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下午》书评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0年12月
ISBN:9789573242215
作者:舒國治
页数:236頁页

老朋友·人烟·人情

舒国治的《在途中》有句话:“凡有人聚栖处,即使临时,便有热开水。而凡见烟水,可知人必聚处就近。”他又说:“对热水的依赖,或在于对一种文明人烟的渴望保有,亦即,对荒凉之不便受制。”我在寂寂的冬天,读到这些话,许是心里的寞芜驱我寻找人烟。我想起了多年的老朋友。平日不黏,但在心里始终信任的老朋友。人在时光的旅途中,时有孤单疲惫。想起老朋友,就像旅途中偶遇的村庄里,缓缓升腾的人烟气息。宽慰我们:这时光的旅途,并非不尽荒凉。关于人情:“醒来时,窗外一片黑,看表,才三点。再眯起眼。不知过了多久,听到有人起身穿鞋,整理行李,接着车速慢了下来,丹阳到了,一看表,四点,天尚未亮,江南之初冬备显清冷沁人。自床上下来,坐在走道凳上,望着窗外偶尔出现的亮光处---水塘、小河---颇有幽情,竟不愿返床再睡。不久抵常州,又有几人静静地提着行李轻便地下车,伴着三两人的鼾声,真显旅意。当他们在清冷日光灯下的月台提着行李步行,火车缓缓移动,渐渐远去,如此看过去,竟是莫名的依依。”这是舒国治《在途中》的最后一段话语。人情的实质却是在陌生人丛中提炼、升腾而起的。人与人,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弥漫着雾一样的人情。

引 "我喜欢自然、简单、真实。往往因为真实的东西少了,大家才去追求装饰的形式感。我不太会被形式感的东西所迷惑,因为没有机会碰到,我买东西一定买不雕琢的那款。比如买笔记本,我就买一本白的,最简单的。就是要白到彻底,在上面怎么写、怎么画都可以。  简朴不意味着粗鄙,在如今物质丰富的年代能够回归简朴生活的人尤其不粗鄙。有人动不动说我有600双鞋子,每双都追求精致。但是你有600双鞋,你会很好去穿它们、注意它们、爱护它们吗?如此贪求物质丰富的人反而很粗鄙。  一切刚刚好,才有精致的可能。如果放了一桌茶具,又有象牙又有什么,杯杯盏盏,大大小小,搞得眼睛都花了,你怎么可能专心喝你的那杯茶?走进k房,四十多个女人站在那里,一个个让你看,你知道哪个才是你的王妃?你一定挑不出来的。  不用去追求太多的钱,然后用这么多的钱去过烂日子,而是用你现有的钱过清闲的好日子。越不主流越快活  每个人都说,其实我多么希望过你这样的生活。我说你要跟我学,首先要做到——晚上和朋友喝酒聊天不看表。我知道时间很重要,我知道你等一下还有事,我知道你第二天要上班……但是你要把自己最想做的事搁下,什么都不想,和我们一起喝酒聊天,今朝有酒今朝醉,你做得到吗?对我来说喝酒喝到几点都没所谓,没有挣扎。"

五颗星~

读的是老本,非常喜欢!在路上、在枕边、在每一个能冒泡的日子里,都适合拿来读。心里安静,可能内容刚好和了我最爱的那种梦寐以求的闲散,以及那种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无台的极致。喜欢“为了无数个这样的下午,你我一径留在城市。然在随时可见的下午却未必见得着太多正在享用的人。”同感!五颗星~

多少人可以活得这么顽固

特别喜欢这老爷们文字里清净的味道,跟他老的生活起居一样,衣服够穿就好,不多一件;银行卡的银子1000上下,见底的时候总有新的银两补充近来。最牛的是对上班的态度,一个字,懒,于是就造就了今天的文字和封面上那个看上去筋骨发达,倔强行走的舒大叔,看了真他妈的爽。虽然,本人刚刚大学毕业,正处于使劲着么怎么让自己发芽开花的时候,居然看见这么理想化的生活方式,还真有人实践了?!倒还不错,心里对未来的困惑和焦虑竟然稍微舒展了,满足了我不断寻找“生活是有很多种可能”的欲望和论证,感觉自己也不必老把自己憋那么紧。我毕竟还是崇拜舒大叔,因为他的生活看上去很美,像天上的云,我就看看,越看越美。

掉在婺源酒店了~~

书读了大半了,只是留在婺源酒店了~~哈哈哈~~可那的确是一个理想的下午,在室外桃源,好友们都在~~也算不遗憾了

人应当任性一点

如梁文道所言,舒国治的文字是古典而无所谓意义的。这可能是散文的真道。所以,在浮躁的年代虽然已无暇细读理想的下午,但我认可舒的处世哲学:人,应当任性,任性,任性。这个时代的人们正是因为太少任性,处处压抑自我总会有一天爆发。现在的我,正学着让自己慢慢任性一点。做回真正的自己。毕竟,只有这一生。即便轮回,下一世又能如何。

过客匆匆只是我

舒先生写的东西,如《京都的门外汉》一书一直视为自己来日赴日赏玩之“圣经”。虽对于先生酥甜如蜜的文字持了一半审慎的态度,那些纯私人经验化的见解却不禁要竖起拇指称赞,盖先生数十年漂泊和旅行的人生是我完全体味不到的。对于作者和出版社,我素来有一种阅读的向心力。工作的地方有一家台湾人开的书店,舒先生的作品是店家推崇的招牌。所以即《京都的门外汉》之后,《理想的下午》也没了悬疑跟着去入了手。但也就是在买完此书当日,闻广师出版社也推出该书的简体版,价格却是台版的三分之一,苦笑之余,却依然有种再去入一本纯作收藏的冲动。阅读全书,和先生一样,那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哪里你最喜欢?”先生答不出来是因为他去过太多的地方,有太多情感的羁绊让他难以取舍。我回答不出是因为自觉自己总是井底之蛙一只,凭着网络、电视和书籍,我也神游过许多地方。但真的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也只有一时哑然——我品的那味茶,全都是别人的味蕾之下的感官,就连我自豪着的京都味,都怎地贴满了舒先生的标签。过客匆匆只是我,随笔也好,游记也罢,散文更甚。也全就是他人咬碎反刍之后吐给我的饭食,温度还留有,却都只是二手感觉。所以纵是喜爱先生写的东西,便愈加嫉妒,心生忿恨,到最后,就只剩苦笑自己的较真了。《理想的下午》中关于纽约客的那篇是我最喜欢的,因为喜爱过《老友记》,还有高中前排女生如今便在纽约学习,所以自己一直对这个城市有种近距离的感情。而最喜欢的片段则是七十三页先生说“……外地人也知道走到柜台,等切肉师傅切下一片‘五香牛肉(Pastrami),先尝一口,再决定要的这种老规矩。但他不见得知道,在尝肉时,附上一个二毛五的小费,等会的Pastrami三明治会大一点这一节。’”这大约,就是如我这样的过客为何会嫉妒的原因吧。

理想的下午

与许多散文集一般,《理想的下午》之所以署此名,不过是集子中有篇“理想的下午”罢了。此名与书中绝大多数之内容、精神无半点丝连。而我却偏执地选择在每天下午,午觉慵懒醒后,倒一杯热水,这边冒气腾腾,这边倚在窗台下的沙发上,细细展开阅读。手中握的是近三十年来台湾文青的接头暗号,譬如大陆80年代李泽厚之《美的历程》。舒国治的散文,不像当今流行的“期期艾艾无痛呻吟故作深沉之美文”,舒文,但觉稀疏平常,所写之物,也是再平凡平庸不过了。欲往深处读,始溶于喧嚣街道、宁静小巷,而忘了阅读本身,你渐渐听见舒国治的唠叨,他侧过身,刚伸完懒腰,却还赖在床上连牙也懒得刷,有一句没一句道说“赖床”。这道说的对象不是你,也不是他自己,而俨然成为生活的本身,赖床是他的生活,凡常而琐碎,如呼吸饮水,无一点造作之感,仅此而已。如写旅途的火车,没有一点着墨于窗外风景,从身边乘客之概况或细节说起,慢慢恍恍惚叙之以幻象,再回到叙者本身——“看东看西一阵后,你总还是看回你自己,看回你心中一直企盼的某一世界。倘你心中想的事不能由旅途中得见,眼虽不停顾盼,竟是视而不见”,虽写自己,但又极力脱于主观臆想本身,让自己成为客观世界中平常的一份子。自然皆有自然之美,无需太多溢美之辞。再如写旅馆之布置,一言道出旅馆之本质——睡觉。故其除床之外无其他设施甚好。诸如床头的圣经,正对面的电视机,箱箱柜柜等,只会倒腾时间,而忘了睡觉之急迫必要。此处叙写看似把日常琐事归于简单,实则还原生活本质,旅馆就是“用来睡觉”的。至于饮酒可至酒吧,唱歌可至K房,世间万物,各司其职。这才是自然本身。而这种叙述所构成的散文,倒真是原原本本的散文。如果说舒国治写的散文有多么优秀,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那便是一种伤害。连他本人也不认为自己是一名作家。他说“虽然我也偶写点东西。再就是,写得太少,称作家就丢人,何必呢?最主要的,其实是自己心底深处隐隐觉得:倘人够屌,是作家不是作家压根不重要。”又补充道“尤其是活得好,活得有风格,做什么人都好。是作家亦好,不是作家也一样好。”至于写作的缘由,舒国治认为其所阅读过的小说、散文等并不能打动他,不能真实写出他们那一代人的灵魂,所以提笔“创作另一片世界”,以继续自己的穷、自己的旅途、自己的不安定、自己的平凡琐碎。在一个下午,下午,多好的一个词,你的所做顺其自然,皆可谓之“理想的下午”。

一本很容易阅读的书

书刚刚送到手便读了大半,于旅途中完成了剩下的部分。这是一本很容易阅读的书,虽然是散文,却完全没有矫饰的文字和夸张的抒情,似乎,作者写了也不求发表或成集,只是清清净净的写出的自己的所思。而作者也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威感,行文中让你感觉,哦,这不是自己的另一面吗?不错不错。。。

找寻理想的下午,让自己的心灵沉淀

觅得一本切合当季且与当下心境相符的好书让人如何舍得释手,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理想的下午》,找寻一个下午,让自己的心灵沉淀......读舒国治的书,读到的是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懒散”的惬意,却又不乏深刻的感悟,简淡中深富雅韵。三十几岁的他漫游过世界诸多地方之后,用一种最最通俗的语言向大家讲述旅行的诸多见闻:萧索清芜的瑞典,“宜安步当车”的京都,牛津的钟声、街道,北京吃到的烤红薯,甚至从旅途中一个女子看书的神态中得到的美的感受,当然最重要是还是他那永远戒不掉的“恶习”--逛旧书店。最喜欢的还是他在散漫的旅行闲暇之余写下的《旅夜书怀》,关于找寻--人之所以有那些诸多的问题或烦恼便因你还没找到教你专注用力用神的好事体,没找到全心用情的人,没找到你的“最想”。一语中的,简单的文字里传达给读者的却是无限的震撼,不自觉中已然对着文字发呆许久。舒国治写到“理想的下午,宜于泛看泛听,浅浅而尝,漫漫而走。不断的更换场景,不断的移动。蜿蜒的胡同、窄深的里巷、商店的橱窗,就像牌楼一样,穿过遍是,不须多作停留。” 这样理想的下午让人也忍不住想去借鉴。确然,找寻一个下午,让自己的心灵沉淀,于暖暖的春日里品读一本好书,这样的下午也颇为惬意......

我最讨厌两件事,第一件是上班,第二件是上学

我最近很忙,我一直忙着沉默。我忙着跟进步青年绝交,跟民族情绪绝交,跟东方万恶世界绝交。云烟历史尽指弹,红颜刹那不知何处去也。你的脸蛋儿给别人看,你又在看谁?宝贝儿,给自己一段清算自己的时间。      我最讨厌两件事,第一件是上班,第二件是上学。我对那些主流标准下的精英一点也不眼红,他们也很难,他们也一直在违背自己的意愿。这个世界上明明有很多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可小朋友为什么不悟呢。做你自己,不是做大众眼中的你自己,而是做你想往中的自己,因为大众根本不认识你。        开始求稳定时就表明你已经老了。稳定都是一样的,动乱则各有各的动乱。死亡和黑暗每天都在接近,不由你掌控。既然凡事有因果,那你就该知,死亡与黑暗,召之不来,挥之不去。只要不死,离开总是暂时的,今年不回,明年总回。      吃饭,睡觉,看电影,沐浴,品茶,晒太阳,听歌,读书,写博克骂人。朋友不能太多,多则乱,乱则离,离是无常,无常即苦。书不可荐,理无须真,愚民是种修行,士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凡存功利心,必犯物质性,全了悟众生相,只缘一己因果。性不可尽,情不可缺,能到哪儿到哪儿,坐井何须论乾坤对错。        世间法,法非法,世出法,非法法。岂因一人住,岂由一事行。往事越尘来,回忆追心去,功名沉浮皆沙土,荣辱得失须拨乱。神不可见,虽进窄门犹是,道难得,法自然犹未知。还记得那晚,你拿出一个夜壶,把咖啡豆煮了又煮,转过头告诉我:苏格拉底是只猪。这是我们的抽象派之恋。

舒国治的书,邱淑贞的脸

书有多好,人有多美?说不出,因为容易拿起,也容易忘记,简单的舒服,我珍视这种生活,喜欢这种样子;这本书悠扬冷清,带来一个美好的下午,浑然忘却窗外,穷山恶水刁民的市道

理想的下午不理想

旅途的文字和写旧书店,与董桥有面熟的地方, 只是董桥更精致艳丽,就像一个浓妆的美人,舒看起来似乎更清纯,只是走进了看其实也擦的隐形粉底。那一份随意与不自觉也有斧凿的痕迹。书名为理想,只可惜我们永远不会身处理想国,再理想的人也只能生活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中。不需要父母“势力”你才会知道钱的重要,即使风餐露宿,简单生活也还是需要一点点钱,父母的现实,多是他自己对生活的经验,说“势力”未免刻薄了。“自诩高级的餐厅,喝水的玻璃杯常有肥皂味”“进口的高级马桶惹出很多的问题”“三十年代的上海,绑票要绑穿长袍的老头子而不是绑西装革履的光鲜绅士,乃长袍老头子家里往往富于财底”前面的未免和我自己的生活经验相反,而后者,没那份经历不得而知,只是希望绑匪如果按这份指南绑票,能有个好收益。我们处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世界,太多的物质欲望使人的心越来越疲惫,向往简单的生活似乎是一个高尚的追求,但到了远途也要做火车不做飞机,乘车也不要走高速公路,旅馆的扶手椅子都换成凳子,最好没有马桶,晚上撒泡尿也要在走道的另一端。这是不是太矫情了?早上5点钟与旅途中的女人两篇连在一起真是有意思。“台北的早上五点,最丑奇的人形在山坡上、公园里出现。他们的步姿怪摆、动作歪状;刚醒的睡眠与无意自省的扭摆身形本应如打鼾与刷牙一样被秘放于密室,然他们视这早上五点的绿地是暂被允许的放纵场地。一天中最微妙的刹那,早上五点,半光不光,恰好是成群神头鬼脸出来放风之时”---早上五点“她微低着头,眼睛视线不经意地调在下方的地面,轻闭着唇,有时甚而把眼皮也合上一阵子,随着车行的颠簸,身躯也时而稍显移晃。”“旅途中的女人,经由这特殊的周遭情势(车船上的不得言传之社会),呈现出某一种凄迷的美”-------旅途中的女人我没去过台北,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断,早上五点那些神头鬼脸应该是些起早的老人,做各种奇怪的操或练各种奇怪的气功吧。神头鬼脸鸡皮鹤发的老人和美女视觉差距当然很大。“以色视人”本是我们俗人难免的,只是诧异的是在舒国治那份淡雅从容下竟然有和我们一样的恶俗与刻薄。若到他老年神头鬼脸之时不知道会不会在早晨五点出来吓人呢?写瑞典的文章最好,越往后越不喜欢,最后的几篇看的已经有点不耐烦了。但豆瓣上如此高的口碑,好了,就算我欣赏水平不够吧,反正也没有几个人看到这些。

翻得最快的一本书

周末是要写报告的 理想的下午放在一厚摞报告参考书的旁边 心痒痒的 就翻 翻翻结果翻完了 说人要任性 写字的人是个极任性的人 只是他的状态 有些人或向往 但终不会任性到这地步 最先订了借给一个同事 也是朋友 翻了一半 旧旧的还给我 说 我怎么能读这种书 散散的一本书 随手翻 愉悦身心的

一半儿一半儿的不接受

虽然有些文字段落确实能引起共鸣,且写得颇细致。无奈实在不喜欢叙述的方式。不管是半英文半中文也好,还是暗地里要表达另一种潜台词的写法。

理想的下午,无关书评

五一前,从当当网订购了一批书,其中一本是舒国治的《理想的下午》。选择这本书,为了它的标题——理想的下午。“理想的下午”,多么美好的字眼,只一眼看到它,就感觉到心底深处埋藏许久的一些片断要突突地跳出来。用了一天时间,急切地读完了书,包括那篇“理想的下午”。可是,还不够,这里的下午虽然美好,却并不是我心中“理想的下午”。理想的下午,如果是在盛夏,要有一间小小的通风的卧室,室外蝉声不绝,室内天花板上悬挂着的吊扇摇晃出清凉的风,盖着散发着花露水味的小毛毯,全然不知人世间的烦恼,在小床上安心地入睡。理想的下午,如果是在冬季,要有一片大大的草坪,冬天的太阳暖暖地照着,多年未见的好友坐在草坪旁的木椅上,追忆青春年少,笑说老来种种。远处的吉它温柔地弹唱,心底的一丝悸动转化为了然洒脱的微笑。理想的下午,如果是在家中,当有一本好书,懒洋洋地倚在已磨得发亮的藤椅上,屋内窗帘低垂,光线恰好。若有若无的檀香飘浮其中,心神随书游走,回过神来,已是夕阳斜斜。理想的下午,如果是在室外,当置身于陌生的景致,背着简单的行囊,将诸烦恼琐事抛之脑后,随兴行走间,因着人世间最细微的美而惊喜连连。偶遇路人,便是不设防的笑容。理想的下午,当是许巍的一首歌,“阳光真温暖/一直照进我心里/往事已遥远/一年又一年,竟然在这一天/在不经意之间/人群拥挤的街头/你走过我身边,风吹起的青色衣衫/夕阳里的温暖容颜/你比以前更加美丽/像盛开的花,这是我难忘的一天/在隐忍和冲动之间/看着你渐渐的远去/消失人海中”。理想的下午,就是此时此刻,回忆着往日的甜蜜种种,纵然有些感伤,却是理想的下午。

分享一个淡淡的下午

在什么都可以的时候,什么都会想试一点,当我们拥有恣意而为的自由时,脑子里充满了思绪跟念头,就像在一大片草地上漫天飞舞的肥皂泡泡,你只能抓到哪个算哪个。在一个理想的午后,阅读了舒先生的书,真的觉得时间一分一秒变得生动,如同抹茶般的使人字字留恋。。平凡的人也应该找到一个不赖床的理由的哦。。

一个怀着唐宋遗梦的人哪......

在图书馆的书架上 看到《理想的下午》这个旅人的下午 不是花园中闲适饮茶的 而是浪迹天涯的又看到他的《门外汉的京都》哦 也是一个怀着唐宋遗梦的人哪......

冷冷幽景 戚戚魂靈

《理想的下午》如果在寫作之初就讀了舒先生這本晃蕩之書可能當下就結束Word關上機子或是撕下稿件焚燬各種文字記本他啊寫景寫旅行古意盎然觀點獨特且精闢細細讀之令人猶如漫步於淡墨山水清幽小徑當中談文學談歷史說電影也帶著一分閒逸 如天上散仙般的清氣我人緩緩服下 肺潤神理唉還是不讀了吧讀了只會掩卷嘆息嘆自身文采之不足心胸眼界之窄小

闲暇无罪

《理想的下午》是这样一本书——一个混混一样但却很自豪地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的人的宣言。舒国治其人:舒国治,初闻其名,初始其文,但却彷佛遇见了一个一直在寻觅的人,好像很多年前就认识他了。他喜欢赖床,讨厌日日必做的刷牙洗脸,很懒却总能为自己的懒寻得正当的理由,拒绝效率,拖延有理。如此无耻,如此放肆地挑衅着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一辈子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工作、生活的人。我也懒,我也喜欢赖床,每天醒来之后,只要没事,总要先看一个小时左右的枕边书才能起床。讨厌因而即使重复几百个九十天也无法培养出的天天洗漱的习惯,但却不得不日日洗漱。舒国治其文:介绍说其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单中富含雅韵。就像这个一样,文白相间,他的文章里面白话文和文言文错综交替,却织就了一个个妙不可言的境界。这样的词汇俯拾即是:世故丰蕴的城市,扶疏掩映的街树,那股辰光向晚寂寂,顾盼自雄。随意的遣词造句,恣意妄为杜撰成语,却因此而更如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想说的一切。好一个文白相间!舒国治其爱:他闲散成性,虽说有其性格方面的原因,但不能不说他所处的年代给了他这样的方便,使得他有机会自由散漫。他可以狂妄地说:“我几乎可以算是以赌徒的方式来搏一搏我的人生的。我赌,只下一注,我就是要这样地来过——睡。睡过头,不上不爱上的班,不赚不能或不乐意赚恶的钱。每天挨着混——看看可不可以勉强活得下去。”这样的赌有几人敢赌?世界上有几个混混是这样自我选择混生活的,有几个不是迫于生活的无奈?他不是,何其勇敢!这本书多是关于旅行的,他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闲适。旅行是他的生活,却也只是闲适的一个脚注。他边走边看,走走停停,不急不慢,因而其生命似乎也显得格外漫长。苏辙也曾说:一日闲长似两日。如果让你的生活慢下来,就等于过了两倍的寿命。舒国治像个流浪汉一样走寻着,无所谓目的地,奢侈地虚掷着自己的生命,却发现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活的真谛。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人生,理想的下午。所谓完美,所谓理想,皆在于你的心,在于你的追求。闲暇无罪,散漫有理,或许这样的生活我们都无法拥有,但现实中一定要有人过这样的生活,这样世界才有其存在的价值,生命才可以显露出真正的涵义。舒国治存在着,我们安心着。因为他,我们可以告诉自己,这样的生活真实存在着,不是说梦。他的文字很素净,像他的生活,不染尘埃,但见烟火。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拥有。问题是你敢这样做吗?书是梁文道专文推介的。作为书的序,赧然于首页。《但少闲人》,(豆瓣不能链接,故贴个地址)http://blog.163.com/liang_wendao/blog/static/11380230920104148595921/

一下子擊打到我內心的一本書

3月某日去三聯在美術館的總店,漫步其中,滿眼的書,一眼看到了這本。書名恰恰包含了所有能夠打動我的詞匯:理想、下午、旅行、晃蕩。當時,我頗有點小震撼,震撼於這樣一本書竟然非常精准地概括了這一兩年來我的心境:想多走走不同的地方,見見不同的人,聽聽不同的聲音。再看看文字,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風格:舒緩、流暢,沒有太多修飾,簡單直白又小有文采,很有個性和見地,於是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喜歡作者的文字,也喜歡彌漫於字裡行間的慵懶散漫,但思考卻也不乏亮點。對旅行的思考,也是對人生的思考。在所有人都上緊了弦、兩眼直盯前方努力奔跑時,我們可以慢慢地、緩緩地,甚至一步一停地走。記得去年年底第一次去了杭州,除了騎單車就是步行。我慢慢地行走在城市,欣然接納它清新悠閒的氛圍。不知不覺走了不少路,也從旅館直接走到了西湖邊上。朋友驚呼:原來你是暴走族。。。但我真的很想說,就這樣不給自己壓力,靜靜地走真的很快樂。不管怎麼樣,這本書真的很不錯,推薦給大家^___^

理想的下午

今日手边刚好有舒国治的《理想的下午》,读到共鸣处,不禁暗自感叹。“理想的下午有赖于理想的下午人。这类人乐于享受外间。然而理想的下午,未必发生在理想的城区。不是每个城市皆如巴黎。便在喧腾杂沓的自家鄙陋城市,能闹中取静,乱中得幽,亦足弥珍了。”朋友每每到中午,便会重复想请假回家,偷闲半天的念头。而我也便义正言辞地批判一通。其实自己幻想一个悠闲慵懒下午的念头更甚。来点轻柔的音乐,外加可口的点心。点一杯香醇的拿铁,怡然自得地观望形色匆忙的人们,何等舒心与优越。理想的下午时光,就应该是泛泛看,慢慢想,浅尝而已。只能说这个世界的一切,欲,则不达罢了。失落不禁萦绕多年,想来工作五余载,却并未真正享受过如此一个理想的下午。一个拥有内涵的城市的下午,一定是别具一格的。虽然青岛这个城市少了那么点底蕴和文化,但也是值得品味的。只是,我们已经度过上万个下午,却不曾随时看到享受它的人,这算不算一种悲哀。

理想的下午,不理想的心情

这本书是白读了,因为还没法去也不能去领悟作者的闲散和淡定,况且内容也过于文学了些。我决心要先做个庸俗的人,即使这是错的,也只能感谢国家了。

最会过日子的穷人

序是梁文道写的,知道舒国治也是看梁文道的《访问》,里面说舒国治是台湾文坛公认的最会过日子的穷人。思量我读过的书,绝大部分是给别人读的,就是为了教育别人或显示自己的卓而不群......还有一些书是为自己读的,翻到哪儿看到哪儿,全是为了愉悦自己而看,这本书就是。舒国治,他让我看到自己的庸俗和功利。真想做个漫无目的的旅行者

【默之读书】理想的行旅

理想的行旅□三皮梁文道给《理想的下午》做序,题名《但少闲人》,他是拿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来说事,那可真是一篇美文——全文不过百字,你说它讲了什么大道理呢?没有。你看它的修辞用字很华丽吗?也不。但大家硬是觉得它美,硬是要把它看成中国小品文的精萃。为什么?因为它好像说了很多,实际上却又什么都没说过……舒国治确乎是这样一个又说许多,又仿佛什么都未说的人。不晓得斯人笔墨之外可否丹青,想来由他丹青,不是八大也是大涤子和尚那一宗吧——尽多的留白,尽多的不着笔墨,在无中生出大有,在不言中溢满玄机。记不得哪年,即已邂逅此君,总归是某本港台流行杂志里面,黑白小照,青衣灰衫,瘦,简直是很瘦,眼睛则大,并且出神,那种散漫中悠游自在的神采。遗憾的是光见采访,不见文字,就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去找被传颂的那些妙文来读,少见得很。既是为流行杂志访谈,大约也是誉满华文世界的了,偏偏难觅,便生出失落,以为不过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匆匆也就断了一觅究竟的那一点好奇,如斯三五年。再见,就到了《理想的下午》,先是这名字就浮想联翩许久,真是个很好的书名啊:容易念及炎夏,蝉鸣不休而室尤静,汗出如浆,竹席拓出人形,俯仰之间,唐宋传奇在终南山走到结局。或者呢,这个只是我的理想下午:被一段往事唤起了幽居内心的柔软、为一节史实惊起了义愤填膺的激情。舒先生的理想下午则是:要有理想的街树,理想的街头点心;宜于泛看泛听,浅浅而尝,漫漫而走。不断地更换场景,不断地移动。为了无数个这样的下午,你我一径留在城市。然在随时可见的下午却未必见得着太多正在享用的人。毋庸置疑,舒国治恰是这样一位,总可以在即使流浪一般的行旅中发见山川庄严,发见那庄严背后的美好;亦总可以在再琐碎再不堪的日常之中享用光阴罅隙里的幽趣,不求荡心动魄,但愿润物无声。这是一个走着的人,一生倒有半生消磨在路上,似乎从来没有一个确定的目的地,总是兴起出发,兴尽则返,烙风景、人物于心,其它无所挂牵,无所眷恋。在举世皆倡低碳的年代,舒国治早已是一位低碳旅行的身体力行者——于异域(他竟有整整7年日月浪迹美利坚大城小镇、异乡陋巷)一辆最小排量的雪佛兰便足穿越东西、横贯南北;抑或自驾也已无意,就那样随随意意站到某某某号国家公路路沿,竖起拇指,截下哪怕一辆油罐车,继续自己背包客的无主题行旅。在国中,火车是他的第一交通工具,他籍之抵达少人问津的田野、寺院,既瞩意于终点的市声民风,更消受中国火车的光怪陆离……在舒国治的文字中最不易见的是清贫二字,而清贫又底色一般无所不在地彰显在他娓娓道来的环境生活中,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无尽窥探与咏颂。磨洋工出细活先研究攻略再启程奔赴非他所想,人头攒动争而往之的名山大川亦为其不屑,他钟情的仿佛都是小的、偏僻的,未名的,疏远与隐晦之所在,他悄声切近,又融身其间,在细枝末节中发见生命的真意。喜闻清贫者不见得抵死清贫,乐见幽僻者也许只是乐意在影像中感同身受,强他人酒水浇自己块垒。当真如舒国治那般将清贫作成一种准则,不是信仰不是刻意,竟只是自然而然的一种立场,似乎已不常有。纵使当真有那么一拨志同道合者,偏倒还能事后反刍出美文,则少之又少。老子讲智者不言,言者不智,这话听起来像真理,只是这真理来得过分残酷了点。于我来看,舒国治的行旅哲学固然值得敬重,而他为之所述,百劫归来成就的行旅书才是一切嗜好旅行者的最大收获,虽然在叙景状物里你根本发现不到切实的景与物,舒先生的文章本来亦非寂寞旅途的指南针,哪怕他一心一意正经八百地讲述某地某时某人某景,其背后论说的依旧还是人生。他“I love the life I live, I live the life I love”地活着,无视岁月迁徙,不管地老天荒。我喜好那种率性的行旅,而我尤其喜好坚壁清野归诸于心行旅之后的思绪点滴,在没有景物的文字中我们见识万象大千。在零三年《遥远的公路》中,他写:“在路上太久之后,很多的过往经验变得极远。它像是一种历劫归来,这个劫其实只有五星期,然再看到自己家门,觉得像是三十年不曾回来一般。”到最后一段,他又写:“三十个八百英里之后,或是三十次十二天之后,景色、植物或是碾死的动物最后全都不见了,剩下的只是一股——一股朦胧。好像说,汽车的嗡嗡不息引擎转动声。”他写的是恍惚,是朦胧,是许多人身同亲受而几乎遗忘的一点怅惘,所有的行旅均有归返作为比对,是归返映照了旅行,是意图点燃了理想。每个人的理想下午不同、理想行旅不同,在舒国治这里我们目见本质上的岁月: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其实,更关于精神的栖居与流浪。零一年五月四日

理想?!

这样的时代,散漫的写理想的下午的种种,散漫的臆想“十全老人”,散漫的作无业游民,散漫的辗转世界各地,散漫的做一辈子赖床的老光棍。这样散漫的人生,是质朴?是诡辩?是理想?还是幻想?

当全世界当被物质催眠

舒国治在他的晃荡、旅游、文学、自由的人生道路上成功了,因此,招来了许多人的羡慕钦佩。然后,大概也有一些人希望能像他那样活。随心而至,幽游人间。然而,人生方式岂是能复制的了的吗?如同我无法复制你的味觉一样,人生的酸甜苦辣咸对每个人来说,本就是不一样的。也许,当舒国治在散漫到凌晨三点才返回家,又为了等一顿菜肉包子而在大街上晃荡到5点时,他所体会到的是那肉包子的美味以及静夜的闲情。然而,换做别人,或者就会生出凄凉、寂寞之感了。因此,人生追求没有高下之分,关键的是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一点最为难得,而知道之后是否这样去做反而不重要了。因为,牺牲或者放弃本来也是人的一种选择,无可厚非。这本书是让人舍不得读完的那类书,好像与一位至交好友好不容易见面,实在不舍得分开,因此,我连着读了好几个月。开始的那些欧洲旅行游记,我个人觉得没有后面的好,后面的文章包括讨论咖啡馆、关于他自己生活方式的描写,读来更加亲切。舒国治是当今的陶渊明吗?我不知道,但是他身上所秉承的道家无为的思想,以及豁达的心胸却是与陶一贯的。中国历史上,总会出现这么一些文人,他们身体力行,告诉我们,当全世界都被物质催眠之后,你还能保持清醒,而且活的也不赖。


 理想的下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