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记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562487308
作者:于坚
页数:344页

作者简介

昆明是作者的故乡,他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作者从个人记忆和时代变迁两个维度,叙述了他眼中昆明的种种样貌,包括这座城市的历史、自然环境和人们鲜活的生活。书中的摄影作品来自作者1980年代以来在昆明各地的“街拍”,老的照片中充满了苍凉,而新的照片在活力之外也透出一种城市特有的疲惫。文字与照片相结合,这本书稿将“昆明”这座城市体现得淋漓尽致,埋藏着对“故乡”变迁的千思万绪。

书籍目录

故乡 21
我的故乡,我的城市 41
何谓日常生活——以昆明为例 193
椅子——宜良散记 217
嘪—a i ! 249
滇池月夜 279
献给外祖母的挽歌 283
滇池 291
礼拜日的昆明翠湖公园 293
赞美昆明海鸥 301
哀滇池 305
再版后记 335

内容概要

于坚,诗人、作家。1970年开始写作诗歌、散文、小说、评论至今。1980年开始摄影至今。1992年开始拍摄纪录片至今。著有诗集、文集多种。获数十种诗歌奖、散文奖。长篇散文《印度记》获2012年《人民文学》杂志非虚构作品奖。纪录片《碧色车站》入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银狼奖单元。系列摄影作品获2012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华夏典藏奖。纪录片《同饮一江水》总撰稿。最近二十年为《中国国家地理》、《华夏人文地理》、《旅行家》等刊物特约撰稿人。在西班牙、台湾、澳门、昆明、大理等地举办摄影展。


 昆明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我想,故乡对于每个人而言,并不是剪掉的脐带,正如席慕容说的那样“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打开于坚的《昆明记》,很多熟悉的景致像圣诞的雪花一样渐次落入眼帘:小隐隐于市的麦田书店、那些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的,像是高尔基笔下“海燕”化身的红嘴鸥们、一到深秋就有着“错落朱提数百枚,洞庭秋色满盘堆”的银杏道的云大、云大和昆工“肥环燕瘦”的通人性的松鼠、凤翥(当时刚听这个名字就立马联想起了“张生煮海”的神话传说)龙翔街不到十点不开门的文房四宝店、光华街的福临堂中药铺……看到这一切时,昨天仿佛离我并不渺远,突然慢慢意识到我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厚积薄发的,如深埋在皮肤下的血管。卷首处,于坚的诗《故乡》有几分雷平阳的韵致。   从未离开 我已不认识故乡   穿过这新生之城 就像流亡者归来   就像幽灵回到祠堂 我依旧知道   何处是李家水井 何处是张家花园   何处是外祖母的藤椅 何处是她的碧玉耳环   何处是低垂在黑暗里的窗帘 我依旧知道   何处是母亲的菜市场 何处是城隍庙的飞檐   我依旧听见风铃在响 依旧看见蝙蝠穿着灰衣衫   落日在老桉树的湖上晃动着金鱼群 我依旧记得那条   月光大匠铺设的回家路 哦 它最辉煌的日子是八月十五   就像后天的盲者 我总是不由自主在虚无中   摸索故乡的骨节 像是在扮演从前那些美丽的死者 雷平阳的诗歌这样写道:我只爱我寄宿的云南,因为其他省  我都不爱;我只爱云南的昭通市  因为其他市我都不爱;我只爱昭通市的土城乡  因为其他乡我都不爱……  我的爱狭隘、偏执,像针尖上的蜂蜜  假如有一天我再也不能继续下去  我会只爱我的亲人——这逐渐缩小的过程  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总会想起大学校园里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之时开得袅袅婷婷的满架紫藤,仿若紫式部笔下空蝉褪下的那件单衫,金蝉脱壳般留给光源氏一个“庄生晓梦迷蝴蝶”式的梦。夏夜末了,教学楼处没来由的“天香生净想”的桂花的暗香,不知道安慰了我多少失眠的夜。礼堂处的三叶梅一年四季总是姹紫嫣红的,那鲜艳欲滴的颜色总免不了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撷一朵落花,佩在发际,突然感觉自己宛如宋人。待到秋来,院墙边的银杏叶落了一地,像电影《弗里达》里年轻的弗里达在车子颠覆的瞬间,不经意抛出的那些金粉,美轮美奂,却有种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无可奈何。偶有一两片银杏叶误打误撞跌入我的波心,会被惆怅而迷惘的我藏进大学语文课本里,和《诗经》里那些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萚兮萚兮,风其吹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这般唯美字句同生共死……那些都记忆里大学留给我的为数不多的温存。 刚进大学那一年,路口公交车站旁有对残疾人夫妇在拉手风琴卖艺。那是我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见到手风琴,厚笨重的手风琴在盲眼男人突然变得无比灵活,悲苦的生活在他时而凄楚,时而欢快的琴声里早已化作齑粉,他就像史铁生笔下那个小号手,在众生认可中将自己治愈,又惠及他人,让别人在他的琴声中获得力量。突然觉得盲艺人这样市井小民也许才是昆明的根底,被和风细雨吹得接地气、平实近人,与世无争起来,和夜夜笙歌、纸醉金迷完全绝缘。昆明就像一碗普普通通的过桥米线,没有精雕细琢的巧思,没有独具匠心的名字,却实实在在暖心暖胃,像家一般。2007年的最后一天,和同学一道参加了民院的篝火晚会。偌大的广场上,摆着巨大的树干,人群围成很大的一个圈,随着燃起来的熊熊烈火,唱唱跳跳。好像回溯到了民国时期,人们怒放着,像风一样自由随意,云卷云舒,生命的张弛有度在那一刻完好无损的突显出来。彼此不熟悉的人们因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晚会而凝聚在了一起,消除了芥蒂,让人有一种家长里短的亲切感。说到昆明,不得不提杨姨妈。杨姨妈是昆明人,是我的远房亲戚。她和和气气的,慈眉善目,一双睿智的眼睛透着知识分子专属的永不磨灭的光芒,说起话来也是温柔且不失慈爱的。热心肠的她常叫我去她家吃饭,她做的腌韭菜花、澄江小鱼堪称一绝。托她的福,我还吃到了昆明的特产宝珠梨。在杨姨妈家,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客人,她待我像她自己的女儿一样。突然想起村上说过一段话“你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帮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望你的人,陪你哭过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总是以你为重的人,带着你四处游荡的人,说想念你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和杨姨妈没了联系多年,希望她一切都好。记得顺城建筑工事上曾经贴过一副标语“城外风生水起,城内风云不度”,我想昆明给人的感觉也正是如此。在于坚的书里,昆明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于无声处润万物,利天下而不争。昆明,昆明,愿你永远天真,如屋顶之明月。
  •     文/亦欢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在心里暗想:“昆明记。这个题目会不会太大了?”可是当我翻开书之后,我就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我一直标榜自己是如何深爱这座高原上的城市,可是相比作者而言,我的这份爱,显得那么单薄。全书图文穿插,图片全都是作者眼中的昆明,滇池边钓鱼的老爹,翠湖逛公园的大妈,甚至是一只午后在角落安然成眠的土狗……我们不谈论作者的拍照技巧。但是镜头下记录的是真实的昆明,昆明人身边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这个城市给人一种莫大的归属感,记得有一次外出坐了夜班飞机回来,当飞机盘旋在昆明上空的时候,这个城市的万家灯火一片星光璀璨,伴随着机翼的轰鸣声,一点点向着这个城市靠近,就有了那种归家的感觉。夜晚的灯光,迎面吹过来的风,还有高原凉爽的空气,带来的熟悉的气息,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爱一个城市,就如同爱一个人。你要静下心来了解她的过去,理解她的现在,陪伴她的未来。对于一个热爱这座城市,想要真正了解这座城市的人来说,拿起这本书来认真的读上一读,看看这座城市一路走来的变化,你会发现,你对她的了解是那么少,对于世人口中的南蛮之地,这个“蛮夷”由何而来?如今的昆明又是什么样的?是不是一直都是蛮夷之地?这个高原上的城市,从来不在乎自己在众人眼中是什么样子的?是美好的,令人神往的?还是野蛮落后的?她只是在这座高原之上,静静地仰望这片蓝天上的云卷云舒,守候着四季的变迁。尽管如今已是繁华的大都市,但是,高速的发展没有让这座城市丢失她原本的淳朴,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都是这座城市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这座城市也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昆明人。就以作者文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是昆明人,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
  •     第一次读完于坚的文字,在书中,找到了对故乡的那份情怀,对一座城市难割难舍的乡愁,对城中市民人情的留恋。读毕,有种欲潸然落泪之感。一、 旧日遗风旧日的澡堂子,旧日的茶馆,旧日的家都没了,没了的不仅是实物,那种精神似乎也会随着场所的消失而分崩离析。很多时候,生活在一座城市总想跳脱之后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忽略了周边其实他处没有的东西,而这些构成了城市的独特。一些失去的精神在现代又会回归,以现代的场所装容着城市不变的精神,该打麻将的时候还是要打,棋牌室的生意一直火爆。昆明拥有于坚这样的诗人是件幸事,用文字与照片记录着一座城市变迁的人是这座城市的宝,有些逝去的精神气质只能在文字的复现中才能感受得到。过去于坚的祖母做的是生意,不是商业,其中蕴含着的是浓浓的人情味,不仅仅是为赚钱而活的生活,不像韦伯说过的西方的那种不论在在政治、经济还是商业上出现过的城市,市民或许没有像古希腊时期就沿袭下来的议政的传统,这种城市里,特别是在昆明这样边疆的城市,市民过的是一种不慌不忙,悠悠坦坦的生活,不会出现像新教徒那样持续赚钱的生活,生活就是生活,该工作就工作,该休闲就保持休闲该有的节奏,但高效起来或许还是不会有发达的一二线城市那样的紧迫感,不急不躁应该是它的本来节奏,那些在道路上急急忙忙,只需要稍侍等待却不停按喇叭催促的人一定没有领会这座城市的精神所在。想去昆明周边的小镇看一看,玩一玩,那些尚未踏足之处其实都有其值得一去的价值,或许在那里又会有些新发现。长途旅行带来的新鲜感或许很大,但周遭的不同也会带来些小确幸的吧。二、 我的回忆——方言、与老城区的距离听奶奶说,陈家祖辈明朝从扬州前来戍边,数百年近千年的光景,无数外省人都涌向了这个边疆城市,从江苏来昆的人应该不少,还有文章探寻昆明居民主要是从南京前来,当听到江苏话、上海话的一些词语和发音时,竟会发现两者还有些相似,“喏”指代物品,“ai”发成“e”的发音,不都是一样的吗?在《昆明方言考》一书中,可以看到昆明话中的许多词汇已经相当古老,来自元代的,来自明朝的,“XX+动词+将+过来、下来”,这样带有“将”字的语法结构在《水浒传》中还能找到些踪影~留有江浙方言的一些影子,又融合了西南地区的口音,昆明话或许就是这样产生的吧。奶奶的哥哥家去了南京定居,但已经没了方言,有人从南京来到昆明定居,这种属于官话的方言或许因为自己的亲和性,又为更多人所接受了,这或许也是昆明更能包容的原因吧,因为大部分人其实都是移民。如果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还经历过在老城的童年,那么他们的青年时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时期便与老城区开始产生距离。只听说父亲小时候住在高第巷,在现在的市中心一带,一颗印的建筑里住着奶奶、老祖和父亲等亲戚,也有另外一家,到了要拆迁的时候,竟又闹的家庭分裂,这样的拆迁拆了历史,也拆散了人心,祖辈的家就这么散了。父亲的朋友大多都是来自一条街或附近的伙伴,青年时代就与报国街和附近街的朋友们一同度过,在年近五旬六旬时,大家才又重聚,每次聚会联络感情,没有了往昔的方便与彼此地理空间接近而带来的心理距离的接近,好在感情还没被淡忘。或许依旧能住在老城区里的人不多了,因为或这或那的原因都搬离了,能在这样充满了历史痕迹,充满人情味的地方居住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奢侈,一栋房子将人们隔离开来,难以敲开彼此的门,那种认识一条街的人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住在单元楼度过童年时代的我获得伙伴的方式是住在同一个“院坝”,那时院坝里还没有停满汽车,都是玩乐的天地。当要出来玩时,只需在天井中大喊“XXX姐姐,XXX姐姐……(一个不落地喊完),”在家的便会把头伸出窗外“你个得闲?出来玩!”,但这样只在院坝里玩的朋友的友谊因为只存在于院坝,而且搬家频率的加快,这样的友谊失去的也很快,没有个接近十年的时间建立的友谊,觉得并不会长久,大家共同的记忆或许也只限于夜晚时分玩的“躲猫猫”和“一步一回头”这样的游戏中。与老城区的物理距离因为搬家变远了,而心理距离在当我上云南大学本部时才得以拉近。翠湖周边名胜林立,是知识的殿堂,是军人成长的摇篮,承载过多少历史人物的脚步,几乎走进每一条小巷都有一番说头。从记忆中能想起的第一次去翠湖是九几年的大雪,几盆覆了雪的花前,我捧着雪照了相;小时候妈妈骑车带我去玩,可是下了雨,回来太快遇上了坏心眼的司机,真是不愉快的记忆;长久没见父母,父亲在海鸥来时带我去玩,至今记忆犹新;小学曾跟着其他学校的人们一起环湖跑了一大圈,这样的锻炼之后再也没有过;中学时除了去过几次英语角便没有其他原因吸引我前往;大三来这里拍摄可爱的红嘴鸥,大四时与同学的漫步才是真正愉快的回忆。这塘位于市中心的水一直在,相信也会永远在,一代代人离去,一代代人来到,在这里写下自己的回忆。脚步不会停,时间不会停,发展不会停,一日一焕新,遗失的精神能否找回?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这本书记录的是于坚一个人的昆明,一些美好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了。
  •     熬夜读完这本书 厚重得让我感觉像身上绑了一块大石 沉入深不见底的塘 每一页都看得我热泪盈眶 这是一个真正能滋润人的地方 让粒粒种子生根发芽的地方 让我一辈子都离不开的地方 读这本书应该像读《小王子》一般 因为我的故乡就是一个这么可爱的地方 作者的文字润心 超越情感 社会 人生 历史……五分满分我给十分
  •     成都万象城西西弗书店读完
  •     于坚给故乡的礼物
  •     填滇池和拆武成路这段,太心塞了。然而沉淀的乡情,爱之深责之切,其实是羡慕的。
  •     昆明文化巷的大象书店
  •     “岁月忽已晚”,“逝川与流光”。昔日昆明,不再。(相片,有味道;文字,几乎皆旧作了。)
  •     在异乡读完了这本书、 这是我的城市吗?我好像从未拥有过,又好像从未离开过。如果故乡是可以被描述可以被存储可以被带走的,那我所拥有的图片和文字未免太少。我只待过有限的城市,可我清楚地知道回忆和生长让昆明变得很重很重,重到我只能回望,无法带走。
  •     未曾去过昆明。真想看看那里永不结束的金色黄昏啊。
  •     关于和书名相同的这篇文章,于坚写昆明作为城市的历史,写他记忆里的老昆明、滇池,写他生活的周围、武成路,都掺杂了大量的隐喻,有方言的隐喻,有文学的隐喻,有生活的隐喻。有些隐喻需要熟知云南、昆明的历史才能看穿,有些隐喻需要熟知大量的文学作品,也包含西方的文学,有些隐喻可能只有老昆明人才知道。于坚对于昆明的记录,写下的是他的生命和记忆之城,在这个习惯了遗忘、渴望变化的时代尤为珍贵。我喜欢于坚,是因为对于昆明,他算得上功臣,在很多方面有所交代。2016/1/13
  •     世上的一切都有可能或者注定是别人的,除了记忆。
  •     于坚笔下的昆明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于无声处润万物,利天下而不争。
  •     离不开的昆明
  •     故乡永远是心头的朱砂。作者描述的是一个老昆明,一个更美的昆明,透过作者的文字,我看见了自己的童年,深夜阅读时竟然感动到泪流,可是却也心痛恐惧,害怕有一天自己也成了一个谎言家,再没有一个那样美丽的地方来证明我的记忆。
  •     整本书都有种独特的气质。这样的书更多些,每个城市都有一本就好了。
  •     我喜欢他笔下那个立体的昆明,写的都是市井小民的故事,没有高高在上的叙述,看他的文章可以切身的经历一遍那样的生活,毕竟是普罗大众积攒下的点点滴滴。
  •     从前有个地方叫昆明...于坚的武成路我从没见过,但我记忆中的昆明也都快没了
  •     喜欢里面的故事和旧昆明的日常,好想知道铺着石板路,两旁是二层楼铺面的武成路长得什么模样,可是他连名字都已经消失,现在叫做人民中路
  •     我在想,读这本书的人里面有多少和我一样,从没去过昆明。
  •     忧伤。帕慕克。
  •     很生活,好多共鸣
  •     归于大地。
  •     他写老昆明,翠湖畔的惬意,老街的市井,甚至早已经不在了的,已经成为了主干道的武成路(现在叫人民路)。
  •     去了签售会,好书,好文笔,于坚老师是一种情怀
  •     那些过去的岁月如何,现在又是如何,对不关心过去只向前看的人或许并不重要了,但过去的失去的并不就是老旧无用的,在这座城市里,性格被养成,人生观念被养成,再也不愿离开,再也离不开,只有来上一碗家乡的米线内心才能感到无比踏实与满足。
  •     文字的力量仅仅在于,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世界,我的故乡,我的城,我所有的念想。
  •     略看
  •     帮助了解昆明 照片拍的很好 2015第十二本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