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大纲》书评

出版日期:2014-4-1
ISBN:9787514607617
作者:胡适
页数:336页

关于性本论

儒学三大家的性本论。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不说本性善恶,只说人来到世上,品性是相近的,几乎无差别的。而经束发弱冠立于志而立之年后,人的品性差距越来越大,原因在于“习”,即真正决定一个人品行好坏的,不是胎里带的品性,而是后天的学习。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襁褓婴儿,心都是好的,但被外界的物质勾起欲望,蒙蔽了善良的心,所以才会有恶行。所以要注重学习,时时修心,让心恢复善良的本样。后来王明阳的心学,心如明镜,正是此说延伸。荀子说“性本恶,其为善者伪也”。人生下便有各种欲望,这些欲望如不控制,任其放纵丛生,则为了满足物欲人必然会算计争夺,于是心渐变恶。只有通过学习,去克制,去追求精神上的收获,这样才会获善。“伪”是人为的意思。人的欲望是恶的,欲望其经过心的控制,之后有或善或恶的行为。把欲望、心、行为分开来讲。孔子不言善恶,只言学之效。孟子与老庄都推崇天然,认为天然的比人为的好,于是说心本是善的。荀子则更为主动积极,认为人为创造的比自然的好。于是二者的性本论,截然相反。三者最终却一同指向强调学习,即修养内心。这不仅是儒家崇尚的修身为本,更是中国哲学侧重于向内修行,而不同于西方哲学侧重于外的探寻的特点。

中国哲学史奠基之作

时至今日,虽然古今之人对于中国哲学史的论著不胜枚举,但要在其中以“权威”二字盖棺定论的,非胡适与冯友兰两位(此“今”字在此对于吾等后生亦可作“古”解了)先生所著之作莫属。究其原因,在于吾国文明之历史已有四千余载,在这漫漫时间长河之中,对这事关“人生切要问题”的学问,自然已发展至博大精深的程度。若想在此间耕耘出一片成果,非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饱学之士能为之;时民国初年,适逢中国社会摧枯拉朽、新学渐兴,以新文法(白话文)、新方法(科学地)讲读、探究中国哲学史尚无先例。胡适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史大纲》开学术之先河,堪称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奠基之作!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此书之所以能以经典之名流传后世,其一在于先生治哲学史有其目的性。先生之目的,不在于为某派立身正名,哗众取宠,说出个孰优孰劣;不在于纵横捭阖,作为加官进爵的手段;而是一要“明变”、二要“求因”、三要“评判”,似此,方能推动这一术业日后在吾国之发展。先生严谨治学、不为私利的良苦用心不可谓不伟大,对比当下国内追名逐利之风催生的各类专著,高下立判。本书被奉为经典的原因之二,在于先生首用了科学研究的新方法。诸如按时代将中国哲学史划分为古代、中世、近世三个时期;将研究哲学史的史料分类为原料与辅料,按其轻重明察秋毫、缕清脉络、去伪求真;再就是要将史料进行校勘、训诂、贯通、作结论等等,皆有章程可循、有方法可依。此种治学之术,想必定是先生留学之时师之于夷人,后又根据吾国哲学与历史之特点改良所得。虽此法在今日略显陈旧,但彼时“只读圣贤书”的世代,能对诸子百家的经史子集有如此深入的领悟,还能保有西学提倡的怀疑精神,用“科学”的手术刀拆解中国哲学史,取其精华以昭后世又去其糟粕以警后学,在将哲学史近代化的工作中先生“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吾等小民自不能像先生那样能治史修术,但对于老祖宗遗留下的这些文化果实,是需做到努力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的。不然人于世几十年,不知“人生切要问题”究竟为何,怕只也能是混混沌沌、浑浑噩噩,有“活着”之名,无“活着”之实了。


 中国哲学史大纲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