后突然一转,戛然而止;就在这波浪的褶皱里,弥漫着蓝调音乐的芬芳和激情,可感可触可闻。小说如同一首爵士乐:不是求诸于迷醉与叛逆,而是用强大的心灵的撞击,让人窥视自己陌生的、最深处的内在世界,以及一切的不可预知性。莫里森在序言中说,她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展示爵士乐的智力、感性、无序,展示它的历史、它的流变以及它的现代性。于是,她努力用文字创造了一部无与伦比的爵士乐章,她让人相信,爵士乐绝对不是一种情调和装饰,也不仅仅是一种背景,也许它仅仅是一个词,这个词,渗透在黑人的血液里,镌刻在黑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被写出来,唱出来,在它不绝的余音里,包含了一个种族无穷无尽的经验、梦想、激情和创痛。作者:雷淑容 来自:深圳特区报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需要演绎说明的她全都装逼地一带而过,不需要啰嗦的却长篇大论,周而复返。弃
  •     确实有爵士乐的味道,我已经听到爵士鼓那颓唐而缓慢的鼓点了。在某些方面有点像是马尔克斯的《族长的秋天》。
  •     “你如果爱她,为什么向她开枪?”“害怕,不知道该怎样爱一个人。”
  •     ~~~0~0~0~~0
  •     种族,历史,人情 叙述手法好似爵士乐般,虽有solo, 但有统一的腔调,自由,流畅,有弹性
  •     配着爵士唱片慢慢读完了爵士乐,有很多东西还是要慢慢品味的。还有就是我讨厌多卡丝
  •     读到第四本才开始慢慢读明白,她是想说,在这个世界的压迫之下,我们应该如何珍爱以及珍爱什么。
  •     你只会发现一点:爱真的是靠搅乱我们的生活而得以维持的。
  •     应该说这本是黑老太太最无聊的一本书一点也不为过。拖拖拉拉看到睡着,人物简单,情节松散,很是无趣的一个故事,没什么吸引力。反复讲述一件不怎么吸引人也没人想要弄清楚的事很容易让人烦躁。没看明白那个白女人+黑男人生出来的金发白男孩的出场有什么作用,意味着什么,赶脚很是莫名其妙+突兀。18岁的黑人姑娘最后死得很奇怪,没有任何必要,且对剧情发展起不到推动或阻滞的作用,那要这个女配一干嘛使?通篇懒散消极,这一点倒很符合爵士乐的形象,对这一事物一如既往的更加深恶痛绝。
  •     以前音乐鉴赏课的老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爵士迷,感谢她对爵士细致入微的解读,让我与文字之间没有隔阂。
  •     - 昏昏欲睡,苦不堪言.
  •     閱讀 《Jazz》—Toni Morrison. 我真像一隻只會說“我愛你”的鸚鵡!告訴我喜歡blues的是我的耳朵~它與心直接關聯。生活的頻率和你喜歡的音樂很像,比如我思維跳躍~喜歡浪漫和自由~難以置信的樂觀和莫名其妙的悲觀···
  •     也许懂得爵士乐的人更容易读懂这本小说。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丈夫谋杀了情人而引发的)却写得如此纷繁复杂,又把一个私人的情感故事置于黑人战争这一背景下,使其叙述有着爵士乐般多重反复地变化,给人一种时空交错造成的迂回曲折又意犹未尽的迷离感——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
  •     托妮莫里森在我这里有绿色通道,只要是她的书,我都愿意看。
  •     她是一个跟鸟说话的女人,其中一只还会说“我爱你”
  •     那个时代仿佛提供了一块污秽混沌的画布作为载体 人们和他们的爱情注定只能成为画上的一枚污点才好 若绽放成一朵花 将如何与那忧伤的时代乐响构成和谐?不奇怪吗?多数人只能把走生活的下坡路,即使他们一开始就已经在不能再低的泥洼中。愛人之間像两个小于一的数字不断相乘 不停削弱彼此。是的,整个故事正如一首爵士乐,有着爵士乐那独一无二的特质:即使悲伤却永不失诙谐。这悲伤是什么不用多讲,构成其诙谐的元素即大都会不曾熄灭的霓虹,和从不会停止的舞蹈以及女人嘴唇上永不褪色的地狱一般的红。而事情就像一开始就写好在多米诺骨牌上,第一张被推倒,其他紧跟着的一数全躺下,没半点商量的余地,都是安排好的,哪怕挑出来看,第一张和第九张或者第二十六张彼此毫无联系,可这就是生活,找原因和结果你都得尽量拉长放远了去看。
  •     迷人 在小说叙述艺术上达到化境之地
  •     并不了解爵士乐是怎样的音乐,但是这本书让我喜欢,那些在大都市里生活的人的世界,绝望,麻木,但仍然不可停止。
  •     没看懂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