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岁月》书评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1
ISBN:9787807000853
作者:(英)苏珊·惠特菲尔德
页数:259页

读《丝路岁月:从历史碎片拼接出的大时代和小人物》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马上想到了王其亨老师推荐过的《王氏之死》——我们在传世的史书中基本上看到的都是大人物,但是更大数量的小人物被史官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样的情况下,大历史下小人物的命运,就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小人物因为其“小”,很难在历史记载中留下事迹,甚至留下名字都殊为不易,作者利用整理的敦煌文书、地契、方志等资料,获取小人物生存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方面的信息,有时甚至将多个相似人物的经历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虽然对这一个人来说,显得不算真实,但是对于在历史中一个代表性意义的小人物来说,又何尝不是某种意义上的真实!作者描写了丝路上10个名族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生存时间不同的“小人物”,以其为主线,通过是个精彩的故事,多视角地展示了8~10世纪250年间丝绸之路东段的诸多历史侧面,几乎涉及当时一切社会内容的历史场景。这些人是商人、士兵、马夫、公主、僧侣、艺妓、尼姑、寡妇、官吏和艺术家。摘录书中描写艺妓的一段:“她再也没有提过黄巢之乱,但是始终无法忘记长安城的那一夜。她额头上的疤痕逐渐淡去,她的记忆却不曾褪色,她的婢女经常发现她若有所思地茫然坐着,泪水沿着脸颊滑落。”我确实被这样的故事打动了。值得一提的是:读这本书让我注意到大英图书馆主持的“国际敦煌计划”(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这一计划使学者和一般大众可以在网络上查询超过5万件收藏于世界各地的11世纪以前的丝绸之路文物原稿。

人生如行路

看你是那个商旅上的长袍客,抑或肩掮卷刃矛的短衣人,也可能是自长安姗姗而来的大唐宫女,也或者怀一颗佛心的虔诚居士......你是谁?又何必知道你是谁?走过了大唐的时光,无论你是谁,都会湮没于这个世代,消于无形。只有风沙过去,击打在后来者身上的沙沙声,还是那个节奏,还是那个遮天蔽日,彷佛述说曾经的过往。

小人物的故事,你我的人生

  很多年前我曾经做过一个系列报道策划,叫“大背景下的小人物”,选取那年几个重大社会变革,去找那些被变革影响到的小人物,找一个人,写他的故事。我觉得,那些创造历史的传奇人物都只能被观赏,他们除了与众不同的特质外还赶上了机缘巧合。只有这些被历史改变的小人物才是读新闻的你我他,才是最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变化的那一部分。当后人读到这个年代的故事,他们不会认为自己能成为某个风云人物,看到那些小人物的人生,才会明了那个世界的真正模样。  后来读历史,我依然最感兴趣这个方面。每读到一个朝代、一段风云变幻,我都会想:那时的人是怎么经历的?他们如何度过的这艰难时世如何活下来?生活中保留了怎样的乐趣?很多人怀念古代,常常希望自己生活于某个时期,他们的眼光放在了那个时期记录下来的最辉煌的人生、最“高端”的人群,他们认为如果他们生在那个时代,一定会是名士、大臣、后宫。而我从来不这么想,我总认为那些精英的故事不属于我,我没那么幸运一定进入那不到5%的群体,如果我生于彼时,我一定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是会被历史风云裹挟的芸芸众生。  遗憾的是,中国历史中很少关于这些人的记录,往往是一句“道路之间,馁殍相藉”,“畿内户口,并就关外,携负老幼,来往数千”这样的话带过,里面没有任何面孔。即便如《世说新语》那类“民间笔记”,记录的也是贵族精英们的人生。这些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无声无息地活,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就好像从不曾在这世上存在过。只有考古中偶然挖到的遗迹,能告诉我们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个小人物,曾经同样有过悲欢离合。  英国学者苏珊·惠特菲尔德写的《丝路岁月》是一本我想看到的书,它的副标题“从历史碎片拼接出的大时代和小人物”就像是在回应我前面的说明。严格地说,它里面讲的8个小人物的故事不完全是真实的,其中包含了作者的合理想象。但这8个人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上留下了他们生活过的痕迹——一张入会证明、一份合同、一个契约书、一个判决书……这些封存在山洞中的文件在敦煌考古中被发掘出来,一张张一件件拼接处一个时代和生活于其间的人们的面貌。它们都是生活碎片,从中无法读出某一个人的全部人生,历史学家只能通过大时代的记录、通过对那个时代的了解、再加上自己的推断和想象,去描摹出一个个人的故事。这就是这8个故事的由来。  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肯定是无法完整还原个人的人生了。但因为有对当时当地的了解,我们知道这几个故事是合理的,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他们的经历可能不完全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但肯定部分发生在当时的很多人身上。通过对这样几个个人的还原,我们读到了战士们的思乡与无奈,读到了寡妇的无助与认命,读到了妓女的悲苦,读到了僧人的失望与希望。一个个人有了心思和感情,有了和现代人共通的欲望与挣扎,那个时代就终于从历史书里走了出来,靠近了我们。  记得很久以前看到过一条考古学的消息,某地挖出了一些战国末年的竹简,其中比较完整的几幅,是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战场拼命的秦国两名士兵——一个叫“黑夫”,一个叫“惊”——的家书,这些家书直至他们死去,也没能寄出,但让两千多年后的我们读到了他们对家人的爱和思念,读到他们对自己命运的不能自主。虽然相隔了两千多年,可是这些文字却让两个逝去已久的灵魂有了形象,有了气息,而他们的家庭联系、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怕和爱,都丰富了对那个时代的解释。我知道秦王的暴虐与野心,可是如果不能了解到他治下百姓曾有过怎样的恐惧与无奈,知道秦王又有什么意义呢?  读历史偶尔会有错乱感,觉得那些人那些事,就仍在紧挨着我身边的另一度时空内继续着——有这样感觉的时候,就是我读到那时的某一个具体的人的情感的时候。在这个世界上,人最想了解的,其实都还是别的人。

丝路岁月

得以窥视在大时代背景下,一条丝路上十个不同身份的人物生活状况。不同人物看似是不相关的,但实际上却是有一定的联系,以致不会看起来像是不同的东西堆放在一起。这本书也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作品,文学性较强。央视纪录片《敦煌》解说词,应该是根据这本书制作视频吧。有关敦煌的文献材料流失,上课时老师有讲过。大英图书馆主持的“国际敦煌计划”,让学者和一般大众可以在网络上查询超过5万件收藏于世界各地的11世纪之前的丝绸之路文物原稿。

小人物的历史

对敦煌学的兴趣,我一直不是很浓厚,只是偶尔关注。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因而生起了买的欲望,反而是在豆瓣上,后来一直到看到简介之后一个月,我才在同事买书的时候顺便蹭了一本。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我素闻日本和英国都有高手,工作之后,我对历史的关注和知识储备都直线下降,苏珊·惠特菲尔德(Susan Whitfield)其人,更是闻所未闻,拿到书,捧在手里细细阅读的时候,才惊觉这本书的好。十个小人物,十个相互联系、传承的乱世之中发生在丝绸之路的小故事,实际上是把那一段的历史和风土人情都藏在故事当中,用一种自然的方式介绍给了读者,从这一点来说,这本书算得上敦煌学的优秀通俗读物。在我的历史知识中,对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唯一印象就是宦权的强大,甚至可以废立皇帝,这是明朝的宦官打死也不敢做的,另外对于回纥人在唐朝飞扬跋扈的描写,也隐约透出了一个强盛王朝开始衰老的虚软背影。其实就我本人,最喜欢的倒是十个故事之中艺伎的故事,那个曾经美丽的艺伎,从西域到回纥,从回纥到长安,最终在长安的乱军之中拼死挨着一刀逃出城去。在龟兹古城的酒馆中,红颜老去的女人寂寞地弹唱着曾经的遭遇,而蜷缩在周围的听众们,不久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再次启程......


 丝路岁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