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
ISBN:9787508025612
作者:[英] 马凌诺斯基
页数:448页

作者简介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主要描述了一种特别的交换制度——库拉。它牵扯了一系列独特的风俗信仰、巫术神话、经济生活和技术知识,浸透了土著人的理想、荣誉和智慧。体现了人类学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书籍目录

导论 研究课题、方法与范围第一章 库拉区的范围及其居民第二章 特罗布里恩德群岛土著第三章 库拉要点第四章 独木舟及航行第五章 waga的建造仪典第六章 独木舟的下水礼及探访礼——行罗布里恩德群岛的部落经济学第七章 库拉旅程的起航第八章 船队在穆瓦的每一次停顿第九章 航行在皮鲁卢海湾第十章 沉船的故事第十一章 在安富列特——库拉的社会学第十二章 在特瓦拉与萨纳洛阿——库拉神话第十三章 在萨卢布沃纳海滩第十四章 在多布库拉——交易的技术细节……

图书封面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上大学的时候见过书名,大概是什么大师写的回忆、述评一类的文章,在思想史情境中简介一下还觉得有趣,原书则太厚,消费不起。后来上质化方法课,教授说马的田野笔记被人挖了出来,原来马对他的研究对象充满鄙夷和厌恶,所以这人这书这方法很烂,所以要搞就搞后现代的互动型的主观主义的田野。不过该教授一向信口开河,诬陷马也是有可能的。关于这个译本,刚看到一则八卦,也不知是真是假,转载如下:  最近读到李绍明先生关于他的译著被人强加名字的事情:  “这位高教授回到北京后,果然不久联络我,说他们决定让我翻译马林诺斯基(Malinoski)的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我非常乐意地接受了,特别是因为马林诺斯基是费孝通先生在伦敦经济学院的老师。同时,我也萌生了译好这书送给费先生的意念。这书篇幅庞大,我日以继夜的工作,并把全文打进电脑里,穷九个月之力完成。我把全稿寄往北京,可是许久都没有收到回音。我本来打算收到他们的消息后,写一篇序,(这是我每译完一本书后的习惯) 再写几个字把本书呈献给费先生。  我把马书译竣后,随即开始翻译另一本书。我并不担心马书的编辑和出版,因为这是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出版计划,应该不会出乱子。我一心等候他们的回复,然后把序文和献辞送上。谁想不然,出了大乱子。书是出版了,但书的封面竟然多了一个叫梁永佳的翻译,而且他的排名还在我的前面,变成他是主译,我是副译。我十分惶恐,去信找姓梁的一问,问他翻译了哪些篇章。他没有正面回答,只说他花了很多时间修订文字。这人当时是博士生。他还说,加进他的名字不是他的意思,是他所里一个叫王华华的教授的决定。我依稀记得该研究所一个姓王的教授曾被指控抄袭他人着作,不知是否此人?一查,竟然正是。是则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弄虚作假,是有前科的了。最后梁说他同意出第二版时,把译者的次序调换一下,我第一,他第二。这真是不知什么话! 还不止此,梁还分了我四成的稿费。”  这个“王华华”就是2002年暴露出来抄袭哈维兰著《当代人类学》的“王铭铭”。现在的还是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这个梁永佳,就是他的博士生。在抄袭事件暴露之后,写了“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生致北大领导的一封信”支援王铭铭。  这种恬然无耻的事情也只有中国才会发生。希望您能刊布在xys上,让大家看看所谓北大学风如何薪火相传。
  •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主要描述了一种特别的交换制度——库拉,它牵扯了一系列独特的风俗信仰、巫术神话、经济生活和技术知识,浸透了土著人的理想、荣誉和智慧,体现了人类学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面对如此丰富的素材,笔者只挑选了导论部分及其中一章进行精读,因为导论部分是对民族志科学范式应该如何达到的阐述,而从中选择叙述性的一章进行阅读是为了循蹈作者的民族志写法,众所周知,这是一部撰写精美的民族志文本。在此,笔者不想就本书关于库拉的内容详述,因为该书对我启发最大的是导论中关于民族志科学范式的阐述,并且,我只截取我所体悟最深的作者所强调的若干规则进行深入学习与探讨。一般认为,民族志的科学范式是由马林诺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所奠定的,它体现了功能主义人类学或科学人类学对田野作业、理论或主题、民族志三要素的结合,包含这样一些基本规则:其一,选择特定的社区;其二,进行至少一年的现场调查;其三,能够使用当地语言;其四,先从本土的观点参与体验,但是最终要达成对对象的客观认识。马林诺斯基在《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的“导论”中总结自己的田野调查经验,确立了科学人类学的民族志的准则和方法。科学的民族志必须做到搜集资料的主体与理论研究的主体的合一。这两者在发生学上的分离或者分工,由马林诺斯基在自己身上第一个完美地达到合一。马氏写道,在以前的专家(如哈登那一辈)以“调查工作”为基础的某些成果中,我们看到了部落组织的一副精致的骨架,但它却缺少血肉;我们对其社会的框架了解很多,但在这框架内部,我们感受不到或想象不到人的生活的真实流动以及在节日、庆典中偶发事件的波澜。学者可以利用搜集来的文献或实物证据及土著人的陈述达到对于土著风俗的规则的条理化,然而我们发现,这种条理化与真实的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如果所有的结论都仅仅建筑在被询问者陈述的基础上,或仅从客观文件中演绎而来,而不能用对真实行为的实际观察来加以补充,其缺陷是严重的。因此不难理解,那些长期居留在土著中的人士,例如有文化的商人和种植园主、医疗人员和官员、尤其是一部分对民族志卓有见识且不怀偏见的传教士的某些著作在鲜活性和生动性方面远远高出于大多数专家民族志的“纯科学性描述”。这些业余提供生动的民族志报告的人有一些亲眼观察的条件。马氏认为,人类学家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去土著村落里生活,用一套有效的科学规则把资料员和研究者的身份完美地合而为一。为达到这一目的,“民族志者不应当只是守株待兔,他还必须四面出击,把猎物逼进网中,或穷追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正是这一点把我们引向了更为积极地搜集民族志证据的方法。”(P6)对于我们这样接受社会学训练长达数年的研究生来说,如何正确处理理论假设与实际调查之间的关系,仍然时常困扰着我们。在此,马林诺斯基从民族志的角度给了我们一个令人豁然开朗的答案。他说,良好的理论训练以及对其最新成果的熟悉,与“先入为主的成见”不同。假如一个人出去考察,决定要证实某种假设,若是他不能在证据的压力下经常改变自己的观点并弃之如敝屣,不用说,他的工作将毫无价值。但是,他带到田野的问题越多,根据事实铸造理论和运用理论看待事实的习惯越强,他的装备就越精良。先入之见在任何学科中都是有害的,但预拟问题却是科学思考者的主要禀赋,这些问题是通过观察者的理论学习发现的。(P6)我们可以根据马氏在此处的观点,比较两个调查者,其中之一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另外一个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当这两人同时进入田野,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前者会从实践中更快地找到与理论的结合点,从而使理论与实践产生碰撞的火花。并且在田野作业过程中,“构思工作与实际观察之间的相互增益是极有价值的”(P10),具有优良理论素养的调查者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理论假设,更好地寻求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更不用说,其理论装备无疑会为其在最后的结论中显示出专业训练的力量。马氏认为,“民族志田野工作的首要理想,在于清晰而明确地勾画出一个社会的构造,并从纠缠不清的事物中把所有文化现象的法则和规律梳理出来。”(P8)这里说的是民族志本身的性质要求民族志者从事的绝不是猎奇的工作,而必须“把全面调查作为第一要着”,进行“严肃、冷静的研究,对那些平常、乏味、普通的事与那些令人惊诧和异乎寻常的事一视同仁”,同时,从整个部落文化“每一方面中取得的一致性、法则和秩序,也能够对之加以结合,成为一个清晰的整体”。他在最后一章又重复强调了这一观点:毕竟,孤立的事实,无论怎样新奇,对科学来说,都是没有价值的。真正的科学研究与猎奇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只重古怪、反常、独特,用以达到感官和收集异物癖好者的满足。科学则相反,它的目的是把事实置放在一个有机的整体内,把它置于那些解释生活现实的系统中去。田野作业的目标是“把握土著人的观点、他与生活的关系,搞清他对他的世界的看法”。(P18)成功地实现民族志目标的首要原则是完全生活在土著人当中而无需其他白人的介入。他自己当时的做法是把帐篷搭建在土著的村落之中,与白人保持距离,而与土著保持“亲密接触”。他说,居住在村落里,没有别的事务,只是追踪土著人的生活,你就能一遍又一遍地看到风俗、庆典和交易,你就能得到土著人实际地倚之为生的信仰的实例,你就能判别某一事件是普通常见的还是激奋异常与独一无二的,土著人参与此事时是敷衍塞责、无动于衷还是积极热情、自觉自愿的等等。真正生活在土著之中与偶尔钻进土著人群询问若干问题在效果上是全然不同的。在导论的最后,马林诺斯基总结了达到民族志田野工作目标的三条必由之路:其一,部落组织及其文化构成必须以翔实明确的大纲记录下来,这一大纲必须以具体的、统计性资料的方式提供;其二,这一框架应以实际生活的不可测度方面以及行为类型来充实,这方面资料必须通过精细的观察,以某种民族志日记的形式来收集,而这只有密切接触土著人的生活才有可能;其三,应当提供对民族志陈述、特殊叙事、典型说法、风俗项目和巫术程式的汇集,作为语言材料集成和土著人精神的资料。这三条民族志科学范式的法则必须成为我们做田野调查时随身携带的信条。马林诺斯基说,研究制度、习俗和信条,或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而不理会这些人赖以生存的情感和追求幸福的愿望,将失去我们在人的研究中可望获得的最大报偿。或许人的精神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向我们敞开,或许通过认识遥远而陌生的人性,我们会看清我们自己。在而且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会在情感上判断出,花费时间去理解这些土著人是值得的,理解他们的惯例和习俗是值得的,了解他们的库拉是值得的。掩卷而思马林诺斯基这番话,在我看来,这不仅让当今浮躁的世界认识从事对遥远时代及遥远地点的人们的研究的必要性,而且,也充分体现了马氏作为功能主义人类学奠基人的人文关怀。
  •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人类学史上一个鲜明的里程碑,也是马林诺夫斯基的惊世之作。这一部细无巨细地描述新几内亚地区当地人的“库拉”——当地一种交换制度的民族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细致描写征服读者的心,而马林诺夫斯基在书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建构的理论及彰显的人文关怀都深深地影响了他同时代及以后的人类学研究者。在书中马林诺夫斯基以库拉为主线,对伴随库拉的巫术、咒语、神话、园圃经济、日常用品交易、食物分派等进行详细的探讨,包括对当地人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组织的深入探讨。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的结构十分明晰,作者在导论部分系统的介绍自己引以为傲的民族志方法,这也是作者所追求的的科学研究方法。马林诺夫斯基在波兰拿到物理学和数学博士,他本身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在无意之间接触到研究文化的人类学,在他看来文化、社会与自然一样有一套普遍的规律,而要发现这一套规律,必须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在马林诺夫斯基之前人类学界虽有零零散散的田野调查,却没有一套统一的可供参考的研究方法。有科学研究经验又对文化研究十分感兴趣的马林诺夫斯基也许感觉自己有必要为这个他所喜爱的学科贡献出自己的努力,这可能是这位日后人类学大家的当初的想法。  马林诺夫斯基所开创的科学研究方法又称田野工作,包括在开始之前列出调查大纲,做好调查计划,以免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和不易看见的社会现象;居住在所调查人群中仔细观察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避开白人(可能影响研究的人);使用所调查人群的语言去理解和记录他们的叙述;带有一颗真诚的心等。为达致田野工作的目标,马林诺夫斯基指出与上述调查方法息息相关的三条必由之路:1.部落组织及其文化构成必须以翔实明确的大纲记录下来,大纲必须以具体的、统计性的方式提供;2.这一框架应以实际生活的不可测度方面以及行为类型来充实,这方面资料必须通过精细的观察,以某种民族志日记的形式来收集,而这只有密切接触土著人的生活才有可能;3.应当提供对民族志陈述、特殊叙事、典型说法、风俗项目和巫术程式的汇集,作为语言材料集成和土著人精神资料。  马林诺夫斯基开创和实践的这一套田野工作方法,确实成为人类学的一种规范,甚至成为人类学的学科标志,从事人类学学习和研究的人,若想进得人类学的殿堂,必经过马林诺夫斯基所设立的这道门槛,或者说他为每个学习人类学的人设立了一个特别的仪式,只有经历过田野工作这个仪式才能真正算得上人类学者。  这套研究方法在创立之初被人类学界奉为圭臬,人类学者纷纷在自己的研究中运用这套科学的研究方法,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实践这套方法,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质疑马林诺夫斯基所开创这套方法的科学性以及他所提倡的整体论研究。田野工作的科学性也许值得探讨,但是整体论的研究方法我觉得却是必要的,当前人类学越来越关注某一方面的研究,但无论我们是开展某一方面的研究还是关注整体的研究,所做的第一步都是要去了解整体情况,只有了解整体才有可能去了解整体中的某一部分内容,如果仅仅关注某一个一方面不免有些偏颇之处。从《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来看,马林诺夫斯基对“库拉”及有关“库拉”的方方面面都进行的描述,有人质疑说即使他有一颗想要了解和叙述整体的心,但还是不可能涉及一个社区的方方面面,对于这个质疑,只能说不能把“整体”的观点看的太绝对,如果这样定义“整体”的概念,只有做理想型研究,而非实地调查。至于马林诺夫斯基田野工作的科学性,在我看来他尽自己作为科学家的本分,尽量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尽力靠近科学,这些足够彰显他追求科学的精神,比只讨论科学性要来得实在。  导论之后作者细致地介绍田野点的情况,他先对整个库拉区(新几内亚东部)进行细致的介绍,包括大区域的地理环境、风俗及社会制度;之后专注对自己的田野点——特罗布里恩德岛进行细致的描述,包括岛上的园圃经济、社会制度、信仰、巫术及禁忌等与自己的主题相关的情况。在详细介绍自己的田野点后,作者详细介绍“库拉”的定义、特点、交换物品、交换规则、与库拉相关的巫术及附属贸易等。在做过这些细致的铺垫后,作者正式进入库拉交易活动的描写,以特罗布里恩德岛人远航到多布进行库拉交易为主线,介绍当地人在库拉前的准备——建造独木舟、实行巫术、食物准备等;独木舟航行中所施行的巫术以及需注意的禁忌,包括对巫术和禁忌背后神话进行分析。  其中比较比较有意思是作者讨论到当地人在送出礼物和接受礼物时的态度,完全可以看做是一种“剧场表演”,无论是在送出vaygu’a还是在接受vaygu ’a时都要表现的态度冷漠不屑,作者在分析这种态度解释到,送的人要表示特别舍不得vaygu ’a,甚至表现得生气将宝物投掷在地上,才能凸显出宝物的珍贵和独一无二,而接受的人也表现出相当的冷漠,甚至不会亲自去捡起宝物,尽管我们可以猜测他心里十分的欢喜,总之在这样一种交换中双方都不能表现出对宝物的珍视。那么请允许我们再做进一步的猜想,也许当地人也是自私的,但是他们用这种制度来化解这种人性中的自私,得以让维持社会运转的秩序。  除此之外,在文章中还有一个关于vaygu ’a有意思的表述。在最后一章里作者说当地人会用vaygu ’a来祭献妖怪使它一心向善,也会在一年一度的舞蹈节中展示宝物让祖先检视,因为vaygu ’a是对神灵最有效的祭物,vaygu ’a不是交换媒介或备用饰物,拥有vaygu ’a是令人身心愉快,慰藉情感的事情。这样的描述让我不自觉地联想到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人们在世俗中赚钱并不是为了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是而了上帝的荣光,因此人们不断地积累资本,与此共同之妙,当地人为了慰藉神灵,所以不断的收集交换vaygu ’a(项链和臂镯),这样看来还真不能说谁先进谁落后!  跟随锡纳卡塔完成到多布的海上库拉航行,作者又描述了多布人的回访,并增加对内陆库拉的描述,以区别海上的库拉交易。在内陆库拉中作者描述到“所有沿岸(海岸)的土著,特别是锡纳卡塔的头人,已经因为采珠业而富起来。他们用服务换来白人的烟草、槟榔和vaygu ’a。但图乌卢瓦(曾经是内陆很有权势的酋长)的权势因白人的影响而告衰落,又没有从采珠中得到什么甜头,因而比起位卑的锡纳卡塔人,他简直成了一个穷光蛋。”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窥探到殖民势力侵入已经在无形中改变当地人的社会阶层,传统的社会划分标准也在悄悄发生改变。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相同境遇,我们也许正可以从马林诺夫斯基当时的调查中发现些有意义的探讨。马林诺夫斯基也在书中提到用那种摧毁当地的酋长制度和传统的统治方式并非明智之举,他的研究也许还是不可避免为政府所用,但如果我们能够宽容一点,我们会发现他让残酷的殖民统治最起码向着有利于当地人的方向发展。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在还没有开始人类学学习之前,就已经如雷贯耳,除了它所开创的科学田野工作方法,同时还在于它建构了人类学理论——功能主义。学界对功能主义也是褒贬不一,有人盛赞它是人类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也有人说它多有诟病,只关注社会的秩序和结构而不关心社会的冲突和过程,甚至忽略社会中的个人。在马林诺夫斯基民族志叙述中忽略个人这点上,我是有同感的,通篇读完《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没有一个当地人给我留下深刻影响,就算是出场次数最多的部落酋长,也没有太深刻的印象,我们所能看到是当地人的整体,他们一起去建造独木舟,他们大部分人参加各种巫术仪式,他们集体分派食物,他们集体进行库拉,他们进行园圃垦殖,而不能从中窥探到个人在当地社会中的生活,人在马林诺夫斯基的民族志中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马林诺夫斯基在文末讨论库拉意义时曾提到曾提到一些观点,也许能够对此有些说明,“库拉的技术细节的意义,只是在与它表达了土著人的基本思想态度,由此拓宽了我们的知识和视野,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了解。”“研究土著人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他对事物的看法、他对事物的看法、他的世界观、他呼吸的生命气息和他生活在其中的现实。”对于他来说研究本身是要抽象出人性,而非探讨个人在社区中的生活,他从一种作为整体的人中去探究他们所代表的文化及这种文化所显现的世界观。马林诺夫斯基对蕴藏在个人行为和思维背后的心态规律的探寻,也许是值得我们在当前社会中再深入思考的议题。他的学生费孝通先生想是领会到老师的这层意思,所以在老年的一些文章中谈到“心序”的建立,所谓“心序”,顾名思义“心态秩序”,“心序”这个东西有些抽象,但如果化归到马林诺夫斯基在特罗布里恩德岛对当地人所做的研究,似乎有可以窥见一些有意思的发现,当地人在心理遵循一套库拉制度,这套制度后面蕴含着当地人的心理需求和欲望,而正是这套融合库拉、巫术和心理需求的制度,维持着社会的秩序。当然我在这里不是想说回到巫术时代或者利用巫术来建立心理秩序,只是一种奇妙的联想。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实地调查的很好的教科书
  •     交换人类学
  •     人的科学以它最细致而深邃的形态,应该在理解其它人类观念的基础上指引我们达到这种见识、慷慨和宽大。
  •     大师作品 值得珍藏
  •     前二百页看了四天,后二百页看了一天,但是,后二百页要比前二百页精彩的多,尤其是最后一页最精彩!
  •     读人类学的第一本书,深深爱上了这群单纯不做作又有点孩子气的“化外之民”。 很喜欢特罗布里恩德人的直率。约束他们的唯一标准是他们的传统风俗,也就是书里重点提到的巫术,他们坚信着做违背风俗的事会遭到巫术的惩罚,土著人相信神话的现实性,他们崇拜社会责任、个人尊严和野心,具有浓浓的英雄主义色彩。可惜的是,外来人的干预严重影响了土著人的生活习惯,他们把自己一直遵守的道德理念强加于土著人身上,他们肆意嘲讽和批判着土著人所坚信的真理和神,试图用法律约束他们。不幸的是他们成功了,土著人本身的传统信仰在外界的不断侵蚀下慢慢瓦解,更不幸的是,他们也并没有接受西方的法制主义,当人们失去了自我约束力也没有了外界约束力时,会发生什么呢?
  •     排版不友善,有错
  •     普理查德评价马林爷爷是杰出的田野调查家,言下之意是伊的研究欠严谨的体系。看了前几章确实略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以及,如何区分田野调查中“与研究直接相关的细节”与“猎奇的细枝末节”?
  •     喜欢的人类学作品,这类作品总能带给我启发
  •     佩服!
  •     读得不是很愉快……
  •     这个译本从文字到排版明显都强于社科院的嘛..可惜又是一本绝版哎..ps马叔叔的语言能力也强悍了吧..
  •     人类学的入门书目
  •     “库拉”
  •     一部关于英雄的故事,社会资本和文化殖民是感兴趣的内容
  •     书本身还行,就是读着挺无聊的
  •     虽然曾经几度被马爷爷翔实的材料铺陈闷到,相比普理查德,马爷爷确实是面面俱到但是却没有什么理论提炼。关于巫术的描写普理查德做的argument可读性强了太多。但是作为一个开创式的人物,他提出的民族志的方法,观察的三个维度,一直到今天对我们仍有指导作用。书中不期而遇的一些段落句子让人激动不已,尤其是最后一章的结尾,读的热血沸腾。
  •     关于读这本书的过程,只有痛苦的回忆,好无趣啊
  •     很多人一辈子就过一种生活 一条线从起点到终点 从出生 成长 结婚 养家 老去 却永远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种活法 我想,人类学告诉我的就是不要总以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 这个世界上最可恶最操蛋的就是世俗所定的统一的成功标准 这个世俗有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建构
  •     功能主义的著作对中国大陆的“进化论”叙事有解构意义
  •     社会学 人类学的经典著作 对于社会调查特别是深入访谈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摩登原始人
  •     人类学必读
  •     这书夺么有意思啊。。。之前听说的不好玩真是虚惊一场。。。
  •     经典不解释
  •     功能主义大事的代表作,在巫术,仪式等问题上分析透彻,“存在即是合理”。
  •     方法论很好
  •     看得有点晕乎乎的,细节的东西看过倒没有记住多少,留下的只剩马的追求科学的精神以及他那广阔的人文关怀!
  •     人类学的经典之作,开创近代民族志的新范式,其理念直到现在还影响着人类学家。
  •     學過物理和哲學,將定量方法用得嫺熟的馬林諾夫斯基可以理直氣壯地表達,我是深入社區的,我是科學的,我是客觀的。民族志,由此掀開新的一頁。
  •     名著
  •     把这本书和莫斯的《礼物》、波兰尼的《大转型》、萨林斯的《石器时代经济学》以及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云南三村》放到一起读应该效果会更好。
  •     堪为人类学鼻祖之作。
  •     作为社会人类学的经典之一,马林诺夫斯基的这本民族志以“库拉”贸易为主题,它有如下的特点:第一,强调亲历调查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潜入问题深层的唯一途径;第二,对于自己得出结论的依据十分自觉,书中处处有自传性质的记述,讨论自己研究的历程,在方法方面对于民族志学者多有启发;第三,广泛运用涂尔干学派社会学理论,将集体精神细化为神话、巫术、仪式等要素的社会功能。本书提供了大量原汁原味的传说、咒语和技术的细节。
  •     纸面的谨慎与斟酌,纸背的激情与生命
  •      【谢国先《<西太平洋的航海者>误译举例》】
  •     field work开宗著作!
  •     最近同时在看好几本书。但每本都看的奇慢无比,有点不知道怎么抓到重点。
  •     每次都读不完整 库拉本质那章倒是看了好几遍
  •     可能在田野的每一阶段读都会有不同启发。
  •     人类学的梦想自此始,马氏严肃的幽默。
  •     在分馆看的 把照片都看了
  •     详细刻画库拉的过程,包括工作、巫术、交往等等,展现生活风貌,较少理论书写,通过自己的研究过程展现对民族志研究理念的思考。 06.05,复习时想起那些被忽略和被误读的,回来加了两星…
  •      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以为库拉是一种原始人的物神崇拜。阅读本书后,我为自己的偏见多少感到惭愧。至少,现代社会中扭曲了人与人关系的货币崇拜绝对算不上是一种进步。
  •     南海土著的party. 民族学没有时间了么?
  •     太繁琐
  •     完美
  •     该书介绍了新几内亚区域土著人的一种独特的交易方式-库拉,以及相关的独木舟的建造、各种巫术咒语。这个版本里错别字好多。
  •     非常值得推荐
  •     看了一遍就不会再看第二遍。。虽然真的是经典。。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