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湖春夢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1996-12-1
ISBN:9789570816389
作者:蕭麗紅
页数:314页

作者简介

一個小鎮,許多飲食男女,過著平常或不平常的日子,半個世紀,三代人起落悲歡、浮沉笑啼。蕭麗紅以她特有的舒緩而優雅的敘述方式,描繪這些人的喜怒哀懼愛惡欲,同時汭入刻畫人生的變或不變的情義-執迷或了悟、低眉或吐氣、不仁或願意…。從世俗面來看,《白水湖春夢》是一組史詩,長長短短的詠嘆調串合了五十年的「庶民風」,這是台灣的國風,三代人用血淚譜出來的民謠。而這小鎮「白水湖」,究竟已不限定於嘉南平原西北方的布袋,它是庶民集體記憶中的代表性地點,它可以轉換至恆春、車城,也可以轉換至蘇澳、淡水。
從超凡面來看,《白水湖春夢》全方位的敷衍了一段禪經:「說一切有悉皆如夢。說諸欲樂無有的滋味。知諸眾生皆無有我。知一切聲悉皆如響。知一切色悉皆如影。」所謂春夢,正是無盡春華無盡夢,幾人陶醉幾人醒,堪憐眾生,總是「繩愛尋先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難。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平生被眼瞞。」
世俗的與超凡的,庸凡的與高貴的,在蕭麗紅筆下交揉相容,毫無衝突矛盾。沉潛悠久,原來是有道理的。不論是讀《白水湖春夢》或讀蕭麗紅這人,我的感覺同是:打滾一場,渾身無泥。
具有這般人各特質的作家,鮮見。自《桂花巷》以至《千江有水千江月》以至《白水湖春夢》,蕭麗紅此一特質都自自然然滲透在文字中,等閒或非等閒之人皆學不來的,也因此我極貴重蕭麗紅的作品,也因此她的作品我至少都讀過兩遍。

内容概要

蕭麗紅
1950年生,嘉義布袋鎮人,目前專事寫作。曾以《千江有水千江月》獲聯合報長篇小說獎,並入選文建會中書西譯計畫。代表作有《桂花巷》、《千江有千江月》、《白水湖春夢》等書。


 白水湖春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不知道是不是萧丽红所有书中描写的情感都是这样的淡,会想念,但不会如琼瑶阿姨那样悱恻缠绵;会悲伤,但不会纠结至让人心痛;分开时会难过,但不会到活不下去自我伤害的地步。《千江有水千江月》里贞观终是放下了大信,《白水湖春梦》里,镇长女儿与那位老师,虽相爱,却还是在没有抗争的情况下放弃。所有的人事,感情都有一种超脱在里面,或许与书中弥漫的佛教氛围有关。贞观陪大妗出家,在寺院里最终打开心结,镇长女儿因为车上偶遇的僧人所看佛书而想明白一起。轰轰烈烈,为爱生为爱死的感情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大部分的感情求而不得是都会成为一个梦,一道伤痕,永远停留在爱过的年纪。不如看淡一些,失去爱,生命还在。
  •     庶民的参禅,卑微又固执的。一本说教的书,它居然可以以低于你的姿态,一面头头是道地说教着,一面描写着那些人性里消逝许久的淳朴。让你丢亦不是,不丢亦不是。他们每一个人怀抱着白水湖生就的质朴和憨直,恪守着年老人的美德,他们骄傲着,活着。但是,他们却脆弱得一触碰到生命的弱处,便以大彻大悟状参禅离尘,俯视人世里这千秋万世劫难,悲悯,超脱。如果,人生可以这样以逃避对待;如果,佛偈可以这样牵强敷衍;人生即不可以被称为“生”,佛偈亦不可以被称为“佛”。何必一定要以大彻大悟的姿态,去结束一件令自己陷入难堪无助境地的事情?只要还有对人世的虔敬,佛便在心中。那里不是避难所,也不该有高姿态的说教。
  •     这本书里的爱情处理思想是对千江有水千江月那本书里结局的注解。贞观的负气终究归于山河大地,投入一种大爱之中,从小我执中走了出来,纵带有遗憾,但故乡山水浓浓乡情可寄。铁梦看似对情感处理的清淡,但实则铁梦兜兜转转,难以释怀,看似情淡,实则深重,哪如春枝潇洒放的开。劈柴挑水的日子枯燥繁重,在她看来,哪有心底伤重,最后被月塘劝说重入尘世中来,也无非是让她直面自己的真实情感,去那红尘摸打滚爬一圈,再来体味佛禅清凉。 这是一本写给女子看的书,青春少女,多为情痴,将情系在一男子身上,实在太傻太愚蠢,为了男子的面子失了性命,作者书中也有述,女子当如大丈夫,自立于天地,身命慧命由天地承载,怎在狭窄情伤处憋气,纵,你侬我侬,也是春花有时,不久远,当需清醒,莫痴缠。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庶民的参禅,卑微又固执的。
      
      一本说教的书,它居然可以以低于你的姿态,一面头头是道地说教着,一
      
      面描写着那些人性里消逝许久的淳朴。让你丢亦不是,不丢亦不是。
      
      他们每一个人怀抱着白水湖生就的质朴和憨直,恪守着年老人的美德,他
      
      们骄傲着,活着。
      
      但是,他们却脆弱得一触碰到生命的弱处,便以大彻大悟状参禅离尘,俯
      
      视人世里这千秋万世劫难,悲悯,超脱。
      
      如果,人生可以这样以逃避对待;
      
      如果,佛偈可以这样牵强敷衍;
      
      人生即不可以被称为“生”,佛偈亦不可以被称为“佛”。
      
      何必一定要以大彻大悟的姿态,去结束一件令自己陷入难堪无助境地的事情?
      
      只要还有对人世的虔敬,佛便在心中。那里不是避难所,也不该有高姿态的说教。
  •     一切有悉皆如梦。但尽凡情,不作圣解。
  •       今年三月,读《白水湖春梦》。阅读中,恍然觉得自己已经老了。
      
       九六年,《白水湖春梦》始在报纸副刊连载,距作家广受赞誉的名作《千江有水千江月》已有十五年。十五年中。等得不耐烦的人们已经三两散去,有人在心里嘀咕“江郎才尽啦。”
      
       《白水湖春梦》一出,闲碎言语如鸟雀惊散,人群又围拢了来,皱着眉头读了又读。看热闹的,和真心喜爱的,都有点皱眉。因为,一整个白水湖小镇,都是用地道台语来描摹刻画,叙述精简、苍劲,对白活泼、传神,却也因浓浓的“台南味”让我们这些台湾以外的读者,有些理解障碍。
      
       然而,障碍也是一种奇异的引导,只要耐心读到第十页,眉头自然一舒,眼前豁然开朗,一个鲜活的白水湖小镇庶民世界就在文字中展开,所有习语俗辞都不再是碍脚的石头,而是太湖石一般的无限风景,堆涌到跟前,亲切、直见性命。行文一行一行下去,渐渐一个个小镇居民都鲜明复活——善良的卖菜妇锦菊、邱家媳妇素却、富太太江瑶珠以及富贵不露相的女人黄金印,女人以小小菜市为舞台,第一次集体亮相。她们摇曳生姿,简直是庾信赋所说的“树里闻歌,枝中见舞,恰对妆台,轩窗并开,遥看已识,试唤便来。”
      
       白水湖的男人们,却是各个零落登场,命运显然用大力在捶打他们。小镇知识精英黄润医师、国小校长邱永昭,在十年前一个清晨被绑架,继而失踪。这梦魇般的事实不仅给两个家庭带来无尽苦痛,更成为白水湖人人头顶上的阴影。而一心求财的中年男人金策,已触到命运无常边角,对金钱起了阑珊之意;比他看更透的是陈棋,长年以风水堪舆为生,不经意窥透尘世生死,直嚷“不来这世上”,要走入四大皆空处。
      
       白水湖的好男好女,是邱永昭的儿子苍泽,是黄金印的女儿春枝。他与她,仿佛白水湖水湄的芦苇,清新而不带尘世气息,一点一点靠近又无奈分离。故事开头潜伏着的阴影,正要覆盖他与她的情路——父亲当年被军警带走,令邱家陷入不清不白无可声告的痛苦境地,春枝父母一如常人,不愿女儿嫁入这样家庭,他们的爱在现实中没有通向婚姻的可能,遂触礁。
      
       春枝只有一个从台南返回的下午是自己的,她邀约苍泽做了期待已久的事:一起对坐晚餐、看电影,一起在电影散场后,走一段无言的白沙小路——“月色当好,他们却在这个近乎荒凉的小村庄里,谈着这式没人有过的恋情。”自行车共载这俩人,行过月光下的路。不得不说,两人都是善良而不忍拂逆父母之人,若成全自己二人幸福,双方父母必心生怨怼。或许他们要努力维护的,是共同的故乡小镇,愿此古老生养之地,斯土斯民,不起风波不结仇隙。当春枝在爱人的注视中脱鞋小跑,她暂时忘记了母亲托她办理的钱财证明,享受瞬间的自由和无限幸福。
      
       儿女恋情如此短暂,再不是故事的重心所在。萧丽红沉寂十五年,要写的绝不是一部爱情小说,她以多视角全景式的叙述努力呈现烟火气息的小镇庶民生活中三代人的命运沉浮,“二二八”事件后的政治迫害是历史背景,但也不是主题所在。为等到真相大白,普通人的努力、坚韧、不离不弃,才是回旋全书的主题旋律,它含蓄、低回、隐忍,令人泫然欲泣。表面看来,字里行间是饮食男女、晨炊暮饮、一粥一饭的寻常日子,它却是一部百姓生活的史诗,其间穿插着佛理禅机的引句、独白、对话,与世俗生计的描摹交织相映,互隐互现,是超凡彼岸对红尘此岸的观照和提升,怨、憎、爱、恨,都在人心了悟中消弭了痕迹,如同那沧海桑田变化中已成沼泽地的白水湖。
      
       事实上,到小说末尾,老去的苍泽与学生铁城在被害的父辈墓前相见,两人才第一次谈到了白水湖这名字的来历。远古可能是个巨泽大湖,如今却是小树苗乱长着的半干半湿的沼泽洼地。伴湖而生的小镇百姓,也得领受这无可更改的时序变迁,心上的春梦,与祖先筚路蓝缕来此生存时所怀的愿想,本质同一。当政治风暴过去,不变的仍是“他们心上轻轻放着,许多祖先们做过,却也没有做完的未竟春梦。”
      
       小说的语言,也许有着十五年的磨砺,再不似《桂花巷》的些许红楼味道,也不是《千江》的明婉美好,一变为沉潜后刀刃新发于硎的精准锋利,叙述简短明快,没有文艺化的长段描写或心理分析,对白尤其能体现台语的古雅、凝炼,台语源出闽南语,习语俗话中,都有古老语言的余韵,生动风趣,如果用一般文学语言来写,别的不说,单这篇幅就不知要长出多少!这样的语言,为故事内容提供了最完美的形式,两相谐和,白水湖镇百姓的烟火世俗人生,真是如在眼前、如闻耳边。反复阅读,也无厌倦。
      
  •     想看。正在下单
  •     台语,看得很吃力,内容细碎,无感
  •     比千江更成熟开阔,有些意犹未尽,也许会再读几遍。苍泽的奶奶与春枝最叫人赞叹。锦菊和知理母女又是一种好,让人觉得也许那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吧。
  •     乡土习俗和方言的隔阂对读者理解的限制很大,作为贯穿全篇的隐线(2位失踪义士)的诠释很少,几乎是生活琐事的流水簿,而生命的意义和追求也大而化之归于轮回、皈依佛门的解释很粗糙僵硬。
  •     看得我都想遁入空门了。如果能找一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地方出家都也是美事。
  •     一切皆是淡淡的,从生老病死到人生无奈,真切却是淡淡的。
  •     看過千江,除了心理描寫有點刻意,整體閩南氛圍很喜歡.本身閩南人呵
    看了樓主最後一段的評論決定買來看.不知會不會是想像中平淡卻精到的寫法.
  •     看完《千江有水千江月》之后,我对她的一切作品都有了浓厚的欲望。
  •     唉?小糖是谁呀?
  •     初初出品好= v =
  •     台湾话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影响阅读效果~
  •     有一次看到微博上有人问看张爱玲的小说心里是用的普通话还是上海话,看这本的时候我心里也有一样的疑惑,是用普通话呢还是用闽南语,最后我选择了闽南语,初次尝试,意味无穷
  •     我终于戒掉了喝醉后哭泣的毛病了,
    今年一次为感情,一次为工作上的事,跟朋友出去喝酒并没什么喝,却高了。原来真的是酒醉乃是求醉所致。醉酒后肆意放声大哭,第二天却后悔,此后去喝酒总用理智控制,无醉但却总觉得少了些乐趣。
  •     比《千江有水千江月》,历史跨度深入到后殖民时代的台湾,台语对话发展到极致(大量的篇幅)。要是《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个人情感成长史能够和《白水湖春梦》所蕴藏的台湾本土史结合,同在佛儒文化、宗族伦理的背景上予以表现的话,可能更深刻吧。
  •     萧丽红
  •     更喜欢《千江》
  •     是一副白水湖好男好女的烟火图。佛性本来就要靠烟火气的对比,不空才能对比出空。比起千江,萧丽红写文更简洁,但刻画更入骨了。我觉得真是一方水土有一方人,不自觉就把人塑造出来了。我就不能和北方的人特别知心,因为真的大多数北方人心很放,不细致,弄的我很被动,他越是活跃,我越是消极,无法调动起来,最后相互都很尴尬。倒宁愿跟这些海边的人知心,不知道是不是水边生的关系,就那种舒缓一点的,不那么硬气,有些人太拧,本来是优点的倔强,但我就嫌弃成他身上戾气太重,有自以为是的姿态,不从容。。。基本上,多看一看萧丽红讲世情,讲到最后我自己也心宽了,每回都这样。
  •     白水湖春梦是需要完整时间去看的书,甚至看的时候偶有跳tone就会有所失漏。看似平缓的讲述,贯穿了三代人的悲欢离合。看完这本书才真正喜欢上萧丽红,以沉静的心情去喜爱,才配得上她的文字。想起一句话,菩萨总是低眉。
  •     若說桂花巷仿鑿,千江以民俗偏鋒為勝,白水湖,可算圓滿,可打5星矣。
  •     终于找到萧丽红老师的又一作品 触动的太多 印象最深的 一是锦菊追着带走邱老师的车 二是春枝对自己与苍泽未来的舍弃 三是铁梦念食时五观时落的泪...这本书于我意义还太深厚 还是要等个几年再重读吧
  •     用了几个夜晚,用了无数喜欢。其实我起心读过好几次,因为着迷于<千..>中的温情和古朴的亲情,但开头的拗口的台语实在让人却步。这次熬过了前一段,到春枝和苍泽的爱情一段渐入佳境;世俗烟尘的生活,娓娓道来,引人神往。结尾铁梦入山怎么和<千..>中的同出一辙呢? 为何总要在别人的文字里才能发现这平凡的生活的美和可珍惜之处呢? 这几天才发现,真正的好书至少要能读第二次,要慢慢读,细细品。
  •       为了安安静静地看完萧丽红的《白水湖春梦》,我躲进了图书馆。本来是带在身边,趁坐车的时间看的,看了一半就觉得做错了,这书必得安安静静一口气读完才好。于是,下了车,家也没回,就躲进图书馆去。
      
      这冬日午后,暖阳正好,梅花也在窗外一点点地开了。还记得初读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情景,真是读后久久不能呼吸,觉得那书里人、事、物、情样样都好,清清淡淡的,却都是至善至美。于是此回台湾之行,再买一本《千江有水千江月》繁体字版,送予糖MM。此时书架上,恰并排放着萧丽红另一本作品《白水湖春梦》,我依稀记得萧的作品简体字仅引进了《千》一本,便立即纳入购物袋中。
      
      
      书后录台大教授评《白》一书,起句即引郑愁予诗:“自从有了天窗,就像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此言正好,《白》书恰如这一扇天窗,为我们打开了“忍不住的春天”。
      
      
      《白》书仍用萧丽红熟悉的家乡俗语(其中不少普通话罕用文字,不得不在书中另外加注),讲述白水湖一乡三代人生活、感情的零零种种。读罢让我再悟方言在中国语言史中重要地位,尤其南方诸语,其文白间杂的程度之多,生生给文字平添一层古朴的哀愁。而此回,萧丽红在乡里邻人的琐碎生活中,暗藏一大历史、大事件,即日据时代结束后的台湾,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流血事件“228浩劫”。在这个大事件中,白水湖的一位老师和一个医生突然失踪,他们的“蒸发”给他们的家人、后代造成了不能弥补的痛苦。村中所有的人都在各自平淡的日子里生活着,可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言说的痛苦。给人看相的相士,有一天顿悟,把名字改成“不来”,从此再不给人看相算卦。他自知人生就是没有终止的轮回。杀猪的心里比猪苦,接生婆看破爱恨情仇,一代代人走进这“无尽的春华”“无尽的梦中”,又都在用自己的一生默默抗争。
      
      
      小学校长的女儿和从小失踪了父亲的小学老师萌生了爱意,可是两个人都知道这是没有结果的痴梦。见了面不能讲,信不能写。只在女人决定要听从父母之命的时候,偷偷约着在几里外的小电影院看了场电影,散场后,男的用自行车载了女的一路,最后互相道一句珍重。两个人的心就此平复,因为除此以外,怎么做都是痛苦。
      
      
      这小村庄,几家人,男男女女都是极普通平常的,却是每一个人都有超出市俗的高贵品质。在集市上,在小巷里,在村口,在海边,生生世世、人生百味都鲜活而平静地摆在你的面前。而你回头想来:哦,原来它们都是有道理的。文学不能离开人生,人生也少不了文学。《白水湖春梦》让我们再次审视人生,咀嚼文学。
      
      
  •       不知道是不是萧丽红所有书中描写的情感都是这样的淡,会想念,但不会如琼瑶阿姨那样悱恻缠绵;会悲伤,但不会纠结至让人心痛;分开时会难过,但不会到活不下去自我伤害的地步。《千江有水千江月》里贞观终是放下了大信,《白水湖春梦》里,镇长女儿与那位老师,虽相爱,却还是在没有抗争的情况下放弃。所有的人事,感情都有一种超脱在里面,或许与书中弥漫的佛教氛围有关。贞观陪大妗出家,在寺院里最终打开心结,镇长女儿因为车上偶遇的僧人所看佛书而想明白一起。
      轰轰烈烈,为爱生为爱死的感情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大部分的感情求而不得是都会成为一个梦,一道伤痕,永远停留在爱过的年纪。不如看淡一些,失去爱,生命还在。
  •     多想把萧丽红的作品买齐了放在床头,想读的时候随时翻开看,想哭的时候随时就看哭。
  •     细细体会自有深意
  •     闽南语、佛学、二二八事件。掌握以上三项,然后至少读2遍。
  •     月色当好,他们却在这个近乎荒凉的小村庄里,谈着这式没人有过的恋情。
  •     就是吗?贞观的释然,和大信的洒脱。易让我的心,尘埃落定
  •     年龄不到是不能真懂的,年龄不到也是不宜读的。留着以后再读。
  •     “说一切有悉皆如梦。说诸欲乐无有的滋味。知诸众生皆无有我。知一切声悉皆如响。知一切色悉皆如影。”
  •     看了樓主最後一段的評論決定買的.不知是不是想像中平淡卻精到的寫法.
  •     好书但是要读第二遍
  •     半闽南语写作,浓浓的本土气息和故乡情结。人世间万般情绪,跟随作者的淡然笔触,贯穿在饮食男女的寻常日子中、消融于几代人的人生历程里。有欢乐、有悲哀、有温情、有苦楚、有纠结、有放下……叫人唏嘘,也教人学会珍惜和豁达。在正确的时间里读到正确的书,获益良深,幸莫大焉。
  •       繁体、竖版、台南方言。这些都可以成为我在阅读此书中的巨大障碍,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这种障碍的感觉却并不明显。因为萧丽红不疾不徐的叙述,透过对话、人物转换,画面从容地展开,人物缓慢地蜕变,时间细沙般流逝……这不是一本让人追求阅读快感的小说,也不是玩弄结构和叙事方法的小说,它慢,慢得有理有据,它还土,土得地地道道。
      它的惯常节奏是这样的:两个人,或者几个人,碰了面,慢悠悠地道出几句对白,做了几桩家常事情,白水湖边的众生相的某处便轻轻揭开,随后,袅袅停止,余韵无穷。下一段文字,便是许多年以后。这般几番跳跃辗转,白水湖的居民都登场出现在我们眼前,白水湖边的居民也已经传承了三代,其间,有痛苦,有欢愉,有突然的分离,有残缺的圆满,时间就像水波荡漾那样悄无声息地流转,只是脚下依然是白水湖的这一片土地,那些庸常的温暖、纷扰和盼望都如同往昔。我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慢,并通过这种慢悠悠的摸索,触碰到了那仿若无力却最是有力的悲悯和宽恕。
      在《千江》中,主线是一段“情”,大信和贞观,相遇相知到分离;在《白水》中,主线却是“无情”,不过这个无情却是“看似无情却有情”,一个又一个登场的女人,被告知“男人是不懂情爱的”,但是正是因为有困惑和执着,所以才需要被提点。他们生活在尘世之中,不能摆脱男女情爱带来的欢愉、烦扰和伤害。
      萧丽红写“情”,倒不如说她写的是那些情海红尘中沉浮的女性。在书中,男人可能脆弱、蒙昧、无情,或者他们被命运冷酷地掳走。面对伤痛,女人是不动声色的留守者,面对不可期的未来和无处声告的冤屈,撑起这篇残破天空的是女人的韧性;春枝和苍泽,这一份从纯净的心底升起的无可指摘的感情,却因为前世孽缘注定找不到双全之法,也是女人的大智慧,让春枝挥剑斩情丝。她书中的女人,永远默默承担了一切伤痛,并且能够坦然原谅、接受。她们明显体现了“水”的特性,沉默、善良、宽恕,永远是他人最后的港湾。我会感叹命运对她们并不公平,然而公平,也并非她们的希翼。她们未曾计较这个世界,亏欠了她们多少,她们受伤,却成了世间的安慰。萧丽红这一次想写的,是“大爱”,落地无声,泽被苍生。
      佛理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书中伤痛的解答。在《千江》中,贞观和大信分开后,那颗空荡荡惶惶然的心,在碧云寺声闻贪嗔痴之苦而渐渐笃定,因观看飞蛾挣脱茧而放下执着。在《白水》中,铁梦在庙中的一段几乎是贞观那一段的翻版,佛理更是穿插在全书各处,不仅是最痛处的安慰和最终的解脱,也成为日常生活的智慧闪光,甚至塑造了陈棋这么一个佛理在尘世间的“代言人”。过的是俗世中的日常生活,却和超脱世间的佛理遥遥呼应。出世入世之间,爱欲了,怨憎解,生命传续,白水湖沧海桑田,唯一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的未竟春梦。
      萧丽红的叙述清洁、明朗,虽然在《白水》中沿用的对话多俚语,清雅之中却更多生动。不足的是,我总觉得萧丽红欠缺了一种冷静和节制,就像在《千江》中,她着迷于故乡的美和风土人情,便在对话和书信中都不厌其烦地描摹和叙述;在本书中,则是难掩对佛理的热爱和寄托,一次次地描写一次次地解释,难免让人有过犹不及之感,仿佛陷入了某种狂热的自说自话。
      不过,她却总能打动我,就像那些执迷不悟和恍然大悟都如此熟悉,就像痛苦虽然恒常,但是安慰却并非遍寻不着。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写给——在世间受伤的”。就像一个多月以前我坐在湖边,看着那些水波荡漾和水雾蒸腾,忽然想起几百年前的古人看见的景色和我看见的,应该没有太大不同,忽然觉得被安慰。世间给人的伤害,如何才能得到安慰呢?我想了一下,那大概是——心头坚定的确信,以及,脚下不移的土地。
      
      
      
      
      
      
      
  •     我看了 桂花巷 和千江
    听LZ的评 决定来看看这本书
  •     人事儿需看破哇~
  •     好久没有读如此欲罢不能的书了
  •     時常讀至落淚
  •     写的非常好!萧丽红的书我能买到的只有 “千江”和“白水”,已是一读再读,书与读者,也是一种难解的缘。
    赞同你说的“障碍也是一种奇异的引导”,我完全不懂台语或说闽南语,但恰恰此“障碍”成了一种别样又绝不可少的风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着那一方语言的人。
    “千江”,人人都爱,
    “白水”,倒真要看读者能否“听得入耳”了. 意味太多!
  •     “季节真的在转换,气候日渐温暖起,春天是真的到来—— 但春天也会再走,在来、去流转间,他、他们的心上轻放著,许多祖先们做过,却没有做完的未竟春梦。”
  •     感觉最为深刻的一本书
  •     缺一点《千江》的味道,行文豹肚猪尾巴,猕猴骑土牛真妙。
  •     台语太多导致一开始读会感觉不亲切,但是风土民情写得很让人着迷。故事从金策和陈骐谈佛始入佳境。书里一代代女人们的爱情让人唏嘘,便更觉佛法的通彻在理。
  •     这本用语比《千江》复杂,目测闽南语和日语交叉,情节线也更加不容易看出来。作者笔下的爱情似乎是总是以女性的苦难开始,历经挣扎困苦,颠簸流离,又已顿悟结束。《千江》取自佛经而内容是故乡,《白水湖》乍看是对于故乡之思其实有很大篇幅都是在谈对禅境的领悟。
  •     很喜欢萧丽红的文字,平淡中见波澜。
  •     萧丽红的两本书,我总是差一点就可以给五星了,但是不太明白差哪一点。
  •       在对的时候遇见对的书,勘似在对的时候遇见对的人。
      
      若不是近来爱读佛经,这么一部满纸方言与佛理的书想来是难以接受的。若不是当初先读了《千江有水千江月》,断不会把萧的三部书全部读完;若是错过,却是何等可惜!
      
      如果说前面两部还是停留在文字的质感与叙事的节奏,这一部则更象是在说禅。中国人对传统的回归,是决绝而一发不可收拾的。单说这佛理禅意,只消开个头,顿让人生出豁然开朗之心,年过花甲的她才有这样一本书,绝非偶然。
      
      三本书分别写于77、81、96年,一本比一本情寡、心静,淡到极致便是清冷了,却又雅、又不失温情、让人心生欢喜,真真象梁武帝当年说的那句“心无也刹那而登妙觉”。
      
      阿盛评萧丽红的一句“打滚一场,浑身无泥”,好犀利。“具有这般人格特质的作家,鲜见........等闲或非等闲之人皆学不来的......因此她的作品我至少都读过两遍。”
      
      嗯,等得空了,必也将她三部书重读一遍,现今还有几人写书用心如是的了。
      
      书中语言是越发精炼了,捡拾几句喜欢的:
      
      如此——天烏、天白;天光、天又暗,日子這般過去,一手囝仔也大喽!
      
      人生際遇裏,所有人類一時不能處理的百般難題,到頭來不是全丟給時間這厮去解決的嗎?
      
      男人,反正不是許漢文,就是莊子。
      
      鄭微婉答“爲何出家”:簡單一點,是要跟佛去學做大丈夫的事!複雜嘛?就是有地球以來,生命所有面臨過的問題,一次解決!
      
      人如果能知:世間人爭破頭搶著要的那些,其實不重要,那真正要緊的,反而棄置路上,被自己踐踏而過!如果知曉這些,人會大哭,但人無知覺;每日的勾纏、爭鬥、奔馳、紛擾......所有的聰明、巧計,代替了大拙大能——
      
      不知年已花甲的萧丽红,还能否带给我们惊喜,翘首以盼!
  •     这本书里的爱情处理思想是对千江有水千江月那本书里结局的注解。贞观的负气终究归于山河大地,投入一种大爱之中,从小我执中走了出来,纵带有遗憾,但故乡山水浓浓乡情可寄。铁梦看似对情感处理的清淡,但实则铁梦兜兜转转,难以释怀,看似情淡,实则深重,哪如春枝潇洒放的开。劈柴挑水的日子枯燥繁重,在她看来,哪有心底伤重,最后被月塘劝说重入尘世中来,也无非是让她直面自己的真实情感,去那红尘摸打滚爬一圈,再来体味佛禅清凉。 这是一本写给女子看的书,青春少女,多为情痴,将情系在一男子身上,实在太傻太愚蠢,为了男子的面子失了性命,作者书中也有述,女子当如大丈夫,自立于天地,身命慧命由天地承载,怎在狭窄情伤处憋气,纵,你侬我侬,也是春花有时,不久远,当需清醒,莫痴缠。
  •     “爱。不会是单单二个人死命要在一处,而把外面的情形带到绝境。”——《白水湖春梦》——萧丽红笔下的爱情,总是充满时代感,坚定却无奈——《千江有水千江月》也是。书里面很多对话都是用闽南语写成,与潮汕话很接近,看着很亲切。最后一幕太让人感动:「還鄉盡是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出門」⋯⋯太爱萧丽红。
  •       这本书是台湾女作家萧丽红的,萧是胡兰成的弟子。很奇怪,同样的文风,大概因为胡是男人的身份,所以我始终觉得有些妖异。换成萧的手笔,我便觉得细腻缠绵,读完了,很是有种余香。这是很久之前的笔记了,现在翻出来除了凑数,也是因为觉得自己许久不曾这样细致的看过一本书,快餐般的消化,然后也和快餐饭盒一样不好消化。
      
      可以悠闲的看书,不为了压力写一篇什么,是一种满幸福的状态。
      最初看白水湖春梦,因为实在不太懂得闽南方言,所以每每看不了几个字就放下了。
      今天想了一个办法,看书的时候听苏州评弹,果然有用。吃过午饭,泡了一壶普洱,日子简直不能用舒坦来形容了。这个故事我讲不来,细细碎碎的,象所有的村子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每个人自恋的地方不一样,我一直觉得自己声音好,看到书里说: 声音好的人,说明前一世没有恶口骂人。心里颇觉得安慰,我今世也是不恶口骂人的。虽然最近一直被批评言辞太过直接。但是现在努力反省,希望回复那个温柔恬静的我,而不是现在貌似清醒理智明察秋毫的巫婆。
      
      
      书里的阿婆说:十个男人里有七个不懂什么是情爱,男人是求偶时期的动物。
      我屡屡说到情爱,莫说男人,女人都要摇头的。社会其实没变,爱情仍然是奢侈并遥不可及的东西,人类多现实啊,情爱是吃饱穿暖还要有闲情之后才能去想的奢侈品。
      
      
      
      伊又讲:
        「我七、八岁时,常追阿嬷去寺里,听经、念佛都有,一个很老的和尚师父看我一眼,说一句:情重,得女身;受苦,没药医!」
      
      
        「到三十岁以後!我有想过,是不是无情就免受苦,但照我看来,无情的人,并不是真正放开,她是绑在另一种我执,有我,无人。自己一点利益,高过任何人的死活,那种人是受另一种苦!」
      
        「所以是一人苦一项,各人受各人的苦楚!」
      
      
      
      是啊,各人受各人的苦。
      
      
      
      做了一个梦,不知为什么,一个人有什么很急迫的事情般很匆忙的穿衣穿鞋出门,在街上走了许久突然停住了,忘了自己做什么要出来? 很茫然的站着,想了很久仍然不得要领。
      
      
      
      梦醒后,一时间不知道是什么时辰,也不知道温度。只是一个人,由里向外散发着寒气。我找出厚毛衣 套在身上,仍然是冷。
      
      
      
      人生路上,十段路有九段是我们与自己的影子同行的。昨天晚上我去7-11买电话卡,回来时一个人走在路上,听到身边路过的女生叮叮的高跟鞋脚步声,但是我听 不到自己的脚步声,突然有点惶恐,可怎么是好呢 。仔细看看,影子还在,多多少少安下心来。没有人的时候,脚步声和影子,让我知道我是真实存在的。
      
      
      
      日子过得很忙碌,两个星期,似乎不分昼夜的过去了。 我终于戒掉了喝醉后哭泣的毛病了,但是一如既往的沉睡不醒。wave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我自顾睡着,没人叫我的话,恐怕是可以睡到地老天荒的。
  •     别扭死,老和尚絮叨讲经,可这万丈红尘,值得痴恋处尚有多少,如何轻掷的了!
  •     更台语的表达,更庶民的往事,每一遍读,都另有每一遍的“傷心大誌”。经上说:众生是一群在失火房宅内戏耍的小孩;自得其乐,而浑然未知:他们真实不知,可以叫他欢喜的,就可以叫他流泪。学佛的人觉察,逃开了;罗汉跑掉不回头,菩萨在出离之后,会再入内背人。常讲“人生自有著落處,盡枉從前錯用心”,却赖着不回答凡身梦宅甘愿未,因为想着我们是在诸缘会合的同一个空里流浪生死,想着蒼澤念起春枝,说“一封信,又如她的名字,滿佈生機”。可一针一线的不舍,都要再落轮回,而一寸还成千万缕,也许就是虽慧莫能了的不该。“少年的春夢遲早要醒,既是人生不過似春天的夢境”,倘若“塵世生死結中的那人,轉成一個法號”,自然很好。但,“在來、去流轉間,他、他們的心上輕輕放著,許多祖先們做過,卻沒有做完的未竟春夢”,又要如何果然了因呢?
  •     心血之作!
  •     比《千江有水千江月》好。春枝、铁梦都甚好。 萧丽红之笔涤荡身心。
  •     充满禅意的小说,就像是一则别致的佛家公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