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上山·愛》书评

出版社:李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4
ISBN:9789575100889
作者:李敖
页数:551页

上山 上山 爱

起初是看了康熙来了 觉得李敖与众不同 他提到这本书 然后怀着试试的心情去读 发现情节很与众不同 正如李敖本人所说 很多所谓的诗人作家不过是陈词滥调的堆砌华而不实的词句 或许他们都不太懂自己所写的东西 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回归来说 上山上山爱 咋一看书名是他故弄玄虚 实则体现了他与其他“作家”不同的写书风格,那就是——真实看完意犹未尽,也不知这段故事的真实性 但是如是虚构 也对他巧妙地情节安排折服 环环紧扣 丝丝入圣 当然白话一点来说就是故事情节绝对出乎意料 不同于一般作品 看着看着就厌烦了 故事接下来的发展也猜到八九分了 故事情节不多说 自己去看去感受不知道故事的下一步的神秘感更佳 总之喜欢李敖风格的人绝对不枉一看

不要相信那些让你痛苦的是爱情

打完篮球,洗澡,想今晚的主题。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不要相信那些让你痛苦的是爱情。洗完头后,我想把这句话修正一下,发现没有更好的句子。那就这样吧,国庆回家翻旧书,今晚我们继续讲一下李敖,他的两部小说。鲁迅一直被李敖所不屑的是,鲁迅毕生煌煌著作,有优秀的学术论著,比如《中国小说史略》,却没有一部长篇小说。《呐喊》、《彷徨》里所集结的短篇固然有番鲁迅式的独特味道,但作为一个文学家,没有一部像样的长篇,是说不过去的。李敖这时候得意洋洋地竖起大拇指:我李敖就有,鲁迅算不上文章大家,我李敖才是。尽管晚年李敖在玩弄政治的同时,限时性地会出一些小说,比如《虚拟的十七岁》,比如《阳痿美国》,拉拉杂杂,有的算不上是纯正的小说,言论文集而已。归结起来,李敖的小说主题有两个:政治和情爱。也正是这两个主题,李敖一生沉潜与笑傲,荣于斯,哀于斯。几十年的美丽与哀愁,也形成了李敖独特的政治哲学与情爱哲学。上溯到李敖早期的两部小说,一部是《北京法源寺》,一部是《上山,上山,爱》。引以为豪的是,《北京法源寺》曾经作为李敖的代表作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小说纵向地以北京法源寺(唐太宗初建,叫忠悯寺)的兴衰为线,横向地写围绕在法源寺的一代知识分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几位波澜壮阔的政治改革、个人遭际与理想碰撞。其中李敖浓墨重彩谭嗣同的政治理念和个人的悲情选择,再揉以李敖的政治抱负与辛苦遭逢,谭嗣同的革命悲剧化作李敖的剑胆琴心,在历史与现实间碰撞出一代知识分子为万世开太平、为理想守贞节的穷途悲歌。所谓“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如果说《北京法源寺》里全是男人(唯一的女人是西太后),是男人与男人的在政治舞台上铁与血的斗争,《上山,上山,爱》里则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床上与床下的离合际遇。这两个女人是幽明永隔的母女,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都是两人十九岁生日的那天,成为书中李敖的代言人万劫先生的私房女宾。中间的切线是幽居的万劫先生受到政治迫害,投牢入狱,从此情牵两端,三十年后,幽冥之中结识前任情人的女儿。时间在她十九岁生日那天,在漂汤的大雨之中,两人前去探访女孩母亲的坟冢。看到墓碑上的刻字,万劫发现了所有的真相。故事情节固然简单。小说中不简单的是,李敖引经据典,摧枯拉朽,细腻柔情地铺陈自己的性爱哲学。与两个纯情的性灵女生,灵以色启,熔情入性,虚灵者人欲实之,形而上者形而下之,形而下之形而上之,性灵两端,虚实之间,一片情爱的恣意汪洋。说起情爱,李敖是一派悲观主义者的论调,有人争辩,他笑他没有看穿人性。爱就像上山,一级一级走向高潮,总有下山的时候,世人留恋上山的欢爱,自欺不肯承认下山的时候到了。痛哭流涕者有之,疯癫成魔者有之,自杀他杀者有之,泼硫酸毁容者有之,弄得一片恶臭不堪。上山,上山,那是爱,到了山顶分手道别时要清醒,用尽所有的理性与智识,笑言再见,拥抱吻别,因为人生苦多,爱是一片纯欢乐。所以,不要相信那些让你痛苦的是爱情。

它是一篇情色小说

《上山上山爱》是很好的情色小说。这个分类可能会让一些人大跌眼镜,居然说李敖大师人到老年,出版一本情色小说?但事实就是,这本书的情节酷似琼瑶(还不如琼瑶情节曲折),堪直追肥皂现代剧。一句话概括情节就是:中年男爱上少女乙,云雨六夜,因不可抗外力情侣分离,三十年后情缘重续与中年男和少女乙的女儿身上。但是,如此粗糙且粗俗且道德败坏的情节,由李敖一系列思想命题讨论串联起来,就变得分外得吸引人、感染人和感动人了。我觉得李敖写了一系列的书,但主角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自己。《上山、上山爱》也不例外,主角就是假托万劫先生高谈阔论的李敖。将小说看作是舞台的话,这本书不是悲剧、喜剧,更不是正剧,他是李敖的讲台,在这个紧凑的空间和时间里,在充满情欲和欲望的场景文字背后,李敖不徐不疾地宣布他一系列的观点:爱情、责任、政治、监狱、文学……最后说句题外话,任何20岁的文艺少女面对这样思想成熟而强大的男人,都是会被砍晕的。无一例外。

重读李敖

重读李敖,也是因为偶然.第一次从同学手中抢过那本<上山*上山*爱>的时候,竟是为了消遣一节无聊的政治课.那一年,高二. 然而一发不可收拾,花了两个通宵的时间,终将此书读完.在高中时,读此书的感觉还是相当朦胧,至少对李敖其人还是认识比较模糊的.一直到大学时,由于网路的力量,以及李的神州之旅的那三次演讲:北大的金刚怒目,清华的菩萨低眉,复旦的尼姑思凡(这是李自起的名字).以及<康熙来了>对其的专访.看完这些之后,对其有了更多清晰的感性认识.如今重读李敖的书,感觉却是世外洞天,少了些当年的云里雾里的迷蒙感.我想分析其书,前提是分析其人.在历史的云雾里,特别是中国的文人,书的印记,其实就是其人的心境.世人对于李敖的印象,就和硬币的两面一样,几乎无法统一的,为什么说是几乎呢,想起了前几天的看到的一句雷人的话,男人的下半身就像硬币,正面是1,背面是菊花,被变相的统一起来了.闲话少表,对于李,赞的人,学富五车,博闻强识,爱憎分明,信仰纯真,追求进步,仗义执言..等等.贬的人,说其,小肚鸡肠,睚眦必报(这个很多人抓住的最大尾巴就是其对胡因梦的"报复",但个人认为,在看结果的时候可以参照下原因,具体可以看李敖对胡因梦的"休书",,里面提到的罗马的凯撒大帝,我想那是一个男人心灵彻底的破碎.).特立独行,高调浮夸.等等但这些都不重要,其实还原到最终的,就是李敖本人,任你雨打风吹,我自容颜不改.一副桀骜的面孔下,其实是一张腼腆的脸.据鄙人看了李敖的诸多演讲,访谈之后,发觉其实李敖是一个很腼腆的小生,有羞赧的笑容,有虚怀的谦恭,有君子的气度,有温良的一面,只是对于正义和理想的信仰,使其具备了战斗力.鲁迅先生曾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一个男人,刚柔并重,有丰满的感情,信仰,正义,责任,追求,勇气,魄力,此乃大丈夫.鲁莽和冲动不应是男人的代名词,温柔才是男人强大的力量.“不是怀乡,没有乡愁;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是还乡,没有衣锦;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这是李敖快意还乡时所说。其实,我们都在推断和反推断而已,其实李敖本原如何,我想无须也没有必要去做太多的描述,只是世间万事万物,在孔孟成道之后,在耶稣诞生之时,皆有了一个所谓的标准,也就是定义,也就是定个基础的调调,也可以说划个圈圈.但在我眼中,李敖的特点不在其学识,不在其性格,而是在其腼腆一笑的温良.正如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一样,对于<上山·上山·愛>这本书,褒贬也是众说纷纭.但是李敖在此书的前言就预见性,避嫌的写出了:清者阅之以成圣,浊者见之以为淫.但假设一下,当我们抽掉其中描写情爱的情节,我们还可以看到什么呢?虽说百年世事三更梦,但那是放到茫茫的历史长河去衡量的.对于历史,错过的可以是一个时代,对于国家,错过的可以是一个时期,对于一个人来说,错过的会是时间,错过了时间,人生又将如何?.三十年,谁敢挥挥手就说弹指一挥间?那是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人生,而且是最精华的人生,少时,我们无知,老时,我们无为.年青时的三十年,是一个男人的如日中天.但对于此书的两个女人,虽为母女,但彼此互不认识,互不相知,因为孩子出世时,母亲已遁世.但对于一个中间媒体的男人,连接她们的却是情和欲.前几年看这书的时候,乱伦这个词一直让我觉得难以释怀.如今回头,却也觉得那时可笑.不是我世故了,不是我沦落了,不是我没有是非标准了,只是,我懂了.有的人在看A片的时候,是为了满足某些生理需求,有些人在看的时候,却也看出了艺术和美学的踪影.这并无矛盾的.你可以骂"扯淡",也可以叹无耻,但你抹杀不了这个事实.在所谓的情爱后面,在所谓的肉欲后面,李敖想表达的是一种对于现实,现状,世俗的修正,也是对于自我的一种宣扬,只要足够好,为什么非得闷在地窖里发霉呢?通过与红颜知己在性情上的沟通,涉及的诸多李敖对世间看法的主题,从时间和空间的变换去衡量作者的思想的变化,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本书某种意义上算是李敖的自传.当然,这只是个人的感觉.但是这本书也有不足之处,话题的空泛性以及情节的重复也令这书有所瑕疵.但完全不影响观感.

淫读禁书,感闻异言。

花开可要欣赏,   然后就去远行;   唯有不等花谢,   才能记得花红。      有情可要恋爱,   然后就去远行;   唯有恋得短暂,   才能爱得永恒!      ——李敖《上山上山 爱》      书中故事情节的大部分都是在描写李老头怎么将聪明、美丽的小女生骗上床,其他则都是在写自负狂,包括学识、字画古董鉴赏能力、对政治和政治人物的认识、聪明、处世哲学、以及论证为什么猪比人强之类的狡辩等等。      “我们都知道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你实在是没有必要专门在一本小说里面表达各种批评,各种意见,各种博闻强识。我们都懂的,真的。”

然后就去远行

感觉不像是一部小说,全部出场人物大小加起来不到10个,情节也是相当的简单。那么,像什么呢?像一部《李敖有话说》的精选集。与简单的故事情节形成对比的是大段的关于灵肉、政治、宗教、文化、生死等各种主题的对话、讨论和阐释。而书中着力描写的爱情观是李敖一直所秉持的,就像他在很多诗作中阐述的那样:“有情可要恋爱,然后就去远行。唯有恋得短暂,才能爱得永恒。”及时断绝的、短暂的、不完整的爱情才是美妙的、让人永远怀想的,才是完美的。为什么一定要爱到山穷水尽不留退路呢?有时候留有余味的爱情,最美。至于把它归为色情小说情色小说,我想如果跟市面上的某些“巨著”相比,李敖还是很纯洁的。

不新的《上山·上山·爱》

(《上山·上山·爱》李敖 西藏人民出版社)这本书出版在2001年,我知道是在2003年。看完是2006年。清者阅之以为圣,浊者阅之以为淫。如此的书面介绍,真让我不得不详细看下去。但等到大功告成却发现此乃基本自传体也,几分纪实几分虚构不难分清楚。其实,万劫就是李敖,叶葇呢,是一个多面体复合体,陈璧君确有其人,但后面的纯属于演义成分多些。可能是看他的书多了,猛然发现,此书不过就是综合了其他书而成的。《红色11》同样是组合版,《北京法源寺》的成分最少,因为那是历史小说。但若是少读其书者不妨一看,别的他的书就可以少看了,因为此乃组合了很多其他书的内容。当然,大陆上各个出版社都分别出版搞得你雾水很多,难免重复。如下午没有寻觅到《沉默的大多数》中国青年出版社版本,只好搞了本北岳文艺的,结果一本分成两本价格涨了十块,外加《白银时代》一本。由于里面的内容太熟悉了,我看过绝对不止于一遍。《传统下的独白》是以前很喜欢的,加上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文选》内的景点篇目。皇皇40册的《李敖大全集》喜欢的很少了,源自于多是针对于具体事件的犀利批驳,穿越时空性就自然少了。《李敖回忆录》《李敖快意恩仇录》里的很多内容都可以在这本书上发现到。女主角的叶葇可是小蕾,可是王尚勤,可是罗君若,可是刘会云,可是汝清?从上山的云雨六日里,小蕾的形象最接近了。因为那最后的一万美金,给的小蕾是20万台币。王尚勤为他生了李文,在入狱前还说:明天我就坐牢给你看。实在不出所料。罗君若也是他喜欢的类型,类型者无非五大特征:瘦、高、白、秀、幼。所以,入围者并非很多,而是不多。上山的地点在阳明山,原来是草山。蒋介石更之,因蒋酷爱王阳明,日诵《传习录》。故事没有情节,情节就是对话。开来,他并非是设计情节的大师人物,逊色王小波不少。但在对话之内潜藏着如此繁杂的真谛在内,这些乃是闪光之处。也是断章取义之处,我看总是看的很细致。因为,一直在山上,比喻为爱情关系时,就是一段时间的上坡路。可能是热恋。但到了山顶该分开了,下坡路是走不得的。以前,家里的评论是没意思的书。我怎么觉得不是很黄呢?也就是那回事。不过就是文字版而已,自然没有影视版形象了。但也不逊色多少。但我觉得那些都是正常的,并没有变态为超常状态,顶多算个性启蒙性教育。倘色情书刊,也不会在大陆堂而皇之的出版吧!但色情的会不会就一定没有艺术性呢?会不会是一个因人废言呢?里面有很多首诗,《把她放在遥远》《然后就去远行》《只爱一点点》等,也都是以前就可以背诵的篇目,今天又展示在书内。还提到了一个王安石的《梦》。三十年前后的事,自然风格上开始变得苍老了,于是会发出尚复何求的慨叹。所以,我说此书并不新。不新的前提是先前书内容的剪辑,但如没有那个前提,还是去看看吧!不过,图书馆没有。不怕累眼可以网上看。

不要相信那些让你痛苦的是爱情

打完篮球,洗澡,想今晚的主题。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不要相信那些让你痛苦的是爱情。洗完头后,我想把这句话修正一下,发现没有更好的句子。那就这样吧,国庆回家翻旧书,今晚我们继续讲一下李敖,他的两部小说。鲁迅一直被李敖所不屑的是,鲁迅毕生煌煌著作,有优秀的学术论著,比如《中国小说史略》,却没有一部长篇小说。《呐喊》、《彷徨》里所集结的短篇固然有番鲁迅式的独特味道,但作为一个文学家,没有一部像样的长篇,是说不过去的。李敖这时候得意洋洋地竖起大拇指:我李敖就有,鲁迅算不上文章大家,我李敖才是。尽管晚年李敖在玩弄政治的同时,限时性地会出一些小说,比如《虚拟的十七岁》,比如《阳痿美国》,拉拉杂杂,有的算不上是纯正的小说,言论文集而已。归结起来,李敖的小说主题有两个:政治和情爱。也正是这两个主题,李敖一生沉潜与笑傲,荣于斯,哀于斯。几十年的美丽与哀愁,也形成了李敖独特的政治哲学与情爱哲学。上溯到李敖早期的两部小说,一部是《北京法源寺》,一部是《上山,上山,爱》。引以为豪的是,《北京法源寺》曾经作为李敖的代表作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小说纵向地以北京法源寺(唐太宗初建,叫忠悯寺)的兴衰为线,横向地写围绕在法源寺的一代知识分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几位波澜壮阔的政治改革、个人遭际与理想碰撞。其中李敖浓墨重彩谭嗣同的政治理念和个人的悲情选择,再揉以李敖的政治抱负与辛苦遭逢,谭嗣同的革命悲剧化作李敖的剑胆琴心,在历史与现实间碰撞出一代知识分子为万世开太平、为理想守贞节的穷途悲歌。所谓“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如果说《北京法源寺》里全是男人(唯一的女人是西太后),是男人与男人的在政治舞台上铁与血的斗争,《上山,上山,爱》里则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床上与床下的离合际遇。这两个女人是幽明永隔的母女,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都是两人十九岁生日的那天,成为书中李敖的代言人万劫先生的私房女宾。中间的切线是幽居的万劫先生受到政治迫害,投牢入狱,从此情牵两端,三十年后,幽冥之中结识前任情人的女儿。时间在她十九岁生日那天,在漂汤的大雨之中,两人前去探访女孩母亲的坟冢。看到墓碑上的刻字,万劫发现了所有的真相。故事情节固然简单。小说中不简单的是,李敖引经据典,摧枯拉朽,细腻柔情地铺陈自己的性爱哲学。与两个纯情的性灵女生,灵以色启,熔情入性,虚灵者人欲实之,形而上者形而下之,形而下之形而上之,性灵两端,虚实之间,一片情爱的恣意汪洋。说起情爱,李敖是一派悲观主义者的论调,有人争辩,他笑他没有看穿人性。爱就像上山,一级一级走向高潮,总有下山的时候,世人留恋上山的欢爱,自欺不肯承认下山的时候到了。痛哭流涕者有之,疯癫成魔者有之,自杀他杀者有之,泼硫酸毁容者有之,弄得一片恶臭不堪。上山,上山,那是爱,到了山顶分手道别时要清醒,用尽所有的理性与智识,笑言再见,拥抱吻别,因为人生苦多,爱是一片纯欢乐。所以,不要相信那些让你痛苦的是爱情。

读《上山,上山,爱》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恰恰也是个三十年,上山,上山的含义是指两上阳明山“我”处,上山和上山之间的间隔是三十年,上山的人和另一个上山的人之间的关系是母女,而我,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接待她们的都是同一个“我”。于我个人的感受,作者力图用这样一种近似乱伦的关系,来证明自己,三十年来,我在思想上未曾改变,而上天竟用如此奇妙的手段为“我”再造一个依然如斯的她,仿佛时光并未流逝。三十年,任谁也不是挥挥手、甩甩头发之间。三十年,婴儿成人,青年人走向了暮年,当年的青年人茫然的寻找当年的伙伴。三十年,是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了。在这本作者口号为“清者阅之以成圣,浊者见之以为淫。”的书本里,真切的感受到的,是“妄图”。时光可以倒流颠覆吗?作者却要用这样的手段来证明世事皆变独我未变,我领会的,却是可笑。不知道是否是商业的企图,谭咏麟,Forever25,在杂志的封面上,我们看见的是年近50却造型前卫的他,可怕!已不是热血当年的崔健,呐喊着“我们还年轻!”年轻自是不必多说,更无需呐喊,有这样的广告词:“30岁的人,60岁的心脏,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年轻显然不是年龄上的问题。年轻是思想,是行动。16、7岁,你为女孩子去跟别人争斗,是不羁。30朝上,你再为女孩子去跟别人争斗,是不智。年龄,并不是绳索,捆缚着什么,但是,社会指导我们的,是20岁时,有20岁的心智,30岁,有30岁的,60岁,有60岁的。我们从老者的身上可以了解智慧,经验。事实告诉我们,60岁的激情和30岁、20岁的激情是不一样的。30年,我们期待爱情恒久不变,三十年的时光,也是皮相老去,红颜不再,芳华已逝的悲哀。有人追寻不变的内心,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时代是像那部叫”西伯利亚理发师“的机器一样,一旦开启,任谁也阻挡不住它的前进。变化的力量面前,固守的人,是愚昧的。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我对李敖的渊博精通和他的文笔很是钦佩,特别是反复阅读他的作品之后。虽然他很自负、很自恋、很自大、很狂妄,动不动就说自己是什么什么第一人。但是,他的文字很耐人寻味,很有启发,在他的书里,可以领略更多的知识。我读的《上山。上山。爱》源自台湾,竖版、繁体。所以,花了很多的时间才读完。上山,是小说。但是读过其《快意恩仇录》,便会发现这两位女主角融合了他生活中的多名女友优点而一体,小说由表及里的传递了李敖的理想爱情情爱写意。就其书中较多的场景描述,不妨供入门级看做情爱的葵花宝典。也许李敖早已料到会被冠以“无耻”之桂冠,因此,在开卷便道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看大家评论有感

我还以为豆瓣的豆友有多高的文化水准呢?没想到是一片没什么多大质量的骂战。掉书袋,是每次掉书袋都在阐述一种思想。我觉得李敖的见解甚合我意。想法更尖锐,深刻,触及本质。谁规定人生遇祸就必须有悲苦?男女之情就必须地久天长,必须有各种痛苦?现代科学还证明,男女恋情的热恋期最多只有3年。歧视女性?里面举了那么多例子来证明,现代女性想脱离本位的悲惨结局。黄色?李敖篇末都说,你可以把他当做性爱圣经。所举的例子冷僻?为什么不说那些过于熟悉的例子,都是受现代的流行价值观,政治需要的影响?李敖一再说,有书毒。就是看了一本书,而过于迷信它。看他的书的最大好处,个人认为,就是可以免中书毒。因为他的观点,从来不是像里面的《西藏生死书》那样的。乱伦?小柔死去是30岁,和万劫分离是20岁,生君君是30岁。何来乱伦一说?那篇置顶的评论开头就错,难道大家都没发觉吗?只是一个劲的攻击李敖是个怎么样的人。他的侵吞私财丑闻,在他自己的回忆录就已经给出了解释。楼主既然这么了解,为什么这没有看到。发红包,你是年轻气盛,过于清高吗?这有耻吗?特别是对待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来说。他书中万劫的言行,就与那个时时写作攻击人的公众形象毫不一样。为人谦和,甚至圆滑周到。李大师,一个人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对各类迷宫般的历史哲学能给出通俗简单的见解与解释,还令人信服,不是大师吗?你能做到吗?那季羡林只是懂得几门冷僻的语言,怎么又成了国宝?李敖自己在文末都说,他只因困于一个小地,也不被人重视。他也说他也不太在乎后世的评价。这都是这本是篇末有的。楼主,你没看到吗?他对台湾文化的解读,很符合我对台湾的看法。难道不觉得台湾的台语太...,当地的人行为过猛吗?讲来将去那几句,思想的精华都在那里。难道你认为一个时常出现在大众前的人物,要提出掷地有声的想法,有那么简单吗?是批量生产吗?过于狂妄自大,当你的言论太激烈,造成太多的敌人包围与各种攻击与不解时,那是应激状态,你也免不了。你自己下面的回复就证明了这一点。不直接回击那篇置顶那篇,那是因为我都不屑和你说话!你自己就是芙蓉姐姐!哗众取宠!

评论: <上山上山爱>-李敖一个卖理论找观众的人

嗯,算你们大家讲对了!其实他哪里是在写小说啊,所有人都被他用小说2个字骗了,这个人一生都只在干一件事:夸夸其谈! 以后万一碰到李敖写的诗呀剧呀散文呀小说呀,都不用再看了,因为都是外皮而里面包着同一货色,并且他的货色就那么多,只是翻来覆去在卖罢了,当你把李敖逮到狠读狠看一段时间就知道了,别浪费时间做人家个人的捧场观众了!他是有点才华,但都用来讲掉了,而不愿往好好写故事上来发展.

狗屁"清者读之以成圣,浊者见之以为淫"

读完该书,让我对李敖大师有了另一种看法.他写杂文堪称一流,我甚是佩服,不过他写小说,实在是差劲的不行。一本上山.上山.爱便可窥出一二。 书中所议及所抒之情可以说很是独到,值得一学,也显出李大师写杂文的一流功底。但是若将该书列为小说行列,堪称小说界的一大耻辱——如此小说,焉感示于众人眼乎?其情节简直是太俗,与名家小说相比,故事内容相差太远。而且其思想就我看来就是一个变态老色鬼的变态心理。这可能与李敖当时处境艰难,致使心理变态有关吧。看罢该书,对该书总结两句话:该书讲述的是一个变态老色鬼如何诱奸少女的事,同时讲述变态老色鬼的变态心理。

Oh, Danny Boy —— 李敖 译

哦,Danny boy当风笛呼唤,幽谷成排当夏日已尽,玫瑰难怀你,你天涯远引而我,我在此长埋当草原尽夏当雪地全白任晴空万里任四处阴霾哦,Danny Boy我如此爱你,等你徘徊哦,说你爱我,你将前来纵逝者如斯死者初裁谢皇天后土在荒坟冢上请把我找到,找到寻我遗骸即令你足音轻轻,在我上面整个我孤坟感应,甜蜜温暖我俯身向前,诉说情爱我将死于安乐,知道与你同在

就是意淫

从此书可看出老李就是一个喜欢幻想的人,言辞当然是写的相当用力,可以当A片看,至于穿插其中的自以为是的英雄气概,只能说是A片里混了一点点小小的感情戏或桥段而已.至于结尾是极其不能接受,乱伦!

灵和肉的爱情

读李敖的上山·上山·爱三十年前,三十年后,不同的女人,却是同一座山,同一间屋,继续着同样的爱情。李敖很少写这样柔情细腻的东西,记忆中的他是红色的夹克衫,刺眼,锋芒。而这位大师对生活,对爱情的理解,同样是很特别,很有个性的。爱情是什么。灵?肉?李敖说,爱情就是灵和肉的统一。扉页的话我很喜欢:清者读之以成圣,浊者见之以为淫。值得一读。来自小皮的日记:Keep Myselfhttp://spaces.msn.com/lovexiao/blog/

你不懂的深情

是的,我承认,李敖总是在卖弄和自夸。我把这本小说视为他的自传,有自己感情原型加上一些艺术的渲染而成的小说。看似黄色露骨,其实长篇大论背后,我看到了李敖内心深处的悲凉和深情。“再见了,情人,最后分别你我的,不是悲情世界的荆棘;分别你我的,是我们自己的——大门。”明明是因为被警察抓去入狱这一外在条件造成的情人别离,可是李敖却偏偏以自己的方法把这分别变成了坦然,这是一种无奈和自我开解的宽心法吗?这大概是李敖在重重逆境和斗争中练就的人生哲学,要快乐和洒脱,不要伤感和泪水。作为一个不甘屈从的斗士,这种精神是必须的。也许,即使没有入狱,在李敖心目中,他们也是不会选择长相厮守的。他实在是洞明,懂得凡是美好的爱情唯有在绝响处封存,才是恒久。凡事绕进了日日琐碎的繁杂生活也就失了浪漫和迷醉。他不要,他要分别时看开,不再沉溺,不再等待,不再联系。纵然思念时会叫人疼痛,也比纠缠不休更美丽。这么说来,我倒觉得李敖是浪漫主义者了。也许他是那种因为害怕离别,所以先放手的人。这最是一种爱到情深。他是看透了聚散离合终不免,人世欢乐难常在,一切如愿不可能的人生悲剧,但是自己又要像一个伟丈夫一样坚强而不被打倒,保持前进,所以他只有用别的方式让自己乐观。有点类似笑傲江湖的深沉悲剧,人生是由一连串的枷锁组成的,笑傲江湖只是逃避现实的一种自我放逐。离开尘俗,隐居山林,纵横山水,只是因为尘俗实在是一个逃脱不了的苦难所在。李敖避世独居自有曲高和寡,自我修炼以著伟书的理想所在,想必这背后也是一种自保的无奈。在得知君君的生母就是当年的情人时,他没有问君君关于母亲的任何事,即使君君没见过母亲也定会从家人那里听闻一些,但是万劫不问,他就这样保持着对爱人的思念和那段尘封的最美,他不愿小葇的种种凡俗经历带给他心灵上的震颤,不管是好的或者坏的,他只是回忆着当年的美好,在心中反复玩味便可。这其中的隐痛和茫然他选择深藏。关于文中过多滔滔不绝的自我诡辩,这当然不是一般小说该有的套路,也是有点让人责备其繁琐和自大的。可是,当我视之为自传时,也就自然接受了,作者只是在陈述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每一种见解里都能看到一个无畏无惧的男子汉形象,博学和睿智,战斗不屈,决绝坚强;同时不免粗俗和自大,但到底讲的都是真话和道理。我是有些敬佩万劫先生的人生哲学和智慧的,也喜欢这样一个内心悲剧而外表潇洒的大男人。“黄色小说”让我解读成这样必是有失公平的。文学这种事从来就没个标准,谁喜欢什么,评价好坏,各有侧重,全然是自己内心所向,关注点不同的事。各有所取,不枉费作者的笔墨和自己的时间便可。

最差的小说--芙蓉姐姐 and 李敖~~

2005年,在李敖神州文化之旅的直播中,我看到令人唏嘘的一幕,从HK登机前,李敖拼命的给身边的凤凰卫视助理人员发红包,大家坚辞不受,一个小伙子还开玩笑说,李敖大师的钱我不敢接哦,日后你会做节目骂我们的。李大师尴尬的笑着,硬塞。他们终于接受了。这一刻我忽然想到一个词:英雄迟暮。如果他也能算英雄的话。观看电影《巴顿将军》时,像疯子一样指挥若定驰骋疆场的硬汉巴顿为了申请到出征的机会,低三下四的说:我愿意扮小狗哄他们(指国会议员)开心,只要他们准我去战场。我亦曾有英雄迟暮的伤感,我渐渐的明白,原来,我最难接受英雄落魄的场景。但是稍后,你就会看到,李敖如何神气活现的对这一幕津津乐道,他会说他是如何的懂得为人处世,如何的在任何一件事上都处理得当得心应手占尽先机。在他的表述中,刚刚令我伤感的一幕,变成另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他完全没有落魄,没有受到年轻人的揶揄和嘲讽,他永远是狡猾如狐狸,威猛如狮子的不败者。这令人有更深的悲哀。也许许多人愿意承认,中文世界最好的杂文和评论出自他手,那么,很不幸,我想说,全世界最差的小说,也是李敖用中文写成的。这本他自我感觉良好的(他好像从未对自己的写作感觉不良好过)长篇小说《上山.上山.爱》是我看过的最差的小说!简单的说,它就是100期的《李敖有话说》加上一个低俗之至的乱伦言情小说框架而成的一个怪胎,小说中,李大师化身一个政治异见人物万劫先生和一个瘦高白秀幼(这是李敖品女人的标准)的女大学生小柔七天缠绵,做牢十年,出狱,又和另一个瘦高白秀幼的女大学生陈璧君暧昧--极有可能是他女儿。小说到此结束。有一些他觉得很情色的描写,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玉蒲团》《春染绣塌》《少女之心》的名义,请相信我,他的描写很差,无非就是下大雨打湿了女孩儿,衣服贴身,少女眮体若隐若现;或者是他如何一点一点脱掉了女孩的衣服,一寸一寸摸了少女的肌肤,人家如何把少女的第一次献给了他,他又如何的御女有术,在卧室玩了一些现在看来已经很Out的角色扮演禁忌游戏。。。如此等等。当然,单单如此,他是写不了30万字的。这三十万字里,90%是他一如既往的旁征博引,喋喋不休--我相信,真实世界,就算是对他倾慕之至的女粉丝,也受不了一个人在前戏之前,先滔滔不绝几个小时,上下五千年,历史宗教哲学生物的全都卖弄一番,做爱之前,又卖弄一番自己对时政的评论和观察,九浅一深,又是一番对立法院和各党派人事的批判,你说一句,他有一万句等着......小说最忌议论,尤其是现代小说,就算是读《聊斋》,对文后那一小段『异史曰』也是很反感的,常常跳过不看。然而,这就是这本小说的全部,这种小说实在令人发指,我从未见过如此喜欢议论的人,亦从未见过如此赤条条硬邦邦的将自己的所谓高论硬是敷演成一部小说的作者,就算这些言论很精彩,完全可以再出一本《做爱下的独白》或者《独白下的做爱》而大可不必把它伪装成一本情色小说。更可悲的是,这些论调不过是李敖在无数的文章节目和演讲中,重复重复再重复的一些陈词滥调冷笑话。我真的很佩服这种毅力,我从没试过把一个笑话连着讲三次还可以讲的兴致盎然。但李敖是这样的人,他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而且,永远不理会别人对他感觉不良好。说起李敖,真是一言难尽,我读过他一部分的作品,他的白话文的确是好的,但绝对称不上前三名,我尤其喜欢他写的回忆录,至今仍记得,他写小时候买小鸡的情形,那些嫩黄色的小鸡,每只都在叫,每只都在摇....但其它的作品就只剩下阅读的快意,例如《快意恩仇录》,到这部小说,连阅读的快意也没有了。只看到一个自高自大,闭目塞听的人自我感觉良好的进行着落伍的表演。李敖以其独特人格著称,但我却不以为然,在我看来,他根本不是自己宣称的那种男子汉,他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凡为一善,必令人知;凡为不善,必极力掩之。神州文化之旅时,他每一开口,必提捐款为胡适铸铜像一事。对他自己的坐牢,则笼统的以政治犯概括之。而其实他的坐牢,都没他说的那么光彩,第一次是因为帮助台独分子(彭明敏)逃走,和肖孟能的诉讼更是一段侵吞私人财产的丑闻。我们都知道他坐过牢,受过伤,他自称自己经历风雨经历情人和朋友后的背叛和出卖,变得很强大,其实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会这么自恋,不会这么喜欢自夸,不会因为女人或者朋友的伤害,就从此将自己谨慎的包裹起来,再也不以真心示人。在他的爱情观里,没有永远亦没有专一,大家为一时之快,取诸怀抱,醉时同交欢,醒后各分散,乃是洒脱和正常的爱。在他的友情观里,朋友亦无肝胆相照之谊,不过是拿来做短期的利用和出卖。我羡慕李敖藏书甚丰,亦曾经短期的过过李敖式的生活---一种自囚式的生活,那感觉并不好。他把自己囚在书房,每日读书写字、剪剪贴贴,严格的作息和锻炼,然而这种囚禁却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把自己的内心也囚禁起来,以其强大而不愿倾听一切的批评,以其巧言令色掩饰思想的贫乏和失败。他喜欢卖弄博学,引用英文,而中文则专拣冷僻的古书引,他在复旦大学一口气背出汉朝历代皇帝的名号,而这一切不过是Google就能完成的小case罢了。我觉得,谦虚应该算普世价值之一种,中国有句老话:脸是自己丢的,面子是别人给的。自夸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你的伟大你的博学,你做过的好事,自然会有人记得,会有人帮你记忆传承下去,不必时世挂在自己嘴边,唯恐天下不知。赞美的话由别人说出,更为可信,也更有力量。在这一点上,李敖和张五常两位热爱自夸的大师,总让我觉得别扭。如今他已垂垂老矣,言语之间不无伤感,历史究竟如何定论他的一生?他常常自矜:不要说我是文学家,政治家,这些名号对我来说都太小了,我是个思想家。是的,思想家、大师李敖,不知道有没有想过,他所推崇的纽约时报介绍他时,不过冠以著名的评论家,当其游走在台湾的娱乐节目中,吴宗宪、康康、小S,叫出的一句李大师,有多少是尊敬又有多少是揶揄呢?

文化流氓很可怕

全书故事内容晦涩,引用了太多炫耀才华的知识,且生搬硬套的比较强硬,不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引用内容与实质内容脱节。实在不能说是一本好书。最后我只想说一句文化流氓太可怕,因为每一个20岁的处女都经不住这样的文化流氓的旁征博引和深沉浪漫。

读《上山上山爱》后感

《上山上山爱》[台湾] 李敖结论写在前面。期待目睹一场因纯美爱情而能让你涕零心碎的故事的女人,别看了,买琼瑶阿姨的吧。指望看到能强烈刺激本能的两性关系和卧室运动场面的男人,别看了,下载日本A片吧。大陆没有正式出版过此书,我从别人那里买到了为数不多的盗印版本,质量大体还能忍受,除了“太”字都变成了“大”,如此常用的副词都印错,显然是个大毛病。读完之后的第一感觉便是《上山上山爱》不太像小说,就和他的《北京法源寺》一样,大段都是人物间的对话,而此书更胜于《北京法源寺》,从头到底只有 3个人在说话,男主角的占了大多数。就我对一部小说的理解,以后便不敢看李敖的小说了。和不是煽情女人和好色男人的期待一样,它也不是我想看的小说的期待。想象中的小说,是透过其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动作、语言、情感、心理辅之以少量的旁白,来表达作者想告诉读者的话。若是光想说道理,吐些真知灼见,用议论的形式,杂文的形式,或者害羞点的散文的形式便可。之所以要创造一个故事,再裹着各种各样的人和杂七杂八的东西,为的就是用最富感染力的形式来倾诉动笔之人的心声。在这一点上,李敖的书显然话说得太多,有点像他自己一个人在做电视节目,而且情话说得太少,道理讲得太多。如果你不把它当小说看,那就有另一番评价了。这样的奇怪文章必然会引来别人的非议。我读到一些人对此书的感觉,他们骂这书骂得嗷嗷叫,觉得情节像一张白纸。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想到作者写这本书的原因,是否读过作者给这本书的序,然后再看看李敖又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有,也就不用郁闷自己上了李敖的当。就像以前台湾的色情狂在路边买到封面是光屁股女人而内容却是大骂国民党的“黄色书刊”。回来一看急得牙痒痒,怎么还没有裸体女人和裸体男人做裸体后的事情。他们和他们的感觉是一样的。在序言中,李大师自己都说书写的是小头,但是小头的书也和他众多大头的书一样,带着红色。红色当然不是象征处女第一次上床留下的那种,而是在争取自由斗争中被染红的旗帜。稍微有点智商的,谁都能看出故事里的坐过牢的男人就是李敖他自己,而20岁的处女也一定有其原形。李敖借故事中人物的口,说出了自己的对许多事物的看法。主题涉及生死、宗教、历史、哲学、政治、文学、艺术、爱情、男女性关系,甚至还说了点化学和天文的东西。一个女人遇到如此博学的男人,听他说说不完的典故和道理,我想我也会和女人爱上他一样在心理上去和他断背山,着实迷人。所以女人遇到这种男人会不断想听他讲故事,读者遇到这种书就会不断想看他到底讲了些什么故事。如此读此书,便会忘记那个情节简简单单苍白无力的爱情故事,忘记描述朦胧写意不很过瘾的性交场面,而满心期待看到下一出笑话、下一个典故、下一段历史资料、下一首英文诗歌和翻译、下一种特别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故事里的万劫先生总是在阐述自己的许多处世哲学。在很多观点上他是开朗的,是豁达的。看得开,才能让他在白色恐怖时代,在被敌人关押,被战友出卖,被朋友疏远,被情人抛弃的逆境中坚强地活下去,并且活得很好,头脑冷静智慧成熟。就好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Shawshank Redemption) 中所表现和宣扬的美国式的乐观主义精神,强烈地感染着我。面对几十年的岁月艰难仍旧保持乐观,这才是男人的气概,就一个二十出头的我而言,相比之下,还是太缺少磨练,差得太远了。不用刻意强忍泪水,但坚定的意志、豁达的胸襟仍需厉炼。特别的,在处理爱情和男女关系的问题上,李敖很特殊,使我不甚理解。他总认为两个人在一起应该是男欢女爱的关系,应该是快乐关系。而世间男女相处所带来的痛苦纠缠就超出了爱情快乐的范围,是错误的。在一起的时候须尽享欢愉,一旦物是人非快乐不再,便应横刀立断,就此分开。比如电影甜蜜的十一月 (Sweet November) 中,美人将离人世,两个人在最相爱难舍的时候分开,留下最美的回忆。在相爱中离别的痛苦是否一定比看着自己爱人死去的痛苦来的要轻?我不得而知,所以我也无法理解此种对待爱情的道理。有人觉得是因为爱而痛,有人喜欢因爱而疼痛的强烈感觉。所以也就无法理解,为爱放手的态度,觉得能放手说明不是最爱,最爱便不能放手。我自己可能就是当中的一分子,不过再细细想来,这种爱是爱情的爱吗?当然,想一下李敖因为坚持信念理想被捕坐牢而失去自己所爱的女人,或者失去和自己所爱女人厮守在一起的机会。那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会有如此的考量。另外还有,当一个人的感情不在,另一个如何适之?如果两个人吵翻了,分开理所当然,也不痛,反而是解脱。如果一个人背叛,为道德舆论所不容,另一个由爱生恨,由恨化为顺其自然,也属正常。但因某一方犯错,另一个伤心愤恨离开,而无论如何诚心都无法求得原谅,该如何?这样的伤口是最不容易愈合的,因为其他的情况都已经渐渐没有爱,而苦苦求不得原谅的人心中却还有爱。有人劝说,爱人可以替代,现在的我是无法理解的。人是唯一的,对唯一的人的感情也是唯一的,如何完全替代?或许岁月可以给我一个答案,或许我对,或许我错。但有一点的可以承认,男欢女爱的时候,两人间一定充满了爱。无论,书中给出多少主题,多少见解,能理解体会哪怕一点点,比如乐观豁达,便是收获,也不枉费读书的时间和购书的金钱。2006.11.09 - 22 完成2006.11.22 改定

杂文,乱七八糟的杂

1,感觉是一本奇怪的小说,情节很少,都是对话,不知道大师是怎么理解小说这个事情的,或许彪悍得不需要理解,按照自己想说话的方式去写就行了。2,如果没看过前边书评里边那些关于调教的东东,没看过很多大师的文章书籍,那么感觉对话中还是颇多智慧,至少应该算思考吧。当然我就属于这些都没看过的读者,因此感觉这本书还8错。3,当看到墓碑上刻着叶葇名字的时候,有点惊了,这是一种很神奇的安排,母女两代人,很多相似点,上山,上山,爱。阳明山长眠,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这个情节安排还挺有意思的。4,当然也有点伤感,虽然大师一直强调爱情不要伤感,以一种积极享受的心态,但是还是不能自己的有些伤感。因为小葇是完美的,新小葇有点别扭。5,关于人生,关于政治,关于宗教等等方面,有大量的旁征博引,有很多对我脾气的思维方向。看的时候很奇怪,怎么这么极端的观点会比较对我的脾气呢,或许这许多年看的东东,受他们的影响太大了吧。6,文学好像不能当饭吃。最近从诸多专业技术和实用心法的书籍中抽身出来,杂乱的看看书,可是意识里还常常感觉要“学以致用”,但是一边这样不由自主的想,一边还是劝说自己文学不能这么读。我是那种会很受沉浸阅读影响的人,不知道再看看这些“闲书”会不会有后遗症啊,哈哈。7,还是要明白,不能脱离世俗,也成不了大师,我这个小白,不可能像大师一样传奇爱情,也不可能像大师一样呼风唤雨,倒是大师的小聪明,大师的不吃亏,大师对自己的媒体运作手段和盈利模式,值得牢记在心,他日或许有所用。8,书里的小诗有点意思,我很喜欢。

无题

《上山·上山·爱》是李敖继《北京法源寺》后的第二本长篇小说,这本曾一度被视为“黄色”的小说自发行以来以每月上市高达三百六十万本敖居小说排行榜。这本30万字的小说,主线是一个爱情故事。故事的男主角,基本上来讲,就是李敖的原形。而一个爱情故事中间,插入了一个个有关政治、历史、文化、经济、艺术、哲学、宗教等等宏大主题的对话。这些对话,给我的感觉是:第一,大量的信息如机关枪扫射一般密集地冲击眼球,这些信息在进入大脑后却又无法各安其位,暴露了我知识的溃乏与身体的疲惫。但是,有时候,我比较怀疑,他所说的知识,有多少是真的。第二,李敖的小説很一般,而且很喜欢卖弄知识。其实看过《李敖有话说》这个节目的朋友,应该都会有这样的看法。

大師被自己打敗了

李敖在書前寫道:“清者閱之以爲聖,濁者見之以爲淫”我把它既作淫書看又作聖經看,結論是:寫得很爛的黃書,書包拋得很無聊的自白書。要贊李敖是不可能的,因爲你贊不過他。他把上下五百年都給了自己了,你還能怎麽贊他?你罵李敖就太高難度。誰不知道,李敖最厲害的地方就是罵人?誰罵得過他啊?這部小說,第一感覺,就是大師性需要强烈,好玩著,看的不够就自己寫本色情小說。但是,大師罵功了得卻太坦白了,色情文字玩的就是意象就是若即若離就是想像與推敲,大師白白的文字沒有了想像空間還比不上街邊的愛情小說。若就要那個坦白嘛,那還不如直接看A片好了。坦白直接的,文字怎麽比得上圖像?第二感覺,色情小說寫著寫著發覺寫不好了,那還是做回本行吧,翻出歷史翻出中外名典,順道就寫寫李敖那了不起的人生觀愛情觀,色情小說變相成自白書。但是大師忘了錢鍾書的話了,喜歡那鶏蛋何必去見生鶏蛋的雞呢?就是要去看那只雞也必須去尋啊,那只雞自願走上了舞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思了……

上 床 上 床 做 爱

拜读此奇书是在大一,同宿舍的娜娜正在看书问之:娜娜,看什么呢?----上山 上山 爱好看吗?----不好看。其实就是上 床 上 床 做 爱那你还在看?----这可是黄书,咱学校图书馆能借到黄书容易么?。。。。。。。后来,貌似娜娜都没有看完,作为一本黄书,还不能被坚持读完。这真是一本黄书,深深深深的悲哀啊。书我读完了。表达了哪些人文关怀体现了什么情怀我真不记得了就记得那坐牢前搞了美女妈妈出狱后搞了美女女儿的猥琐男猪脚跟美女女儿去上美女妈妈的坟时说了一大串貌似情深实则猥琐的话时隔多年,让我在这个清晨回忆起还有严重的胃部不适感这本书在我眼里,就是一本猥琐男的YY神作而已。进一步证明了,猥琐男永远是猥琐男饱读诗书,胸有笔墨的猥琐男,还是猥琐男。,书中那个Z治人生跌宕起伏但是情场永远得意的男主人翁无疑就是意淫投影下的李敖自己。猥琐男永远在幻想,任何18岁至20多岁的文艺少女面对这样思想成熟内心强大博闻强识的男人,都是会被侃晕的。被征服的,无一例外。啊。我呸。要是我,该说,叔叔你话痨了吧?读了一万本书顺写唐诗倒背宋词的流氓,他还是流氓。外在的才华,掩饰不了骨子里的自大、狂妄、只爱自己的冷漠。好吧。我不喜欢李敖。你愿意喜欢你去喜欢吧。

一生情感和思想的梳理

我喜欢这本书,他面对最爱女子时尽力展现他的才思,即使在虚构的小说里。书中所谓的色情成份,和他在书里表现的思想和情感内容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本书是他一生情感和思想的梳理,最有利于系统地解读他。李敖有他刻意展示的张狂,也有他小心掩饰的真实思想和个性。抛开观点差异带来的情绪,也许更有利于解读他。李敖绝对不是个能够让人轻易看透的人。

关系

故事进行到最后又开始了新的轮回。但是我不认同这是一种乱伦的感情。按照李敖在书中的说法,这最多就是一种“恋父情结”或者是“恋祖父情节”。李敖的爱情观是纯洁的,是有力的,积极向上的。万先生即兴做的老和尚和小尼姑的诗是就是如此。读着这本书不由被他的幽默,他的睿智一点一滴融化在小说的情景之中,或者是掉书袋更为切确。他文思敏捷、成熟,也难怪他会得到大学生们的芳心。文如其人,第一次看李敖的小说,确实被他吸引了。但李敖又说认识他的人更喜欢听他说话。只可惜自己脑筋过于笨拙,没有直面这位大师的勇气,只能羡慕小说中的哲学系女大学生。


 上山·上山·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