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告别的聚会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7-8
ISBN:SH10248-0209
作者:[捷] 米兰·昆德拉
页数:273页

作者简介

本书通过妇科医生斯克雷托与其患者及朋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透视了捷克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生活和心绪。作品采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人物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且不时流露出“昆德拉”式的讽刺。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貌似轻松之中透出浓郁的悲剧气氛。


 为了告别的聚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2条)

  •     曲终自然人就散了!就看散后个人怀的是怎样的心情!大家为了不同的目的聚到一个小小的地方,在这个小小的地方上演了离奇又真实的一幕又一幕。有人如释重负,有人如愿以偿,有人背井离乡,有人丢了性命……人类,能摆脱命运的魔咒吗?或者说,这个世界,能从人类的孽障中得到多少喘息的机会?这一切都在轻松愉悦的圆舞曲中轻盈流转。每个人似乎都得到了解脱,真的得到解脱了吗?
  •     同许多人一样,开始读昆德拉是八年前的暑假拿着一礼拜的零花钱站在书架前最终选定了那本《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第一次读到他,其实是失望的,因为不懂只能够模模糊糊的感觉到,他想表达的是一种迷茫和混乱充满了匪夷所思的梦,奇怪的爱恋,不知所谓的相聚和离别那个世界,对于16岁的我来说,太过陌生,太过自由因此显得有点光怪陆离,最终只留下无数虹霓般的碎片数年后再重读昆德拉,终于觉得不再晦涩其实他的故事是那么简单始终是有那么一个男人因为要确认自己的忠诚,所以不停的背叛他反复咀嚼自己的爱情,用离开的方式靠近他的爱人所以就有那么一个深爱他的女人,终日生活在嫉妒的牢笼里决绝是她,疯狂是她,乞求的是她,拒绝的也是她还有那个始终带着一片毒药,随时准备结束生命的人在对世界的绝望和留恋之间,徒劳的寻找生命的出路他们真实的让人不敢面对好像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每一天擦肩而过的人群里在每一个茫然失措的瞬间中在每一种沉默温柔的面孔下昆德拉的字典里,永远没有完美这个词他笔下的人物即便是美丽聪明名声赫赫却永恒带着某种缺陷,因此就永远摆脱不了生的痛觉昆德拉是文字的大师,更是人心的大师他总是能用最精准细微的语言,直击潜意识里已经麻木的那根神经,唤醒它他只是写自己,却令到每一个读他的人不得不反省自己的生命他拆开平静的生之地壳,让我们看到其下滚滚翻涌的,灼热噬人的岩浆让我们看到真相就是如此,吞噬和毁灭一切美感好比美人皮相之下的血肉和骷髅越是平淡美好的表象,掩盖的越是不忍卒睹的内核所以,如果你愿意知道,他就会告诉你善的真相,是恶,贪图享受与隐忍自制,前者是及时行乐,后者亦不过为了是零存整取生的真相,是死;光的真相,是暗;爱的真相,是自私,是幻觉,是孤独所以我常常在想,成功的作者是如何写出真正有力量的作品如何避免花哨,虚伪,滥情,故弄玄虚,使其具有永恒的价值说到底,就是要敢于真诚,不论这真诚是多么可怕甚至像整日面对岩浆一样让人无法忍受但是必须真诚,这是好作家唯一需要具备的昆德拉在《为了告别的聚会》里说到真诚“真诚需要对自身充分的认知,而充分的认知需要充分的成熟,因此年轻时我们不可能真诚”尤瑟纳尔也说过同样的话“有些书,不到40岁,不要妄想去写它。年岁不足,就不能理解存在不能理解人与人之间、时代与时代之间自然存在的界线,不能理解无限差别的个体……”只要你敢真诚,我想这就是昆德拉要告诉我们的。因为唯有它才是生的价值,唯有它才是存在的证明。
  •     小说中有个很有意思的人物,美国富商巴特里弗。他总是作为“他人的救星”,“打圆场者”出现。在小说中的第三天,巴特里弗和雅库布有过一段关于上帝和人类的讨论,巴特里弗认为圣画上的光环应该是蓝色的,因为“怀着罕见的热忱热爱上帝的人,由于充满内心和溢于外表的欢乐而得到报偿,这种神圣的欢乐之光是温和地、平静的,有着蓝天的颜色。”他和雅库布不同,雅库布怀疑上帝,怀疑人类存在的意义,而他则靠了耶稣,相信做一个人是值得的,认为人们应该彼此相爱。而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在全书中他的形象总是充满“爱的光辉”,比如在第一天小号手去找他求助时,他讲的那个小妓女的故事;比如在与雅库布讨论时,他提到曾经被一个爱他的女人告发,抓进了监狱,但他并没有憎恨那个女子,反而“意识到这种命运实际上是一个被热烈爱着的男人的特殊荣幸”。奇特的是,这本书大部分描述都贴近现实,唯有与巴特里弗相关的几处描写显得有些灵异。首先,不论在多差的小酒馆,只要他出现,店家总能端出最美味的菜肴和佳酿。在他和斯克雷托医生、雅库布、奥尔加共进晚餐的时候,有一个从来没有人见过的小女孩穿得如同小天使一样走进来,送给他一朵大丽花。小号手一天晚上擅闯了巴特里弗的房间,发现他的房间里有一团奇特的蓝色辉光;在第四天茹泽娜心灰意冷之时,是巴特里弗的突然出现拯救了她,让她陷入了爱情,而晚上茹泽娜醒来时,也看到他沐浴在蓝光之中。这些描述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头顶蓝色光环的圣徒形象,而书中也不止一次用圣徒画像、雕像比喻巴特里弗。那么巴特里弗到底是谁?或许他是一个带有些许象征意义的人物,象征信仰,象征圣洁与爱。书中的其他人物都各有各的性格弱点,当他们面对挫折,对人生的意义产生怀疑时,巴特里弗总能及时出现,帮助他们摆脱困难,找回对生活的信心。或许,他只是一个有大把钞票的美国富商,把受到赞美当成人的最大快乐。书中几次提到他总是在口袋里塞满大把银角子,也许“小天使”也是他花钱雇来的。亦或许,这两者都是他。只是不同的人愿意相信的事实不同罢了。就像奥尔加眼中看到的是那个爱自吹的富商,而茹泽娜眼中看到的则是那个散发光辉的圣徒。看完昆德拉的小说总觉得受到了什么启发,可是这种启发又很难抓住,很难表述。他在小说中从不会把自己思考的答案告诉给读者,而是借由不同的人物表现自己不同的思想,让他们在情节发展过程中相互斗争,相互探讨。至于巴特里弗到底是谁,就如同书中的人物关于人生的一次次辩论一样,没有确切答案,还是要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情节巧妙精彩
  •     昆德拉的故事总是很抓人,可是他的后半段实在太残忍以及令人作呕了,让人欲罢不能!
  •     这是一本值得让人一读再读的书
  •     告别,告别。
  •     一个妇科男医生的繁衍史?
  •     更加喜欢昆德拉了,真实不做作
  •     崇高愚不可及,真诚难能可贵。
  •     印象中是阅读了这个版本。
  •     很久没有读到把情节安排在这么短的时间线,这么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么巧妙的书。不禁让我想到,生活远远比我所看到的复杂得多,然而深入故事之中,身为每一个角色的时候,生活又是那么简单。茹泽娜最后的死亡不可以说是悲剧,因为“死”这个字眼在她先前的计划中并不存在,在她那里只有生下孩子和打掉孩子。就如同对克利马夫人、雅各布一样,从来都生活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相爱和妒忌、离开祖国和呆在祖国。好想一切都只是不得不去选择的二选一。殊不知世界这么大还有那么多可能性,短短五天,这些人的相遇,最后的分离,似乎就证明了这个道理。 最后,很喜欢这一句话:真诚需要对自身充分的认知,而充分的认知需要充分的成熟,因此年轻时我们不可能真诚。真诚就像是选择一样,你永远不知道自己选择的是否正确。
  •     有点王尔德的意思 昆德拉特别喜欢把人和对祖国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对祖国又爱又恨 想离开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 每个人人性的弱点被剖析的一览无余 所有人能纠缠在一起 只是因为两场即将到来的告别 昆德拉通过医生的想法手段来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恨铁不成钢 昆德拉真是生于中产 厌恶中产的代表人物之一
  •     电影感
  •     年轻时候读的,忘了
  •     嘿,对国外小说总是记不住人名,因而总觉得那样混乱
  •     作者我偶像
  •     一口气看完,处处透露着昆德拉式的讽刺。
  •     梦如同现实一样现实,为了告别的聚会,是雅库布的逃离,克利马的救赎,斯克雷托的胜利.
  •     快消完了
  •     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然而作者想描述的更深层次的东西,却还没参透。
  •     文笔太好了。 细腻到微妙 虽然略显唠叨繁琐 还是瑕不掩瑜
  •     真的很爱这本书,每一个细节之后回忆起来都觉得是一种奇迹
  •     几段对话直抒胸臆,情节荒诞而真实,对几大人物贴身的描写很细腻
  •     为了告别的聚会,有些东西徘徊于人类智慧之外。美好的事情却整的如此痛苦,人心真的是世界上最难以预测的东西啊。
  •     《为了告别的聚会》和《告别圆舞曲》是同一本,大学时看过告别圆舞曲啊,但是这几天看《为了告别的聚会》一点一点一点也没想起以前看过这本书啊,记忆果然被狗吃了。
  •     非常喜欢这种看似简单的关系,较短的篇幅中暗含的一些突然的惊心动魄,就像名字一样,一个男人为了和一个女人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告别,他们聚会了;一个男人为了和他的养女告别他们聚会了,是不是我们最后都要彼此的告别,所以我们才聚会了呢?因为死亡是终极的也是据对的告别,这样来说那我们的每一次别离,都不能算是一种痛苦,而是要去享受他,因为这个离别本身就应该是潜在目的的搭成,我们相聚的效果已显,何苦之有呢?书中的道理和讽刺也看着也比价爽快,那些被伤害的人,又何尝不是伤害别人的高手呢?那些迫害别人的人,又同时深陷在被害的深渊中~有点意思。
  •     蛤 原来就是告别圆舞曲
  •     太锋利了…
  •     发现读一遍没印象的,电子书就是不能隨意翻阅以前读的,要读第二遍。人与人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马利克夫人在丈夫面前被嫉妒冲昏了头脑,没有了自我,被另外一个男人震撼到,内心也开心和丈夫诀别,在丈夫准备全心全意对她的时候,but who know,小号手会不会本性难移呢。待写长篇
  •     特别喜欢幽默的语言。
  •     每一个自我戏剧化的生活哲学家们,和永远死亡的女主角。
  •     看完这篇小说节操又掉地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这么喜爱米兰昆德拉。
  •     缘木求鱼,一场空!
  •     在他面前,她不用担心韶华易逝、青春短暂。
  •     并不是一本愉悦的小说但非常好看 对人物情绪内心的细致入微的描写 很吸引人 一口气看完
  •     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该走的都走了……或许,不到最后一刻,没有人会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人总喜欢为没发生的事担忧……
  •     关于女人,国家,和人生,看看这样的书感觉自我的心路也会受到启发。看到一半了,隐隐觉得结局不会是圆满。但这比心灵鸡汤好,人需要的是反省和思考,意淫的作品只教人逃避生活。
  •     心理描写好精湛啊,结局也很特别,这样的小说其实可以拍成电影
  •     这个名字比<<告别圆舞曲>>好多了,因为名字再读一遍。心理描写很好很到位
  •     别跟爸爸来这套
  •     昆德拉好棒,我真的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他啊。
  •     一点印象没有了,算读过么?20151105
  •     有点荒诞和装腔作势了
  •     “那是因为你只经历了生活的一个方面,一个最糟的方面。”斯克雷托医生说,“你从不知道怎样生活,你总是认为处在生活的中心是你的责任,就是说,处在活动的中心。你如此关注的活动是什么呢?是政治。政治,生活中最不真实,最没有价值的一部分,政治是浮在表面上肮脏的泡沫,而真正的生活却发生在深 处。探索女性的生殖已经进行了几千年,这是一个坚实可靠的历史,哪一个政府碰巧在此刻当权,对它毫无影响。当我戴上橡皮手套,触摸一个女人的子宫时,我比你更接近于生活的中心。你在关注人类的幸福中,却险些丧失了你自己的生活。”
  •     蒙太奇手法玩得真溜。但是技巧太娴熟,反而觉得少了点真诚。。 看的时候时不时被书中的一些想法触动,写了很多读书笔记,但都和手机一起丢失了
  •     刚开始读这本书只是觉得书名文艺。如同书名一样,整个故事笼罩在悲伤的氛围之中。特殊时期,小号手,医生,年迈的美国富人,准备离开故国的雅库布,和一夜情之后怀孕的护士。我最喜欢描写雅各布离开故国的那一部分,“他正在离开他唯一的祖国,他没有别的祖国”。这与其说是雅各布的感受,不如说是作者本人。没有退路,却不得不往前。
  •     这个名字比<<告别圆舞曲>>好多了,因为名字再读一遍。心理描写很好很到位
  •     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错误,我怎么觉得主要想讽刺的是捷克共和国时期的共产主义?
  •     偏好这个名字
  •     不太懂,印象不深
  •     终其一生,每天都在告别,不同形式。或轻,或重。 别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