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和距离

出版社:杨向荣、 周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01出版)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09705711
页数:276页

后记

和齐美尔交流,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并快乐”的感觉从跨入南京大学之始就始终伴随着我。六年以来,齐美尔诡异的哲学思辨经常让我眩晕。这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着魔。在感受这种诱惑的同时,我又分明感觉到心的悸动与无奈。也许,长期地感伤于齐美尔“形而上学的悲情”哲学中,我或多或少也染上忧郁的色彩,成为了齐美尔笔下都市“忧郁的栖居者”。2003年金秋,在我踏人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之初,导师周宪先生便建议我以当时尚无人系统研究的齐美尔的美学思想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不仅在当时,就是时至今日,对齐美尔的研究还仍然是一个生僻的“冷门”。选题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踌躇与彳亍中,我选择齐美尔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距离——作为论文的切入点,开始了与齐美尔的心灵交流。虽蹒跚而行,所幸博士论文《论齐美尔社会学美学中的距离观念》还是如期完成了,虽不完美,但我忐忑的心还是得到了些许的慰藉。在论文完成后的两年时间里,我着手论文的修改工作。直到2008年岁末才最终定稿。原稿中许多草率的地方在修改时得以完善,几易其稿之后,部分篇幅已面目全非。

作者简介

《现代性和距离》选取了齐美尔思想中的三个关键词:现代性、碎片和距离来对齐美尔的美学思想展开探讨。《现代性和距离》偏重于美学和文化社会学的研究,从美学的层面来讨论作为社会学家的齐美尔,审美现代性的视域和美学的维度是《现代性和距离》贯穿始终的主线。而《现代性和距离》的最终目的也是以齐美尔的现代性理论为背景,以“距离”观念为聚焦点,进而从文化社会学、美学、艺术以及现代日常生活的审美等层面窥探齐美尔的美学与艺术思想。

书籍目录

导论                  1上篇 现代性第一章 现代性碎片与都市风格            21第一节 审美心理主义:现代性定义          21第二节 从碎片到总体:现代性路径          31第三节 货币化与都市:现代性表征          45第二章 现代性困境与文化悲剧            63第一节 审美对抗启蒙:文化悲剧的当下语境        65第二节 生命对抗形式:文化悲剧的内在实质        72第三节 客观压制主观:文化悲剧的外在表征        78第三章 现代性个体与生存体验            92第一节 陌生人:游离的边缘人           92第二节 都市人:忧郁的栖居者           99下篇 距离第四章 社会学美学视域中的距离            113第一节 距离:社会学的考察            113第二节 距离:审美学的剖析            121第五章 艺术视域中的距离             131第一节 外在距离:艺术与现实           133第二节 内在距离:风格与形式           149第六章 现代性视域中的距离体验            169第一节 游戏:日常生活的审美           171第二节 时尚:平庸生活的颠覆           179第三节 冒险:现代生存的越境           196第七章 距离视域中的现代与后现代艺术          204第一节 边界确立,鸿沟生成:现代艺术解读        205第二节 跨越边界,填平鸿沟:后现代艺术解读        234结语                  252参考文献                 256中英文人名对照表               264中英文主题对照表               268附录 齐美尔简略年谱              272后记                  274

编辑推荐

《现代性和距离》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前言

现代性问题的讨论这几年在学界很是热闹。各种论著和译著纷至沓来,种种相关话题层出不穷,许多老问题从现代性角度重新加以审视,当然,更多的新问题在现代性语境中凸现出来。可以说,现代性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作为一个总体性概念,现代性的涵义极其丰富,涉及现代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很难明晰地加以界定。英国社会学家霍尔在其代表性著作《现代性的构成》中,就把现代性区分为四个基本层面,亦即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晚近现代性研究的一个特点就是从文化层面入手,探究文化现代性问题。这一研究趋向的形成既反映出文化现代性在整个现代性建构过程中的重要性,又揭示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文化转向”的深刻影响。在文化现代性中,审美现代性又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领域,它在文化现代性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毋庸置疑,这在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的出色分析中尤有说服力。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对现代性问题投入了较大的热情和关注。在组织译介“现代性研究译丛”(商务印书馆)的同时,一方面自己对文化现代性做了较深入的专题性研究,另一方面,我又把这一“宏大叙事”带入了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和讨论之中。在教学相长的密集讨论和争议中,逐步发展出了一些有趣的审美现代性研究的专题。这里刊行的几部书稿,就是加入其中的五位博士在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的专题研究著作。他们的理论兴趣不同,讨论问题不一,观点也不尽相同,但焦点集中在文化现代性上,尤其是审美现代性问题上。李健的《审美乌托邦的想象——从韦伯到法克兰福学派的审美救赎之路》和杨向荣的《现代性和距离——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美学》算是“姊妹篇”,分别从德国社会学的两大宗师韦伯和齐美尔入手,历史地考察现代性思想如何在这两位社会学家那里被建构的。前者偏重于对法兰克福学派思想与韦伯现代性社会学理论的渊源关系的梳理,这个问题在国内有关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及其美学思想的讨论中是一个被遗忘的问题。在作者看来,这一渊源影响关系实际很是重要,它在哈贝马斯的现代性以及交往理性的阐述中变得尤为突出了。我相信李健的这种梳理对于搞清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有说服力的论证。后者则比较集中于齐美尔社会学美学关于现代性的讨论,作者颇有特点地抓住齐美尔社会学的核心概念“距离”,以此为圆心解析“距离”从社会生活到艺术活动的种种表象,进而呈现出审美现代性的复杂性。通过这一聚焦式的分析,展现了“审美印象主义者”齐美尔社会学理论中有关审美现代性的丰富思想资源。如果说上述两部著作是一个史论性的姊妹篇的话,那么,周韵的《先锋派美学与现代性》和殷曼楟的《艺术界建构及其现代意义——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能》,则可以说是审美现代性专论姊妹篇。前一本书借助于丰富的西方先锋派理论文献,凝练出若干先锋派美学的重要问题,进而揭示了作为审美现代性文化表征的先锋派所特有的美学理念。尽管在学界对先锋派的概念耳熟能详,但置于现代性语境中系统讨论先锋派的理论专著却不多见。我想,这一研究不啻是一个先锋派现代性美学观念的系统分析,对于理解现代主义运动乃至后现代主义运动的逻辑均有所启迪。后一本书是对后分析美学有关艺术界的问题所提出的一个极有特点的观念的中国式的理论回应。自美国哲学家丹托“艺术界”理论问世之后,有关何谓艺术的讨论便转向了艺术界体制、理论、批评和行为者的分析。换言之,何为艺术并不简单地取决于艺术品本身的特质,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艺术界中的各种体制性因素和行为者如何赋予物品以艺术品的“资格”。作者不仅分析艺术界理论本身,也力图解析出它的现代性意义及其对美学发展的影响,从中透露出对美学理论未来发展可能性的某种判断。

内容概要

杨向荣,1978年生,湖南长沙人。2000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中文系副主任,研究生导师,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文化社会学、西方文化与美学。现主持国家教育部、湖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等课题颂,在《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学术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与他人合著《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和《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现代性碎片与都市风格韦伯和齐美尔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思想家,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现代社会作出了诊断。如果说韦伯是从宏观的线性历史观来把握现代性的展开及其进程,将现代性理解为一个“合理化”过程,并指出了现代性的革新和变化特征的话,那么齐美尔则是力图凸显现代个体的内在心灵,强调从现代都市生活的体验角度来界定现代性。作为一个审美主义式的社会学理论家,齐美尔的现代性诊断往往就是现代性情绪的表达。从现代性情绪体验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齐美尔对现代性进行了定义,并对货币经济影响下的现代性外在表征和都市生活风格进行了深刻剖析。第一节 审美心理主义:现代性定义在《哲学文化》一文中,齐美尔这样写道:现代性的本质是心理主义,是根据我们内在生活的反应(甚至当作一个内心世界)来体验和解释世界,是固定内容在易变的心灵成分中的消解,一切实质性的东西都被心灵过滤掉,而心灵形式只不过是变动的形式而已。弗里斯比在《现代性的碎片》中也写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齐美尔、克拉考尔和本雅明都关注人们感受和体验资本主义剧变所产生的社会和历史存在的新的方式。他们的中心关怀是表现为过渡、飞逝和任意的时间、空间和因果性这三者的不连续的体验——这种体验存在于社会关系的直接性中,包括我们与都市的社会和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与过去的关系。而刘小枫在《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中则写道:齐美尔以一种审美(感觉)方式来确定现代经济制度与现代社会文化制度的心性品质之内在关联,以便更切近地把握现代人的生活感觉。描述现代社会的质态,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和论述方式,这取决于作为个体的社会学家的观察点和设问。齐美尔的文化社会学方法及其概念,是心理主义的,即从感觉层面来分析社会形态。将现代社会的质态描述为感觉型或审美型,既与齐美尔的现代性理解相关,亦与其社会学方法相关。

图书封面


 现代性和距离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我觉得写的东西很重复。非常基础。
  •     为啥写的都这么像呢,是不是Frisby把能说的全说完了……ps重复的思想观点太多,看着无聊且累。
  •     成伯清的《现代性的诊断》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齐美尔的现代性思想进行分析,而杨向荣的《现代性与距离》主要是从美学、艺术的角度对现代性进行分析,不过,齐美尔思想中的“边缘人”概念、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的对立,距离的概念,都是其进行现代性分析的重要入手点。在对传播学科反思基础上,很多学者都将齐美尔视为传播学思想的最早来源,特别是他对城市空间中的人际互动的考察,直接影响到后来芝加哥学派符号互动论的思想。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