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9-12
ISBN:SH10093-302
作者:萧红
页数:221页

作者简介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本书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
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 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

书籍目录

呼兰河传
序(茅盾)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内容概要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2日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42年1月22日病殁香港。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等。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萧红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而又倔强的一面。
1927年到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了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对绘画和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秋离家出走,几经颠沛流离。1932年秋与萧军同居,结识了一些进步文化人,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10月与萧军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萧红的早期创作多取材于城市失业者或贫苦农民生活,被认为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的进步倾向。1934年春“两萧”取道大连流亡至青岛,萧红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中篇小说《生死场》。同年11月“两萧”到达上海。在鲁迅的支持和帮助下,1935年12月《生死场》被列为“奴隶丛书”之三出版,鲁迅为之作序,称赞其所描写的:“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它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尤其是农村底层妇女的艰难生存状况,描述了他们的觉醒与抗争。《生死场》使萧红在30年代文坛上崭露头角。这一时期萧红还写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与散文,并结集出版了《商市街》、《桥》等作品集。
1936年7月,为摆脱精神上的苦闷,萧红只身东渡日本,同年年末返回上海。抗战爆发后即辗转汉口、临汾、西安、重庆等地。1938年8月与萧军离异,与端木蕻良结合。此年被视为萧红创作前后两期的分界。1940年春与端木同抵香港。此时的中篇小说《马伯乐》以犀利的笔锋表现了幽默和讽刺才能;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则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同时,它又表达了对国民团体盲目、愚昧、麻木、残忍等等劣根性的忧愤和悲悯,被越来越多的后人认为是继鲁迅之后对国民心态的开掘和批判的力作。这一时期萧红的创作在艺术上日趋成熟和辉煌,然而她的病体却日渐不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战火纷飞中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年仅31岁。
在短短的8年创作生涯中,萧红留下了60万字的文学财富,她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尤其是在小说文体上作出了很大的创新。海内外许多文学批评家认为,萧红以自己的女性之躯跋涉过漫长的道路,以女性的目光一次次透视历史,终于站到了与鲁迅同一的高度,达到了同一种对历史、文明以及国民灵魂的了悟。


 呼兰河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听老师介绍的,说是一本可以让人回到童年的书,以小孩子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有点像《城南旧事》。发现自己现在·越来越不能像以前一样用纯粹的心情去看书了,想要重拾那种感觉,为看而看,而不是为目的而看。
  •     很多年没有看中国近现代名家的作品,好像爱看书的好习惯已经变成了过去,以至于竟误以为呼兰河是一条河,而且自以为是地怀疑着萧红这样女性化的名字背后是否是个东北彪形大汉。特意挑了这个版本,因为出版社。书的开篇便是大地被冻裂这个在现在看来已滥的比方,而且用了一遍又一遍,甚至不带变更与修饰,似乎一千常用字对作者来说都太富余,甚至给人当年写好书成大“家”很容易的错觉。好在我向来是对骈文是只赞不喜,这样实在平白的话语,配上北国严冬里的大风和冰棱,已经足够我一页页翻到底。况且配上别的景,总是不接地气般无力。看这本书心里是会痒的。“晚饭时节,吃了小葱蘸大酱就已经很可口了,若外加上一块豆腐,那真是锦上添花,一定要多浪费两碗包米大云豆粥的。一吃就吃多了,那是很自然的,豆腐加上点辣椒油,再拌上点大酱,那是多么可口的东西;用筷子触了一点点豆腐,就能够吃下去半碗饭,再到豆腐上去触了一下,一碗饭就完了。因为豆腐而多吃两碗饭,并不算吃得多,没有吃过的人,不能够晓得其中的滋味的。”看到这,仿佛脑海里对北方仅有的那点想象都活过来了。一时间脑子里升起白雾来了,隐约看得见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是一块白玉似的豆腐,又好像火锅里还滚着白菜和半点豆腐,也不管季节是不是串在了一起,也不顾北方豆腐全然不是南方这样的成色滋味,便是就要这样去臆想了,北方好像变成了一个别提有多棒的字眼。书里也有落后与贫穷,即便不写,我也是知道的。“媳妇儿嘛,多好都是要打的”这样的大男子主义是有的,20世纪初那种“宁信跳大神、不信老郎中”的无知更多些。“小人物的悲剧性”这样冠冕堂皇甚至有点儿衣冠禽兽味道的词语其实说得特别贴切。萧红小小的眼睛里看见的,是偷东西被取笑的老伯,是被折腾到死的团圆媳妇儿,是没了媳妇儿抹完泪喂孩子的磨坊小匠。他们可怜,可是这呼兰河悲惨的故事多了,也不愿靠人可怜。看得无奈,无奈却也是一味到哪里都缺不了的配料。呼兰河传作为对童年的回忆,萧红成功地让我羡慕了一把,更是唤起了我对北方的向往。曾经那个高一开始就想去北京求学、去呼伦贝尔度假的我,好像在上海睡着了两年后,被呼兰河城敲梆子的敲醒了。一想到延展到天边的农田,有老母鸡闲庭信步的院儿,眼睛和嘴巴都笑了。想,就去实现。呼兰河,呼兰、呼兰,真是个动人的名儿啊。
  •     看书名以为是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史诗级故事,结果却是一个女童记忆中拖沓重复半死不活的日常。但是她的记忆是丰富的,既有想起来觉得可笑和恐怖的愚昧的人群,也有美好的快活的再也不会回来的欢畅童年,祖父对她是多好啊。开头觉着冷,她对冷的刻画真的像被光着膀子抛进了雪地里,寒风刮着雪片摔在身上跟刀割一样疼。然后是那个泥泡子。大家都因为这个泥泡子心知肚明的吃着瘟死的猪肉,但是说出真相的小孩子,连家人脸上也无光了,捅破了大家都不愿意承认的事实,邻居则非要亲眼看着这孩子挨了打,才满意的离去。然后是被活活逼疯折磨死的团圆媳妇。什么叫团圆媳妇就得打,好像这孩子不是肉生的,没有娘养过一样下贱。那样的想法足以把一个鲜活的生命折磨死的,想起来害怕吧,庆幸吧,自己没有生在那样的时代,起码每个晚上想的是怎么飞出这笼子,不是明天洗个澡一切就结束了。最好的男人,怕是最后那个歪嘴拉磨的打工的,因为他说,你放着我来嘛,这样的话从那个时代的男人嘴里说出,还是一个穷困的,自己都吃不饱的被世人粗暴对待的男人嘴里说出,却是充满了温情啊。我想她的童年刻画的太细致了,要表达的,平静但都说到了极致。平静又极致,在读者心里泛着一圈又一圈的波浪,这是鲁迅说她会红的原因吧。而我非常嫉妒她又那样的祖父,这是这本书中美好的发亮的回忆。他祖父是有势力的,她有一个丰盛的童年,有一个一切依着让着她的祖父,而她成年后的任性和倔强,以及她不畏一切的勇气,都可以解释了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萧红幸福而快乐的童年 对比小团圆媳妇 真是人各有命
  •     5.18下完。病態的社會,病態的人,然而卻存有希望,不過這希望能渺小,愚昧貪婪自私依然存在。
  •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     真实描写中国乡村情景,祖父的善良与爱,萧红小时候的生活。
  •     看得一阵一阵发冷。萧红如此犀利。萧红如此疏离。
  •     童年回忆系列
  •     冷静又荒凉 可是并不喜欢
  •     喜欢萧红
  •     豆腐是硬通货
  •     小说描述了东北的普通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于他们生活的无奈,一代一代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作者渴望他们发生改变。
  •     看下来,我怎么想起了《红拂夜奔》。心里荒凉,有些微光
  •     畅游呼兰河
  •     犹记小学课文火烧云,长大后又在呼兰河传里看到,别是一番感受。在轻快的第三人回忆的笔触下原来是孤寂。之所以萧红是我喜爱的一位女作家,大抵是在选修课上记忆深刻的争论。
  •     2013年底读,笔法清新有童趣,故事却让人悲从心起。
  •     作者看似简单朴实的文字却勾起了我的童年回忆,夏日傍晚,被照的暖暖的阳台,微微发热的水泥地,一只蘸着水的毛笔,几个稚嫩的毛笔字,一把永远对着我的蒲扇,还有我的永远微微笑的奶奶。
  •     小说营造了自由的氛围,带有强烈的散文色彩。
  •     今天一气读完。倒不像小说。前三章是个很好的风土人情散记,写穷游锦囊的人是不是可以学学这种带抒情的散文式城市介绍?后五章各给一个人物立传,白描式写了那些八卦愚昧混蛋的看客们,低级趣味的人最期待看别人不幸了,任何时代都是的。 大概感觉得到萧红怀念的是那个地方、物件、吃食,然而对人可是深恶痛绝的。 於我心有戚戚焉。
  •     第一次看萧红的书,第一次知道她是源于时光网对电影《黄金时代》的推荐,电影讲的就是像萧红这批知识文青的遭遇,还记得是女神汤唯主演的,《呼兰河传》描述的镇子是一个封闭,安静,孤独的,国内早期的鬼神传说、当地的风俗迷信,整书最心疼的是团圆媳妇、死的太可怜了,稍微有点正能量的是冯歪嘴子死了媳妇还能那么平静地养好两个儿子......
  •     这位女性本身的性情就令我欣赏。其文字更有其自身魅力,全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呼兰河,但只有一个萧红。
  •     文字简单,描写细致,这是一个讲故事的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慢慢讲述着昔日的种种,人,事,景,物,琐碎的语言,却具有极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勾勒出一幅又一幅生动的画面。没有华丽辞藻的修饰,只有最动人的描写,鲜活的人,生动的场景,淡淡的文字,一切都很好。在作者的讲述下,我们仿佛也回到了她生活的那个年代,和那个孩子一起,看着身边的各种各样的人,发生的各种故事,会有很强的代入感。静下心来,细细体味,真的是本不错的书。
  •     不是这一本,只是用来标记,不过,整本书有一种细腻的质感,令人着迷
  •     看名字不感兴趣,开始看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真的好好看,给我的感觉就像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独孤》。看完汤唯的电影更是爱上了萧红。
  •     所有平常的琐事在小朋友的眼里都是有趣的 像巴金先生写的前言 书里有种寂寞感 即便是那样的琐碎 她也审视怀念 很口语话得写法 感觉汤唯一直在给我读呼兰河传…穿越的不要不要的……
  •     人生何如
  •     人生是因为什么才有了这么悲凉的夜?
  •     呼兰河传是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萧红用自己的视角描绘了自己的童年,的确未从书中读到一些童趣,反而每个故事都有些凄凉和悲哀。书中的一些场景也让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因为小的时候还没有现在这样的现代化生活,人与人之间民风淳朴,也有一段有趣的童年记忆,模糊记不太清。
  •     看到绝望,又给人希望。
  •     前进的是技术,踏步的是人性。
  •     平静之下有汹涌
  •     逆来的,顺受了。 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 一个广阔又荒凉的世界,一个荒谬又愚昧的社会。 心酸却又无能为力的感觉。 等哪天,去呼兰河看看。
  •     爱你的呼兰河稻花飘香,爱你的文笔细腻动人。
  •     因为kindle包月到期就找了一本免费书,因为以前读过一篇丁玲悼萧红的文章。 但从第一页的严寒开始,我就被吸引了,只因为我在东北的深秋里。 所以在图书馆找了这么一本,印刷错误很多,但比新书和电子版好多了。 后来又读到熟悉的火烧云和小团圆媳妇之死。 也想着别人和自己关于读书的某种幼稚可笑的心理。
  •     那荒唐、无聊、麻木、愚昧、吃人的年代其实并没有过去很久,也许它还正在到来
  •     文人写故乡最是感人,萧红一生坎坷颠簸笔下的文字却是一派纯然。“他觉得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他不管他自己有这份能力没有,他看看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他觉得他也应该这样做。于是他照常的活在世界上,他照常的负着他那份责任。”
  •     是本可以坐着看一天的书
  •     从灾难的岁月到呼兰河传~ 人生啊~难割舍是一次久违的离别~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     曾经不寂寞的童年 现在看来百般寂寞
  •     怀念小时候的同时又描述了封建思想的可怕
  •     读起来就像是看城南旧事的电影一样,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却把这世态炎凉人生多艰尽收眼底。风轻云淡背后却惊起波澜。最后对冯歪嘴子的描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己的信念与挣扎。 祖父死了,回忆也结束了,萧红的磨难却刚刚开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     团圆媳妇、有二伯形象印象很深。写了一群平民百姓的无聊和作死,以及另一些人被卷入别人的无聊和作死而死的故事。
  •     可能读的太快并没有如其他读者一样感到震撼,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团圆媳妇那章,旧社会真的是太可怕比洪水猛兽还要让人害怕,心疼那个时代的所有人
  •     封建迷信的荼毒就像一场永远无法结束的瘟疫腐蚀中国人闭塞的灵魂。
  •     萧红对细节的表现把握的很好,特别擅长写黑土地上的人民
  •     文字朴实无华,然而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感情却让人感同身受。特别是结尾的呼兰河这个地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眼泪几乎流下来了。
  •     总之很好看。故事娓娓道来。一点不做作。身心愉悦。
  •     二十年后首次重读,童年记忆历历在目,萧红的冷静笔触令人凄然,笔间深情则让人感同身受!
  •     朴实无华的文字但却处处感人至深。
  •     也许冷清,也许寂寞,但依然值得读下去。
  •     才气
  •     童年很美,她写回忆时的心境怎样呢? 面对自己的老少面、鲜活苍老的对照,是笑是叹。 处处可见描摹过程中牵带得人的蒙昧,可就是生活造就了人。 面对自己与家乡关系的又爱又恨,逃脱与甜蜜,理清维系价值的东西便很重要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