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第一卷)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1-9
ISBN:SH10188-159
作者:[俄] 列夫·托尔斯泰
页数:417页

作者简介

笔名高地。文学翻译家,作家。安徽合肥人。193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曾任中山文化教育馆编辑、金陵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山东师范学院教授、北京时代出版社编审。译有(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合译(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合译(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著有杂文集《千字文》等。


 战争与和平(第一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这应该是我读过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读完后我开始想着要把《约翰克里斯多夫》重读一遍,再有一部是余华的《兄弟》。这一个月来,我甘愿怀着一个卑微的姿态去 瞻仰这个恢弘的巨人。每个场景通过细微的文字我可以身临其境,可以想象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景(事实证明电影中的场景和我的想象相差无几),也可以想象安德烈 的沉默,皮尔埃的矛盾,娜塔莎的歌声还有彼嘉的天真,更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两场大战的不可理喻和残酷。我首先把他当成小说来读,接着把他当做历史来吸收, 最后把他当做名著来拜,每天内心都留着一块空地,来为这部史诗做动态立体的想象。刚开始,或者由始至终我喜欢在安德烈身上去找到自己的影子,他的深沉,愤世嫉俗,渴望身前的荣誉和成就到最后的安宁与平和,对死的泰然与对生的满足,都能 引起我的共鸣。但这世界上没有一件不自我矛盾的事物,包括我们自己,皮尔埃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皮尔埃的精神矛盾和心理斗争更像一个多愁善感,渴望完成自 我救赎与自我牺牲的少年(如同我的某个侧面),所以我更能体会到他一举一动的心理,虽然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加入共济会,但这证明他更加善变,更容易受外界 影响,但所有的变化都是为了一个,拯救社会,关爱他人。我应该像安德烈那样执着,但学会皮尔埃那颗炽热的心。然后说说娜塔莎,一个善良,纯洁,真诚的典型 美丽女孩,在经历一系列变故之前永远的单纯可爱,拥有一个完美女生几乎一切的优点,人见人爱,但命运总是平衡的,保里斯,安德烈到最后皮尔埃,跌宕起伏的 爱情在一夜间褪去了浮在她身上简单纯粹的美丽,剩下的是一个女子一位母亲始终如一伟大的对爱情的忠贞及对后代无穷的爱。难以忘记的就是当娜塔莎在那晚终于 看到身负重伤的安德烈的时候,她过去无尽的后悔都化为了无边无尽的爱,对一个人汹涌澎湃的爱,好像整个人就是为爱而生,为他而生,而如此强烈的爱却依然留 不游离在生与死边缘的安德烈,在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惨无人道的战争下面,这段延续了两年的爱恨故事更让我觉得人性的伟大。娜塔莎对皮尔埃的爱,对安德烈的 爱,对尼古拉的爱,对孩子的爱,最后都汇聚成她身上最宝贵最迷人的一面。最后,我忘不了那个小彼嘉。对他的描述并不多,却总能引起我的快乐和最后的哀伤, 从一开始的鲁莽我便隐隐约约觉得他一定英年早逝,可没想到竟是如此的惋惜,我喜欢小彼嘉身上的勇气,激情,以及一切青年拥有的纯粹的无所畏惧和自我牺牲, 可一场大战下来,牺牲了何止小彼嘉一人,牺牲的是一大群小彼嘉,一大群怀着高昂斗志和战斗力的生命。说完了和平,来看战争。托尔斯泰颠覆也重塑了一场真正激烈伟大的战争的真实场景。一个伟大的将军,库图佐夫,伟大之处在于他的平常,而不是伟大,在于他懂 得顺从人性和自然,而不是发号施令,发起屠杀,在于进行顽强抵抗,而不是猛烈反击。所以他会被指责,被忽略,被诽谤,但他能带来胜利。托尔斯泰参加过那场 浩大的会战,他的工作依然和笔头分不开,但亲身见证战争的经历让他写下了最诚实的场景,告诉所有将战争吹捧贬低的各路学家,其实你们什么都不知道,我能在 书中感受这样的嘲弄与坚定。当战争开始的那一刻,没有人能与它脱离关系,没有一道命令能够正确必然地执行,没有一个人能够用正常的理性去判断并做出适合的 行为,于是谁引起的战争,谁拥有绝对的权力,谁倡导的这起民族运动,谁领导的这场“人类历史上最违背人性的长途战争”,我想都不重要,因为没有绝对的意志 自由,全部原因隐藏在时间与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人能从前往后看得清说得明,历史家不能,伦理家不能,艺术家不能,恐怕连拿破仑与亚历山大都身不由己,托尔 斯泰在试图说明这个无法解释的道理。战争与和平,是被描摹成截然不同的两部故事,战争在上,和平于下,战争在前,和平于后。安德烈,皮尔埃,娜塔莎,他们的生活也因战前的和平,战争的动荡, 战后的重生而相遇,分离再重逢。安德烈一生追逐的荣誉,渴望获得个人的成功,到后来妻子的死,小尼古拉的生,再到遇见娜塔莎,一见钟情却后来难以置信地被 糊涂(也出自于娜塔莎爱的本性)的娜塔莎解除婚约,直到最后身负重伤却命中注定般与娜塔莎重逢,他的人生充满着对理想的追逐与现实的摒弃,对生的满足与死 的体悟,对一切的爱与恨,也是三位主角中我最着迷与喜爱的一位。对于他的死,来的如此突然,如此安宁,我想对于娜塔莎,对于玛利亚,都是这样,死,在这时 候成为了一种仪式,一种神圣安详的幸福。而失去的爱,无法弥补,但可以治愈,用另一种爱去抚慰,那便是温柔的皮尔埃,正义的皮尔埃。追究战争的起因,无非是一系列有根据无根据被各种学者强词夺理强赋的各种导火索,他们各执其词,但正像托尔斯泰所说,只有无数自由与必然相互碰撞连锁产生 的各种原因才能诱发不间断的命令,从而导致一发不可收拾也早已不是所谓倡导者本意的冲突,或者这就是暗藏于人类本性的心理诱因和某种神秘的规律,就像我们 如其他生物一样,占有领土,食物,配偶和周围具有丰富资源的环境。于是,在不知不觉,在理性无法理解与控制的时候,我们“被战争”。在这个还不怎么和平的 年代,我想更应该去静静地思考这些能得益于过程而不是结果的问题。
  •     和《悲惨世界》一样,《战争与和平》是在地铁上看完的,七月二号开始看,八月七号生日那天看完。读的是高植译本,网上都说草婴译本是经典,但无奈图书馆没有。一直觉得《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可望而不可即的书,所以才决定在不上学的时间里专心地读它。都说托翁的作品是极富博爱精神的,所以很值得一读。因为总觉得自己心里很缺少爱,所以想种植一些。但不得不说,这本书看的很累,和《悲惨世界》一样有一千七百多页,但它却不如《悲惨世界》那样有戏剧性,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这本书有大约三分之一以上都在描写俄法战争的历史,有很多论述性的东西,也有很多讲战术等等的,所以读起来很是晦涩。加之又是简繁混合的版本,所以很多地方是囫囵吞枣式的读完的。书中讲了四个俄国贵族家庭在战争年代经历的一些变迁,很着重地提到一些思想人性的改变,写到人物是怎样发现世界爱,宽恕,慈悲,博爱等等的一些美德。几个主人公我都非常喜欢。1,玛丽亚,托翁着重说了她很丑,来衬托她美丽的心灵。她是书中最富有博爱和自我牺牲精神的人,很喜欢她对苦难默默忍受精神,也喜欢她不断要求自己要宽恕别人,爱别人,她总是看到所有人身上的优点,并且无私地他们,为他们付出。这是我一直想要要求自己,但却总是做不到的。托翁给玛丽亚很多心理描写,让我看到了她在勉励自己做一个仁爱的人时的种种挣扎,这给了我很大鼓励,这么一个无可挑剔,都需要挣扎着去做一个无私的人,更何况我这种....所以是要更大的努力的。最后一次描写玛丽亚是托翁是这么说的:“玛利亚伯爵夫人的心灵永远渴望那无限的,永恒的,完善的东西,因此她永远不能安宁。在她的脸上,显出了一种严肃的表情,表现她身体所拖累的心灵的高尚秘密的痛苦。”2,皮埃尔,他可以说是书中的主人公了,他最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是他的善良和正义。他为了修德,每天写日记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仁爱,是否无私。他比较笨,在实行农业改革时,他被佣人骗去了很多钱;俄国军队打仗时,他也为国家捐了很多钱;为了国家,他还想要刺杀拿破仑;他是没有心机的,这点我最喜欢,对所有人都怀有尊敬和善意的想法,就算这个人曾经伤害过他。很多人因为他的财富接近他,但他并不因此讨厌那些人。最后托翁这样说他:“因而他无论遇到什么人,不费丝毫力气,便可以看出他所有好的和值得他爱的地方……他不像从前那样,为了爱人们而等待着发现人们的个人的属性,即是他所谓的美德,而是爱充满了他的内心,他毫无理由地爱人们,因而发现了许多无可辩驳的理由,就是因为这些理由便应该去爱他们。 ”3,索尼娅,这可能是书中最让人惋惜的人物了。其实我觉得她的处境很像林黛玉,从小寄人篱下,寄居在罗斯托夫家里,但她不想林黛玉那样自己可怜自己。索尼娅很识大体,知书达理,她为了报答罗斯托夫家,从小到大都一直帮忙打理家务,非常尊敬、顺从伯爵和伯爵夫人。她为了罗斯托夫家付出了一生,而且和罗斯托夫家的儿子尼考拉青梅竹马,一直深爱着尼考拉,但最后却为了这个家没有和尼考拉在一起。她其实和玛丽亚比较像,都是在为别人无私的付出,对友情,亲情,恩情,爱情,她都有她的坚守。但她的付出一直没有回报。托翁这么说:那有的,还要给他更多;那没有的,还要剥夺他的所有。尼考拉和玛丽亚结婚后,她还以助手的身份一直和他们住在一起,帮助他们。尼考拉是这么说的:他似乎在心里责备她,责备她太完善,为了她没有可责备的地方,她有人们所重视的一切的优点,却几乎没有可以使他爱她的地方。4,安德来和娜塔莎:安德来宽恕娜塔莎的悔婚和娜塔莎因此得到的成长,在小说中算是很重要的一个情节。总之从这本书中可以学到很多博爱的精神,我想这是最主要的吧。摘抄一些句子在这里:——了解一切,即是宽恕一切。——人要幸福,就一定要相信幸福的可能。——人不是由于美才可爱,而是由于可爱才美。——幸福在于人的自身之中,在于满足人类的自然需要,他也知道所有的不幸不是由于衣食不足,而是由于享受过多。——苦恼是上帝送来的,不是人造的,人是他的工具,人是无罪的,假使你觉得,有谁对不起你,你就忘掉这件事,就饶恕他,我们没有权利去处罚,这样你便懂得宽恕的幸福了。
  •     我家藏有高植译本(1957年,新文艺出版社)的精装版,虽然时代久矣,但是其译文依旧那么美丽,无一点时代语言之差异,要知道此版可是高植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翻译的。他最早是修改郭沫若版,后来因郭沫若毕竟当时中国一文豪,他为无名者,将文豪的译本改得面目全非,不好,故亲自从头翻译。高植精通英语和俄语,他以1941年版的《战争与和平》为底版,参照莫得的英译本,译成《战争与和平》。全书注释详尽,并保留了法语原文,甚为完备。当然,译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不能堪之为最,不过确实相当不错,只是近年来,已经没有出版社出版高植的译作,家藏因时代久远,书页泛黄,薄脆了,我不舍得翻阅,珍藏之。高植,年仅49岁,英年早逝,甚为可惜。郭沫若是否从俄译,我不知道,但是,《战争与和平》高植是绝对从俄语直接译过来的。目前,有些所谓流行译作的作者,厚颜称以前无人从俄语译,让我看到了某些人之自大。我想,若是高植非过早离世,译出托尔斯泰全部译作不是难事。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一个月的心血啊T.T
  •     中学假期硬读下来的,没留下太深印象。重读吧。
  •     高植的译本,最老的译本,最喜欢他的朴实和生动。让小时候的记忆永远伴随一生。
  •     寫小說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會背二三部小說。
  •     30岁前终于把这本传说已久的名著给读了遍,不过看的是董秋斯的那个版本,真的挺不错的,希望过几年再来看看高版的战争与和平。
  •     终于找到我读的版本了,这是中国第一个从俄语原文翻译的
  •     那些人名我记不住,记不住啊记不住
  •     海洋般的宽广宏大。
  •     旧时买书之人,之景,物是人非。旧书期待重读。
  •     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这真是个冗长的故事,各种斯基搞死我了
  •     伟大
  •     真TM巨著
  •     我最喜欢的外国名著
  •     很好看
  •     想不再做一个犬儒,或者恨世者,或者流氓?靠工作、事业、读书,靠激励自己做独立新女性,是没用的。唯一的机会是去爱。
  •     看的盗版。
  •     发现为什么以前老是读不完《战争与和平》了,果然是译本的原因,图书馆以前只有刘辽逸的译本……这次第一次看高植的译本,感觉好多了……
  •     可敬的翻译家!!
  •     快忘了
  •     总有一天我要把它看完(摔
  •     великолепный
  •     真要命的这个人名,总是忘记谁是谁,人物关系一团糟
  •     对比了几个译本 还是喜欢高植译本,翻译的文雅看起来舒服。这本出版比我出生还要早的书老旧,繁体,有意义。“当你精神受折磨的时候,身体怎么会好呢,在这样的时候,一个有感觉的人能够不焦心吗?”
  •     这是我爸的版本,我跟老街都是读的这一版
  •     六颗星,如果有的话
  •     历时两个月读完 近期不会再读这么大部头了 再宏伟 也有厌倦的时候
  •     初中时买的书,那是家里穷,买四本大部头的名著算是我一年的购书预算了。还是繁体的。。。然后,一直读到高中结束,大概都完了一次吧。再然后,卖了凑上大学的钱,现在想来,好遗憾。
  •     必须反复读,才能读出其中三味。
  •     过十年再读一遍
  •     浩瀚如苍穹
  •     高植真是对托尔斯泰的不厌其烦不厌其烦啊……
  •     买来十多年了,终于利用一个年假开卷读完,了却了一个心愿。 确实是巨著。
  •     还清楚地记得这个封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