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难民自述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214102994
作者:小岵女士

作者简介

中国版《安妮日记》!
冰心先生作序!
顾颉刚先生题签!
35幅写意画艺术还原历史场景 !
===============================================
《小难民自述》是对于一次逃难的描述: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初,“小岵”与全家人在外公的带领下,从南京辗转经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终于逃到了云南昆明。惊魂甫定,只有13岁的她记录下了那八千里路的战火和尘土,其文字真实、动情、充满细节。此书的出版,得到了顾颉刚、冰心等民国名士的鼎力支持。
同为二战期间,同为受难人群,同为一名少女的质朴叙述,《小难民自述》很自然地让人联想起那本著名的《安妮日记》。不过我们的“安妮”要幸运些;至少,她能在八十多岁的时候,依然神志清朗、言谈敏捷,可以伴着一杯清茶,回忆起那段注定不会如烟的往事。

书籍目录

《小难民自述》序冰心
《小难民自述》是怎样刊出的方豪
一 再会吧!首都
二 乡村生活
三 警报传来
四 扬子江上
五 和州一度失陷记
六 皖省的农村情形
七 握着了光明之灯
八 三百余里的崎岖路程
(1)帆船上
(2)一个小炸弹
(3)车
(4)巢湖的四周
(5)检查
(6)元宵之夜
(7)一场虚惊
(8)在狂风怒吼中挣扎的一天
(9)由救济难民的组织忆往事
九 公路上
(1)自桐城至太湖的一段
(2)太湖至宿松
(3)鄂省公路的一段
(4)河上
十 登陆后
十一 在大武汉的怀抱中
(1)久别重逢
(2)月余生活素描
十二 月色皎洁下脱离了大武汉的怀抱
十三 粤汉车上
十四 在湘省逗留的片刻
(1)长沙市风景线
(2)别
十五 西南公路上
(1)第一天的公路生活
(2)交界后
(3)在贵阳
(4)穷
(5)盘江悬桥
(6)车陷在山沟里
十六 目的地到了
作者的话

内容概要

小岵女士,姓名吴大年,女,上海嘉定人,1925年出生,西南联大毕业。解放后,长期在江苏教育系统任职。吴大年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教授的母亲。


 小难民自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世人多有以《小难民自述》类比《安妮日记》者,或谓之“东方版《安妮日记》”。此言良有以也。因皆为小女孩作品,皆反映“二战”时期民众被难情况。然与安妮相比,我们的“小难民”则幸运、顽强许多:安妮在躲避密室两年之久后,竟于战争结束前被纳粹发现,而进难民营,而遇难;我们的“小难民”小岵女士则逃难到大方后的昆明,后来更考入西南联大,而在重得和平后到回家乡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自己儿子钱乘旦也成为著名历史学家。当年,《益世报》董事长、比利时人雷鸣远为初版的《小难民自述》题字“生于忧患”,现在看来,这题字真可谓精准。我们的“小难民”,不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生于忧患”的生动写照吗?!
  •     《小难民自述》书评《小难民自述》是小岵女士在1938年日本侵略中国时候逃难途中的见闻记录。当时小岵女士年仅12岁。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日寇已经攻占了上海,正在进攻南京,小岵女士随家人一路逃难,从南京到昆明。来到昆明,小岵女士写下了自己一路的见闻,后被记者发现,决意帮助小岵女士出版。他们请冰心先生为书作序,请顾颉刚先生题写了书名。小岵女士本名吴大年,这本记录从南京逃难开始,一路西行,经九江坐船到武汉,然后经湖南益阳常德进入云南,最后到达昆明。由于小岵当时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记录很朴实自然。一路的交通工具可见是逃难。“最是仓皇辞庙日”,记录从离开当时的首都南京开始是坐的火车,然后一路走路和土车(实际上是独轮车)到了九江,在九江赶上一艘船,坐船来到武汉,从武汉以后条件稍微宽裕,可以坐火车和汽车。从交通工具可以看出形势的紧迫,南京到武汉原本是大城市之间的交通,竟然更换了好几种交通方式!从后文可以看出,她们实际上是从北京逃难逃到南京的,应该对战争灾难比较敏感,但不知为何从南京逃出仍旧如此仓皇?在南京到九江的途中小岵甚至目睹日本飞机轰炸毫无战略价值的城镇,只因为那里人多,正在开庙会,扔一个制造恐怖气氛。也许是逃难已经很疲惫了,或者对于战争,人们更不愿意去正视吧。但是小岵算是很幸运的了,因为她们毕竟算是逃出了南京城,她们身后的南京所发生的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虽然小岵一路记载了逃难的艰辛,但是与身后的尸山血河比起来又不知道幸运了多少倍!小岵的全部记录充满了孩子气的语调。这一点很真实可爱,令人喜欢。据说冰心还特地盘问过小岵,查明是否是她自己写的,没有别人代笔。那个时代的人挺认死理的,按说这个文本本身就挺孩子气的,而那个时代有这种经历同时又能写作的孩子也不多,似无必要如此麻烦。在我们现在的时代,代笔作弊之事已经很多了,防不胜防;同时,小孩子的文字也越来越成熟,很多小孩子写的东西根本看不出来是孩子写的,完全没有那种稚气和天真。读着小岵的文字,心里却在感慨:真不知现在物质丰富的社会对于孩子是不是好事,他们已经全然失去应有的天真了。比如,小岵的文字里,虽然是逃难的路上,却还是对小溪与河水中美丽的石子儿念念不忘,我记得的就有好几处,这正是小姑娘的天性吧。虽然没有机会得到更多漂亮的东西,但是有机会看到漂亮的石子儿也是吸引她注意力的。另一处是对穷山恶水多刁民的描写,那个刁民恐吓他们说日本飞机要来轰炸,等她们吓得离开屋子以后,那刁民趁机翻他们的行李偷东西。这都是孩子眼睛里看见的实情,能如实发表也许是由于那实在是个多事之秋,估计政府没法管到这么细致。但是能看见实情,对作者和读者都是一件好事。作者的写景比较简略,但是由于是几十年前的景致,很是能勾起人的回忆。比如,武汉的黄鹤楼,小岵看到的黄鹤楼前就有黄兴的铜像。而我1980年去看过的黄鹤楼就已经没有黄兴的铜像了,而且据说1969年黄鹤楼失火过一次,我看到的是重建的黄鹤楼。那么应该小岵看到的是清代的黄鹤楼,而我看到的是建国后重修的黄鹤楼。一纸文字却能勾起人如许回忆,这就是时间的力量吧。另外,小岵描写的黄果树瀑布和许多景致都很真实。比如很多传说中的神山和庙宇看上去都灰扑扑的,缺乏修缮,而黄果树瀑布只是一片壮观的黄红色的水在倾倒,白亮的水珠吸引人。这是那个时代的一个侧面吧,名胜古迹缺乏修缮,内忧外患,哪有功夫管理这些?其实我觉得那个时代的自由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政府内忧外患自顾不暇,所以这帮笔杆子或者知识分子要说些什么或者发表些什么就随他去吧,反正识字的人都没多少。发散开来说,中国历史上的不多见的自由时代,也大多是因为这个原因,比如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旦政府手里有钱有权了,声音就必须一致了,因为那个时候他能够腾出手来管了。从小岵的记录来看,她家似乎是北京某大学当年因为日本侵略而奔赴大西南的。她们从北京出发,到达昆明的西南联大,属于当时的学术圈。小岵在路上遇到的困难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不知为什么我总想起琼瑶的两个小说,也是以西南大逃难为背景,小说家言困难总是很惊悚,比如会经常出现轰炸,军队还会护着百姓,但是作为言情小说过不了一会就会回归本行:主人公们开始谈情说爱。小岵的记录就更真实一些,轰炸没有那么多,日本人才不会那么浪费炸弹呢,而一路上也没有谈情说爱,逃难中的各种情况就耗尽了精神,哪有功夫去谈情说爱?不是人人都是胡兰成。今年时值日本投降七十周年,小岵女士的这本书作为那个时代的记录被重印,提醒我们记得那个时代,记得被侵略的历史。
  •     国际友人德国的约翰•拉贝先生在日记中说:“可以宽恕,但不可忘却!”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册人数50余万,守城军士、各地入城滞留难民,时南京总人数应为60万。当日午后4时,南京沦陷。城内百姓遭遇惨无人道的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南京城被毁三分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这一组组的数据在警惕着我们,曾经,中华儿女饱受欺凌,在牺牲无数人的生命之后,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对于仇恨,我们应当放下,但绝不能忘记这血的历史。2014年12月13日,我国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当天,新华网发表了文章《我的奶奶当年是难民——写在第一个国家公祭日》,作者钱春弘,她以自身亲人的经历回忆中国那段饱含耻辱的岁月,缅怀先人,为后人之安宁而作警惕。在文章中,作者讲述了她的奶奶吴大年女士在十二岁时恰逢侵华战争,为免遭侵略者蹂躏,随亲逃离,于1937年8月离开南京,翌年五月至昆明,十三岁时将途中九个月七省的见闻著书付梓,名为《小难民自述》。《自述》由冰心先生作序,初版于1940年前,作者小岵女士著书之时始十三岁,书中所记录的是自己从南京至云南途中七省所见所闻,在75年之后,这本《自述》再版发行。尽管书的边幅不长,但对于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小女孩来说,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事,年岁虽幼志向不浅,文笔简朴却意味深远。如作者自述中说到,著书之目的在于使战区后方的小朋友知道战区中同胞的痛苦;就此发心与见地都是极为可贵的,更为难得的是在炮火摧残,城市沦陷的环境下,仍不忘对未来抱以希望,如她在书中这样写道:“我相信,一城一池的得失,绝不会影响到我们抗战的心理,收复徐州,只是时间上的事罢了。”萧乾先生的文章《倘若我是一个日本人,我会难过,羞愧》,他将日本与德国进行了比较,后者敢于承担的态度令德国在国际社会重新获得了尊重,而日本至今仍然在回避历史,不敢承认当年发动的侵华战争伤害中华儿女的事实。战争结束70周年,当年的侵略者至今未曾彻底反省自身的罪行,反而玩弄政治手段强化军事力量,意欲突破当年战败所带来限制,这是一种可怕的意向。回顾往昔的苦难和耻辱,国人当警惕,正如萧乾先生在他的文章最后说道: “一个输了而不认输的赌徒是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史料价值大于文学价值。四万字的小书硬是印成了200页,编辑费心了。
  •     一位少女笔下的战乱之中的中国,真实、纯粹、动情,极具口述史研究价值。在二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这样个体化战争叙事的作品,对于那些宏大家国视角的二战史论著来说,不只是一个有力的补充,更是鲜活的另一种声音。
  •     当自己感觉痛苦的时候,看看战时中的故事,体会下自己的快乐
  •     钱乘旦教授的母亲小岵女士 13岁时所写的一本抗战时期逃难记,记录了从1938年8月起历时九个月,从南京跋涉至昆明的整个逃难旅程中沿途的所见所闻,笔触稚嫩但情感真挚。虽然国破但山河犹在,所以希望也一直都在,就像全书最后一句“新生和光明展在我们的前头”。这本书很适合作为中小学课外读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