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之后》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 世界政治 > 霸权之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9787208059436
作者:(美)罗伯特·基欧汉
页数:276页

霸权之后

相对原作,苏先生的翻译作的虽有些生硬,但相对英语语言基础颇弱的人还是一本相当好的国际关系学的入门读物;原作的目的的是让更加广泛的人群来关注时事,所以特意避免了许多专业词汇,而出自苏先生之口,翻身成为教科书一般的读物,旨在可惜可惜啊,除去其伪道学的外衣,这本书值得大家细细品味

霸权之后

霸权过后教科书一般的论文写作,从霸权、机制、合作与纷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讨论在当今世界,美国后霸权时代下,世界政治经济现状的原因。书中首先批判了正统现实主义的“霸权稳定论”:认为国际体系要维持稳定,需要一个霸权国家或霸主存在,世界政治中的秩序是由一个主导国家创立的。现实主义者或许从简单的“囚徒困境”得出,理性国家 在缺乏制约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会考虑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即在博弈中选择“背叛”。而霸权国家,或是霸权国家主导的世界机制的存在,能够维持管理国家对规则的遵守。而霸权的衰弱,则会导致国际机制的衰微,世界秩序的混乱。基欧汉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霸权崩溃与国际机制崩溃之间存在“时滞”,机制维持具有惯性,使霸权过后的世界合作与和平依然可行。关键在于机制的维持和建设。事实上,霸权与机制是相互补充,甚至相互替代,两者都可以使国家间合作、协议的达成成为可能,并有利于促进国家遵守规则。这也是为什么说“后霸权时代”通过对机制的维持能够维持世界秩序。而这也是大多数国家在全球化时代所积极寻求的,它们渴望合作。国家是理性的,会选择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那条道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利益相互交织,相互重叠,交往、交易的密度使得国家更多重视国际关系中的长期利益,而放弃短视的 自我利益最大化。合作来源于冲突。在当今利益冲突加剧的情况下,又想获得长期利益,国家会选择诉诸合作。而合作产生的条件就是存在于既有的国际机制中,这也是为什恶魔在霸权衰弱后,其主导的机制能够得以维持和延续,因为创建一个机制的成本是高昂的,而机制又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机制中,机制对合作出现和进步的贡献,不是因为执行国家所要遵守的规则,而是通过改变国家以自我利益为基础的决策环境来达到的。因为要达成合作,国家必须放弃短视的自我利益作出让步来换来稳定长期的合作利益。这就为政府彼此达成相互有利的协议提供了可能。机制与国际法一样,虽然其规则不具有强烈的约束力,但是它使人类的行动符合可预测的模式,从而使预计的行动能够在手段和目的之间获得一种理性的关系中前进。使在机制中的国家预期他国会遵守规则而做出判断决策,实现“囚徒困境”中的最优解。然而,这也存在局限性。合作既可能自我增强,也有可能自我限制。机制的稳定性有时反而限制了合作的深入发展。例如,一个业已存在的货币机制保持合作更为容易。但是,这一机制又使美国没有必要调整政策以防止其崩溃。既然合作产生于实际和潜在的纷争,纷争也许就是促进国际大前进的必要条件。国际机制试图维持合作模式,却未能真正促进合作的拓展。

信、达而非雅

苏长和先生自己也说,对这部作为国际关系学界掣肘的作品的翻译也是“信达”而并没有提到“雅”。的确,这部译作在字词翻译上很多地方值得商榷和探讨,而问题是,用偏激的、挑剔的目光看这部作品应该是译者的任务,而经不起考验的往往是读者的耐力和忖度水平。

读《霸权之后》有感

在《霸权之后》一书中,作者罗伯特·基欧汉主要围绕“霸权之后合作的可能性”这一中心问题进行展开,并得出结论——霸权与国际机制都不是合作的必要条件,但国际机制本身的优越性仍可以在后霸权时代促进合作。而我将从本书的研究思路、写作意义和不足之处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首先,在研究思路上,基欧汉采取了包容性、辩证性的思维方式。在理论流派上,制度主义强调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源于国际间的共同利益,而现实主义则侧重美国霸权的影响,基欧汉并没有简单地站队,而是在理论层面寻求一种综合——即基于现实主义的假设探讨国际制度在实现国家间共同利益的意义;与此同时摒弃了“无政府状态”和“等级制”的二元分法,把国际机制看作是非等级状态下的一种协调。在研究方法上,则选取了跨学科的方式,借鉴制度经济学中囚徒困境、理性选择、市场失灵等内容对国际机制存在的价值进行论证,但基欧汉并未仅仅停留在利己主义的假设之上,而是选择继续从国际现实出发,讨论在国家间信息不充分的有限理性条件下国际机制的必要性;在第三部分对现实的论述中,也并未一味地打压“霸权稳定论”,而是通过对石油、贸易和金融组织的比较,有区别地看待霸权在不同领域合作中发挥的作用,借助机制本身的价值来对“霸权稳定论”进行补充。因此在阅读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单独任何一种理论都无法独当一面,在研究中应该采取包容的心态,把诸多理论流派当做解释和预见国际政治复杂多变形式的工具,而非采取非此即彼的学术态度;除此之外,还应锻炼一种辩证性的思维方式,不断地拷问自己,当一种假定前提发生变化时,自己的猜想还能否经得起检验。其次,我想讨论一下本书的写作意义。《霸权之后》出版于1984年,随着日本、欧洲的崛起,当时美国占世界经济比重已不如前,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仍然在国际上处于主导地位,并在90年代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霸权之后》更像是基欧汉对国际政治的一种预言,但这在当时并不是没有现实意义的。“霸权稳定论”预言,美国霸权的持续衰落将会促使国际制度解体,但基欧汉认为霸权的存在有利于国际机制的形成,而国家本身的现实主义考量则会使国际机制在后霸权时代得以维持,为当时国际关系的何去何从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可能性。而在32年后的今天,国际社会的现实似乎也不断映证了基欧汉的推断。从一超到多强的世界格局,从霸权主导到全球性、区域性、多主体、多领域国际机制共存的局面,政府出于对自身声誉、害怕报复以及形成坏的先例的考虑,会遵从而非破坏国际机制的规则,以减少交易成本、不确定性,提高对他国行动的可预见性,从而最大化自身的利益。 国际制度不仅经受住了单极世界的考验,在多极世界中更是开花结果,在促进国际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时间的局限,《霸权之后》一书仍存在一些不足。在本书第二部分的理论推导中,作者把国家假设为一个个具有理性的趋利个体,却没有涉及到个体内部的情况即国内政治因素与国际机制的关联。另外,基欧汉认为国际机制自身的优越性吸引国家遵循其规则,但未考虑到国家间的差异,由于发展水平的不同,弱国有可能被胁迫而非自愿地加入国家机制,而对其的遵守也未必符合其国家利益,或被强国排斥于有利的机制之外。除此之外,基欧汉将机制的形成更多地理解为一种工具性和形势性依赖,而将移情性依赖作为对前者的补充或掩饰国家真正行动目的的面纱 ,然后在当今社会许多超国家的国际组织建立起来,对人权的不断关注使得单纯的移情性相互依赖日渐显著。当然,这一推断仍需得到时间的检验。在阅读《霸权之后》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关于制度经济学和二战后石油机制的相关知识,更领悟到杰出国际政治学者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学术态度。阅读之后再去翻阅一遍基欧汉写在不同年份的前言,随着现实的不断推进,作者再次回顾自己几十年建构的理论,每一阶段都有新的学者对其进行批判或补充,而作者的每一次回顾也都有新的体悟和反思,仿佛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维游戏,我想,或许这也是国际政治研究的趣味之所在吧。

改良国际机构

时隔多年,再读《霸权之后》,会有新的感受。当年苏长和教授在前言中提出的问题,即如何改良国际机制本身,在当今得到了体现。2014年,金砖国家决定设立金砖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事实上即是谋求破局,改变西方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值得一读

这本书和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是8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学术界引用率最高的著作,主要探讨了霸权后的国际合作何以可能,运用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而且苏长和教授的翻译也很用心和独到,对于学国际政治的和对国际政治感兴趣的朋友,该书值得一读。

好书,但我还得八一下

鸠汉的这本名著被认为奠定了他在国际关系领域“新自由制度主义”奠基人的地位,借此以能够和肯尼斯·华尔兹对话。然而,如今来看,鸠汉提出的几个前提、几项原则。已经不成其为研究IP的基本原则。当初的笃信者长和先生也开始转向建构主义。可以说,鸠汉的这本书有其历史价值,但更多的是为现实主义做了注解,成了现实主义的“他者”。而要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范式,恐怕还不能够。有幸受长和老师指点,所得颇多。但此套丛书翻译的多有不善,并不能因此而一笔盖过。

理性和有限理性理论到底有什么区别?

一个月前断续地看完了这本书,很多地方虽然不是很懂,大概就看过去了。今天重新翻了一下,又有了新的理解,与书友们讨论:)在古典理性主义中,人可以在不考虑决策成本的状态下,完美地分析各种方案的成败得失。在这种情况下,基欧汉采用了功能主义分析。制度具有增强确定性等一系列对于国家来说的有利点。但存有这些有利点,并不代表就没有对国家有害的点,也不是说一定比替代方案优秀,导致国家会优先采用国际制度的方案。这是功能主义分析的弊端。于是接下来引入了有限理性的概念。任何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都不可能如古典理性主义所预言的那样,分析出他面临的所有事件上的所有选择的的所有利弊得失和前景。做一个决策是有成本的。因此一个正常人总会把首先做一定的理性分析,然后把它上升为规则范畴,简化做决策的成本。比如,我们理性分析过,认为晚上刷牙是一件好事(这其实很笼统,如果刚刚做了牙的手术,刷牙就是一件坏事),当我们得出这个结论,上升到规则范畴之后,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就会直接进行刷牙的决策,当然也不妨碍我们在个别情况做出不刷牙的决策。政府在做决策的时候更是不可能不首先确立一定的规则。否则中层人员遇见事情怎么处理呢?不能总问总理吧。(个人觉得这个是国家越民主,规则越多。)政府的这种特性对于机制有什么影响呢?第一,它会增强政府对机制的这一方案的偏好。事事计算选最优是古典主义的说法。就像经济学总在假设我们会在同样质量下买最便宜,可是事实上大家能货比两家就不错了。而机制更多的提供了一种照着做不是最优,但是差不多也能达到满意的状态。在政府强大的惰性下,会更受欢迎。这或多或少弥补了前面功能主义分析没有分析替代方案的缺陷。第二,政府总之也是在遵守内部原则,遵守外部原则还能得到其他的好处,如邻国的确定性,合作的更大可能。我觉得基欧汉这点说的有点讨巧了。不过正如人做选择也会在习惯和一两个替代选择间犹豫一下,机制的维持在我看来也是不易的啊。

崇拜!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看的国际关系理论专著的第一本 前后看了好几遍 理论部分后来又看了一遍英文版这是国际关系自由制度主义的顶峰 现在看来很多问题仍未超越这本书中所述 谈论国际关系理论实难略过这本重量级的作品 借鉴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 这本书是国际制度的功能理论在体系层面的完美论述 深刻的论述了霸权之后国际制度仍旧存在并且有助于国际秩序的维持 这是来自于国际制度提供信息 降低交易成本 减少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功能所致 当然此理论有重复论述(即因为制度有此功能所以制度存在的弊端)等等不足之处 但是它的提出无疑推动了国际关系理论向着一个新的高峰发展 国际关系学科的逐步成熟只有靠着这种扛鼎级的作品方能逐步积累成型


 霸权之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