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非洲》书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508616360
作者:塞尔日·米歇尔(Serge Michel)
页数:226页

羡慕嫉妒恨

这本书属于几位记者写的报道合集,没有一位英国记者描述印度的书《不顾诸神》来的传神从头到尾流露出的是西方记者文章中特有的尖酸风格,现在这种风格有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用词“羡慕嫉妒恨”本书参考意义不大,作者据后记说跑了N多个国家,但如果大动干戈,花了这么多人采写,就这点报道水准,那是不够的,当然翻译了,出版了,理论上都要雁过拔毛滴,有多少还保留原作面貌,我是不晓得的

不同的角度看非洲

现在中国检查翻译书籍的尺度看来越来越宽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在非洲的活动。国内听到的都是援建和中非友谊之类,书中讲到了新殖民主义和反华活动。整本书比较客观的讲了非洲的中国人和中国公司。中国能源需求的日增必然会开辟新的资源点。非洲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中国的到来对非洲的开发和贡献是被遗忘的非洲重新被世界重视。这是好的。但是在开发非洲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有很多影响,这和素质和政治体制有关。从一个一党制的国家到了一个比中国民主的国家。一个无宗教的国家到了信仰宗教的国家。以及开发非洲的农民工的素质都对中国深耕非洲提出了挑战。

【读品】荐书之《中国的非洲》(【读品】93辑)

最近几个月,我对两个问题感触颇深,一个是哥本哈根的气候政治问题,另一个则是中国与非洲的经济、政治关系。大约一两年前,中国人还喜欢讨论印度,引进大量关于印度的书籍。金融危机以降,人们普遍对过去的经济模式失去信心,金砖四国亦不能完全免于拖累。世界上拥有最多欠发达国家的非洲,逐渐开始吸引全世界眼球。可我本人对非洲所知甚少。几年前上一门“发展经济学”的课,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组研究博兹瓦纳的文献。我当时连博斯瓦纳在哪里都不知道,看着它的GDP增长数据却很惊讶,这无疑是当今世界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不亚于越南或者中国。真正的商人,可以称为企业家,对经济机会的敏感性远超我等庸人。早有大量来自东部沿海省市的华人在非洲取得成功,成为非洲最有影响力的群体之一。非洲有五十多个国家,中国与其中的四十八个有经济往来和贸易合作。在很多国人还紧盯着欧美的时候,聪明人反其道行之,去非洲赚钱。已经有一些非洲专家惊呼,非洲正在变成“中国的非洲“,这是非洲未来的最大威胁。华人在非洲的成功并非偶然。过去有人认为,中国商人乃至政府在非洲大举建设基础设施,就是为了获取非洲的廉价原材料。但本书作者经过调查指出,目前中国人也是非洲大陆新兴的实业家和投资者。非洲人曾抱怨说,他们向前来投资建造钢铁厂的欧洲人提议,他们这里也缺少铁路,也缺少码头,也缺少发电厂。但傲慢的欧洲人回应说,他们只是来投资钢铁厂的,至于铁路、码头或者发电厂,统统与他们无关。中国人就不一样了。中国人不会推辞什么,只要有利可图,非洲人希望造码头就造码头,希望造医院就造医院,如果项目足够大,还能奉送当地官员一套小别墅。行文至此,不免想起百余年前的一个中国人:南通状元张謇。熟悉张謇生平的人都知道,张謇就是用类似的手法建造出一个崭新的南通城,也为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奠定基础。张謇办纱厂的时候,中国也是什么都没有,既没有钢铁厂,也没有什么铁路系统。张謇手笔极大,按照“缺什么造什么”的方针,几年之内就在南通建起一系列前后关联的轻重工业,上下游贯通,甚至还有现代化的医院和学校。昔日张謇之于南通,恰如今日中国人之于非洲。而且中国人总能从国内找到“够用”的技术投向非洲。中国的铁路官兵经历过四千米高原的施工,非洲平原上的江河丘陵实在是小意思。而在中国被人歧视的彩条布编织袋,海尔冰箱,联想手机等等,都能在非洲打开市场。陈冠中《盛世》中构想的“桂圆龙井拿铁”,主要销售区域正是广袤的非洲大地。而在许多西方人因过分谨慎或漠视而不愿进入的领域,主要是服务业,中国人就大胆进入,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许多中国人都觉得非洲和自己国家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不怕生意小,投资领域集中在按摩中心、饭馆、小裁缝铺、药店等日常生活相关行业,能迅速赚钱的活都干。非洲各国政府也很快了解到这种情况,建了很多免税区来提供优惠政策。中国的投资者和实业家往往都享受免税待遇,廉价雇佣当地的劳动力,也不必担心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最近看到一篇研究,提及非洲人的体重正在迅速增加,也是拜快餐食品所赐,说明非洲正在走一条中国走过的道路,只是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更不发达的大洲了,时机已变。读了《中国的非洲》,就会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格局每天都在变化,也可以说是越来越有趣了。(梁捷 推荐)伯雷、米歇尔 著:《中国的非洲》,孙中旭、王迪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10月,35.00元本文刊于【读品】93辑              【免费】订阅 点击http://blog.sina.com.cn/dupinjournal 网站订阅框。 或发邮件至dupinjournal@gmail.com订阅          【读品】下载请前往: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dpjournal

非中共的视角看中国

非洲有50几个国家,中国与其中的48个有经济往来和贸易合作。刚刚开始要作为社会主力的80后可能比较少去关注国家大事。但是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中国之外的许多机会。1,以前中国作为西方国家转移产业的重要场地,廉价的劳动力为中国带来了最初发展的动力,以衬衫换飞机成了中国一度的发展策略,代之以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中国走到今天这样的ghd世界第三的位置。2,本书也从中国的独特资源出发-----勤劳而廉价的劳动力,说明了中国去非洲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向非洲大部分贫困国家,输送便宜而能吃苦的中国劳工,给予非洲兄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帮助,换取“黑土地”大量的石油和其他原材料。从这本书中,我们也明白,中国目前在非洲较为核心的竞争力仍然是我们便宜能吃苦的劳动力。中国因为西方国家的资源转移而迅速崛起,通过转移其剩余的可重复利用的劳力资本而获得供给经济飞速发展而需要的原材料。

中国人要有世界宽广的视野

美国的time杂志最近有一期,大概讲改变世界的是个方法,其中就有一条就是投资非洲。非洲对于大部分中国人,决然是陌生的。而在国内也仅有社科院的非洲研究所20几个人在研究很陌生的这块土地,而现在在非洲的华人华侨和劳务人员,到底有多少,他们做了什么,有多少影响力,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或者说不甚了解。非洲大概有50万华人,同时可能还有30万的劳务人员。中国主要对安哥拉、苏丹、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刚果布等国家进行投资,为的就是获取当地丰富的资源,并在那里卖中国的商品。而在西方,尤其是法国人殖民非洲久矣,并与非洲有不舍的渊源,他们更了解更紧接非洲,同时他们也将富饶的非洲当成他们的后院,不容他国染指。而中国的崛起则打破了他们在非洲的布局。这两位记者花费一年时间,跑了非洲大大小小的中国工地,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而中国人则没有这方面的研究。的确,中国有三亿农民工,而只有300万在海外劳务,而只有30万在非洲。中国人在非洲,是新的殖民时代的到来吗?或许,农民意识浓重的中国人来到非洲后,看到肥沃的土地荒芜着,一种征服的欲望油然而生。而这种欲望不同于以往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心态,而是一种双赢的,建设、繁荣当地的一种心情。

刻薄的书

我看的是中文版,个人认为不好。浮光掠影。事实背后的因果、逻辑、影响都没有,也不是这本书的目的。字里行间有非中立的尖酸刻薄,对于中非之间关系有些了解的人恐怕收获不大。不过鉴于我朝出版页状况,不知原版书如何?这本书我不能接受的是它的非中立客观的态度。书的内容上负面成分多,正面少。行文上有带着成见,先入为主的去考察问题的傲慢。中国人与非洲当地人的交往上多有不当,文化撞击显著,这是事实,作者写的很好。但写几笔大工程、当地获得的益处就又回到这里说一通,再次提醒你中国人吃狗肉,工作狂,工人偷懒要挨打,不学当地语言文化等等,未免有失偏颇,一点也不中肯。读完此书,有几个有意义的认识。一个是见识了中国人的国术——搞关系在国际上的成功运用。部长给批项目,免费给他造个别墅。呵呵。二是中国在非洲面临挑战。非洲的价值重新被世界认识,这么大块肥肉谁不来抢。中国自己与非洲民间的关系处理有有问题,未来有很大挑战。三是,西方思维中家长式的东西。基辛格在《on china》里说西方人有一种观念就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之类的西方人认为好的东西,他觉得应该全世界推广。你不要,硬塞给你。就像家长对孩子,这个好,多吃点。不吃?家长很生气,TMD老子净把好东西给你竟然不要,不知好歹。中国人在非洲则是一副“去他妈的,自由民主能当饭吃吗?先吃饱了再说”的嘴脸,西方人接受不了。这本书我觉得就有这样的情感在里面。


 中国的非洲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