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天使投资人

ISBN:9787300210740
作者:陈睿潼
页数:282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以申请名校商学院为背景,融合学业提升和事业发展的智慧书。她不是心灵鸡汤的陈词滥调,也没有围绕MBA进行说教与渲染。她用最线条化的语言平铺直叙,但娓娓动人。她为你分析最一线的MBA市场行情,告诉你最实用的MBA申请路径,为你厘清原本纷繁复杂的MBA攻读指南。她告诉你职业发展的密码,为你指点职场迷津。
全书主要分为思想策划期、行动实践期、奋斗拼搏期、人生挑战期四个部分。“思想策划期”讲述了为何要升读MBA,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申请工作,如何为攻读MBA筹备资金;“行动实践期”讲述了如何选校,如何准备申请材料,面试如何做到最好;“奋斗拼搏期”详细讲述了商学院里的学习、生活及求职;“人生挑战期”则通过自身经历和专题采访讲述职业发展和创业考验。在“后话”中,作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成果以及对教育的一些反思。“附录”里,作者特别提供了名校商学院的20道入学论文题目和分析,以及商学院课程结构和内容的对比图表,给有志于入读商学院的你作为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部思想策划期
第一章逆向思维与退出策略——解构选择MBA的思路、动机和目标
·国内本科生的市值是多少?
·猫捉老鼠的搜索竞赛
·谁敢走进商学院大门?
·(功夫熊猫) 的内功心法
·逆向与内外思维模式
·哪种投资最值得花钱?是阿里巴巴股票、房地产、还是你的脑袋?
·个人事业和学业规划不是一个人的事
第二章乐观偏差和计划谬误——筹划MBA项目的进程
·2014年世界杯的观察:闭关练功:10年的坚持成果
·时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
·如果你准备2016年9月入学,今天应该开始做什么?
第三章价格与价值的平衡较量——MBA融资与投资回报率
·国外MBA学位的价格
·价值=短线利益+人脉+机遇+见识+门路+奇遇
·如何计算学位投资回报率(ROI)
·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我如何顺利完成耶鲁学业?
·专访耶鲁大学MBA财务资助处总监Rebekah Melville:如何选拔奖学金得主?
·芝加哥大学EMBA课程副院长Glenn Sykes分享:为什么EMBA的财务资助比MBA少?
`教育融资的几项建议
第二部行动实践期
第四章经济学基础原理:交替关系——选校的科学与艺术
·糖果店的启示:花心、贪心,还是完美主义
·为何传统大学如哈佛、耶鲁和芝加哥依然保持两年期课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你解答
·对比不同商学院及课程的主要考虑因素
·从资产负债表的性格组合诠释个人的学习方式
·一点点商学院历史:要明白现在必先理解过去
·Coursera CEO兼原耶鲁大学荣誉校长Rick Levin指点迷津:O2O教育相结合
·哈佛教授告诉你:究竟各大商学院课程的真正区别在哪儿?
·你相信哪一个商学院排行榜?
第五章差异与参考价值——入学游戏规则与部署战略
·回顾好莱坞电影《点球成金》(Moneyball)
·商学院招生方法是大数据?向沃顿商学院教授Cade Massey请教.
·投资人与招生官的共通点:透视未来
·耶鲁大学MBA招生处总监Bruce Delmonico分享:谁能当耶鲁人?
·你值多少钱?
·与哈佛大学MBA招生处总监Eileen Chang对话:“FISO”
·人才投资要看风险回报率
·专访上海电视节最佳导演杨文军:如何讲个动听故事
第六章 3C4P销售理论——表彰独特个人品牌
·简历:粉饰过的宣传单张
·论文:同学,请问你是谁?
·活在电影《黑客帝国》(Matrix)中的一堆数字
·你喜欢哪种葡萄酒?
·推荐信:找个有权有势有名有利的推荐人?
·面试症候群:心病还须心药医
·奥运会选手如何克服心理压力与切肤痛楚
·入学面试也好,求职面试也罢,如何做到最好?
·我的耶鲁入学面试
·面试官究竟做什么?
第三部奋斗拼搏期
第七章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考进了商学院又如何?
·与陈寻匆匆追逐15年前初恋的那年
·724:成绩、社交、求职......什么最重要?
·专访芝加哥大学MBA职业发展中心全球总监Julie Morton:工作不会从天而降
·热血青年:视野宽度+文化深度=职业高度
第四部人生挑战期
第八章长线价值投资——后MBA的祝福和负累
·经验与经历:一字之别,《一步之遥》
·耶鲁大学北京中心创始捐助人兼亚洲创投风投先驱黄中核赠言:创业者要军训
·专访CEO及董事局猎头专家区妙馨:女性CEO必须有心有力
·高盛人力资源高管孙永昇有话儿:做个有“弹性”的人才
·作者自言自语:金融管理专才自讨苦吃吗?
·商界老手:你从他们身上看到未来了吗?
后话
教与育
·表达谢意从来不容易
·“任性”两年的结果:30万美元的满分成绩单
·满身伤痕的同理心:我不是咨询师,也不是导师,而是心理医生'(*%
·十万美元奖学金+五份录取信:我与他的梦幻组合
·给二十四孝父母们的信:如何栽培你们的宝贝孩子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挚友战友
附录
参考资料
·20道常见论文题目及其背后意义
·课程结构和内容对比表

内容概要

陈睿潼(Vince Chan),1973年生于香港,师承美国投资界新债王Jeffrey Gundlach和债券市场学者兼意见领袖Frank Fabozzi,是一名信用融资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投资专才,原美国洛杉矶TCW资产管理公司亚太区主管兼投资管理人,创建及管理世界首支以多头空头对冲策略为基础的私募结构信用基金,规模约值7亿美元。同时,在亚洲和美国市场,构建和评级超过50笔私募和公募债券和金融证券化交易,总值达40亿美元。此外,担任《彭博资讯》、《亚洲风险杂志》及《欧元周刊》评论文章撰写人、以及“2005/06/07/08年度亚洲金融证券化论坛”专家代表。
曾分别于香港和美国东西两岸,效力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高盛证券、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等公营和私营金融机构。


 做自己的天使投资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之所以会选择这本书来读,是因为自己正陷于一段职业迷茫期。我想所有在商业公司工作的职场人,绝大多数心中都有一个MBA梦。至少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但是面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发现却是如此尴尬,不仅仅是它本身,它之于事业,家庭,人生都是一个不太舒适的处境,这个梦之于自己可能是越来越远了。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依然饶有趣味,哪怕是做一个梦也好。读罢,感觉收获良多,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MBA梦。可能与自己的职场心理处境有关,阅读它的时候更多的是思考自己的未来道路方向和选择。书中的一些观点和个人思考,简单汇集如下:1 首先,人生是不是一场马拉松?对于每个人自己内心来说,它似乎是的,它指向一个或者明确或者模糊的遥远的方向。但人与人之间又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应该想清楚自己心中的马拉松的方向。其次,如果你的马拉松有方向或者目标的话,那么一路走来,在职业价值链上,你现在站在哪里呢?开篇的这两个问题就把我自己问倒了,越发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发展窘态。方向在哪儿?路在哪儿?现在又在哪儿?书读完了,但这些问题依然在一遍又一遍的拷问着自己...2 其实那些进入顶级商学院的人不是因为优秀无暇去读MBA,确实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现状和愿景的差距与不足,而用名校读书去弥补这个差距和缺口,当然是如果可以弥补的话。对于人生目标和策略清晰的人,也许发现弥补这个缺口的不是MBA,而是NBA或其它。清晰的规划是多么的重要,浑浑噩噩则是浪费自己生命,而且会让自己的人生滑向一个不可逆转的沟壑!3 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个人化的潜质,关键在乎你身处的环境是否适合你自己。环境影响人的心与行,能让你有效地发掘、发挥和发展内在的潜能。对于自己,应该好好考虑下目前的环境十分适合自己?而同样的道理,我相信,当你去领导一个公司或带领一个团队的时候,你要清楚的明白,为了让员工发挥所长并对公司或团队作出最有利的贡献,最有效的做法不是招聘能力最强的人,而是构建一个激发动力和提高能力的生态制度。如果你致力于建设一个开放,善于交流与学习,分享知识,提升技能,开阔思维,共同成长的团队氛围,那么它可能影响并作用于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不仅让每一个人得到自己职业和心理的双重成长,而且会给团队输出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如同滚雪球,小团队滚成大团结;小公司滚成大公司!4 哪怕如MBA这样的事儿,其规划和执行都是人生大事,与结婚生孩子等计划差不多。可能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甚至需要整个家庭的规划。所以,读到这儿我感觉自己这个MBA梦是够呛啦,哈哈。5 关于个人能力的体现。每个人的斤两并不是一时三刻用魔术变出来的。经验是经过成败得失而来的,业绩是通过长期积累而建立的,人脉是透过人情点滴而发展的。所以,在”生意“萧条的时候,潜心蛰伏,好好修炼内功,是王道。6 雇主为什么会选择读过MBA的人的经济学分析:这个境界就是经济学上的平衡点(Equilibrium)。也就是能干的与不能干基于自己的风险成本和收益做了是否读MBA的选择,前者继续进修,后者放弃念书。所以只是平衡点的时间后移而已。7 We don't have to hear your voice all the time. So, think before you speak;speak only when you need to. 如果你刚刚迈入一个新的职场环境,好好体会这句话。8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认为,如企业一样,每人的性格组合就像一份资产负债表。资本是个人天生和后天积累而得来的本钱,负债是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包袱,我们整体的资产是由本钱和缺点组合而成的。如果用微软Excel工作表罗列清单,研究自己的优劣得失,在看不清这盘账时,是否应该找个独立审计师来看看?商学院是培训未来领袖人物的训练营,在选拔时,如果其他条件是一样的话,他们自然倾向于那些有自知之明的申请人。一个优秀的领袖需要拥有高度自觉感和用人能力,有不足之处的话,招揽适当的人才,寻找有用的资源来辅助自己;有过人之处的话,创造适合的平台和机会发挥所长。因此,申请人必须挖心挖肺地认识自己。“其实不管是否为了申请MBA,只要你是为了真实的成长,同样坦诚的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个基础都是一样的。9 心理准备:在背景和条件上各有千秋的他们,为了打开国际视野,强化文化触角,最后决定放下身段,跳出专属的安全区,祈望达到个人和职业方面更高的境界。能做到这点儿的都不容易!这首先需要深刻而透彻的自我反思与反省,深入且广泛的调研功夫、实地考察、课堂旁听、与在读学生和校友密切和持续地交流。10 “Why are you here and not somewhere else?” 你的差异价值是什么?就是你的个人故事、特质、经历、背景等等。而职场如同MBA的申请一样,都离不开“Fit in”与“Stand out”。它们是一种互相牵引的关系:“Fit in”是融入一堆与你的兴趣和观念相投的人群中,互相学习与交流;同时,你需要“Stand out”,利用自己独有的才能和经验,为学校、社区、同窗、公司团队增值,当个学习榜样。换句话说,不失自我之余,又能融入群众。多么美妙而又清晰的观点。11 “非常好,你具备敏锐的时间观念,对时间安排方面拿捏很准,亦顾及我们在对话上的均衡交流,不会只顾自己,一味发言,忘记对方的感受。你对我或我们有哪些问题?我尽量在这几分钟内向你解答。”作者的这次面试经历非常的精彩!可能任何的与人沟通或交流,归根结底,首要的是设身处地,试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和应对。任何人际沟通的事情,都可迎刃而解。12 再一次强调:敞开怀抱,广而深地暴露自己,如海绵般吸收各方信息和知识。这是最高效的学习和成长!13 “你认为在职业发展上,一个人最可贵和最需要拥有的是哪些特质?”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坚持度和耐力。” ---- 所以,当你遇到困难身处逆境的时候,想想自己,是否已经做到了这两点儿。如同冯仑那句:伟大是熬出来的。14 心力比脑力难得,聪明人多,有心人少。-- 我记得在中小学的时候就遇到过这个问题:能力和态度哪个重要。那个时候的自己不假思索的说能力!而现在,经过慎重的思考,我再更多时候的回答可能是态度。因为人与人之间能差别多大呢?在个别的事情上,也许会选择有能力的人;但是从长期看,一颗进取的心是最重要的。15 “如果不是耶鲁和芝大的教育背景,不是长期以来苦心经营的人际关系网,不是以公平和真诚对待身边人和事,我绝对不可能获得他们的协助。”-- 所有真诚的对待每个人很重要。似乎曾经的自己也是这样的,但是失望得多了,似乎不如从前了,以后要反省自己是否回归到了原始的空杯心态?16 "投资也好,创业也罢,全是关于风险管理,风险分为计划风险和非计划风险。" -- 而科班出身的人,可以把所有的风险都提前挖掘分析为计划风险;反观之,非科班的人,面对的则更多是非计划风险,直到这个风险把他或她吞噬。17 要想得透彻,放下过去所拥有的,短期也好,长期也罢,尝试新计划、新目标。我从不相信一味坐在家中研究、琢磨,就能作出改变,必须走出去切切实实地做起来,哪怕最后没有成果,过程本身已经是一种收获。18 在创建新事业方向时,未必能(立刻)得到旁人认同,逃避不了怀疑,但又要坚持下去,于是,孤军作战是一种感觉,也是一个状态;如这状态维持太久的话,是一种不健康、低效益的现象。19 无论是创业,还是在大企业内打滚,拥有和利用对内和对外的社交资本是高端人才的差异价值之源。20 大企业工作,找到一个真心欣赏自己的老板是万中无一的幸福。同事不一定最适合自己的脾性,但是老板的支持是打工一族的必胜之道之一。人情固然难得,但是如果没有实力,机会摆在眼前也没用。有实力而坚持的人一定能够获取别人的赏识,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21 与人沟通,我所指的并不是那种淡而无味的闲聊,而是有思想、有系统的沟通。这么出神入化的艺术是经年累月悉心锻炼的成果。-- 向往!22 关于孩子的成长。(1)对想学戏剧孩子的家长建议:但是无论什么行业、什么职位,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极其重要,是全球通用的技能。学戏剧让我们学会不怯场,如何运用眼神、语气、呼吸、声音、面部表情等主要感官要素有效地表达信息,影响对方的感受。随他吧!现在不尝试,难道等到长大后再后悔吗?-- 深以为然!(2)关于运动:运动爱好是必须的,直接原因是身体锻炼的需要,但又远不止如此。团体运动可以培训小孩的服从性、纪律性、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而个人运动则可以培养小孩的集中度、耐力和独立性。(3)生理健康影响心理健康,后者就是开心、愉快。做人愉快,对生理健康起了正面作用,相互牵引。尤其重要的是拥有平衡心态,平衡心态是摔倒了懂得如何站起来,是有问题出现时懂得动脑筋去解决(起码尝试用心去解决),是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是具备综合化逻辑思维、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敏感度。(4)今日的你,除了受到遗传因素影响之外,就是昔日成长过程演化出来的结果。成长过程中,来自父母的影响至为重要,其次是老师和同辈玩伴。-- 所以,在自己树立好榜样的同时;留心孩子老师和伙伴,是否具备完整而优秀的人格,同样重要。23 人生,要保持积极的态度。时常提醒自己,无论如何,要珍惜每个人、每件事、每堂课,没有下次,只有今次;没有然后,只有现在。有话要说就说,有事要做就做,不要等,机会瞬间即逝。还有,请珍惜自己的支持者,也不要吝惜对自己欣赏的人表示支持和鼓励。
  •     听过此书作者的讲座,演讲和本书内容都非常实在,作者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心得总结,很收益。主要内容摘录如下:MBA通过系统化的培训、高效能的环境和智者教授的指导,提升解决自身、商业和现实问题的能力。MBA的学习,可以回想一下以往的轨迹,规划一下未来想要做什么,以后又该如何发展。人生是一场旅行,有时候停下脚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MBA的学习可以打开眼界,开放思想。不同的认知方式和理念的激励,促使升级自己信息处理器,更新自己操作系统。好奇心、诚实和独立性(Intellectual Curiosity,Intellectual Honesty,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还有开放积极的心态,是MBA学习和未来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以做投资为例,要作出高质量的投资决策,关键在于尽可能前瞻地预知未来,而好奇心能驱使你去探究事物的本源,从而为前瞻奠定基础。耶鲁MBA特点:耶鲁大学本身就具有古典和艺术气质,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导,注重综合性、多方位思维发展,鼓励跨领域的知识交流以及跨学院的人际社交。其MBA小班教学、资深教授资源以及公营与私营管理教学模式。选择MBA时不必太在意排名,而忽略了自己的真正需要和自身条件。如果选择错误的话,足以影响一生。作出抉择时,一定要耳听八方,环顾四周,考虑多方面的因素。MBA学位的真正意义在于硕士学位以外的无限可能,在于你怎样利用商学院提供的一切来规划和实践你的人生和事业。本书不仅有申请前的规划、申请时的备战,更有入学后的学习生活、后MBA的职业路向等。MBA并不是万能的:原因有三:一、MBA学位对个人修为、社交资本和事业发展起积极作用,但商学院的生活节奏、文化氛围和训练模式并不适合所有人。二、MBA学位并不是医治一切事业和求职痛症的灵丹妙药,不要作出幼稚的遐想。三、创业者不一定需要MBA学位,但MBA学位却能为创业者带来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每个人拥有一条变化无穷的职业价值链(Career Value Chain),它的长度、宽度与斜度奠定个人职业发展的高度。第一章逆向思维与退出策略——解构选择MBA的思路、动机和目标在事业和学业规划上,为了研究升读MBA的思路历程,必须剖析三段时期——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开始申请MBA时,必先从终点入手。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模式,先认清动机和初衷,跟着找对未来方向和目标,进而针对过去经历和自身条件,发掘未来与过去之间的空隙。思维的时间轴变成 未来——过去——现在成功的申请人都是清楚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作出实质性补救及改善。他们不是因为条件优秀无瑕才进入顶尖商学院,而是知道自己的不足后,为了达到将来的目标,选择利用商学院的资源去弥补这个缺口。个人条件与录取率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就是说,不是因为你来自北大、清华,所以才能考上哈佛、耶鲁。个人特点与录取率呈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但由于在每项录取案子上,每所学校的内部文化、入学要求和个人素质的相对比重有别,故不能一概而论。申请人都是想改变现状、开阔视野和改善自我,这是对将来的期盼、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过去的反省的自然综合反应。升读MBA的常见动机主要包括:◆ 转行◆ 升职◆ 创业◆ 丰富人生体验◆ 改善经济条件◆ 开阔国际视野◆ 加强学术能力◆ 扩大人脉关系网◆ 挑战及突破自我◆ 增进多元文化体验◆ 证明个人实力和耐力◆ 提升商科和管理知识水平动机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显性与隐性之别。其实,这段思路相当简单,用三个英文单词——Why 、What和How——就足以概括一切。Why——动机和初衷What——未来的职业目标和方向How——方法、手段和过程简言之,动机引领目标,目标决定方法。认清自己的兴趣和方向也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想得通透利落而且付诸行动的一群人则是相当难得,勇气可嘉,成功在望。透过每道精心雕琢的申请论文题目以及30分钟的面试,学校有意识地送给申请人一个契机——一个有实际奖赏(录取信和奖学金)和时间限制(申请备战时间有限)、风险近乎零(一次失败可重试,不是世界末日吧?)的机会,让你们认真地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现在的行动贯穿一切。如何把握这个机会?是处理一大堆申请文书,做考试复习的循例工作,还是帮助自己找到未来的方向?全属申请人的个人决定。逆向与内外思维模式为了研究升读MBA背后的动机、意义和目标,在思路历程上,我们同样必须剖析三段时期——过去、现在和未来。区别在于,在开始MBA旅程的起点,必先从终点入手。这个想法跟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出手投资前,这些投资人对终极出路以及通往出口的路线图,已经心里有数,这就是所谓的退出策略。换句话说,今天的决定由明天的目标带动。有了方向和目标,你可以进一步细化引领到终点的每一小步。通往终极目标的可行途径和选择可能超过一个,MBA学位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如果自我反思的过程做得恰当和透彻的话,最终你可能会发现MBA学位未必最迎合你的口味,最切合你的需要。与其盲目跟风,追求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学位梦,倒不如花时间在更直接和更有效率的方法上,早日取得理想中的结果。进行了宏观的方向分析,微观的自我评估就是下一步。解答一切留学疑问的基本思维方式应该是由内而外。用逆向思维方式寻找总体的方向后,细化地解构自己的情况:过去有什么经历,现在拥有什么,得与失,对与错,是与非,童年与少年时代成长经历等。然后根据个人目标、条件、需要和现实情况,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继续上路。试想象:动机和初衷认清了,未来方向和目标找到了,过去经历和自身条件想透了,中间存在缺口,跨越这个缺口的桥梁就是一个MBA学位(以及它带来的一切好处)。学习的钱一定要舍得花。哪怕借钱来投资自己都是值得的,因为它一定会有窗口让你再把钱赚回来。如果真的一贫如洗,头脑正是东山再起的最大本钱,就更应该好好投资在这里才对。假如有想改变的心,却连一点点的学费都无力支付,这样的人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困难时,会有足够的能力去克服吗?要知道,真正的难关比这大过千百倍,小困难都克服不了,人生如何能转败为胜呢?学习的花费看得见,也有限,但花在社会大学里的学费却可能让我们倾家荡产,甚至招致生命危险。所以,一样要学习,不如把学费交给有智慧的人——教授,让他们引导我们,而不是把钱砸在学费高昂的社会大学里。第二章乐观偏差和计划谬误——筹划MBA项目的进程乐观偏差和计划谬误是人性的基本弱点,任何人都会犯。大部分的申请人却有一个通病——眼高手低,高估自己的执行力和投入度,却低估申请计划的挑战性与难度。于是中途放弃者比比皆是,付出的时间和资源最后沦为沉没成本。经验是经过成败得失而来的,业绩是通过长期积累而建立的,人脉是透过人情点滴而发展的。在MBA申请这件事上,时间就是“萧何”,就是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时间上的战略没有什么特别的窍门,简单来说,越早开始准备越靠谱。究竟申请MBA需时多久?应该何时开始申请程序?如果纯粹从申请时间管理的角度来看,有的花了3~6个月,包括备考GMAT以及完成所有申请文书,有的却花了1~2年的时间。申请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基本上在乎申请学校的数量、申请人的工作情况(有些人特别辞职预留所有时间来成就MBA大业)和投入度,事前准备工夫的素质等,所以不能相提并论。商学院的学习模式是基于“集思广益、同辈互相学习”的理念。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招生处职员费尽心思,精挑细选一些具备最独特背景、性格、经历的候选人,组成一班在各种主要范畴上——种族、性别、地理分布、职能、行业、语言——均最有代表性和最多样化的学生群。基于以上逻辑,那些申请MBA的常客,如工程师、投行分析员、管理咨询师、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国际金融机构专才等,越早申请越有利。头轮选拔中具备相同背景的申请人比较少,竞争难度略低,比较容易突围而出,但如果在后轮选拔期间才申请,同类型竞争对手的数目众多,说服对方自己的差异价值就困难多了,最终影响成功率。就算你拥有非传统、独特的背景,提早申请也是上策。一般来说,在首轮和次轮选拔时,在保持学校传统素质的大前提下,学校适度地调整审核尺度,务求尽量在几个月时间内把新生班大部分的名额填满(1、2月时,如新生班80%已经落实,总比40%好多了吧)。因此,后期的尺度可能会相应提高。更何况,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同学们需要时间处理一切出国签证等事宜。早点筹备,早点申请,早点面试,早点被录取,就能早点处理出国琐事,早点开始新生活。如果你准备2017年9月入学,今天应该开始做什么?在时间部署上,在此列出一份建议时间表,申请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先后次序、具体细节和加长缩短。假设你准备2017年9月入学的话,整个申请程序大概15~18个月左右:2015年9月—2016年5月(申请前期)◆ 呼应第一章的建议,申请人应对个人兴趣、职业条件、过去经历、未来发展方向等作出深入反思和批判性评估。过滤思绪,整理记忆,用笔记有系统地记录下来,以备未来草拟论文、简历等文书之用。◆ 对国内外商学院进行详细调研,相互比较,包括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地点环境、文化氛围、入学要求、生活素质、学生课外活动组织和校友网络等,无论最后决定申请多少所学院,在调研初期,必须扩大范围,深层探讨,货比三家。◆ 参加学校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官方讲座和校友活动,跟与会的招生处代表、当地校友和放假回国的在读学生打交道。认识多了,在往后的日子里能更有效地做出合适的选校决定。◆ 各大学校也定期举办网上论坛,地域时差可能造成不便,不过好处是可以实时与招生处代表和在读学生互动,听取心得。◆ 复习和备考GMAT,争取在这一年中完成,否则将来一边做申请文书,一边备考,压力一定不小。◆ 如果时间和经济上许可的话,安排到学校当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在读学生交流,做个旁听生,观察校园情况。这种个人化的体验远胜于搜索厚厚的书面和电子化材料。关键是事前做足准备工作,特别是申请前期的前四项工作是重点。有备而来的探访肯定会为申请书加添不少印象分。◆ 部署挑选推荐人。谁是潜在的适合人选?推荐人一般是工作上常常打交道的人,鉴于距离准备推荐信还有一段时间,多积累一些双方合作和沟通的经验,让他们对你的为人和工作能力加深了解,并且虚心征求意见,加强关系。◆ 筹划教育融资预算。除了储蓄和工资以外,国内银行贷款和学校本身提供给外国学生的财务资助务必探究清楚。◆ 观摩2015年9月入学的申请论文题目。其实,每年的论文题目必定更新一次,所以不能预先写好一些后备文章,不过,可以先参考一下,找些灵感之余,亦可作练习之用。2016年6月—2016年12月(申请中期一)◆ 一般在6月和7月之间,学校会陆续公布新一年申请论文题目、文书的其他要求和各轮选拔的截止日期。根据在“申请前期”进行的学校调研结果、自我条件分析和实际申请要求,敲定最后的选校名单,制定首轮和次轮申请上的战略部署——哪所学院安排在首轮申请,哪些排在次轮。◆ 草拟论文提纲和简历初稿,然后进一步优化正式论文和简历材料。修改编审的过程繁复枯燥,历时数个月,找几个朋友、同事、同学或独立第三者作为义务导师,吸纳多元化的意见。◆ 填好电子版的申请书。现在的申请书不仅要求填个人资料,近年的趋势是申请书包含了一些类似于论文题目的短问题,在有限的字数内作答。所以,应预留额外时间细心回答问题。◆ 与本科时就读的大学联系,申请正式成绩单发送给商学院。◆ 正式邀请“心仪对象”作为申请推荐人,向他们表明心迹和意图,了解对方对自己的评价。推荐人通常是大忙人,要写的推荐信数目不少,而每所学校对推荐信的要求不一,因此,申请人与推荐人必须保持紧密合作联系,抓紧在限期前收集和递交所有推荐信。◆ 如有特别奖学金或助学金需要分开申请的话,申请人需要额外准备有关材料。◆ 对于首轮申请的同学们,在9月底或10月初递交了申请材料后,剩下的几个月就是准备面试的时节。首轮申请人的面试邀请书应该在截止日期后6~8个星期内以电邮发出。◆ 首轮申请人的录取通知书一般在1月初发出。次轮申请人的录取通知书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发出。奖学金和助学金的通知书一般与录取通知书一并发出。2017年4月开始(申请后期)◆ 录取后,办理和申请出国签证,并且申请宿舍或作出当地租房安排。有机会的话,参加学校为刚录取的新生举办的欢迎周末活动,有助敲定最终的选校决定(如你收到超过一封录取信)。及时交学费订金,以确保获取的新生名额。◆ 被拒绝的话,待整个申请季节过后,跟招生官直接联系,了解被拒绝的理由。如果申请人准备明年再接再厉的话,他们的意见是相当有建设性的,亦表明了申请人对该学校的认真态度和兴趣,这一点个别招生官可能觉得特别欣赏。◆ 被列入候补的话,马上跟招生官直接联系,尝试发掘背后的原因,可能需要重考GMAT,拿取更高的分数,书写一篇全新的论文,或亲自拜访学校,这样有助于提高录取概率。其实,15~18个月的准备流程一点也不辛苦。不要忘记,考进后是两年的密集型训练,紧接着事业上马拉松式的营营役役,相对地,预备申请只是起步而已。读者们,百忍成金,好戏在后头,不继续坚持就看不到好戏啊!第三章价格与价值的平衡较量——MBA融资与投资回报率一个全日制MBA学生的两年综合成本(直接和间接成本)可以高达30万美元之多。成本这么高,回报又如何?在MBA融资上,成本是可量化、客观性强的价格,回报却包含着可量化和无形的价值,含主观因素在内,价值可以是长远的,但效果未必立刻浮现。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数据显示,不含书本教材、住宿、交通及其他生活费,美国最昂贵的私立医学院和法学院的一年费用大约为$58000(美元),非商科、非医学、非法学类的一般性研究院一年费用通常也是$40000~55000左右(美元)。大家都是研究院水平的学位,相比之下,一个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属于一项高端、高技术、重品牌的奢侈品。如果加上书本教材、住宿、交通及其他生活费,一年的总支出(直接成本)大约为10万美左右(见下表),两年全日制的课程花费就等于20万美元。机会成本呢?假如放弃了一份年薪几万美元的工作,那么,一个MBA学生的两年综合成本(直接和间接成本)可以高达30万美元之多。价值 = 短线利益+人脉+机遇+见识+门路+奇遇成本这么高,回报又如何?在MBA融资上,成本是可量化、客观性强的价格,回报却包含着可量化和无形的价值,含主观因素在内,价值可以是长远的,但效果未必立刻浮现。如把MBA学位当作一项投资的话,它的成本效益往往被曲解。付出的现金和机会成本是肯定的,但由于从学位身上赚来的回报存在时间和经济的不确定性,难于全面客观地量度,因此,受到人类本能——避险心态的影响,申请人往往着眼于可合理地量化的回报(即毕业后中短期的薪酬水平),而忽略了一些意义重大、却不能用金钱衡量的长线得益。作为一把钥匙,MBA学位为学生们打开人脉、机遇、见识、门路和奇遇的契机,以上种种都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学生和毕业生的知识面通过持续性学习而更新和扩大(除非当事人选择永远放弃接触新事物和面对新挑战),所以教育投资的价值是抗折旧的。全球的MBA毕业生数目日益膨胀,为了证明自身能力及凸显学位的差异价值,应对方法是选读高素质和名气大的MBA课程,由此产生的价值是有形和无形的。某些企业,如高盛、麦肯锡、谷歌等只会在个别特选商学院进行校内招聘活动,考核和选拔未来管理人才,这些面试和就业机会不常见,如成功受聘,薪酬和职位晋升方面可算是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同时,全球校友网络是一个长期人力资源和社交资本的宝库,资深教授的企业人脉和资讯网络更为难得,这一切都是有待发掘的潜在价值。总的来说,申请人需要明察,除了经济回报和效益之外,其他利益,如独特回忆、学习经历、技术和人力资源、潜在机会可能性等,在计算含金量的公式中是不容忽视的。短线利益和长线价值息息相关,缺一不可。再者,由MBA学位带来的人脉、机遇、见识、门路和奇遇等益处和回报是不能完全用金钱去衡量的。这些回报出现的时间、频率、情况等因人而异,更无法为此等有意义但无形的好处加上可合理计算的价目牌。得益以外,不能客观地和准确地量化和现金化的代价也不少,例如:(1)错失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时间。(2)生活质量出现反面变化。(3)繁忙的学习生活导致睡眠不足和饮食不定,继而引发健康问题。(4)巨大压力对心理造成潜在伤害。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我如何顺利完成耶鲁学业?有完全准备好两年的费用就已经到耶鲁去,手头上只有个人储蓄和奖学金,足够支付第一年的学费及一般生活费,其他费用如房租怎么办?拥有专业会计师的资格使我得到学分豁免,第一年不用上会计科目。到了第二年,除了继续当会计学助教,还兼任统计学助教和招生处面试官,再加上高盛暑期实习的收入,足够支付第二年的生活费。那么,第二年的学费呢?那些只供外国学生的学生贷款成为最终的解决方案,毕业后,以新工作的薪酬来逐步偿还债务。其他的情况也差不多。考进纽约大学商学院得到两份校内助教及研究工作,足够支付一半学费。所以,学院内确实存在不少“自力更生” 的机会,供学生发掘。面对高昂学费,除了开源之外,可以选择节流。选择了西北大学和 INSEAD这两所在咨询专业名气较响的学院。有意识地只申请了一年期、全日制的MBA课程,原因是考量到时间资源投放与成本存续期,在10~12个月内完成数个学期的课堂,缩短上学时间,早一步毕业,减少成本支出,加快投资回本。专访耶鲁大学MBA财务资助处总监Rebekah Melville:如何选拔奖学金得主?在众多两年全日制MBA课程中,在教育融资方面,奖学金占81%,助教教席占46%,助学金占31%。奖学金和助教工作是商学院里两种最普遍的财务资助工具。耶鲁大学与一些美国顶级大学一样,财务资源尚算丰富,一般提供两种财务资助方案——奖学金和贷款。在众多顶尖商学院中,奖学金是最普遍的资助工具,最大金额足够支付两年学费,但是学生必须自己负责非学费类的支出。奖学金与助学金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跟学生的实际财务需要完全没有关系,就算你已经拥有足够资金,也有可能获得奖学金。助学贷款,学生只要填写申请表,告诉学校需要多少学费资助,学校一般不会过问学生的收入来源等问题。所以,在无需信贷审批的情况下,学生获得学费贷款资助的胜数相当高。贷款的利率也是市场化的,现在大概是7~9%左右,毕业半年后开始还款,最长贷款年期为10年。奖学金得住和贷款人的背景非常的国际化。颁发奖学金的重点主要放在申请人的学术成绩上(如GPA、GMAT、GRE分数)。另外,除了进行人为审核步骤外,商学院一般运用一些量化模型,目的是衡量申请人的背景(如公开考试成绩、本科专业)与某些指标性统计数据(如录取回报率、奖学金风险度、录取接受率等)的关联,帮助学校决定当年颁发奖学金的整体分布和宏观配置。对于未来申请人,在教育融资上,越早申请越好,最好是在首轮和次轮的申请周期内。由院长每年落实和批准的奖学金预算案一般是针对首轮、次轮和第三轮申请周期的申请人,但是对于外国申请人而言,如能在首轮和次轮申请的话,获得奖学金的胜数一般比较高(比第三轮申请为高)。同时,基本上所有顶尖商学院只会提供针对学费部分的奖学金和贷款方案,考生自己必须早一点做好非学费支出的安排。教育融资的几项建议你肯定名牌学位的价值,但是价格不菲是不争的事实。我相信,当遇上难题时,自发地靠个人能力多方位地寻找解决办法是最靠谱的对策。在MBA教育融资方面,以下提供一些建议:(1)规划留学大计时,做足长期储蓄的实际和心理准备。如涉及家中成员,一项全面化、多用途的财务计划是必需的。(2)工作至出国前一周左右,尽量赚取多点儿工资再离开。(3)一般暑假实习期是8~10个星期。尝试实现暑假实习期最大化,找两份工作,把实习期延伸至12个星期左右。(4)两年学习生活成本最细化,遵守节约原则。(5)在校内找兼职工作,补贴生活费。(6)放弃两年期的MBA课程,选择一年期的MBA课程。(7)选择兼职制或高管MBA课程,一边工作,一边上课,用工资补贴学费。(8)制定融资方案时,必须预先考虑清楚未来的发展方向。逻辑是:如果你打算毕业后当投行家,估计毕业后的工资相对较高,那么,今天的财务融资安排可以宽松一点。但是如果你打算加入公益团体当领导,工资的起步点和增长率偏低,那么,今天安排的融资方案就应该收紧一点。(9)如果有一所一般的学院给你奖学金,另一所较好的学院却没有奖学金,你是否应该为了解决财务问题而接受前者的录取邀请?在此情况下,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① 两所学院在素质和名气上的区别有多大?② 奖学金的金额有多少?对节省学费的帮助有多重要?③ 哪所学院的课程和培训能对你的目标职业发展提供最直接的助力?④ 对于学院的特点,哪些比重较大?哪些比重较小?最终的决定应侧重于比重较大的特点。(10)有雇主的财务支持当然最好,但是要说服他们确是有难度的,毕竟大部分MBA毕业生(尤其是全日制的毕业生)毕业后不会回到旧公司工作,而提供资助的雇主需要出国留学的员工立下承诺,毕业后回国重回旧公司工作一段时间,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日本学生身上。如果你希望得到雇主的资助,哪怕不是全数资助,可以建议在留学期间以兼职身份做些项目;如果雇主是一家银行,可以研究安排低息学生贷款的可能性;最后,如果原雇主那边办不到的话,将来找到新工作时,尤其是市道火热之际,向新雇主提出补贴过去学费的建议,作为入职的条件。(11)奖学金根据学术成绩而定,助学金则以财务需要为依据。假如收到两所商学院的录取邀请,它们分别提供了奖学金,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你应选择最高金额的奖学金;如果你想讨价还价,期望另一学院提高奖学金的金额,后者未必如你所愿,尤其是如果这是一所竞争激烈、名气大的商学院,所以,你必须小心行事。但是,如果学院提供的是助学金,你可考虑以财务需要,即经济难点来跟学院讨论,以求争取更大的资助。(12)关于学生贷款,跟美国比较,亚洲地区不算流行。但是,在中国,随着传统银行和新兴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个人融资和金融创新的认受性和推动力渐渐增强,你应该尝试发掘这方面的可行方案。一个MBA学位就如市场上任何一件产品一样,是价值与价格的问题,分别是你对此产品的评价及你实际愿意付出多少,两者之间是微观经济课堂上教授不厌其烦地解释和强调的“消费者净收益”。“净收益”可以是零,即心中的价值和实际付出的价格完全一样,但是通常不会是负数,因为当价格大于价值时,你觉得不值得,就不会买。你会选择那些价值大于价格的产品和服务(俗话说“超值”),务求达到“净收益”最大化。第五章列举了实例,读者可进一步参考。有价值的事情,今天不一定有价格,不过,有一天,价格终将赶上来,拉近距离。换一个角度,有价格的事情,今天的价值还未完全实现,当价值逐步提升时,价格与价值就会实现接轨。最重要的是,你心中的价值跟周边亲朋好友的价值完全是两回事,价值是独特和主观的,必先想清楚MBA对自己是否存在任何价值。否则,除了把“净收益”计算错误之外,更可能造成期望值的落差,心灵受到伤害啊!
  •     之所以会选择这本书来读,是因为自己正陷于一段职业迷茫期。我想所有在商业公司工作的职场人,绝大多数心中都有一个MBA梦。至少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但是面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发现却是如此尴尬,不仅仅是它本身,它之于事业,家庭,人生都是一个不太舒适的处境,这个梦之于自己可能是越来越远了。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依然饶有趣味,哪怕是做一个梦也好。读罢,感觉收获良多,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MBA梦。可能与自己的职场心理处境有关,阅读它的时候更多的是思考自己的未来道路方向和选择。书中的一些观点和个人思考,简单汇集如下:1 首先,人生是不是一场马拉松?对于每个人自己内心来说,它似乎是的,它指向一个或者明确或者模糊的遥远的方向。但人与人之间又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应该想清楚自己心中的马拉松的方向。其次,如果你的马拉松有方向或者目标的话,那么一路走来,在职业价值链上,你现在站在哪里呢?开篇的这两个问题就把我自己问倒了,越发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发展窘态。方向在哪儿?路在哪儿?现在又在哪儿?书读完了,但这些问题依然在一遍又一遍的拷问着自己...2 其实那些进入顶级商学院的人不是因为优秀无暇去读MBA,确实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现状和愿景的差距与不足,而用名校读书去弥补这个差距和缺口,当然是如果可以弥补的话。对于人生目标和策略清晰的人,也许发现弥补这个缺口的不是MBA,而是NBA或其它。清晰的规划是多么的重要,浑浑噩噩则是浪费自己生命,而且会让自己的人生滑向一个不可逆转的沟壑!3 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个人化的潜质,关键在乎你身处的环境是否适合你自己。环境影响人的心与行,能让你有效地发掘、发挥和发展内在的潜能。对于自己,应该好好考虑下目前的环境十分适合自己?而同样的道理,我相信,当你去领导一个公司或带领一个团队的时候,你要清楚的明白,为了让员工发挥所长并对公司或团队作出最有利的贡献,最有效的做法不是招聘能力最强的人,而是构建一个激发动力和提高能力的生态制度。如果你致力于建设一个开放,善于交流与学习,分享知识,提升技能,开阔思维,共同成长的团队氛围,那么它可能影响并作用于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不仅让每一个人得到自己职业和心理的双重成长,而且会给团队输出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如同滚雪球,小团队滚成大团结;小公司滚成大公司!4 哪怕如MBA这样的事儿,其规划和执行都是人生大事,与结婚生孩子等计划差不多。可能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甚至需要整个家庭的规划。所以,读到这儿我感觉自己这个MBA梦是够呛啦,哈哈。5 关于个人能力的体现。每个人的斤两并不是一时三刻用魔术变出来的。经验是经过成败得失而来的,业绩是通过长期积累而建立的,人脉是透过人情点滴而发展的。所以,在”生意“萧条的时候,潜心蛰伏,好好修炼内功,是王道。6 雇主为什么会选择读过MBA的人的经济学分析:这个境界就是经济学上的平衡点(Equilibrium)。也就是能干的与不能干基于自己的风险成本和收益做了是否读MBA的选择,前者继续进修,后者放弃念书。所以只是平衡点的时间后移而已。7 We don't have to hear your voice all the time. So, think before you speak;speak only when you need to. 如果你刚刚迈入一个新的职场环境,好好体会这句话。8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认为,如企业一样,每人的性格组合就像一份资产负债表。资本是个人天生和后天积累而得来的本钱,负债是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包袱,我们整体的资产是由本钱和缺点组合而成的。如果用微软Excel工作表罗列清单,研究自己的优劣得失,在看不清这盘账时,是否应该找个独立审计师来看看?商学院是培训未来领袖人物的训练营,在选拔时,如果其他条件是一样的话,他们自然倾向于那些有自知之明的申请人。一个优秀的领袖需要拥有高度自觉感和用人能力,有不足之处的话,招揽适当的人才,寻找有用的资源来辅助自己;有过人之处的话,创造适合的平台和机会发挥所长。因此,申请人必须挖心挖肺地认识自己。“其实不管是否为了申请MBA,只要你是为了真实的成长,同样坦诚的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个基础都是一样的。9 心理准备:在背景和条件上各有千秋的他们,为了打开国际视野,强化文化触角,最后决定放下身段,跳出专属的安全区,祈望达到个人和职业方面更高的境界。能做到这点儿的都不容易!这首先需要深刻而透彻的自我反思与反省,深入且广泛的调研功夫、实地考察、课堂旁听、与在读学生和校友密切和持续地交流。10 “Why are you here and not somewhere else?” 你的差异价值是什么?就是你的个人故事、特质、经历、背景等等。而职场如同MBA的申请一样,都离不开“Fit in”与“Stand out”。它们是一种互相牵引的关系:“Fit in”是融入一堆与你的兴趣和观念相投的人群中,互相学习与交流;同时,你需要“Stand out”,利用自己独有的才能和经验,为学校、社区、同窗、公司团队增值,当个学习榜样。换句话说,不失自我之余,又能融入群众。多么美妙而又清晰的观点。11 “非常好,你具备敏锐的时间观念,对时间安排方面拿捏很准,亦顾及我们在对话上的均衡交流,不会只顾自己,一味发言,忘记对方的感受。你对我或我们有哪些问题?我尽量在这几分钟内向你解答。”作者的这次面试经历非常的精彩!可能任何的与人沟通或交流,归根结底,首要的是设身处地,试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和应对。任何人际沟通的事情,都可迎刃而解。12 再一次强调:敞开怀抱,广而深地暴露自己,如海绵般吸收各方信息和知识。这是最高效的学习和成长!13 “你认为在职业发展上,一个人最可贵和最需要拥有的是哪些特质?”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坚持度和耐力。” ---- 所以,当你遇到困难身处逆境的时候,想想自己,是否已经做到了这两点儿。如同冯仑那句:伟大是熬出来的。14 心力比脑力难得,聪明人多,有心人少。-- 我记得在中小学的时候就遇到过这个问题:能力和态度哪个重要。那个时候的自己不假思索的说能力!而现在,经过慎重的思考,我再更多时候的回答可能是态度。因为人与人之间能差别多大呢?在个别的事情上,也许会选择有能力的人;但是从长期看,一颗进取的心是最重要的。15 “如果不是耶鲁和芝大的教育背景,不是长期以来苦心经营的人际关系网,不是以公平和真诚对待身边人和事,我绝对不可能获得他们的协助。”-- 所有真诚的对待每个人很重要。似乎曾经的自己也是这样的,但是失望得多了,似乎不如从前了,以后要反省自己是否回归到了原始的空杯心态?16 "投资也好,创业也罢,全是关于风险管理,风险分为计划风险和非计划风险。" -- 而科班出身的人,可以把所有的风险都提前挖掘分析为计划风险;反观之,非科班的人,面对的则更多是非计划风险,直到这个风险把他或她吞噬。17 要想得透彻,放下过去所拥有的,短期也好,长期也罢,尝试新计划、新目标。我从不相信一味坐在家中研究、琢磨,就能作出改变,必须走出去切切实实地做起来,哪怕最后没有成果,过程本身已经是一种收获。18 在创建新事业方向时,未必能(立刻)得到旁人认同,逃避不了怀疑,但又要坚持下去,于是,孤军作战是一种感觉,也是一个状态;如这状态维持太久的话,是一种不健康、低效益的现象。19 无论是创业,还是在大企业内打滚,拥有和利用对内和对外的社交资本是高端人才的差异价值之源。20 大企业工作,找到一个真心欣赏自己的老板是万中无一的幸福。同事不一定最适合自己的脾性,但是老板的支持是打工一族的必胜之道之一。人情固然难得,但是如果没有实力,机会摆在眼前也没用。有实力而坚持的人一定能够获取别人的赏识,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21 与人沟通,我所指的并不是那种淡而无味的闲聊,而是有思想、有系统的沟通。这么出神入化的艺术是经年累月悉心锻炼的成果。-- 向往!22 关于孩子的成长。(1)对想学戏剧孩子的家长建议:但是无论什么行业、什么职位,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极其重要,是全球通用的技能。学戏剧让我们学会不怯场,如何运用眼神、语气、呼吸、声音、面部表情等主要感官要素有效地表达信息,影响对方的感受。随他吧!现在不尝试,难道等到长大后再后悔吗?-- 深以为然!(2)关于运动:运动爱好是必须的,直接原因是身体锻炼的需要,但又远不止如此。团体运动可以培训小孩的服从性、纪律性、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而个人运动则可以培养小孩的集中度、耐力和独立性。(3)生理健康影响心理健康,后者就是开心、愉快。做人愉快,对生理健康起了正面作用,相互牵引。尤其重要的是拥有平衡心态,平衡心态是摔倒了懂得如何站起来,是有问题出现时懂得动脑筋去解决(起码尝试用心去解决),是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是具备综合化逻辑思维、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敏感度。(4)今日的你,除了受到遗传因素影响之外,就是昔日成长过程演化出来的结果。成长过程中,来自父母的影响至为重要,其次是老师和同辈玩伴。-- 所以,在自己树立好榜样的同时;留心孩子老师和伙伴,是否具备完整而优秀的人格,同样重要。23 人生,要保持积极的态度。时常提醒自己,无论如何,要珍惜每个人、每件事、每堂课,没有下次,只有今次;没有然后,只有现在。有话要说就说,有事要做就做,不要等,机会瞬间即逝。还有,请珍惜自己的支持者,也不要吝惜对自己欣赏的人表示支持和鼓励。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很系统全面,谢谢vince
  •     再踏实些,抓紧时间。紧迫之际以此书解压,好佩服Vince。这不是鸡汤书,满满的干货。想起之前贱人问我为什么要跳入会计的坑,我回答说我想做风投。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走过弯路,结合Vince的阐述,再一次感受到目标的压力。只有在睁眼闭眼之际不断提醒自己,时间所剩无几。想做天使投资人,有钱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那份行动的毅力与魄力。针对自己而言的话,就是要狠。
  •     读mba是人生的计划之一
  •     国外的商学院和国内大学的商学院应该有本质上的差别
  •     的确是本好书,本来不想去读MBA的,被作者的激情所感染! 最重要的是帮我们搞清了最进本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要读MBA?什么样的MBA适合我? 对于MBA给了我一个完整详细的扫盲,不同的商学院有不同的侧重点,要找知道自己最迫切需要改善的,找合适的商学院。
  •     朋友的朋友出的书 年中会的时候 作为奖品颁发给我的 读完之后 有一种如果按书上说的去做就一定能申上牛津的错觉
  •     昨天和一个朋友通话,他拿到了Yale MBA的offer希望咨询朋友的意见要不要take offer。这本书翻完到没有特别多的感触但他的一句话依然让我印象深刻:如果一个30岁左右的人还要靠学校索取光环、人脉那只能说是一种失败,30岁以后应该回报学校!
  •     主讲申请国外MBA的,内容倒是很全,就是对我没啥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