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下午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0年12月
ISBN:9789573242215
作者:舒國治
页数:236頁页

作者简介

旅行永遠不僅介於出發與返抵兩點之間。

國內兩大旅行文學獎—華航旅行文學獎首獎與第一屆長榮寰宇旅行文學獎的首屆首獎得主,將積累數十載的廣泛遊歷—或說,晃蕩—的聞見心得態度,藉由勁樸的文筆,直指根柢,一一勾勒出旅行與生活的關係。

既是旅行隨筆,亦為生活紀行。

书籍目录

哪裡你最喜歡
城市的氣氛
冷冷幽景,寂寂魂靈—瑞典聞見記
早上五點
旅途中的女人
外地人的天堂—紐約
紐約登峰造極小史
幾本台灣老遊記
理想的下午
在旅館
推理讀者的牛津一瞥
老旅行家永遠在路上
旅行指南的寫法
再談旅行指南
散漫的旅行
舟車所至
賴床
美國的咖啡屋
割絕不掉的惡習—逛舊書店
歲月沒有使她老
喪家之犬
咖啡館
十全老人
在途中

内容概要

一九五二年生於台北。原習電影。後將心思移注文學,然成稿不多。作品散文為主,短篇小說〈村人遇難記〉曾獲時報文學獎,後收入《六十九年短篇小說選》(詹宏志編.爾雅版)。一九八三至一九九○年浪跡美國。九十年代又續寫作。
一九九七年以〈香港獨遊〉獲第一屆華航旅行文學獎首獎。一九九八年以〈遙遠的公路〉獲第一屆長榮寰宇旅行文學獎首獎。
著有《理想的下午--關於旅行也關於晃蕩》《生活筆記一九七七》(張照堂編。言心版)中的〈人名索引〉、《讀金庸偶得》(遠景一九八二年版。遠流一九八七年及一九九八年版)及《台灣重遊》(一九九七年自費出版。遠流經銷)。


 理想的下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7条)

  •     舒国治的《在途中》有句话:“凡有人聚栖处,即使临时,便有热开水。而凡见烟水,可知人必聚处就近。”他又说:“对热水的依赖,或在于对一种文明人烟的渴望保有,亦即,对荒凉之不便受制。”我在寂寂的冬天,读到这些话,许是心里的寞芜驱我寻找人烟。我想起了多年的老朋友。平日不黏,但在心里始终信任的老朋友。人在时光的旅途中,时有孤单疲惫。想起老朋友,就像旅途中偶遇的村庄里,缓缓升腾的人烟气息。宽慰我们:这时光的旅途,并非不尽荒凉。关于人情:“醒来时,窗外一片黑,看表,才三点。再眯起眼。不知过了多久,听到有人起身穿鞋,整理行李,接着车速慢了下来,丹阳到了,一看表,四点,天尚未亮,江南之初冬备显清冷沁人。自床上下来,坐在走道凳上,望着窗外偶尔出现的亮光处---水塘、小河---颇有幽情,竟不愿返床再睡。不久抵常州,又有几人静静地提着行李轻便地下车,伴着三两人的鼾声,真显旅意。当他们在清冷日光灯下的月台提着行李步行,火车缓缓移动,渐渐远去,如此看过去,竟是莫名的依依。”这是舒国治《在途中》的最后一段话语。人情的实质却是在陌生人丛中提炼、升腾而起的。人与人,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弥漫着雾一样的人情。
  •     引 "我喜欢自然、简单、真实。往往因为真实的东西少了,大家才去追求装饰的形式感。我不太会被形式感的东西所迷惑,因为没有机会碰到,我买东西一定买不雕琢的那款。比如买笔记本,我就买一本白的,最简单的。就是要白到彻底,在上面怎么写、怎么画都可以。  简朴不意味着粗鄙,在如今物质丰富的年代能够回归简朴生活的人尤其不粗鄙。有人动不动说我有600双鞋子,每双都追求精致。但是你有600双鞋,你会很好去穿它们、注意它们、爱护它们吗?如此贪求物质丰富的人反而很粗鄙。  一切刚刚好,才有精致的可能。如果放了一桌茶具,又有象牙又有什么,杯杯盏盏,大大小小,搞得眼睛都花了,你怎么可能专心喝你的那杯茶?走进k房,四十多个女人站在那里,一个个让你看,你知道哪个才是你的王妃?你一定挑不出来的。  不用去追求太多的钱,然后用这么多的钱去过烂日子,而是用你现有的钱过清闲的好日子。越不主流越快活  每个人都说,其实我多么希望过你这样的生活。我说你要跟我学,首先要做到——晚上和朋友喝酒聊天不看表。我知道时间很重要,我知道你等一下还有事,我知道你第二天要上班……但是你要把自己最想做的事搁下,什么都不想,和我们一起喝酒聊天,今朝有酒今朝醉,你做得到吗?对我来说喝酒喝到几点都没所谓,没有挣扎。"
  •     读的是老本,非常喜欢!在路上、在枕边、在每一个能冒泡的日子里,都适合拿来读。心里安静,可能内容刚好和了我最爱的那种梦寐以求的闲散,以及那种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无台的极致。喜欢“为了无数个这样的下午,你我一径留在城市。然在随时可见的下午却未必见得着太多正在享用的人。”同感!五颗星~

精彩短评 (总计75条)

  •     很闲的时候就看看- -
  •     闲散慵懒任性
  •     我越来越觉得这种短篇的集子跟一个文笔不错的小朋友的周记本没多大区别 这本关于旅行的书真的没勾起我任何出走的冲动 想来是我太世俗无法理解老先生这古风
  •       好书,挑情境,亦挑心境~
      此书束之高阁两年,就差没结蛛网。。
      昨天下午终于时候到了,拿起,便没再放下~
      读着读着,心也跟慢慢懒起来~~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的人,一定会有许多共鸣
      因为----旅行亦人生
      
  •        书中有咖啡馆,美国公路,纽约人日常生活,诸如此类的点滴生活,读到纽约一文不禁一颤,深表同感,在别人眼中的城市青年百般充实,但舒不舒服唯独自己知道,村里人向往的城市生活,百般向城市人靠拢,殊不知六块钱的早餐套餐对于本人来说已经是奢侈,城市人本不应这么落魄,因为这是活在外地人眼中的城市
  •     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     确实是,理想的,下午。
  •     理想的下午是有雨的下午
  •     just. so so
  •       梦中我在斯德哥尔摩的天空。
      蓝蓝蓝的那样无邪。
      醒来后回到现实,独余天棚与烟雾弥漫。
      若我可以这样睡去。
      我怎么能让我这样的睡去。
      我还有那么多的事要追,我还有多少年去度。
      我还有未成就的事,我还有没等到的人。
      一切的一切 都飘到天上去吧
  •     我认为看书最重要的是看态度和真诚与否。从几篇小文里看到他对自己和外界的诚实,以很笃定的态度。他对理想社会的刻画和追求显得立场过于坚定引人臆测,随即却被诟病成矫情和小资。在我看来他只是选择了比大多数人更极致的生活,当然付出了相应的代价。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东西而已,并不能视之为优越。
  •        有那么一种惬意的时刻,无拘无束,没有时间概念,吃饭,走走,停停,聊聊,拍拍,如此而已,一个人或者几个人……
       或许,无所谓的追求理想之类的,一天又一天
       或许像这样的:本来想乘车去日喀则,再骑单车至白朗县,穿越那我们曾经走过的‘小沙漠’,但时间不允许了,只好选择骑车去拉萨郊区的达孜县。在东措的旁边有个自行车车行,提前一天租了车子,一天租费只有20元,车子还不错。鉴于上次被晒成PANDA,这次我涂了防晒霜,生平第一次涂这玩意儿,效果蛮好。
      
      早上7点多出发,过了拉萨大桥往西,一路晃晃荡荡的向达孜骑行。车子骑得很慢,原以为回来时也是这条路,因为乍看拉萨河对岸好像没有什么公路,所以有些地方就没有停留,想等回来时再看看摄摄…
       都在晃荡吧,看的淡了,也就舒坦了!
       《理想的下午》给我们这样一种美好的享受生活的旅行的快乐,上路吧,在书中体验生活的下午美好!
  •     太喜欢
  •        “人要任性,任性,任性。如今,已太少人任性了。不任性的人,怎么能维持健康的精神状态?他随时都在妥协,随时在抑制自己,其不快活隐忍究竟能支撑多久?自己要做的了主。”
         读舒大爷的文字,必须要躺在床上,怎么舒服怎么看。时不时的还可以吃点小食,喝点小水,翻个身,再开始翻看新一篇的游记。
         就是这样,懒懒的文字,却用字精准。梁文道也颇有此感:纽约的抽象,日本的气氛和英国的萧简,都是一语中的。在他眼中的台湾,在他成长的年代,有最坏的环境,也是最好的环境,没有急色匆匆的上班气氛,亦没有过多的追求和赚钱之愿,满心只是睡到自然醒,做自己愿做的事儿,或者,只是不做不愿做的事儿。欢喜热闹,却常常独居。流露于笔头的文字,也常是孤独抒发所至,起于旅行中所思,或终于睡前所感。
         舒大爷说这就是他所向往的生活,已近五十岁的年纪,更不会为了换钱而失去这种习惯的生活。这更像是一种赌注,任性,按照自己的愿望去生活。睡懒觉也无妨,甚至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至此年纪,再回头去看,似乎这赌是赌赢了,从没有睡过火车站或流于街头,也依然有能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I love the life I live, I live the life I love。这不就是我们的梦想么?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有能力过这种生活,或像Lusa所言:把生活过成我所热爱的样子。可以认为有再多种的不同,年代,地狱,环境,和已经形成的过往,但归结起来,我想最重要的原因仍是,我们并未找到这种所热爱的具体样子,它是一辈子贪恋于床不肯早起不肯工作亦不肯像格子间的人一样每日困于斯么?还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考考考?看似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前者更像是在书中所能看到的理想境地,是听着咖啡音乐幻想出来的境地。或者,也可以是一种心境,无论处于何地,可以尝试平衡这种心境,使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宰。
         如果真的可以这样,虽是一种妥协,却也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妥协和不脱离现实的妥协。开小咖啡馆的常常都是些什么人呢?都是一些有小梦想的人,小小的梦想,但也有足够的行动力。若干年后再去看,凭的生出许多羡慕,因为再小的梦想,能坚持去实现,都会有所收获,这无关你认为的许多,去做。而已。
  •       天下之大,有人一生只专注一件事将其做好;有人东摸摸西摸摸晃过
      
      -----
      瑞典风格,心向往之
      
      旅行指南流行的时间差
      欧美 1920/1970前后十年
      台湾 1990?
      大陆 2000后
      ?为什么台湾出咖啡馆,而香港流行茶餐厅
      
      旅夜书怀/十全老人两节极得心
  •     因为评级去看 看了也觉得还好
  •       读小说和读散文的方式和状态完全不一样。读小说,心里永远在问:然后呢?永远处于快进键的模式;而读散文,妙在“翻”的随意,“品”的精致,作者的情和景在脑海里建构的同时,自己的情和景就那么飘动起来,晃荡出一幅幅新的画面。时不时倒带回去,好散文总能带来新的体味。有太阳的下午,推荐舒国治。
  •     最爱啊最爱
  •     名字不错。文章也还好,但是精品不多。闲来无事瞧瞧还是可以的。
  •       舒国治真的写的很像晃荡的一本书。通篇散文的故事,平易近人,很像在我们身边就能完成的旅游故事。网上往往有太多传奇色彩的旅游传说了,但,这些只能激起我们旅行的兴趣,却很容易让人觉得旅行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阻止了我们出发的脚步。
      最让我觉得特别的是懒床那一篇的描写和作者用每个人的一句话来总结一个城市,很特别。
  •     对这类文章快要免疫了,应该是文艺青年的菜。
  •        早上五点,若我还未睡,或我已醒来,我必不能令自己留在家里,必定要推门出去。几千几百个这样的早上。多少年了。为什么?不知道。去哪里?无所谓。有时没东没西的走着,走了二十分钟,吃了两个包子,又回家了。但也非得这么一走,经它一经天光,跨走几条街坊,方愿回房。有时走着走着,此处彼处皆有看头,兴味盎然,小山岗也登了,新出炉的烧饼也吃了,突见一辆巴士开来,索性跳了上去,自此随波逐流,任它拉至天涯海角,就这么往往上午下午晚上都在外头,待回到家,解鞋带时顺势瞧一眼钟,竟又是,早上五点了。
  •       舒国治在理想的下午在行走中,这个理想的下午,要消使在理想的城市,有理想的河岸,理想的街树,理想的黄昏,理想的街头点心,乃至理想的阵雨,要有下午的音乐,要有未知的喜悦,当然,这一切“有赖理想的下午人”。
      
      人是最难得的,导游难得,游伴难得,路人难得,最难得的是心境。心态之静躁与宁乱,或匆匆太匆匆,或陌上花开徐徐归,都有赖于人,有赖于外部与内心的交映。京都还是斯德哥尔摩,到处都少不了游客。游客之游,不是游学之游,是溯游而上的“游”,多数是体力活,为了多看些景点,明星赶场一样跑,仿佛鱼儿拼了老命跑到上游排卵,完成传宗接代的大事。但舒国治的游,是悠悠岁月的“游”。有时早起出门,天黑才回家,整日在路上,但也不赶路,不做凯鲁亚克似的浪游,一路高歌放浪形骸,也不像斯文•赫定,在荒原广漠中追寻奇迹,只是闲散地在城市街巷间踯躅,在乡村城镇间游荡。所以舒国治能够行走中读出城市的气氛,比如京都“夜晚在大德寺左近月光下的深巷长墙及脚踏碎石子的沙沙声”,也能与旅途中偶遇的女人,不交一言中,悟得“旅途所在,看过也就算了,幻象若要硬加认真,当落了真实,便往往失其幻象之妙了。”
      
      舒国治强调的是清淡、素朴的生活,延伸至旅行、至日常起居,在旅程中观察人的形态,闲中品咂人生在途的况味。舒国治的人生既热闹又冷清,如他所说,他是喜欢热闹的人,喜欢人多的地方,却又多年一个人独居。这并不矛盾,舒国治喜爱观察人生,却不参与人生,常隔岸以观火,也许更加洞明。虽然很多人并不欣赏这种状态,觉得舒国治的姿态矫情为之,但要保持不懈地观察,又不为混乱状况搅扰,也有赖内心的明净与简单。谁说繁闹的外境一定招致内心的嘈杂,其实面对纷杂,一样可以做到不失观察的性味,又不沉陷纠缠。虽然总有人批评惺惺作态,但一人在城头挥手致意,下面一群人如痴如醉癫狂失态,不见人斥之为愚蠢,反而冷然旁观要受到指责?假若一个人摆出的姿态也算一种态度,热爱走在扰扰世间,又能常持平静的样貌,也该算一种修行。
      
      舒国治说提到好的指南,“要引人想游、想观、想探看享受”,舒国治的文章做到了。书中有一篇名为《老旅行家永远在路上》的文章,写到美国旅行家诺曼•刘易斯,八十五岁还出版了他的旅行实录《东方帝国》,希望今后也能不断读到舒国治的文字,随着他闲行的脚步,感知理想的风景,理想的下午。
      
  •     舒国治懒懒的笔调很适合在旅途过程中欣赏。
  •     一本关于旅行的小册子。在火车上读完,需要一点点心境,也需要一点点时间消化。地方,旅馆,个人思想。受益很大。
  •     理想的下午就是要懒的肆无忌惮光明磊落义正言辞。但是有些懒=厚积薄发,有些懒=碌碌无为,只能根据自身情况对号入座,不可一言概之。减一星给挡也挡不住的自负和矫情。
  •     经历过一些,才知道自在的心境最难得
  •     学会晃荡,懂得生活
  •     2012-173
  •     太矫情。大概是我老了
  •        一边读一边真是心生羡慕阿,到底是过着怎样的人生才能有这份惬意.
      
       随口就如溪水流出一样说出纽约的巴黎的各种小咖啡馆,不是真正生活过的人又如何能知道?即使像个当地人居住在这个地方,没有那份闲情逸致又怎么可以到处游荡,心无杂念?
      
       就像有篇文章说的好,不要被所谓的成功人士的事迹说欺骗,比尔盖茨退学创业后来也是有了父母的关系网才能拿到投资还是支持的,所以感受一下这种气质即好, 心生羡慕即好, 沉浸在书中的片刻脱离了世界,早晚还是要面对世界.
  •       舒国治出了不少书,挺高产的。
      卖得也好。
      这书也是畅销书,
      是我认认真真读的第一本。
      
      不是游记,
      只是散文。
      旅行和城市题材的散文和杂文。
      
      读起来很舒服。
      很独特的文风。
      谈不上特别喜欢或不喜欢。
      总体而言,还算喜欢。
  •     我需要被说服。
  •     买本台版来收藏啦,闲适小品
  •     旅行指南的写法,写的好。一本指南,在于精简,在于挑选过滤后的精华。这其实是提供了我们挑选指南的方法。好的指南书写者太少,应当从容的深入僻街小巷去探秘难得的佳境。
  •       理想的下午,必得有《理想的下午》这样一本书。
      
      
      
      林语堂曾经饶有趣味地讨论哪一种坐姿聊天比较舒服,不必看讨论的内容,单是看他讨论的主题就使人觉得这是个多么从容自足的人,像极了动物界里大象,老虎,河马一类的动物。在任何一个老城市的本地人,比如北京,济南,也有这种气质,会比较在意吃穿住行的恰好的姿态,很乐意从一个个的步骤里得到乐趣,享受事情。
      
      
      
      《理想的下午》貌似也是这样一本书,舒国志很有兴趣地写懒床,写旅行中的女人,言谈中的趣味和老城市的老居民是一致的。
      
      
      
      往往是,在历史越久的城市里,越有这样的生活态度,慢腾腾,不着急,即使遇上事儿了也是淡淡的。在移民城市,比如深圳,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比如上海,应该是看不到这种神情的;在北京,济南,西安这样的老城,也只有祖辈在这里的本地人具备安详姿态,外地搬来的居人便没有。
      
      
      
      料想起原因,应该是,在老城市的老居人那里,有一种祖辈流传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对世俗的追求保持着天然的距离感,对生活中的种种缺憾有适当的包容和对付,但是也不是单纯地离俗,放弃人伦的责任。而是身处世俗中,但又好像不属于这里。
      
      
      
      如果非要找出一个清晰的理论来说明起源头,就是“中庸”。中庸不是和稀泥,而是对待任何事情的恰好的适度。对这种适度的了解,不应止于理论的知道,更应该找到这样的人,感性地体验,所谓“学莫近乎其人”。
      
      
      
      《理想的下午》是一本有这样趣味的书。
      
      
      
      “懒过床的脸,比较有一番怡然自得之态,像是似有所寄,似有所遥想,却又不甚费力的那种遥想”。
      
      
      
      要有所遥想。有所寄托,和追逐,要沉入世俗中,人才有烟火色,才有生气,才有能量的来源。有钱人的魅力,一部分是来自财富本身,更多的是来自他在赚钱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好的品质。比如,对他人需求的了解,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态度,对不同意见的采纳和辨别,甚至对世界人生的独特认识。这些性格优点带来的好处,不只是赚到钱。用时下流行的形容词来说,就是“正能量”。
      
      
      
      但又不甚费力。太汲汲于世俗的人,又显得太功利算计,简直体会不到他们身上的人情味儿,使你觉得这些人只是走动的赚钱机器,一边推杯换盏,理解周到,一边经营计算,教人看着都害怕。
      
      
      
      因为社会运转需要效率,一小时这样运转,一天天也这样,如同高速运转的机械,个体身处其中,不知不觉间就趋向零件化。其实所谓“职业化”也就是零件化,更符合整个机械的运转,高效率地配合其他零件的运转。
      
      
      
      身处异化机器中的人,被消费欲望带着走,根本原因还是未能明了自己要追求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在赚钱,在消费,自然也就失却了那份自然的恰好姿态。
      
      
      
      “人有那么多不快乐或那么多譬似钱那类的心念,便是因为还没找到。人之所以有这些那些诸多问题或烦恼,便因你还没找到教你专注用力用神的好事体,没找到全心用情的人,没找到你的最想。但所谓没找到,其实是你都去找别的了。也就是你被熏陶、洗脑,引导去找像钱那类的东西了。
      
      
      
      也就是,你每天一起床,到底要去追求哪些最想?这是最难的。多半退休的人,有空,但找不到。
      
      
      
      你还没找到。找到人,你就搞定了。找到地方,你就搞定了。找到事,也是。
      
      
      
      多半没碰上相与相投的人,没去到恰如其分的吃住、工作的地方,没做上展现恰好自我的事,这就是问题。最后他也有钱了,也有时间了,但不知道干什么。”
      
      
      
      以上是引用作者原话的。所以开始一段旅行,或在整段的空闲里读一本书,是有必要的,可以帮你搞定自己。对我来说,理想的下午,除了这样一本书,还要这样一个你在我对面。我们在陌生城市的茶馆畅快地聊天,然后在温热的阳光里昏昏欲睡。
      
      
  •     到底要不要读游记?
  •     看这本书就是个理想的下午了
  •     买了几年的书,似乎读过一遍,下午在尚书吧,一杯绿茶一个下午,应景应心,匆匆翻完。整体感觉不错,淡淡的闲散悠然自在,理想的下午不过如此:有阳光,有茶,有闲散的心情,有愉悦的心情,这样的下午,有时候也要靠点机缘之巧合。
  •       曾有一个理想的下午,茅家埠的夕阳正是最舒服的时候,和前公司的副总朱主任一起喝茶。
      主任已经老了,但讲话时的中气仍然十足,说了一些关于灵隐寺木鱼法师的一些故事。
      
      就是在前几天的一个下午,在茶舍里认识了一位银行行长,年轻的时候在海军,在我的家乡象山石浦曾经待过一个月,后来去了舟山。他跟我讲在海军期间的故事,说到当时舟山码头基本归海军所有,后来给了地方。
      
      听老年人讲故事是很有意思的,他们的故事是另外一种人生状态。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借助于外力,在我看来,一是听他人说,二是读他人写,三是看他人行。
      充实的生活,自在的心境,方才算得上是理想的时刻。
      
      舒国治的《理想的下午》里,有一段是关于杭州的早上。
      「在杭州,某个冬日早上五点,骑车去到潮鸣寺巷一家旧式茶馆,为的未必是茶,为的未必是老人,为的未必是几十张古垢方桌所围构一大敞厅、上顶竹篾棚的这种建筑趣韵,都不是。为的是什么呢?比较是茶炉上上的烟气加上人桌上缭绕的香烟联通人嘴里哈出的雾气,是的,便是这些微邈不可得的所谓“人烟”才是我下床推门去亲临身炙的东西。」
      
      没有“人烟”毕竟少了些什么,完全抽离出现实的精神世界,总多那么一点自恋自怜的无趣。
      活在人间,才像个人样吧,我想。
      把舒国治当作一个旁人,把他的文字当作一场无约而至的对话,听他说,在某个下午。
  •     理想的下午 是想着老婆唠叨该去理个头 还一直在家泡着茶 磨磨蹭蹭 翻着这本买了多年的《理想的下午》
  •        很早的时候读过这本书,觉得太一般般一般般也没有任何触动,遥想那个时候的自己还年少吧,充斥着各种杂乱的想法是静不下来的。
       这本书当然会有作者本身的很多主观因素,但是何尝不值得我们看了之后去思考一下自己想要的理想下午,以及去看一下你去过的地方在他眼中是如何呢?或者他去过的好玩的地方引起你想要去的冲动了呢。
       对于里面对于瑞典的描述我很喜欢。一直对北欧有着自己的喜欢和希望去探索的念想,那么冬天寒冷,因为日照时间短,中午前后的短短四五个小时才是在北欧享受阳光的好时候。而我喜欢的童话作者安童生是哪里的,还有很多。一半森林一半海洋到底会让这地方人有着什么样的性情呢?如同安童生一样,知晓那么多阴暗却写出最美好的童话故事嘛?
      
       大学的好友曾经问过我,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我想了想说,阳光充沛的午后,在室外一边晒着被子闻着阳光的味道,一边喝茶看书逗猫逗狗。朋友不屑的说提前步入老龄化吗?在而后的一阵子她再次问我,我说当然是在办公室里面斗志昂扬的培训开会啊然后忙中抽空去喝个下午茶,朋友再次撇嘴说你是工作狂啊。在而后我给了一个她喜欢的答案,最理想的午后呀就是身边n多美男子啊,一个沏茶,一个跳钢管舞,一个去种菜一个一个一个个啊。朋友笑的花枝乱颤,我却在一起的放空了,去跑到那个自己理想的午后。
      
       不在非黑即白的态度让自己现在柔和许多。理想的午后依旧是悠闲生活为主,但是也放入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也不在排斥也许会出现的恋人。
      
       你理想的下午是如何呢?
  •     看慢骑中国推荐的“晃荡文学”,没那么多同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系列却真的不错
  •       舒先生的这本《理想的下午》写的真真是极好,没有具体的描写某个地方,而是一种感觉,不走寻常旅游的线路,自寻其乐,看到旧书店就推门而入,累了就找个有特色的地方坐坐,生活更是清简,尽量坐到“家徒四壁”,他说的极对。物质再丰裕,都不能给人带来安全感,只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想法,以及具有风格的生活态度,才能让自己的灵魂感到幸福和安定。
  •     每天五点起床的人太可怕ˊ_>ˋ
  •     写得有些掉书袋啊
  •       他流浪,他终日晃荡,他痴迷于逛旧书店,他赖床不起,他寻觅美食,他看见旅途中的女人,他家徒四壁,他怡然自得,他整整七年行走在美利坚的公路上……
      怎么样的灵魂,就需要怎么样的养料。
      阅读舒国治,可谓是一次意外的收获。严格来说,他不算是一个文人,或许称作一位文化人,但更确切地说,他应是一个彻头彻尾信奉自由主义的闲人。他所写的如《理想的下午》、《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等寥寥几本散文著作,全然不是为了炫耀他别样的人生阅历,约摸他只是为了糊口,抑或为了闲情。
      他是一个一直在上帝的眼皮底下偷懒的家伙,如同刚从树上走下来,身上满是鲜草的味道,他的人生,像是一个还没过完的高中暑假。清简度日,没从事过任何固定的工作,却不会像浪客游侠那样放舒形骸,卧街汲露;自我到极致,如鸷鸟之不群,对世俗的压力置若罔闻;独行万里又不会像苦行僧那样晨昏警己,抑除私欲,他只是告诉世人,有这么一种生活的形态,如此傲然独存,轻拂悲苦,游生拾趣。
      “散漫随安”
      随性似乎是舒国治一张天生的标签。
      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把睡觉这件事情刻画得如此令人神往,他在两本散文集里就有四篇文章是谈及睡觉跟赖床的。“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他讲了一个寻访友人的故事,说客人到了主人家发现主人正在酣睡,不忍叫醒,等待之际竟也睡去,主人醒来发现客人已睡,也不忍打扰,又复睡下,客人睡醒觉精神清爽,兀自离开了。此等随性散漫的主客,实在惹人喜爱,又透露出他们生活态度的闲适潇洒。
      在《赖床》一文中,他觉得赖过床的脸,比较有一番怡然自得之态,像是似有所寄,似有所遥想,却又不甚费力的那种遥想;偏是赖床,使人隐隐然想要创作。这番描述的贴切,让人不禁记起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正是在梦醒迷离之际所作,“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充满一种浮生若梦的喟叹感。
      在他的概念里,睡觉是无心插柳最美,下雨了是欣然接受淋洒最好,连喝茶也是随遇而饮,从心而饮。喝得好茶,总是在客中,总是因口渴,偶遇的甘露最是清香,正如苏东坡诗云:酒困路长憔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他漫无目的地旅行,随遇而安,尤以散漫为美。在旅途上,他几乎没有过计划,他觉得计划使得旅游愈来愈没意思。没有制定的目标,没有抵达巅峰的执念,他常常随便搭上一辆巴士,不知去往何处。野荒伫久亦是家,他自知不要太过追求完美,就比较容易获得快乐。
      “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就当有些人一生为名利所累,为各种各样的责任所累,有些人执着于信仰,有些人汲汲营营,患得患失;他就是这么散漫地晃荡着,像极庄子逍遥不羁的行迹,清静无为,浮游天地,鼓缶而歌,无大耋之嗟;又似陶渊明遁世无争的隐逸,含欢谷汲,行歌负薪,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独行猎趣”
      他的一生,多是一个人在路上,所以读舒国治,也最宜是在途中,我们可以感同身受。
      往往是在途中,万千风物,容易激起人的奇思妙想;往往是一个人的旅行,才会有那样一种时空的断裂感,可以将自己简化成一台摄影机,若无需赶路,则全然可以不在乎时间,若不贪图胜景,则不需忍受拥挤的人群,自己可以化身一颗尘埃,无足轻重,却又自得其乐,茫然大快。
      而舒国治一直在享受着这样一种感觉,1983年到1900年他在美国浪迹七年,之后又多方游历,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旅行家和探险家古而有之,我并不惊异于他的足迹,却惊异于他举重若轻,老顽童般的处世心态。
      流浪,在我们的概念里面,是何等艰辛何等凶险,时而寒暑交迫,时而贫苦窘临,时而急病加身,时而茫然孤寂,然而这些在他的行文中却几未显露,替之是风趣调侃,是悠闲酣畅,是一份癖好一般的不经意,是一缕旁眼观世的笑语沉香。
      他甚至把流浪当成一门学问。他教导读者如何挑选或制定旅行指南。他觉得流浪最大的好处是,丢开那些平日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好比说,赚钱能耐,社会占有度,聪慧迷人,还有,自卑感。而最不愿意流浪的人,或许正是最不愿意放掉东西的人。他觉得人在一生中有必要离开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城市或者国家,到遥远的异国去度过一段岁月。
      他乐意考究一些人们渐渐淡忘或者忽略的事情,例如台湾街头的小吃,美国旧城区的早餐,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延续下来的流浪文化,那些称为hobo的流浪汉聚集的“丛林”和著名流浪者的别号,台湾最远的咖啡馆……
      他的行文轻快稳健,简素中无处不透露凝练洞世,隐然透出一种文言的味道,例如谈观赏古物的时候,“偶于几前摩赏,但觉古砚解语,梅瓶知心”,谈烈酒下喉,倾听摇滚音乐,“当此一刻,顾盼生姿,游心太玄,尘土肚肠为之浣尽。”他以简单的两字就精准地写出了纽约的“抽象”、日本的“气氛”、以及英国的“萧简”,令当代评论家梁文道也赞叹不已。
      “不羁傲骨”
      我喜爱读舒国治,不是因为他的流浪,更多是敬佩于他的坚持,他竟可以将一种生活的态度几十年来贯彻始终,从来不为虚荣名利所累。他说,“世道再难,也要呼吸顺畅。”最穷的,一无所有的情况他都经历过了,所以他心中无惧。
      他和他的朋友们远递书信,皆有一颗轻看功名利禄的大放之心。他有如李白的傲骨,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都不愿意委屈自己,失去自由。他情愿家徒四壁,世上任何多出的一件事,对他都像是徒然多出的累。他有一种潜意识的糊涂,为真正的自由而勇敢地取舍。
      舒国治在《流浪的艺术》一文中如是说,“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流浪。纯粹的流浪,即使有能花的钱,也不花。简约自己每一样行动,最少的行李,路上绝不添买东西,亦无游伴使你需要心系于他。”漫漫长路,连固定的旅伴也觉得多余,这样一种彻底的方式,足以见其对于自由问题的寸土不让。
      他生活的形态虽是随性晃荡,对自己认定的事情,养成的习惯却绝不轻易改变,他的为人正如其文,形散而神聚,散漫却有很强的原则性。他喜欢在清早五点醒来,匆匆往外而去,不管外间到底有些什么;他回家基本只会做三件事,那就是洗澡、如厕与睡觉;他只要经过书店,想都没想,都会一步就踏进去,哪怕是在旅途匆匆、光阴宝贵的异乡。他在《十全老人》文中的描述藏愚守拙,返璞归真,不禁流露出其心中所向往的朴实严谨的生活。一个不羁的灵魂,诚然是不可缺少一副刚强的骨骼。
      言尽于此,掩卷遐思,彪悍的人生毕竟无法复制。幸得此番品读,不过是让自己在碌碌奔忙的时候,在肩负各种责任的时候,记得有这么一个人,一种散淡的生活方式存在着,潇洒着。无为羡慕,无为批评,只为欣赏。
      任世事烦扰,每读之际,顿觉轻快,仅此而已。
  •       一双拖鞋、一台相机、一把折扇走过那个理想的下午,不需要任何交通工具,仅凭自己的双脚,悠闲的走过被阳光晒的金黄的湖面,道路两旁的梧桐被微风轻轻摩挲,有操着各种语言的人们从身边走过。
      也许理想的下午,真的就像你说那样,不需要有具体的做何种事物,是闲散是内心的愉悦足以。
  •     有人说如果只读一本舒国治,那么一定是《流浪集》。不过我觉得还是更喜欢《理想的下午》一些~~~喜欢这种极简主义的感觉,不过并不向往。我不是那样的人,我需要在人群里在城市里感受自己的存在。
  •       我整理了一下,我发现还是有很多非常渴望去完成的理想,是我人生最想做的事目标清单,每年可以去翻查,看完成了多少。
      图片
      
      1、最少参加2次以上10公里以上的马拉松。
      
      2、此生最少要写一本能带到棺材里做枕头的书。
      
      3、写新旧诗词一年最少20首以上。
      
      4、为病人成立基金会或办老人院,为贫困的老人安个家。
      
      5、为失学儿童办学校,让读不起书的孩子有书读。
      
      6、成为瑜伽高手。
      
      7、书法要精通。
      
      8、要为看不起病的穷人办医院。
      
      9、参加生存大挑战1次以上。
      
      10、去世界各地7个以上。
      
      11、在家做居士时要闭关最少1次
      
      12、希望有缘遇到自己真正的上师,并且佛学精通。
      
      13、成为修行人,精研佛学、哲学、艺术等并且有独到见解。
      
      为了完成以上的理想,现在就要努力去完善自我,去实现人生价值。
      
  •       大多时候我们学会了脱鞋和抑郁,而不是任性。然而不任性的人,必难以随心。不是不愿不任性,是不够勇气。
      如果说我们的生活就是寻求自由和随行的话,生活必然简单很多,每日醒来第一件事便是不必斟酌今日做些什么,而且随着自己的性子。这样的生活必然是奢侈的,对功利人物而言,但若是心无所往,这又是最简单的。
      为何不能做到不功利?不关心房子车子?只因为我们追求的不过是具体的东西,从而束缚了自己,倘若我们自己追求的是更加虚无缥缈的东西,则必会轻松许多,许多人是想着要这虚无缥缈之物的。却无勇气。
  •     美极了
  •     共鸣太大了。。。
  •     这是一个经验者饱含对旅行和世界的深情的诉说,他的文字娓娓道来,他的“话语”绵长动人 ,让人颇有带上书去走一遭的冲动。
  •       
      新安公园附近有一间书店,名字起的很有80年代之风:“友谊书城”,既然叫“城”,面积及藏书想必应该不少。偶然的一天,我沿着万悦酒店前面的人行道向宝安中学方向走去,经过几个路口,友谊书城几个大字跃入眼帘,好奇心促使我进去看看。
      
      踏着黑色的石阶上去,是宽阔的书店一楼门厅,这里销售的是一些与文化相关的商品,琴行、音像店、文具用品店,小工艺品廊、甚至还有一间音乐传习社。登上电梯上到二楼,感觉豁然开朗,整个二楼都是整齐的书架,文学区、古籍区、社科区、教辅区俨然有序。喜欢逛书店的人,陶醉的是无忧无虑的这段闲暇时光,看书没有目的,走到哪里就看到哪里,我想这种心境就像人久处阴霾后忽然抬头已是满目的碧落。
      
      但通常我会在文学书架前停留最多时间,古典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各种小说,话本、杂文、诗词,我会从书架随意取出一本喜欢的恣意翻阅。有时候不禁感叹,古典诗词歌赋是上苍赋予我们的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幼时课本上的五言、七言诗句,或者其他的古典名篇,可以让人一读再读,常读常新。
      
      其次是散文、随笔类书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中国散文界的新星郑小琼、王十月、塞壬的文字,他们的作品多是记录身边事、身边人,语言简练、朴实,情感真挚,尤为我所爱,以至于后来有一段时间,我会在网上、图书馆、书店等所有能用到的途径搜集、阅读他们的文章。当然,中国近当代有一些作家在散文方面也成绩斐然。例如通过孙梨让人解到抗日时期白洋淀的斗争岁月,通过汪曾祺会让人体会到作者一种超然、入世的生活态度与情趣,通过周国平让人悦然了一种哲理思辨、孤芳自赏般的深沉情怀。更别说梁实秋、庐隐、林语堂、郁达夫这些散文大家。
      
      书店的一侧杂志区,但售卖不过是读者文摘、知音等这些并不让人所喜的杂志。所以,在这里,仅仅是随手翻阅,如果要买南方周末、新周刊、城市画报、收获、散文等等,只能是步行10多分钟到新安影剧院对面的一个邮政报刊亭,还好仅仅是10多分钟的路程。
      
      对于喜欢阅读、旅行的人,会感觉读书、旅行是一种阅世与消遣的好方式,如果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更会让人留下深刻的体验。过去的几年,每旅行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如果有时间,我会黄昏时分从所住旅馆出发,漫无目的的向四周随意走去,让人惊喜的是,在行走陌生的街道,会暮然间发现一个亮着橘色灯光的书吧或书屋,这种让人心里安静的情景会永记心怀。
      
      有时候在家整理书架,会看到很多在其他城市购买的闲书,翻阅这些渐落灰尘的闲书,总会让我不禁想到曾经行走致远的路途。比如这本在长沙通程广场弘道书店买的《诗词审美》,在广州天河购书中心买得的《浮生六记》,番禺天林购书中心购得的《下落不明的生活》,还有今年行走在湘西时,在一个步行街购买的《湘行散记》。
      
      可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次在潮州韩山师院右侧门口一个特价书店买的两本书,名字清晰在脑海:《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和海岩的《金耳环》。潮州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尤其是这个小城远离喧嚣、出奇的安静。记得那是个下午,办理完公事,我在等待一个朋友,就让随行的同事把车停在靠近师院大门口的地方休息。过了一段时间,在车上有些烦闷,就下车在附近闲逛,不知不觉就看到这个小书店。《金耳环》几年前我曾经看过,但看到这个版本后还是最终忍不住买了回去,后来想想,或许是缘于封面上的张楠扮演者貌似我认识的一个人。
      
      深圳人有读书的习惯,甚至政府为了倡导阅读,每年还专门设立一个读书月。深圳的书店业发达,莲花山附近有号称亚洲最大面积的书店-深圳书城中心城店,罗湖有深圳种类最多、人气最旺的书店-深圳书城罗湖店,八卦二路有深圳图书批发市场,华侨城有在深圳知识界赫赫有名的旧天堂书店,甚至网络也不甘寂寞,目前已经有了在读者中小有名气的深圳快书包网站。
      
      舒国治在《理想的下午》中写道“书,永远买不完。买来的书,也永远不够地方放,书架或脑海里,但只要经过书店,想都没想,一步就踏了进去。哪怕是旅途匆匆、光阴宝贵的异乡”。逛书店是一种最简单不过的消遣方式,却也是很多人一生都会难以割舍的爱好。对于很多人来说,理想的下午或许是慵懒的躺在床上,听着音乐望着窗外发呆,或者中午与朋友微醺后沉醉于一个又一个的梦乡,亦或者是云淡风轻时坐在公园的木椅上看着身边的儿童欢快跑过。
      对于我来说是什么呢,理想的下午该是什么呢?或许只是在午后小憩后,徜徉在书香四溢的一排排书架中随便拿几本书,然后坐在落地窗旁边的深色沙发上,随着绿茶的袅袅青烟,望着这一本陌生的书用心读下去。
      
  •        在读书的时候就思考过不受束缚的生活景状,及至工作,来不及思考自由,只是一味开始怀念读书时的生活,我这才意识到从学校到社会,我离自由越来越远。纵使我未曾享受到当下买房买车价值观的益处,但也无能无勇气挣脱樊笼。不变的是对那份自在宁静的追求一直完整地留在心中。
       读此书颇有感悟,因为舒哥描述的种种闲淡心情我也曾领略过,那是一种精神的解放形态,与金钱地位年龄形式均无关系。
      
  •     有些害怕这样的生活。
  •     真是个自在的人。
  •     尤其是在冬天,最喜欢把这本书捧着看,也许是书里那个我印象好深刻的赖床插画
  •     并不是很有画面感,大约有年代的差距。
  •     不上不爱上的班,不赚不能或不乐意赚的钱。I love the life I live, I live the life I love.人要任性,任性,任性。不任性的人,怎么能维持健康的精神状态?自己要做得了主。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系文摘。适合在一个有阳光的下午,慵懒地看着。
  •     读起来不顺,北大图书馆五层新书阅览处
  •     在理想的下午读《理想的下午》。真好。
  •     也许舒国治也是个长得不太好看的小清新~
  •       整本书读下来就是感觉不舒服,矫情的溢于言表啊
      好多东西十分简单的就能说明白,舒国治先生非要绕一个弯弯说出来,但是问题是他的弯弯绕的不好,不像有的人绕的我们云山雾罩的,让我们觉得高深莫测,看完了会说,好。也不想那种坦诚的直接说出了我们要绕个圈子,一会再说这事。舒国治先生是也不说,自己高兴的写完了,冲我们微微一笑,问一句。了然?喜欢的会说,了然,了然。先生高见,先生真乃性情中人。我想说的是,你写的驴唇不对马嘴的。看的老子蛋疼。
      PS:小的我浅俗,确实读不懂。各位大神也就别开导我了。
  •     尤记得当时翻开书页一枚书签掉落,拾起句读,别有兴味,援引至高中的八股文中。现在虽记不起上面所写何物,总之还是饶有一番闲情况味的可读之书。
  •     还是那句话,做不到如此洒脱,那就看别人的游记吧!
  •     呵呵可能是我没文化觉得好卖弄
  •        今天因为地震而不上竞赛课,而我也有了一段可以读书的早春时光。
       在我看来,舒国治淡淡的描绘显得极为深情和柔软,在不疾不徐的陈述中可以慢慢看到他的一切所见、所闻。
        文字清闲,值得一读 。
  •        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就觉得,作者要写的应该是一个书香、咖啡香、阳光香味混杂缭绕的下午。事实证明,出书的人跟我这种人的想法确实不大一样,他心目中理想的下午比我的要丰富多了。
       其实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前面两个部分,一个是描写作者在5点钟就出门的习惯,还有一个是作者心中理想的下午应该存在的一些东西,至于后面一些关于旅游指南这资深旅游者的文字到木有那么提神。
       作者每天都会在早上五点的时候出门,看看这个世界在沉睡中的模样,听听巷子里的鸡鸣犬吠,闻闻露水混杂的味道,听听自己穿过几条街道的心跳喘息声……
       作者理想中的下午要有温柔多情的河流,要有扶树掩映的林荫道,要有抚慰心灵的街角甜品店,要有喧闹市场,更要有一场极具个性的雷阵雨……
       作者为自己理想中的下午精心布置,一切都在那儿,唯独少了去享受这样惬意的存在的人。
       现在的我们感官变得越来越迟钝,已经感受不到那些清新安静的美好,唯独让摇滚充斥耳朵,3D映入视网膜,变态辣刺激味蕾才能让我们有些许的神经触动,因为我们已经没有采集水声鸟语的能力,我们已经失去了直接将二次元还原成立体的想象力,我们已经木有那种闻到一碗白米饭的甘甜清香后的幸福感受力……
       突然很羡慕那些能通过一种感官传达去表达内心想法的人,像演奏家、画家、厨子、采声人……因为他们的某些感官是敏感的,他们所表达和体会的世界应该是安静立体的。
       想起今天一个大一的妹子说,在他们班课上有个同学说他的理想就是走走逛逛,结果被他们老师教训了一番,突然觉得那位老师很可怜,因为他应该没有过一个理想的下午吧。
      
  •     有些咬文嚼字的豎排繁體遊記,遊記看太少不知優劣,沒看完有點暈
  •     下午短暂?
  •     So idealistic....
  •     我想问。他的收入来源
  •     无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