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足迹》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539950420
作者:陶现荣
页数:300页

《看不见的足迹》的笔记-第1页 - 第一章 起步隐现人生轨迹

第一章 起步隐现人生轨迹
人生如春花怒放风吹落,风光何处觅?走好人生不易。常言道:从小不记事,记事不懂事,懂事不明事,明事无憾事。人如果能从小明辨事理,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世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忙于追求,认为自己走的路是正确的,动机决定追求的结果,形成千差万别的人生,撒下一路足迹。此文为一些普通人的奋斗片段,时过境迁,历历在目。但求读者闲时品味,看他人是非曲直也是乐趣,或许有所借鉴。切莫与周围的人事挂钩、猜想、追根求源,恕作者妄语。
说也凑巧,石必信出生那天,天刚亮,母亲杨石氏一阵接着一阵腹痛,知要临盆。孩子的父亲石冬生赶紧去请接生婆,刚出门几步,冬生眼前一亮,他在家门口的地上,看到一支笔,他弯腰拾起。黄铜笔套,崭新的笔杆,笔杆上还有一排小字,他不认识,打开笔一看,笔尖是白的,尖尖的,硬硬的,一点黑墨也没有,这分明是一支还没用过的新笔。他见过别人用笔写字,但是他没有摸过笔,更没有拥有过,今天,笔在手中,他心里一阵惊喜,如获至宝,暗想,莫非上天显灵?他赶紧把笔揣在怀里,飞奔而去。
孩子降临,是个男婴,母子平安,大家欢天喜地。三天过后,石冬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把拾到笔的事告诉了妻子,掏出那支笔给妻子看。杨石氏看后说:“这是支新笔,不知是谁掉的,赶紧还给人家才好。”冬生说:“天刚麻麻亮,外面一个人也没有,还给谁?要掉是老天爷掉的,老天爷看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文盲,斗大的字认不得二升,这回生了儿子,分明是叫我们的儿子成为文化人。”杨石氏听他一说将信将疑地点点头。冬生继续肯定地说:“我就是砸锅卖铁,拉棍子要饭也要供孩子上学,好有个出头之日。”夫妻俩商量后,给孩子起名叫石笔兴,意思是拾到笔会兴旺发达。
很快石必信出生已经半年多了,早已卸掉了襁褓,这一天他一觉醒来,睁开眼睛。杨石氏给儿子洗澡,他的皮肤已由红慢慢转成肤色。洗过澡以后,把他赤条条仰面放在床单上,石冬生过来,把那支笔给儿子看,逗孩子玩。石必信手舞足蹈、眨着眼睛很活跃,小嘴巴微张,嘴角上翘,他仿佛在笑,显露出人的欲望本能,同时隐现出人的心地单纯、性情率直的天性。石冬生看不出这些深刻的内涵,他只看到了自己有希望,他把笔放在儿子的手里,谁知石必信抓住那支笔不松手,石冬生和杨石氏非常高兴。由于家里没有贵重物品,也没有放贵重物品的地方,打那以后这支笔也不知去向。
在给孩子上户口那天,户籍员问:“孩子叫什么名字?”石冬生说:“石笔兴。”由于冬生写不出来,也不好意思说拾到笔的经过。户籍员根据户主的发音,把孩子的名字写成了 “石必信”。含含糊糊,笔兴也好,必信也好,孩子的父母都认了,小名叫“信儿”。过了两年,母亲又给信儿生了个妹妹,取名石秀英,小名秀英。一家四口,日子过得虽然清淡,也还太平。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信儿已经上学了,母亲经常教导信儿:“读书要用心,从小读书不用心,不知书里有黄金,知到书里有黄金,昼夜读书到天明。”信儿也争气,读书像“喝”书一样,学习是他的最爱,他虽然不是很聪明,但是他“笨鸟先飞”,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由于父母都没有一技之长,也找不到固定工作,仅靠收废品度日,天一亮就担着担子,走街串巷收破布烂棉花、书报纸、废铜烂铁、玻璃、瓶子、废旧衣物。别人把脏东西往外摔,他把废物往家里收,收到家里以后,还要经过整理,分类,有人上门收购,也有的卖给废品收购站。日子过得很艰苦,买菜只能买些别人卖不掉的菜,有时还捡一些菜贩丢弃的边角菜,吃荤菜是奢望。穿的是收来的废旧衣物、破鞋袜。住在城市里贫民相对集中的地方,自己搭建的简易平房,也有蓝底白字的门牌号码144号。
石必信十岁那年,星期天跟着妈妈到城外菜园地去拾菜。已经进入了冬季,菜园里的瓜果豆类已经连根拔去了,一块块菜畦生长着耐寒的蔬菜,最多的是青菜、大白菜、葱和菠菜,在收过青菜的地里到处是菜农遗弃的还有青色的菜边。妈妈说:“打过霜的青菜赛羊肉,菜边也好吃。”石必信蹲在地上卖力的拣,冻红的小手把黄叶边撕去,留青的部分放到妈妈的菜篮里。菜农的辣椒秧拔掉了,上面还遗留的刚成形的小辣椒;有些地里还有像手指头一样的小萝卜,也些都是石必信拾菜的对象。菜农们知道来拾菜的人都是穷人,一般情况下,他们不撵拾菜的。也有的菜农看拾菜的来了,把眼睛睁得圆圆的,生怕他们偷菜。某种意义上讲,拾菜的跟讨饭的差不多,石必信不懂,他认为拾菜也是一种劳动,蛮有意思的。
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家企业的食堂倾倒的煤灰堆,他俩扒开上面的灰,拣没有烧尽的煤核,石必信想,这是好东西,拣回家后,用水和和,做成一团团煤块,晒干了烧饭,就不要花钱买煤了。他用手使劲地扒,细心地寻找,发现烧过的煤块,搓掉外表的白灰,把一个又一个黑色的煤核放到妈妈带来的布口袋里,一双手像猪爪子一样黑乎乎的,还傻傻地笑,看着妈妈,想讨妈妈的喜欢。
信儿目睹父母的艰辛,家庭的贫寒,产生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的肩膀没有别人硬,和别人说话都不敢大声,有时不敢讲话,更不敢惹是生非,即使在外面被别的小孩欺负了,回家也不干讲。长时间的贫贱压抑,使他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逐渐滋生了一种穷则思变,强烈的奋斗欲,想长大后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父亲的忠诚、勤劳,母亲的贤良、仁爱都传给了他,加上他居住的环境,造就了他极富同情心。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转眼石必信已十三岁小学毕业了,正要跨进中学门,父亲由于连日老累再加异常酷热,倒床一病不起,没有钱也想不到去医院看病。连续几天昏迷不醒,犹如屋漏又遇连阴雨,家里几乎揭不开锅盖。十几平方米低矮的住房内,除了床和锅碗瓢盆外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在这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居委会送来了五元钱,困难补助金,救急。好心的邻居们都同情石冬生一家,纷纷传单方、扎针、刮穴位,有的还送来药品。
刘大爷五十多岁,也靠收废品为生。他终生未娶,是石家的近邻。平时两家关系较好,冬生生病他也非常着急。他来到石家,看看床上的石冬生病得不轻,问长问短,无奈地叹了口气,又看看石必信,对杨石氏说:“常言道:‘有儿穷不久,无儿久久穷’,信儿已成大男孩了,可以到附近的作坊学徒,管吃管喝每月还能拿几块钱。我可以帮你们去说说。”几天来杨石氏急得愁眉不展,睁着一双无神含泪的眼睛茫然地说:“孩子才十三岁,人家肯要吗?要么,我去找活干。”刘大爷说:“男子汉都找不到工作,你一个体弱的女人到哪里去找工作?再说你出去工作,家里哪个管?还是我去帮信儿试试看。”石必信在一旁听大人讲话,心里像刀割一样: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父亲生病在床,看病的钱都没有,吃饭都成问题,我这个儿子有什么用?上中学?痴心妄想!他跑到外面没人的地方,泪水不由自主地往下淌,竟然放声地痛哭起来,哭得好伤心。天黑了,他很饿,回到了家。刘大爷走了,家里像一潭死水,父亲无声息地躺在床上。妈妈烧了用拣来的菜边和米一起煮的饭,看不到多少米,不干不稀,可是不多。黄瘦弱小的妹妹秀英坐在墙角,睜着一双无神的眼睛看着菜饭,石必信饥肠辘辘,他猛地直起腰杆转身出门,被妈妈叫了回来:“信儿,不懂事的孩子,吃饭了,你往哪里跑?”无奈,石必信转身回来,拿一个碗,用锅铲把米饭往一边拨拨,拣发黄的菜边盛了一碗,胡乱地吞咽下去。
石冬生命大,可能是家庭重担不允许他离去,昏昏沉沉地在床上躺了二十几天,居然能坐起来了,喝了些饭汤,又将养了几天,可以走动了,一个濒临衰败的家又有了希望,石冬生仍干本行。听说要送儿子去学徒,他坚决反对,坚定地说:“除非我死了,只要我活着就要给孩子上学。儿子女儿都要上学,绝不能像我。”
石必信上了中学,他把中学的校徽端正地别在胸前,他深知这枚校徽来之不易,他爱这枚校徽,他感到骄傲、自豪。衣裳虽然破旧而且不合身,但洗得干干净净。和其他孩子一样背着妈妈缝的书包,三五成群喜笑颜开的到学校去。端坐在教室里认真地聆听老师讲课。
石必信一有时间就跟随刘大爷一起走街串巷收废品。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为了补贴家用,石必信可以单独收废品了,在星期天或节假日他都要走街串巷收废品。他只会收玻璃、酒瓶、废铜、烂铁。而且不敢在家的附近、学校周围收,怕碰到同学和熟人,看不起他、拿他取笑。总是走得远远的,刚开始不好意思吆喝,不吆喝人家怎么知到你收废品呢?慢慢地学会了吆喝:“玻璃、酒瓶拿来卖,废铜、烂铁拿来卖……”。石必信年龄虽小但很机灵,称秤算账又快又准。穷人的孩子特别能吃苦,收来的东西自然有人上门收购,每天也能赚几角钱。他把钱交给妈妈聚起来繳学费、书本费,还可以买学习用品。这一天石必信自作主张买了一包较好的香烟,恭恭敬敬地送给刘大爷,感谢刘大爷对自己的关爱。刘大爷非常喜欢信儿,把信儿夸得像一朵花似的,据说那包烟刘大爷几天只舍得吸一支,细品人间的真爱。


 看不见的足迹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