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我心

出版日期:2016-8
ISBN:9787555106426
作者:[美]娜塔莉·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
页数:296页

作者简介

30年前,《写出我心》出版后立刻登上畅销榜,成为北美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经典,占据同类书籍的顶端,被列入美国高中读本,影响深远。
在书中,作者将写作和修行结合,分享在写作中找到的驯服自己和释放心灵的方法。如何开始写作?如何寻找题材?如何应对逃避和拖延?如 何突破瓶颈?……指导读者通过写作全面探讨自己的生命,重新注视生命的细节。
作者认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写作了解自己、用笔表达喜悦和疼痛,如童年时的愉快暑假、面对父亲生命垂危时的痛不欲生、离婚的煎熬……在勾勒生活事件的过程中,领会生命的奥义。这本书谈论的不只是写作,更是生活哲学、生命智慧。通过写作给生活赋予光芒、色彩和故事,使我们再次审视这趟凡尘之旅,为平凡的生活心醉神迷。
-----------------------------------------------------------
☆30年纪念版 全新修订 新增作者自序、访谈实录
☆全球畅销150万册 被译成14种文字
☆北美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经典
☆入选美国高中读本
☆入选心探索“最值得阅读的50本心灵成长书籍”
只要一支笔、一张纸,或一台电脑,你就能重新感受这个世界,找回失落已久的自己。
-----------------------------------------------------------
当心灵的伤痛无法平复时,你可以开始写作;
当纷乱的思绪找不到出口时,你可以开始写作;
当满腔的心事想要找人诉说时,你可以开始写作;
……
打开朋友圈、微博、写作软件,或手中的笔记本,在任何能写作的空间,记下生命的点滴,我们将唤醒自己,觉察到正在体验的生活……

书籍目录

前言
引言
初写者的心、笔和纸
初始的意念
把写作当成练习
堆肥
艺术的稳定性
列张写作练习的题目表
打豆腐
烦人的编辑
明尼苏达州埃尔克顿:不论眼前是什么
汲取地下水
我们并不是诗
人吃车
写作不是麦当劳汉堡
迷恋
原创的细节
细节的力量
烤一个蛋糕
再活一次
作家有副好身材
倾听
别和苍蝇结婚
勿用写作来索爱
你有什么深远的梦想
句型结构
紧张不安地啜饮葡萄酒
别光讲,展现出来
务求明确
专心注意
平凡与不凡
谈话是练习场
写作是公共行动
一加一等于奔驰汽车
当只禽兽
提出声明,回答问题
句子的行动
在餐厅写作
写作书房
重大的题材:情色文学
在本城做个观光客
处处皆可写作
更进一步
心生怜悯
怀疑是种折磨
一点甜头
崭新的一刻
我为何而写
每个星期一
再谈星期一
即兴写作摊位
令人心动的留白
任人漫游的广袤原野
乡愿的个性
毫无阻碍
你爱吃的一餐
利用寂寞
蓝色口红和叼在唇边的一根烟
回家
故事圈
写作马拉松
承认你写的东西
信任自己
日本武士
重读与重写
我不想死
结语
后记

内容概要

[美]娜塔莉·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
诗人、画家、作家、书写教练,至今已出版作品14部。
1986年出版代表作《写出我心》,成为北美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经典。而她倡导的“用写作来修行”,使她成为了世界级的写作名师。
她结合禅修和书写开办“真正的秘密”写作营,一教三十余年,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她认为写作跟修行一样,都要学会信任自己的心,以专注、创意和开放的态度,回到当下,洞察生活的细节,正视内心真实的模样。


 写出我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在写作这件事上,众生平等——无论你身处何方,来自何等社会阶层,是男是女,皮肤是什么颜色,都可以用笔去表达自己。——《写出我心》30年前,《写出我心》出版后立刻登上畅销榜,成为北美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经典,占据同类书籍的顶端,被列入美国高中读本,影响深远。在书中,作者将写作和修行结合,分享在写作中找到的驯服自己和释放心灵的方法。如何开始写作?如何寻找题材?如何应对逃避和拖延?如何突破瓶颈?……指导读者通过写作全面探讨自己的生命,重新注视生命的细节。作者认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写作了解自己、用笔表达喜悦和疼痛,如童年时的愉快暑假、面对父亲生命垂危时的痛不欲生、离婚的煎熬……在勾勒生活事件的过程中,领会生命的奥义。这本书谈论的不只是写作,更是生活哲学、生命智慧。通过写作给生活赋予光芒、色彩和故事,使我们再次审视这趟凡尘之旅,为平凡的生活心醉神迷。以上是《写出我心》的内容介绍。在决定做这本书之前,我先有幸读到它的旧版《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08年出的,首印5000册,后来绝版,却一直被一些人传阅、讨论着。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写作类书籍的印象无非就是“工具书”“说明文”,语言难免硬邦邦,讲话像老师,而无法想象,一本教写作的书,原来还可以如此优美、动人,让人跃跃欲试。《写出我心》由六十多篇简短的小文组成,每一篇都可以拿出来单读,任何时候随手翻阅,都可以自如读下去,不会有障碍。作者将自己多年写作以及教授写作的所得像散文一样娓娓道来,时而俏皮,时而深邃。这也许与作者是诗人和散文作家有关。决定做这本书就是一瞬间的事——它打动了我。这也许就是编辑的直觉吧,我相信七年(选题是2015年定的)过去,会有更多人需要它、喜爱它,而此时,我并没有想到,这个“更多人”里还有我。2016年,自媒体“心灵自由”(微信号:freedomloveaction)发起一个有趣的读书实验:12人,12月,12书,即这一年里,12人成组,每月读一本书,每日成员分享书摘,看看这一年会发生什么。其中,第一个月就是《再活一次》(《写出我心》旧版书名,此时《写出我心》尚未出版)。在“心灵自由”分享的读书笔记里,有拿着旧版的,有拿着台湾版的,人们纷纷开始阅读、写作。诚如本书作者所说“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深具自信的写作声音,我们却无往往无法连接上这个声音”,这本书所做的,就是让每个人回到初始状态,回到意识未受“自我”阻碍的地方,在写作练习中逐渐表达出不受自我约束的东西,写出能量和自由。关于这本书,我最想谈论的不是它教授的写作方法如何行之有效,而是这本书带给我的触动和心灵变化。作者娜塔莉·戈德堡是个有数十年禅修经验的作家、书写教练,她的写作方法中融入了自身多年修行体验的所悟所得,她教写作,同时也是在教用写作来修行。她说,人人都可以写作,任何人都可以用笔表达自己;创作是失去控制,不要设法管控你的笔;学会信赖自己的心灵和身体,学会信任自己的心声……对娜塔莉而言,写作是连结意识深处的自己,让内心深处的语言得以发声,倾吐我们这平凡一生的喜悦、苦痛、脆弱与渴望。她教我们在写作中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她说:“我很开心,我想要有人了解我。”“给我一个拥抱,告诉我,我的样子有多好看,又有多棒。”她直抒胸臆的诉说,恰恰是我很多时候想做的,可是以前我并不特别了解,直到做这本书,我才渐渐知道……(一)我想要你了解我在做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很想码字。做书期间遇见了与设计师沟通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之前合作《阿米:星星的孩子》时就出现过,那时潘老师指出我很固执,而这一次,更突出了一个问题:回避表达。当我们对封面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对沟通感到乏力,潜意识里想躲藏,我害怕对方会对我发怒,于是出现了一个局面,因为我既不能完全接受对方的意见,又不能畅快说出自己的,于是表现出来就是意见越来越多,实际上是无法表达真实想法时的转圈圈。不知多少人在沟通中遇见过这类情况,你无法说出自己的全部真实想法,因为某种畏惧,因此对方没机会了解你,沟通无法进入下一步,讨论无法顺利进行。打个比方,这就像女孩子跟男朋友生气,在不相干的事情上发脾气,就是不说自己到底因为什么生气,让人摸不着头脑。而我们无法如实表达自己,无非因为早已习惯了这样别扭,从很小开始,因为害怕、羞耻,装不在乎,装强大……我们用这些方式回避任何可能的伤害,似乎自己是不需要爱的人。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并不是只发生在工作中,从一开始,我们想要表达的通道就堵塞了。一筹莫展、内心焦灼,这时我是那么想写,于是记下了下面的文字:【写出我心:我想跨越巴别塔】为了内心的平和,我不喜欢人与人之间奋力碰撞求连结的举动,这种举动于我强度太大,我消化不了,会本能想远离,所以相爱相杀的剧本不适合我。在人与人之间的巴别塔之下,我们要如何努力传达,让对方了解,你是这样的人,而我是这样的,性格没有对错。感受他人的心,有时意味着要敞开感受别人内心的激战,我对此有一定困难,这是敏感不对外敞开的原因。有时我想与这个世界多些连结,有时一点也不,我想活在小世界的美好里,害怕打扰,害怕别人碎我的梦。对朋友说起初悄悄注意考拉,因他而起的小确幸,被说二和少女。可能到死,回忆那个时期,我都会雀跃如少女。这就是我个人的小世界,甚至不用什么参与者,一个人就能喜怒哀乐变化多端。因为连结的人少,且不乐意与很多人有交集,于是活得很“小”,我喜欢这样的世界,不想说服谁,不期望被了解。可是偶尔情绪牵动,想到巴别塔带来的人与人意识的隔绝,只能努力靠近,尽力达成多一点的连结,便悲从中来,一阵伤感。不用意识隔绝心,如果想要了解你,我想要敞开去拥抱,感受体温、亲吻的甜蜜,尽力去传达,让所爱的人知道我爱他。我不赞美爱,只希望自己被感受到的时候,那传递的心跳,于所爱,他能了然这是爱。朋友曾问我,以你的性子,你爱一个人如何让ta感受到你爱ta?我并不知道如何让别人感受到我,况且我感受别人有时有难度,感受稀薄的时候我会不安和紧张,会感到孤寂,想要连结,透过亲吻、拥抱。写完上面那段话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回避。回避表达真实想法,只是一个表象,更深层的原因,是我内心的脆弱。渴望爱,又害怕伤害。在遇见激发者的时候,内在小孩的敏感、痛楚就会发作。明白这些之后,我决定主动沟通。一晚上的时间,我把自己的初衷、想法、意见都打包,选择第二天一早给潘老师打电话。很神奇的,当我真诚地将自己所想全倾而出时,我忽然明白了潘老师的想法,并且能够接受。这是受益匪浅的一堂课,我记下了下面的话:【写出我心:我想把我讲给你听】沟通到底是什么,每次确定自己心意后,我都感到:是一种简单、直抒胸臆的表达——“我希望被了解”、“希望我的想法和感受能传达到”。体会是,唯有自身先做到了这点,我才会放下自己的角度,试着去理解别人,接受能接受的。我不喜欢鬼打墙式的互动,但确实享受交流而无屏障的往来,我们都试着去理解对方,在充分表达自我的前提下,因为如果不清楚自己、不开放内心真实的声音,沟通无从谈起。我想要了解你,也希望你了解我。平等往来,没有任何想要说服。这种感觉很好,对事不对人,也没有不适。以前以为我是个善于倾听和沟通的人,实际上并不足够。伸出沟通的橄榄枝之前,我总是本能先护着自己可能波动的内心,想先维持平静。实际上并不真的平静,于是回到个人的小空间里,休养生息。在觉得差不多的时候,继续往前。我努力传达心意,想要被理解,同时也倾听别人,接受更好的建议。感觉又上了一课。【写出我心:我想要你/你们了解我】15岁时我接受了一个意识,叫“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果真是可能的吗?不,不可能,宿命式的不可能。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对应了我当时对世界的感知,成长中的结论。实际上,从小到大我都拒绝被了解,并认为是我不需要。有时想,如果回到过去,在那些紧抿双唇、不哭不说的时刻,愿意开口讲出自己真实感受的话,我还会不会有那些隔离的体验。“我想要你/你们了解我。”活到现在我才有这个主动的意识。过往,包括与考拉的交往中,很长时间里我是困顿、纠结于此的,要不要伸出橄榄枝?要不要表达真实感受?“我爱你,想要在一起。”倘若没有这个驱动力,我们不会走到现在。因为内心的情感,我尝试了我以前做不到的事。不表达,在第一层意识无法达成协议时,不想进行更多沟通,不想要那种互动往来。不仅仅因为我认为沟通成本太高,不如不说。更多的,我害怕连结别人太多,想要一种安全、不被扰动的宁静感,即便它是虚的。同时,我也害怕被改变,即便明明很自我、很顽固,我也依然害怕被影响,害怕内心起了波澜。所以总是倾向独自。能独处的人也许因为拥有自处能力能显得强大,而有时,也仅仅因为与人产生连结令我抗拒和害怕,害怕自我消失,害怕不知自己是谁。在一个意识模式里活了近三十年,成为了今天的我。可是现在,我想要你/你们了解我。一点点松开螃蟹壳,让柔软和融合更多更多地出来。我想靠近我自己。写作带给我一种贴心的感受,仿佛文字是划着心而录下的。当无意识写出了某句正对内心真相的话时,意识顿时豁然开朗,由衷感到离自己又近了一分。随着越写越多,会对自己越来越熟悉,因为更了解自己而更愿意探索未知。脆弱、悲观、自厌,这是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情绪,是我们作为人非常生动的存在。当我越多接纳自己内心真实的样貌,对别人也会更加友善、宽容。我想,这平凡的生命并非无所是处啊,它明明是那样动人,写作也不是在浪费时间。并不是人人都想写出伟大的作品,只是想对这庸碌一生有所记录,看到其中闪耀的光,“与所有曾经孤单的人相濡以沫并互相怜惜”。(二)有多少话我们来不及说在这本书的制作接近尾声的时候,每天会跟我聊几句的好友叶子竟然连着几天没理我。我寻思,大概是她妹妹从国外回来,她在陪玩,这不影响我给她留言分享日常,她有空看到自会回复。可是,几天过去,叶子同城的好友告诉我,叶子姥姥过世了,她很伤心,不知道怎么跟你说……我很讶异,因为太突然,叶子姥姥查出癌症还是前不久的事,在我们的意识里,慢慢治疗,还有不少时日。事实证明我们太想当然了。我不知如何安慰叶子,只给她留言:“我不跟你说话了,你要保重。”此时,觉得任何安慰的话语都是空洞的。我能做的,就是静静等待,等她在可以的时候,主动跟我说“嗨”。人与人的沟通,不一定都得靠嘴巴,我不知如何安慰她,却能感受到她的心情,于是在朋友圈码字,我想她可能会看到,我想告诉她“我还在这里,等你抬头看我”。我了解她,她是情感深重的人,嘴里说着“还好”,看着比别人都更有理解客观事物的能力,其实体会到的痛楚比任何嚎啕大哭的人都来得撕心裂肺。姥姥是从小跟她最亲的人,父母欠缺的爱和家人的温暖,她从姥姥那里获得。这份感情,无可取代,也无可比较。说来也是奇怪,有时我们无法诉诸言语的话,却可以通过彼此的文字来交流,共同度过一段静默的时刻。她写:“方离一时半刻,却似三暑十霜。”她写:“醉/忆长夜惊坐起,唉/语泣声诉人失。外/现梦境数年后,婆/娑世界留我痴。路/缓行,哀乐嘶,裳/白膝麻痛不知。走/前强欢为莫念,嚎/啕苍宇心凌迟。来/宾悲,三日辞,生/者叩首天眼湿。再/寻音容实不易,回/至故居丧栖枝。”她还写:“方别九日,如一世寒秋,寥寥数笔泪已难收,再难听闻你宠溺温情唤我一声声‘烨儿啊~’,我知你抛却俗是尘非登仙楼,不贪心眷恋你难舍难离护我周。当知足有你牵过手,感恩像你宅心厚,珍惜失去与拥有,比心待人诚凝眸,爱你不休。”很多时候,感受一个人,鼻酸却不知如何回应算恰当,这时文字当起了桥梁。葬礼前的时日,我们没有任何一对一的交流,我等着她发声,直到看到文字,算是了解;她看我Po字,彼此不留言,不言语。葬礼后的一天,我看到手机闪,直觉是她,点开微信,果然。她问我:“你最近好吗?”我知道她“回来”了……她说最近每天都会哭,很想姥姥,不想让她死;后悔最后的日子没有好好陪她说话,每次去医院看她,为了不让她忧心故意总是笑哈哈;生气葬礼上别人都阻挠她痛痛快快地哭;以后想好好爱人,不要等来不及,想说的话赶紧说,不要等到没机会……我能回应的语言是有限的,但我懂她。姥姥头七的前一天,叶子说,明天要发愿,希望姥姥可以投胎成我的孩子,换我来照顾她……那一刻,我很动容,由衷希望她能如愿。前几日叶子跟我说,月底出国读书前想给姥爷做个姥姥的纪念册,家族里每个人都写一篇关于姥姥的文章,姥爷自己也写了。她说能感觉到姥爷这些日子对她的依恋,可能因为姥姥跟她亲。她说姥爷说了好多姥姥的事,以前都没机会听到……姥爷写:“谁来话我身前事,谁来与我共枕眠……”(《悼亡妻》)读之不禁泪目……(《悼亡妻》,姥爷手稿)叶子写:“课余时间与人玩,抬眼你在阳台观。”“每至家中留肉品,每离家门屋外跟。”这些珍贵的细节让我动容。这平凡一生中,最终成为我们记忆珍宝的,不是什么动听的话语或伟大道理,而是微小的日常,正是它们提醒我们被爱的事实,温暖了我们的骨血……(叶子为姥姥纪念册作)娜塔莉说:“我们的生活既平凡又奇妙。我们都逃不过生老病死,有人虽垂垂老矣,却依然美丽,有人则满脸是皱纹。我们早上醒来,去买黄色奶酪,希望口袋里的钱足够付账。在此同时,我们都有颗神奇的心,我们在世上度过许多寒冬,经历无数愁苦,心都一直在跳动着。我们都是重要的,我们的生活也是重要的。说实在的,生活真的很神奇,生活的种种细节都值得一记。”阅读那些悼念的文字,我总难免鼻酸。最近的情感也似乎连结着叶子,敏感和心软得一塌糊涂,随时都会想哭。我说,这样的日子,当离现实远一点,聊聊思念、心痛、爱与梦想。这篇编辑手记,我不知道写出来给人什么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文不对题。可是娜塔莉说了:“不要设法管控你的笔写什么;别干预,让你的手不停地写下去。”这话让我感到欣慰和安全。诚如娜塔莉所说:“在写作的不是我们,而是万事万物透过我们在写作。”“写作给了我们大好良机,让我们得以拾起内心所感受到的情感,然后赋予它们光芒、色彩和一个故事。”(三)父亲&尾声前天,想起一些小时候的事,跟父亲有关,跟叶子说的时候,我忽然很想亲自说给父亲听。我打了一段字给他,说起我小时候很喜欢他,小学三年级时因为他受重伤而看到他的脆弱,说我什么时候没那么喜欢他了,说我们后来产生的距离……我一边打字一边落泪,他回我:“这么久的事你还记得?”后来我们聊了几句,他说:“你早已是独立、自由的孩子了。”那一刻,我明白了,原来他一直这样看的。而我自己却知道,我内心与家人的羁绊可不如我表现出来这样干脆。成长中我们碰撞、彼此不对付过,可是我一直觉得,面对我的倔强他是拗不过我的,最后都会试着尊重和接受。我知道他一直想让我们更亲近一点,可是不懂合适的方式,我们彼此一直试着了解对方、同时又有所回避。我很不像他,却又很像他。昨晚,他打电话给我,跟我聊聊我弟弟。我知道他的心声,他希望家里的每个人都更亲近。这是他16岁失去父亲,作为独子跟我奶奶扛起家,而没有太多机会体会的。他知道对朋友好、对家族里的人好,也希望别人肯定自己,只是后者,我想他一直很难直接表达出有这样的诉求。而我,一直知道,却因着自身的防御和别扭而不愿让他如愿。昨天我跟他说,我明白你的意思,知道啦。人活短短一世,彼此遇见即是缘,可能以不同的关系早已轮转了无数次。即便上帝为我们设置了巴别塔,我们仍然想要传达心意,想让对方了解:我心脏的位置,你一直在这里。此刻,我在写作,行文已经不知跑到了哪里,可是就是想说这些话,想表达更多。我爱的人,你们的爱与痛,我懂得。也请待我慢慢走,靠近自己,靠近你们。我在书写,我想重新触摸这平凡生命的细碎点滴,记录我们相爱相依的时刻,品尝泪水与心痛,不后悔如此真实地活过。就这样吧,写,写下去,写到骨头里。2016.7.8Bonnie
  •     对于任何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而言,我相信,有一部分书,他会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还有一部分书,他则会每隔一段时间重读一次,细细研究和思考。于我而言,《写出我心》这本书则属于后者。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四年前,那时书名还叫着《再活一次》,过了一年,我再读了一遍,最近,我则又认真读了这次出的最新修订版《写出我心》,可见这本书对于我的吸引力不小。先简单介绍下这本书。它出版于30年前,一出版后就立刻登上畅销榜,成为北美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经典,还被列入美国高中读本。所以,作者会在前言中谈到,当有人知道她是《写出我心》的作者时,很惊讶:“您还活着?”毕竟能被列入高中读物的作家大多都入土为安了。本书作者娜塔莉•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是诗人、画家、作家、书写教练,同时,她也是一名拥有多年修行经验的禅修者,结合禅修和书写开办“真正的秘密”写作营,教书三十余年。通过这本书,你会学到一些写作训练的方法,比如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纸笔,在哪里写作,如何进行定时的写作练习,她也会建议你,列张写作练习的题目表,可以写自己迷恋的东西,或者爱吃的一餐等。这些都是非常直接、朴素和实用的“法”,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是这本书精髓和重点所在。作者反复强调的是通过写作进行内心的修炼这一点才是真正的“道”。她告诉你,在写作时,要学会信任自己的心,不要害怕自己内在的声音;要控制自己的心猿意马,调整自己焦躁的情绪重归宁静;要克服自己的拖延,不为自己逃避写作而找借口,而是立刻开始写;要学会活在当下,洞察自己生活的细节,看到自己平凡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非羡慕别人的生活;要懂得善待自己,无论写得好与不好,都鼓励自己继续写下去……从书中随便摘抄一些句子,都富有心理学和禅学的味道,如:“内在的世界诚然会创造外在的世界,然而外在的世界和我们所使用的工具也会影响我们思想成形的方式。留心观察自己,我们分分秒秒都在变动。这是一个很好契机,我们随时都可以从凝冻的自我和意念中抽离出来,作全新的出发。当我们坐下来写这个世界时,对它怀抱着无尽的热爱,可是在世俗的生活里,我们却又轻忽了它,两者之间形成一道裂缝……我们必须拉拢这两个世界。艺术不是侵犯他人的行为,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门艺术。现实有很多种。当我们过度在意世上其他人怎么生活,或以为他们怎么生活时,应当记住这一点。我们只需在意我们自己的生活、想如何写作,想如何去触碰雨滴、桌子、音乐、纸杯以及松树。”这是非常棒的一本书,既教人写作又教人如何更好地生活。许多篇章不仅实用,而且饱含真情,打动人心,无论你想不想学写作,读了都受益颇多。其实,写作也好,跑步也好,亦或者坐禅也罢,生活本身即修行。最近几年,心灵写作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有很多心灵写作的活动或者课程。这是由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有了越来越旺盛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加之各种网络写作平台的兴起以及自媒体的发展为人们写作提供了便利,还有一点就是,写作本身是一个人认识自我,觉察自我的好的工具,自由写作对于处在高压下的现代人疏泄和安抚内在情绪,疗愈内心有非常大的作用。作者反复强调写作时,不要听信怀疑的声音,要坚定自己的信心,同时,对于自己写出的佳作要能够给予承认。她讲到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很多学员缺乏写作的信心,即便写出好作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可他自己却完全不相信他人的肯定。这几年的心理咨询经验,让我看到一个人最大的消耗,不是来自智力或体力的消耗,也不是来自跟大自然或同类的战斗,而是他和自己的斗争。打败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不满,自己对自己的攻击。这本书,不仅教会读者如何通过写作洞察自己,更告诉读者一个人如何面对和超越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心理障碍:那些对自己的怀疑、不满和不自信,那些拖延、逃避、缺乏决心和坚持不下去……她会坚定地告诉你:对你的写作要有怜爱之心和决心,保持幽默感和极大的耐心,相信自己正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我认为这正是这本书畅销30年秘密:让你努力做到相信自己,坚持自己。很多写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并不是缺乏写作技巧,而是那些心里对自己挑三捡四的声音:“啊,你缺乏写作的天赋。”“你不行,你写不出来的。”“你怎么写得那么差,像一坨狗屎?”只要克服这些自我阻碍的声音,你能写字,就能写作。另外,写作这差事绝对是漫长的心灵修炼!多年的写作经验使我深深认识和认同这一点。你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与自我的缠斗。你要对自己各种催逼诱惑,坑蒙拐骗才能让自己坐在电脑前,打开空白的word,写下第一个字。上一周你写得又快又好,但是并不代表这一周你同样能够做到。在你以为自己写不下去,想要放弃的时候,如果能够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也能顺畅地完成。有的时候你好几天都没有写作的灵感,感觉很沮丧,忍不住怀疑自己,但是不知怎么的,才过了一天,你又文思泉涌……写作,就是让你面对不确定性,让你在与这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和焦虑狭路相逢,短兵相接。但是,如果你能坚持下去的话,写作带给你的好处也是无比巨大的: 当你为情所困,内心痛苦时,可以边写边哭,抚平自己的伤痛;当你满腔的心事无人可诉说时,可以将其全部一股脑地写下来,一吐为快,便浑身轻松;当你面对两难选择,思绪纷乱纠结时,可以将其写出来,理出头绪……写作,提高你的观察力,让你对生活敏感,懂得留心生活的细节;写作,为你提供一个审视自己,直面自己内心的机会;写作,训练你的思维能力,让你的思考越来越严谨和富有深度;写作,也可以帮助你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他们因看了你的文章而结识你……所以,此刻,开始写吧!
  •     有一次和做书的同行们闲聊,感觉大家虽然都是驾驭文字的高手,可是一聊到要涉及个人化的表达,就好像都萌生出一种失去重心的犹豫,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了,而让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在于对袒露自我的恐惧,我在想,写东西如果不写点发自内心的震颤出来那写它有什么意思呢,我们不能总做让自己觉得无聊又不得不做的事吧。对于我们写惯了那么多鸡汤文、套路文、逻辑简单粗暴单刀直入的营销文案,是不是发现自己从来都没有真的好好写过一篇读过之后感觉自己还活着的文章,或者连文章都可以不是,它可以只是一堆牢骚,一堆废纸,一大篇文字堆砌出来的乱七八糟的你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鬼东西。也许我们都没有想过自己还可以这么干,有时候可能我们连想说什么想表达什么都不知道,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不带点套路可能连说都不会话了。前一段时间我开始读娜塔莉•戈德堡的《写出我心》的时候,我几乎照着里面的写作方法一一尝试下去,越写我就感觉自己越来越想发疯,越来越收不住表达的欲望,作者最让我欣赏的不是她让你获得了写作的技巧,而是让你转变思维,把写作看成一种生活方式去修身。分享一些心得给写了多年通稿的小伙伴们,希望大家在今后写作的道路上可以更无拘无束的做自己。如何开始写第一笔用初始意念写作。“初始的意念藏有巨大的能量,呈现心灵对某件事物灵光一闪的最初反应。但内在的潜意识压抑往往会抑制它们,我们因而生活在第二手、第三手想法的世界里;思索再思索,再三地远离了和初始灵光的直接联系。”下面有几条用初始意识写作的规则,必须切实遵照,因为你的目标就是要竭尽所能回到初始的意念,回到能量未受压抑阻挠之处,回到心灵实际所见之地,而非你以为它该见到该有的感受。1.手应当不停地写(不要停下来重读你刚才写的那一行,那只是在拖时间,并在设法掌控你正在说的话)。2.不要删除(那是在编辑你写的东西,就算写出来的并不是你原本打算写的东西,也随它去)。3.别担心拼错字、标点符号和文法(甚至别去管是否把字写出了各自,或超出线)。4.放松控制。5.别思考,别想着要合乎逻辑。6.直捣要害(倘若你写出了可怕或太过赤裸裸的东西,那就一头钻进去,其中说不定蕴藏了很多能量)。这几条规则下来,是不是感觉像是一种催眠式的无意识写作,其实不管是催眠还是写作,目的都是为了能和潜意识沟通,达到释放心灵的状态。“初始的意念亦未受到“自我”(ego)的阻碍,我们内在的这个机制一直设法要取得控制,想证明这个世界是永恒、充实、持久且合乎逻辑的。然而世界却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时时在变动,并充斥着人类的苦难。因此,一旦你表达出不受自我约束的东西,文中也会充满能量,因为它表达了世事的真相;你的文章并未负担自我造成的包袱,你乘着人类意识的波浪前进了一会儿,并用个人的细节来表述这趟旅程。” —— 娜塔莉•戈德堡不要停下来,不要怀疑自己你就只管在那不论用什么姿势什么工具也别管为什么你只需不停的写啊写啊写。我跟到这里的时候,感觉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仍然不够疯,不够傻,不够乱,总有一种力量带着我走,让我词要达义,下笔之前又想了几秒。可能当你开始动笔以来,脑子里就一直有一个永远都闭不上嘴的编辑在对你的文字挑三拣四,喋喋不休的说你的不是,于是我想摆脱这股劲儿,我写道:我现在只想死,我怕写完看到自己惨不忍睹的语言我更想杀了这个人。如果当你被脑子里的这个编辑痛扁,并且开始怀疑自己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声音当耳旁风,让它吹过去就好,不要理会它,因为当你听信它的时候你必定会停下笔,呆立不动,你的初始意念早就被你放跑了。我最初很怕在纸上袒露自己,因为袒露让我没有安全感,可是当你进入编辑状态的写作中,这种感觉不如不去写,在怀疑自己的这个过程中,你已经完成了一整套收起真实的条件反射,于是你每次写作,必怀疑,怀疑之后必停笔, 你也许永远也捕捉不到自然的事物透过你流露于纸上的坦然。 不知道写什么,鼻子前面的东西都是素材有时候你会发憷,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其实眼前所有你看到的人事物,所有出现在你鼻子前面的东西你都可以拿来写上几句,比如,刚看完的几页书,摆在你面前的仙人球和绿萝,还有刚和你聊过天的朋友,眼前有什么就写什么,不要犹豫,把它们的完完全全的展现出来。我今天看到了“心生怜悯”这一章,我本打算继续边读边练习,但是我正巧赶上生理期全身长满戾气,我发誓,我要写出世界上最傻逼,最疯的语言来,结果我在书的旁边空白处记下一小句话的感受,我是这样写的:我没有恻隐之心,有的只是愤恨的情绪,很想死,却不敢死。从很久前就总这样想,可是我不甘心抛下这一切,总觉得它有可能变好,这是我不敢死的根本原因。我看到我的字丑的像一只一只爬的到处都是的蟑螂!看到它们心里反而涌出一股难以形容的快感,我继续倾泻下去,我写道:“为什么我总可以不开心?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让我不开心。为什么是我?上帝为什么要把我造成这样?我开始发觉自己发脾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看起来很讨厌很想远离这个人。有时候我总想去做点有攻击性的事,可是我不敢,但却总把这种攻击型的情绪发泄在一些事情上,我绝对不是一个有侵略性的人,具有强烈侵略性的人喜欢干涉别人的想法和行为,甚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自尊感之上,而我的这种攻击性一般都出现在当遇到一些对我产生侵略倾向的人或事上。”这一段文字看起来是不是唠唠叨叨看似有逻辑但是其实像个爱发牢骚的大妈在你耳边叨逼叨叨逼叨,越读越想撕纸。你get到重点了,就是这效果!眼下在干嘛你就把它写出来,跟着你写的东西走,它会带你去你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地方,等你停下笔的时候,你才意识到原来这一会儿都有这么多东西从你身边略过了。把想写的东西列一张表,方便随时动笔当你突然大脑短路,忘记自己前几天冒出的想法,你可以在笔记本里留出几页纸,专门记录你刚一闪念的写作主题,每次一想到有什么写作构想就赶紧写下来,下一回当你坐下来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便可从表上随便抓个题目开始自由发挥。这里有一些写作构想可供参考:1.说说透窗而来的光线质感。2.从“我记得”写起,写很多细微的往事。3.选一样给你感受强烈的事物,不管感受是正面还是负面的。4.在不同的地点写作,比如自助洗衣店、公交站、咖啡馆,写下你周遭所发生的事。5.告诉自己你早上做了什么,所有细枝末节审视一遍。6.今天你看了一部电影,对电影里的一个角色你很想说几句。不要试图让自己成为什么,不要逃避真实感受有的时候在你动笔之前你就会想要给自己写的东西贴个标签,下个定义,你希望自己写出一个人人都可以接受都会喜欢的东西,这便是写通稿人类的强迫性职业追求,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你写出真正的自己,不要逃避你的感受去伪装成一个人人都认同的道德楷模,那不如还是回去写通稿吧。就比如我非常不理解那种人,明明遇到很倒霉的事却还要装作很乐观,我就曾见到一个刚出了事故一条腿断了的人,疼的龇牙咧嘴却说这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好在没有死掉。我想说,这么他妈的倒霉怎么能是幸运呢,那是不是真的死掉你就满意了!没有死掉你还感谢上帝,感谢他只让你断了一条腿,而没把你带走是不是?这种人的这种想法我觉得只出于两种原因:第一种,装得很乐观,其实内心藏的全是情绪垃圾;第二种,精神胜利法:自我麻痹,每天都在用一些鬼都不会信的谎言来催眠自己!其实很多时候除了那些通稿,真的很想写点丧逼文,那些传达虚情假意的文字,让人垂头丧气,没有丝毫惊喜可言。我们一贯对写作的认知都处在写作要讲究整体和结构,写之前就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这种认知是非常耽误人的,一旦什么事让你上纲上线讲究结构层次,给你定时定主题,你就一下子脑子进屎啥都不会了,像马桶堵了一样,闹心又无可奈何。那种一上来就要你直奔主题的套路文章都是给头脑简单不想思考的蠢东西消化神儿的,这类东西特别扼杀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想杀死一个艺术家就告诉他如何用技巧和结构去完成一部计划已久的好作品。呵呵,好作品从来都是灵光乍现的瞬间捕捉,是你在长时间堆肥似的无意识行文中猛然开悟的那一瞬间。娜塔莉•戈德堡在《写出我心》中这样写道:“能力好比是地表底下的水,无人拥有这水,然而你可以汲取。你努力下功夫汲取,它终将归你使用。”你只管去堆砌文字,毫无保留的袒露自己,在越写越深入潜意识的道路上你会慢慢拥有一颗谦卑的心,你并不很熟知的另一个人在被你慢慢挖掘出来,那便是属于自己的原创力,这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你在日积月累的每一次打动自己的过程中汲取来的力量。你会心生感恩,继续勇敢的写作。给自己一个放任的机会我写东西的时候,总是时不时的换各种姿势,经常是一只脚盘在另一条腿上,或者直接盘腿坐在椅子上,如果有可能我应该会把脚翘到桌子上,那样更舒服,在办公室也是一样,只是趁同事们没看见的时候而已,长时间保持正襟危坐的姿态会让你误认为自己是一个优雅有教养的人,其实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优雅和教养,那都是虚伪社交的场面做派而已,别太当真,私下的你可以是任何人,只要你装逼装累了,你可以成为任何你觉得舒服的样子。但凡那些让你看起来像个人的规范和指导,都是阻挡你挖掘自己的绊脚石!在你想写字的时候拿起笔或是打开电脑,随便敲几段文字或是迷迷糊糊的随便奋笔疾书几分钟,不要怕惨不忍睹或写的太好而无法直视,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即使那都是垃圾,也都是一堆可以长出美丽花朵的肥料,不要怕被自己讨厌,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写出来的东西是沮丧,灰暗的,可是写完以后你感觉自己完全是一个快乐阳光的人。快把垃圾抛给这个世界吧,留自己一片干净清澄的梦想空间!你要记住,这样的文字并不是全部的你,而是一瞬间,一个当下的你,可能是有一只苍蝇刚刚从眼前飞过的你,你下一秒可能变成了另一个样子,别去在乎这些,只管写下去,写着写着,你就知道你想写什么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写作和打坐都是灵魂疗愈的过程。不带目的,只是去写,去打坐,去每天做。而不是求诸于外,所谓专家,技巧,课程或上师。
  •     本来是想学习一些写作技巧的,结果被安利一大波如何控制心念。整本书都是在说:“别废话,去写!”不过里面很多禅修的东西确实醍醐灌顶。打算给两颗星,冲着禅修再加一星。
  •     之前的版本叫《再活一次》,一直想看但买不到。看到再版还挺开心的。写作可以是一种修行,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一种自我治愈。
  •     抛开犹豫和纠结,拿起一支好写的笔,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笔记: https://www.douban.com/note/603592661/
  •     写写写 写出真实的自我
  •     最近的想法是觉得除了赚钱,别的毫无疑义。写作,或许是瞎写,帮我理清了念头。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也会如此践行。为何要把别人的念头强加在我自己的身上?
  •     不忍心读完。
  •     思路很好,教会我放下对写作的恐惧随心写,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想说的想表达的,希望对自己的写作水平能有所提高
  •     作为禅修读本或许不错
  •     写出我心的过程,就是寻找自己内心的过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各种各样的烦恼、纠葛。如何通过写作,来拨丝抽茧,一点点理清自己真正的内在,发现它的美好。看了书,我的收获有:1,不要做一个怀疑主义者,做学术或者需要成为一个怀疑主义者,但是对待自己,不要做一个怀疑主义者。尝试在一些表达上更加坚定,更能让我们突破迷雾,向前进。2,有了理想就去实现它,不然对理想的追逐的渴望就一直缠绕自己,徒增业障。3,写吧,哪怕开始的都是废话,只有把自己所有的废话都写完了,我们才能看见里面的珍珠内核。
  •     和它相遇,让我明白,写作和冥想是互通的。就像,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也是互通的,毕竟我们只有一颗脑袋,想事情,打坐,写作,吵架,思念,都是用的同一颗脑袋。
  •     内容是真的很多,每一章都像一块压缩饼干,吃到后面真的难以下咽。看得很累,建议不要短期看完。这是唯心主义吧,总的方法论是普遍适用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用这种写法会导致千篇一律吧。讲不清,但是翻译得很用心。也很喜欢书里的禅意。把每一章的核心提取了一下,还是觉得抓不到主心骨。一直吃压缩饼干,就算撑死了,也依旧营养不良。
  •     读过的教写作的书籍中,最好的一本。
  •     这种书为毛会有这么高的评分…空洞无物啊!!
  •     《手写我心》,书名就如书意:表达自己,不必在意表达出来的是什么,垃圾也好,无趣也罢,总之是要多多加练习的,保持温度,就这样写着,会有好东西出来的,同时自己也会品味到更多。
  •     写作时说跑步的村上春树大概30年前就看过这本书了。
  •     在亚马逊上闲逛时被这本书的副标题吸引——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每个人都会有一种表达欲望,对自己所思、所感、所见、所闻的一种记录与觉悟,只是我们很少把这些感受诉诸笔端。其实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写作技巧很简单:拿起纸笔不顾一切的马上开始写,我想,作者更想告诉我们的是,写作即修行吧。
  •     已写书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252408/
  •     看看能进入心flowing的人是怎么写作的,其实写作和工作,跑步都是同样的道理,你得往心里去,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就能做好了。
  •     内容过于泛泛,而且前后章节出现不少重复和啰嗦的地方。本来冲着高分去读的,结果令人大失所望。
  •     这本书太棒了,很多句子直击我心~
  •     图书馆中草草阅读:一本以禅修来阐述如何写作的书。每个人都有与世界深度链接的方式,写作也是其中一种。印象颇深的是:开始联系给自己设置的时间不必很长,10分钟也可以,不要回头去看写下上一句, 不间断地写,不要想着逻辑和修饰,写出什么是什么。 这和冥想里的全然接纳自己是一样。借由接纳,心得到疗愈。
  •     开篇就有让你提笔写作的冲动,整本书每个章节都互相独立,作者目的是让读者开始动笔写,并不是要你仔仔细细看完全书后来个大幅读后感。这本书除了能给你动笔的冲动外,更多的是提醒你马上行动起来,如果一个人真的有想法,那他会想尽一些去做,而不是等到六十岁再去实现梦想,说不定在吹完五十九岁蜡烛前就挂了呢。每个人都会碰到“叮”一下的时刻。
  •     美国式鸡汤,坚持不下去拿来喝一口还行,当教科书显然不够
  •     "老师,我会渐渐习惯寂寞吗?""不,你不会渐渐习惯。我每天早上都冲冷水澡,而每天早上都被冷得吓一跳,可是我继续站在淋浴喷头底下。寂寞永远会咬噬人心,但是得学着挺身迎向它,别被击垮。"
  •     引导读者,你愤怒,把情景展示给读者,读者感受到自然会愤怒;你开心,把情景展示出来。
  •     迷茫的时候,动手写就好了,写作是修行,心无旁骛去做热爱的事,也是修行。
  •     作者说这本书可以随便翻到哪一页就开始读,没错。另,片桐老师,稳。
  •     看完了,有些正在做,有些要去做,还有一些要学习
  •     作者的身心灵的学习,让这本书多了一些禅的味道,不过看前几节就好了,大部分没有什么用。前几节的小建议还是很不错的。
  •     2017.01.02~01.10
  •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366498/ 书评链接
  •     娜塔莉和村上春树真的很像,都是心思敏锐、内心平和而又有毅力的人,都强调迂回和慢的意义。文章也多是不急不慢,用缓慢的语调娓娓道来。
  •     虽然才读一半,已经觉得非常非常好,可能我已经迷恋上禅修,英文版应该会更顺畅,准备去图书馆借一本。
  •     写作是我一直想要发掘的一项潜力。这本书没有什么所谓的写作技巧,更多地是鼓励我们如何去开启写作这扇大门。写作是个人的一种抒发,是心灵的对话,是一种自我的呈现。写作和阅读和旅游一样,都是一个孤独的过程,但又会让你觉得无比的幸福和充盈。文字中闪烁的是你独特的思考,你的生活,你的经验。这会让你觉得自己是存活的,是有意义的。作者给的建议很多,但让我影响最深的就是,只有不断地写,让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其中,才能逐步掌握写作的奥秘。写作是热爱生活的表现,是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过程,是挥洒智慧和情感的渠道。始终要相信,世界上总有另一个孤独的灵魂,会因为你的文字,而觉得找到了知己。"现在就开始吧,开始写,写到自己的骨头里。”
  •     写作的奥义在于敢想和落笔。要有写出一切的勇气更要有下笔成言的坚持。写作对有的人简单,对有的人复杂。其实,下笔就好了。无论有什么想法,好的坏的高尚的鄙夷的,无所谓。想法转化为语言再落笔成为文字,是把自己的精神实体化的过程。我们可以透过写作发现真正的自己。如果有那么点像改变自己,进步自己的意愿,从写作入手,写出我心似乎是不错的开始。本书作者用一篇篇小短文和自身经历经验,和读者交流,写作,只要开始写就好了!
  •     除却禅修的部分,我还是很喜欢的,特别是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明显觉得乏力许多
  •     这本书初看很无聊,因为对我这种没有写作障碍的人,其实鼓励踏出第一步没有用。但是,它反而给我很多启示:比如说坦诚面对自己的内心,写别人读得懂的内容(为别人写书),从其他的视角(一朵花一棵树一粒尘埃)写作……她为写作提供了很多的可能,很多的视角和选择。所以,我这本书,让我开始考虑刻意训练自己写作的能力,唯有写作可以提高表达能力。
  •     讲的是如何写作,有很多种方法,撇开生活的杂念,写出自己心底流淌的东西;但是也说明了另一个道理,做任何事,你都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去接受他,用不同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思考并行动,你才能在这个事情上有所建树,发掘自己内心的潜力,一本非常好的激励书,读完后,我也写了好几个片段。以后要复读。
  •     对开始写确实有个很不错的激励作用,很可以行得通的方法论。
  •     说白了,就是要你拿起笔(打开文档),赶紧写,不管能写什么,不要去编辑。脑洞随便打开。最开始看到还是挺惊喜的,思路被打开了。中间的一部分太水了,反反复复强调了很多遍——随便写,写到哪里算哪里,不要去管。才看了三分之二。继续待评价。希望干货能再多些。——我减了一星。太水了,意识流,唯心主义不能再多了,感觉有点癫狂。话说作者的代表作有啥?
  •     很有启发的一本书,重新激起了我写作的欲望
  •     这本书谈心法多于写作技巧。要学好写作,依赖的还是内心的丰盛和对人事物的理解。
  •     作者是个很有趣的人,每个章节小标题就透露着幽默。不算严谨的方法论,值得随便看看
  •     作为精神鼓励还不错
  •     阅读的距离感比较小,更像是与一个人在对话,不累,反而轻松,自然而然。
  •     作者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让人产生用心观察生活的冲动。
  •     有一点小小的体验,就是要坚持地去做,不断训练。不被心猿牵着走
  •     在每天写500字的行动中,松松送了我这本书。后来去参加”女性主义书写“工作坊,老师也推荐了这本书。看完后觉得有些语句比较省人,而且好读不枯燥。
  •     2017003适合用来卸下心防,拾起文字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