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湖春夢》书评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1996-12-1
ISBN:9789570816389
作者:蕭麗紅
页数:314页

小世界里美丽的梦

不知道是不是萧丽红所有书中描写的情感都是这样的淡,会想念,但不会如琼瑶阿姨那样悱恻缠绵;会悲伤,但不会纠结至让人心痛;分开时会难过,但不会到活不下去自我伤害的地步。《千江有水千江月》里贞观终是放下了大信,《白水湖春梦》里,镇长女儿与那位老师,虽相爱,却还是在没有抗争的情况下放弃。所有的人事,感情都有一种超脱在里面,或许与书中弥漫的佛教氛围有关。贞观陪大妗出家,在寺院里最终打开心结,镇长女儿因为车上偶遇的僧人所看佛书而想明白一起。轰轰烈烈,为爱生为爱死的感情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大部分的感情求而不得是都会成为一个梦,一道伤痕,永远停留在爱过的年纪。不如看淡一些,失去爱,生命还在。

敷衍禅经

庶民的参禅,卑微又固执的。一本说教的书,它居然可以以低于你的姿态,一面头头是道地说教着,一面描写着那些人性里消逝许久的淳朴。让你丢亦不是,不丢亦不是。他们每一个人怀抱着白水湖生就的质朴和憨直,恪守着年老人的美德,他们骄傲着,活着。但是,他们却脆弱得一触碰到生命的弱处,便以大彻大悟状参禅离尘,俯视人世里这千秋万世劫难,悲悯,超脱。如果,人生可以这样以逃避对待;如果,佛偈可以这样牵强敷衍;人生即不可以被称为“生”,佛偈亦不可以被称为“佛”。何必一定要以大彻大悟的姿态,去结束一件令自己陷入难堪无助境地的事情?只要还有对人世的虔敬,佛便在心中。那里不是避难所,也不该有高姿态的说教。

为女子而书

这本书里的爱情处理思想是对千江有水千江月那本书里结局的注解。贞观的负气终究归于山河大地,投入一种大爱之中,从小我执中走了出来,纵带有遗憾,但故乡山水浓浓乡情可寄。铁梦看似对情感处理的清淡,但实则铁梦兜兜转转,难以释怀,看似情淡,实则深重,哪如春枝潇洒放的开。劈柴挑水的日子枯燥繁重,在她看来,哪有心底伤重,最后被月塘劝说重入尘世中来,也无非是让她直面自己的真实情感,去那红尘摸打滚爬一圈,再来体味佛禅清凉。 这是一本写给女子看的书,青春少女,多为情痴,将情系在一男子身上,实在太傻太愚蠢,为了男子的面子失了性命,作者书中也有述,女子当如大丈夫,自立于天地,身命慧命由天地承载,怎在狭窄情伤处憋气,纵,你侬我侬,也是春花有时,不久远,当需清醒,莫痴缠。

红尘闹热白云冷,都换作一场春梦

为了安安静静地看完萧丽红的《白水湖春梦》,我躲进了图书馆。本来是带在身边,趁坐车的时间看的,看了一半就觉得做错了,这书必得安安静静一口气读完才好。于是,下了车,家也没回,就躲进图书馆去。这冬日午后,暖阳正好,梅花也在窗外一点点地开了。还记得初读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情景,真是读后久久不能呼吸,觉得那书里人、事、物、情样样都好,清清淡淡的,却都是至善至美。于是此回台湾之行,再买一本《千江有水千江月》繁体字版,送予糖MM。此时书架上,恰并排放着萧丽红另一本作品《白水湖春梦》,我依稀记得萧的作品简体字仅引进了《千》一本,便立即纳入购物袋中。书后录台大教授评《白》一书,起句即引郑愁予诗:“自从有了天窗,就像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此言正好,《白》书恰如这一扇天窗,为我们打开了“忍不住的春天”。《白》书仍用萧丽红熟悉的家乡俗语(其中不少普通话罕用文字,不得不在书中另外加注),讲述白水湖一乡三代人生活、感情的零零种种。读罢让我再悟方言在中国语言史中重要地位,尤其南方诸语,其文白间杂的程度之多,生生给文字平添一层古朴的哀愁。而此回,萧丽红在乡里邻人的琐碎生活中,暗藏一大历史、大事件,即日据时代结束后的台湾,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流血事件“228浩劫”。在这个大事件中,白水湖的一位老师和一个医生突然失踪,他们的“蒸发”给他们的家人、后代造成了不能弥补的痛苦。村中所有的人都在各自平淡的日子里生活着,可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言说的痛苦。给人看相的相士,有一天顿悟,把名字改成“不来”,从此再不给人看相算卦。他自知人生就是没有终止的轮回。杀猪的心里比猪苦,接生婆看破爱恨情仇,一代代人走进这“无尽的春华”“无尽的梦中”,又都在用自己的一生默默抗争。小学校长的女儿和从小失踪了父亲的小学老师萌生了爱意,可是两个人都知道这是没有结果的痴梦。见了面不能讲,信不能写。只在女人决定要听从父母之命的时候,偷偷约着在几里外的小电影院看了场电影,散场后,男的用自行车载了女的一路,最后互相道一句珍重。两个人的心就此平复,因为除此以外,怎么做都是痛苦。这小村庄,几家人,男男女女都是极普通平常的,却是每一个人都有超出市俗的高贵品质。在集市上,在小巷里,在村口,在海边,生生世世、人生百味都鲜活而平静地摆在你的面前。而你回头想来:哦,原来它们都是有道理的。文学不能离开人生,人生也少不了文学。《白水湖春梦》让我们再次审视人生,咀嚼文学。

天气晴

白色封面,右上角是水墨的小块湖水与随意的木栅栏,银白色的白水湖如同她本身那般,纯净之中也夹杂了一些灰尘,橙色的春天好像是春枝家里开放的花朵,“五月天,夜合和含笑当季,两下开得无顾身和命”,而那一抹墨绿的梦,让这世间的万物,都在春来春去之中轮回重生。直到今日,终于拿到了这本《白水湖春梦》。萧丽红沉默了十六年之后,仍旧写的世间男女,仍旧是佛缘禅意。在又过去了十三年后的今天,辗转多遍,从一个宜兰的豆油那里购到,其实是1996年初版的第十五刷。我感叹于他(她)对于书籍的珍惜,仍旧是白白净净,只是由于时间的侵蚀有一些泛黄,倍有历史感。看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才看了两百多页其实一点都不符合我阅读的速度,然而这实在是有些困难。繁体,竖排,完全有如线装古书。年前看《未央歌》的时候,由于鹿桥的坚持,黄山书社的版本也是繁体,不过仍旧是我们习惯的横排,所以即便是一开始有点不习惯,等疏通了繁体字后便很快读完。我想,这算是彻底颠覆了我的阅读习惯。最近看现代中国文学史,说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对于废除文言文和繁体字,采用简写字和白话文的事情,至今似乎有了更多的趋异之声。然而,我以为,统一文字是好的,让老弱妇孺都能看懂能书写是好的,只是“废除”一说就有些极端,让我们的现在突然丧失了那么多原本其实很美好的故事。冷天气一直没有离开,刚刚给小表妹发信息,她告诉我明天班主任要带他们班去省博。我想起当年去省博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大厅收集了所有场馆的宣传单,最后一大摞现在还在书架上放着。记得高中历史书上说起越王勾践剑,印象中以为一定是长而帅气的佩剑,看到后大失所望,居然只有五十五厘米,不过也确实很漂亮。说起来,我也应该出去走走,来了武汉四年,好像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就一直自以为是地自己存活着。姑姑说我从初中之后就再也没有长过,好像也长不大了。哦,姑姑,错了。那个时候在家里找到一本《童年》,看了个开头就再也没有读下去,一直就只能记得阿廖莎看着他爸爸的尸体,什么都没有明白。前几天在旧书店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下来一本,用了一个下午时间看完,原本很怵苏俄文学的我也爱上了这个孩子,爱上了那个外婆。外婆对“我”说:“廖恩卡,我的孩子,千万记住,别去掺和大人的事!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研他们呢,你还没有接受考验,你要按孩子的想法生活。等上帝来开启你的心智,指导你该做什么,带你走那该走的路。”而外公说:“你到人间去吧。”于是,我就来到了人间。今天晚上看到月亮,或许明天能天气晴呢。

白水湖春梦

这本书是台湾女作家萧丽红的,萧是胡兰成的弟子。很奇怪,同样的文风,大概因为胡是男人的身份,所以我始终觉得有些妖异。换成萧的手笔,我便觉得细腻缠绵,读完了,很是有种余香。这是很久之前的笔记了,现在翻出来除了凑数,也是因为觉得自己许久不曾这样细致的看过一本书,快餐般的消化,然后也和快餐饭盒一样不好消化。可以悠闲的看书,不为了压力写一篇什么,是一种满幸福的状态。 最初看白水湖春梦,因为实在不太懂得闽南方言,所以每每看不了几个字就放下了。今天想了一个办法,看书的时候听苏州评弹,果然有用。吃过午饭,泡了一壶普洱,日子简直不能用舒坦来形容了。这个故事我讲不来,细细碎碎的,象所有的村子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每个人自恋的地方不一样,我一直觉得自己声音好,看到书里说: 声音好的人,说明前一世没有恶口骂人。心里颇觉得安慰,我今世也是不恶口骂人的。虽然最近一直被批评言辞太过直接。但是现在努力反省,希望回复那个温柔恬静的我,而不是现在貌似清醒理智明察秋毫的巫婆。书里的阿婆说:十个男人里有七个不懂什么是情爱,男人是求偶时期的动物。我屡屡说到情爱,莫说男人,女人都要摇头的。社会其实没变,爱情仍然是奢侈并遥不可及的东西,人类多现实啊,情爱是吃饱穿暖还要有闲情之后才能去想的奢侈品。伊又讲:  「我七、八岁时,常追阿嬷去寺里,听经、念佛都有,一个很老的和尚师父看我一眼,说一句:情重,得女身;受苦,没药医!」  「到三十岁以後!我有想过,是不是无情就免受苦,但照我看来,无情的人,并不是真正放开,她是绑在另一种我执,有我,无人。自己一点利益,高过任何人的死活,那种人是受另一种苦!」  「所以是一人苦一项,各人受各人的苦楚!」是啊,各人受各人的苦。做了一个梦,不知为什么,一个人有什么很急迫的事情般很匆忙的穿衣穿鞋出门,在街上走了许久突然停住了,忘了自己做什么要出来? 很茫然的站着,想了很久仍然不得要领。梦醒后,一时间不知道是什么时辰,也不知道温度。只是一个人,由里向外散发着寒气。我找出厚毛衣 套在身上,仍然是冷。人生路上,十段路有九段是我们与自己的影子同行的。昨天晚上我去7-11买电话卡,回来时一个人走在路上,听到身边路过的女生叮叮的高跟鞋脚步声,但是我听 不到自己的脚步声,突然有点惶恐,可怎么是好呢 。仔细看看,影子还在,多多少少安下心来。没有人的时候,脚步声和影子,让我知道我是真实存在的。日子过得很忙碌,两个星期,似乎不分昼夜的过去了。 我终于戒掉了喝醉后哭泣的毛病了,但是一如既往的沉睡不醒。wave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我自顾睡着,没人叫我的话,恐怕是可以睡到地老天荒的。

给在世间受伤的

繁体、竖版、台南方言。这些都可以成为我在阅读此书中的巨大障碍,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这种障碍的感觉却并不明显。因为萧丽红不疾不徐的叙述,透过对话、人物转换,画面从容地展开,人物缓慢地蜕变,时间细沙般流逝……这不是一本让人追求阅读快感的小说,也不是玩弄结构和叙事方法的小说,它慢,慢得有理有据,它还土,土得地地道道。它的惯常节奏是这样的:两个人,或者几个人,碰了面,慢悠悠地道出几句对白,做了几桩家常事情,白水湖边的众生相的某处便轻轻揭开,随后,袅袅停止,余韵无穷。下一段文字,便是许多年以后。这般几番跳跃辗转,白水湖的居民都登场出现在我们眼前,白水湖边的居民也已经传承了三代,其间,有痛苦,有欢愉,有突然的分离,有残缺的圆满,时间就像水波荡漾那样悄无声息地流转,只是脚下依然是白水湖的这一片土地,那些庸常的温暖、纷扰和盼望都如同往昔。我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慢,并通过这种慢悠悠的摸索,触碰到了那仿若无力却最是有力的悲悯和宽恕。在《千江》中,主线是一段“情”,大信和贞观,相遇相知到分离;在《白水》中,主线却是“无情”,不过这个无情却是“看似无情却有情”,一个又一个登场的女人,被告知“男人是不懂情爱的”,但是正是因为有困惑和执着,所以才需要被提点。他们生活在尘世之中,不能摆脱男女情爱带来的欢愉、烦扰和伤害。萧丽红写“情”,倒不如说她写的是那些情海红尘中沉浮的女性。在书中,男人可能脆弱、蒙昧、无情,或者他们被命运冷酷地掳走。面对伤痛,女人是不动声色的留守者,面对不可期的未来和无处声告的冤屈,撑起这篇残破天空的是女人的韧性;春枝和苍泽,这一份从纯净的心底升起的无可指摘的感情,却因为前世孽缘注定找不到双全之法,也是女人的大智慧,让春枝挥剑斩情丝。她书中的女人,永远默默承担了一切伤痛,并且能够坦然原谅、接受。她们明显体现了“水”的特性,沉默、善良、宽恕,永远是他人最后的港湾。我会感叹命运对她们并不公平,然而公平,也并非她们的希翼。她们未曾计较这个世界,亏欠了她们多少,她们受伤,却成了世间的安慰。萧丽红这一次想写的,是“大爱”,落地无声,泽被苍生。佛理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书中伤痛的解答。在《千江》中,贞观和大信分开后,那颗空荡荡惶惶然的心,在碧云寺声闻贪嗔痴之苦而渐渐笃定,因观看飞蛾挣脱茧而放下执着。在《白水》中,铁梦在庙中的一段几乎是贞观那一段的翻版,佛理更是穿插在全书各处,不仅是最痛处的安慰和最终的解脱,也成为日常生活的智慧闪光,甚至塑造了陈棋这么一个佛理在尘世间的“代言人”。过的是俗世中的日常生活,却和超脱世间的佛理遥遥呼应。出世入世之间,爱欲了,怨憎解,生命传续,白水湖沧海桑田,唯一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的未竟春梦。萧丽红的叙述清洁、明朗,虽然在《白水》中沿用的对话多俚语,清雅之中却更多生动。不足的是,我总觉得萧丽红欠缺了一种冷静和节制,就像在《千江》中,她着迷于故乡的美和风土人情,便在对话和书信中都不厌其烦地描摹和叙述;在本书中,则是难掩对佛理的热爱和寄托,一次次地描写一次次地解释,难免让人有过犹不及之感,仿佛陷入了某种狂热的自说自话。不过,她却总能打动我,就像那些执迷不悟和恍然大悟都如此熟悉,就像痛苦虽然恒常,但是安慰却并非遍寻不着。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写给——在世间受伤的”。就像一个多月以前我坐在湖边,看着那些水波荡漾和水雾蒸腾,忽然想起几百年前的古人看见的景色和我看见的,应该没有太大不同,忽然觉得被安慰。世间给人的伤害,如何才能得到安慰呢?我想了一下,那大概是——心头坚定的确信,以及,脚下不移的土地。

白水湖春夢

白水湖春夢,我沒想到它是這般沉重。一開始那麼溫暖的家長里短,慢慢就變成一些傷感的命運的描寫。女性的地位、人間之苦、輪回、佛、世俗、業障,甚至臺灣二二八事件。我很佩服作者,因為要寫愛情的主題,很多人都會寫,所以何以笙簫默之類我覺得它真的是哄十二歲小女生的。但蕭寫愛情,親情,鄰里之間等等等等,很溫柔軟綿綿式的描述,卻能讓人沉浸其中久久才回過神來。我未感受過這樣有人情味的社會。她寫的愛情很遺憾,比如春枝和蒼澤,春枝給蒼澤打電話約好下車見面那段我真感動到,多純樸的男女感情。他們認識多年,彼此已有好感,之前曾說過話,然而統共不知道有沒有十句,春枝撥過去找他,蒼澤聽到是她,也認真在聽,又聽得那辦猶豫了下,就說:“沒事,值班的老師吃飯去了,就我一人。”他倆都沒有牽過手,沒有一起看過電影,但他卻知道體貼地照顧她的感受。我覺得他是個暖男。雖然我不懂二二八為什麼讓他們不能在一起,有一個校長父親,和蒼澤一起,蒼澤會受到傷害,春枝絕不能和蒼澤在一起,這些我不是很懂。那晚他們看完電影,一起散步,末班車來了,蒼澤說:你上車吧,我看著你離開。春枝上車了,就表示他們從今往後就不可能在一起了。那種遺憾,一點不比愛得天荒地老卻被棒打鴛鴦的弱。四十九歲的蒼澤回想,知曉春枝為他的一生和前途所做的犧牲。當時的他也只是照常上班,後來認識現在的妻子,喜結連理,而春枝是否內心痛楚?不能和自己喜愛的人牽手廝守,但為了他選擇了放棄。除了愛情,蕭可不像一般愛情小說寫什麼富二代被仇家下套變成窮小子之類的陰謀。白水湖那裡的女性很傳統,一生都奉獻給丈夫孩子家庭,她們不為自己活著。可悲。不免為之慨歎。書裡這些女性都嫁得還好,丈夫疼愛,婆婆達理,但並不排除真實的白水湖就沒有不幸的家庭吧?男人女人感到了世間的苦。我覺得是因命運帶來的苦吧。就像文末說的:“季節真的在轉換,氣候日漸溫暖起,春天是真的到來——但春天也會再走,在來、去流轉間,他、他們的心上輕放著,許多祖先們做過,卻沒有做完的未竟春夢。”他們一直在做夢,希望將來越來越好。春天即是希望。那個二二八事件也發生在春天,正是帶給人希望的時節。它毀了一些人的夢,改變了很多人,但日子一天天過著,時間向前推移,他們生活著,希望著,仍然在春天在未來做著夢,夢裡越來越好。全文在那樣氤氳的氣氛裡,似嘮嗑般的故事裡,最後給人恍然大悟般的一竅:哦!生活,還是這樣繼續!祖祖輩輩,一代一代!春天年年到來!希望依然在!講真,我以為這是多麼輕鬆的一本書,也許如家有兒女般的輕鬆愉快吧?沒想到它那麼沉重!它寫了多少個人的人生!

道是无情却有情

在对的时候遇见对的书,勘似在对的时候遇见对的人。若不是近来爱读佛经,这么一部满纸方言与佛理的书想来是难以接受的。若不是当初先读了《千江有水千江月》,断不会把萧的三部书全部读完;若是错过,却是何等可惜!如果说前面两部还是停留在文字的质感与叙事的节奏,这一部则更象是在说禅。中国人对传统的回归,是决绝而一发不可收拾的。单说这佛理禅意,只消开个头,顿让人生出豁然开朗之心,年过花甲的她才有这样一本书,绝非偶然。三本书分别写于77、81、96年,一本比一本情寡、心静,淡到极致便是清冷了,却又雅、又不失温情、让人心生欢喜,真真象梁武帝当年说的那句“心无也刹那而登妙觉”。阿盛评萧丽红的一句“打滚一场,浑身无泥”,好犀利。“具有这般人格特质的作家,鲜见........等闲或非等闲之人皆学不来的......因此她的作品我至少都读过两遍。”嗯,等得空了,必也将她三部书重读一遍,现今还有几人写书用心如是的了。书中语言是越发精炼了,捡拾几句喜欢的:如此——天烏、天白;天光、天又暗,日子這般過去,一手囝仔也大喽!人生際遇裏,所有人類一時不能處理的百般難題,到頭來不是全丟給時間這厮去解決的嗎?男人,反正不是許漢文,就是莊子。鄭微婉答“爲何出家”:簡單一點,是要跟佛去學做大丈夫的事!複雜嘛?就是有地球以來,生命所有面臨過的問題,一次解決!人如果能知:世間人爭破頭搶著要的那些,其實不重要,那真正要緊的,反而棄置路上,被自己踐踏而過!如果知曉這些,人會大哭,但人無知覺;每日的勾纏、爭鬥、奔馳、紛擾......所有的聰明、巧計,代替了大拙大能——不知年已花甲的萧丽红,还能否带给我们惊喜,翘首以盼!

春恨秋成

萧丽红写下《千江有水千江月》后,十五年没有出新作品。很多人从青年等到中年,终于看等到了《白水湖春梦》。 传闻萧丽红是胡兰成的弟子,不过私以为,萧丽红的文笔和气度远在胡兰成之上。萧丽红笔下的台湾小村镇,山川灵秀,人物俊朗,俗语俚语用得浑然天成,其作品常被人赞有《红楼梦》遗韵。我最爱萧丽红的,是她文章中无法复制的灵动与纯净,较之《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唯美轻灵,《白水湖春梦》则更厚重、宽广。第三期枣读黎简大人曾推荐过《千江有水千江月》。 这本三百余页的小说讲述了台湾一个小镇半个世纪三代人起落悲欢的生活。扉页上一行“写给在世间受伤的”给这本书定下舒缓的悲悯情怀。小镇上两个青年才俊在台湾“二二八事件”中突然消失,给两个家庭几代人心里留下无法弥合的伤。他们后代的爱情,在弥漫的伤痛里悄然静默地发生、结束。无疾而终的爱情经过时间的洗礼成为心头一种寄托和救赎,在世事变迁中折射出凄美纯净。冰冷的白骨却无法容忍被美化,政治迫害阴阳两隔导致几代人的人生悲剧比有情人无法成为眷属更刺痛人心。 这是一个沉痛的故事,萧丽红却把寻常的柴米油盐写得异乎寻常的美,大段大段的方言对白让整部书如同一首长长的台湾国风。小说从菜市场写起,菜市场如同一个大舞台,买菜的人如演员一个个登场。萧丽红的描写着实写实,买菜人卖菜人之间几角碎银的推让、缺斤少两的纠纷,一个菜篮子写出一个家庭,众生百态纤毫毕现。政权的更迭亦从菜市的兴衰中不动声色地显示出来。白水湖镇上十多年前的故事,几十年后发生的故事,就在小小菜市场布下草灰蛇线。邱永昭在一个清晨被人带走,再也没有回来,十多年后他的儿子邱苍泽子承父业,在他曾任教的小学执教。邱苍泽意外得知一个学生的祖父黄润和自己的父亲同时失踪,再也没有回来。两个家庭经历着相同的劫难,却因着两位母亲性格的迥异而让两家资质同样优秀的后辈的命运迥异。邱永昭温柔的妻子用仅存的微弱的气息默默将孩子送上大学,黄润刚烈的妻子坚持不让两个天赋极高的儿子继续升学,两兄弟一个学木工,一个学电工,每日静默做着养家糊口的事,只字不提过往。纵然政治控诉,萧丽红的文字也表现得如此平实内敛,没有诋毁与嘲讽,没有意识形态的装饰,几十年悲喜哀乐交付耳口言说,用两个家庭的日常生活来表示,字字句句有种直见性命的力量。 不长的小说,写了三代人的爱情。大多数的爱情没有明显的开始结束,就在身不由己的生离、死别、世事变迁中湮灭。来时无声,去无痕。小说中最美的一段是邱苍泽和春枝之间心照不宣的爱情。苍泽和春枝两人从小相识,在同一所学校念书,在同一个学校教书,却都不敢表露心迹。爱情隐忍顽强地悄悄成长,碍于家庭环境的殊异却只能放弃。这个桥段不能简单粗鲁地归为门第偏见导致的爱情悲剧。可以预见这段感情不能被家长接受与祝福,可以预见这段感情将受到百般阻挠,而苍泽和春枝亦都是极为孝顺的人,如果以割裂亲情为代价,心内必然有悔恨。年过不惑的苍泽,忆起春枝时,整颗心是未曾有过的清澈,这一生一世,感念她。她不拆毁他周围的世界,竭力让他在浩劫之后好不容易换来的宁静中平和地生活。而她,则选择远嫁他乡,用离开的方式保护受过伤痛的苍泽的心。全书最美的一段描写是春枝不堪相思之累向姐姐倾述对苍泽的感情后,决定留半天时间做真正的自己。“月亮从头顶照下来,二人的身影,忽的重叠,忽的分开……春枝脱下鞋,在细沙的田埂上开心地奔跑,风不断地把春枝的裙裾吹来出去……”二人就这样走在月色下,时常静默无语偶尔低声说话。心意不用言明彼此早已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没有伤,更多的是宽谅与理解。看这本书,似乎有一种温柔绵长的力量,让心卸下形役,放下过往,轻柔地舒展。 不管是感情遗憾,还是政治劫难,萧丽红都喜欢用佛法的宽大去化解。《千江有水千江月》中,面对无疾而终的感情,贞观在两年之后从佛家偈语中重获得内心的平静与释然。《白水湖春梦》中,佛法则成了所有世间受苦者唯一的救赎。并非每个人都出家,然似乎幸福宁和的人心中自有佛法。全书贯穿着浓厚的因果相报、六道轮回的观念。但萧丽红笔下的佛门并非俗世的避难所,将一切不如意恣意发泄,而是面对自己的本心,日日自省,梳理自己的小情绪,对世间事物单纯地热爱与付出。书中描写的尼姑庵生活,众女子皆有一颗旷达与博爱之心,亦非避世,而是实实在在地热爱衣食住行的劳作。人生如梦,却并非了然无痕。这或长或短的岁月,陪着自己走过的,是勇气、善良、坚韧。

萧丽红·春梦无尽

今年三月,读《白水湖春梦》。阅读中,恍然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九六年,《白水湖春梦》始在报纸副刊连载,距作家广受赞誉的名作《千江有水千江月》已有十五年。十五年中。等得不耐烦的人们已经三两散去,有人在心里嘀咕“江郎才尽啦。”《白水湖春梦》一出,闲碎言语如鸟雀惊散,人群又围拢了来,皱着眉头读了又读。看热闹的,和真心喜爱的,都有点皱眉。因为,一整个白水湖小镇,都是用地道台语来描摹刻画,叙述精简、苍劲,对白活泼、传神,却也因浓浓的“台南味”让我们这些台湾以外的读者,有些理解障碍。然而,障碍也是一种奇异的引导,只要耐心读到第十页,眉头自然一舒,眼前豁然开朗,一个鲜活的白水湖小镇庶民世界就在文字中展开,所有习语俗辞都不再是碍脚的石头,而是太湖石一般的无限风景,堆涌到跟前,亲切、直见性命。行文一行一行下去,渐渐一个个小镇居民都鲜明复活——善良的卖菜妇锦菊、邱家媳妇素却、富太太江瑶珠以及富贵不露相的女人黄金印,女人以小小菜市为舞台,第一次集体亮相。她们摇曳生姿,简直是庾信赋所说的“树里闻歌,枝中见舞,恰对妆台,轩窗并开,遥看已识,试唤便来。”白水湖的男人们,却是各个零落登场,命运显然用大力在捶打他们。小镇知识精英黄润医师、国小校长邱永昭,在十年前一个清晨被绑架,继而失踪。这梦魇般的事实不仅给两个家庭带来无尽苦痛,更成为白水湖人人头顶上的阴影。而一心求财的中年男人金策,已触到命运无常边角,对金钱起了阑珊之意;比他看更透的是陈棋,长年以风水堪舆为生,不经意窥透尘世生死,直嚷“不来这世上”,要走入四大皆空处。白水湖的好男好女,是邱永昭的儿子苍泽,是黄金印的女儿春枝。他与她,仿佛白水湖水湄的芦苇,清新而不带尘世气息,一点一点靠近又无奈分离。故事开头潜伏着的阴影,正要覆盖他与她的情路——父亲当年被军警带走,令邱家陷入不清不白无可声告的痛苦境地,春枝父母一如常人,不愿女儿嫁入这样家庭,他们的爱在现实中没有通向婚姻的可能,遂触礁。春枝只有一个从台南返回的下午是自己的,她邀约苍泽做了期待已久的事:一起对坐晚餐、看电影,一起在电影散场后,走一段无言的白沙小路——“月色当好,他们却在这个近乎荒凉的小村庄里,谈着这式没人有过的恋情。”自行车共载这俩人,行过月光下的路。不得不说,两人都是善良而不忍拂逆父母之人,若成全自己二人幸福,双方父母必心生怨怼。或许他们要努力维护的,是共同的故乡小镇,愿此古老生养之地,斯土斯民,不起风波不结仇隙。当春枝在爱人的注视中脱鞋小跑,她暂时忘记了母亲托她办理的钱财证明,享受瞬间的自由和无限幸福。儿女恋情如此短暂,再不是故事的重心所在。萧丽红沉寂十五年,要写的绝不是一部爱情小说,她以多视角全景式的叙述努力呈现烟火气息的小镇庶民生活中三代人的命运沉浮,“二二八”事件后的政治迫害是历史背景,但也不是主题所在。为等到真相大白,普通人的努力、坚韧、不离不弃,才是回旋全书的主题旋律,它含蓄、低回、隐忍,令人泫然欲泣。表面看来,字里行间是饮食男女、晨炊暮饮、一粥一饭的寻常日子,它却是一部百姓生活的史诗,其间穿插着佛理禅机的引句、独白、对话,与世俗生计的描摹交织相映,互隐互现,是超凡彼岸对红尘此岸的观照和提升,怨、憎、爱、恨,都在人心了悟中消弭了痕迹,如同那沧海桑田变化中已成沼泽地的白水湖。事实上,到小说末尾,老去的苍泽与学生铁城在被害的父辈墓前相见,两人才第一次谈到了白水湖这名字的来历。远古可能是个巨泽大湖,如今却是小树苗乱长着的半干半湿的沼泽洼地。伴湖而生的小镇百姓,也得领受这无可更改的时序变迁,心上的春梦,与祖先筚路蓝缕来此生存时所怀的愿想,本质同一。当政治风暴过去,不变的仍是“他们心上轻轻放着,许多祖先们做过,却也没有做完的未竟春梦。”小说的语言,也许有着十五年的磨砺,再不似《桂花巷》的些许红楼味道,也不是《千江》的明婉美好,一变为沉潜后刀刃新发于硎的精准锋利,叙述简短明快,没有文艺化的长段描写或心理分析,对白尤其能体现台语的古雅、凝炼,台语源出闽南语,习语俗话中,都有古老语言的余韵,生动风趣,如果用一般文学语言来写,别的不说,单这篇幅就不知要长出多少!这样的语言,为故事内容提供了最完美的形式,两相谐和,白水湖镇百姓的烟火世俗人生,真是如在眼前、如闻耳边。反复阅读,也无厌倦。


 白水湖春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