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告别的聚会》书评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7-8
ISBN:SH10248-0209
作者:[捷] 米兰·昆德拉
页数:273页

都解脱了吗?

曲终自然人就散了!就看散后个人怀的是怎样的心情!大家为了不同的目的聚到一个小小的地方,在这个小小的地方上演了离奇又真实的一幕又一幕。有人如释重负,有人如愿以偿,有人背井离乡,有人丢了性命……人类,能摆脱命运的魔咒吗?或者说,这个世界,能从人类的孽障中得到多少喘息的机会?这一切都在轻松愉悦的圆舞曲中轻盈流转。每个人似乎都得到了解脱,真的得到解脱了吗?

只要你敢真诚

同许多人一样,开始读昆德拉是八年前的暑假拿着一礼拜的零花钱站在书架前最终选定了那本《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第一次读到他,其实是失望的,因为不懂只能够模模糊糊的感觉到,他想表达的是一种迷茫和混乱充满了匪夷所思的梦,奇怪的爱恋,不知所谓的相聚和离别那个世界,对于16岁的我来说,太过陌生,太过自由因此显得有点光怪陆离,最终只留下无数虹霓般的碎片数年后再重读昆德拉,终于觉得不再晦涩其实他的故事是那么简单始终是有那么一个男人因为要确认自己的忠诚,所以不停的背叛他反复咀嚼自己的爱情,用离开的方式靠近他的爱人所以就有那么一个深爱他的女人,终日生活在嫉妒的牢笼里决绝是她,疯狂是她,乞求的是她,拒绝的也是她还有那个始终带着一片毒药,随时准备结束生命的人在对世界的绝望和留恋之间,徒劳的寻找生命的出路他们真实的让人不敢面对好像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每一天擦肩而过的人群里在每一个茫然失措的瞬间中在每一种沉默温柔的面孔下昆德拉的字典里,永远没有完美这个词他笔下的人物即便是美丽聪明名声赫赫却永恒带着某种缺陷,因此就永远摆脱不了生的痛觉昆德拉是文字的大师,更是人心的大师他总是能用最精准细微的语言,直击潜意识里已经麻木的那根神经,唤醒它他只是写自己,却令到每一个读他的人不得不反省自己的生命他拆开平静的生之地壳,让我们看到其下滚滚翻涌的,灼热噬人的岩浆让我们看到真相就是如此,吞噬和毁灭一切美感好比美人皮相之下的血肉和骷髅越是平淡美好的表象,掩盖的越是不忍卒睹的内核所以,如果你愿意知道,他就会告诉你善的真相,是恶,贪图享受与隐忍自制,前者是及时行乐,后者亦不过为了是零存整取生的真相,是死;光的真相,是暗;爱的真相,是自私,是幻觉,是孤独所以我常常在想,成功的作者是如何写出真正有力量的作品如何避免花哨,虚伪,滥情,故弄玄虚,使其具有永恒的价值说到底,就是要敢于真诚,不论这真诚是多么可怕甚至像整日面对岩浆一样让人无法忍受但是必须真诚,这是好作家唯一需要具备的昆德拉在《为了告别的聚会》里说到真诚“真诚需要对自身充分的认知,而充分的认知需要充分的成熟,因此年轻时我们不可能真诚”尤瑟纳尔也说过同样的话“有些书,不到40岁,不要妄想去写它。年岁不足,就不能理解存在不能理解人与人之间、时代与时代之间自然存在的界线,不能理解无限差别的个体……”只要你敢真诚,我想这就是昆德拉要告诉我们的。因为唯有它才是生的价值,唯有它才是存在的证明。

巴特里弗和蓝色光环

小说中有个很有意思的人物,美国富商巴特里弗。他总是作为“他人的救星”,“打圆场者”出现。在小说中的第三天,巴特里弗和雅库布有过一段关于上帝和人类的讨论,巴特里弗认为圣画上的光环应该是蓝色的,因为“怀着罕见的热忱热爱上帝的人,由于充满内心和溢于外表的欢乐而得到报偿,这种神圣的欢乐之光是温和地、平静的,有着蓝天的颜色。”他和雅库布不同,雅库布怀疑上帝,怀疑人类存在的意义,而他则靠了耶稣,相信做一个人是值得的,认为人们应该彼此相爱。而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在全书中他的形象总是充满“爱的光辉”,比如在第一天小号手去找他求助时,他讲的那个小妓女的故事;比如在与雅库布讨论时,他提到曾经被一个爱他的女人告发,抓进了监狱,但他并没有憎恨那个女子,反而“意识到这种命运实际上是一个被热烈爱着的男人的特殊荣幸”。奇特的是,这本书大部分描述都贴近现实,唯有与巴特里弗相关的几处描写显得有些灵异。首先,不论在多差的小酒馆,只要他出现,店家总能端出最美味的菜肴和佳酿。在他和斯克雷托医生、雅库布、奥尔加共进晚餐的时候,有一个从来没有人见过的小女孩穿得如同小天使一样走进来,送给他一朵大丽花。小号手一天晚上擅闯了巴特里弗的房间,发现他的房间里有一团奇特的蓝色辉光;在第四天茹泽娜心灰意冷之时,是巴特里弗的突然出现拯救了她,让她陷入了爱情,而晚上茹泽娜醒来时,也看到他沐浴在蓝光之中。这些描述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头顶蓝色光环的圣徒形象,而书中也不止一次用圣徒画像、雕像比喻巴特里弗。那么巴特里弗到底是谁?或许他是一个带有些许象征意义的人物,象征信仰,象征圣洁与爱。书中的其他人物都各有各的性格弱点,当他们面对挫折,对人生的意义产生怀疑时,巴特里弗总能及时出现,帮助他们摆脱困难,找回对生活的信心。或许,他只是一个有大把钞票的美国富商,把受到赞美当成人的最大快乐。书中几次提到他总是在口袋里塞满大把银角子,也许“小天使”也是他花钱雇来的。亦或许,这两者都是他。只是不同的人愿意相信的事实不同罢了。就像奥尔加眼中看到的是那个爱自吹的富商,而茹泽娜眼中看到的则是那个散发光辉的圣徒。看完昆德拉的小说总觉得受到了什么启发,可是这种启发又很难抓住,很难表述。他在小说中从不会把自己思考的答案告诉给读者,而是借由不同的人物表现自己不同的思想,让他们在情节发展过程中相互斗争,相互探讨。至于巴特里弗到底是谁,就如同书中的人物关于人生的一次次辩论一样,没有确切答案,还是要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

毒药

说实话看这个小说,开头就被深深吸引了,作者选择让茹泽娜在一切高潮过后下一个高潮到来的时候死去,而在文中选择了让读者去想象在最高潮的时候死去,既在音乐会最高潮的时候,米兰昆德拉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人。每个人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仿佛所有人都是主角一样,如果本身拉出来重点写的话,真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角。这就是坐着的魅力。其实看了他的很多作品,有些甚至特别的无聊,看一点就没有往下看的欲望了,但是也就这就是正真的作者,只有在偶然的时刻才能迸发出他的想法。

幸福的出路--缺陷中的真诚

温泉小镇疗养院的护士茹泽娜和来小镇演出的小号手发生了一夜情,几周后她告诉克利马自己怀孕了。惊慌失措的克利马赶回小镇,希望劝说茹泽娜打掉孩子,因为他有一个极度猜疑和嫉妒的美丽妻子,他觉得自己深爱着妻子。于是,一个五天的故事,在小镇悄然发生,在这些人中展开:在疗养的美国老头巴特里弗,医生斯克雷托,将要离开祖国并前来与医生告别的雅库布,在小镇疗养、被雅库布监护的他的朋友的女儿奥尔加,一直追求茹泽娜的弗朗特,因为猜忌前来打探的克利马夫人。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看到每个人身上原来不为人知,甚至不为他们自己知的隐藏的点,有欺骗、猜测、嫉妒、自欺欺人,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我们不断看到我们自身的影子,看到周围熟知、偶遇或听说过的人或事的影子。克利马把自己不断去追求新的女人归因于他对妻子强烈的爱,他说他在得到别的女人后对妻子会更加怀念,所以他的出轨,只是为了体会这种爱和怀念的美好,他向茹泽娜强烈表达自己对她的爱,在欺骗中向她描述二人世界的美妙,希望她被感动并同意打掉孩子。当他发现自己妻子突然到来,变的心虚、狼狈、不知所措。当最后得知茹泽娜死去,他觉得如释重负。克利马的妻子会因为丈夫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产生无限的想象,她总试图掩藏这猜忌,却总被丈夫看穿。两个人心照不宣,心灵的距离却很远。最终她在小镇被一面之缘的雅库布称赞为拥有让人心动的美丽时,她突然终于觉得原来自己的世界,并不是只有丈夫一人。她开始怀念曾经所有的错过,开始不畏惧失去,开始对想象中的背叛和分手漠然。茹泽娜对克利马表现出的爱半信半疑,对她的追求者弗朗特呼来喝去。她最终和美国老头发生一夜情,她觉得他让人安心,同时觉得他的年龄让人安心,因为毕竟,她是个年轻的姑娘,而他那么老了。这种安心被她认为是爱,所以她义无反顾的决定打掉孩子。而就在这时与弗朗特发生了争吵,并无意中服下了毒药身亡。其实肚里的孩子是斯克雷托医生的。美国老头巴特里弗总是告诉人们要相信爱。最后他和茹泽娜发生了一夜情,并让这个女孩觉得找到了真爱,自愿坚定的要打掉孩子。他执着的要帮茹泽娜洗去自杀的罪孽,最终却被认为是杀人凶手。于是他突然开始承认,自己认为茹泽娜是被谋杀的想法是愚蠢的。他放弃了自己原本是对的坚持,只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于是分歧,轻易地变成了共识。雅库布的形象大概是最深刻而丰富的。他终生卷在政治斗争中,随身带着斯克雷托医生配制给他的毒药,以便自己掌握着生与死的抉择。他觉得自己比大多数人更懂得人的本性,他认为被迫害者,并不比迫害者高尚。但当他最终误把随身带的毒药放在茹泽娜落在桌上的药瓶中后,却为要不要去告诉她、以防止她被毒死而犹豫不决。并在犹豫不决中和朋友的女儿奥尔加发生了一夜情。他不把毒药事件看成是自己的错误行径,而觉得是某一个主导者操纵的行为,他觉得这是操纵者(不存在的上帝)对他的考验。他从开始的慌乱,变成漠然,不是仅仅产生于疲劳的漠然,而是一个自觉地,挑衅的冷漠,他渐渐感觉到他并不在乎这个女人的死活,如果他救她,那实际上只是虚伪和不适宜的模仿,他实际上将欺骗那个考验他的人,因为那审查者希望知道雅各布真正的样子,而不是他假装出来的样子,雅各布决定诚实的面对他的审查者,他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于是,他没有去救茹泽娜。最终,他自欺欺人的告诉自己:斯克雷托给他的毒药,一定是假的!于是他没有再理会毒药可能产生的结局,就驱车离开祖国。他在离开前偶遇克利马夫人,被她的美所惊讶,他一直认为自己知道一切,体验了生活所提供的一切,却发现自己从未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美好。他在离开的路上看到一个带着深度大眼镜的男孩,透过玻璃望着池塘,就像一个忍受着命运,透过被终身监禁的一座监狱栅栏向外张望。让人感到巨大的悲哀。这些年他体会过痛苦和失望,但从未有过这样的悲哀。他感到正是他的骄傲阻止他爱他的祖国,一个崇高和优美所造成的骄傲,一个使他不喜欢自己的同胞,并憎恨他们的愚蠢的骄傲,他原以为他们都是杀人犯,但当他回忆起自己也是杀人犯,这种骄傲荡然无存。他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开始感到,最大的崇高是热爱人们,即使他们是杀人犯。他开始走向边境,他原以为他会高兴,原以为这是一个他出生错了的地方,一个他格格不入的地方,但他发现,他在离开他唯一的祖国,他没有别的祖国。世界上一些最无魅力的人,感到他们必须拼命繁殖,他们显然抱着幻想,如果与后代分担,丑陋的负担就会变得轻一些。斯克雷托医生便是这样。他在进行一个计划,把自己的精子植入他的不知情的女病人体内,让他自己的孩子遍布四处。甚至对美国老头巴特里弗的妻子也是如此。然而另一方面,他又想尽办法要巴特里弗认自己做儿子,以便有个好的护照和更好的身份。最终,他和自己的亲生儿子(将自己的精子植入巴特里弗妻子体内)变成了兄弟。在这本小说中,我们看到人们对生命死去的漠然,对改变生命的的渴望和抗争。看到人为了得到新的东西,都拼命想逃避一些东西,又拼命想抓住一些东西。人们面临一个选择,却好像又别无选择,最终选择欺骗和自欺。米兰-昆德拉说:在《告别圆舞曲》中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类配在地球上生存吗?难道不应当把地球从人类的魔爪下解放出来吗?在这本小说中,永远存在缺陷,找不到完美,这缺陷会带来痛,所以生活才会痛、会孤独、会迷茫。如果我们抱怨生活不幸福的时候,回过头审视自己的这个缺陷,大概就知道原因了。但因为看到缺陷,就去放纵缺陷的话,大概真的会有米兰昆德拉提出的问题:人类还能在地球上生存么?这时的缺陷,就是行为的借口了。像小说中的大多数人一样,用了这个借口,就看到这样的结局。小说中的人物,有哪个人是不孤独的呢?有又谁是真的觉得幸福呢?克利马活在不负责任的放纵中;毁掉了他和妻子间的感情和信任。克里马夫人活在猜忌和嫉妒中;毁掉了他和丈夫间的感情和她岌岌可危的独立和自我。茹泽娜活在不安和怯懦中;毁掉了她从头到尾试图寻找的如生命般重要的爱情,最终赔上生命。巴特里弗活在自我中;带来的只有对别人虚伪的教化。雅库布活在骄傲和不满中;带来的只有茫然和失去。斯克雷托活在自卑和自私中;毁掉了仅有的自尊和被尊重。。。。。。。这缺陷开始可能会让人觉得绝望,但我们也看到小说中一个闪光的词,那就是:真诚。这在雅库布最终的选择中也被特殊的提出,虽然那选择不是人们乐见的。如果克利马夫妻能坦诚的沟通;如果茹泽娜能慢慢找回自我;如果雅库布真诚的审视自己;如果斯克雷托心态平和的面对本来的自己。。。人“真诚”的去不断反思和面对这些缺陷,面对自己,大概是一条出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缺陷逐渐缩小的出路。这是一个人的出路,也是一个家庭的出路,一个社会的出路。这真诚,会赢得信任,而信任,会生出爱。这大概是找到幸福的出路。

现代主义文学风格的体验

作者的语言描写生动而丰富,叙述中夹着议论和心理分析。读小说中描写的情景好像看电影一样,读者始终被调动起思绪从而产生更多的的感触。有些话语包含着他的隽永和智慧,只能心领神会。他甚至把哲学、政治批判融入爱情故事,很多议论精辟、深刻。从他的作品里找到了自己无从理清的问题,得到了精神的宣泄。可以让你进行一次现代主义风格的体验。小说格局比较小,主题缺乏强烈的震撼力。米兰•昆德拉喜欢说的 “人一思索,上帝就发笑”,不知道什么意思。读完他的小说再理解这句话,是否说生存不是简单地依靠理性推断就能完成的事情?上帝肯定在偷偷的笑。

这是怎么的一种理想和爱

读过昆德拉先生的几本书,大致对他的写作风格有了了解,很是喜欢。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生活在别处为了告别的聚会这本书的构思同上两本有着较大的不同写五天之内发生的事情写很多人小号手克利马克利马夫人斯克雷托医生巴特里弗美国佬雅库布奥尔加茹泽娜看完后,我没有去想谁才是整本书的主人公。斯克雷托医生的理想,繁衍后代兄弟般的文明,用他的精液治疗来疗养地妇女。这是怎样的一种理想?茹泽娜关于追求和被追求直到死前她也还是没有弄明白爱情与她而言到底是如何。尽管巴特里弗真的给过她产生爱的感觉克利马夫人的嫉妒的爱情克利马表现出来的病态的爱要不断接触女人才能唤起对克利马夫人的挚爱之情还有雅库布和奥尔加错综的关系最后的那个结局巴特里弗认的干儿子斯克雷托医生,还有他刚刚出生的日子其实是他老婆的卵子和医生的精子的结合体。乱伦。昆德拉先生对于人物的性格,语言,心理刻画的惟妙惟肖。我感觉到我曾真实的走进过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这是一本不错的书籍

可以当盖·里奇电影的剧本

前面慢慢地进行多线索的铺垫,最后所有线索汇集一起来个大爆发。喜欢这类电影的人应该也会喜欢这部小说。

重看第二遍

“因为父亲与正义不相干,就迫害他的女儿。还记得你是怎样不得不离开家,离开你的故乡,放弃你的学业——全都是因为你的父亲,一个去世的父亲,你对他几乎没有了解!现在为了你父亲的缘故,你又得遭受另一边的迫害吗?我要告诉你我一生最悲哀的发现:那些受害者并不比他们的迫害者更好。我很容易想象他们的角色调换一下的样子。你可以把它称为一种“不在犯罪现场学说”,一种逃避责任,把一切归咎于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类的造物主的企图。也许你那样看问题是对的。因为断言犯罪者与受害者没有区别,就会使人到一种放弃所有希望的地步。而这,亲爱的,正是地狱的定义。”

和国家与民族的告别

写下这个标题,想了很久,好土的标题!看这本书之前,刚看了《本性》,心里还残留着那本书的纠结,所以这本书的开头给我很轻松的感觉,在看一个爱情喜剧的感觉。俗套的开局,一个有着爱猜忌的老婆的男人不小心让某第三者怀上了孩子,但是同一个故事不同的人描述出来确又是那么的不同!读到后面才发现轻松只是表面现象,被伤害、被谋害、被欺骗、被遗忘、被抛弃的也不仅仅是个女人。书中的场景很简单:一个疗养院,有温泉,里面疗养的大部分是些无法生育的女人。茹泽娜:女主角,疗养院所在地人,服务生。想摆脱疗养院无聊、单调的生活,但是...小号手:音乐家,热爱音乐,胆小、怕事,有一个漂亮的老婆,自己也爱着她。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一次疗养院的演出后,让茹泽娜怀孕(至少茹泽娜是这么认为的)。小号手的老婆:曾经的歌手,漂亮,喜欢猜忌。和小号手互相说着谎言,即使双方都知道对方在说谎也不说破的那种。猜忌让她失去了光彩和活力,也让他把眼光只聚集在她男人身上。一个美国富翁,住在疗养院,有着传教士的精神,热爱生活,对人友善、乐于帮助别人。疗养院的医生,主要的工作是帮助疗养院的那些不能怀孕的女人怀上孩子。医生的朋友、曾经的政客,马上要来开这个国家,来到疗养院了医生朋友告别,并要还给他一个东西,一个蓝色药丸。茹泽娜的男友,也许是事实上的,但是茹泽娜不愿意承认的,不想接收的男友。他坚持认为茹泽娜的孩子是他的,而茹泽娜则从来没有想过这种可能的存在。故事以茹泽娜为中心的,茹泽娜打电话告诉小号手,自己怀上了他的孩子,小号手准备好了方案,赶到疗养院,找到那个美国人帮忙。美国人虽然不同意小号手的做法,但是却还是把小号手引荐给了医生,然后小号手说服茹泽娜打胎。后来来了医生的政客朋友,要把医生曾经给自己的蓝色致命药丸还给医生,却在一个很巧合的机会,把药丸放在了茹泽娜的药瓶里,并放弃了好多次可以挽回的机会,直到茹泽娜服下了那个药丸,死掉!然后小号手心满意足的携妻子离开,政客离开了国家、美国人的悲伤只在那一刻并认为自己尽力了、医生继续做着自己荒唐的梦想。在米兰的故乡捷克,也发生过中国类似的故事,疗养院的建筑“马克思楼”就是个标志,而在这个标志的周围最多的是没有生育能力的女人。那个国家有着许多像茹泽娜一样本性善良、也许愚昧、极想摆脱自己生活的人们。并幻想着那些那些人也许能够帮助她摆脱自己的生活。但是,那些她幻想能够给他帮助的人,也许也有责任帮助她,帮助这个国家和人民的人却偏偏是伤害、欺骗、遗忘、抛弃、谋害她的人。小号手,从来没记得过茹泽娜的模样,他想的只是如何让茹泽娜打掉孩子,不让妻子知道,不影响自己的声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可以做任何的事情,而心里从来没有过不安。美国人,有着爱的精神,却从来没坚持过,因为那样也许会打扰自己的生活。给茹泽娜的只是虚假的幻想,并不能挽回茹泽娜的生命,但他自己却以做了一些小小努力而心安理得。而且就连他这样的人都快要死掉了。医生,热衷着自己的梦想,为了梦想他能够抛弃职业道德、伦理道德,所有所有的道德标准。他以帮助小号手为名,要小号手和自己合作开音乐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建立了自己的精子库,并注射进她的女病人的体内,生出了许多和他一样有着大鼻子的孩子(也许同样无情);他为了能够有机会周游世界,认只比自己大几岁的美国人做爸爸。也许现在有个词可以描述他的生活——小资,没有道德观、价值观的小资。医生的政客朋友,经历过相互告发,牢狱苦难的生活,对茹泽娜有着天然的反感,他讨厌那些无知、粗鲁的人。是他杀死了茹泽娜,虽然他不这么认为,就像他不承认他曾经害死过很多人一样。他感到厌倦了离开了这个国家。茹泽娜死了,他们都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背叛是为了回归

有时人活于世,总是会不经意间为了自我的满足而背叛道德,亲人,甚至底线。事后的满足感却总也大过了自我谴责,导致这些背叛犹如毒瘾缠身,一次又一次促使人们做出背叛的事情来。小号手与凯米蕾。相爱的两个人才会互相顾忌,连嫉妒都会是一种爱的表达。男人是复杂的动物,他们即使把感情放在首位,行为也很容易与情感背道而驰。他们将爱情归结为心灵的专一,而根本无法告别身体的放浪。小号手一次次的背叛只为证明自己对凯米蕾无法休止的爱,在他的心中,男人吸引很多女人,并得到女人们的爱是天经地义,他却在得到那些爱之后,冷漠地回身,回到凯米蕾的身边,安静地守着自己心在的地方。得知茹泽娜怀孕后,他的不安打搅了自己所有绅士的风度,之后所做的一切,欺骗、劝说甚至不情愿的演出,都不过是为了瞒住易受刺激的凯米蕾。 当女人偏执地陷入一场爱情后,她会视其为一切,会为其中的每个细节抓狂而彻夜难眠。而一旦她失去了对所爱人的迷恋,一切就会马上变得无足轻重了。凯米蕾则不断用嫉妒、猜疑诠释着自己对丈夫的爱。当她心中只有一个男人时,会忘记自己的美丽,忽视其它人的追求。当凯米蕾陷入猜忌的纠结中时,无论眼前的事实多么明朗,都无法消除她心中的疑虑。甚至在尾随丈夫并与其度过良宵后,都不放心丈夫早起出门的举动。直到她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另外一个男人直白的赞美,瞬间放下了所有的猜忌、嫉妒时,才发现自己对丈夫的爱原来是那么脆弱。小号手,茹泽娜,弗朗特与巴特里弗是一条食物链的故事。女人在爱与试探一个男人时会不择手段,男人在摆脱一个女人时也会不择手段。茹泽娜的执着并不是为了嫁给小号手,而是为了让自己摆脱疗养院的窘境,找到一场爱情。爱情中女人无法排除对男人地位、年龄的仰慕,正如男人无法摆脱对女人容貌的依赖一样。于是弗朗特的跟踪、哀求、甚至愤怒都无济于事,小号手的甜蜜陷阱也毫无作用,只有巴特里弗,一场崭新的爱情的出现打破了这条食物链。雅库布与蓝色毒药在小说三分之一处,雅库布展示了那枚蓝色药片,也由此标明了小说进入了紧张的转折点。雅库布期望用一枚药片来主宰自己的生命,这是看重自己的表现;而在发现药片给了别人后,犹犹豫豫没有及时找回,甚至编造“假药”的想法来解脱自我的罪恶,更是看重自我的表现。他的每个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某一部分。当感觉到斯克雷托和奥尔加其实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看重自己时,便瞬感留下的索然无味。当他离开祖国再回想起那枚药品时,只是把它看做“自己短暂而未遂的杀人犯经历”。虽然在最后他感到没有拿回毒药的事让自己变得与其它刽子手成了一类人,但这类人却是人性的真实写照---为了自己,哪怕小小的利益,有时也容许“不经意”牺牲掉别人的生命。我们以为我们是高尚的,有道德的,有理想的,可是这些终归来讲不过是我们以为。当我们做错事之后,常常会用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期望回到道德轨道上来,那也不过是自我的开脱。斯克雷托天使,不过是魔鬼的化身。世界上真的有区分善恶的绝对界限么?好了,《告别圆舞曲》是我看的第二本昆德拉的书,依旧真实,依旧不浮夸,依旧让我隐隐感到,书里写的就是剖开层层伪装后,真正的人。有时人们费尽心思摆一场盛大的宴会,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只是自己,离开某种境地。

你根本就对这个世界缺乏热情

昨儿读完了《为了告别的聚会》。昆德拉实在是个敏感无敌的人,这表现在对角色精妙的心理描写上。一下子就能把读者攫住。但是他又太聪明了,似乎一切都了然于心,却唯独没有对生活的热情。小说中,昆德拉讨论了爱情、道德、乡愁、祖国、性、种族、宗教等等宏大的字眼儿。当然,所有的一切终究还是归于人性。而这是很让人郁闷的。小号手克利马无疑深爱着他的妻子,他觉得妻子有一颗小提琴一样紧绷着的灵魂。妻子深爱着他,但嫉妒常常使她精神紧张,她对克利马全无信任。生活在这里很沉闷无趣,尽管是一对深爱着的人。克利马有一个很奇特的理论:他之所以到处沾花惹草是源于对妻子的爱,乱搞会唤起他对妻子的爱情,越是跟别的女人在一起,他就越是爱他的妻子,他之所以乱搞,也是因为他想通过别的女人把他弹回到妻子身边。看到这话,我只觉得这种感情或许真是存在的,它证明了爱情多么无力啊。通过爱情,人仍然还是那个孤岛。道德虚无缥缈。或者说道德的准则虚无缥缈。人们漠然,孤独,绝望。每一个人都在迫害者与受害者之间,难逃其咎。政治的主义的暂且不论,昆德拉认为政治只是浮在社会表面的那一层,真正的生活在深处。昆德拉这种观点倒是精当。道德的虚无缥缈还体现在,斯克雷托医生随意就拿给他的朋友一件白大褂,参观不孕妇女的身体。对于生命没有起码的尊重,但人们却习以为常。克利马接到护士茹泽娜的怀孕电话后,苦思冥想,花言巧语的哄骗,这一切好像也没什么错。知识分子雅库布终于要离开祖国了,他本属于被迫害者一列,但是他鬼使神差把淡蓝色毒药放入茹泽娜的药管之后,虽然内心有所亏欠,但是却并没有真正采取行动制止她拯救她。可是,他跟茹泽娜根本无冤无仇啊!最让我震惊的是斯克雷托医生,他将自己的精液注入那些不孕妇女的体内(很多妇女不孕是丈夫的原因)。小说中多次写到,许多小孩长相酷似斯克雷托.斯克雷托私自赠送一颗毒药给雅库布,后来茹泽娜误服身亡,斯克雷托医生内心了然却未发一言。生活被迫局限于一方小天地,这是最可悲哀的事。茹泽娜生在疗养小镇,毫无故事可言,生活一眼到头,所以她才基于抓住一根外地稻草。克利马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小号手,有一位美丽的妻子,居住在首都布拉格,但他的生活也一样是绝望无趣。个人有个人的绝望。说到底,好像真没有什么是经得起推敲的。 一切都可怀疑。昆德拉真是一位比庄子还要悲观的悲观主义者。

告别的聚会时买的书

为了当时某人的离开,大家聚会,等待的时间里去了荷马书店,当时想着可能是最后一次,想不到却成真,再去时荷马书店已经不再。总是会这样物是人非。一向偏爱昆德拉,这个译本较最常见的那个版本略逊,但更喜欢这个译名。为了告别的聚会。

聚会,就是为了告别

米兰-昆德拉很有名,有一个时期,不读他的书就好像不是读书人。比如那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俺读大学时,几乎人手一本。至于有多少人能真的读出点道道来,那是另一说。不过,俺忘了他有没有拿过诺贝尔奖,好像没有。没关系,诺贝尔奖经常发错人,新华社如是说!这本《为了告别的聚会》,从俺扉页的题字,可以看出俺是1999年10月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买的,当年肯定是看过的,因为书中还有些涂鸦。10年过去了,没有再翻,直到最近,突然又从书柜的角落里冒出来。于是,重读。在扉页,俺10年前写了一句话:“思考得太多会使人陷入愚蠢的境地,绝圣弃智是真正的思考”。10年之后再看此语,心情自有不同。当年,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如今,俺虽然时不时还陷入愚蠢的境地,但多少明白了点沉默是金的道理。这本书有苦涩的幽默,有神学的思考,还有对东欧社会主义的嘲讽。小说的时间跨度很短,五天。人物也不多,叫上名来的不过八九个,茹泽娜、克利马、巴特里弗、斯克雷托、雅库布、凯米蕾、弗朗特、奥尔加,或许还有一两个,一时想不起。故事,本是稀松平常,可到了后面却也峰回路转、巧合颇多。心理刻画,寥寥数语,却也逼迫地让人窒息。荒谬吗?确实荒谬!合理否?似也合理!越深入往下看,越觉得人生的撞车太多,多少看似不可解的死结,最后都会以匪夷所思的方式解开了。当然,对于某个具体的人而言,自是有喜有悲。悲喜对个人才有意义,对人类整体则是毫无意义。聚会,就是为了告别。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谁人能有不烦的人生?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没有观点统摄的几个议论

看了一些公认的名著,却不清楚何谓名著。只是有一种简单的感觉,感觉心里很平静。可能会沉浸于故事情节或是精妙议论,却又不自觉抽身出来,反观诸己。(题外话)《为了告别的聚会》内容提要里说“在貌似轻松之中透出浓郁的悲剧气氛”,我在阅读过程中一点也没有体会到轻松,虽然对在“昆德拉”式讽刺的巧妙安排下一些有趣的碰撞也消除声来,但总感觉有一个无形的大网笼罩。无论疗养院、巴特里弗、克利马、克利马夫人还是雅库布,这也像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那种平常琐事,只是这种琐事能关乎一个人的未来。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不是被束缚,不是被束缚而不能反抗,而是明明快要争取到自由,却一次次突然失去。因为那样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处于束缚之中,而且失去了所有的希望。个人认为巴特里弗只是处于一种让全世界愉快的出发点对待茹泽娜,如果茹泽娜活了下来,她能摆脱这最痛苦的事也说不定。雅库布无疑使优秀的,他踊跃参加活动,善于体察人情。终于在遭到迫害之后变得古怪失去信仰,失去希望。因为祖国到处充满着可笑,而且他也不再称她祖国。终于,在他离边境只有几公里的村子里,一个雕塑般的男孩的深度镜片启发了他,“骄傲阻止了他爱他的祖国”,他的惩罚是复杂的自我质问直至“骄傲已当然无存”,也失去了祖国。为了不偏题,就此结束。

聚会中的虚伪

花花公子把懦弱和滥情解释成“对妻子的爱使然”。杀人者把无辜女人的性命当成对体制及自身遭遇的愤恨的发泄口。孤女漠视他人的遭遇。医生让不知情的病人生下自己的孩子……人总是喜欢为自己那见不得光的行为找诸多借口,一面阴险得可恶,一面脆弱得可怜。每个人都以一副“好家伙”的面孔出现,都滔滔不绝地讲着冠冕堂皇的话,虚荣变成伟大,罪恶变成正义,谁都不敢直视那自私猥琐的自我。难怪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在所有出场人中,只有画家平静地对待痛苦、包容地对待生活,而当他和小天使一般的女孩离开房间时,其他人却在背后揶揄他“和女人幽会去了。”在这场阴差阳错的聚会上,大家如小丑般粉墨登场,然后天各一方,继续各自那渺小的生活。

线索

书中至少有三对的聚会是为了告别:小号手克利马和护士茹泽娜雅库布和奥尔加及斯克雷托医生雅库布和小号手的妻子凯米蕾书中处处是暗示和隐藏的线索,每样东西每个场景和每个事件都有着特殊的含意,我想它很适合拍成电影或者说舞台剧:有不知道父亲的胎儿,有不知道自己杀了人的凶手,有不明不白死去的被害人,还有大量不知道有着相同父亲的孩子。书里叙述了五天里发生的事,主人公第三天才出场。只有他是清清楚楚为了告别而来的,也正因为他的到来造成了死亡。书中关于婚姻和生育都有着很不同寻常的解释,雅库布是孤独的,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因为对人类的绝望,他拒绝结婚也拒绝生育。斯克雷托医生,在经过与女友无数次爬气象台的高塔的博弈后,在一次往上爬的过程中疲惫、衰老的感觉击败了他,于是同意结婚。以前我总是想好的男人必定已经结婚了, 不会等到我这把年纪. 可是今天忽然深切地体会到人是处在变化中的. 年轻时不想结婚并不代表着未来不会改变; 年轻时结婚也不代表着可以走向永恒. 年轻时无法抑制对自由的渴望, 却会因为年岁增大, 变得虚弱时希望有人陪伴, 结婚的念头应该就是这样才产生的吧.小号手克利马非常害怕生育, 即使是他爱的女人, 他也不希望她怀孕.你很难觉得斯克雷托医生是正常的,奥尔加是这样一种现代女性:她们喜欢把自己分裂成感觉的人和观察的人。这句描述多象在说我,和我的一些朋友,现代女性真的是这样的吗?奥尔加会说“一个人的外貌表现了他的心灵,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如果我从未在镜子里看见过自己,不得不根据我从内心认识的自己去描写我的外表,那这张画看起来绝不会象我......" 我自己的心难道不正是这样说的吗?书里的女人都象是男性的捕手,有意思的是小号手克利马明明是要去会护士茹泽娜, 给他妻子编的理由也是拿社会主义说事儿, 就象很多人对生活的怒气都会怪在政体上, 为什么呢?看一点写一点---待续

人生太多意外了

在茹泽娜本以为可以摆脱那生不如死的命运时,上帝却和她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让她一觉不醒,永远地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了。在凯米蕾害怕克利马有做对不起他的事情和对失去她产生恐惧时,竟意外地遇上了雅克布,发现克利马只是许多男人中的一个而已;在雅库布决定要离开自己祖国时,却遇上了美丽的克利马夫人。这些是意外还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呢?难以诉说。作为渺小的我们只能跟随着那更强有力的力量走吧,只能在它规定的时间地点里尽情洒脱地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其他的,随他去吧!!!

走向荒诞的人生

这是一部看上去有点荒诞不经实际却深刻无比的小说,米兰·昆德拉再一次以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天赋折服了我。故事写的是五天时间里发生的事;地点是捷克边境的一个小镇。主线是一个叫克利马的城里小号手,在一次到小镇演出时,和小镇不孕治疗医院的护士露辛娜发生了一夜情,结果护士告诉他怀了他的孩子,克利马为了让女人打掉孩子再次来到小镇,露辛娜却死于非命。故事的副线一是一个叫雅库布的人,因为要离开捷克,于是前往小镇不孕治疗医院和自己的养女奥尔佳告别,结果下意识的行为使他成了杀死露辛娜的凶手,并成为了养女的情人。副线二是小镇上治疗不孕医院的医生斯克雷塔大夫和雅库布是好友,在雅落难时曾提供了他一颗剧毒药片,然而就是这片药不可思议的杀死了他的护士;大夫还用他的精液使来此治疗的女人都生出了和他一样的大鼻子的孩子……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1.政治的无情和人生的荒诞。故事的纵深背景是:雅库布早年狂热地参加了共产党的革命队伍,,然而他的上司(奥尔佳父亲)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却把他投入了监狱,使他一夜之间由革命战士变成了革命的敌人;可谁也料想不到的是半年后,雅克布无罪释放,而奥尔佳的父亲却走上了断头台。这使雅克布对革命产生了深刻的怀疑;雅库布也信仰过推翻旧世界的正义和理论,为了他的坚定信仰,他从好友那里要得了一颗剧毒药片,准备必要时维护自己的尊严。他认为“自己是应该能决定自己的死亡的”;然而,这颗药他自己一直没有用上,却在下意识的行为里毒死了露辛娜。维护尊严的药片没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却剥夺了另一个尊严者的性命;出于同情他收养了置他于死地人的女儿,他虽不喜欢她更不会爱她(情爱的),可当他就要离开自己的国家的时候,他还是觉得有必要和她有个告别,毕竟他是她的养父。但连他自己也没有料到的是,他毫无抵抗的就成了养女的情人,他很后悔,甚至很厌恶这种行为,可还是成为了既定事实。生命有时就是这样无法掌控,就是这样荒诞不经。2.爱情的虚伪和人伦的失序:故事中的每一场性都是以爱情的名义出场的,然而,爱却终于缺席。克利马有一个美丽无比的舞蹈演员妻子,然而他们从来就没有爱情。“他躺在她的身边,摸着她的脸,却感到他们相隔很远很远”,她妻子也是个不能生育的人,与其说她爱自己的丈夫,不如说持久的醋意迫使她一心要把丈夫的身心像物件一样占据起来;为了对付丈夫的欺骗,她不惜用侦探的手段,弄得克利马如同惊弓之鸟。他们夫妇的生活已成了互相威胁,以致想要做爱都很困难。克利马和露辛娜一夜情也只是出于性的需要,对他来说,性就是连结两个陌生肉体的惟一纽带;露辛娜对她的爱也仅限于他的名气,以及他可以带自己离开小镇,因为如此,当伯特莱夫这个六十岁的美国男人向她示好时,她毫不犹豫的倒人了他的怀里成为他的情妇,并立即同意打掉胎儿;一面是妻子的不能生育,一面是诱劝情人的堕胎,两者的并列突出了爱情与性和生育之间日益加剧的分裂。战后的捷克人口在不断减少,堕胎为社会所不许,不孕却日益增多。于是斯特雷塔大夫担当起了使荒原恢复生机的使命,为了把“生育从爱情中解放出来”,他力图用科学给无爱之性赋予新的活力,他用自己的精液充当回春的灵药,结果生出了无数个像他一样大鼻子的孩子。斯特雷塔常想:“我总在梦想着有一个世界,在那里一个人将不是生在陌生人中间,而是生在兄弟中间”,不幸被他言中,当伯特莱夫诚恳地答应做他的养父时,用他的精子怀上的伯特莱夫的儿子正好降生,于是儿子变成了兄弟,于是人伦出现了无序,世界真正走向了荒诞……米兰·昆德拉一直致力于对社会发展走向的思考,他说:在《为了告别的聚会》中,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配在地球上生存吗?这是一个终结思考,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生存于地球上。

是聚会还是告别?

人们总是认为自己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而往往忽略了身边最真切的……人们总是担心还未发生的事情,而往往只会搞得自己难以抉择……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故事发生在短短的五天里,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像是经历了很久一般。主人公们复杂的纠缠,又出奇巧的相遇,这让人不禁联想到现实,世界是多么的小,小到令人难以置信。。。我个人认为情节是有些曲折离奇的,但也算是在情理之中,只是没有想到斯特雷托医生治愈那些女病人的做法。女人总是不幸的,无论她们怀孕还是没有怀孕,总之是不幸的。 就像书中所说,“女人是永恒的分娩,养育,成熟,枯萎……”

无谓的残忍

 习惯于逢场做戏的爵士乐手克利马得知一位曾与自己有过一夜情缘的姑娘茹泽娜怀孕的消息后,就瞒着自己的妻子去劝说她堕胎。他的理由是:你是我心爱的人,我不想同任何人分享你的爱,哪怕是一个孩子;我们现在还不是要孩子的时候,他会影响我们的幸福....并且,他还把自己美满的婚姻说成不幸,以此来换取茹泽娜的同情。这个天真的姑娘刚刚被他说动,她的同伴们却又迫使她相信克利马用心龌龊,告诫她:必须用孩子把他套牢。正当克利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因即将出国而向朋友告别来到这里的政治犯---雅库布误把一片毒药给了茹泽娜,他完全意识到了、也完全能够制止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但出于侥幸还有其他难以说清的心理,雅库布并没有马上把药追回。茹泽娜服药后,猝然死去。雅库布经过一番思考,认为茹泽娜的死与自己毫无关系,因为自己一没有杀人的行为,二没有杀人的动机。于是,坦然地驾车离去。克利马心头沉重的包袱也被这场意外化解的无影无踪。----这就是米兰.昆德拉在他的杰作《为了告别的聚会》中讲述的那个充满戏剧性、 幽默、轻松,但是又让人心里发酸,笑不出来的故事。无论是克利马,还是雅库布,都觉着自己对茹泽娜的死不负任何责任。没有责任,生活就变得轻松,然而这种轻松,却使人沉重的透不过气来,这正是典型的昆德拉式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想提醒人们注意的是:这种轻松背后隐藏着无谓的残忍,这是使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实就象叔本华描述的豪猪的生存状态一样:寒冷促使大家靠拢在一起,可是,一旦靠近,身上的刺就会把彼此刺伤,于是,又不得不分开。接着,寒冷再次迫使大家往一块靠拢....大家再次互相中伤....如此周而复始。久而久之,每个人心中都落下了难以愈合的创痛。这创痛迥异于那些生离死别式的惨痛,而是象针一样一点一点地扎进肉中。这过程相当缓慢,慢的让人毫不觉察。但这恰恰是最为致命的,因为它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我们流水般行进的日常生活中。磨损生命的激情,使人在与日俱增的失望和厌倦中步向麻木和死亡。事实上,残忍并不可怕,比“残忍”更加可怕百倍的是:不知道因何而残忍。人们常说:世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然而,这部貌似轻松的小说和电影却向人说明:世上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却有着无缘无故的仇恨和残忍,而且,这些无处不在。这是人性中最阴冷的一面,令人不敢面对,不敢承认。人类的可悲之处正在于此:每个人都习惯于轻而易举地原谅自己,随意夸大自己的善良和痛苦,惟恐别人不知,与此同时却以践踏他人为快事,每个人都同时扮演了受虐者和虐待狂的角色。在这部小说和电影中,除了克利马和雅库布,昆德拉还着意塑造了一个醉心于用自己的精子使众多女人受孕的医生斯克雷托的形象。他解释说:“人类生产出难以置信的大量白痴,越是愚笨的人越喜欢繁殖,那些优秀的人至多生一个孩子,而那些最优秀的....却一个也不愿生,这是一个灾难。我总在梦想着有一个世界,在那里一个人将不再是生在陌生人中间,而是生在兄弟们中间。”这是一个多么荒诞而又恐怖的实验!而实验的创造者却是一个自以为优秀的人。昆德拉借雅库布之口说出了这个“悲哀的发现”----“那些受害者并不比他们的迫害者更好”!(雅库布最终也亲身实践了这个发现)残忍就是这样在每个人心中缓慢而又不可遏止地酝酿着.....

让我们抛掉欺骗和心机,学会给生活多一点真诚!

昆德拉的作品其实我只看过两部,分别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慢》。相比于前者,我对《慢》的理解更为深刻,活在快的世界里,我们很容易被遗忘,也很容易遗忘他人,因为快节奏剥夺了人的思考空间,渐渐地,连思考的能力也丧失了。慢,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态度。这次是接触昆德拉的另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作品,叫做《为了告别的聚会》,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告别圆舞曲》。相比于《告别圆舞曲》,我更喜欢《为了告别的聚会》这个名字,它更接近我对小说的理解。故事人物不多,发生的时间只有5天,围绕这个偏僻的温泉小镇展开。茹泽娜:疗养院的员工,与著名小号手克利玛一夜情后,怀上了他的孩子,克利玛得知后费尽心思想把孩子取掉,最终茹泽娜孩子没了,不是因为克利玛,却是因为找到自己真正的爱情。克利玛:对妻子拥有一种畸形的爱,在卸除茹泽娜这个负担后想回到妻子身边,结果事与愿违。凯米蕾:克利玛的妻子,她被嫉妒占据了身心,但在发现不忠之前,意识到嫉妒的愚蠢,最终决定不再维持这桩空有其表的婚姻,离开克利玛。雅库布:蓝色药片的所有者,一个精神上的思想家,行为上的懦夫,推动茹泽娜死亡的关键人物。弗朗特:疯狂迷恋茹泽娜,直接激发茹泽娜的死亡。奥尔加:疗养院的病人,曾经迷恋雅库布,除雅库布外唯一得知茹泽娜死亡的真相的人。斯克雷托:专治”不孕不育“的医生,所有人中的关联人物,意在成就类似“所罗门”那样兄弟满堂的荒诞计划。故事错中复杂,主要在这几个人当中展开,仅仅五天的时间,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和心态,也许这实在是太荒诞了,但谁能保证生活会给我们什么呢?或许下一刻,我们就变成克利玛,费尽心机去挽回一件事情,也许下一刻,我们就变成雅库布,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当所有人都变成侩子手,你们自己的侩子手便不是犯罪,而是成为人类的一个基本特征,茹泽娜的死,让故事推向了高潮,也让真正的侩子手销声匿迹,因为,所有人都变成侩子手了。所有的结局都出乎人们意料,这是作者的安排,也是昆德拉的黑色幽默。雅库布有多次机会可以在茹泽娜那里取回有毒的蓝色药片,但他还是退缩了,无论如何,茹泽娜的结局都是死亡,只是这个死亡拉上了弗朗特,让剧情更丰富些。克利玛对妻子畸形的爱,通过跟不同女人交往让自己弹回妻子的身边,然而烟花终会燃尽,这一切却是导致凯米娜离开的根源。在这个故事里,可能大家会觉得茹泽娜是受害者,因为她的结局是死亡,但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呢?”那些受害者并不比他们的迫害者更好。我很容易想象他们的角色调换一下的样子。你可以把它称为一种“不在犯罪现场学说”,一种逃避责任,把一切归咎于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类的造物主的企图。也许你那样看问题是对的。因为断言犯罪者与受害者没有区别,就会使人到一种放弃所有希望的地步。而这,亲爱的,正是地狱的定义。”昆德拉在文中解释了一切,其实犯罪者和受害者都是相对的,犯罪者并不比受害者得到的伤害少,但他们往往通过逃避这种伤害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如果犯罪者和受害者都没有区别,谁还会知道自己是谁呢?昆德拉意在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人类的机心和心计,无论你有多少心计,在命运面前,始终不值一提。我想起之前有部电影,叫做《她比烟花寂寞》,有大提琴天赋的妹妹jackie,成为一名著名的大提琴家,尽管拥有无上的光环,她的内心却无比寂寞,在得知姐姐hilary结婚后,病态地嫉妒姐姐hilary的平凡生活,只要是姐姐有的,她都想要抢,这造成了姐姐一家的痛苦,最后她回到了自己的舞台,在演出中绽放了自己最后的生命。然后烟花终会燃尽,她的美丽仅会停留片刻,终究抵不过命运的安排。两个故事并不相同,但《她比烟花寂寞》当中有昆德拉投射的影子,jackie想要姐姐的平凡生活,然后当她体验到了,却发现不是所想的,终究回到属于她一个人的世界舞台。我们大多数人都生存在一个质朴的小圈子里,限制在他们的家庭,他们的住房,他们的工作中,他们努力拼搏,想要挣脱束缚他们的命运,然而命运经常跟他们开玩笑,他们越想要的,其实越得不到。作者还说:”真正使我对人感到厌恶的就是这种欺骗,人的残忍、卑鄙和狭隘常常掩盖在激情和感伤的面纱下。“无论是克利玛还是雅库布,他们都欺骗了茹泽娜,将他们的卑鄙和残忍掩盖在激情和感伤的面纱上,为了自己的生活,抛弃了责任。我突然明白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意义,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亲人离世,不是背叛的爱,不是掉落谷底,而且顺利成章地逃避自己应有的责任。欺骗并不可怕,它也有善意的部分存在,可怕的是无动于衷,人类的可悲在于,每个人都同时扮演了受虐者和虐待狂的角色,他们没有底线,热衷于自欺欺人,习惯性地原谅自己,却常常以践踏他人,让他人痛苦为乐。我们常常欺骗自己,让自己活在一种假想的状态,以为这样就是幸福,然而生活是很现实的,它不会因为你想要什么而给予你什么,甚至还会敲碎你的所思所想,让你掉入罪恶的深渊。让我们抛掉欺骗和心机,学会给生活多一点真诚,我想这才是昆德拉想要告诉我们的。


 为了告别的聚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